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

中华皮肤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중화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412-4030
  • 国内刊号: 32-113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陈洪铎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分化和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宋翠豪;王睿;陈双景;郑力强;赵梓纲;杨京润;李承新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 采用1、2、5、10、20、50 mmol/L二甲双胍分别作用于HaCaT细胞24、48、72 h,CCK8法检测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0(对照组)、0.5、1、2、5、10 mmol/L二甲双胍对培养48 h的HaCaT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6、角蛋白17、角蛋白1、内披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AKT/mTOR/STAT3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HaCaT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3分泌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不同浓度组间观察指标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CCK8法显示,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F=116.87,P<0.05),且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0、0.5、1、2、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HaCaT细胞48 h后,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55%±1.03%、6.37%±0.93%、8.57%±1.18%、10.05%±0.60%、10.76%±0.87%、13.63%±1.41%,F=24.98,P<0.05),早期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0.78%±0.71%、19.18%±1.41%、25.67%±1.34%、28.45%±0.92%、34.97%±2.12%、40.41%±1.49%,F=296.08,P<0.05);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加,角蛋白1、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呈上升趋势(F=8.86、5.38,均P<0.05),角蛋白16、角蛋白17、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F=8.02、4.82、12.10,均P<0.05),但各浓度组间内披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P>0.05);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HaCaT细胞IL-8、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F=33.89、14.99,均P<0.05),但IL-23表达无明显变化(F=2.12,P>0.05).随二甲双胍浓度增加,p-AKT、p-mTOR、p-STAT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11.38、0.35、4.38,均P<0.05),而AKT、mTOR、STAT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0.35、4.24,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调控AKT/mTOR/STAT3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进HaCaT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 基于热分离法制备的人表皮侧抗原的Western印迹实验对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诊断价值评估

    作者:李锁;程险峰;李新宇;李志量;荆可;向睿宇;张寒梅;冯素英

    目的 通过热分离方法制备人表皮侧蛋白,评价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热分离健康人皮肤制备人表皮侧抗原,以此为底物,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住院的22例BP患者及25例非BP对照血清行Western印迹检测,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血清行BP180 NC16A ELISA检测.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法分析.结果 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BP180NC16A ELISA诊断BP的敏感性分别为86.36%(95% CI为64.03%~ 96.41%)、95.45%(95% CI为75.11%~ 99.76%)(P=0.294),特异性分别为100%(95% CI为83.42%~100%)、92%(95% CI为75.11% ~ 99.76%)(P=0.149).BP患者表皮侧Western印迹条带分析显示,4例见相对分子质量(RMM)为230000的蛋白条带,18例见180000的蛋白条带,1例见120000和1例见97 000蛋白条带,且为180000蛋白条带的BP患者BP180 NC16A ELISA结果均大于50 U/ml.结论 对BP患者行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主要阳性条带RMM为180000;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诊断BP的敏感性低于BP180NC16A ELISA,当患者自身抗体滴度较低时表皮侧蛋白Western印迹结果往往为阴性.

  • 地奈德乳膏与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婴幼儿特应性皮炎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申春平;王华;王榴慧;肖媛媛;马琳

    目的 评价0.05%地奈德乳膏治疗婴幼儿轻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联合重庆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方法,以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为阳性对照,入组特应性皮炎患儿120例,试验组61例,对照组59例.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后1周、2周及3周时有效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婴儿生活质量调查量表(IDQOL)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有效率比较采用可信区间法进行非劣效检验,比较试验组是否非劣效于对照组;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入组时基础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若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间无序分类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第1周、2周及3周时(全分析集),试验组分别为有效46例(86.79%)、49例(92.45%)及51例(96.23%),对照组分别为36例(83.72%)、35例(81.40%)及41例(95.35%),经非劣效分析(非劣效界值为-0.15),试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试验组基线、1周、2周及3周时EASI评分分别为4.57±3.19、0.72±0.89、0.45±0.87、0.18±0.40,对照组分别为4.50±3.29、1.03±1.81、0.62±0.85及0.28±0.82,经配对秩和检验,两组组内治疗后EASI值均低于基线,试验组T值分别为-715.5、-9.4、-715.5,对照组分别为-437.5、-473.0、-472.0,均P<0.001;经秩和检验,各观察点两组间EASI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秩和检验,治疗后试验组IDQOL评分与基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间经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不良事件12例(19.7%)、对照组10例(1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9,P>0.05).结论 0.05%地奈德乳膏治疗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可为轻中度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治疗选择方案之一.

