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急诊瓣膜置换术

    作者:文自力;刘宝玉;丁盛;俞永康;赁常文;王小平

    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月行急诊瓣膜置换术8例,报告如下.

  • 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

    作者:王海;李均;刘流;徐辉;李为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2年1月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跟痛症患者12例,15例(3人为双侧),经3个月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裴斐;石欣;陈卫东;嵇振岭;高乃荣;陈怀仁

    Dieulafoy病是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原因之一,因其出血部位隐匿,诊断困难,出血量大,极易发生误诊,病死率高.1990年1月~1999年1月我们经内镜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9例.现报告如下.

  • 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穿孔的外科治疗

    作者:程贵余;刘向阳;张汝刚

    近1年来,我院先后收治4例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或穿孔的患者,根据病变情况进行了外科治疗,现报告如下.

  • 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治

    作者:宋冬雷;冷冰;张法永;徐启武

    2000年4月~2001年12月我科共收治26例脊髓血管畸形,经栓塞或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腕管综合征镜下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章亚东;侯树勋;张轶超

    腕管综合征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症,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1].镜下手术是近年出现的腕管综合征新的治疗技术,它可以明显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加快患者的康复,在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全世界开展得越来越普及[2-4].但作为一个微创外科手术,有限的术野显露也包含了潜在的危险因素.腕管综合征镜下手术治疗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严重阻碍了此项技术的发展[5].为此,我们对其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作一概述.

  • 肺癌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比较

    作者:赵峻;张德超;汪良骏;张汝刚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乳糜胸(肺癌组)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食管癌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 084例肺癌术后12例,以及4 479例食管癌术后52例乳糜胸的临床特点. 结果肺癌组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0.29%,食管癌组为1.16%.肺癌组术后4 d内确诊4例,食管癌组为40例(77%).肺癌组出现典型乳糜样胸水者占83.3%,而食管癌组为5.8%.肺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食管癌组轻.肺癌组再手术率为16.7%,食管癌组为96.2%.本组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有明显不同.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生存率与血肿厚度、中线移位的关系

    作者:王建清;李云峰;卞留贯;沈建康;李宁

    目的分析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及其差值在判断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95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及其差值,用Kaplan-Meier、Wilcoxon-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它们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本组患者血肿厚度5~40 mm、中线移位0~35 mm,两者差值-20~35 mm;48例(51%)死亡,47例 (49%)存活,存活患者中18例(19%)预后良好.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血肿厚度在17.0 mm、中线移位在15.0 mm、中线移位超过血肿厚度2.2 mm的患者生存率为50%;预后与这些因素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及两者差值是判断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并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诊断 预后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作者:关振鹏;吕厚山;吴淳;孙铁铮;田京;寇伯龙;袁燕林

    目的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来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方法共有926例行1 3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 566例行1 745个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术后诊断肺栓塞,其中2例死亡,均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3例抢救成功,2例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1例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 结果肺栓塞总的发生率为0.2%(5/2 49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0.4%(4/92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肺栓塞发生率为0.06%(1/1 566);2000年以前肺栓塞发生率为0%;发生肺栓塞的患者5例中有2例死亡,其中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4例中有2例死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则无死亡. 结论肺栓塞尤其大块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肺动脉造影术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随着医生诊断和认识水平的升高,以及人工关节手术的普及,肺栓塞的诊断率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高度重视肺栓塞的发生,检查应抓住鉴别重点;骨科医师如怀疑出现肺栓塞,应及时请内科医师协助,行肺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并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

    作者:谢晓燕;吕明德;殷晓煜;陈俊伟;申权;徐辉雄;黄蓓;黄洁夫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温控式多电极技术对 47例肝癌患者67个结节行PRFA,肿瘤直径2.6±1.1 cm(1.0~5.5 cm). 结果肿瘤完全消融(completed ablation,CA)率:全组80.6%,其中肿瘤≤3 cm者91.7%,3.1~4.0 cm者75.0%,4 cm以上者14.3%.消融开始后2 min内达到70 ℃的结节CA率显著高于2 min以上者(P<0.05) ,治疗中维持温度达到80℃以上者CA率也明显高于70℃~80℃者(P<0.01).治疗后局部复发率9.3%(5/54).平均随访期间11.3个月,远处复发18例(38.3%),1年累计生存率82.1%. 结论肿瘤大小、消融中局部组织的升温时间和维持的温度对PRFA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 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海鹰;周殿阁;王会民;易斌;王波;金朝晖;张健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2年2月经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治疗方法.25例中,13例28个椎间隙使用Brantigan I/F碳纤维融合器(Depuy Acromed)、7例15个椎间隙使用Prospace融合器(纯钛多孔涂层的实心钛金属块,Aesculap主要用于腰4-5及腰5骶1),1例2个椎间隙使用CONTACT (AO)融合器.分析手术治疗的2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9%,疼痛缓解率88%,假关节形成1例,血管栓塞1例,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 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肾结核临床诊治的新特点

