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梅毒螺旋体Tp0821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作者:伍宁;肖勇健;顾伟鸣;刘双全;赵飞骏;张跃军;吴移谋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Tp)膜脂蛋白Tp0821的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其相应蛋白,研究其免疫活性.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l,诱导表达其相应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测定其效价.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80份梅毒参比血清、临床经FTA-ABS确诊的阳性血清各150份.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QE32/Tp0821,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分子量与预期结果相符.将亲和层析后所获高纯度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6400.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参比血清、临床梅毒患者血清,与间接免疫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法比较,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6%和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0821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可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

  • 姜黄素对THP-1细胞Toll样受体4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作者:彭立新;李新宇;宋莎莎;王永芳;徐兰芳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 Toll样受体4(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姜黄素(50、25、12.5 mg/L)预处理THP-1细胞12 h,0.043 mg/L地塞米松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继而用1 mg/L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细胞4 h,以不做处理的THP-1作为阴性对照,仅用1 mg/L LPS刺激的THP-1作为LPS刺激组.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TNF受体相关因子(TRAF)6、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1)、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经处理的THP-1细胞经LPS刺激4 h,可以显著提高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值分别为38.69、39.13、23.99(P<0.01). 50、25 mg/L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THP-1细胞经LPS诱导后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P值均<0.01),抑制率均在50%以上.结论 一定浓度的姜黄素可以抑制LPS诱导后THP-1细胞TRAF6、IRAK1、NF-κB mRNA的表达,表明姜黄素对TLR4信号传导通路中相关因子mRNA水平有调节作用.

  • 梅毒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研究

    作者:刘春;齐淑贞;王千秋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例早期显性梅毒患者、38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102例正常人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早期梅毒组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6、0.074,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0.941、0.0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显性梅毒组TNF-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929、0.071,潜伏梅毒组分别为0.921、0.0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NF-α基因308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梅毒遗传易感性可能无显著相关.

  • SAPHO综合征22例分析

    作者:杨青;屈丽娜;史本清;于长平;田洪青;彭建;张福仁

    目的 探讨SAPHO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2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并分析.结果 22例中男7例,女15例,皮损出现的平均年龄为45岁,骨关节受累平均年龄为44岁.皮损表现为掌跖脓疱病者21例,暴发性痤疮者1例.骨关节受累中前胸壁受累19例,外周关节受累4例,骶髂关节受累2例.10例患者关节受累早于皮损发生,9例患者皮损早于关节受累,3例患者皮损与关节受累同时出现.关节受累与皮损出现平均间隔2.7年,长达20年.结论 皮肤科就诊的SAPHO综合征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掌跖脓疱病和前胸壁骨关节受累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 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药物特异性T细胞扩增及干扰素γ产生的研究

    作者:高杨;付萌;史晓蔚;廖文俊;高琳;高天文;王刚;李承新;刘玉峰

    目的 检测重症药疹患者外周血中药物特异性T细胞扩增及干扰素γ(IFN-γ)产生情况.方法 共收集10例重症药疹门诊患者,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经相应的致敏药物刺激后培养出T细胞株,用体外ELISpot和培养ELISpot方法检测患者PBMC及药物特异性T细胞株分泌IFN-γ的情况.对10例患者同时设立与致敏药物分子结构不同的无关药物对照组.结果 重症药疹组中的10例患者PBMC、药物特异性T细胞株经致敏药物刺激后,IFN-γ的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T细胞株经药物刺激后IFN-γ的分泌显著高于PBMC组(P<0.01).与致敏药物分子结构不同的无关对照药物不能够使药疹患者PBMC产生IFN-γ,不能培养出相应的T细胞.3例重症药疹患者治愈1~3年后,PBMC中仍存在药物特异性T细胞.结论 重症药疹患者体内存在药物特异性T细胞.体外ELISpot联合培养ELISpot方法在体外检测可能有助于致敏药物的鉴定.药疹患者治愈后体内持续存在药物特异性T细胞.

