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骨化三醇加碘油抑制人肝癌MHCC97细胞的研究

    作者:吴灵娇;盛建明;吴福生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加碘油对MHCC9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受体c-met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分别用10-6~10-9mol/L的骨化三醇、0.5%的碘油+10-6 mol/L浓度的骨化三醇及单用0.5%的碘油处理人肝癌MHC97-H、MHC97-L细胞系,分别作用48、72、96 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骨化三醇、碘油+骨化三醇处理细胞72 h后,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细胞上清HGF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癌细胞内维生素D受体(VDR)及c-met mRNA 表达.结果 MHCC97-H、L两株细胞系均有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骨化三醇对MHCC97-H、L两株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抑制作用,以10-6mol/L骨化三醇的浓度抑制效果好,72 h效果佳.第4天碘油加骨化三醇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强于单用骨化三醇.MHCC97-H、L 细胞均有HGF的分泌,单用骨化三醇处理细胞后,HGF水平下降不明显,而加碘油作用于MHCC97-H 细胞后,HGF 水平下降明显(P=0.043).两株细胞均表达c-met mRNA,而用骨化三醇处理细胞后,c-met mRNA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骨化三醇抑制人肝癌细胞MHCC97的增生,骨化三醇对HGF/c-met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癌机制之一;溶于碘油中的骨化三醇能发挥更为持久、有效的作用.

  • 转染Rho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抗胃癌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华文;李敏;邹力;童仕伦;赫杰

    目的 研究转染RhoA基因对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修饰后的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RhoA重组腺病毒载体作为介质,将RhoA基因转染入DC,用RT-PCR法检测培养上清RhoA基因的表达.检测这种DC分泌细胞因子IL-12、TNF-α的功能,以及表面分子CD1α、CD83、MHC-Ⅱ、CD80、CD86的表达,用MTT法诱导人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能力. 结果培养上清中均可以检测到RhoA基因表达;在这种转基因DC的上清中IL-12、TNF-α 含量分别为(301±24)和(418±64)pg/ml,明显比非转染的DC组高,P<0.05;转基因DC表面高表达CD1α(70.13±0.03)、CD83(68.10±0.03)、MHC-Ⅱ(69.73±0.13)、CD80(78.73±0.25)、CD86(74.20±0.05),而在非转染的DC中是低表达的;经转染RhoA基因的DC提呈的T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杀伤率为87%,而未修饰的DC杀伤作用较低. 结论RhoA基因转染修饰的DC能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显著地提高DC的抗原提呈功能,在体外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免疫效应.

  •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作者:洪德飞;严力锋;沈来根;杨进;王钊;郑雪咏;彭淑牖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2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5±79)min和(230±99)min(P=0.068),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386)ml和(1856±1799)ml(P=0.018).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膈下脓肿1例,轻度腹水2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腹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术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血小板均升至100×109/L以上.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6)d和(14.5±7.4)d(P=0.018).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开腹手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具于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湖北地区目标人群中大肠癌筛检结果分析

    作者:陈继贵;张宇星;王倩;柳巍;路直美;聂绍发;陈超;陈华荣;徐俊;杨睿

    目的 通过大肠肿瘤序贯隐血筛检方案的实施,了解湖北地区大肠癌的患病率,并对该方案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选取5个筛查点的17 418人作为目标人群,对其中40岁以上者进行序贯粪隐血试验,对阳性者进一步行肠镜检查;并对符合条件的高危人群进行粪隐血和肠镜检查.结果 目标人群17 418人,40岁以上者8884人,接受粪隐血试验检查者2908人.男女比例1:1.1,中位年龄52岁.序贯粪隐血试验阳性者316人,阳性率为10.9%.序贯粪隐血试验阳性者中124人接受肠镜检查.检出大肠癌5例,检出率1.6%.Dukes A期和B期4例,占检出大肠癌的4/5.结论 湖北地区大肠癌的患病率呈较高水平,序贯粪隐血筛检方案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在大肠癌的早期防治中.提高受检人群的依从性是未来筛检工作的重点.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

