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动脉旁路术联合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董智慧;符伟国;郭大乔;陈斌;蒋俊豪;史振宇;王玉琦

    患者男,66岁.因发现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7个月,CT发现假腔明显增大于2003年7月2日收住我院.7个月前,患者因突发胸痛经CT诊断为Standford B型AD,原始破口紧贴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开口,病变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近端,另一破口位于腹腔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之间,腹腔动脉由假腔供血,假腔大直径42 mm.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1周前CT随访发现假腔增大至55 mm.

  • 暴发性紫癜并大面积皮肤坏死一例

    作者:闵安杰;牛永敢;张明华;黄晓元

    患者男,10个月,于2003年12月1日中午出现发热伴轻咳,测体温39.6℃,予布洛芬口服液4 ml先后两次口服退热.当晚患儿面部及四肢皮肤突然出现红色瘀斑,并迅速扩散、融合成片,伴气促、紫绀.急诊入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19.1×109/L,RBC:22×109/L,大便潜血试验(+),出、凝血时间明显延长,3P试验阳性.全身对称性分布点状、大片状暗红色紫癜和瘀斑,压之不褪色.患儿迅速出现休克、DIC及心衰、呼衰,病情危急.立即予以扩容、抗休克,甲基强的松龙抗过敏,肝素抗凝,并输新鲜血浆及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病情逐渐稳定.9 d后大部分瘀斑变淡、消失,但部分瘀斑逐渐发黑坏死,形成黑色焦痂,于12月10日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 塞来昔布治疗合并上消化道息肉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作者:王军;罗茂红

    例1 女,20 岁,公司职员,有明显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族史(其外祖父、母亲和姨妈患该病),就诊时主诉为便血伴排便习惯改变半月余.所行检查如下:

  • 胃大部切除术后16年十二指肠残端破裂一例

    作者:苏忠学

    胃大部切除术后行毕Ⅱ式吻合,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十二指肠残端破裂,但该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术后3~5 d,术后远期发生者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患者,其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在手术后16年,现报道如下.

  • 烧伤后的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作者:卫伟;夏照帆

    病理情况下氧负荷增加和(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就产生了氧化应激.烧伤后的氧化应激指的是烧伤后体内氧自由基产生增多和(或)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蛋白氧化、DNA损伤而造成严重的器官、组织、细胞损害,是造成大面积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的机制之一,后者是导致烧伤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1].因此,烧伤后的氧化应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背阔肌肌皮瓣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匡斌;陈云瀛;邓国三;邝石峰;黄广香;赵成利;邓健;连继洪;谢文斌

    我科于2003年6月-2004年4月采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了6例难治性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胸骨感染裂开的伤口,现结合病例资料对该方法进行讨论.

  • 论胰头癌根治术

    作者:钟守先;赵玉沛

    虽然要提高胰头癌治疗的效果决不是仅仅依赖于手术,但手术的质量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至今仍然是治疗胰头导管腺癌的一个主要方法,然而由于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远期疗效又甚差,因此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胰腺外科同行们在手术的方法上不断改进,以求提高胰头癌疗效.手术方法很多,名称亦多,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外,有部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愈性切除术、区域性胰切除术、经侧腹膜后的区域性胰切除术、区域性胰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胰切除术、超根治胰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等.各种术式又可有不同的切除范围,观点也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手术亦有各自侧重切除范围,以致造成一些手术名称及概念上的紊乱.

  • 内镜超声检查和多层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价值

    作者:严超;朱正纲;燕敏;陈克敏;诸琦;陈军;刘炳亚;尹浩然;林言箴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无转移的淋巴结则具有重要的免疫监视作用,因此,术前准确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提高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术前评估价值.

  •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成像诊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初探

    作者:卫勃;陈凛;尹大一;田嘉禾;李荣

    近年来,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1].本研究随机选择我科收治怀疑为胃恶性肿瘤患者32例,使用半定量方法,初步探讨PE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检测准确性,评估PET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 残胃黏膜白细胞介素-8和环氧化酶-2 mRNA表达与吻合方式的关系

    作者:邢承忠;郭晓临;徐惠绵;陈峻青;袁媛

    目的探讨残胃黏膜白细胞介素-8(IL-8)和环氧化酶-2(COX-2) mRNA表达的特点及其与吻合方式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残胃病例行胃镜检查,于吻合口和胃体大弯处采用两点取材的方法进行胃镜活检,活检标本分别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检测和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IL-8和COX-2 mRNA表达.结果吻合口处IL-8和COX-2 mRNA表达与残胃体部的比较均有增高趋势,BillrothⅠ(BⅠ)式吻合口处的IL-8 mRNA表达明显高于残胃体部的表达;当Hp感染阴性时,BⅠ式吻合口处IL-8和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BⅡ式吻合口处它们的表达;而当Hp感染阳性时,吻合口处BⅠ式的IL-8和COX-2 mRNA表达与BⅡ式的表达无显著差异;在残胃体部,不管BⅠ式还是BⅡ式吻合,Hp感染阳性的IL-8和COX-2 mRNA表达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的表达.结论残胃吻合口周围癌发生的危险性高于其它部位;吻合方式影响残胃癌发生危险性.

