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乳腺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reast Disease(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유선병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Rac1蛋白调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
目的:探讨Rac1蛋白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VEGF)的调控作用。方法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分别转染Rac1正显性真核表达质粒( V12Rac1组)及空白对照质粒(空白对照组)和Rac1小干扰RNA ( siRac1组)及对照小干扰RNA (沉默对照组)后,通过ELISA分别检测转染后24、48、72 h由MDA-MB-231细胞分泌的VEGF蛋白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53和VEGF表达的变化。两组Western blot 定量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VEGF分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ELISA分析结果显示:当MDA-MB-231细胞中高表达Rac1时,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F=837.122, P<0.001;不同时间点比较:F=57806.374, P<0.001;交互作用:F=7663.095,P<0.001);当MDA-MB-231细胞中低表达Rac1时,细胞分泌的VEGF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低于沉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F=511.891,P<0.001;不同时间点比较, F=268.078,P<0.001;交互作用:F=120.708,P=0.001)。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当MDA-MB-231细胞高表达Rac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53蛋白表达降低(t=-6.392, P=0.003),VEGF蛋白表达升高(t=7.497, P=0.002);当MDA-MB-231细胞中低表达Rac1,与沉默对照组相比,p53蛋白表达增加(t=5.307, P=0.006),VEGF蛋白表达降低(t=-7.395, P=0.002)。结论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c1表达高低可以引起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变化,Rac1可能通过抑制p53表达而增加VEGF表达。
-
乳腺癌化疗药物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常用药物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alb/c小鼠分为4组,每组20只,实验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30 mg/kg)、表柔比星(10 mg/kg)、环磷酰胺(200 mg/kg),对照组小鼠给予注射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分别记录小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在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及穿越目标象限的次数。逃避潜伏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目标象限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穿越平台次数比较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结果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5个时间点(给药后第1、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均随训练天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呈下降趋势( F=11.25, P=0.001)。紫杉醇组、表柔比星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F=1.23,P=0.251;时间点比较:F=5.94,P<0.001;组别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F=0.77, P=0.676)。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时间所占总时间的比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26,P=0.027);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在目标象限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降低(13.6%±8.9%比23.9%±13.9%, t=-3.05, P=0.009)。各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 P=0.602)。结论环磷酰胺可降低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部分化疗药有可能改变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
妊娠期乳腺病灶超声BI-RADS分级的临床价值及活组织检查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采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BI-RADS)进行超声分级对妊娠期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其对此期乳腺病灶活组织检查的指导意义,并探索妊娠期乳腺病灶合理的活组织检查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妊娠期乳腺病灶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超声结果进行BI-RADS分级,所有病灶均通过活组织检查获得组织学病理诊断,活组织检查方式包括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44例)、真空辅助旋切活组织检查(23例)及开放手术切除活组织检查(4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来评价超声BI-RADS的诊断性能,计算超声BI-RADS分级结果的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敏感度与特异度。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活组织检查方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73例患者共85个病灶,按照BI-RADS分级,2级病灶7个,3级病灶29个,均为良性病灶;4级病灶45个(癌7个);5级病灶4个(癌4个)。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95%置信区间为0.886~1.000。根据诊断结果遴选优诊断节点为4B级,其诊断敏感度为83.33%(10/12),特异度为98.63%(72/73),阳性似然值为59.17,阴性似然值为0.17,所有病例的诊断正确率为96.47%(82/85)。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明显低于真空辅助旋切活组织检查的34.78%(8/23)及开放切除活组织检查的3/6( P 均<0.017)。结论超声BI-RADS分级对妊娠期乳腺病灶的诊断性能好,对活组织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应作为妊娠期病灶活组织检查的首选方式。