  • 桥粒芯糖蛋白3刺激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检测分析

    作者:胡婕;魏仲香;姜奕;梁再赋;耿龙

    目的 观察桥粒芯糖蛋白3(Dsg3)对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PV患者12例,正常人22例,提取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Dsg3刺激下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分析PV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 PV患者PBMC在Dsg3刺激下Th2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12.17%±5.32%,Th1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为4.08%±1.50%;未经Dsg3刺激的阴性对照组分别为9.84%±5.41%和3.91%±1.38%.PV患者PBMC在Dsg3刺激和无Dsg3刺激时的Th2型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

  • 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血清Pmp蛋白抗体的检测

    作者:李燕;刘原君;齐蔓莉;盛彩虹;刘全忠

    目的 检测沙眼衣原体(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多形外膜蛋白(Pmp)的血清抗体,初步探讨Pmp蛋白与C.t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从临床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阴性对照组.77例C.t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阳性对照组,随访43例患者3个月,分为C.t持续感染组(19例)与转阴组(24例).采集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Western印迹法检测Pmp蛋白血清抗体(Pmp-Ab),分组比较Pmp-Ab的阳性率,并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mp-Ab阳性率在C.t感染组为90.20%(71/77),阴性对照组为20%(4/20),感染组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 632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黄远深;李航;涂平;陈喜雪;杨淑霞;武玲慎;赵俊郁;李雪迎

    目的 探讨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2005-2008年病理诊断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病例资料,重新阅片确认肿瘤诊断和病理亚型分型后,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基底细胞癌及原位和侵袭性鳞状细胞癌多见,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9.3%及24.2%.在所研究病例中,>60岁发病者占55.4%,35~59岁发病比例达到34.3%,青少年患者比例为10.3%.Paget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接近90.0%,但其他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临床与病理的符合率仅在70.0%左右.结论 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中,头面部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中青年患者不仅在皮肤淋巴瘤相关肿瘤病例中多见,而且在上皮来源的皮肤恶性肿瘤及黑素瘤病例中占有显著比例.

  •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及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调控研究

    作者:王平;洪为松;章莉;洪健;郑俊惠;许爱娥

    目的 研究白癜风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相关蛋白(TRP)与白癜风临床类型与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不同病程的寻常型白癜风(VV)12例和节段型白癜风(SV)8例,分别取白斑区、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和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经组织学确定其表皮的完整性.透射电镜观察10例患者(VV 6例,SV 4例)不同区表皮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对所有20例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的表皮片黑素细胞进行培养,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ITF及其转录调控的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YRP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10例中7例白斑区表皮内未见黑素细胞,1例短病程和2例长病程VV分别可见少量黑素体显著减少或缺失的黑素细胞;白斑边缘正常肤色区,6例VV中,3例病程小于15个月者可见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异常,而4例SV中仅1例异常;远离白斑正常肤色区,10例黑素细胞超微结构均正常.白癜风表皮黑素细胞MITF及其转录调控TRP的表达:VV的MITF表达下调与TYR、TYRP1、TYRP2的表达下调一致;SV存在MITF显著表达下调.而TYR、TYRP1、TYRP2几均正常表达.结论 VV和SV可能存在不同的表皮黑素细胞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和MITF转录调控机制.

  • 中国六省市白癜风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晓艳;王婷琳;周城;沈佚葳;丁晓岚;田珊;刘盈;彭光辉;周俊娥;薛树旗;王仁利;唐英;孟雪梅;裴广德;白云花;刘青;李航;杜娟;张建中

    目的 通过多地区、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中国白癜风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方法 在我国6个省、自治区中各选择1个城市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所有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和接受皮肤科医师检查.调查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抽样调查19 974例,有效问卷17 345份,应答率86.84%.发现白癜风患者122例,总患病率0.70%,标化患病率为0.56%.其中男性患者75例,患病率为0.95%,标化患病率为O.69%,女性患者47例,患病率为0.50%,标化患病率为0.45%.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白癜风 患病率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在恶性黑素瘤及良性痣中的表达

    作者:辛崇美;徐秀莲;李阿梅;姜袆群;陈浩;曾学思;孙建方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MP3)在良性痣及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恶性黑素瘤进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IMP3抗体对28例恶性黑素瘤、8例Spitz痣、6例发育不良性痣和25例良性痣患者的标本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28例恶性黑素瘤组织标本中23例IMP3阳性,8例Spitz痣中4例阳性,6例发育不良性痣中2例阳性,25例良性痣均不表达.IMP3在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Spitz痣及发育不良性痣(P<0.05),侵袭性黑素瘤表达明显高于原位黑素瘤(P<0.01).结论 IMP3可能是良性痣发展至恶性黑素瘤的一个生物学标志,在鉴别黑素瘤和良性痣之间存在一定的价值.

