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结直肠手术后早期进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会元;方育;朱研;陈宏;杨磊;刘大川;李非

    目的 探讨结直肠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2007年11月间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后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早期进食组(试验组)与常规进食组(对照组).观察术后恢复过程、胃肠道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统计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类变量以发生率的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症等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与腹腔脓肿.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1.9±0.6)较对照组(2.8±0.9)早(P<0.01);术后静脉输液时间(3.8±0.9)亦较对照组(4.8 ± 1.2)短(P<0.01).试验组的术后住院时间(9.0±3.2)较对照组(10.0±3.3)短(P=0.27),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27%与44%(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31%与20%(P=0.3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例患者因恶心、呕吐,或再次手术重新留置胃肠减压.对照组中有3例患者术后发热. 结论结直肠术后早期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 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致中毒性巨结肠五例分析

    作者:陈超武;黄忠诚;成世盈;唐枚徕;肖志刚;刘琪

    目的 探讨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致中毒性巨结肠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5例初发型UC致中毒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腹痛、腹胀,因口服泻剂而诱发中毒性巨结肠,2例发生肠穿孔.4例女性患者出现神志异常,4例行磁共振检查,3例示腔隙性脑梗塞.该5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探查,且在术前均未确立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5例均行部分结肠切除及肠造口术,平均手术2.4次.术后死亡1例.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 腹痛、腹胀及服用导泻剂后临床症状加重是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致中毒性巨结肠常见的临床表现.

  • 卡泊芬净治疗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宇;吴忠均;黄德荣

    目的 探讨卡泊芬净治疗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8年27例肝移植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治疗情况,2005年以前的13例患者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治疗(对照组),2005年以后的14例患者用卡泊芬净治疗(观察组),治疗开始1周和2周后分别检测肝肾功能指标,肝功能(AST,ALT,TBIL),肾功能(BUN,Scr).疗程结束7~14 d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肝功能与对照组比较:1周后,AST(t=8.03,P<0.01)ALT(t=9.09,P<0.01)TBIL(t=6.01,P<0.01);2周后AST(t=5.59,P<0.01)ALT(t=6.60,P<0.01)TBIL(t=8.45,P<0.01).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1周后,BUN(t=6.51,P<0.01)Scr(t=5.66,P<0.01);2周后,BUN(t=7.61,P<0.01)Scr(t=6.9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7~14 d后随访,对照组临床治愈率(7/13,53%),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12/14,86%),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了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很快治愈.结论 卡泊芬净是一种治疗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理想药物.

  • 加速康复外科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东升;周岩冰;孔营;王庆广;王浩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技术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机体免疫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非加速康复组(18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和加速康复组(18例,采用加速康复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3、7天血清IgA、IgM、IgG以及CRP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加速康复组和非加速康复组术后第3天血清IgA、IgG和IgM分别为[(1.57±0.40)g/L比(1.27±0.49)g/L,P<0.05;(9.99±2.12)g/L比(8.53±2.15)g/L,P<0.05;(0.92±0.18)g/L比(0.78±0.20)g/L,P<0.05],加速康复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加速康复组;加速康复组术后第1、3、7天的血清CRP均明显低于非加速康复组:[(56±10)g/L比(79±9)g/L,P<0.05;(140±15)g/L比(170±15)g/L,P<0.05;(52±11)g/L比(78±12)g/L,P<0.05].加速康复组术后发热时间[(2.4±0.9)d比(3.8±0.8)d,P<0.05]、排气时间[(3.1±0.8)d比(4.4±0.7)d,P<0.05]、住院天数[(6.3±1.2)d比(8.2±0.9)d,P<0.05]以及治疗费用[(25 260±2910)元比(30 651±3578)元,P<0.05]均明显少于非加速康复组,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相比无差异,患者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为[(14.8±1.9)比(16.1±1.6),P<0.05],加速康复组明显高于非加速康复组.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对机体的免疫受损,加速患者康复.

