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飞跃;李胜云;冯留顺;张水军

    自1999年开始,我院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中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 CBP) 共施行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肝肾联合移植一例

    作者:彭志海;夏强;徐达;李克;裘正军;茅届齐;祝哲诚;戴雪明

    患者男性,40岁,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10年前患乙型肝炎,5年前出现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肝昏迷反复发作,经内科保肝、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近1年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于2001年2月以"先天性多囊肝、多囊肾、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入院.

  • 肝脏纤维肉瘤误诊一例

    作者:廖伟敏;邹卫

    病人女性,39岁.2001年5月以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右上腹触及包块约7cm×8cm,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差.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关节第4肋间.血常规HGB 106g/L,WBC 5.79×109/L,N 54%,L 25%.肝功能正常.AFP 3.6ng/ml.肝脏B型超声提示:肝脏巨大多房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体积为15cm×15cm×10cm,考虑为乳头状囊腺瘤.肝脏CT提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病灶(图1),考虑为囊腺瘤.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并幽门隔膜型样闭锁一例

    作者:李新民;韩江;艾尼娃;吴新卫;焦玲

    患儿男,出生3d.以进行性非喷射状呕吐胃内容物,伴发热3d收住儿科.经对症治疗3d,呕吐症状仍不能缓解,行腹部立位X线拍片及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转外科手术治疗,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9d仍频繁呕吐,精神差.查体: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上腹部有胃型蠕动波,可闻震水音.再次拍腹部立位X片,显示有幽门梗阻伴液气平面.

  • 白血病并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六例

    作者:张朝军;罗云生;葛海燕;唐开业

    1998年4月至2002年4月在我院治疗白血病患者合并急性阑尾炎6例,报告如下.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4~30岁.3例为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 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 以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肝癌三例

    作者:王锦波;何振平

    例1 男性,47岁,1984年6月3日以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伴畏寒、发热、巩膜黄染半月余,加重1d入院.查体:T 38.9°C,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明显,墨菲征(+),实验室检查示HBsAg(+),AFP<400μg/L,总胆红素145μmol/L,直接胆红素130μmol/L,各项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B型超声检查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积液,胆管蛔虫可能性大,未发现肝脏占位.

  • 肝脏囊状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白志刚;德力格尔图;赖玉书;牧荣;赵昆

    病人男性,45 岁,2001 年 8月以"泛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入院,实验室检查:血糖:6.44*!mmol/L,总胆固醇:7.61*!mmol/L,肝功全项:正常,乙型肝炎相关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凝血因子:正常,急诊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肝脏呈弥漫性肿大,充满膈下,呈胆汁淤积色,肝缘钝,布满粟粒状黑色颗粒,颗粒直径约 0.2*!cm ,质硬,界限清,行毕 1式胃大部切除术,取肝组织 2.0*!cm×2.0*!cm×2.0*!cm.术后病理学回报:肝细胞内可见颗粒状褐色色素沉着,细胞增生,可见双核,肝小叶尚存,部分中央区扩张充血,肝索变窄或消失,肝脏淋巴管囊肿形成,十二指肠慢性溃疡形成.出院诊断:(1)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 肝脏囊状淋巴管瘤.

  • 注射吸毒致破伤风四例

    作者:封传悦;陈显春;姜军;张毅

    本组4例,均为我院1997年~2000年收治的因使用不洁注射器反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的破伤风,均无外伤史,有典型的反复注射毒品史.临床表现:张口困难、颈强直、阵发性抽搐及角弓反张.查体:前臂或臀部密布针眼或瘀斑,其中1例臀部有脓肿形成,1例前臂有多个直径0.5~2cm的脓肿.入院后予以脓肿切开引流;解痉、控制抽搐;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补充水、电解质及高热量营养;保持呼吸通畅,2例行气管切开术,其中1例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同时给予肌肉松驰剂,直至病情稳定,破伤风抽搐症状基本控制,同时配合药物依赖脱毒治疗.结果:2例痊愈出院,1例病情稳定后自动出院,1例女性患者治疗8d因并发脑疝死亡.