  •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抑制小鼠恶性黑素瘤的研究

    作者:蒋苹;钱悦;冯爱平;陈思远;褚淑娟;张丽;吴艳;张娜;罗勤

    目的 探讨携带黑素瘤分化抗原MART-1基因的减毒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对恶性黑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pERL3-MART-1载体,通过电转化建立携带MART-1基因的△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重组李斯特菌.浓度梯度稀释法测定各减毒菌株半数致死量(LD50).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首次免疫后第7天于小鼠腹部皮下接种B16F10细胞,第14天、21天重复免疫小鼠,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及小鼠生存状态.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阳性率.结果 经鉴定成功构建△inlB LM-MART-1和△actA/△inlB LM-MART-1.减毒株△inlB LM和△actA/△inlB LM的LD50比LM-EGDe标准株毒力分别下降100倍和10 000倍.体内抑瘤试验显示,与PBS组比较,△inlB LM-MART-1组抑瘤率为46.95%,△actA/△inlB LM-MART-1抑瘤率为83.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0.01). PBS组、△inlB LM-MART-1组和△actA/△inlB LM-MART-1组肿瘤组织中MART-1表达量递增,以PBS组表达量为1,后两组为8.988±0.207和11.315±0.44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三组小鼠脾细胞中CD4+D25+T 细胞阳性率依次为(2.52±0.20)%、(1.14±0.13)%和(O.44±0.1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结论 携带MART-1基因的减毒LM毒性明显低于LM标准株,而且可以有效抑制黑素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二硝基氯苯诱导的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皮损的影响

    作者:郭亚南;文海泉;张桂英;王萍;肖嵘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皮损的影响.方法 15只Nc/Nga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周开始,对照组在小鼠足垫及除毛之后的腹部外涂丙酮并腹腔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100μl,模型组外涂丙酮配置的5%DNCB并腹腔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100μl,治疗组外涂丙酮配置的5%DNCB并腹腔注射100 mg/L的BCG/PSN 100μl,三组均为隔日给药1次,共7周.第2周开始,用丙酮配置的0.1%DNCB涂抹在小鼠双侧耳部和颈部皮肤,每周1次,共6周.通过小鼠耳朵厚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指标评价皮炎损伤程度,观察BCG-PSN对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外用DNCB可以引起Ne/Nga小鼠湿疹样皮炎的产生,模型组小鼠出现皮肤干燥、红斑、水肿、脱毛和糜烂,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和真皮增厚、过度角化和炎症细胞浸润,小鼠血清IgE(174.72±12.64μg/L)和IL-4(91.49±6.32 ng/L)增高,与对照组IgE(17.32±3.56μg/L)和IL-4(83.95±6.63 ng/L)相比,P值均<0.05;而治疗组小鼠血浆IL-12(122.10±4.64 ng/L)和IFN-γ(73.89±2.39 ng/L)增加,IgE(84.27±9.35 μg/L)下降,与模型组IL-12(20.14±6.15 ng/L)、IFN-γ/(51.53±3.45 ng/L)和IgE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CG-PSN可能通过促进IL-12和IFN-γ分泌,抑制IgE合成,发挥治疗Nc/Nga小鼠特应性皮炎样皮损的作用.

  •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江西籍汉族女性SLE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藕根;黄清水;段志兵;黄天仑;刘志刚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95例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18例月经初潮前起病和77例月经初潮后起病)及100例江西籍健康女性,通过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其全血Erα Pvu Ⅱ和Xba I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SLE患者月经初潮前与初潮后起病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P等位基因频率SLE组(35.8%)高于对照组(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初潮前起病组(19.4%)低于初潮后(39.6%)起病组(P<0.05).月经初潮前起病组Xxpp基因频率(1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和初潮后起病组(1.3%).结论 江西籍汉族女性SLE患者Erα基因的P基因频率表达增高,Xxpp基因型SLE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初潮前起病的特征.

  • 转录因子Aiolos基因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刘样满;陈晓红;杨莹;曹碧兰;袁伟;文国容;曾令芬

    目的 探讨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19例SLE活动期患者及13例SLE稳定期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对SLE患者Aiolos蛋白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蛋白表达相对值正常对照组为0.81±0.09,SLE组为0.56±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期组(0.52±O.14)与稳定期组(O.65±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转录因子Aiolos蛋白的表达与SLEDAI呈显著负相关(r=_0.65,P<0.01).结论 SLE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Aiolos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呈一定相关性.

