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γ-氨基丁酸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黄强;刘臣海;王成

    目的 观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对人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MTF比色法观察GABA对人系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作用,PCR-ELISA法观察其对QBC939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分析GABA对胆管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明胶酶谱法分析GABA对QBC939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RNA和酶活性的影响,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法处理.结果 GABA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抑制率由2.6%增至26.8%,P<0.05);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0.82±0.05)vs.(0.56±0.05)(P<0.05);抑制胆管癌细胞穿透Matrigel胶的能力(在100 μmol/L浓度的GABA作用下,穿透细胞数由(60±10)个降至(43±4)个(P<0.05),同时胆管癌细胞分泌的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mRNA和活性下降,这三种效应均成浓度依赖性.结论 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生长并减弱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端粒酶活性和基质蛋白酶MMP-2和MMP-9的分泌和活性有关.

  • 肝内胆管囊腺癌17例临床分析

    作者:戴炳华;张柏和;刘辰;姜小清;俞花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共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囊腺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结果 17例中男4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49.3岁.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仅2例患者CA19-9异常,2例CEA异常,17例患者AFP均正常.17例中行根治性手术7例,肿瘤完全切除联合取瘤栓术7例,姑息性手术3例.病理提示胆管囊腺癌10例,胆管囊腺瘤局部癌变2例,乳头状胆管囊腺癌2例,黏液性乳头状胆管囊腺癌2例;1例为肝内胆管囊腺癌与肝细胞癌双结节混合性癌.17例中肿瘤高分化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7例.手术方式(β=-0.692,P=0.01)、肿瘤分化程度(β=-2.041,P=0.007)对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癌以成年女性多见.血清CA19-9对诊断无帮助.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胆总管癌栓并不预示临床预后差,行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切除联合取栓术均能有较好的预后.

  • 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的评价

    作者:蒋辉;陈思瑞;吴泓;曾勇

    目的 探讨治疗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的两种首选方案,比较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的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45例患者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穿刺引流组21例,行B超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eutaneous drainage PD),开腹引流组24例,行经腹切开引流(surgical drainage SD).比较2组患者的退热时间、治疗失败、再次手术、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结果 2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5 d vs.4.38 d,P>0.05),但是开腹引流组治疗失败率低(2例vs.9例,P<0.05);再次手术机会小(1例vs.11例,P<0.01);而且住院天数更短(8 d vs.11 d,P<0.05).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结论 根据结果显示,开腹引流在多房性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能达到比经皮穿刺引流更好的临床结果.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再次手术机会和缩短住院天数,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胃癌合并肝硬化术后并发症分析

    作者:周岩冰;陈士远;王浩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41例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1.22%和23.94%(x2=15.955,P<0.01),术后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7.32%和0.91%(P=0.009).肝硬化组术后并发症依次为腹水5例,肝功能衰竭4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腹腔感染4例等,主要死亡原因分别为出血、空肠瘘和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组术后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77,95%CI:0.991~1.646)、合并腹水(OR=20.900,95%CI:2.349~185.933)、血浆白蛋白水平(OR=0.160,95%CI:0.041~0.629)、Child分级(OR=9.500,95%CI:1.046~86.261)、门静脉高压症(OR=4.000,95%CI:1.057~15.138)、食管静脉曲张(OR=4.400,95%CI:1.095~17.676)、术中输血(OR=3.714,95%CI:1.021~13.511)和术中失血量(OR=1.442,95%CI:1.023~2.034)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腹水(OR=19.213,95%CI:1.569~231.255)、Child分级(OR=12.661,95%CI:0.721~222.458)、食管静脉曲张(OR=6.008,95%CI:0.857~42.097)和术中失血量(OR=1.574,95%CI:0.938~2.640)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有肝硬化的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合并腹水、Child分级、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和术中失血量均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 76例远端胆管癌生存分析