  • 肝脏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嵩;孙备

    预处理是通过触发机体组织产生内源性抗损伤机制而发挥脏器保护作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保护强度不同.一、肝脏缺血预处理

  • 亲体部分肝移植供体门静脉和肝动脉变异二例报告

    作者:李龙;余奇志;黄柳明;贾军;王淑芹;雷宇;刘宝富;刘刚;王平

    本文介绍二例合并肝血管畸形的供体,成功实行亲体肝移植的经验.临床资料

  • 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两种术式的对照分析

    作者:雷海录;阎自强;张康泰;王克成;张魁;邓明福;彭立勋;范少地

    我院自1992年4月至2001年6月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共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T"形管引流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T-tube drainage, LCH-TD)124例.现对其常规术式与改进术式分析如下.

  • 国内肝移植的现状

    作者:郑树森;梁廷波

    国内临床肝移植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这个工作后来停滞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自90年后期,特别是近4年来,这一工作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主要表现在:移植数量每年在大幅增加,开展移植的单位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越来越多,单位间合作日益广泛,移植近远期疗效不断提高,新的术式不断开展,手术技术上进一步求精,相关的基础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移植队伍年轻化和素质不断提高,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包括公众对该问题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对该治疗方式更加接受等.据统计,截止2001年12月,国内肝移植的数量达961例,其中2001年全年超过500例,开展多的单位有天津、广州、杭州、武汉、成都、北京等.国内受体存活时间长达8年,肝肾联合移植长存活已超过了3年,良性肝病移植后一年生存率已超过80%,有些单位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5%以下,甚至取得连续数十例移植无手术死亡的良好记录[1,2].

  • 肝切除术治疗重度肝外伤45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韦杨义;周日光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重度肝外伤的效果. 方法总结重度肝外伤45例,其中肝外伤Ⅲ级11例,Ⅳ级26例,Ⅴ级8例,合并器官损伤28例,行规则性肝切除18例,清创性肝切除27例. 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死亡13例,病死率29%;两种术式间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69,P>0.05),而病死率,规则性肝切除明显高于清创性肝切除(χ2=4.85,P<0.05),合并器官损伤者明显高于无合并器官损伤者(χ2=4.01,P<0.05). 结论肝切除治疗重度肝外伤应以清创性肝切除为主要选择,及时和准确处理合并伤能够提高疗效.

  • 寄生性血管供应的43例肝癌化学药物栓塞后的治疗对策与效果

    作者:韦长元;康平;陈建思;袁卫平;张传珉

    目的研究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塞治疗后的效果与对策. 方法造影证实肝癌有寄生性血管供应43例.经栓塞治疗后辅以化学治疗或注射无水酒精,观察其癌灶缩小的情况、生存期,并动态观察SIL-2R、AFP等变化情况. 结果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以巨块型为主,栓塞后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癌灶缩小多于50%者3例,占15%,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55%、12.2%和0,sIL-2R、AFP降低程度慢,且易反弹,注射无水酒精组肝癌缩小多于50%者7例,占30%,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52%、35%和9%. 结论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塞后效果欠佳,辅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癌灶缩小明显,3、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提高,sIL-2R、AFP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 肝脏体积变化与病肝储备功能的关系研究

    作者:黎一鸣;吕凡;吉鸿;白芝兰;雷团结

    目的建立国人正常肝脏体积计算公式,探讨肝脏体积变化在评价病肝储备功能方面的临床意义. 方法本研究采用螺旋CT对280名正常人、8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腹部扫描并求出其肝脏体积.使用直线相关和回归的方法研究正常人群肝脏体积与体表面积的关系,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求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率,分析其与Child肝功能分级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正常成年人肝脏的平均体积为(1250±141)cm3,其与体表面积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回归方程为LV(cm3)=613×BSA(m2)+162.8.对于肝硬化患者,在Child A级肝脏平均体积为(1092±276)cm3,Child B级为(868±163)cm3,Child C级为(652±76)cm3,三者之间差异均存在着显著意义(P<0.001).Child B级和Child C级与正常组比较,肝脏平均体积明显减小(P<0.001).当病肝体积缩小40%以上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肝脏体积变化率与Child肝功能分级间存在着交错现象. 结论 CT测量方法结合成人正常肝脏体积公式运算,能定量评价病肝体积变化,从而有助于客观评价病肝储备功能状况.

