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广泛切除术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经广泛性切除术后的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并分析该病经多次手术切除复发后的生物学行为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年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09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无瘤生存率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广泛性切除术,99例(90.8%)完全切除,7例(6.4%)切缘阳性,另有3例(2.8%)切缘距肿瘤组织<1 mm.46例原发组中,40例术后直接缝合,6例需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95.7%,10年随访未见远处转移.复发组有43例术后直接缝合,20例需游离植皮或转移皮瓣,5年无瘤生存率为81%,10年随访有4例出现肺转移.两组间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P=0.025;10年远处转移率比较,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DFSP患者行距肿瘤边缘2.5~3.5 cm的广泛性切除术,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多次复发的患者,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率上升.
-
重离子与X射线辐射人肝癌细胞后细胞凋亡及STAT-3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重离子辐射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STAT-3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克隆存活及流式细胞技术,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X射线及重离子辐射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癌细胞系SMMC-7721 STAT-3基因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不同剂量重离子辐射后,随辐射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SF)明显降低(分别t=0.89、0.76、0.41、0.23,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增强,重离子较X射线作用更明显(分别t=1.31、8.26,P<0.05),重离子辐射较X射线对细胞凋亡率影响更大(x2=48.46,P<0.01).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法均显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STAT-3基因的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重离子较X射线可更明显地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存活率,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经X射线及重离子辐射后,细胞凋亡与STAT-3基因的表达相关.
-
CO2气腹对ACTH、COR、PGE2分泌的影响及与肩部疼痛的关系
目的 研究不同压力下CO2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机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PGE2)对肩部疼痛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0例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气腹压力:A组10 mm Hg,B组12 mm Hg,C组14 mm Hg.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术前、术终、术后血浆ACTH及COR、PGE2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术后1、3、6、12、24、48、72、96、120 h肩部疼痛的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①3组肩部疼痛VAS随气腹压力降低而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2,P<0.01).②与术前比较,术终、术后6 h 3组ACTH、COR、PGE2均有明显升高,并随气腹压力升高而升高,术终时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至术后1 d,3组ACTH均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组COR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3.19,P<0.01),A、B、C 3组PGE2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3.31,6.75,7.51,均P<0.01).组间比较,术终PGE2在C组明显高于A组(t=2.15,P<0.05);术后6 h,C组ACTH、COR、PGE2均明显高于A组;术后1 d,COR、PGE2C组明显高于A组(t值分别为2.94,2.08;P<0.01,P<0.05).③术后24 h肩部疼痛VAS与术后1 d PGE2呈正相关(r=0.47,P<0.01),与术后6 h COR正相关(r=0.40,P<0.01).结论 不同压力下CO2气腹LC后,都引起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反应,降低气腹压力可减轻LC手术后肩部疼痛,减少ACTH、COR、PGE2释放.
-
肝移植术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四例诊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肝移植术后并发CP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经过.结果 4例患者中有两例存在手术前后24 h内血钠明显升高史,另2例术后血钠无明显升高.分别于术后9、7、5、10 d发病,分别以头痛、面瘫、失语、双侧瞳孔不等大为首发症状.均经头颅磁共振(MRI)确诊为CPM,予对症支持、激素、血浆置换等治疗后1例痊愈,1例死亡,另2例遗留面瘫、肌力减弱、构音障碍等后遗症.结论 肝移植是CPM的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多种病理生理因素促使其发生发展,应以预防为主.其临床表现多样.提高临床警惕和反复的MRI检查是CPM早期诊断的关键.
-
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特异性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对人胰腺癌Mia PaCa-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7种胰腺癌细胞系中hedgehog信号蛋白表达情况,筛选出hedgehog通路活化明显的Mia PaCa-2细胞系进行研究;应用特异性hedgehog通路阻断剂KAAD-cyclopamine阻断Mia PaCa-2细胞的hedgehog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KAAD-cyclopamine处理后hedgehog信号通路中关键效应蛋白Gli1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32);KAAD-cyclopamine明显抑制胰腺癌Mia PaCa-2细胞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后,胰腺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37).结论 Hedghog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参与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特异性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后胰腺癌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下调IGF2表达水平实现.
