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眉部瘢痕性红斑一例

    作者:吴铁强;薛汝增;刘红芳;万筱丽;黄莉宁;潘慧清

    患者男,12岁,眉、颊部红斑、毛囊性丘疹7年.以眉部红斑、毛囊性丘疹起病,渐蔓延至颊部、前额,后逐渐出现眉毛脱落,无瘙痒等不适.体检:眉部、前额、颊部暗红色斑片,边界尚清,其上有针头至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表面光滑,质稍硬,眉毛大部分脱落.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毛囊口扩大,毛囊角栓,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增粗、硬化,血管、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皮肤组织病理,诊断为眉部瘢痕性红斑.治疗:口服维生素A 2.5万U每日1次,维生素E 100 mg每日1次,外用维生素E乳膏每日2次,0.025%维A酸软膏每晚1次.治疗2周后皮损改善.

  • 非标记定量技术研究瘢痕疙瘩的蛋白质组学特点

    作者:杨立群;陈晓栋;姚晓东

    目的 联合应用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寻找瘢痕疙瘩组织表达的差异蛋白,探索其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 选取非家族性瘢痕疙瘩患者病变组织为实验组,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分别提取两组蛋白质,经溶液内酶解获得肽段,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和DeCyder MSTM软件进行非标记定量和蛋白质差异统计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共鉴定到570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肽段(P<0.05),对应12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超过1.5倍的蛋白质293个,124个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上调,169个表达下调.结论 非家族性瘢痕疙瘩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存在蛋白质表达差异.

  •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水平的研究

    作者:李秋菊;党二乐;呼蕾;吴岩;刘振锋;何争;晋亮;王刚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各10例,与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各 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Tf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白介素21(IL-21)水平,同时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并进行抗体滴度与IL-21、Tf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95.33±33.69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4.50±18.13 ng/L)(t=3.38,P< 0.01),Tfh水平(12.08%±4.7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15%±1.62%)(t=3.74,P<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组血清中IL-21水平(106.70±44.91 ng/L)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55.37±15.89 ng/L)(t=3.41,P< 0.01),Tfh水平(11.85%±3.14%)亦显著高于其正常人对照组(6.03%±1.74%)(t=5.13,P< 0.01).大疱性类天疱疮组抗BP180-NC16A抗体滴度与IL-21水平呈正相关(r=0.77,P< 0.01),与Tfh水平亦呈正相关(r=0.67,P< 0.05).结论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Tfh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 绞股蓝皂苷对光损伤小鼠皮肤中核因子κB、p38MAPK的影响

    作者:邓丹琪;李杨;王医林;袁李梅;刘流

    目的 观察绞股蓝皂苷(GP)对光损伤Balb/C小鼠皮肤中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影响,进一步探讨GP抗皮肤光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①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②UVB模型组:UVB照射60 s;③GP乳膏Ⅰ组;④GP乳膏Ⅱ组;⑤维生素E乳膏Ⅰ组;⑥维生素E乳膏Ⅱ组;⑦基质Ⅰ组;⑧基质Ⅱ组.Ⅰ组均先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30 min后照射UVB 60 s;Ⅱ组均先用UVB照射60 s,30 min后外涂相应的乳膏或基质.采用隔日UVB照射7次Balb/C小鼠建立皮肤光损伤动物模型,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中NF-κB抑制蛋白(IκB蛋白)、κB抑制蛋白激酶(IKK蛋白)及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的表达.结果 空白对照组小鼠表皮中IκB、IKK蛋白未见表达.UVB模型组小鼠表皮中IκB蛋白水平为0.40±0.07,IKK蛋白为2.01±1.75.GP乳膏Ⅰ组与Ⅱ组IκB蛋白表达(分别为1.63±0.85和0.90±0.40)明显高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IKK蛋白表达(分别为0.23±0.12和0.45±0.29)明显低于UVB模型组(P值均<0.05),与维生素E组小鼠皮肤中IκB蛋白、IKK蛋白的表达结果相似.各组p38MAPK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GP乳膏Ⅰ组与Ⅱ组磷酸化p38MAPK表达水平(分别为0.425±0.054和0.571±0.090)明显低于UVB模型组(0.835±0.049),与维生素E组相似.结论 UVB照射能促使NF-κB活化,激活磷酸化p38MAPK; 1.5%GP乳膏能抑制UVB诱导的NF-κB通路及p38MAPK的激活,可能是其抗炎、抗光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 皮肤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作者:陈思远;郑丽端;吴艳;夏颖;钱悦;朱里;王翠彦;孙兰;涂亚庭;黄长征