    作者:龚宇;卢根生;宋波;熊恩庆;金锡御

    目的探讨肾结核诊治的新特点,提高肾结核尤其是不典型肾结核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经病原学或病理学证实的87例肾结核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综合运用尿常规、肾脏功能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尿找抗酸杆菌、尿荧光TB检测、尿PCR-TB;器械检查包括膀胱镜、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等;主要鉴别肾脓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肿瘤、输尿管结石等疾病,获得确诊.保守治疗: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16例,抗痨及血液透析1例;手术治疗:患肾切除54例(62.5%),(孤肾)肾造瘘3例,肠道代膀胱术4例(4.6%).结论近年来肾结核呈现非典型化,应强调对非典型肾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静脉肾盂造影(IVU)对肾结核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应重视CT在肾结核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治疗上仍以肾切除为主.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治疗
  • 动力性心肌成形术远期结果

    作者:林昌锦;王天佑

    目的报道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接受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后的远期结果. 方法3例男性患者接受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年龄分别为36、45、62岁,术前心功能Ⅲ级(NYHA)1例,Ⅳ级2例.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分析血液动力学参数、临床心功能及心脏形态等指标. 结果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即出现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脏扩大趋势减缓、临床症状缓解、活动耐力增加、生活质量提高,3例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1例患者术后1年7个月死于心律失常;2例长期存活者3年后部分血液动力学指标下降,心脏呈扩大趋势,心功能减低.1例患者存活4年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1例现仍存活,心功能Ⅱ级. 结论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

  •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世荣;何裕隆;黄美近;董文广;彭俊生;詹文华;汪建平

    目的比较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palliative gastrectomy, PG)与非切除手术(unresectable operation, UO)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探究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有95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施行了手术,其中64例行姑息性胃切除,31例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比较姑息性胃切除与非切除组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瘤体较大、浸润度为T4以及TNM分期较晚所占比例在UO组高于PG组(P<0.01),腹膜播散、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G组1、2年生存率为48.1%、23.1%,UO组1年生存率为13.5%(P<0.01). 结论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即使存在有腹膜播散、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等,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王靖;高继东;邵永孚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1983~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PDC 22例.腹痛及上腹部不适11例、黄疸5例、恶性呕吐4例、上腹部胀满感2例,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及CT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0%(9/10)、86.7%(13/15)、33.3%(4/12)及58.3%%(7/12).本组22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12例、节段性肠管切除术(SR)4例及短路手术6例. 结果 PDC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本组随访率为86.4%(19/22例),无肿瘤残留的根治性切除病例(包括PD 12例及SR 4例,1例PD患者失访)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13/15)、46.7%(7/15)及26.7%(4/15).PD组5年生存率为27.3%(3/11)、SR组4例患者5年后存活1例,而短路手术者(2例失访)无一例生存超过1年,2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84, P<0.01). 结论根治性外科切除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 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

    作者:范隆华;叶建荣;符伟国;郭大乔;陈斌;杨珏;蒋俊豪;史振宇

    目的探讨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肱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 结果术后同时扪及桡动脉和尺动脉搏动者8例,扪及桡动脉或尺动脉1支搏动者9例,余1例皮温改善、肌力Ⅳ级,无术后患肢坏疽,死亡3例. 结论肱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上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好,高龄、心肺疾病是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栓塞 外科手术
  • 手助腹腔镜的结直肠癌根治术

    作者:田文;李荣;陈凛;肖西平;杨莉;纪文斌;江朝光

    国外于1990年逐渐开展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并随着腹腔镜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均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手助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的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结果[1].我院1999年7月~2001年1月应用手助腹腔镜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30例,现报道如下.

  • 人类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化学萃取方法的研究

    作者: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赵庆

    目的新鲜同种异体神经免疫排斥反应的标靶是细胞、髓鞘.发展新的化学处理方法,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和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物. 方法切取年轻男性遗体捐献者的长段尺神经,以triton X-100和脱氧胆酸钠溶液按一定浓度和程序进行化学处理.萃取神经及新鲜神经行HE染色、髓鞘染色及纤维素染色,以观察细胞、髓鞘及神经基底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许旺细胞基底板层;行半薄切片及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去细胞神经的延展性及神经外膜的韧弹性良好.细胞和髓鞘被彻底清除,神经基底膜被保留;许旺细胞基底板层保留完好;去细胞神经为一种没有细胞髓鞘及其碎片的空的神经基质管. 结论 Triton X-100及脱氧胆酸钠化学处理方法,可有效清除人类周围神经中的细胞及髓鞘,萃取粗大和长段的去细胞神经;该神经移植物保持了网管柱状组织结构,保留了许旺细胞基底板层及板层素.