    作者:何兴祥;李晓宇;郝元涛;文卓夫;黄世章;苏杭;陈德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大肠癌组织、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分析MIF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相对正常肠组织,与10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MIF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大肠癌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血清MI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癌肝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血清MIF水平的关系.结果 (1)大肠癌组织中MIF的表达有肝转移者高于没有肝转移者,大肠癌患者有肝转移者血清MIF水平也高于无肝转移者.(2)肝内大肠癌转移组织中MIF表达阳性.(3)大肠癌肝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MIF表达阴性.(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血清MIF水平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OR的95%CI为1.017~1.524,P=0.034).结论 MIF在大肠癌肝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结肠、直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伟;罗斌;庞明辉;王波;李平

    目的 明确结肠、直肠吻合术后常规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纳入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177例结肠、直肠吻合病例.分析发现,引流组与不引流组在死亡率[RR为0.91,95%CI(0.51,1.63),P=0.75]、吻合口漏发生率[RR为1.11,95%CI(0.76,1.62),P=0.60]、再手术率(RR为0.79,95%CI(0.40,1.58),P=0.96]、切口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依据引流管留置部位分为腹膜返折上和腹膜返折下两个亚组进行分析发现,引流组和不引流组在死亡率和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直肠吻合术后常规引流是安全的,研究并未发现常规引流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原发性肝癌p14ARF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作者:阮新贤;王少平;陈孝平;任培土

    目的 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分析p14ARF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结果 42例肝癌组织有7例呈p14 mRNA的表达,表达率17%.癌旁正常组织均有p14表达.p14mRNA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明显表达缺失(x2=56.62,P<0.05);4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19例检测到p1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45%.相应癌旁组织未发现甲基化.p14ARF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呈现明显高甲基化(x2=22.04,P<0.05).在p14mRNA表达的7例肝癌组织中没有检测到p1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而在p14mRNA表达缺失的35例肝癌组织中,19例p14基因启动子呈现甲基化.肝癌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p14mRNA表达缺失明显相关(x2=4.66,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p14 mRNA明显表达缺失,原发性肝癌p14ARF基因启动子频繁甲基化可能是p14ARF失活的原因之一.

  • 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11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蒋京军;张学民;李伟;沈晨阳;焦洋;李清乐;张小明

    目的 探讨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期间诊治的11例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伴肾动脉狭窄.采用腹正中切口,充分游离腹主动脉近肾段,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7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2例无跛行距离较术前明显增加,2例下肢静息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获6~2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吻合口通畅率为100%.结论 近肾腹主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采用肾动脉下切口清除病灶,术中结合动脉造影,并行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疗效满意.

  • 影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袁玉峰;钱群;刘志苏;江从庆;何跃明;吴云华;郑科炎;艾中立

    目的 探讨影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依据术后随访结果,将32例行手术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有效组(n=26)和无效组(n=6).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酪酪肽(peptide YY,PYY)等胃肠肽类激素水平和精神心理状态评分值,并通过回归分析了解影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无效组患者空腹血浆CCK为(3.99±0.53)pmol/L,较有效组(2.80±0.32)pmol/L明显升高(P=0.031);空腹血浆SS为(79.76±9.35)pmol/L,较有效组(63.02±8.61)pmol/L明显升高(P=0.023),空腹血浆MTL水平(9.31±2.1)pmol/L,较有效组(15.17±3.20)pmol/L明显降低(P=0.012);空腹血浆PYY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精神心理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无效组患者焦虑、抑郁积分明显升高,与有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0.022,bP=0.028).无效组6例患者均同时存在小肠慢传输.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空腹CCK和SS升高、MTL降低、精神心理异常以及存在小肠慢传输等是影响STC患者手术疗效的因素.结论 某些胃肠肽类激素水平和精神心理状态异常、存在小肠慢传输是影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跃东;王文兰;叶再元;竺杨文;谢志杰;张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联合断流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对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即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食管下段管形吻合器横断和吻合术.结果 5例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全部完成,无1例需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5~5.0 h,出血量100~400 ml.术后住院10~15 d.结论 腹腔镜改良Sugiura手术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具有疗效确定、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等优点.