  • 消化道肿瘤转移淋巴结中P糖蛋白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的表达与肿瘤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韩杰;檀碧波;赵建辉;王安峰;吕炳蓉;耿玮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与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4例胃癌和大肠癌新鲜肿瘤组织及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细胞培养化疗药敏性实验,行原发灶和转移灶P-gP和GST-π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gp和GST-π表达一致率较低,分别为22%(k=-0.0133,P=0.8698)和50%(k=0.1137,P=0.1496);淋巴结转移灶中P-gP和GST-π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原发灶(Z=-3.0448,P=0.0023;Z=-2.1178,P=0.0034).②VCR、OPT、OXA、DDP、MTX对淋巴结转移灶肿瘤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原发灶(均P<0.05),仅VP-16对原发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转移灶(P=0.0406).③原发灶中P-gp表达程度与5-FU、VCR和PTX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呈负相关(r=-0.4142~-0.5712,均P<0.05),GST-π表达程度与5-FU、VCR、OPT和PTX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3927~-0.4951,均P<0.05);转移灶中P-gP表达程度与VP-16、PTX和eADM对肿瘤细胞抑制率呈负相关(r=-0.3802~-0.4624,均P<0.05),GST-π表达程度与5-FU、VCR、DDP的抑制率呈负相关(r=-0.3996~-0.5345,均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淋巴结转移灶中P-gP和GST-π的表达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均存在与原发灶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更强的耐药倾向.术后辅助化疗的靶目标应针对淋巴结转移灶.

  • 肝移植术后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郎韧;陈大志;贺强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例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弥漫性及肝内外多发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自2006年1月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尿激酶灌注无心跳尸体供肝,预防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行再次肝脏移植,其余5例患者在等待供肝过程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中14例治愈,患者健康状况良好,肝功能正常,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1.4%,非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P<0.05).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的发生率.

  • 原发性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7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杨维良;闫朝岐;王夫景;张浩民;王惠良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PREAP)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6-2006年治疗的17例PREAP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17例的临床表现兼有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加剧高血压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解剖位置较深、范围广、肿瘤大、易侵及邻近脏器的特点,BUS是定位诊断初步筛选的重要方法;CT和MRI对PREAP可精确定位,尤其是MRI在病灶定位及软组织分辨率方面优于CT;24 h尿儿茶酚胺平均含量可高达526.1μg,VMA阳性率可达92.3%以上;123I-MIBG用于PREAP定位优于131I-MIBG.可PREAP定位或定性诊断率达97%~100%,本组术前13例确诊PREAP,4例疑诊PREAP.15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因为在70年代对儿茶酚胺心肌病变认识不足,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死亡;对80年代及以后手术的13例,由于提高了对PREAP的认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血压控制稳定,术后无并发症,治愈.2例巨大肿瘤行包膜内肿瘤剜除并用银央标记部位,便于肿瘤复发后处理.结论 应重视PREAP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手术是治疗PREAP的佳方法,充分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作者:黄亮;于洋;张艳;高明

    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197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7例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本院同期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14%,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根治手术配合内分泌治疗及[3]I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甲状腺癌合并甲状腺其他恶性肿瘤预后差.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并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属于罕见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命名也不统一,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恶性程度高的病理类型.

  • LDH-A shRNA对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增殖凋亡和LDH-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树华;熊炯炘;王春友