  • 早期黏膜下胃癌微转移和微浸润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建辉;刘津;池口正英;阎庆辉;周保军;宋伟庆;王风安;薛平;贝原信明

    目的探讨临床早期黏膜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和原发灶微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9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1945个淋巴结及68例肿瘤原发灶分别进行连续超薄切片,并应用抗细胞角蛋白(CK)单克隆抗体(CAM5.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及患者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常规HE染色时,淋巴结转移率为13%(10/79),而CK染色为34%(27/79).早期黏膜下胃癌的微转移发生率为25%(17/69).68例早期黏膜下胃癌患者中,微浸润的发生率为16% (11/68).淋巴结微转移分别多发于肿瘤直径大于2 cm(43%),凹陷型(48%),淋巴管侵犯(73%)和深度黏膜下侵犯(53%)的肿瘤.微浸润多发于低分化癌(33%)和深度黏膜下侵犯(31%)的肿瘤.5年生存率在没有微转移的患者为100%,有微转移的患者为82%,有微浸润的患者为73%.结论 CK免疫组化检查在诊断微转移和微浸润上明显优于常规HE检查.淋巴结的微转移和原发灶的微浸润明显影响黏膜下胃癌患者预后.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及生存期的关系

    作者:赵仲生;姚根有;茹国庆;马杰;阮俊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浸润转移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bFGF mRNA和MMP-9 mRNA及CD34蛋白的表达.结果bFGF mRNA和MMP-9 mRN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和58.1%;阳性表达组的平均血管数(46.09±11.52)个/0.72 mm2和(43.75±13.41)个/0.72 mm2分别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的平均血管数(29.41±12.47)个/0.72 mm2和(33.45±13.92)个/0.72 mm2;bFGF mRNA和MMP-9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rs=0.211, P=0.031; rs=0.335, P=0.001)、生长方式(rs=0.324,P=0.001; rs=0.267, P=0.006)、脉管侵犯(rs=0.579, P=0.001; rs=0.209, P=0.032)、淋巴结转移(rs=0.405, P=0.001; rs=0.343, P=0.001)及远处转移(rs=0.474, P=0.001; rs=0.468, P=0.001)有关; MVD分别与bFGF mRNA(t=3.207, P=0.002)和MMP-9 mRNA(t=7.035, P=0.00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阳性表达组及MVD值≥39.5的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及MVD值<39.5的病例.结论胃癌组织中bFGF和MMP-9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及生存期密切相关,两者在促进胃癌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对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 局部筋膜皮瓣修复四肢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

    作者:黄书润;李小毅;王浩;黄顺红;邱双双

    目的探讨局部筋膜皮瓣在四肢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对98例烧伤患者126个功能部位,彻底清创后用局部筋膜皮瓣转位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62块皮瓣,全部成活率达93.2%,126个部位中,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者112个(88.9%),活动轻度受限者14个(11.1%),无一例关节严重活动障碍.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可降低烧伤后肢体残废率.

  • 大型胸脐下腹游离皮瓣联合修复双下肢Ⅲ度烧伤创面

    作者:童亚林;潘葵;朱金红;缪洪城;杨福旺;龚震宇;孔质彬

    双下肢Ⅲ度烧伤在临床中较常见,所造成的血管、神经、肌腱、骨关节外露需要皮瓣及时覆盖以防止其进行性坏死和感染.而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多部位烧伤,选择何种皮瓣同时修复双下肢创面,以小代价达到好治疗效果,是烧伤科医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我院烧伤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大型胸脐下腹联合游离皮瓣同时修复双下肢Ⅲ度烧伤创面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Ⅲ度烧伤≥90%休克期复苏治疗的回顾

    作者:王德昌;王一兵;徐国士;陈存富;张科军;王明青;薛文君;霍然;陈才远;邱明昕

    Ⅲ度烧伤面积≥90%的患者是烧伤外科临床救治的高难题.自1977年至2003年,我省救治成功12例.现对此组患者休克期复苏治疗中的有关问题回顾并予讨论.

  •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在严重烧伤大鼠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产生中的作用

    作者:陈旭林;夏照帆;韦多;贲道锋;王永杰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严重烧伤大鼠枯否细胞(KCs)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烫组;假烫+SB203580组;烧伤对照组;烧伤+SB203580组,每组8只.假烫或烧伤24 h后分离出肝脏KCs,培养18 h后加入50 ng/ml的LPS进行刺激,18 h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和IL-1β的含量,并收集KCs,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Cs内TNF-α 和IL-1β mRNA表达的改变,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KCs中p38MAPK和JNK活性的变化.结果烧伤大鼠分离出的KCs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KCs中TNF-α 和IL-1β mRNA的表达均较假烫组的明显增强,同时KCs中p38 MAPK活性和JNK活性升高,SB203580能显著抑制大鼠KCs上清液中TNF-α和IL-1β含量、KCs中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和p38MAPK活性的升高,对JNK活性无影响.结论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严重烧伤大鼠KCs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 和IL-1β的产生.