  • 呈胶样粟丘疹样的结节性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一例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马伟;阴亚坤

    患者女,78岁,因鼻根、鼻翼、上唇和下颌部淡橘黄色丘疹、结节4年就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鼻根和双侧鼻翼起数个粟粒大小淡橘黄色丘疹、结节,偶有轻度瘙痒.皮疹渐增大,下颌部也出现类似皮疹.为了明确诊断,于2008年9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冠心病5年,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

  • 足跖巨大疣状癌一例

    作者:黄旭蕾;陈小玫;汪盛

    患者男,45岁.左足跖丘疹30年,增大伴肿痛6个月,于2008年12月29日至我科就诊.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足跖出现散在豌豆至胡豆大小紫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诊治.6个月前,患者左足跖丘疹逐渐增大,前端融合呈疣状改变,伴红肿、疼痛,自行削切后,流出黄白色分泌物,伴恶臭,无发热.多次在当地医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跖疣.予以抗感染治疗,红肿稍好转,皮疹无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表现为大疱血疱的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一例

    作者:向志;张国毅

    患者男,75岁,因四肢伸侧红斑、水疱2年,斑块1个月,于2008年11月18日到我院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腿胫前起红斑、小水疱,随后四肢关节伸侧逐渐出现类似皮损.搔抓后水疱破溃、结痂后愈合.在外院取大腿水疱行组织病理检查:皮损中央见一坏死痂,可见一表皮下疱,疱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内弥漫分布大量中性粒细胞,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

  •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四例

    作者:郭淑兰;许艳静;李春阳;孙青;王玉坤

    Moulin线状皮肤萎缩(linear atrophoderma of Moulin)是由Moulint[1]于1992年首次报道,为临床上一种少见的皮肤病,至今国外报道约有26例,国内2例.现将我们近两年诊断的4例报道如下.

  • 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芳芳;高玉雪;赵晔;涂彩霞

    患者女,59岁,因躯干、双下肢红斑、丘疹伴痒1个半月于2009年1月31日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大小不等红斑,其上覆米粒大小丘疹,瘙痒明显,在当地诊所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病毒灵口服,曾自服中药(具体不详),并拔火罐治疗,部分皮疹可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 女童外阴原发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作者:张立新;路娣;肖媛媛;马琳

    患儿女,5岁3个月,因发现外阴皮疹5个月于2009年4月15日入院.入院前5个月,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其外阴可见数个米粒大小红疙瘩,无痛痒等不适,亦无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曾经自以为湿疹,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无效.2周前在我科门诊行外阴皮疹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局部真皮浅层片状增生的组织细胞,并向上侵犯表皮(图1),可见核沟,部分核呈肾形(图2),其间见少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

  •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一例

    作者:温蓬飞;王琳

    患者男,15岁.因右侧腰部出现紫色丘疹8年,于2009年6月至我科就诊.8年前,患者偶然发现右侧腰部有一紫红色丘疹,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1年前,患者发现该丘疹周围出现一瘀血环,并逐渐向外扩展,无自觉症状.至当地就诊,疑为黑素瘤.为明确诊断,来我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皮损局部无外伤史或蚊虫叮咬史.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部可见一直径1.5 cm大的靶形皮损,靶中心为0.8 cm×0.6 cm的紫色丘疹,质软,表面呈桑葚状,周围绕以深浅不一的紫红色环状瘀斑,丘疹与瘀斑之间及其外周皮肤呈淡黄褐色.

  • Meyerson痣一例

    作者:王上上;施伟民;胡乃东;张照国

    患者男,23岁,因腹部色素痣周围糜烂渗出6月余来本院就诊.患者自小在胸腹部即有散在色素痣数个,6个月前左侧肋弓下缘一色素痣周围出现轻度糜烂,有渗出、结痂、脱屑,伴瘙痒.1个月前胸腹部其他部位色素痣出现相似改变.家族史及既往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胸腹部散在数个色素痣,周围绕以界限清楚、浸润的斑块.晕宽1~2 cm.

  •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一例

    作者:郭洪飞;马学良

    患儿女,4 d龄.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臀部及左下肢有网状红斑,按压后红斑可消退.患儿哭声响亮,吮奶良好,睡眠安静,大小便正常.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妊娠期间未服用任何药物,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发育良好,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腹部、臀部及左下肢见网状或树枝状分布的暗红斑,沿血管走向分布,压之退色,周围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整个皮损呈大理石样条纹外观.

  • 恶性血管内皮瘤合并疱疹样天疱疮一例

    作者:鲁严;张美华;骆丹;王大光;高英英;潘永年;奚鑫;侯祚琼;朱文元

    患者男,71岁,因额面部结节破溃伴涨痛9个月,全身红斑、水疱伴痒20 d,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患者自述9个月前不慎撞伤头部后,前额皮肤红肿伴疼痛,局部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当地医院予抗生素治疗,结节仍渐增大,胀痛明显.1个月后,于多家医院求治,先后诊断为皮肤感染、带状疱疹、孢子丝菌病等,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间质胶原化,轻度增生伴退变,部分区毛细血管增生伴少量炎细胞浸润.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曾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和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结节增大、增多,局部破溃,易出血.

