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화보통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普外临床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3855/R
  • 国内刊号: 冷希圣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gs@cmaph.org
  • 曾用名: 普外临床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腺癌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后放化疗疗效分析

    作者:吴杰;宋磊;赵丹懿;郭冰;刘静

    目的 探讨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引流后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有47例确诊为胰腺癌并出现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PTCD加支架治疗,按照术后治疗方案分为支持治疗组与后续抗肿瘤治疗(放疗、化疗或放化疗)组,其中支持治疗组有26例患者,后续抗肿瘤治疗组有21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 接受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7.19个月.其中后续抗肿瘤治疗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明显优于支持治疗组患者(9.07个月比5.52个月,P=0.017).后续抗肿瘤治疗组中有12例(57%)患者只接受一种治疗方案(放疗或化疗),有9例(43%)患者同时接受放疗和化疗,这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31及11.15个月(P=0.325).结论 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行后续抗肿瘤治疗比单纯支持治疗在总生存期上更能获益.

  • HLA-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徐永富;章文龙;胡鹏;朱昱;方哲平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F(human leukocyte antigen F,HLA-F)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5例肝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肝癌组织中HLA-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LA-F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LA-F在肝癌癌灶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0% (54/115)及10.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99,P<0.05);肝癌癌灶组织中HLA-F表达量与门静脉癌栓(x2=7.644,P=0.006)、肿瘤数目(x2 =4.210,P=0.040)及患者性别(x2=6.759,P=0.009)等因素相关.HLA-F表达阳性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4.0个月(95% CI:27.5 ~40.5个月)明显短于阴性患者44.6个月(95%CI:38.3~ 5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8,P=0.023).结论 HLA-F表达是肝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深在性囊性胃炎15例诊疗体会

    作者:岳晓红;张春礼;明亮;张水军;杨震;杜书章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收治的15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GCP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55±10)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以上腹部疼痛不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伴体重减轻等症状为主.电子胃镜、CT或超声内镜检查提示有胃黏膜下层广泛不规则隆起或伴有腔内肿块的表现,普通活检或套扎活检均未获得黏膜下层组织病变信息.15例GCP患者中行近端胃大部切除4例,远端胃大部切除3例,胃楔形切除1例,全胃切除7例,术后均未见复发,其中13例随访2年无异常,2例1年后失访.结论 GCP是一种罕见的胃部病变,易与胃间质瘤、巨大肥厚性胃炎等混淆,且偶与恶性肿瘤伴随存在,并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性,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 胰体尾肿瘤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晓斌;廖泉;穆冰;徐强;丛林;宋一民;赵玉沛

    目的 探讨胰体尾肿瘤导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40例胰体尾肿瘤导致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分别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12例,明显消瘦5例,腰背痛4例,脾肿大2例,呕血、黑便4例,低血糖昏迷1例.40例患者肝功能均正常,均有脾肿大和胃底静脉曲张,其中8例伴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4例脾功能亢进,26例血清CA19-9升高.2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例行保守治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胰腺恶性肿瘤29例,良性肿瘤11例.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随访时间12 ~ 72个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手术后脾功能亢进和胃底静脉曲张消失;非手术治疗患者在随访期间脾功能亢进程度无明显加重,有4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过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后成功控制出血.结论 胰体尾肿瘤导致的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

  •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

    作者:杜舟;韩少良;贾曾荣;王鹏飞;程骏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者22例、慢性阑尾炎者15例、阑尾周围脓肿者12例、腹部包块者7例、胃肠道穿孔者2例.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确诊1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48例,组织学类型:阑尾类癌40例、阑尾腺癌6例、黏液囊肿2例、黏液囊腺瘤5例、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58例中手术方式为单纯阑尾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44例(其中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5-氟脲嘧啶1 000 mg腹腔化疗);根治性切除术55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腹膜假性黏液瘤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和54个月肿瘤复发死亡,5例黏液囊腺瘤和2例黏液囊肿均长期生存无复发.7例阑尾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14%),其中肝转移4例、腹腔复发3例.49例恶性阑尾肿瘤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49/49例)、92%(35/49例)及80%(39/49例),其中阑尾类癌为100%(40/40例)、98%(39/40例)及92%(37/40例),阑尾腺癌为100%(6/6例)、67%(4/6例)及33%(2/6例).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术前确诊困难,但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性质及部位来确定.

