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联合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占峰;姜维良;王海涛;韩德恩

    目的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用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初步探讨SDF-1促进血管新生的机理和疗效.方法建立大鼠左后肢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对照组,SDF-1局部应用组,自体BM-MNC移植组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组.检测缺血后24 h左后肢腓肠肌SDF-1含量及CD133+细胞数量;于移植后4周动脉造影后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新生血管密度,评价血管新生情况.结果缺血对照组24h肌组织SDF-1含量为(1.31±0.20)ng/50 μg总蛋白,非缺血对照组为(0.93±0.29)ng/50μg总蛋白(P<0.05);CD133+细胞数(2.10±0.62)vs.(0.24±0.10)个/HP,P<0.01.SDF-1局部应用可增加缺血区CD133+细胞浸润数量(3.64±0.69)个/HP(P<0.01);并可提高四周后组织内新生血管数量;SDF-1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新生血管数量.结论SDF-1可能在肢体缺血后自体干细胞的动员中起重要作用,其局部应用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或进一步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的疗效.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的再手术探讨

    作者:赵渝;时德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后疝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疝环充填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的病例资料,探讨预防的方法,全组均为男性.前次手术时21例均为腹股沟斜疝,Ⅱ型2例,Ⅲ型15例,Ⅳ型4例.复发入院时临床检查腹股沟斜疝13例,直疝8例.复发时间术后5 d至24个月.结果再次手术发现网塞自疝环口下滑7例;疝内容物自网塞旁疝环口脱出2例;疝内容物通过2个网塞间自疝环口脱出2例;网片位置过高,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3例;网片卷曲和移位,疝内容物自网片下方脱出5例;疝内容物从自制网塞圆椎体中央脱出1例;复发原因不明1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操作不当,规范的手术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

    关键词: 腹股沟 再手术 复发
  • 乌司他丁对肝脏手术后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卢欣;毛一雷;桑新亭;杨志英;钟守先;黄洁夫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肝脏手术后炎症介质释放及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机理.方法通过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我院肝脏外科中心收治的肝切除患者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手术当天和术后3 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抽外周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亚群分类(CD4、CD8)、急性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结果应用乌司他丁后,治疗组患者术后12 h TNF-α和iNO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0.053±0.02和O.12±0.04vs.0.084±0.01和0.21±0.02,P<0.05);IL-1的释放高峰被推后;但对CD4、CD8和CRP的变化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特异性抑制或调节某些促炎因子的水平来保护肝脏术后的肝功能;这种保护作用还可能同抗氧化作用有关.

  • 复合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十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卫华;王福顺;李澍;栗光明;陈雷;高杰;冷希圣

    目的评价应用复合补片腹膜内置入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效果.方法2003年1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复合补片修补腹膜难以对合的腹壁切口疝10例,均采用腹膜内置入修补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手术后早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和血清肿等并发症.10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肠梗阻、窦道形成和肠瘘等远期并发症和切口疝复发,10例患者均局部感觉良好.结论应用复合补片腹膜内置入修补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应用PCR技术检测肝内胆管结石中蛔虫ITS-2序列

    作者:陈希纲;黄文鹏;彭民浩;彭涛;胡德宏;黎乐群;杨定华

    目的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原发性胆管结石内蛔虫脱氧核糖核酸存在的证据.方法从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手术中获取的结石和肝胆管组织标本内分别提取结石和胆管壁组织脱氧核糖核酸,并对患者作蛔虫的粪检和血清学检查;针对蛔虫ITS-2序列设计引物,作聚合酶链反应.结果56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脱氧核糖核酸中有12例扩增出蛔虫特异性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段,经测序符合蛔虫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该12例患者的蛔虫粪检和血清学检查均呈阳性.结论部分原发性胆管结石内有蛔虫脱氧核糖核酸的存在,蛔虫感染可能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 全结肠、直肠重复畸形四例诊治经验

    作者:赵莉;刘光茂;李振东;赵晓东;吕英谦;牛东生

    目的提高对全结肠、直肠重复畸形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4例全结肠、直肠重复畸形的诊治进行总结.结果3例重复肠管开口在舟状窝,1例重复肠管远端为盲端.4例中2例合并泌尿生殖畸形,其中1例同时合并先天性肛门闭锁,其重复肠管与主肠管分别开口在舟状窝处,术前误诊.3例行主肠管与重复肠管的开窗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术.4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全结肠、直肠重复畸形常合并有泌尿、生殖系统畸形,钡灌肠X线检查可确诊.治疗可采用全结肠切除、重复肠管黏膜剥脱及重复肠管与主肠管开窗术.