-
结直肠癌术后行5-FU/LV和FOLFOX4方案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Dukes B、C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给药联合中剂量甲酰四氢叶酸(LV,5-FU/LV方案)或奥沙利铂(L-OHP)联合5-FU/LV(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188例Dukes B、C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ukes B期、C期均分为单纯手术组、术后5-FU/LV化疗组和FOLFOX4化疗组.结果 Dukes B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单纯手术组67%,术后5-FU/LV辅助化疗组90%,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组73%;Dukes C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单纯手术组50%,术后5-FU/LV辅助化疗组76%,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组86%.两种辅助化疗方案主要的毒性反应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和局部色素沉着,毒性反应多为1~2级,3级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9%(5-FU/LV)和13.5%(FOLFOX4),未出现4级反应.结论 Dukes B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5-FU/LV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加用奥沙利铂后并不提高5年生存率.而对于Dukes C期患者,行FOLFOX4辅助化疗3年生存率可能优于5-Fu/LV方案.两种辅助方案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E钙黏素(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状况.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小凹上皮中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慢性胃炎小凹上皮、胃癌邻近小凹上皮及胃癌组织中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0(0/15),22.6%(25/106)和50.0%(53/106),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ing浸润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62.7%,37/59)和Laurén弥漫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64.5%,40/62)分别明显高于Ming膨胀型胃癌甲基化率(34.0%,16/47)和Laurén肠型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29.5%,13/44),二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亦有关(P<0.05).结论 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胃癌组织中普遍存在,它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胃癌E-CD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2007年间脾切除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CDFI组和非CDFI组,每组各15例.CDFI组术前利用CDFI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脾血管走行与胰腺关系,并测定脾脏长径、短径和厚度,是否有副脾,以及是否合并肝胆疾患.非CDFI组不行脾脏血管分布的术前超声检查.LS术中采用电视录像记录以上各项指标,与CDFI所记录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符合程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LS手术效果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术前CDFI与术中录像所记录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9;0.682;0.424;0.159;0.556,P>0.05);CDFI组较非CDFI组手术时间短(t=2.413,P<0.05)、出血量少(t=2.557,P<0.05).结论 CDFI可于术前明确脾脏的各项应用解剖指标,增加LS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
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静脉淤血对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检测家兔肝脏原位冷灌注30 min后淤血的门静脉中内毒素含量,观察清除门静脉淤血对血清内毒素、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门静脉阻断30 min后,每去除2.5 ml淤血可使血清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F=52.698,P<0.01),但去除7.5 ml后淤血中内毒素含量不再明显下降(F=1.243,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能降低复流后血清内毒素、ALT、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SOD含量,改善肝脏病理学变化.其中,去除门静脉淤血在5 ml与10 ml时效果为明显,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P<0.05);去除门静脉淤血2.5 ml、15 ml时与不去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75,P>0.05).结论 首批放出的5 ml门静脉淤血中内毒素含量极高,可能是引起肝脏损伤的主要原因;放掉门静脉淤血可以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quercetin抑制肝癌增长过程中Fas基因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Fas基因表达变化在quercetin治疗裸鼠移植人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以裸鼠移植人肝癌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腹腔注入含0.04%DMSO的RPMI1640培养基0.05 ml/g,Quercetin治疗组腹腔注入quercetin 1 mg·kg-1·d-1,3周后观察肝癌增长情况,并应用同位素试剂盒检测肝癌组织IP3含量,RT-PCR分析癌组织Fas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分析肝癌组织Fas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肝癌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积(15.8±10.1)mm3 vs (52.3±26.5)mm3,t=3.853,P=0.003);重量(44.8±10.4)mg vs(91.3±31.4)mg,t=3.391,P=0.004],IP3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3.4±1.4)pmol/mg protein vs(35.3±6.6)pmol/mg protein,t=8.322,P=0.000],Fas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0.52±0.13 vs 0.36±0.09,t=2.433,P=0.038],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RI(灰度与面积之积的相对强度)1.72±0.27 vs 1.08±0.15,t=5.056,P=0.000].结论 Quercetin能减少IP3生成,上调肝癌组织Fas基因表达,抑制裸鼠移植人肝癌增长.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闭塞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闭塞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49例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移植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49例患者中,糖尿病下肢缺血者23例,占46.9%;非糖尿病下肢缺血26例,占53.1%.结果 在术后13~24个月移植的血管容易闭塞,本组占36.8%(18/49);其次是6个月以内的血管也容易闭塞,占26.5%(13/49);而在6~12个月和25~48个月期间进入一个比较平稳的阶段.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移植血管闭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吻合口内膜增生导致的血管闭塞原因和在使用抗凝药方面,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血管近、远段动脉病变方面,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除了内膜增生外,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使移植血管近段或远段闭塞也是导致移植血管闭塞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