    作者:赵轶国;乔岐禄;张隽;刘占兵;赵建勋;万远廉

    目的 分析76例远端胆管癌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研究影响远端胆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76例远端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ox回归模型,选择若干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76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21~88岁,中位年龄65岁.6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行姑息性手术,42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41%,29%,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根治性手术明显好于姑息性性手术(P=0.000).38例患者死于肝转移或术后复发.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不同的肿瘤大小及分化情况、胰腺浸润、十二指肠浸润等因素无明显相关;而与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以及是否存在肝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措施,预防和治疗肝转移对于改善远端胆管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预后 生存
  • TASC C型和D型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及评价

    作者:袁海;金星;张十一;种振岳;吴学君;林峰

    目的 探讨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32例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52~81岁,平均69.7岁.其中有明显的静息痛者27例(84.38%),足部局限性坏疽者5例(15.62%).32例中TASC C型患者13例(40.6%),TASCD型患者19例(59.4%),闭塞段的长度范围为4.5~19.5 cm,平均为(14.6±1.2)cm.术前均评估均为高龄、高危病例或不能耐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经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针对闭塞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或结合股总动脉内膜剥脱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除3例未能开通外,其余29例均获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0.63%,并发症发生率为3.45%.21例患者临床症状中度改善,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踝肱指数为0.73±0.12,较术前(0.32±0.09)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3.9±6.2)个月.术后6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81.82%、89.09%,术后12个月初次通畅率及二次通畅率分别为63.64%、80.18%.结论 对于合并广泛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的高危患者,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腔内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方式的探讨

    作者:邵堂雷;杨卫平;丁家增;金筱泰;陈拥军;严佶祺;李勤裕;马迪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全切除/近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安全可行.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311例拟诊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分为A、B两组;A组130例行双甲全/近全切术;B组181例行双甲次全切或/和大部切除术.结果 A、B两组各有6例和2例术中冰冻报告良性,但术后石蜡切片报告为乳头状癌.A组不需再手术,B组需再手术;两组术后各3例(2.42%,3/124 vs.1.68%,3/179)有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术后2月A组2例有音调改变,无法发高音,喉镜示双侧声带活动好;B组1例有声嘶,喉镜示一侧声带活动减弱.两组术后各有11(8.87%,11/124)和9例(5.03%,9/179)术后48 h内有低钙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两组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组术后2例(1.12%,2/179)因出血需再手术.A组术后无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B组12例复发(6.70%,1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双甲全/近全切除术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率和再手术率,且并发症并无增加,是安全可行的.

  •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与预后的研究

    作者:张子臻;倪醒之;殷晓璐;沈丹平;沈艳莹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免疫表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胃肠道DLBCL6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抗体CD10、Bcl-6和MUM1在胃肠道DLBCL中的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型.结果 本组63例中CD10表达阳性13例,Bcl-6阳性53例,MUM1阳性52例.根据检测结果将胃肠道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型)17例(27%),非GCB型46例(73%).GCB型局部淋巴结受累患者的比例(35%)显著低于非GCB型(70%)(P<0.05);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在两种亚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10表达阳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阴性者(24个月)(P<0.01);GCB型胃肠道DLB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8个月)(P<0.05);接受CHOP化疗方案的患者中GCB型的中位生存时间(76个月)显著长于非GCB型(24个月)(P<0.05);8例术后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中GCB型和非GCB型各4例,目前均存活(22~47个月).结论 胃肠道DLBCL的免疫表型与局部淋巴结是否受累密切相关;CD10表达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阴性者;胃肠道DLBCL免疫表型分型对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无辅助切口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作者:冷家骅;张霁;苏向前;崔明;郝纯毅

    目的 研究一种无切口腹腔镜技术在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肿瘤微创外科治疗中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常规腹腔镜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肿瘤的离体标本进行研究,初步探索该新技术的适应证.并对2例应用该技术的手术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通过随访了解其长短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12例连续的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离体标本中腺瘤1例、腺癌11例,其中腺瘤病例和4例腺癌病例可在离体标本水平成功模拟该新技术.在初步明确无切口腹腔镜技术的适应证后,成功将该术式应用于1例高位直肠巨大绒毛状腺瘤伴局部癌变病例及1例乙状结肠腺癌病例的微创治疗中.平均手术时间为20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5 ml,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 d,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无任何长短期并发症.结论 无切口腹腔镜技术符合肿瘤根治的原则,在符合适应证的病例中安全可行.与传统术式相比该技术可以简化手术环节,进一步减小创伤,节省手术费用.