-
术前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CNB)的准确性、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确诊为乳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1797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前行CNB者795例,行开放式手术活组织检查( OSB)者1002例。然后,按照1∶1配对原则(根据T分期、N分期、ER状态、PR状态及HER-2状态进行配对)选择病例,终入组患者1106例,其中CNB组553例,OSB组55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DFS和OS的差异,其中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差异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CNB的乳腺癌检出率为89.7%(496/553)。但是,当原发灶伴有钙化(χ2=17.965,P<0.001),以及原发灶为导管内癌、导管内癌伴微小浸润和非典型增生(与浸润性癌比较, P均<0.025)时,CNB的乳腺癌检出率较低。中位随访30.5个月(6.9~66.5个月)时,与OSB组相比, CNB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并未增加( P=0.726),并且,活组织检查方式( CNB 比OSB)不会影响患者的DFS和 OS ( OR=1.780,95%CI:0.919~3.448, P=0.087;OR=1.336,95%CI:0.627~2.848, P=0.453),活组织检查与手术间隔的时间也不影响患者的DFS和OS(OR=0.596,95%CI:0.353~1.008, P=0.054;OR=0.702,95%CI:0.397~1.240, P=0.223)。结论 CNB是一种安全的乳腺癌诊断方法,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特征表现
目的:总结乳腺良恶性病灶超声造影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3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92例乳腺肿块患者超声造影检查的结果,良恶性病灶的造影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时间-强度曲线各定量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病理诊断93个病灶(1例患者有2个病灶),其中恶性52个,良性41个。恶性病灶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90.39%,47/52),以高增强为主(75.00%,39/52),增强后边界均显示不清(100%,52/52),部分见造影剂滞留(61.54%,32/52)和穿支血管显影(44.23%,23/52)。良性病灶表现为均匀增强(78.05%,32/41),增强后边界多清晰(68.30%,28/41),大部分无造影剂滞留(85.37%,35/41)及穿支血管显影(92.69%,38/41)。两组病灶的增强方式、增强后边界、造影剂滞留、穿支血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4、50.810、20.871、15.509,P均<0.001),两组时间-强度曲线的开始增强时间、峰值强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027、-3.211,P=0.046、0.002)。结论乳腺超声造影具有特征表现,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可能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较好方法。
-
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胞外域水平与癌组织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胞外域( ECD)水平与癌组织HER-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收治的93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和新鲜癌组织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ER-2 ECD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检测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状态,将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用t检验比较癌组织HER-2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血清HER-2 ECD的表达水平,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学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检测HER-2的一致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肿瘤TNM分期与血清HER-2 EC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93例乳腺癌患者中,癌组织HER-2阳性者30例,HER-2阴性者63例,并且,癌组织HER-2阳性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为(22.18±22.38) ng/ml,明显高于癌组织HER-2阴性者的(10.19±2.01) ng/ml(t=-4.209,P<0.001)。 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血清学方法与组织学方法检测HER-2的一致性较好( Kappa=0.519, P<0.001)。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远处转移情况( P=0.013)、肿瘤TNM分期( r=0.213, P=0.042)、ER 及PR状态(χ2=6.206、11.853,P=0.013、0.001)有关,而与年龄(χ2=0.607,P=0.436)、肿瘤大小(P=0.109)、区域淋巴结状态(P=0.106)、Ki67及p53表达(χ2=0.349、0.076,P=0.555、0.782)无关。 ER、PR阴性者癌组织HER-2阳性率均高于ER、PR阳性者(χ2=15.368、24.733,P均<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 ECD水平与癌组织HER-2状态相关性较好,可作为组织学检测的一种补充,可为患者提供HER-2连续动态监测,为乳腺癌的临床管理提供客观的参考信息。
-
PDZK1基因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大部分为ER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 PDZK1基因是乳腺癌易感基因之一,其在ER阳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升高,相关机制可能包括Akt磷酸化、MEK/ERK1/2及HER-2/neu信号通路等。笔者总结了PDZK1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在ER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空芯针活组织检查术后乳腺癌细胞针道种植的研究进展