  • 肝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朱凤雪;朱继业;栗光明;王福顺;李澍;彭吉润;冷希圣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及治疗. 方法对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进行的56例次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肝移植术后2周、3周、1个月高平均收缩压分别是(145±15)、(138±9)、(133±13)mmHg比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2周、3周高平均舒张压分别为(92±14)、(90±13)mmHg比术前有明显升高(P<0.01),早期高血压发生率分别是:术后两周70%,1个月66%.术后1个月时服用环孢霉素A组和FK506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30/41)、33%(3/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χ2=5.22).两组术后1个月时激素总量、血BUN值、血肌酐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结论肝移植术后高血压有较高发生率,主要由术后服用的免疫抑制剂引起,治疗以口服钙离子拮抗剂为主.

    关键词: 肝移植 高血压
  • 肝癌术后复发癌灶18例的再切除体会

    作者:黄捷;关文范

    目的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总结我院从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18例共2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 结果本组18例病人第1次手术和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39±14)个月,9例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第3次手术与第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21±4)个月(P<0.01),目前18例病人仍存活11例,已死亡的7例均为已进行第3次手术的病人,死亡时间距第3次手术分别9~13个月不等.18例病人第1次复发癌灶为(1.9±0.3)个,9例第2次复发时平均癌灶为(2.8±0.6)个(P<0.05). 结论肝癌的复发癌灶再切除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命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71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汪邵平;徐位顿;霍枫;陈国忠

    目的探讨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 AVS)的肝癌病人诊治中的特点. 方法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538例肝癌病人,收集并分析其中AVS 7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中71例合并AVS,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61例,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混合型2例.在39例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中,30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介入治疗84次,完成栓塞化学药物治疗51次(成功率61%),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病人平均生存期5.8个月. 结论肝癌并动静脉瘘发生率高,预后差,加重了病人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并使肝癌的栓塞化疗变得棘手.

  • 混合细胞性肝癌14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徐立斌;赵东兵;邵永孚;张宏图;王海鹏;王阳龙

    目的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MHC)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近30年来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4例MH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本组男性9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33~62岁(平均50岁).10例(71%)伴有乙型肝炎病史.9例(64%)合并肝硬化.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9例,阳性率64%.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为86%(12/14),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10/14)、43%(6/14)、29%(4/14),其中切除癌灶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0/12)、50%(6/12)、33%(4/12). 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MHC的有效治疗手段.癌灶内胆管细胞癌成分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11例报告

    作者:李朝龙;林建华;方学军;于晓园;邹衍泰;李春芳;李晓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直径小于10cm,位于肝左外叶的5例原发性肝癌,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肝局限性增生结节患者,在全气腹状态、气腹结合免气腹或腹腔镜加小切口下,采用微波固化、超声刀、钳夹电凝、旋转刮吸和切割缝合器等多种断肝方法行腹腔镜肝切除术. 结果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11例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5~6h,术中出血50~500ml.术后恢复顺利,住院时间为5~15d. 结论直径小于10cm,无周围脏器浸润的肝左外叶肿瘤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 缺血预处理和阿霉素预处理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嵩;孙备;许军;田英君;姜洪池

    目的研究预处理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应用大鼠肝脏离体非循环灌注模型(IPRL),对供肝分别作缺血预处理(IPC)和阿霉素预处理(DPC),比较各组供肝低温保存损伤的程度. 结果流出液中AST和ALT的酶学水平,IPC组(40.1±6.3、17.1±0.5)U/L和DPC组(43.6±3.7、19.4±0.8)U/L显著低于未预处理(NPC)组(64.5±8.2、23.8±3.9)U/L(P<0.05);胆汁分泌量及肝组织ATP含量,IPC组(53.5±10.2)μl、(6.2±0.6)μmol/g和DPC组(50.5±8.1)μl、(6.0±0.6)μmol/g显著高于NPC组(22.8±9.7)μl、(2.6±0.3)μmol/g(P<0.05);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IPC组(4.36±0.26)nmol/g和DPC组(4.51±0.13)nmol/g显著低于NPC组(6.75±0.17)nmol/g(P<0.05);光镜及电镜结果显示,IPC组和DPC组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显著轻于NPC组;而IPC组与DPC组相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预处理对供肝低温保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药物预处理可以模拟IPC的效果.药物预处理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 Fas/FasL表达和细胞凋亡在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刘玉兰;刘峰;孙君泓