  • 全营养液促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结肠直肠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萍;于波;李世拥;蔡惠云

    目的探讨全营养液(TNA)促进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做报告基因,配制不同转染液:脂质体加pEGFP-N1、TNA加脂质体加pEGFP-N1、TNA加pEGFP-N1、单纯脂质体、单纯TNA,分别处理人结肠癌细胞LoVo、人直肠癌细胞HR-8348,检测癌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结果未加pEGFP-N1质粒DNA的单纯脂质体和单纯TNA处理的细胞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TNA加脂质体加pEGFP-N1对LoVo、HR-8348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33%、38%;脂质体加pEGFP-N1组的转染效率为22%、24%;TNA加pEGFP-N1组的转染效率均为1%.TNA加脂质体加pEGFP-N1组转染效率高于其他转染组(P<0.01).质粒DNA对TNA溶液的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结论 TNA可促进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结直肠癌细胞,将营养支持与基因治疗相结合,有望提高对肿瘤患者支持治疗效果.

  • 左心辅助引流管的研制及体内外测试

    作者:仝连伟;任兵;朱晓东

    目的研制适合于经外周血管插管,进行左心辅助的左心引流管道. 方法测试4类8种管道在体外模拟循环台上及犬体内的大引流量及其抗折瘪性能. 结果 (1)体外测试发现,不同型号的管道内径越大,大引流量越大,各组间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内径分别为3.0、4.0、5.0、6.0 mm,壁厚0.5 mm聚乙烯管(PV 0.5管)的大引流量分别是(1.82±0.03)、(2.44±0.03)、(3.02±0.04)、(3.31±0.03) L/min;内径为3.0、5.0 mm,壁厚1.0 mm的聚氯乙烯壁内镶嵌弹性钢丝管(PVCSW 1.0管)的大引流量分别为(1.83±0.03)、(3.07±0.04) L/min;内径3.0 mm、壁厚0.8 mm的增塑聚乙烯管(SPV 0.8管)及壁厚1.0 mm的聚乙烯管(PV 1.0管)的大引流量分别是(1.82±0.02)、(1.84±0.02) L/min.内径3.0 mm的4种管道的大流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2)各管道抗折瘪性能以PVCSW 1.0管佳,其次是PV 1.0管;而SPV 0.8管、PV 0.5管差.(3)内径为3.0 mm的PVCSW 1.0管、PV 1.0管在犬体内的大引流量与体外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PV 0.8管与PV 0.5管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PV 0.5管和SPV 0.8管不适合用于临床;PV 1.0管可以应用于临床,而PVCSW 1.0管完全可以作为左心引流管应用于临床.

  • 改良骨髓基质细胞-钙磷陶瓷复合物体内移植成骨观察

    作者:唐开;党耕町;郭昭庆

    通常采用静止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构建细胞-陶瓷复合物,陶瓷中成骨细胞数量少,影响体内移植产生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1].本研究采用一种动力性细胞培养方法,改良细胞-陶瓷复合物体外构建,观察移植体内骨组织生成情况.

  • 术前急性放血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组织供氧与摄氧的影响

    作者:佟宏峰;甄文俊;马玉健;谭洁;黄文;吴良洪

    由于血源紧缺、输血风险日益严重,减少手术出血和安全输血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急性放血可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影响组织供氧.我们就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患者全身氧代谢的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 努力进一步提高我国肝脏移植的水平

    作者:郑树森;梁廷波

    国内临床肝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停滞后,自90年代开始,特别是近3年来,这一工作在国内又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移植数量每年在大幅度增加,开展移植的单位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越来越多,单位间合作日益广泛,移植近远期疗效不断提高,新的术式不断开展,手术技术上进一步求精,相关的基础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公众对这种治疗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1年12月,国内肝移植的数量已达960余例,其中2001年全年超过500例,估计至今年底,国内移植总数会接近2 000例.目前,肝脏良性疾病患者行肝移植后的1、2年生存率已达80%,手术病死率降至5%以下.

  • 肝移植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

    作者:林琦远;赵永恒;严律南;黄安华;李波;卢实春;曾勇;文天夫;赵继春;程南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治方法. 方法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痰培养,应用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了3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的诊治经过. 结果 54例肝移植患者有3例发生肺曲霉菌感染,治愈1例,死亡2例. 结论(1)过度免疫抑制是导致肺曲霉素感染的重要因素.(2) 二性霉素B治疗肺曲霉菌感染有效.(3)为降低二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和增强疗效,治疗方法上可采用渐进性给药、间断性给药、低浓度给药、联合给药,真菌培养阴性后用伊曲康唑巩固治疗2~3周.