    目的 通过构建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shRNA并转染PANC-1细胞,分析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3条LDH-A shRNA质粒,脂质体转染质粒至PANC-1细胞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质粒转染后LDH-A mRNA的表达变化.将抑制效率高的shRNA质粒-3转染PANC-1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RT-PCR检测LDH-A表达以及酶化学染色检测转染前后LDH活性的变化.结果 3种LDH-A shRNA质粒转染胰腺癌细胞后,LDH-A shRNA质粒.3的2-△△Ct值为(0.47±0.02),较正常细胞(0.71±0.01)小,存在抑制作用,且抑制效率较高.PANC-1细胞在转染shRNA质粒-3后12 h转染组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出现增殖抑制,24、36、48和72 h,转染组的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转染质粒组细胞凋亡也明显增高,其凋亡率达到61.74%;转染shRNA质粒-3的胰腺癌细胞株,其LDH-A mRNA的表达明显抑制,酶化学染色显示LDH活性明显减弱.结论 LDH-A shRNA通过抑制胰腺癌细胞LDH-A mRNA的表达抑制其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祝凯华;李玉民;刘玲玲;张丹;唐小凡;赵军;何文婷;刘涛;宋玉鑫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区10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甘肃地区胃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别检测来自甘肃地区人群137例胃癌患者及与其配比的144例对照个体及131例胃癌癌前病变IL-10-1082A/G基因多态性;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对Hp进行毒株分型.结果 ①对照人群IL-10-1082位点的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76.4%、22.2%和1.4%;Hp感染情况为Hp Ⅰ型16.0%、HpⅡ型31.9%、阴性52.1%.②癌前病变组IL-10-1082位点的AA、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3.4%、32.8%和3.8%.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携带IL-10-1082 AG+GG基因型个体癌前病变的发病风险增高到1.87倍.③胃癌组IL-10-1082位点的从、AG、GG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8.4%、35.8%和5.8%;胃癌组IL-10-1082 AG+GG基因型携带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携带IL-10-1082 AG+GG基因型个体胃癌的发病风险增高到2.31倍.④以IL-10-1082从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组为对照,AG+GG基因型并Hp免疫印迹阴性个体、AG+GG基因型并Hp感染个体、AG+GG基因型并Hp Ⅰ型感染个体胃癌患病风险增高,其中AG+GG基因型并Hp Ⅰ型感染个体的患病风险显著增高,为对照组的9.73倍.结论 IL-10-1082位点A/G多态性与胃癌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 胆囊癌Nevin分期与AJCC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李奇为;季福

    目的 比较Nevin、AJCC两种胆囊癌分期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按两种分期方法评估不同分期的术后生存率、肿瘤切除率、切缘阴性率和术式选择情况.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随Nevin、AJCC分期增加,患者术后生存率、肿瘤切除率、切缘阴性率显著下降(P<0.05).Nevin Ⅲ期、Ⅳ期患者中切除术与根治术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患者根治术、扩大根治术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切除术、引流术、活检术者(P<0.05).AJCC Ⅲ期患者中根治术生存率显著高于切除术、引流术、活检术者(P<0.05),Ⅳ期生存率各术式之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52例AJCCⅢ期、Ⅳ期按Nevin分期均为Ⅴ期,AJCC Ⅲ期生存率显著高于Ⅳ期(P=0.0001),Ⅲ期切除率显著高于Ⅳ期(P=0.001),Ⅲ期行根治性手术者显著高于Ⅳ期(P=0.001),Ⅳ期行引流术、活检术者显著高于Ⅲ期(P=0.001).结论 Nevin分期与AJCC分期均能较好的评估患者预后及手术的可切除性、切缘阴性率、术式选择.AJCC分期对晚期胆囊癌的划分较Nevin分期更科学.

  •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

    作者:孙延富;王义;薛峰;陈科济;沈锋;吴孟超

    目的 探讨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适应证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例肝门部胆管癌,均采取左半肝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动脉切除、右肝管空肠吻合术. 结果6例均顺利恢复,术后发生胆漏1例、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0~23个月,均存活.结论 仅保留门静脉血供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比较

    作者:尹慕军;王杉;叶颖江;姜可伟;杨晓东;申占龙;谢启伟;许峰;李士杰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7年10月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的77例腹腔镜和90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并发症、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并进行比较.均数检验采用t检验,率的检验采用x2检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 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48±79)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225±61)min(t=-2.11,P=0.036);将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剂比例、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腹腔镜组分别为(210±183)ml、48%、(2.9±1.3)d和(12.5 ± 4.3)d,明显好于开腹组[(316±280)ml(t=2.82,P=0.005)]、[80%(x2=18.69,P<0.01)]、[(4.3±1.7)d(t=5.59,P<0.01)]和[(15.5±6.4)d(t=2.32,P=0.039)];肠管切除长度、直肠肿瘤下切缘长度以及淋巴结清除数腹腔镜组分别为(18.9±6.4)cm、(5.1±2.2)cm和(14.2±6.2)个,开腹组为[(20.0±8.0)cm(t=0.88,P=0.383)]、[(4.1±1.9)cm(t=-1.84,P=0.07)]和[(15.3 ± 6.5)个(t=1.04,P=0.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腹腔镜组未发现切口和穿刺孔肿瘤种植,开腹组1例切口种植.3年累计生存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86%和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54).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效果.