  • 外科患者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鹏远;孙立颖;赵敏;王东信;万远廉;刘玉村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中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设立两对研究: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ero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RPA)感染组和对照组,美罗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mero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MSPA)感染组和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各临床因素与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MRPA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感染前监护室(ICU)住院时间(OR=2.234,95%CI=1.710~2.918).第3代头孢菌素(OR=2.885,95%CI=1.133~7.345)和亚胺培南(OR=7.238,95%CI=1.469~35.659)用药史.MSPA感染的危险因素有:ICU停留时间(OR=2.284,95%CI=1.772~2.945),恶性肿瘤(OR=4.796,95%CI=2.001~11.491),曾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2.563,95%CI=1.499~8.468)和第3代头孢菌素(OR=3.796,95%CI=1.543~9.343).结论尽量缩短外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减少第3代头孢和亚胺培南的使用,可减少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作者:田大宇;胡祥;袁波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101例EG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6例(16%)伴有淋巴结转移的EGC均为胃下部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黏膜癌为7%(P<0.05).微小胃癌未见淋巴结转移,小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直径1.1~2.0 cm及>2.0 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5%及28%(P<0.05).高分化EGC未见淋巴结转移,中分化及低分化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及20%.黏膜癌仅累及N1淋巴结,而黏膜下癌则可转移至N2.结论EGC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灶大小有关.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合理选择EGC术式.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 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凋亡相关配体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作者:卢昕;郑启昌;舒晓刚;熊俊;秦涛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的siRNA联合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凋亡相关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可溶性TRAIL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采用RT-PCR检测显示,siRNA在mRNA水平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为73%.MTT法检测到可溶性TRAIL对HepG2、HepG2/Silence(-)细胞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通过抑制survivin表达,可使HepG2/Silence(+)细胞的12 h存活率明显降低,48 h降至低[HepG2/Silence(+)0.518±0.017,对照组0.741±0.005,P<0.01].荧光显微镜检测HepG2/Silence(+)细胞12 h、24 h、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85%±0.72%、28.97%±0.43%、41.80%±0.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7,P<0.05).结论靶向survivin的siRNA在抑制肝癌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同时可增强TRAIL作用的敏感性.

  •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朱云峰;朱永斌;王红粉

    目的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选择Fontaine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共23例.入选标准:膝上无理想的用于旁路术的流出道,股深动脉主干长度达到或超过股骨干中点且与腘动脉间有侧支血管,近端动脉病变导致股深动脉内无正常动脉血流.采用旁路术、取栓术及股深动脉成形术重建股深动脉血流.结果全部FontaineⅢ期病例于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9例FontaineⅣ期病例中术后肢体静息痛消失7例,6例于术后10 d行截足(趾)术,1例于术后1周行膝上截肢术.手术后踝/肱血压指数显著增加(P<0.01).术后22例随访2个月至6年,移植血管3年通畅率为82%.结论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吕新生;丘氟;李介秋;范钦桥;周日光;艾宇航;张开诚;李宜雄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和对胰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65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130例)和常规治疗+LMWH治疗组(LT组,135例),对比两组的有关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加用LMWH治疗后与C组比较,LT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05),肝、肾功能明显改善(P<0.05、P<0.01),血钙升高显著(P<0.05),胰腺损害的CT评分显著降低(P<0.05),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而器官衰竭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能有效提高SAP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46例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维良;张东伟;秦华东;张浩民;赵志;张建国;裴建华;张成

    目的总结甲状腺Hurthle细胞肿瘤(HCNs)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2年-2003年手术治疗甲状腺HCNs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单发结节或肿块,9例表现为甲状腺多发结节.4例HCNs有颈淋巴结转移.初诊虽经BUS、CT、ECT及FNAC检查,仅10例诊断HCNs.术前细针穿刺活检及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切片确诊HCNs 28例,良性者行同侧甲状腺全切除,恶性者加作对侧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确诊18例,首次手术时漏诊HCNS而行二次手术者切除原则同首次手术.46例手术后均治愈.经2~10年随访,无复发转移.结论应充分认识甲状腺HCNs,术中若疑似HCNs,应行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如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预后佳良.