  • 淋巴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难治性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作者:饶诗佳;李碧娟;李吉;谢红付;陈明亮;赵爽;王亚玲;施为;陆前进

    目的 观察淋巴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例常规治疗无效或伴有多脏器功能受损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寻常型天疱疮、类天疱疮、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采用淋巴血浆置换治疗,评估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6例患者淋巴血浆置换治疗1次后症状即显著改善,终痊愈.1例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抵抗,淋巴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皮疹一度缓解,但治疗结束后皮疹反复.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在淋巴血浆置换治疗次日出现暴发性水疱,考虑为异体血浆过敏反应.血浆置换前后8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随访3~5年,除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年后死于播散性结核感染,其他患者均已康复,无复发.结论 淋巴血浆置换疗法对重症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有良好疗效,需关注潜在的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

  • 斑秃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颖;盛友渔;胡瑞铭;赵俊;芮文龙;齐思思;杨勤萍

    目的 分析斑秃患者外周血Th9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与斑秃严重程度、病程等的关系,探讨其在斑秃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2017年5-12月选取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门诊的74例斑秃患者作为斑秃组,57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干扰素(IFN)-γ等细胞因子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9细胞(CD4+IL-9+)所占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IL-9及转录因子PU.1 mRNA表达.Excel 2017录入数据,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Graphpad prism 6软件绘制统计图.两组独立样本比较使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 斑秃组血清IL-9水平(190.40±12.33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288.10±17.38 ng/L,=4.71,P< 0.01),TGF-β1(6 191.00±355.50 ng/L)和IFN-γ水平(15.71±3.00 ng/L)均高于对照组(4 026.00±258.00 ng/L、8.79±0.6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2.001,均P<0.05),但两组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斑秃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轻症患者(P=0.02),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与脱发严重度(SALT)分级呈负相关(rs=-0.298,P=0.010);重症与轻症患者血清中IL-9、IL-4及TGF-β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与稳定期患者、病程<6个月与>6个月患者血清中IL-9、IL-4、TGF-β1及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秃组PBMC中Th9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t=2.04,P=0.045),且IL-9、PU.1 mRNA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2、2.178,均P<0.05).结论 斑秃患者外周血IL-9水平及Th9细胞比例明显减少,Th9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斑秃的发病.

  • 一例儿童外阴汗管瘤皮肤镜检查

    作者:肖慧;冉昕;冉玉平

    患儿女,6岁,因外阴皮色丘疹1个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1个月前,患儿家长发现患儿两侧大阴唇数个粟粒大小的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之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片.患儿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两侧大阴唇散在分布针头至粟粒大的皮色扁平丘疹,较大者呈半球形,部分密集分布至融合,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干燥,质韧,无压痛,挤压无油性物溢出(图1).初步考虑皮脂腺增生?外阴汗管瘤?皮肤镜检查:非偏振光下见数个突出于皮面高低不平的丘疹,皮纹分布不均匀(图2A);偏振光下见淡红色背景下铺路石样排列黄白色类圆形结构,周围穿插线状血管,部分细小血管穿过圆形结构(图2B).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及中层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中层较多类圆形细胞,多排列成巢状,部分呈大小不等的细胞条索,可见特征性蝌蚪状结构(图3).