-
分化抑制因子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分化抑制因子2(Id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2、EGFR及Her-2的表达.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Id2的阳性率为68.0%,EGFR的阳性率为64.9%,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值均<0.05).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Id2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组织的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和远处转移情况等相关(P值均<0.05).(3)Id2阳性表达组的无瘤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组短(P=0.002),阳性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P=0.001).结论 Id2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结直肠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移植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TGF-β1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预处理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后移植肠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用近交系F344/N和BN大鼠建立全小肠异位移植模型,分4组,每组24只.A组:同基因移植组(BN→BN);B组:异基因移植组(F344/N→BN);C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D组:F344/N→BN异基因移植+TGF-β1基因转染imDC+FK506.术后3、5、7 d各处死6只,取出移植肠.行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表达,TUNEL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同期进行移植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C组中Bcl-2在术后有轻度下降,而Bax的表达则略有升高,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Bcl-2及Bax的表达与A组无明显差异.C组的凋亡细胞数在术后逐渐增加,但数量始终较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仅见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经TGF-β1基因转染的imDC预处理受体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
-
胆囊恶性病变组织中癌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研究胆囊腺癌、癌旁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24和CD44v6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将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D24和CD44v6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将实验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行x2检验和t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胆囊腺癌CD24和CD44v6表达阳性率(52.8%,55.6%)及其评分(2.43±1.65,2.52±1.61)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CD24:17.4%,x2=16.56,P<0.01;0.78±0.82,t=5.89,P<0.01.CD44v6:19.6%,X2=16.90,P<0.01;0.82 ±1.39,t=6.07,P<0.01)和慢性胆囊炎(CD24:11.4%,x2=18.48,P<0.01,0.54±1.44;t=6.10,P<0.01.CD44v6:17.1%,x2=15.69,P<0.01;0.58±1.46,t=6.26,P<0.01).腺瘤癌变或高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无淋巴结转移和未侵犯周围组织病例CD24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肿块大径≥2 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病例(P<0.05或P<0.01);胆囊腺癌中CD24与CD44v6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x2=48.21,P<0.01),其评分值之间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48,P<0.01).结论 CD24和CD44v6是反映胆囊腺癌发生、进展及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的癌干细胞标记物,阳性或高水平表达者临床预后不良.
-
不同MELD评分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血管收缩药使用量及氧代谢的分析
目的 研究肝移植患者术中输血量、血管收缩药使用量及氧代谢与术前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 21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按术前MELD分值分为低MELD组(n=132,MELD≤30)和高MELD组(n=80,MELD>30).术中常规麻醉管理,按输血原则输入血制品并维持平均动脉压≥60 mm Hg.分别比较二组患者术中血制品[压缩红细胞(RBC)、新鲜冰冻血浆(FFP)以及血小板(PLT)]的输入量、血管收缩药的使用率以及全身氧供氧耗,并将MELD评分作等级划分,研究其与血制品输入量及血管收缩药的相关关系.结果 高MELD组患者术中各种血制品输入量、血管收缩药使用率显著高于低MELD组.MELD分值与血制品输入量及血管收缩药使用率均呈等级相关关系(P<0.01),其中血制品RBC(rs=0.43),FFP(rs=0.41),PLT(rs=0.45),血管收缩药持续输入(rs=0.40),单次静注(rs=0.43).结论 根据术前客观指标计算得出的MELD评分与术中血制品的输入量、血管收缩药的使用率关系密切,对于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纤维板层型肝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纤维板层型肝癌的治疗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6月至2005年12月间共26例纤维板层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截至2006年10月,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43%、32%;术后3年、5年无瘤生存率为26%,19%,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5.6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伴有肝硬化、肿瘤多发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肿瘤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前肝功能状态和肿瘤多发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肝功能较差、伴有肝硬化、肿瘤多发、有大血管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的纤维板层型肝癌患者预后较差;肿瘤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前肝功能较差和肿瘤多发是纤维板层型肝癌术后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
-
肝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目的 研究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6%,感染死亡率为14.3%;感染部位以肺部常见,发生率为33.3%,其次是血液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0.1%,泌尿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较为少见;共分离出病原菌157株,以革兰阴性菌(74株,4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6株(35.7%),真菌24株(15.3%).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降低病死率.