  •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作者:陈曦;蔡伟耀;宁光;何永刚;李宏为

    目的探讨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至2005年我院诊断和治疗的MEN1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MEN1患者17例,其中11例分属4个家系.1997年后的14例均发现MEN1基因突变.17例患者中甲状旁腺受累11例,并发胰岛素瘤6例,垂体腺瘤8例,肾上腺受累6例,胸腺类癌2例,皮肤纤维瘤样增生合并皮下脂肪瘤2例.2例4种腺体受累,3例3种腺体受累,7例2种腺体受累,4例1种腺体受累,1例12岁携带者尚未检出临床症状及生化改变.6例以肾结石、6例以胰腺内分泌功能障碍为首发症状,2例无明显自觉症状.17例患者中4例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1例行甲状旁腺腺瘤摘除,4例行胰岛素瘤切除手术,2例胸腺类癌行胸腺肿瘤摘除术.结论MEN1临床表现多样,即使同一家系病例亦可有不同表型.基因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手术主要针对甲状旁腺增生、胰岛素瘤和胸腺类癌,在治疗肿瘤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p27kip1基因表达对大鼠移植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郎晓讴;刘明辉;杨德华;冀慎泉;杨菁;宋存先;段志泉

    目的观察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纳米粒子为载体的人p27kip1基因局部转染自体移植静脉后,对大鼠静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2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3组.转基因组:移植静脉转染以PLGA纳米粒子为载体的p27kip1基因;空白对照组:转染不含有p27kip1基因的单纯PLGA纳米粒子;单纯静脉移植组:使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7、14、28 d取材,常规HE、Verhoeff弹力纤维染色,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TUNEL法观察内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结果转基因组内膜中p27ki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内膜平均厚度7、14、28 d低于其他2组(P<0.01);转基因组内膜PCNA的表达7、14 d明显受到抑制(P<0.01),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细胞百分比于7、14 d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单纯静脉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各项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7kip1基因的过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后的内膜增生(IH),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 直肠癌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意义

    作者:梁德森;姜涛;张铁民;吕海涛;田茂霖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行保留自主神经的肿瘤根治术(pelvic automat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对男性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共118例男性直肠癌患者接受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其中:Dukes A期62例完全保留自主神经;B期49例保留一侧或两侧自主神经;C期7例只保存S3、4自主神经.对照组118例则行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其Dukes分期情况与PANP组相同.结果术后PANP组排尿功能分级为:A期:O级59例,Ⅰ级3例,Ⅱ级无;B期:O级40例,Ⅰ级9例,Ⅱ级无;C期:O级4例,Ⅰ级2例,Ⅱ级1例.性功能分为:A期:O级53例,Ⅰ级6例,Ⅱ级3例;B期:O级6例,Ⅰ级37例,Ⅱ级6例;C期:O级1例,Ⅰ级4例,Ⅱ级2例.与对照组相比A期、B期患者在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期患者在性功能方面有差异(P<0.05),而排尿功能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PANP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例于根治术后均随访1~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10/118)和6.8%(8/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P>0.05).结论保留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根治术相比,肿瘤局部复发率相似,而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

  • 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B7-1和B7-2 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坤;高朋芬;余佩武;饶云

    我们尝试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树突状细胞(DC)与胃癌细胞进行融合,制备融合细胞疫苗.B7-1和B7-2作为DC表面高效提呈外源性抗原并提供T细胞第二活化信号的必要分子,在融合细胞内其基因表达的变化成为融合细胞抗肿瘤活性改变的重要分子基础.因此,我们对融合细胞B7-1和B7-2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对这一改变引起融合细胞抗原提呈及T细胞活化能力增强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胃癌DC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 国产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65例

    作者:王爱林;靖冬梅;张铁凤;曲颖;刘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导致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主要原因,发病率高、致死率高[1],我国PE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2],1968年腔静脉滤器开始在临床上广泛采用[3].我院于2001年7月至2003年12月使用国产腔静脉滤器治疗65例DVT患者,以预防PE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术中止血材料——AristaTM在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沈晨阳;张小明;李伟;焦洋;蒋京军

    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icroporous polysacchande hemospheres,MPH,商品名AristaTM)是美国Medafor公司研制的一种术中止血材料,用于出血创面时形成凝胶状混合物,可达到即刻止血的功效[1].自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我院对34例血管疾病患者(48条血管吻合口)术中应用AristaTM,现报告如下.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及CD62L表达的研究

    作者:何春水;周翔宇;袁丹;陈枫;何延政

    本实验旨在于研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及CD62L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中的表达.