  •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范瑞芳;柴福录;卫立辛;胡鹏;李红梅;解娅莉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本组19例共21个肿瘤采用腹腔镜下RFA治疗,其中19个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平均肿瘤直径(3.5±0.9)cm.19例均合并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17例,丙型肝炎2例.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6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16例.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1例因胆囊结石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另5例因瘤体累及胆囊床并影响RFA操作而行LC.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胃肠道损伤、胆漏、胆管狭窄、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病灶完全坏死率95.2%(20/21),血清AFP转阴率81.3%(13/16).术后随访6~56个月(中位1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18个月肝内发现新病灶行经皮RFA治疗,1例于术后25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第一肝门区肝癌安全可行,术中超声的应用对RFA治疗的准确引导、提高射频治疗彻底性及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亚甲蓝与亚甲蓝、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哲斌;吴炅;黄晓燕;张家新;周敏;程竞仪;平波;杨文涛;沈坤炜;韩企夏;沈镇宙;邵志敏

    目的 比较单用亚甲蓝或联合亚甲蓝及同位素示踪剂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价值及研究影响前哨淋巴结活检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06年7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164例乳腺癌患者,单用亚甲蓝示踪剂组104例,活检前乳晕旁皮下注射亚甲蓝2 ml;亚甲蓝和同位素联合示踪剂组60例,术前肿瘤周围实质中4点注射99m锝-硫胶体2 mCi/4 ml,经淋巴显像,术中在γ探测仪引导下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 前哨淋巴结总的检出率为97.0%(159/164),准确性为95.0%(151/159),假阴性率为14.0%(8/57);联合组检出率、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亚甲蓝组,联合组的假阴性率为8.7%(2/23),较亚甲蓝组17.7%的假阴性率为低(6/3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53).亚甲蓝组平均每例检测出2.2枚前哨淋巴结,联合组为平均2.5枚(P=0.223).前哨淋巴结数目≥3和<3枚的患者假阴性率分别为0%和24.2%(8/33)(P=0.016).联合组中发现73枚无蓝染仅有热点的前哨淋巴结,故同位素的应用将本组患者的检出率从85.0%(51/60)提高至98.3%(59/60),假阴性率从21.7%(5/23)降低至8.7%(2/23).结论 在取得一定经验的情况下,亚甲蓝示踪与联合染料、同位素示踪可获得相似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准确率;同位素示踪剂的应用对亚甲蓝示踪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前哨淋巴结检出越多,假阴性率越低.

  • PPARγ、STAT-3和BAD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相互作用研究

    作者:黄东胜;刘新;刘军伟;陈建峰;王建军;王高卿;王耀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bcl-2相关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S)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对3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包括部分硬化组织中上述三种指标的mRNA及蛋白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将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PARγ、STAT-3及BAD mRNA和蛋白在肝细胞肝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RNA表达分别为PPARγ(x2=77.268,P<0.05),STAT-3(F=370.187,P<0.05),BAD(F=82.647,P<0.05),蛋白表达分别为PPARγ(x2=7.590,P<0.05),STAT-3(x2=22.419,P<0.05),BAD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F=141.625,P<0.05),其中mRNA分别为PPARγ(t=-2.628,P<0.05),STAT-3(t=-3.810,P<0.05),BAD(t=5.042,P<0.05),蛋白分别为PPARγ(M=0.000,P<0.05),STAT-3(t=-3.759,P<0.05),BAD(M=61.500,P<0.05)与肿瘤大小,瘤栓有无,微转移灶及是否发生复发转移等无关.PPARπ与STAT-3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正相关(r=0.750,P<0.05,r=0.717,P<0.05).PPIARγ与BAD mRNA蛋白表达均为负相关(r=-0.401,P<0.05,r=-0.417,JP<0.05).STAT-3与BADmRNA蛋白表达均为负相关(r=-0.617,P<0.05,r=-0.485,P<0.05).结论 PPARγ、STAT-3在肝细胞肝癌高表达而BAD低表达并与其组织分化和发展有关.