  • 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秋学;张执全;刘汝海;王铁功;张磊;陈新

    目的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开始抗凝治疗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4h开始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川芎嗪160 mg,持续1周,术后48 h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250 ~4 500 U每12h皮下注射1次,持续7 ~14d,术后3、5、7、10、14d检测凝血项.每周1~2次超声检查,了解门静脉系统血栓情况,严密观察切口和腹腔出血情况.结果 血栓发生率为7.5%(8/106),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用药7 ~14d后延长为明显,其次为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减少,但与正常值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凝血指标有一定影响,但是无相关出血并发症发生,因此早期抗凝安全可行.

  •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经肛门套入式吻合23例

    作者:李世拥;陈纲;陈光;杜峻峰;魏晓军;崔伟;左富义;于波;东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根治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根治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男11例,女12例.年龄36 ~ 78(平均59.8)岁.肿瘤距肛缘5~7 cm 20例,4cm3例,术前评估T1N0 M016例,T2N0 M07例.采用中间入路,用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并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将其施夹并切断.按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管直肠环达肿瘤远端3~5 cm,会阴部手术距齿状线上1 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吻合.结果 23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83 min,腹部手术时间约为132 min,经肛门套入式吻合手术时间为51 min;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行临时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术后病理学检查:T1-2N0M0 14例,T2N1M09例.术后排便次数较多,术后6个月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 36个月,平均23个月,局部无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经肛门切除标本,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安全可行,且腹部无手术切口,达到完全微创、无瘢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单独应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作者:佟萌;郭文斌;高伟;刘金涛;葛述科;孔辉;孙琳琳;郭嘉嘉;王殊

    目的 探讨单独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技术对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 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136例乳腺癌患者应用ICG荧光导航技术进行SLNB,SLNB结束后行腋窝Ⅰ、Ⅱ水平淋巴清扫以确定腋窝淋巴结状态.结果 SLN检出率为97.1% (132/136).在4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中,有2例SLN假阴性,假阴性率为4.9% (2/41),敏感性为95.1%(39/41),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8.5%(130/132).平均每例患者检测出的SLN数量为2.9(1 ~6)枚.结论 ICG荧光导航行SLN检出率高,且具有淋巴管实时显像、有利于寻找SLN的特点.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29例体会

    作者:鲁旭;刘玉海;吴立胜;汪宏

    复发性腹股沟疝是疝修补中的难点,因其初次前入路手术后腹股沟区解剖被破坏,再次前入路手术难度增加,容易造成精索损伤、阴囊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引起再次复发[1-2].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微创外科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来对29例复发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LIHR),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下肢外伤后小腿深静脉血栓脱落四例

    作者:刘向东;赵家宁;吴文娟;王庆贤;梁玉龙;吕鹏飞

    小腿(包括膝关节)深静脉血栓脱落与大腿深静脉血栓脱落比较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概率要小,但是小腿(包括膝关节)外伤后骨折的手术却增大了这种风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4例下肢外伤后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34岁.在建筑工地施工时从高处坠落3h于2004年9月6日入院,X线诊断:左胫腓骨上段粉碎骨折.入院后行骨牵引,3d时B超示:左胫后静脉、腓静脉、肌间静脉多发血栓,给予抗凝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12 h肚脐周围皮下注射.分别于1、2周复查B超,显示左小腿血栓与初次B超比较未见新的血栓形成,部分血管再通.

    关键词:
  • 耻骨上疝17例治疗体会

    作者:孙平;郑启昌;胡青钢;程翔;郭斌

    耻骨上疝(suprapubic hernia,SPH)几乎均继发于下腹部、盆会阴部术后,原发性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仅见1例先天性SPH的报道[1],因此,习惯上将SPH理解为耻骨上切口疝.按照国际分类,SPH属于中线切口疝M5型[2],缺损在耻骨联合上3 cm以内(图1A),双侧半月线内侧,属于少见切口疝.既往多有多次手术史甚至多次切口疝修补术史,且缺损靠近光滑的耻骨、血管、神经,再加上大部分医生对SPH缺乏经验,导致修补困难,复发率高.国内关于此型疝报道少见[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SPH 17例,均行补片修补,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治疗术中光纤断裂滞留体内一例