  • 环丙沙星对培养的铜绿假单孢菌释放DNA的影响

    作者:彭代智;Charles H.Guymon;Albert T.McManus;肖光夏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培养的铜绿假单孢菌释放DNA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对铜绿假单孢菌1244株(ATCC 27317)敏感的环丙沙星为实验所用的抗生素, 检测其小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将不同稀释度(32~0.03 mg/L)的环丙沙星与该菌株菌液在37℃培养,分别取其培养4 h和24 h的上清液经DNA电泳法检测其细菌DNA释放的情况.结果无论有无环丙沙星,DNA电泳法均未见到培养4 h 的样本存在细菌释放的游离DNA.体外培养24 h,铜绿假单孢菌可自发释放一定量的游离DNA分子,呈两个明显的区带, 其分子量分别大于2000 bp和小于100 bp;远低于MIC的环丙沙星可诱导铜绿假单孢菌释放更多的游离DNA, 分布在3个明显的区带,其中两个区带大于2000 bp,另1个区带小于100 bp;大于或等于MIC的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孢菌无诱导DNA释放的作用.结论自然生长情况下铜绿假单孢菌就可自发释放一定量的游离DNA分子;低于MIC的环丙沙星存在使这一现象更加明显,而且铜绿假单孢菌释放游离DNA分子的多少和分子量大小均有明显的差别.

  •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作者:彭承宏;程东峰;周光文;杨卫平;雷若庆;金晓龙;袁菲;陈琳;张圣道;李宏为

    目的 总结2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在本中心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SPT并分成包膜完整组和无完整包膜组,经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目前无肿瘤复发.肿瘤扩大切除术中各术式的选择与肿瘤部位有显著性差别(P=0.038);肿瘤包膜是否完整与病程(P=0.029)、术中冰冻判断有恶性细胞(P=0.001)及肿瘤大小(P=0.0004)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的判断结果直接影响所采取的手术方式(P=0.00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SPT的有效途径,预后良好.

  • 术中放疗联合外照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马红兵;王西京;康华峰;邓怀慈;张晓智

    1996年-2002年我院对81例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应用内引流术(internal drainage,ID)、外照射(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EBRT)或ID联合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或ID联合IORT、EBRT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报告如下.

  • 胰腺假性囊肿治疗方式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张太平;赵玉沛;杨宁;廖泉;潘杰;蔡力行;朱预

    目的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114例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方式、效果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未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在随访期间囊肿自行吸收.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组29例,有效率67.85%.外科手术治疗60例,死亡率5%(3/60),手术方式包括:外引流8例,死亡率12.5%(1/8);假性囊肿切除13例;囊肿十二指肠吻合1例;囊肿胃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6.8%(7/19) ,死亡率5.26% (1/19);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9例,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5.8%(3/19) ,死亡率5.26%(1/19).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是传统开腹外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方式.虽然微创技术使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多样化,但仍有不少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囊肿胃吻合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但多数易于控制,仍然是一种简单合理的内引流术式.对于难以排除恶性的假性囊肿,应尽量手术切除.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诱导人胆管上皮细胞转化及成瘤实验

    作者:陈汝福;李志花;陈积圣;孔宪和;邹声泉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对人胆管上皮细胞(BEC)的转化及致癌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含有HCV-C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HCV-C导入BEC细胞,G418筛选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细胞中HCV-C 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锚着非依赖性生长实验、成瘤性检测等鉴定其生物学行为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所致肿瘤组织中HCV-C蛋白表达.结果 HCV-C转染的BEC 细胞中HCV-C蛋白表达于胞质,质粒pcDNA HCV-C转染细胞的倍增时间较pcDNA3转染细胞和未转染BEC细胞明显缩短(分别为14 h,28 h,30 h).pcDNA HCV-C和pcDNA3转染细胞及未转染BEC在软琼脂中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6.0%、2.5%和1.5% (P<0.01).3种细胞接种裸鼠后,pcDNA HCV-C转染细胞注射组出现肿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胆管细胞癌,肿瘤组织有HCV-C蛋白的表达.而pcDNA3转染细胞及未转染BEC细胞注射组在注射36 d后仍未见肿瘤发生.结论 HCV-C 蛋白具有促胆管细胞转化和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

  • 慢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术式选择

    作者:杨尹默;万远廉;庄岩;王维民;严仲瑜;黄莚庭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术式选择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4年收治的5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男性41例(76%),女性13例(24%),平均年龄53.7岁.嗜酒者25例(46%),合并胆石症者21例(39%),原因不明特发性者2例(4%),既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8例(33%).主诉腹痛者38例(70%),合并黄疸者2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后者临床表现更趋复杂多样.34例患者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切除术式,仅行胆道引流减黄效果良好,但胰头病变的演变尚待进一步观察.结论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

  • 枯否细胞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黎冬暄;田伏洲;李红;李旭;向珂;罗皓

    肺部并发症是造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1,2].研究表明,肝枯否细胞(KC)的激活与SAP的病情加重、恶化有关[3,4].本实验尝试阻断KC的功能后,探讨其对SAP发生、发展的影响.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