    关键词:
  • 丙戊酸钠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

    作者:余菁;张怡;史玉玲

    患者男,48岁,因全身皮疹逐渐加重伴疼痛5d于2017年5月27日收入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科.患者5月3日因脑出血在急诊科行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压探头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自5月5日起常规口服丙戊酸钠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预防癫痫,每次0.2 9每天3次.5月22日左手臂出现散在红色斑疹,伴瘙痒,停用可疑致敏药物丙戊酸钠,予以氯雷他定片10 mg每天1次,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未见好转.随后右手臂、双下肢也出现类似皮疹,并向躯干、头面部蔓延.5月24日,患者皮肤呈大片紫红色斑,其上出现大小不等松弛性水疱及大疱,部分破溃,疼痛明显.外院治疗3d无效并进行性加重,转至我院治疗.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近2年未用药物控制.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及遗传史无特殊.

    关键词:
  • 儿童下肢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作者:陈仕胜;高宇;叶雯霞;任发亮

    患儿女,6岁,因左小腿外侧结节2年就诊.患儿家长2年前发现患儿左小腿外侧出现1个淡红色绿豆大小皮肤结节,无明显痛痒感觉,结节逐渐增大.半年前结节直径增至1 cm左右,周边新发2个绿豆至黄豆大小淡红色结节,近半年结节体积逐渐变大.患儿体健,皮疹局部无昆虫叮咬和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扪及.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外侧见3个淡黄红色结节,黄豆至蚕豆大小,表面光滑,质地韧,3个结节之间有粘连,基底活动度差,无压痛感(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萎缩,真皮深层及脂肪层可见大量梭形排列、呈漩涡状、编织状的成纤维细胞,病变组织界限不清.细胞有明显异形性,呈梭形或不规则状,可见大量肿瘤细胞侵入脂肪组织,呈蜂窝状,见少量巨细胞,核分裂象少见(图2).免疫组化:波形蛋白、CD34阳性,S100阴性,Ki-67 10%~15%.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治疗:手术局部扩大切除,切缘距病变边缘2 cm,深度至深筋膜.

    关键词:
  • 婴儿重症多形红斑一例

    作者:余时娟;王华;谭琦;李红梅;欧阳莹;朱进;黎璨;谢运琴;倪思利;任发亮

    患儿男,1月1天,因全身红斑、水疱4d就诊.患儿4d前臀部、会阴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类圆形红斑及水疱,散在分布;2d前皮疹迅速增多,面部、躯干、四肢出现多数绿豆至甲盖大小圆形水肿性红斑、斑丘疹,部分中央有水疱,水疱表面紧张不易破,类似虹膜样表现,部分皮疹搔抓或摩擦后破溃;1d前发热1次,体温37.7℃,无寒战、抽搐,自行缓解.病程中,无频繁哭吵,无面色苍白、气促、呼吸困难、腹胀、腹泻等症状.病后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皮肤过敏”,予外用康复新液、地奈德乳膏、炉甘石薄荷脑洗剂治疗2d,皮疹进行性增多,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诊大疱性红斑狼疮?先天性梅毒?多形红斑,收入我科.患儿为足月剖宫产,产重3.2 kg,纯母乳喂养,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患儿10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利巴韦林颗粒、婴儿健脾散2d.无疫苗接种史.母孕期体健.家属否认家族类似疾病史,否认梅毒、红斑狼疮、天疱疮、类天疱疮等病史.