  • 皮损特殊的Marshall-White综合征一例

    作者:范文葛;宋琳毅

    患者女,24岁,因面、颈、胸、背、手背、前臂及下肢出现淡白斑,大部分淡白斑中央有红疹6年,于2009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6岁开始每日饮53度白酒150~250 ml,2年后面、颈、肩、胸、背、手背、前臂及下肢出现淡白斑,大部分淡白斑中央有针尖至粟粒大红疹,皮损逐渐增多.当人站立、上肢下垂或加压肢体后淡白斑明显,而中央红疹无明显变化.当平卧、俯卧或上肢上举后淡白斑在数分钟内变淡或消失,而红疹变化不明显.剧烈运动、洗热水澡或摩擦患处后白斑可以明显变淡或消失.无自觉症状.

  • 痛性脂肪疝一例

    作者:宋艳丽;姚春海;余远遥;王晶晶;刘青云;陈少君;李云峰;黄尧洲

    患者女,53岁,足跟部走路时出现皮疹,伴疼痛1年.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走路后双足跟部有半球状物鼓出皮肤,疼痛,将足抬起后鼓出物消失,疼痛缓解.每逢走路或受压后鼓出物明显,疼痛出现.既往体健,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温蓬飞;王琳

    患者女,36岁.因背部反复发生丘疹、结节12年,于2009年2月至我科就诊.1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背部出现淡红色绿豆大结节,无自觉症状,结节逐渐长大至花生米大小,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具体不详),未作组织病理检查.切口愈合过程中逐渐出现"瘢痕组织"增生,伴有轻度疼痛和瘙痒.8年前在原切口部位又出现类似结节,再次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示"炎性水肿".

  • 寻常型天疱疮合并Kaposi水痘样疹一例

    作者:王莉;向娟;郝飞;阎衡;叶庆佾;杨希川

    患者男,42岁.因全身反复起红斑、水疱、糜烂伴疼痛3个月,于2008年8月来我科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皮、面部、躯干、四肢近心端出现少许直径1~3 cm大小红斑,随后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液澄清,疱壁易破形成鲜红湿润糜烂面,部分糜烂面上结淡黄色痂,皮损伴疼痛.无发热等不适.当地医院诊断为"天疱疮",具体治疗不详,病情无好转.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一例

    作者:周朝晖;钱悦;陈思远;黄长征;冯爱平;曾静思;李家文

    患者男,33岁,因双下肢、躯干反复起红斑伴瘙痒7年余于2009年7月来本院就诊.7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肢、躯干陆续起红斑,伴脱屑,自觉瘙痒,以双下肢为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皮炎,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治疗,治疗后皮损可消退,但反复发作,夏季加重.发病时无腹痛、腹泻等其他不适.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尚可,此次发病以来体质量渐下降.患者平素健康,无系统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二苯乙烯苷对小鼠皮肤光老化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沛沛;段西凌;李福民;陆洁

    皮肤光老化的防护是目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我们通过SUV-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小鼠背部皮肤进行UVB照射,建立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同时应用不同浓度二苯乙烯苷去离子水溶液进行治疗,利用皮肤组织病理、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小鼠皮肤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二苯乙烯苷对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 窄谱UVB联合维A酸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97例

    作者:许亚琼

    我院于2007年7月对9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紫外线联合维A酸软膏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007年7月至2009年5月,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97例,男45例,年龄10~42岁,平均27岁;女52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3个月至25年,平均12年.近2个月未接受过其他正规治疗,无紫外线照射的禁忌证.将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

  •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饶瑛

    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应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皮肤科专科门诊及部分住院患者.临床症状典型,符合2006年7月出版的<皮肤性病学>中湿疹诊断标准.试验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病程8.5个月;亚急性湿疹17例,慢性湿疹33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平均病程7.5个月;亚急性湿疹15例,慢性湿疹33例.

  • 除湿止痒软膏治疗阴囊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吴晓金;于小兵;沈惠良

    阴囊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因瘙痒剧烈给患者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收集91例阴囊湿疹患者,其中49例应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对皮肤的调节作用及意义

    作者:蔄茂强;宋顺鹏;侯麦花;Peter M.Elias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通常是指表皮防止过多的水分进出机体的功能,使人类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下,不丢失过多的体液而健康地生存;浸泡于水中时,也不会因水透入体内过多而致病.角质层中角质细胞间的复层板层膜结构是其主要的功能部分.体内外诸多因素均可影响表皮通透屏障功能[1],而表皮通透屏障功能对皮肤的生物功能又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对人类皮肤保健和防治某些皮肤病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