  • 6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朱卫华;李澍;彭吉润;王福顺;冷希圣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3月63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病理类型和随访结果.结果 63例中良性25例,恶性3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CT对良恶性判断的约登指数为85%,良性肿瘤完整切除率为88%,恶性肿瘤为68%,联合脏器切除占肿瘤完整切除总数的40%.肿瘤切除程度和病理类型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良、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和27.3%.恶性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5~168个月),53%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25个月(3~108个月),恶性肿瘤局部复发再手术完整切除率62.5%.全组有1例术后第1天腹腔内出血死亡.结论 应当重视临床表现争取早期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判断手术范围的重要依据;肿瘤完整切除,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佳手段;术后规律复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肿瘤并争取再手术治疗.

  • 血管旁路术在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中的意义

    作者:刘杰;戈小虎;慈红波;任昊

    我院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治了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患者10例,通过血管旁路术延长锚定距离后,二期行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ing exclusion,EVGE)成功隔绝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甲状腺手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原因与预防

    作者:石岚;宋海平;黄韬

    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在1489例良性和515例恶性甲状腺疾病手术切除的标本中,病理检查发现有正常甲状旁腺的有44例(2.2%,44/2004).现分析其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探讨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技巧.

  • 超声检查发现的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宁;王延海;许元鸿;郭仁宣;郭克建

    乳头状癌占甲状腺癌的大多数,且常伴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发现的钙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 左卡尼汀对乳腺癌化放疗心脏毒性的保护

    作者:刘平;马进安;朱道奇;邱振华;刘剑辉;胡春宏

    左卡尼汀可以改善阿霉素所致的卡尼汀系统代谢变化,能显著阻止或减低阿霉素等抗癌药物诱发的急慢性心肌病变的发生,减少抗癌药物对心脏的毒性[1].我们设计了本研究观察左卡尼汀对左侧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化放疗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 醋酸去氨加压素和蛇毒血凝酶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止血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凌琪;邬一军;陈斌鑫

    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止血药,在心脏手术、鼻窦内窥镜等手术中均有良好的止血功能[1-3],而蛇毒血凝酶在外科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已经得到认同.

  • 原位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延钧;郑虹;邓永林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并不常见,但却是一具有高度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功恶化使移植肝功能衰竭.

  • 原发性肝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梅铭惠;陈谦;杨景红;邱维加;袁晟光;喻亚群;翁俊

    肝癌的淋巴结转移(lymphatic metastasis LM)相对罕见,但预后极差.黄志强[1]指出:"肝癌手术时,很少做肝外淋巴结清扫…….肝门部淋巴外科尚存在很大的神秘性和挑战性,有许多对立的主张至今仍悬而未决".我们对肝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探讨.

  • 肝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作者:刘辉;孙汉勇;周伟平;吴孟超

    患者女,50岁,2年前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大小为12 cm×7 cm,CT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当地医院行TAE治疗,疗效不佳,随病程的延长患者半年前出现腹部胀痛,腹部进行性增大,体重进行性减轻.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右腹部可触及下界平脐、左界达左锁骨中线的肿块,大小为32 cm×17 cm,活动度差.既往无肝病病史,无高脂血症史,其他部位无脂肪瘤病史,否认长期服用避孕药物史,家族中无肝脏肿瘤病史.

  • 肝细胞与非实质细胞体外共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劲扬;施晓雷;丁义涛

    近年来,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支持系统已成为延长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生命,并向肝移植手术过渡的一种替代性治疗手段.

  • 肝细胞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邵永孚;吴铁成

    肝癌是世界第五位常见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只有7%,2002年598 000人死于肝癌,是第三位的癌症死因.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为数不多的危险因素较为明确的恶性肿瘤之一,80%的HCC归因于HBV、HCV感染.随着HCV感染病例的增加,西方发达国家HCC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肝切除和肝移植是主要的治愈性手段.