  • DAVID-Ⅰ式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动脉瘤12例

    作者:王佳祥;张建卿;权晓强;王锋;程兆云;崔识远

    长期以来应用带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的人工血管替换病变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并重新移植冠状动脉开口(BENTA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标准术式,但其存在与人工瓣相关的问题.1992年David和Feindel[1]提出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扩张.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参加了12例DAVID-Ⅰ式手术,现报告如下.

  • 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84例分析

    作者:谢尚奎;吴印爱;刘献棠;王志伟

    我院自1995年4月至2000年4月按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结肠肛管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84例,在根治直肠癌的同时,又保留了肛门,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TAT3基因对裸鼠种植入乳腺癌的影响

    作者:王禹;张颖超;潘玉琢;孟令军;赵雪俭;关文曾

    本研究通过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沉默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3基因(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e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研究其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中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骨桥蛋白编码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胆囊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宝华;满晓波;唐亮;邱秀华;程庆保;姜小清;张柏和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高度磷酸化和糖基化的分泌型蛋白,富含唾液酸,OPN在很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且同恶性程度和转移相关[1].由此我们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胆囊癌这两种重要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组织中的OPN的mRNA水平进行实时定量检测,发现OPN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胆囊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

  • 腹腔镜膀胱破裂修补术一例

    作者:邢惠芝;吴会国;何志国;冯福梅

    患者男,50岁,农民.因酒醉后躁动突发上腹部疼痛7 h于2004年1月2日入院.腹痛呈刀割样并逐渐遍及全腹.既往患者有溃疡病史.查体:T 37.8℃,P 84次/min,R 23 次/min,BP 130/80 mmHg.急性病容,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

  • Von Hippel-Lindau病一例

    作者:陈宁;宋世兵;张同琳

    患者男,34岁,主因间断性上腹痛6年,加重3个月,发现腹部多发肿物1周于2004年12月入院,腹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家族史.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真腔"真闭塞"一例

    作者:李雪松;戈小虎;欧明辉;刘杰

    患者男,33岁,汉族,干部.以"间断胸背部疼痛伴右下肢酸胀不适2个月,加重1周"于2006年1月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CTA、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B型,假腔累及腹主、髂、股动脉,且在多个层面真腔内见低密度影(图1).

  • 腹腔内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刘彧;俞军;冯晓宁

    患者,女性,20岁,因右下腹痛2周于2005年4月24日收住入院.查体:右下腹可及一质硬肿块,边界清,活动差.实验室检查:CA125:1807.6 U/ml.腹部CT:升结肠旁沟处囊实性肿块伴网膜结节状增厚,腹膜壁层、双侧卵巢表面多发结节(图1).

  • 覆膜支架治疗罕见的深静脉血栓后髂动静脉瘘

    作者:罗涛;谷涌泉;李建新;俞恒锡;张建;汪忠镐;李学锋;崔世军;郭连瑞;齐立行

    后天性动静脉瘘常由外伤、肿瘤、医源性损伤和感染引起.我院于2005年9月9日成功地对1例左下肢中心型深静脉血栓所致的继发性左髂动静脉瘘行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现报告如下.

  • 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夹层动脉瘤诊治一例

    作者:许中友;符伟国;李明主;冯济业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aneurysm,SMADA),临床上极为罕见,我院成功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 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汪忠镐

    动脉瘤是动脉管壁的先天或后天异常所引起的病理改变,表现为动脉扩张或膨出.动脉瘤只增大而不缩小,只会破裂而不能自愈,尤其是治疗风险很大的颈动脉瘤(向咽部破裂者,患者会立即窒息死亡)或夹层动脉瘤(破裂至心包和胸腔者则难以得救),谁得了它,均自然而然地想得到治愈.