    作者:伦语;张健

    患者女,56岁.因“左侧大腿及臀部不适感6个月”于2014年2月20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于外院行EVLT治疗,术后即出现左侧大腿内侧不适感,伴发热,体温高达38.4 ℃,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减轻,之后患者曾多次因大腿内侧或左臀部疼痛、不适感复诊,均未能明确病因.2周前患者突然出现左侧腹股沟区一过性剧烈疼痛,且于左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5 cm处触及一条索状异物尖端.彩超及CT检查显示异物近端已通过左侧闭孔刺入盆腔,到达骶髂关节下缘水平(图1A).鉴于患者剧烈疼痛为一过性,仔细阅片后并未发现盆腔重要脏器损伤,遂决定于DSA辅助下(图1B)行异物取出(图1C),结果证实为一段长21.5 cm的光纤(图1D).

    关键词:
  • 贲门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涂朝勇;朱锦德;邵初晓;毛卫波;丁智勇;姜川;周新木;张健

    患者,女,17岁,因“反复中上腹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无压痛.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及CA19-9均正常.胃镜检查示:贲门黏膜下1个3.0cm ×2.5 cm巨大隆起,表面光滑,触之可活动,贲门部轻度狭窄(图1).超声内镜示:胃底近贲门部见黏膜隆起,表面光滑,固有肌层有1个中低回声团块,边界清,回声均匀,大小3.0cm×2.5 cm,考虑间质瘤.全腹部多排螺旋CT示:贲门区、肝胃间隙可见1个类圆形囊性密度影,大小约3.0 cm ×2.5 cm,边界清,增强后未见强化(图2).腹部MRI示贲门区可见1个类圆形长T2等T1信号灶,大小约3.0 cm×2.5 cm,边缘光滑,增强后未见强化,考虑贲门囊性占位(图3).胃肠X线造影示食管贲门部弧形外压改变.

    关键词: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严富国;杨红江;王方平

    患者女,32岁.因“右大腿刺痛伴麻木1年,发现右下腹肿块2d”于2012年7月3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右下腹可及一直径约15 cm球形质硬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度差.腹部B超:右下腹囊实性肿块伴钙化;CT:腹膜后神经鞘瘤?(图1A,B).

    关键词:
  • 胆总管多发性腺瘤伴癌变误诊为结石一例

    作者:陈曦

    患者女,52岁,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1个月于2013年11月2日住院.患者2012年7月23日因“胆囊结石”在外院行胆囊切除术;2012年10月9日因“胆总管结石”在我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此次腹部B超提示胆总管显著增粗伴多发性结石,大约25 mm×10 mm,胆囊切除术后.查体:巩膜无黄染,腹平,右上腹可见长约15 cm手术瘢痕,腹软,右上腹深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次/min.

    关键词:
  • 结肠癌术后化疗三年伴发克罗恩病大出血一例

    作者:高虎云;陈加;汪平凡;张高松

    患者男,64岁.3年前因恶心、呕吐伴脐周隐痛住院;当时肠镜示:结肠肝曲肿瘤.病理学检查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转肛肠外科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见结肠肝曲有一直径约6 cm溃疡型肿块,肠系膜存在肿大淋巴结,回肠末端未见异常.术后病理学检查示溃疡型中分化腺癌,癌转移至腹腔淋巴结.术后予FOLFOX-6方案化疗6个周期.

    关键词:
  • 盆腔孤立性纤维肿瘤一例

    作者:郑晨果;连少雄;陈荣

    患者女,54岁,因发现肛旁肿块1个月于2012年3月21日入院.盆腔CT示肛门后方见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28 mm×32 mm,增强示显著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动脉相仿,病变边界清楚.患者在腰麻下行直肠后间隙肿块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取出肿块1枚,大小4 cm×5 cm×2 cm,包膜完整,表面血管扩张,切面灰白色,质韧(图1).

