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traumatic Surgery (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9141
- 国内刊号: 11-9360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NF1患者大脑活动特征的PET-CT研究
目的 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成年患者大脑代谢活动特征变化情况,探讨该疾病稳定状态下的特异脑活动异常情况.方法 利用PET-CT技术,结合脑内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11例病情稳定的NF1患者(NF1组)和1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数据分析,运用基于Matlab的SPM软件比较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全脑水平上大脑各区域活动的变化.结果 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额叶、颞叶等区域存在不同的代谢特征.全脑分析结果显示NF1在右侧颞上回后部、中央区、额上回、额中回,双侧的颞叶内侧面、顶叶视觉区等脑区出现了与健康对照组不同的脑代谢表现,特别是在双侧丘脑区域出现了显著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双侧丘脑区域的葡萄糖摄取减低,提示该区域的脑活动减弱.结论 非中枢系统病变或疾病自身基因突变引起大脑的功能代谢变化,可能为NF1患者的一项重要临床特征,也将为该类疾病以及具有同类型脑部疾病患者的康复及治疗提供前瞻指导.
-
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骨科自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胸椎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患者150例,依据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分为即刻组(即刻)、早期组(抗结核治疗2~4周)、常规组(抗结核治疗>4周),每组5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方面,即刻组、早期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即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方面,3组患者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即刻组、早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组与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ES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即刻组术后ESR、VAS评分及复发率明显高于早期组、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与常规组术后ESR、VA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结核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时机的选择应在规范抗结核治疗、损伤后2~4周,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并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线圈与裸铂弹簧线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可膨胀水凝胶弹簧线圈与裸铂弹簧线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11月收录的关于使用水凝胶弹簧圈及裸铂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文献,均为英文文献,样本量为1526例.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水凝胶线圈和裸铂线圈在术中完全栓塞动脉瘤(OR=0.89,95%CI:0.67~1.17,P=0.39)、术后18个月患者恢复情况(OR=1.35,95%CI:0.99~1.84,P=0.06)、所有并发症发生比例(OR=0.87,95%CI:0.69~1.10,P=0.25)方面差异均并无统计学意义,异质性较小(I2<50%,P>0.05).结论 同传统裸铂弹簧线圈相比,水凝胶弹簧线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基本相同.
-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sTBI患者70例,均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减压,观察组35例行渐进性减压.比较2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中、重度残疾及植物生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sTBI患者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中渐进性减压有利于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预后.
-
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研究经翼点入路与经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廊坊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50例,其中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为研究组(2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为对照组(25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 手术前后血清脑损伤因子NSE与S100β水平的变化、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小,手术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窗范围小且骨窗缺损度低,患者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的NSE与S100β水平较低,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GOS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
外伤后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致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A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自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TA或DSA将患者分为AMCI组与非动脉性大面积脑梗死(NAMCI)组,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GCS评分、受伤至入院时间、环池状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收缩压(SBP)、渗透压(OP)、中心静脉压(CVP)、凝血功能、乳酸(Lac)及脑挫伤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次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GOS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评分、CVP、SBP、OP、tSAH、环池状态、Lac 8个指标与AMCI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GCS≤8分、CVP≤5 cmH2O(1 cmH2O=0.098 kPa)、OP<270 mmol/L、SBP≤90 mmHg(1 mmHg=0.133 kPa)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GOS评分评价预后:良好8例、中残9例、重残7例、死亡4例.结论 低GCS评分、低CVP、低OP、低SBP是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重点评估和监测上述指标对该病的救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经颅修补术治疗脑脊液鼻漏并反复气颅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并反复气颅由于其颅底通道存在顽固性的脑脊液漏并有气体逆流入脑内,易导致患者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而手术修补是顽固性脑脊液鼻漏可靠、有效的方法,可准确地确定漏口位置并做完整修复.
-
创伤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构建一种创伤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TBI)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完全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20只,包括3组不同程度的TBI(A、B、C)组和假手术(N)组.参照Marmarou损伤模型,A、B、C组分别按拟定的打击高度(1.0、1.5、2.0 m)使重量为450 g的钢棒自由下落撞击大鼠头部建立TBI.观察各组大鼠伤后一般状况、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形态学等改变.结果 伤后14 d内,N、A、B、C组死亡率分别为0%、5%、20%、60%,随着致伤量的增加,死亡率增加(P<0.05),伤后各观察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升高(P<0.05),均高于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提示,与N组比较,随着致伤量的增加,光镜下可见基质疏松、神经元细胞周围间隙和血管间隙增宽、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且变性、神经胶质肿胀变性程度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与N组比较,A、B、C组大脑皮质β-APP、NF-L阳性表达程度增强.结论 以450 g的钢棒自1.5 m高处自由打击大鼠颅骨可成功建立创伤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其病理学特征明显,重复性和稳定性好.