    目的探讨Fas和Fas配体(fas ligand, FasL)与细胞凋亡在大鼠肝移植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杂交法,在移植后不同的时间点(1、3、5、7d)检测Fas/FasL、Bcl-2/Bax和细胞凋亡在不同的大鼠肝移植模型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肝急性排斥组与自发耐受组相比,肝细胞凋亡多,汇管区FasL表达高而肝细胞FasL表达低[(21.5±2.5)个细胞 vs. (39.5±0.5)个细胞,P<0.05],并且Fas[(47.0±8.1)个细胞 vs. (14.5±0.8)个细胞,P<0.05]和Bax[(21.4±1.1)个细胞 vs. (9.4±0.9)个细胞,P<0.05]表达高.子代组与肝急性排斥组各指标表达类似,半肝组与自发耐受组各指标表达类似.在移植后第5天,汇管区凋亡指数与肝细胞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0,P<0.01),而与肝细胞Fas(r=-0.759,P<0.01)、Bax的表达呈负相关(r=-0.840,P<0.01). 结论肝实质细胞的凋亡与肝急性排斥反应有关,而其Fas、Bax的高表达可能介导了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汇管区浸润细胞凋亡与肝自发耐受有关,肝细胞FasL的高表达可能介导了浸润细胞凋亡的发生.

  • 三氧化二砷和尿多酸肽抗肝癌作用的协同效应

    作者:刘建伟;唐毅;沈雁;钟灿灿;钟雪云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和尿多酸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协同效应. 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和尿多酸肽处理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 G2), 用四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活细胞荧光染色观测细胞凋亡及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并将不同剂量用于肝癌荷癌裸鼠,观察两药对荷癌鼠的作用. 结果 As2O3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敏感剂量是5.0μmol/L,而与尿多酸肽共同应用的凋亡敏感剂量是1.0μmol/L As2O3+1.0g/L尿多酸肽.联合用药的实体型癌鼠皮下肿瘤生长的抑瘤率40.44%,较单用三氧化二砷的抑瘤率31.32%提高了近30%. 结论尿多酸肽可增强As2O3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效应,两药具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肝肿瘤 砷剂 肽类
  • 环氧合酶-2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王昆;邢宝才;张青云;徐光炜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研究人肝癌细胞系中COX-2的表达情况. 结果检测的6种肝癌细胞系中,5种细胞系在mRNA水平表达COX-2,全部6种细胞系均在蛋白水平表达COX-2. 结论环氧化酶-2在肝癌细胞系中确有表达,为肝癌的化学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时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立新;王宇;张忠涛;宋明;薛建国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肝硬化时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肝硬化模型由CCl4诱导,4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模型组11、及治疗组20(早期10、中期10),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50% CCl4灌胃,3ml*kg-1*d-1*次-1,共9周.治疗组:早期组同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灌胃,中期组于造模中期(5周)开始给药,用量10mg*kg-1*d-1至处死前.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VEGF蛋白、mRNA的表达. 结果肝硬化组VEGF蛋白、mRNA的表达由0.77±0.10到1.94±0.2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与肝硬化组相比Losartan治疗组VEGF表达明显降低到1.02±0.10及0.86±0.15(P=0.001). 结论肝硬化时VEGF表达增加,而Losartan可使其表达降低.

  • Sialyl Lewis-X,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倪灿荣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抗原、CD44v6和 E-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 ,ED)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0例 HCC组织中 SLeX、CD44v6及ED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分析. 结果在HCC中,SLeX、CD44v6和E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3/110)、42.7%(47/110)和44.5%(49/110).SLeX和CD44v6阳性表达及ED阴性表达的HCC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差和患者大于 5年生存率低(P<0.05). 结论 SLeX、CD 44v6和ED表达与 HCC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 SLeX、CD44v6和ED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 HCC预后的参考指标.