    关键词:
  • 腹腔多发原始神经外胚瘤一例

    作者:侯素平;杜菲;牟荣骥;张清泉

    患者女,57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1周于2012年11月23日入院.增强CT提示肝右叶及肝右叶后段旁病变.查体:T 37℃,P 76次/min,R 20次/min,Bp 126/87 mmHg心肺检查无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肝肿瘤病理活检示:凝固性坏死组织及少许纤维组织.

    关键词:
  • 累及分支动脉的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腔内治疗一例

    作者:查斌山;朱化刚;陈智勇;谢文涛;仇鹏

    患者女,42岁.因“突发下腰背部疼痛3d”于2012年4月21日入院,血压为160/90mmHg.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急诊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提示Stanford B 型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伴主动脉分支动脉假性动脉瘤(branch artery pseudoaneurysms,BAPs)和左髂总动脉夹层,其中L4~L5腰椎水平见主动脉壁间血肿内造影剂聚集并与腰动脉及副肾动脉相交通(图1A).10 d后CTA随诊发现副肾动脉BAP和IMH厚度均增大.

    关键词:
  • 腔内隔绝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杨牟;董建新;张居文;李鲁滨;车海杰;宋富波;王涛

    患者男,40岁,因“突发右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适3h”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房颤病史,查体:右下肢皮温低,右股动脉搏动弱,腘动脉搏动未及.行下肢动脉彩超示:“右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血流减慢”,考虑下肢动脉栓塞,但并不排除动脉夹层的可能[1],急诊行胸主、腹主及下肢动脉 CTA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示:“胸、腹主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髂总动脉下端、髂外动脉起始部改变,提示夹层”(图1).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明显,遂于急诊行“下肢动脉造影+腔内隔绝术”,术中造影可见破口位于右侧髂动脉开口(图2).

    关键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曾庆忠;周为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of lower extremity,简称ASO),是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等因素而发生动脉狭窄、闭塞,导致供养区缺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下肢冰凉怕冷、苍白、麻木、无脉、疼痛等,出现下肢溃疡、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险.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及老龄化的来临,动脉硬化闭塞疾病越发常见.

    关键词:
  • 门静脉高压症异位曲张静脉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晔;卞策;汪忠镐;刘傲飞

    异位曲张静脉(ectopic varices,EV)是指门静脉高压于食管胃底以外发生的曲张静脉,可单独存在或伴有其他部位的曲张静脉.EV可发生于除食管胃底以外的消化道任意部位,不同部位的异位出血包括十二指肠、空肠、肝区、结肠、直肠、肛缘、胆道系统、造瘘口、腹膜、脐周、肝镰状韧带、肝脏裸区、脾脏韧带、膀胱、横膈、卵巢和睾丸[1],膀胱、阴道、腹壁、腹膜、肝胃韧带、脾周等的发生率很低[2].EV破裂导致的出血占门静脉高压性出血的5%左右,但死亡率可达到40%[3].EV较少见,多为个案报道,目前临床对其治疗经验非常有限,故了解这些EV及出血的病例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治疗:我们还要做些什么?

    作者:刘昌伟;叶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当今老龄化社会不可忽视的严重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包括冠心病、颅内外血管硬化性疾病、下肢缺血等.因动脉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不仅是导致老年人截肢的首要病因,也是全身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警示.因此,下肢动脉闭塞绝不仅仅是一条肢体的问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种危险因素的持续存在,动脉硬化呈进行性发展,难以治愈,导致全身重要器官脏器功能储备不断降低,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首要杀手.

    关键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229例

    作者:张华;潘仲杰;赵奇;栗力

    目的 总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需血管重建术患者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PAOD术前行颈动脉超声筛查重度ACS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需血管重建术治疗的重度PAO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筛查ACS,并将PAOD患者分为重度ACS组(ACS ≥70%)和非重度ACS组(ACS< 70%),对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29例患者中,重度ACS发生率为19.7%;重度ACS组患者年龄、血压、总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重度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D症状越重的患者重度ACS的发生率越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是重度ACS预测指标.结论 PAOD症状严重程度与重度ACS发生率呈正相关且高龄、高血压以及高胆固醇血症是重度ACS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股浅动脉支架植入并发腘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治疗