    患者女,18岁.双小腿皮肤红斑、结节伴疼痛2年余.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内后侧弥漫性浸润性暗红斑,红斑范围内可触及深在大小不等皮下结节,质稍硬,伴显著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及皮下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浸润,多处血管壁坏死及血管闭塞,部分血管内可见成团的淋巴细胞,其中可见较多核大浓染异形细胞及病理性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淋巴细胞CD3(+++)、CD3ε(+++)、CD2(+)、CD56(+++)、粒酶B(+++)、穿孔素(+++)、CD30(+),Ki67(+++,100%),CD20、CD5、CD7、CD4、CD8、TdT、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上皮膜抗原、泛细胞角蛋白均为阴性,CD34示血管(+),原位杂交显示血管内淋巴细胞EB病毒编码RNA1/2(+).诊断:皮肤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

  • 单纯疱疹病毒2型潜伏相关转录体开放读码框3对Vero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慧兰;薛礼长;樊建勇;张发洲;龙朝钦;张玲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潜伏相关转录体(LAT)开放读码框3(ORF3)对顺铂诱导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GPF-ORF3,并转染Vero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顺铂诱导Vero细胞凋亡,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小体,Giemsa染色检测细胞核形态,噻唑蓝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成功克隆HSV-2 333株ORF3基因,构建pEGFP-ORF3真核表达载体,RT-PCR验证该真核表达载体能在Vero细胞中高效表达.转染pEGFP-ORF3的Vero细胞经顺铂诱导凋亡后Giemsa染色,显示胞核蓝染,胞质淡浅,细胞形态正常.MTT法分析显示,细胞增殖在转染pEGFP-ORF3组(2.56±0.21)与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2.66±0.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顺铂诱导凋亡的正常对照组(1.65±0.11)和pEGFP-C2组(1.56±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转染pEGFP-ORF3组(4.03%±1.04%)与正常对照组(2.13%±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空质粒pEGFP-C2组(19.45%±2.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V-2 LAT ORF3在Vero细胞中具有抗顺铂诱导的凋亡作用.

  • 短发夹RNA干扰STAT3基因对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静;李家文;陈宏翔;王豫平;李振鲁

    目的 研究短发夹RNA(shRNA)沉默STAT3基因表达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设计和构建靶向STAT3基因有小发夹结构的正义和反义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入psiRNA-hHlneo质粒,使用脂质体转染A375.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和STAT3转染组.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375细胞中STAT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STAT3转染组A375细胞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136±0.0626、0.8214±0.0430)明显低于对照组(0.7826±0.0701、3.1693±0.0846)和空载体组(0.8518±0.0783、3.2180±0.0780),P值均<0.01.STAT3转染24、48、72 h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1.35%±2.12%、32.52%±2.64%、40.40%±3.08%),与正常对照组(1.39%±0.53%、3.05%±1.16%、4.41%±1.42%)、空载体组(2.63%±1.38%、5.84%±2.47%、10.32%±2.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TAT3转染组细胞的凋亡率(81.06%±2.10%)较对照组(26.28%±0.47%)和空载体组(27.31%±1.0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TAT3转染组G0/G1期细胞比例(68.43%±4.00%)增高,S期细胞比例(17.40%±2.05%)降低,与对照组(分别为60.07%±2.47%、28.40%±2.09%)及空载体组(分别为60.29%±2.26%、27.34%±3.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针对STAT3基因的特异性小RNA干扰质粒能够下调STAT3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A375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凋亡.

  • 皮肌炎伴发肺间质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昊;徐金华;康克非;耿道颖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伴发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近6年来收治的206例D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t检验等分析DM伴发ILD的影响因素.结果 DM患者ILD的发生率为49.03%.上眼睑红斑、Gottron征、关节痛、咳嗽等临床表现均为DM伴发ILD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其中咳嗽、关节痛与ILD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而Gottron征与ILD的发生率呈负相关.DM伴发ILD患者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抗Jo-1抗体等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DM不伴发ILD的患者(P值均<0.05).DM伴发ILD患者肺功能较DM不伴发ILD患者显著下降(P<0.05),其肺部CT表现主要为肺尖/肺底部的条索影(57.4%)、高密度斑片影(31.7%)、网格影(16.8%)、磨砂玻璃影(13.8%).结论 DM患者关节痛、咳嗽症状的发生率与ILD呈正相关,而Gottron征的发生率与ILD的伴发率呈负相关.DM伴发ILD患者肺部CT特征性表现为肺尖/肺底部条索影、斑片影、磨玻璃影和网格影.