    关键词:
  • 疣状肢端黑棘皮病一例

    作者:王上上;邹颖;尹慧斌;李巍;徐金华

    患者女,16岁,因双足趾背疣状斑块伴痒2年余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趾背侧褐色斑块,逐渐增厚,伴轻度瘙痒.当地医院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水杨酸软膏,皮损无明显改善,并逐渐增多增厚,形成疣状外观,累及所有足趾背侧.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史及其他内分泌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致骨结核继发瘰疬性皮肤结核一例

    作者:常远;王昕彤;陈喜雪

    患者男,21岁,因四肢非对称骨痛、骨缺损伴肺部阴影32个月,多发皮肤溃疡5个月就诊.32个月前左手示指近端指节出现肿胀伴疼痛,半年后右手腕尺侧、左肘部、左踝内侧、右足背局部先后出现肿痛.2年前,外院X线胸片示右上肺片状模糊影伴多发骨损害,临床诊断为骨结核、肺结核,行五联抗结核强化治疗3个月(异烟肼、利福平,余不详),二联(异烟肼、利福平)维持治疗9个月,骨胀痛未见消退.16个月前行骨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后于某骨科医院,予左示指骨髓腔内骨水泥填充及唑来膦酸治疗,患者自述关节症状较前稍好转.5个月前右腕尺侧出现单一绿豆大皮色肿物,于2周内逐渐增至橄榄大小,变软、破溃,不伴痒痛.3个月前右腕部肿物切开引流后1周内,出现左示指、左肘部、左踝内侧、右足背皮疹,性质同前.患者曾接种卡介苗,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乏力,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不适,否认膝、肩、脊柱关节疼痛.既往体健.祖父曾患“肺结核”.

    关键词:
  • 外伤性脂膜炎一例

    作者:陈怡雯;苏婷;张美华;苏忠兰

    患者女,48岁,因左下肢红斑结节伴痛3个月余就诊.患处10年前有撞伤史,遗留凹陷性瘢痕,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结节伴疼痛.既往有双下肢静脉曲张15年,左侧为著,未治疗,近年逐渐加重.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皮肤科检查:左小腿屈侧见一约1 cm×2 cm暗红斑,局部略凹陷,无破溃,红斑处可触及0.5 cm×0.5 cm大小皮下结节,质硬,活动欠佳,有压痛(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全层血管周围见中等量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脂肪间隔增宽,见片状胶原坏死及部分脂肪小叶坏死,膜性变,部分区域见钙盐沉着(图2),坏死区及钙盐周边见胶原增生及较多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并可见红细胞外渗.诊断:外伤性脂膜炎.治疗:切除皮损,随访3个月未复发.

    关键词:
  • BP180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作者:朱磊;李博平;巫毅

    目的 分析比较BP180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与神经系统疾病(N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探讨BP与ND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BP患者和神经科住院N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BP患者、ND患者、BP+ ND患者及健康对照(各20例)外周血,EHSA法测定各组BP180抗体数值.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年龄、BP180滴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结果 健康对照组20例BP180抗体均阴性;BP组20例患者BP180抗体均为阳性,滴度为128.347±54.678;BP+ ND组20例患者所有结果均为阳性,滴度为143.482±72.568;ND组20例患者中,7例BP180抗体阳性,包括脑出血4例、脑梗塞3例,其中BP180抗体高滴度(39.638)出现在1例脑梗塞患者.4组间BP180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24,P<0.05),其中,BP组与BP+ N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BP组与ND组、BP组与健康对照组、BP+ ND组与ND组、BP+ ND组与健康对照组、N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患者血清BP180抗体增高,可能提示发生BP的可能.

  • 手湿疹中外诊疗指南概述

    作者:余艺昕;杨斌

    手湿疹是一类发生在手部的皮炎湿疹类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治疗较为困难.按病因可分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手部湿疹三大类;按形态学可分为角化型、水疱型、指头炎、钱币状湿疹等类型.手湿疹的治疗应以防护和修复为主,在此基础上使用外用激素药膏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本病为皮肤科常见病,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为缺乏.本文综述了多项国外手湿疹指南及国内诊疗标准,重点讨论临床分型、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旨在为国内手部湿疹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湿疹 诊断 治疗 指南
  •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胡宇晴;张建中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紊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及环境因素有关.特应性皮炎重要的症状是严重瘙痒,并可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其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多数患者可通过避免激发因素、基础皮肤护理和外用抗炎药得到较好疗效;少部分患者皮损广泛且对常规治疗抵抗,需要系统治疗.生物制剂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已得到较广泛地应用.本文综述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 人工智能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刘念;陈宏翔