    作者:花苏榕;朱融融;叶炜;刘暴;曾嵘;宋小军;陈宇;刘昌伟;吴巍巍

    目的 探讨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并发腘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共纳入2008年11月至2012年12月间388例初治的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436例患肢,均接受了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并在手术开始及结束时造影评估是否存在腘动脉栓塞.统计腘动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388例患者的436例患肢中,共发生远端栓塞事件15例(3.4%,15/436),其中10例为腘动脉栓塞(2.3%).发生率方面:TASC C/D型病变患者高于TASC A/B型患者(P =0.002),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高于狭窄病变患者(P<0.000 1),有卒中史的患者高于无卒中患者(P =0.007).腘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术前流出道数量无显著相关性.所有腘动脉栓塞事件在经过综合治疗后,均在手术结束前恢复了血流.结论 TASC C/D级病变、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和卒中病史是腘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在综合应用多种补救措施后,腘动脉栓塞通常是可以逆转的.

  • 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

    作者:张童;庄百溪;石波;杨淼;于春利;马鲁波

    目的 总结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经腔内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2年5月期间连续收治的Wagner 1 ~4级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患者762例(797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统计经血管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率,随访期间观察踝肱比变化、伤口愈合率、保肢率及生存率.结果 762例(797条患肢)共进行857次血管腔内治疗,即刻技术成功805次(93.93%).围手术期并发症:入路相关性血肿或假性动脉瘤33例(4.33%);迷走神经反射20例(2.62%);膝下动脉破裂38例(4.99%);血流限制性夹层75例(9.84%);动脉栓塞23例(3.02%);蓝趾征4例(0.52%).术后平均ABI明显改善[(0.33 ±0.20)升至(0.68±0.17),P<0.005)].共722例患者(751条患肢)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35±23)个月,期间3个月内伤口愈合率达72.28%,12个月保肢率为85.62%,生存率为95.01%.结论 腔内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即刻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中远期疗效确切,目前可作为其首选治疗方案.

  • 糖尿病对股腘动脉支架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天宇;谷涌泉;郭连瑞;李学锋;齐立行;佟铸;郭建明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腘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通畅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成功接受股腘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的支架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保肢率和生存率.结果 本研究入组患者291例(332条肢体),糖尿病组患者193例(214条肢体),非糖尿病组患者98例(118条肢体).平均随访(34±18)个月.患者术后5年的支架总体一期通畅率、辅助通畅率、保肢率及生存率分别为23.2%、35.3%、89.2%和69.6%.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术后5年的支架一期通畅率、保肢率及生存率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2组患者支架的辅助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女性患者支架的一期通畅率低于男性,严重膝下血管病变和高血压与保肢率降低有关,而年龄则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因素.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股腘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保肢率和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

  • Angiosome概念在下肢重症肢体缺血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振江;袁良喜;景在平;包俊敏

    目的 评价血管区域(Angiosome)概念在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腔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行膝下动脉血管成形术的62例(62侧肢体)CLI(Rutherford 5级/6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开通缺血血管区域源血管分为直接组35例(开通缺血血管区域源血管)和间接组27例(开通相邻血管),对2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溃疡愈合情况及无截肢率等临床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前ABI(直接组0.16 ±0.26,间接组0.15 ±0.28,P=0.885)和术后ABI(直接组0.82 ±0.26,间接组0.81 ±0.24,P=0.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间的溃疡愈合率直接组(91%)明显高于间接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2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直接组(162 ±49)d,间接组(160 ±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1年无截肢率直接组(84%±3%)明显高于间接组(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年无截肢率直接组(79%±4%)明显高于间接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 应用Angiosome 概念指导腔内治疗有助于提高CLI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和提高无截肢率.