  • 辅助性T17细胞功能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作者:俞烜华;李忆农

    目的 探讨辅助性T(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2例SLE患者及68例健康对照血清白介素17A(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相对定量分析27例SLE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孤核受体γt(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血清IL-17A水平与RORγt基因表达之间及其分别与SLE疾病活动度(SLEDAI)、SLE是否合并肾脏病变的关系.结果 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水平[14.75(5.12 ~ 69.76) ng/L]较68例健康对照组[5.77 (2.22 ~ 9.60) ng/L]显著升高(P<0.01).102例SLE患者血清IL-17A与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肌酐、尿管型呈正相关(分别为r=0.33、P<0.01,r=0.26、P<0.05,r=0.27、P< 0.05);与SLEDAI无显著相关(P>0.05).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较13例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1 (0.40 ~ 2.62)和0.19 (0.15~0.75),P< 0.01].27例SLE患者RORγt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IL-17A水平呈正相关(r=0.47,P< 0.01),与血清补体3之间呈负相关(r=-0.46,P<0.05).SLE病情高活动组与低活动组、SLE合并肾脏病变与SLE无合并肾脏病变组间血清IL-17A、RORγt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SLE肾脏病变可能有关,但其可能不是SLE病情活动惟一的影响因素,在SLE及SLE肾脏受累中可能均不是主导因素.

  • 聚乙二醇促进沙眼衣原体生长适浓度的探讨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尤聪;王梅;邵丽丽;刘原君;姚卫锋;江勇;刘全忠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促进沙眼衣原体D-UW-5/Cx型、E-UW-5/Cx型标准株生长的适浓度及对4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在沙眼衣原体D、E型菌株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时,加入含有不同浓度PEG的离心液,离心后在孵箱中静置2h后换成衣原体感染液,48 h后固定,碘染计数包涵体数量.将沙眼衣原体接种于McCoy细胞,接种过程中用0.7%(7 g/L)PEG处理菌株,McCoy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确定沙眼衣原体接种量后进行药敏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体外4种抗菌药物对沙眼衣原体的作用.将取自31例衣原体细胞培养阳性且基因分型为D、E型的临床标本加入或者不加入0.7%PEG,接种于致密单层的McCoy细胞后计数第1代全孔包涵体数量.结果 0.7%PEG能使沙眼衣原体E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44倍,D型包涵体数量提高3.56倍.在体外,PEG处理过的沙眼衣原体D、E型标准株对阿奇霉素、莫西沙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低抑菌浓度与未经PEG处理的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药敏结果一致.0.7%PEG可以显著增加沙眼衣原体D、E型临床标本传代产生的包涵体数量.结论 0.7%PEG可以显著促进沙眼衣原体D型、E型的生长,但对药敏结果无明显影响.

  • 新疆维、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多态性调查

    作者:王丽娜;普雄明

    目的 探讨新疆维、汉族人群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C677T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扩增技术(PCR-RFLP)分析MTHFR C677T基因型在新疆134例维族和166例汉族人群的分布频率.结果 新疆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 21.7%、C/T 53.0%和T/T 25.3%,维族为C/C 16.4%、C/T 80.6%和T/T 2.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男性该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95%、29.67%和3.39%,女性为16.0%、81.33%和2.67%;汉族男性为25.8%、47.1%和27.1%,女性为17.28%、59.26%和23.46%,维族与汉族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汉族MTHFR C677T的三种基因型CC、CT、TT的分布存在差异,在性别间未见差异.

  • 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

    作者:陆雯丽;张振;费烨;陈向东

    目的 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 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 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 d和10.10 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 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 单发于阴囊的汗孔角化症一例

    作者:李一雷;李波;郑松;高兴华;李久宏

    患者男,30岁,以阴囊部扁平丘疹伴瘙痒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于就诊前1年无明显诱因发现阴囊部米粒大小丘疹,无自觉症状.以后丘疹逐渐离心性扩大,呈环形,伴轻痒,曾先后在当地几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阴囊慢性湿疹、体癣等,予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等治疗,患者自觉瘙痒有所减轻,但皮损未见消退,为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来诊.

  • 以红皮病为首发症状的肾透明细胞癌一例

    作者:金德蕙;宋亚丽;张莉;戴文丽

    患者男,56岁,因全身起丘疹、红斑、脱屑伴痒3个月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初发皮损位于躯干,为绿豆大红丘疹,后逐渐累及四肢及面部,皮损范围不断扩展,并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大量脱屑,曾口服氯苯那敏、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否认银屑病史及系统性疾病史.