  • 垂体后叶素在肝移植新肝期的应用一例

    作者: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肝移植
  • 前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疝51例分析

    作者:朱浩杰

    目前广泛应用的疝环充填式和平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腹横筋膜前修补缺损,而腹膜前修补的方法,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赫美oval patch补片是专用于腹膜前修补的一种补片.

  • 尾状叶肝癌九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祁付珍;黄明德;张建淮;吴健雄;许刚

    肝尾状叶因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成功切除9例尾状叶肝癌,现报道如下.

  • 肝癌组织中livin基因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盛力;陈孝平;张万广;刘利平;梁慧芳;任利;张金良

    目的 探讨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和30例肝癌组织中livin基因的表达.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X)细胞系,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L02-X)细胞系转染HBx基因前后l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Livin基因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且livin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的大小、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t=1.688,P=0.103;γ=-0.137,P=0.471;P>0.05),与门静脉癌栓有关(t=2.24,P=0.033;P<0.05).转染HBx基因后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上调(t=6.73,P<0.05).结论 livin基因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Bx基因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其表达.

  • CLIP评分系统评价肝癌患者手术方式及预后

    作者:王慧玲;区金锐;孙建

    目的 探讨CLIP评分系统对可手术切除性肝癌术式选择的作用及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4年157例行根治性肝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按CLIP评分系统0分、1分、2分和大于等于3分的标准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比较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本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6%、45.2%、35.7%,各组间的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LIP评分0分组中,行规则性肝切除与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组中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IP评分系统是评价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有效工具;CLIP评分0分的肝癌患者作规则性肝切除的术后复发率远低于行不规则性肝切除.

  • 肝癌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Ⅰ粒子植入预防肝癌复发

    作者:陈开运;向国安;王汉宁;肖方联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Ⅰ粒子植入对肝癌肝内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经手术完整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85例分为2组.125Ⅰ粒子植入组(43例):肿瘤完整切除后在残肝断面均匀植入125Ⅰ粒子.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30 d采血,测定转氨酶、胆红素、NK细胞、T细胞亚群、血清中MMP-9及AFP水平.全部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无围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两组患者CD3+、CIM+、CD8+和NK细胞及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患者AFP、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术后0.5年、1年复发率为2.3%、6.9%,与对照组(14.2%、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切除后切125Ⅰ粒子植入能有效地降低AFP、MMP-9水平.术后局部复发率显著下降.

  • 奥曲肽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的影响

    作者:华赟鹏;马毅;李绍强;梁力建;彭宝岗;梁惠珍;黄洁夫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etreotide,OCT)抑制大鼠诱导肝癌形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成OCT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大鼠存活情况和肝癌发生率,用免疫组化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肝脏和肝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2,SSTR2)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 OCT组的存活率70.0%(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6/20)(x2=4.344,P<0.05);DENA喂养16周的诱癌率,OCT组(0%,0/10)低于对照组(30.0%,6/2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0,P>0.05);DENA喂养22周的诱癌率,OCT组(22.2%,2/9)显著低于对照组(83.3%,10/12)(X2=7.843,P<0.01).SSTR2mRNA和蛋白表达随肝硬化加重而增加,DENA喂养16周时强,DENA喂养22周时明显下降,肝癌内的表达更低于周边组织(分别F=35.010和13.386,均P<0.01);OCT治疗组DENA喂养8周和16周后的SSTR2mRNA和蛋白水平均近似于对照组,但DENA喂养22周时两者的水平均无明显下降,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分别t=2.806和4.498,均P<0.05).结论 OCT能有效地抑制大鼠肝癌的形成,并减少诱癌大鼠的死亡率,SSTR2表达的维持可能是OCT发挥作用的关键.