  • 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任立焕;傅卫;王亮;李磊;张春;袁炯;王德臣;吕旌乔;张同琳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2-2005年收治的90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自变量(包括30个术前危险因素、13个术中危险因素)和因变量(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用Logistic回归确定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为1.0%(9/903),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8%(197/903).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脑血管意外、肺部感染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升高.住院期间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姑息性手术、总蛋白水平低;总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切除术、术前血清钠>145 mmol/L、急诊手术、术前白细胞计数>10 000/mm3、术中输血、合并糖尿病、姑息手术、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腹部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急诊手术、合并糖尿病、肥胖.结论 术前对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预测,对临床评价手术风险有参考意义.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雌激素和抗内皮细胞抗体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邓靖宇;何生

    目的 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 disease)患者体内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和抗内皮细胞抗体(anti-endothelial cell antibody,AECA)滴度的相关性.方法 按临床表现分期将Buerger病患者53例分为3期:Ⅰ期(局部缺血期)17例,Ⅱ期(营养障碍期)14例,Ⅲ期(组织坏疽期)22例,其中Ⅲ1期11例,Ⅲ2期7例,Ⅲ3期4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E2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AECA滴度,采用直线相关比较分析E2和AECA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1)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E2均值依次明显升高(F=46.808,P=0.000);在Ⅱ期患者中,有静息痛表现患者血清E2水平较无静息痛患者明显升高(F=13.632,P=0.003);在Ⅲ期患者中,Ⅲ3期患者血清E2水平较Ⅲ1期、Ⅲ2期患者明显升高(F=112.041,P=0.000),而Ⅲ1期和Ⅲ2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27.751,P=0.105).(2)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血清AECA IOD值依次明显升高(F=188.779,P=0.000);在Ⅱ期患者AECA滴度结果中,有静息痛表现患者血清AECA滴度较无静息痛患者明显升高(F=113.734,P=0.021);Ⅲ3期患者血清E2水平较Ⅲ1期、Ⅲ2期患者明显升高(F=23.747,P=0.000),而Ⅲ1期和Ⅲ2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F=0.247,P=0.626).(3)所有患者血清E2水平和AECA滴度具有直线相关性(r=0.726,P=0.000).结论 雌激素可以导致AECA滴度增加,可能是Buerger病血管病变加重的机制之一.

  • 血清CA19-9、CEA水平与意外胆囊癌转移的关系研究

    作者:陆卫军;张柏和;沈阳;李殿启

    目的 探讨意外胆囊癌转移与血清CA19-9、CEA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60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血清CEA≥10ng/ml及CA19-9≥37 U/ml者做为异常(阳性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例(58%,35/60)意外胆囊癌再手术后发现肿瘤转移.CA19-9阳性组及CA19-9阴性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93%(27/29)及26%(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阳性组及CEA阴性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92%(12/13)及49%(23/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外胆囊癌转移率与血清CA19-9及CEA水平有关,CA19-9可用于术前判断意外胆囊癌转移,与CEA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陆爱国;宗雅萍;王明亮;胡伟国;李健文;毛志海;董峰;臧潞;蔡伟;马君俊;冯波;郑民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对22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前期(90例)主要通过保护性造口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后期(137例)采用充分的引流、留置肛管、使用生物蛋白胶等预防措施和保守治疗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27例中12例(5.28%)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前期和后期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5.6%(5/90)、5.1%(7/137),x2=0.022,P=0.88,但前期5例吻合口漏中有4例行腹腔镜再手术并预防性造口,后期手术中6例(占6/7)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另1例因术后早期发生吻合口漏而接受再手术.5例再手术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后期再手术1例未行保护性造口.结论 腹腔镜下再手术是治疗直肠手术后吻合口漏的有效方式,腹腔镜手术预防吻合口漏的一系列措施增加了保守治疗的成功率.