  • 双绕肝提拉法在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向东;杜义安;徐志远;黄灵;王兵;杨立涛

    目的 探讨和完善建立肝后隧道的方法及双绕肝提拉在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胆道探条代替血管钳建立肝后隧道,并预置2根绕肝带.施行双绕肝提拉前入路法行半肝切除术38例患者为提拉组,用传统方法行半肝切除的89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双绕肝提拉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结果38例患者均顺利安置双绕肝带,双绕肝提拉切肝时断面无明显出血,断面管道系统显示清晰,肝后下腔静脉与肝脏之间拉开1~2 cm的间隙,以减少肝后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肝短静脉的损伤.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双绕肝提拉法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t=4.112,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快(x2=11.14,P<0.05),且胆汁瘘发生率低(P<0.05),术后3个月内肿瘤肝内扩散、腹腔种植少(x2=4.239,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P>0.05).结论 采用改良后的方法建立肝后隧道成功率高.双绕肝提拉前人路半肝切除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胆汁瘘发生率及肿瘤肝内扩散和腹腔种植等特点.

  • 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作者:周为民;吴浩荣;李晓强;刘凤恩

    目的 探讨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下腔静脉开通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angiophsty,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的病例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技术进行多角度评估下腔静脉病变,寻找腔内治疗佳工作角度.结果 本组45例中,43例成功穿通并扩张.下腔静脉压由术前的(35.3±3.9)cm H2O降至术后的(9.5±2.0)cm H2O,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8,P<0.01).2例下腔静脉穿通失败,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行PTA时发生急性心包填塞.3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7.8%(35/45),随访时间3~46个月,平均28.6个月.除1例术后15个月支架内血栓形成而改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外,其他34例患者无支架移位及肝静脉阻塞.心包填塞病例经手术修补下腔静脉后治愈,随访6个月除肋间神经痛外无其他不适.本组无肺栓塞及死亡病例.结论 节段闭塞性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的近期、中期疗效较好.3D-DSA技术有助于布加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 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越;葛春林;张军;葛金年;高军;罗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204例按Bismuth-Corlette分型:Ⅰ型18例,Ⅱ型40例,Ⅲa型30例,Ⅲb型53例,Ⅳ型57例.其余6例未分型.术前行彩超、CT检查和MRCP检查与术中Bismuth分型对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7%、76.4%、100%.手术切除肿瘤92例,其中根治性切除(R0)55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胆道探查置管引流98例,开腹探查6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2例.手术切除组和非手术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P<0.01),根治性切除组和姑息性切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9,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二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达到佳疗效.

  • 核因子-k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文军;陈云志;万丽;张虎祥;孙运鹏;陶崇林;陈宗静;宋其同;余正平;张启瑜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和"圈套"ODN组,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3、6、12、24、48和72 h分批处死.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k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3 h肝脏NF-kB的活性开始升高,术后12 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α和IL-6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血浆转氨酶含量也明显上升,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血浆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光镜下肝小叶结构损伤明显好转.结论 NF-k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kB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从而明显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 小切口切开配合粘贴式多功能负压引流器治疗乳腺脓肿

    作者:陈少全;张再重;邹忠东;王瑜;王烈

    乳腺脓肿传统治疗方法为大切口切开引流,治疗时间长,常反复发作,并在乳房留有较大瘢痕,影响美观.如何减少创伤、加快愈合,尽量保持乳房的完整美观是一个倍受关注的临床课题.