-
局灶性脑低温处理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局灶性低温处理对SD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假手术组(sham),非冷却组(non-cooling)和冷却组(cooling).Non-cooling组和cooling组制作TBI模型,3组实验同步进行,创伤后低温处理3 h,复温3 h,过程中检测大鼠血气、皮层脑电.复温结束处死大鼠后,对脑组织进行TTC和HE染色以评价脑死亡和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机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ham组和non-cooling组受外部刺激脑组织代谢升高,cooling组较其他组脑组织代谢低,TTC和HE染色显示cooling组脑死亡的面积和细胞死亡数量均少于non-coolin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TBI后局灶性低温处理能显著降低大脑皮层的癫痫样棘波,在回温时这种不完全抑制持续存在,且低温处理降低了GABAB1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oling组的脑水肿情况较non-cooling组轻,且cooling组AQP4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灶性低温处理对TB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减轻TBI引起的脑水肿,抑制大脑皮层的癫痫样棘波,具体机制可能分别与GABAB1R和AQP4相关.为临床治疗TBI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
-
伴头部巨大瘤体的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一例
神经纤维瘤通常不易恶变,大部分生长缓慢,分为Ⅰ型和Ⅱ型,临床上前者多见,主要特征为外周神经多发性纤维瘤和皮肤棕色素斑,常分布于颈和四肢神经干,呈串珠状或丛状,伴有多发皮肤结节与色素斑,Ⅰ型多为先天畸形. 孤小或局限性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通常无需治疗,若瘤体迅速增大或伴有压迫症状出现功能障碍的神经纤维瘤应考虑手术,这是目前快速缓解压迫症状、治疗神经纤维瘤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2]. 手术切除原则是尽可能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以防复发. 头颈部的纤维瘤,需充分评估手术路径、麻醉风险、相关并发症和术后外观修复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手术.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神经纤维瘤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
趋化因子RANTES在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是一类CC家族趋化因子,对多种细胞有趋化作用,参与炎症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并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作为一种典型的趋化因子,RANTES在颅脑损伤时发挥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趋化因子RANTES和颅脑损伤的关系及在颅脑损伤发挥的作用,指导临床检测和治疗.
-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治疗相关缺血性风险及治疗策略
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为罕见的颅内动脉瘤,其发病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2%~5%.因脉络膜前动脉细小且缺乏有效侧枝代偿,在治疗时容易引起脉络膜前动脉损伤缺血,从而导致脉络膜前动脉综合征.目前学者们发表了大量关于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手术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的文献,但仍然缺少相关综述性文章,本文对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治疗相关的缺血风险及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
颅脑创伤:规范与创新
随着中国大多数医院CT扫描的普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颅内压监测技术、手术技术及脑保护技术的进展、循证医学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国专家共识和指南的编写等,我国颅脑创伤救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水平居国际前列.但目前我国颅脑创伤救治仍存在很多困难,例如颅脑创伤患者空中转运少导致抢救时机的延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普及率低、临床救治仍然不够规范、地区救治水平不平衡、高水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不多等方面,本文围绕颅脑创伤的规范化治疗与创新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
前颅底骨折伴脑脊液鼻漏的颅底修复与重建治疗
目的 分析颅底骨性重建和膜性重建治疗前颅底骨折伴脑脊液鼻漏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前颅底骨折伴脑脊液鼻漏患者40例,均行前颅底修复与重建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手术后36例患者脑脊液鼻漏停止,4例患者术后仍然有脑脊液鼻漏,后再次接受开颅手术修复重建治疗,术后脑脊液鼻漏全部停止.3例患者发生脑膜炎,静脉使用抗生素后2例治愈,1例死亡.术后随访3~36个月,预后良好者33例(82.5%),预后不良者6例(15.0%),死亡1例(2.5%).结论 开颅颅底骨性重建和膜性重建修复是前颅底骨折伴随的脑脊液鼻漏的有效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效果好.
-
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HB)术前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肿瘤病区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术前栓塞,栓塞后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观察栓塞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KP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多支血管共同参与供血,本组患者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5例,部分栓塞2例.栓塞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11例,肿瘤次全切1例.平均手术时间5.3 h,术中出血200~1500 mL,平均出血680 mL.1例患者术后后组颅神经麻痹,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出现颅内感染.术后KPS评分均≥90分,可进行正常活动.结论 术前栓塞是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移动CT床旁头部检查技术专家共识2019
移动CT床旁头部检查是一项新技术, 将移动CT 推至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手术室、急诊室,为危重或术中患者在床边做头部检查,提供实时影像资料, 解决颅脑重症患者救治的诊断技术难题.1972 年CT 的发明,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