  • 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一例

    作者:谢韶琼;宋宁静;章楚光;赖永贤

    患者女,6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6年于2010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年前背部出现数个淡红色绿豆大丘疹、结节,质较硬,无明显自觉症状,以后皮损逐渐增多,肤色或淡褐色.2年前皮损出现轻度瘙痒,腰背部丘疹、结节增多,逐渐泛发至头皮、颈部、四肢等处,部分皮损融合,在多家医院诊治,外用糖皮质激素类、维A酸类药效果不明显.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未发现类似疾病,且无其他遗传病史.

  • 斑疹型慢性粒细胞皮肤白血病一例

    作者:张静;谢立夏;施辛;陈玲玲;陈小建

    患者男,34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月余,发热3d,于2010年4月20日收治入院.患者2009年6月因腹胀1个月、发热3d入我院血液科,查血常规示:白细胞300×109/L,血小板138×109/L,血红蛋白123 g/L;骨髓穿刺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改变;予白细胞分离2次及羟基脲口服化疗.出院后门诊随访,白细胞维持在6×109/L~80×109/L.2010年2月2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72×109/L,血小板206×109/L,血红蛋白130g/L,外周血可见原始粒细胞72%.

  • 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一例

    作者:杨明辉;姜功平;张禁;甄伟;杨颜龙

    患者女,60岁.因头皮包块2年于2011年1月19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自述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部出现黄豆大小不等包块,起初仅2~3个,未诊治,包块数目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体检:一般情况好,头皮部散在分布6个直径1.0~ 1.5 cm表面光滑的包块(图1),质中等,触之无明显疼痛,活动度欠佳.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正常.取肿块行组织病理检查:手术切开剥出6枚大小不等囊肿,切开囊肿见囊内容物呈胶冻样(图2),无明显异味.镜下可见—囊肿,境界清晰,囊壁由鳞状上皮构成,可见苍白色角质形成细胞,骤然角化,无颗粒层,囊腔内容物为均质的角化物(图3).诊断:多发性外毛根鞘囊肿.治疗:完整切除皮损,对位缝合皮肤包扎,创口甲级愈合,随访2个月无复发.

  • 病程良性的非淋巴瘤性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一例

    作者:马寒;谢小元;陆春;许庆芳;赖维;朱珂;尹颂超

    患者男,54岁,颜面、四肢结节伴发热20余天就诊.患者20多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于双足底出现数个黄豆大暗红色皮肤结节,渐扩展至颜面和双前臂,手背及小腿处出现多个类似大小不一结节,压痛明显,伴双肘、膝关节轻微疼痛.患者自发病以来每于下午4点左右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夜间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间有阵发性干咳.曾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 Ascher综合征伴睑黄瘤一例

    作者:翟志芳;钟华;杨希川;钟白玉;郝飞

    患者男,29岁,主诉双上睑下垂、黄斑伴口唇肿胀10年,于2010年5月13日至我科就诊.患者出生后双眼睑及口唇正常.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睑反复水肿,开始时每次发作约2~3d后消退,曾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为过敏,给予抗组胺药口服治疗,眼睑水肿仍反复发作.约半年后水肿不能自行消退,双上睑皮肤逐渐变薄,上睑下垂,睑内侧出现界限清楚的黄色斑块,同时口唇轻度肿胀,无明显自觉症状,视力无异常变化,不伴有其他全身症状.随年龄增长,双上睑皮肤明显变薄,可见皮下毛细血管,其上黄色斑块逐渐增大且高出皮面;口唇明显肿胀,以上唇明显,微笑时口唇明显外翻.患者系足月顺产,一般情况良好,智力正常,近年在外地打工,无特殊不良嗜好.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无特殊遗传疾病病史.

  • 婴儿神经母细胞瘤皮肤转移一例

    作者:肖媛媛;伏利兵;张立新;马琳

    患儿女,3个月,因全身皮疹2月余,部分可自行消退就诊.患儿出生后半月,其家长无意间于颈部以及下肢发现数个1.0 cm×0.6 cm大小的结节,质硬,未曾诊治.此后陆续于全身各部位出现类似结节,未曾破溃、出血,小部分结节可自行缓慢变小,终消退,始终未曾诊治.自患病以来,无发热、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无排尿困难.既往曾有新生儿黄疸,在当地行蓝光治疗,治愈出院.