    人工智能被称为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和工程,为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之一.随着计算机科学、互联网技术等的进步,人工智能逐渐形成认知计算、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三个主要分支.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医学机器人、药物研发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皮肤病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及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方面的优势,使得人工智能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成为当今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皮肤科领域的适用范围,如皮肤影像、皮肤病理及医学机器人等,分析了人工智能在皮肤科应用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进展

    作者:郑林;石臻睿;何敏彤;谭国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指不明原因反复发作风团超过6周,伴或不伴血管神经性水肿.其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脱颗粒.奥马珠单抗是一种人源化、重组单克隆IgG抗体,能选择性结合游离IgE抗体Fc段,阻断IgE-FCεRⅠ轴所引起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激活.已发布评价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Ⅲ期临床试验有3项,证实了奥马珠单抗在治疗难治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BP180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锁;冯素英

    BP180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包括大疱性类天疱疮、扁平苔藓样类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妊娠类天疱疮和瘢痕性类天疱疮.BP180胞外区含有多个自身抗体反应的位点,目前研究显示,BP180上相关自身免疫性水疱病靶位呈现出异质性,并且同一种疾病不同临床表现也与靶位异质性有关,然而异质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特应性皮炎相关细胞因子对皮肤屏障的影响

    作者:张南;王莲;刘莲;张自晖;蒋献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屏障.特应性皮炎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同时其细胞因子的组成与健康人不同.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发现的许多细胞因子能够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角化过程.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相关细胞因子的新进展及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这些结果有利于了解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并可能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不同种族人群头皮皮脂分泌情况研究

    作者:

    头皮皮脂由毛囊皮脂腺生产、从毛囊皮脂腺导管排出后,油状的皮脂可自然流动和扩散,通过毛细作用转移至(不是沿着)毛干表面,被皮脂包裹的发根会变得油腻,逐渐粘在一起,吸附外界的污垢和颗粒物(如灰尘、污染物等).此外,皮脂成分还会慢慢被氧化.随时间推移,发根部看起来没有光泽,影响美观.头皮皮脂还是常驻人体的一种微生物的特殊“食物”,以马拉色菌属的酵母为主,而马拉色菌现已确认是易感人群中头皮屑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关键词:
  • 评介《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第3辑)》

    作者:陈斯泰

    拜读了由吴绍熙教授主审、张怀亮教授主编的《吴绍熙——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第3辑)》一书,收获良多,略叙己见如下.全书共八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吴老66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工作的经验,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吴老的学术思想、辩证论治心得、特色疗法、用药心得等,对当代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临床工作将具有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
  •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

    荨麻疹以风团和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上较为常见,部分病例治疗效果不佳,易复发.本指南结合近年国内外荨麻疹研究的新进展,在2014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的基础上予以进一步补充、完善.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汉族人群成人及儿童荨麻疹患者,对荨麻疹的定义、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更新和细致说明,有望为荨麻疹的诊疗提供更为科学、权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荨麻疹 指南 诊断 治疗
  • 头皮病理活检在脱发疾病诊疗中的相关应用

    作者:李中明;周南;杜旭峰;许文嵘;王磊;孙杰;杨军;范卫新

    脱发是皮肤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尽管一些毛发疾病并不依赖病理检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许多新型无创毛发及头皮检测仪器,如皮肤镜、毛发扫描仪、皮肤CT等,它们在毛发疾病的诊疗中的作用日益被重视,但病理检查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考虑到毛发疾病的特殊性,毛发病理不同于普通的皮肤病理,其主要表现在头皮活检时的取材部位、活检方式、切片方式、读片内容等方面.本文就头皮病理活检如何在脱发疾病中的诊疗中发挥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秃发 毛发病理 活检
中华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6 02
199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