  • 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及肝癌局部解剖性切除

    作者:王义;张友磊;Peitgen Heinz-Otto;Bourquain Holger;郝强;陆建平;吴孟超

    目的 探讨肝内血管三维(3D)成像在肝癌局部切除中的意义.方法 将64排螺旋CT扫描获得的肝癌患者的肝脏二维图像数据,以DICOM文件格式导入3D模拟系统进行肝内血管3D重建;在重建的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行肝癌局部肝切除.结果 (1)经过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内血管以及肝脏和肝癌的3D图像,该图像立体地显示了肝癌与周围诸血管的解剖关系.(2)在3D图像上模拟不同肿瘤切缘宽度得到肝癌周围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切断平面和各血管切断后所影响的肝组织体积.(3)分析肿瘤的切缘宽度与切肝体积间的关系,拟定出肝癌局部切除的佳切肝平面.(4)按拟定的切肝平面行实际肝切除,切除标本体积为178 ml,肿瘤切缘为9 mm,结果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结论 在肝内血管3D图像指导下,肝癌的局部切除可以按肿瘤周围血管的解剖精确进行;通过术前模拟可以找到佳肝切除平面.

  • 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

    作者:吴健雄;钟宇新;荣维淇;崔修铮;王黎明;白晓枫;李智宇;吴凡;刘立国

    目的 探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的效果.方法 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 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这种外科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例.本组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43例,Child B级3例.39例患者一次性肝区域性全血流阻断8~33 min.术中出血量100~2400ml,平均490ml.43例术后在一周内肝功能恢复至A级;3例术后出现腹水,其中1例并发黄疸;2例发生胆瘘;1例胃瘫,1例术后第3天并发大面积心梗死亡.3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位随访9个月,1例患者术后10个月因肿瘤腹腔及肝内转移死亡,34例患者至今无瘤生存.结论 肝区域性进出血流阻断能有效控制切肝时的出血;应用超声乳化吸引刀切肝,解剖清晰,综合应用这两种技术,能较安全地切除肝脏任何部位的肿瘤.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MDA-7基因表达抑制肝癌形成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徐波;李书华;蔡文松;翁杰锋;朱光辉;夏金堂

    目的 探讨含PEG启动子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MDA-7(rAAV-PEG-MDA-7)在裸鼠体内的抗肝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构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编码重组可溶性MDA-7蛋白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PEG-MDA-7,观察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分析MDA-7的体内表达情况;Tunnel法和免疫组化检测MDA-7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和微血管生成抑制效应.结果 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rAAV-PEG-MDA-7后,裸鼠肝细胞中有MDA-7表达,其他组织中无MDA-7表达;血清中MDA-7蛋白持续表达,注射2 w后蛋白表达达高峰(200 ng/ml);裸鼠皮下瘤生长受抑制,抑瘤率为62%;Tunnel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rAAV-PEG-MDA-7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微血管形成.结论 含PEG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表达系统rAAV-PEG-MDA-7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和肝向性,MDA-7在裸鼠肝脏中高效表达,可抑制肝癌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为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协同作用.

  • 肝细胞肝癌中RhoA基因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德盛;李郁;刘正才;宋振顺;赵青川;窦科峰

    目的 研究RhoA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Western blot同步检测64例肝细胞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ho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hoA基因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肿瘤组织中RhoA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445,P=0.0006),RhoA mRNA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在门静脉受侵犯(t=2.667,P=0.009)、有微卫星灶(t=2.172,P=0.038)和pTNM分期较晚(Ⅲ和Ⅳ期,t=2.551,P=0.013)的患者中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RhoA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532,P=0.0002),RhoA蛋白的含量在门静脉受侵犯(t=2.087,P=0.042)、有微卫星灶(t=2.254,P=0.031)和pTNM分期较晚(Ⅲ和Ⅳ期;t=2.812,P=0.007)的患者中明显升高.Rho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量与肿瘤侵袭能力、门静脉癌栓以及肿瘤分期相关.结论 RhoA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判断良恶性、肿瘤转移能力和估计预后.

  • 替加环素的临床药物研究

    作者:张旻;周新

    替加环素是一代广谱活性的静脉注射用甘氨酰环类抗生素.

  • 莫匹罗星软膏外科应用案例征集

    作者: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