  • 胰头癌根治术中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威;邵钦树;叶再元;李曙光

    目的 探讨胰头癌根治术中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对20例胰头癌患者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结廓清根治术,并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75%)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32.7枚(20~62枚).按淋巴结转移率高低顺序为N0.13(45%),N0.14(35%),N0.17(25%),N0.8(20%),N0.12(15%),N0.16(15%),N0.6(10%).9例(45%)患者有腹膜后胰外神经浸润.全组术后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于术后6月死于脑血管意外;另13例患者在术后46月内死于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转移,存活超过36个月者9例,5例至今存活,全组患者3年生存率为45%.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可切除胰头癌在术中施行腹膜后神经、淋巴、软组织廓清是安全、有效的.

  • 混合型肝癌的肝脏祖细胞起源研究

    作者:张峰;陈孝平;张伟;董汉华;项帅;张万广;张必翔

    目的 混合型肝癌同时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的成分和特征,是较为少见的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研究肝脏祖细胞标志物在混合型肝癌中的免疫表型特征,以进一步了解混合型肝癌的细胞起源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研究HepParl,AFP,CK19,OV-6和c-kit在12例手术切除混合型肝癌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2例混合型肝癌均表达HepParl、CK19和OV-6,其中8例(8/12,66.7%)的移行区域肿瘤细胞共表达HepParl/CK19,10例(10/12,83.3%)表达c-kit,其中7例(7/10,70%)共表达OV-6/c-kit.而作为对照的单纯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均为阴性.结论 混合型肝癌具有肝脏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可能起源于肝脏祖细胞的恶性转化.

  • 胰腺及壶腹部碰撞癌七例临床分析

    作者:牛耿明;徐彬;候君;靳大勇;吴文川;匡天涛;倪晓凌;楼文晖

    碰撞癌是发生在同一器官或部位两个不同类型肿瘤的结合,两者之间无移行.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及壶腹部碰撞癌7例,约占同期收治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2%,现报告如下.

  • 淋巴管生成与结直肠癌病期进展及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天宝;卫洪波;邱万寿;魏波;董文广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不良[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恶性肿瘤的淋巴转移有关.

  • 高频电凝切割和超声刀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保军;段国强;张占学;宋伟庆;闫庆辉;蔡建辉

    随着人们对腹腔镜下直肠解剖认识的不断加深和技术的充分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已经成为较成熟的手术方式.

  • 应用吻合器法改进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林谋斌;尹路;陈桂明;钱倩健

    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手法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已成为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约50%的患者术后出现夜间的粪污[1].

  •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盖宝东;金仲田;舒振波;丁大勇;马庆杰;刘晶

    我们采取开腹手术方式,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永久植入加胆肠Roux-en-Y吻合手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10例,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现分析报告如下.

  • 经骶骨旁双切口后路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15例体会

    作者:毕冬松;宁良树;王新;柴颖;靳祖涛;戴勇;姜剑军

    低位直肠的病变有时可采用经骶尾部途径切除,我们在应用此途径行直肠病变切除时发现,如切除尾骨或部分骶骨则手术创伤较大,如不切除尾骨或骶骨则游离直肠全周时较困难.

  • 卵巢癌术后孤立性脾转移一例

    作者:何远翔;王为民;王强

    患者女,49岁.于1996年3月在外院因卵巢癌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及阑尾切除,病理诊断为双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术后予以联合化疗,定期随访,效果满意.

  • 戈谢病并巨脾一例

    作者:孙国瑞;何庆泗;董孝媛

    患者男,22岁.腹部肿块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膨隆,并逐渐增大,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诊断为脾肿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查体:双侧球结膜可见对称性黄斑(图1).

  •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原则

    作者:吴涛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组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