  • 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在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孙可望;邹寿椿;俞文强;雷科锋

    在术后近期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一旦发生,病情凶险.若在出血原因和部位不明的情况下盲目急诊再手术不仅风险较大,且单纯剖腹探查的确诊率仅为31%~65%[1].而选择性动脉造影因其创伤小、对出血定位正确并能有效地进行止血治疗,因此对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例尤为适用.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上消化道手术后近期大出血病例13例,均经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并进行栓塞治疗,均成功止血.除1例需择期另行确定性手术外,12例免于再次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治

    作者:巩发才;张柏;刘彤;王鹏志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堵塞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肠坏死及相应的一系列临床病理改变.病程发展至肠坏死时虽可剖腹探查确诊,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 Livin基因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余杰雄;汤志华;陈积圣;闵军

    Livin基因是新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apoptosis protein,IAP)基因家族的新成员.它的表达产物Livin蛋白是迄今为止抗凋亡作用强的IAP之一[1],在多数肿瘤组织中发现有Livin的异常高表达现象[2].我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Livin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了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间的关系.

  • 腹腔镜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

    作者:叶乐驰;陈荣;刘长宝;金纯;徐永强;卢敏;郑晨果

    完全性直肠脱垂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一般需手术治疗,其具体术式较多,各有利弊.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目前关注的问题[1].我科对2004-2008年期间收治的7例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下改良直肠前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陶崇林;张启瑜;王洪东;廖毅;周蒙滔;余正平;施红旗

    目前门静脉高压症仍为外科治疗的难点,如断流术后再发出血率偏高,而分流术有损于肝脏血供,术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肝性脑病发生;另外Warren于1967年提出的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虽然在术后再发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较低,但难以有效地缓解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1].为此,我院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上于2000年提出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治疗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再治疗的探讨

    作者:农文伟;叶海洪;蓝碧洋;钟醒能;黄绍华;张传珉;陈建思

    近年来,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生存率仍无显著提高,术后局部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对肿瘤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的意义认识不足.笔者通过对115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认为,进行积极有效的、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 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作者:申权;薛焕洲;姜青锋;王亚东

    自Ohara[1]于1963年首次报道了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治疗布加综合征以来陆续有文献报道证实它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下腔静脉压而且也可不同程度的缓解门静脉高压[2].我院自1994年6月至2007年6月应用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162例,现报告如下.

  • 克隆病外科急症的治疗

    作者:刘晖;徐渭贤;曹丽静;王辉;康泰

    克隆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反复发作性和非特异性的全肠壁炎,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好发于回肠、结肠(包括回盲部)和肛周.本文收集我院2002-2007年住院手术治疗克隆病病例9例,总结临床资料,探讨治疗规律.

  • 节育环导致肠梗阻一例

    作者:王永兴;白虎

    患者女,45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疼痛10 h余入院.患者于10 h前无明显诱因感下腹部疼痛不适,疼痛性质为间断性绞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无黄疸,无胸闷、气短,无尿频、尿急、尿痛.疼痛进行性加重,急来我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8.2×109/L,红细胞4.04×1012/L,血红蛋白121 g/L,中性粒细胞81%;HCG(-).腹部彩超:胆囊炎、胆囊息肉.腹部平片:腹部可见肠淤张,盆腔见2枚节育环(分别为O型、T型).患者1990年放置O型节育环,1991年意外怀孕,行腹部B超检查:宫腔内未见节育环,后行人工流产

  • 回肠转移性黑色素瘤致肠套叠一例

    作者:廖谦和;夏康

    患者女,58岁.因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于2008年2月8日入院.患者近1年大便色黑,2 d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曾呕吐数次,均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色液体.病程中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曾去当地医院行输液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转入我院,门诊以"肠套叠"收住院.体检:贫血貌,消瘦,腹肌稍紧张,无固定压痛,偶见肠型蠕动波,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约6 cm×6 cm大小,质软,压痛(+),边界尚清,活动性差.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6次/d.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03×109/L,中性粒细胞0.746,血红蛋白76 g/L,红细胞3.1×1012/L,血小板256×109/L.腹部CT:回肠末段套入结肠内,肠腔未见软组织块影.临床诊断:肠套叠.