  • 股总动脉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慢性下肢缺血

    作者:冯海;陈学明;李晨宇;张志文;刘彬;朱仁明;于宏志;王天佑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CFA)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对累及CFA和股深动脉(profunda femoris artery,PFA)及SFA起始处的股腘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的86例患者(92条肢体)同期采用CFA内膜切除、大隐静脉补片成形和SFA支架置入的复合术式治疗.术后每6个月随访患者的临床状况,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CDU),术后第12、24、36个月进行下肢动脉CTA或DSA检查.结果 手术均取得了成功,ABI由术前的0.31 ±0.24增至0.82±0.36 (P=0.000).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截肢病例.随访时间1 010 ~2064 d,平均(1 486±472)d.随访期间,4例死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部感染,4例失访;18例(19.6%)发生再狭窄,其中14例位于支架内,4例位于支架远端;12例再狭窄者接受了再次治疗,其中单纯球囊扩张4例,再次支架置入5例,动脉旁路手术1例,截肢2例.SFA支架12、24、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0.2%,74.6%和58.4%;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2.7%、80.8%和70.2%.结论 对于累及股总动脉的下肢动脉多节段狭窄闭塞病变,股总动脉内膜切除联合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是一个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

  • 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

    作者:廖传军;张望德;原标

    目的 评价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杂交手术治疗66例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3、6、12、24个月来院复查,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的一期通畅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2.1%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3级,22.7%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2级,65.2%的患者Fontaine分级提高了1级,平均ABI由术前的0.38上升到术后的0.67(P <0.05).随访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余64例患者均完成了24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为75.0%,二期通畅率为92.2%.Kaplan-Meier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Ⅲ级和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ntaineⅢ级患者一期通畅率高于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 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的再次腔内治疗

    作者:赵凌峰;叶炜;吴巍巍;曾嵘;刘昌伟

    目的 观察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经再次腔内治疗后的近远期效果,分析再次腔内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采用腔内技术治疗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患者35例(38条肢体)的术后随访结果,分析其近远期疗效,并对再次腔内治疗后出现再闭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35例(38条肢体),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8±8)岁.再次腔内手术成功率89.5%(34/38),其中14条肢体在支架内单纯球囊扩张,5条肢体支架内及支架远近端球囊扩张,15条肢体需要追加支架.术后6、12、24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5.2%、46.5%、46.5%;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7.5%、80.2%、55.8%.多因素分析显示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经腔内治疗后再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 70岁)(P<0.05)、糖尿病(P<0.05).结论 再次腔内手术是目前治疗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式,近期疗效较好.高龄、糖尿病是导致股浅动脉再次腔内手术后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持续负压吸引保肢技术治疗合并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

    作者:吴海生;刘芳;赵珺;潘烨;邵明哲;张健;梅家才;曾辉;贾伟平

    目的 研究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对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Wagner分级Ⅲ级以上的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18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62例在控制血糖、抗感染、开通闭塞血管、对症治疗等“外科一站式”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负压吸引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作为研究组.清创和NPWT间隔3~7d重复,直到创面清洁、肉芽生长,终瘢痕愈合或植皮愈合.21例未采用NPWT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NPWT组中,2例行膝上截肢术,8例行膝下截肢术,20例行半足截肢术,132例仅截趾.膝上、膝下截肢率分别为1.2%、4.9%,保肢率93.9%;照组分别为14.4%,23.8%,42.8%.分组异方差均值t检验显示:NPWT组比对照组平均高出1.598分,t值绝对值达到4.96,P<0.000 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负压吸引是针对足部严重感染创面外科清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血液供应的基础上可以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有效提高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WagnerⅢ级以上患者的保肢率,提高生活质量.

  • 自膨式裸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评价

    作者:杨心蕊;陆信武;叶开创;李维敏;黄英;黄新天;陆民;秦金保;蒋米尔

    目的 评价自膨式裸支架(LifeStent(R))治疗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近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使用LifeStent(R)自膨式支架植入治疗67例股腘段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68例患肢),平均年龄(72±10)岁,其中严重肢体缺血19个(27.9%)患肢,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为0.44±0.18,病变平均长度(128±73) mm,分析参数主要为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TLR)、通畅率,保肢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复查ABI平均为(0.82 ±0.1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随访(7±4)个月,失访7例.6个月及12个月免于TLR率分别为94.4%±3.1%、83.5%±6.5%,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0.7%±3.9%、73.3%±7.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8.1%±1.8%、90.3%±5.6%.12个月保肢率为94.1%±4.4%.围手术期并发症8例(11.8%),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第2代自膨式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近中期疗效满意.

中华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4 05 06
1993 03 04 06
1992 01 02 03 04 05
1991 01 02 03 04 06
1990 02 03 04 05 06
1989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