  • 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560例临床研究

    作者:李敏;张守民;李彦;王豫平;李振鲁

    目的 评价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不同年龄段鲜红斑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美国Candela公司生产的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560例,根据患者年龄、皮损类型等采用不同参数进行激光照射治疗.结果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总有效率为76.73%(1197/1560),疗效与患者年龄、皮损类型等因素关系密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耐受性好.结论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

  • 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及IgG检测

    作者:赵俊芳;李桂珍;赵宏丽;李孟娟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5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与Ig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花生、黄豆、牛奶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与IgG不同结果组进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结果 188例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7.4%,其中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较高;362例患者至少对1种食物过敏,IgG阳性检出率为72.1%,牛奶、鸡蛋、虾蟹为主要过敏原.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证实,两种抗体检测都有假阳性与假阴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注意筛查食物过敏原,特别是IgG介导的过敏反应.

  • 强脉冲光与红光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竞;刘斌;栾琪;王延婷;李承新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强脉冲光与红光治疗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强脉冲光治疗以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70例,能量密度20~23 J/cm2,其中脉宽为2.6~5.0 ms,延迟时间为15 ~ 20 ms,间隔4周治疗1次,平均3.49次.使用波长(633±3)nm红光治疗以面部皮肤敏感为主要表现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97例,能量密度128J/cm2,每次照射20 min,每周治疗2次,平均4.23次.对每次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88.57%;红光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76%.强脉冲光3脉冲治疗组和2脉冲治疗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强脉冲光和红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均有较好疗效.

  • 白癜风患者焦虑状态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研究

    作者:纪晓丽;臧运书;汤占利;葛红芬;赵秀峰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情绪评分,并比较分析两组之间及焦虑与无焦虑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白癜风患者组SAS评分(46.13±11.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73±12.59),t=3.50,P<0.01.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8.3%.女性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男性患者显著增高(t=2.47,x2=4.58,P值均<0.05).未婚白癜风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已婚患者显著增高(t=2.59,P<0.01;x2=6.17,P<0.05).暴露部位白癜风患者SAS评分和焦虑发生率比非暴露部位患者显著增高(t=3.60,P<0.01;x2=5.84,P< 0.05).白癜风患者中具有焦虑情绪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为(63.83±10.92) ng/L,明显高于无焦虑情绪者(40.74±8.70)ng/L,t=9.09,P<0.01.结论 白癜风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且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白癜风发病及焦虑状态关系密切,可能影响白癜风的发生与发展.

  • 同时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黑素瘤一例

    作者:付卫江;杨秋安;韩文斐;乔乃安;张建平;孙成涛;王艺

    患者男,1974年8月出生,2003年8月发现右侧腹壁一花生米大小黑痣,遂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2005年9月因右侧腋窝肿块就诊,当时检查局部无疼痛,周围皮肤无红肿,乳头无溢液,于2005年9月29日行右腋窝肿瘤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与结缔组织内转移性恶性黑素瘤.术后行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检查,未见明显转移灶.

  • 皮肤共生菌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冬青;李之珩;李茜;赖玉平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也是机体防御外部环境有害物质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除了由角质形成细胞形成的物理屏障外,还能分泌抗菌肽、活性氧和游离脂肪酸等,对入侵皮肤表皮的病原微生物起直接杀伤作用,是人体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皮肤表面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和某些原虫,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调节这一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人体健康必不可少.近的研究认为,皮肤表面微生物可能是通过我们意料之外的方式来动态平衡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有益于为它们提供生存环境的宿主.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些被认为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皮肤微生物的功能.

  • 肥胖对皮肤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伴发和加重的皮肤病

    作者:朱健伟;郑敏

    肥胖已被认为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肥胖可增加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骨关节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与失眠、内分泌失调、直肠癌、胆囊疾病、骨骼肌疾病、重症胰腺炎、营养不良、尿失禁、特发性颅内高压等直接相关,还与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间接相关.然而,肥胖对皮肤的影响则很少有人关注.肥胖可使皮肤屏障功能、皮脂腺和汗腺功能、胶原结构和功能、创伤愈合、皮肤微循环以及皮下脂肪等皮肤生理功能发生改变.此外,肥胖可伴发或加重多种皮肤病,如黑棘皮病、毛周角化病、软纤维瘤、多毛症、萎缩纹、痛性肥胖症、皮肤淋巴水肿、掌跖角化症、蜂窝织炎、化脓性汗腺炎、痛风、银屑病等.我们综述了其临床特征以及与肥胖的关系,以阐明肥胖对某些皮肤病的重要影响.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