-
TRAIL联合环氧合酶抑制剂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塞莱昔布增加TRAIL诱导肝癌细胞HepG2、Hep3B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塞莱昔布联合应用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epG2和Hep3B细胞在塞莱昔布作用前后凋亡信号传导蛋白caspase-8,caspase-3,caspase-9,DR4,DR5,DcR1,c-FLIP,RIP,Cytc,Smac和Bid的表达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中HepG2及Hep3B细胞生存率分别为29.37%±2.68%和22.75%±2.77%,显著低于塞莱昔布单独用药组的73.04%±4.03%和66.90%±3.47%(t=9.975,P<0.01).塞莱昔布预先处理能够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及增加Cytc、Smac、Bid的表达,但对DR4、DR5、DcR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TRAIL联合塞莱昔布通过下调c-FLIP及RIP的表达,活化死亡受体通路及上调Bid的表达,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音嘶哑是甲状腺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1],我院在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间共收治了48例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喉返神经探查术,其中43例患者接受了喉返神经松解术或修复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我国目前治疗Ⅰ、Ⅱ期乳腺癌多采用改良根治术,在清扫腋窝淋巴结时,强调保留胸背神经及胸长神经,但对支配感觉的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保护未予足够重视,术后多出现患侧上臂内侧、腋部等部位皮肤麻木、烧灼感、疼痛等感觉障碍[1-2],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院自2002年1月以来,对Ⅰ、Ⅱ期乳腺癌手术开展了保留ICBN的腋淋巴结清扫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胃造瘘管内置空肠营养管组合装置在胃癌术中的应用
国外有学者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胃造瘘双腔管行胃减压及肠内营养[1-3].笔者就此方法在胃癌手术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作一探讨.
-
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四例
米卡芬净(FK463,商品名米开民)是一种新型注射用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β-(1,3)-D-葡萄糖合成酶,破坏真菌细胞壁而发挥抗菌作用[1],对包括唑类药物耐药的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
部分性脾栓塞术后继发胰周及脾脓肿一例
患者男,48岁.因反复牙龈出血8年,2d来牙龈出血复发入住血液内科.已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用激素间断治疗4年,当激素减量时血小板明显下降.
-
生长抑素类似物与肝癌的治疗
近年来,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及其类似物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多种肿瘤有生长抑制作用[1],并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2],其中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临床上已用于治疗胃肠道内分泌性肿瘤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国外医学界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肝癌等消化道非分泌性肿瘤现已进入临床前瞻性研究阶段[3].我们就生长抑素类似物在肝癌治疗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肝癌疫苗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肝癌方法不断进展的基础上,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获得兴起,特别是免疫治疗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第四种模式,显示了广阔良好的应用前景.
-
脾脏转移癌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而言,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血液循环丰富的脏器,以消化道肿瘤为例,其中血行转移发生多的脏器是肝脏,其次是肺和骨.脾脏作为一个充满血窦的器官,很少发生肿瘤的转移,但仍有少数肿瘤发生脾脏转移.
-
重视肝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真菌感染仍是肝移植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其特点为发病早,90%的真菌感染发生在肝移植术后2个月内[1-3],发病率为20%~50%,明显高于其他实体器官移植.与感染细菌和病毒比较,肝移植受者感染真菌死亡率明显偏高,为38%~40%[2-3].由于肝移植真菌感染诊断困难,治疗机会不易把握,病死率高.我们就肝移植患者真菌感染的情况作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