  • 巨大十二指肠脂肪瘤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一例

    作者:罗衡桂;俞学军;邱海江;方孙阳;秦家琨;夏恒

    患者,男,63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 d于2007年1月13日入院.查体:T:38.0℃,P:98次/分,BP:140/90 mm Hg.急性痛苦貌,腹部稍隆起,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血清淀粉酶为977 U/L.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6500 U/L,细胞数:34 8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上腹部增强CT示"胰腺肿大,密度减低,周围积液,同时伴有肠间隙、盆腔积液"(图1).B超示"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总管直径0.9 cm",诊断:"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酶、抑酸等治疗.病情逐渐稳定,1个月后逐渐形成一个5 cm×7 cm×8 cm的胰腺假性囊肿.

  • 肝脏巨大炎性假瘤一例

    作者:梁晓超;王伯胤;王伟

    患者男,48岁.20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饱胀不适,伴隐痛.B超提示"右肝占位",遂拟"右肝肿瘤"收住入院.有30年的石匠工作史.体格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上腹未及肿块,肝肋下3指,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肿瘤指标正常,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均阳性,超敏反应蛋白(CRP)81.77 mg/L,碱性磷酸酶(ALP)521.5 U/L,r-谷氨酰转肽酶(GGT)18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5 U/L.CT检查:胸部CT示两侧多发小结节灶,直径2~5 mm,密度较高,部分中间有点状钙化,

  • T管拔除后胆漏三例

    作者:吴新军;聂剑宏;曹峻荣

    例1女,48岁.9个月前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对端吻合修补、T管支架引流术.带管出院.门诊拔T管.回家后感上腹痛逐渐加剧,第3日入院.体查:T 36.4℃,无黄疸,腹平,右上腹压痛明显.彩超示下腹腔内4 cm宽液暗区.腹穿刺抽出胆汁,行剖腹探查术.见T管瘘管与腹壁间无粘连,T管瘘管壁极薄,予以结扎瘘管.痊愈出院.

  • 体内冲击波胆道碎石在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术中的应用

    作者:田刚;尹思能;龙飞伍;刘安;王征夏

    体内冲击波胆道碎石技术多用于胆道探查术后,经T管窦道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管残余结石的治疗[1].目前国内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遇到胆管结石难以取出时,多予以安置T管,留待术后取石.由于腹腔镜手术后经T管形成窦道时间较长,患者术后带T管时间通常较传统开腹手术明显延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能否在术中应用体内冲击波碎石技术,取出那些难取的胆管结石,成为关注的重点.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对腹腔镜胆管探查术中胆道镜取石困难的41例患者进行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胆源性胰腺炎术后胃瘫一例

    作者:张树琦

    男性,57岁,因上腹部间断疼痛7d,加重伴寒发站发热和黄疸1d 入院.查体:体温39 °,心率120次/分、血压90、60mm Hg,体重82kg.神清,痛苦面容,屈曲体伴,皮肤巩膜黄染,双肺呼吸间清.

  • 重症胰腺炎的抗菌治疗进展

    作者:张太平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随着重症监护、对早期液体复苏和脏器功能保护的重视,其早期死亡率已明显降低,而胰腺和胰周感染已逐渐成为诱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CT发现胰腺坏死组织大于50%的患者,其感染的发生率可高达40%~70%,因此预防和治疗感染已成为降低SAP死亡率的关键.

  • 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尚永刚;冷希圣

    由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于2009年5月8-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宁波市成功举办.此次大会收到论文200余篇,参会代表900余人.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消化道肿瘤的现代观念与规范化治疗.在第十三届全国普通外科学术会议上共有19位著名专家围绕此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

  • 莫匹罗星软膏外科应用案例征集

    作者:胡博

    题目:莫匹罗星软膏治疗新生儿头枕部痛病例描述基本信息:性别:男 年龄:17天既往合并:□糖尿病 □心脏病或高血压 □肥胖 □血液病 □血管病 □其他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