  • 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凤雪;朱继业;栗光明;刘燕南;高杰;冷希圣

    目的总结转流过程中的循环、代谢变化,并对转流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对54例次行静脉-静脉转流的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转流过程中及转流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K+、Na+、Ca2+、BUN值与转流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H值在转流后15 min较转流前明显降低(P<0.05),乳酸水平在转流30 min、60 min和转流后15 min比转流前均有明显增高(P<0.05).转流60 min时ACT较转流前延长(P<0.05),血肌酐值术后第1天比转流前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体外静脉-静脉转流可以使肝移植手术无肝期的血液循环动力学和代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也存在增加手术和肝缺血时间、增加费用等一些问题.

  • 95例肝移植临床分析

    作者:梁廷波;郑树森;王伟林;黄东胜;沈岩;张珉

    目的结合目前国内临床肝移植的现状,进一步总结近年内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分三个阶段回顾性分析了9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1993年~1997年为第一阶段,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1月~2002年3月为第三阶段.分析三个阶段中原发疾病构成、手术技术、术后管理及术后并发症治疗等问题. 结果第一、二阶段受体原发病以肝脏恶性病变为主(53%~100%),第三阶段则以良性病变居多(65%);术后早期良恶性病变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以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则多死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第三阶段良性病变1年的生存率为85%,总手术死亡率为5%;第三阶段无静脉转流技术的开展已显示出其优越性;乙肝病毒再感染率一年为24%;血管并发症逐渐减少;胆道并发症仍是后期的主要问题. 结论受体的严格筛选、手术技术的完善与提高、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及时合理诊治及原发疾病复发防治是使国内肝移植上一新台阶的必备条件.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作者:陈规划;陆敏强;何晓顺;朱晓峰;王国栋;杨扬;蔡常洁;黄洁夫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方法对1993年4月~2001年11月我科实施的123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3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9例治愈,1例好转,死亡1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8.9%(11/123),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0.8%(1/123),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2%(5/119),与肝动脉供血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6%(2/123).热缺血时间>3 min、冷缺血时间>8 h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保存性损伤和缺血性损伤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修肝时应维护肝外胆管的血供和警惕变异胆管的存在.改进T管置管方法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 活体肝移植的几点关键外科技术

    作者:王学浩;李相成;张峰;钱建民;李国强;孔连宝;张浩;成峰;孙倍成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的几点关键外科技术. 方法 2001年1月至2002年3月底,实施活体肝移植11例,其中左半肝8例,左外叶1例,成人右半肝2例;根据术前CT、血管造影和术中B超确定肝切除线,超声电刀离断肝实质,经门静脉灌注原位获取.受体手术采用保留腔静脉的全肝切除.移植肝原位植入,肝静脉重建采用扩大成型吻合技术,显微技术吻合肝动脉,胆道重建采用端端吻合,置"T"管引流. 结果 11例供体术后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1例受体中,1例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需再次肝移植,1例因不可逆转的严重排斥反应,于术后72 d死亡.10例受体康复出院,肝功能、铜氧化酶恢复正常. 结论活体肝移植对供体是相对安全的.管道重建技术是活体肝移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中了解供体的解剖变异并正确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IL-15在同种异体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梁廷波;徐东宇;郑树森;李建华;刘智强;范上达

    目的探讨非T细胞来源淋巴细胞活化因子IL-15在大鼠心、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的作用. 方法 LEW重组鼠系,1A(RT1a)和LEW(RT1l)分别作为供受体建立心、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为实验组;LEW→LEW作为供受体建立无排斥反应模型为同期对照组.术后1,3,5,7 d各时点分别处死动物.采用Microarray、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移植物IL-15及其受体的表达部位,时间及程度,并与IL-2,IFN-γ的表达状况,淋巴细胞的浸润程度作对比. 结果实验组移植物术后3 d开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Microarray示IL-15, IL-2,IL-2R升高了3~3.5倍.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ing 结果显示实验组IL-15术后第1天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即有表达,至第7天开始减弱.第5天同时出现在移植物实质细胞上.IL-2于术后第3天才开始出现,第5天表达强.其表达部位均在移植物血管周围浸润的淋巴细胞上,而血管内皮细胞上无阳性表达.IFN-γ的表达与IL-2同步.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程度与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对照组各时点呈阴性表达. 结论 IL-15在大鼠心、肝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时间早于IL-2和IFN-γ的表达,其表达部位也与之不同.IL-15的表达是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早期事件,可能是存在于IL-2之外的参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另一途径.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