  •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赵纪春;马玉奎;罗艳丽;汪静

    目的探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0例,采用钳夹阻断膈下腹主动脉或Foley氏球囊管腔内阻断瘤颈上腹主动脉后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12例,直型人工血管8例.结果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 d围手术期死亡率40%(8例),死亡原因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存活12例,术后合并症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腹泻等共1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观察6~60个月,无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随访期死亡发生.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早期确定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

  • 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作者:张宏鹏;郭伟;刘小平;张国华;梁法启;尹太;贾鑫;杨代华

    目的探讨利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月,对15例孤立性髂动脉瘤患者行血管腔内治疗.真性动脉瘤12例(80%),假性动脉瘤3例(20%);髂总动脉瘤9例(60%),髂内动脉瘤3例(20%),髂外动脉瘤3例(20%).瘤径3.5~9.0 cm,平均(5.97±1.49)cm.髂内动脉瘤采用直接栓塞技术;髂总以及髂外动脉瘤采用支架型血管腔内修复技术或结合外科手术方法及栓塞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瘤腔内血液动力学改变、髂内动脉以及下肢动脉供血的改变.结果术后仅1例保留双侧髂内动脉,其余仅保留单侧.术后2例发生内漏(13%).无围手术期死亡,无移植物错放、移位、瘤体破裂、中转手术以及由于覆盖单侧髂内动脉而引起的肠道缺血、性功能改变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一侧臀肌酸痛症状.手术时间0.5~4.0 h,平均(1.9±1.1)h;出血量30~300 ml,平均(126.7±70.1)ml;恢复活动时间0.5~4 d,平均(2.1±1.1)d;住院时间3~12 d,平均(5.5±4.7)d.结论腔内技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髂内动脉的处理以及内漏防治仍是困难的问题.

  • 根大动脉CT定位在胸降主动脉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

    目的探讨根大动脉CT定位在胸降主动脉腔内修复(EV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胸降主动脉EVR前行根大动脉(AKA)CT定位,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DAA)8例,Cr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胸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各1例.入组标准:EVR需要部分覆盖T8-L1节段.结果除3例DAA外,9例(13根)AKA显影,其中8例主动脉-肋间动脉/腰动脉-AKA-脊髓前动脉连续性完整,1例胸腹主动脉瘤连续性差,多处中断;单根AKA5例,双根4例.成功保留10根,覆盖3根(1根为多处中断,另2根为双根中的近端1根).1例DAA(Marfan综合征)出院后2 d突然死亡,拒绝尸检.本组11例获随访3~19个月,平均12个月,无截瘫发生,术后3个月CT证实DAA假腔胸腔段或动脉瘤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胸降主动脉EVR术前AKA CT定位可以使需要避免覆盖的节段精确到AKA起源肋间动脉在主动脉开口的平面,释放出T8-L1节段的其他部分用作人工血管内支架的锚定,扩大EVR的适应证.

  • 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05例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吴庆华;罗小云;陈忠;寇镭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围手术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评价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结果30 d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手术时间3~6 h,平均(3.8±1.4)h;ICU恢复时间中位数为16 h.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心功能不全18例,呼吸功能不全10例,急性心肌梗塞2例,急性脑梗塞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寿命表分析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3.1%,75.8%,随访中未发现与人工血管移植有关的死亡病例和并发症.结论手术仍是腹主动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前全身系统风险的评估和围手术期的谨慎管理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中起重要作用.

  • 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42例

    作者:张小明;李伟;张学民;沈晨阳;李清乐;袁链;焦洋;蒋京军

    目的总结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2例,其中腹主动脉瘤3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除均在腹主动脉放置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外,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者共放置5枚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4枚直型支架用于隔绝降主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者,降主动脉近侧破口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1例因一侧髂外动脉闭塞需先经腹膜外切口行人工血管搭桥后才能放置一体式分叉支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 min.1例死亡,8例附加近侧短的覆膜支架,1例附加远侧Cuff,1例近侧和远侧均加Cuff.8例术后有少量内漏,1周后内漏均消失.5例封堵了双侧髂内动脉,20例封堵了单侧髂内动脉,但均未导致臀肌坏死或疼痛等并发症.2例瘤颈与瘤体呈90度角也获得成功.结论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可以达到隔绝腹主动脉瘤的作用,且操作更快捷.

  • 作者:吴继敏;汪忠镐

    Rudolph Matas 1860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州.1880年考入路易斯安那大学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杜兰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是美国血管外科、胸外科和腹部外科方面的先驱.他为闻名的成就在于他所发明的动脉瘤瘤腔内缝合技术,即通过切开瘤腔,对通向腔内的所有血管的开口均加以缝扎,近远端动脉开口必须保持通畅,同时对动脉瘤壁进行缩缝整形,使其管径尽量缩小到正常动脉的大小,以达到既治愈动脉瘤,又不影响远端肢体的供血.至1940年,他已用该术式治疗了101例不同部位的动脉瘤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外周动脉瘤.该项成就使他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