  • 应用FISH技术对肝癌细胞系HCC-9903X染色体变异的研究

    作者:刘军;王占民;郑淑芳;李东华;吴小鹏;马道新;李昭晖;刘博;赵志伦;柯扬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CC-9903 X染色体畸变规律. 方法建立肝细胞肝癌细胞系HCC-9903,制备其染色体标本,用X染色体着丝粒特异DNA探针,对其X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X染色体拷贝数畸变. 结果 HCC-9903肝癌细胞系染色体变异发生率高,其中X染色体改变存在规律,拷贝数增多,以4拷贝为主,X染色体扩增率达99%. 结论 X染色体拷贝数增多在肝癌细胞系中发生频率很高,证明在肝癌发病及发展过程中起到某种作用,其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 肝段为本的肝切除手术

    作者:刘允怡;余俊豪

    前言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指预先切断病肝部分的入肝血流后,按解剖上的肝段、区、半肝或肝三区的范围切除肝组织.由于这方法是沿解剖学上的界面切除相应的肝组织,所以这手术也称为解剖性肝切除术.

  • 全小肠切除患者家庭肠外营养16年的代谢研究

    作者:吴肇汉;吴国豪;吴海福;许剑民;吴肇光

    目的探讨家庭肠外营养(HPN)患者的代谢变化及并发症. 方法总结1例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并接受家庭肠外营养支持16年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同阶段的代谢状态. 结果患者在接受肠外营养5年后妊娠,产下1健康女婴.在16年中,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每根静脉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间为 240*!d,长1根导管使用26个月,而且导管感染率仅为0.2次/年.但先后曾出现贫血、低锌血症及高铁等代谢异常,其脂质过氧化及DNA损害,尿中8-OH Gua值(66.8*!fmol/μg DNA)等明显高于正常值. 结论长期HPN患者可出现一系列代谢、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防治导管的堵塞与感染,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其营养配方.

  • 经肝正中裂单独施行肝尾叶全切除治疗肝尾叶肿瘤六例报告

    作者:彭淑牖;牟一平;蔡秀军;彭承宏;吴育莲;刘颖斌;方河清;许元良;沈正荣;江献川

    目的探讨经肝正中裂途径施行单独尾叶全切除治疗尾叶肿瘤可行性. 方法 1994年至2000年10月我院施行经肝正中裂尾叶单独全切除术6例,包括1例血管瘤,5例肝癌(HCC).进行肝门解剖时不阻断肝门部血管,在分离肝中裂和离断尾叶与右后叶的联系时进行入肝血流间歇阻断. 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费时28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600*!ml.全组无术中死亡,1例HCC在术后1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其余4例均仍存活,长者已达49个月. 结论孤立于肝尾叶的肿瘤,如果瘤体较大可以采用经肝正中裂的单独尾叶全切除.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 肝脏移植10年120例经验回顾

    作者:郑树森;梁廷波;徐骁;王伟林;沈岩;张珉;黄东胜

    目的总结近年来我院肝移植的临床经验. 方法我院自1993年至今连续实施的120例人体原位肝移植病例,其中1993~1997年为第一阶段(2例),1999年为第二阶段(15例),2000年1月~2002年9月为第三阶段(103例),对手术适应证,外科技术,围手术期处理以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结果肝脏恶性病变在第一阶段两例受体均为恶性肿瘤,第二阶段为53%(8/15),第三阶段为34%(35/103);术后半年内良恶性病变受体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恶性病变受体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良性病变者,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则多死于癌复发与转移;第三阶段良性病变病人1年的生存率为83.1%,恶性疾病病人术后近期疗效较好,半年带癌生存率为81%;第三阶段无静脉转流技术的开展已显示其优越性;移植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其发生率从29%下降到4.9%,而胆管并发症仍是长期存活病人的主要问题. 结论手术技术的完善与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合理诊治、受体的严格筛选以及原发疾病复发的防治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肝脏移植疗效的努力方向.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