空芯针活组织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活组织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肿瘤细胞针道种植,进而影响患者预后。笔者就乳腺空芯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肿瘤细胞针道种植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及针道种植对患者局部复发和OS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治疗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已成为腋窝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诊治标准,但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治疗一直充满争议。目前外科治疗更追求个体化,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其适应证随之扩大。笔者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进行介绍,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治疗进行总结。
-
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外科部分解读
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讨论、编辑的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已经发表,让中国从事乳腺癌治疗的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以及影像诊断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有证可循、有规可依,推动着中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进程。笔者结合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和学科理念等循证医学证据,详细解读和分析201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外科部分关于影像定位下活组织检查、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以及乳房重建手术等内容。
-
2015年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研讨会回顾
笔者选取了2015年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会议研讨的一些热点话题,包括乳腺癌化疗、新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简要介绍了本次大会公布的多项研究结果,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推进乳腺癌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
肉芽肿性乳腺炎25例临床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良性炎性疾病,病因不明,1972年由Kessler等[1]先报道。本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易误诊为乳腺癌,只能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2],其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治疗颇为棘手。笔者以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25例,取得较好疗效。
-
乳腺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临床上乳腺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笔者报道1例并复习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因“左乳肿块1个月”于2015年5月25日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行健康体检时发现左乳外下象限一肿块,约蚕豆大小,未行特殊治疗。患者既往无乳腺炎症、乳房外伤史及避孕药服用史,曾在40年前有3个月激素替代治疗史。专科体格检查:双乳外观基本对称,皮肤无橘皮征等改变,双侧乳头无内陷及溢液。双乳腺体质软,左乳外下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为2.0 cm×1.5 cm×1.5 cm,质地柔韧,边界清楚,活动尚可,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乳腺 X 线检查:左乳肿块BI-RADS 4A级(图1)。乳腺彩色超声:左乳肿块BI-RADS 4级(图2)。患者入院诊断:左乳腺纤维腺瘤,于2015年5月26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肿块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乳腺组织大小为3.5 cm ×2.5 cm ×1.5 cm,切面见一结节,直径为1.0 cm,边界清楚,呈暗红色,其余切面黄白相间;左乳间叶源性肿瘤可能性较大,细胞伴增生及异型,分型及良恶性待常规病理检查确定。常规病理结果:肉眼所见,乳腺组织大小为3.5 cm×2.5 cm×1.5 cm,切面见一结节,直径为1.0 cm,边界清楚,呈暗红色,其余切面黄白相间;镜下所见,肿瘤由丛状排列于较大血管周围的小血管构成,呈节结状,间质纤维化,细胞结构无异型。诊断意见:左乳海绵状血管瘤(图3)。术后随访至2015年11月未见局部复发。 -
上臂副乳腺一例报道
副乳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好发于女性。人在胎儿时期长到约9 mm时,从腋窝一直到腹股沟这两条线上有6~8对乳腺的始基,到出生前,除保留胸前的一对外,其余全部退化。少数妇女有多余的乳腺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的异常现象,又称为多乳房症、迷走乳腺、额外乳腺等。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整形外科于2015年4月收治1例上臂副乳腺患者,现报道如下。
-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现状及展望
乳腺癌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内分泌治疗机制是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分泌微环境,使癌细胞增殖停止于GO/G1期,从而达到防控肿瘤和促其缓解的目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弱或者合并其他禁忌证,对二次手术或化疗一般不能耐受;而内分泌治疗由于不良反应小,临床获益率高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所接受。正是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使内分泌治疗成为晚期乳腺癌治疗措施中的热点,现就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及未来的展望作一综述。
-
乳腺癌诊治及随访过程中过度CT扫描可能带来风险
低剂量电离辐射的致癌效应是医源性X射线的主要潜在危害。乳腺等器官对电离辐射十分敏感,CT扫描所致的X射线吸收剂量远高于X线胸片,过度CT扫描会增加乳腺癌高危个体的额外致癌风险。学者们已关注到包括CT扫描在内的医源性电离辐射给乳腺癌高危人群带来的致癌风险。了解过度CT扫描对乳腺癌患者的潜在风险,将有利于消除临床医师的认识误区,利于其谨慎决策CT扫描,以免给乳腺癌患者及高危人群带来额外的致癌风险。
-
第六届全国乳腺外科及转化医学大会会议纪要
由《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乳腺外科与转化医学大会”于2015年12月18~20日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6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临床医师出席了本次大会,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委和大会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