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外科

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玉沛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完全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陈钶;牟一平;徐晓武;王捷;严加费;张人超;周育成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LTG)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TLTG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OTG)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及肿瘤根治性进行比较.结果 共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TLTG组18例,OTG组72例.TLTG组手术时间[(310±86) min]明显延长(t=4.963,P =0.002),但术中出血量[(136±84) ml]较OTG组[(359±141)ml]少(t=-11.734,P=0.000).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7.020)、术后进食时间(t=-6.166、-5.698)、术后住院时间(t=-4.610)方面,TLTG组均较OTG组有优势(P<0.05).结论 完全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腹腔镜食管-空肠侧侧吻合法是腹腔镜全胃切除后一种简单、安全的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

  • 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佩雯;丁文惠;韩晓宁;褚松筠

    目的 调查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连续1079例腹腔内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用统一的表格对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住院期间相关资料逐一进行记录后应用统计软件分析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 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脏骤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99% (43/1079),全因病死率为1.58% (17/1079).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急诊手术以及手术时间>2.82 h(OR=2.68~5.19,P=0.001~0.031).结论 中度危险的腹腔内手术围手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99%;老龄患者以及既往有心脏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或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进行腹腔内手术,尤其是急诊手术或手术时间长的大手术时需要警惕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颅颈部远外侧入路显微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

    作者:吴波;刘卫东;陈隆益;黄光富

    目的 探讨颅颈部远外侧入路在显微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远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的14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神经鞘瘤9例、脑膜瘤3例、颈静脉球瘤1例、腺样囊性癌1例,6例并发脑积水.肿瘤分型:Ⅰ型(颅内-孔内型)5例,Ⅱ型(颅内-颈椎管型)1例,Ⅲ型(颅外-孔内型)4例,Ⅳ型(颅内外沟通哑铃型)4例.手术采用远外侧枕髁后(FLPC)入路2例,远外侧经颈静脉突(FLTJP)入路3例,FLPC+经C1-2椎板入路1例,FLTJP+经C1横突入路7例,FLTJP+颈部经颈动脉鞘入路1例.1例颈静脉球瘤术前栓塞.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例,无患者出现术后脑脊液漏及死亡.患者术后随访5~32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新发面瘫1例,部分恢复;新发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1例,与6例术前即有后组脑神经损害症状患者均逐渐恢复,吞咽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4例仍存在声音嘶哑;但1例术前有后组脑神经损害症状的腺样囊性癌患者无恢复.6例患者术前并发脑积水均趋于消退.肿瘤全切除者无复发,次全切除者无进展.结论 FLTJP入路是处理颈静脉孔区病变的基本入路,根据肿瘤向咽旁间隙或颈椎管扩展范围可联合颈部入路,脑积水通常无需额外手术处理.

  • 乳腺癌脑转移137例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分析

    作者:高永昌;刘红;陆苏;庄新荣;王云翔;王彤;吴雅媛;陈美璇

    目的 分析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乳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37例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初诊年龄25 ~ 77岁,平均49.7岁.三阴型乳腺癌(TNBC)35例,激素受体(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型38例,HR(+)/HER-2(-)型40例,HR(+)/HER-2(+)型24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37例乳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的总体中位生存期是6.5个月,TNBC、HR(-)/HER-2(+)、HR(+)/HER-2(-)、HR(+)/HER-2(+)分别为5.0、5.5、10.0和9.5个月.接受包括全脑放疗在内的综合治疗、仅接受全脑放疗、未接受全脑放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0、9.5、4.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分类、脑转移灶个数、是否以脑为首发转移部位、是否单纯脑转移以及脑转移后综合治疗状况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6.891~ 29.414,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分子亚型分类(RR=1.234,95% CI:1.057 ~1.440)、脑转移后综合治疗状况(RR=1.838,95% CI:1.389~2.43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TNBC预后差.乳腺癌患者一旦发生脑转移应积极进行包括全脑放疗在内的外科综合治疗.

  •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

    目的 总结和分析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77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8例,年龄26 ~ 71岁,平均44.5岁.根据应用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类型分为Wallis组(136例)和Coflex组(41例).采用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行腰椎正侧位X线及动力位X线检查并测定手术节段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比较Wallis组和Colfex组之间有无差异;总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原因.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177例患者中16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50个月,平均34.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Prolo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7.9、13.4和8.8,P<0.01);术前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为19°±4°,末次随访为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P<0.01);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Wallis组为9.7°±2.7°,Coflex组为1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0.7% (18/168),其中Wallis组发生率为6.2% (8/130),Coflex组发生率为26.3%(10/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1).Wallis组3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致术后足下垂,2例术中植入Wallis过程中棘间垫劈裂更换植入物,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Coflex组1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Coflex轻度移位,1例术后因伤口无菌性渗液行清创术,1例术后1周X线检查发现植入物断裂行内固定物取出,4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1例腰椎管狭窄病例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结论 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和安全性肯定,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 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作者:毕海勇;孙秀江;慕宏杰;张国栋;杨勇

    目的 前瞻性对比研究采用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86例ACL断裂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26例,年龄22 ~ 56岁,平均(32±7)岁.其中根据采用移植物不同术前应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肌腱组(44例,自体腘绳肌)和异体肌腱组(42例,深冻同种异体肌腱).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术者采用标准关节镜技术、同一术式完成ACL重建.通过术后随访测量关节活动度和胫骨前移距离,进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Daniel单腿水平跳跃试验、IKDC综合功能评分、Lysholm-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估疗效.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余采用x2检验.结果 79例患者获得随访,自体肌腱组41例,平均随访39.6个月;异体肌腱组38例,平均随访37.4个月.自体肌腱组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3例,异体肌腱组出现伤口迟发感染1例.自体肌腱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7±11) min长于异体肌腱组的(55±10) min(t=15.732,P<0.05);自体肌腱组术后发热时间为(3.2±1.4)d短于异体肌腱组的(7.6 ±5.3)d(t =5.740,P<0.05).白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42±7)和(89±8)分,异体肌腱组分别为(44±6)和(87±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534和17.76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肌腱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为(2.9±2.1)和(7.7±1.2)分,异体肌腱组为(2.7±1.4)和(7.1±1.6)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04和12.338,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T2000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胫骨前移,自体肌腱组分别为(10.7±3.5)和(5.0 ±2.7)mm,异体肌腱组分别为(10.9±2.9)和(6.5±2.4)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354和13.296,P<0.05);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KDC综合功能评分显示,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肌腱重建ACL相近,是重建ACL良好的移植物.

  • 电解脱Solitaire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旭东;张西强;朱华雨;王世波;贾强;范一木

    目的 评估电解脱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及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利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38例患者40个颅内宽颈和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和预后.其中男性12例,女性26例;年龄21~ 78岁,平均55岁.患者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宽颈动脉瘤31例,夹层动脉瘤9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入院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20例,Ⅲ级4例,Ⅳ级3例;外伤性颅内动脉瘤1例.垂体瘤术中动脉瘤出血1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8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后交通段21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6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个,前交通复合体1个,椎动脉9个.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DSA检查及GO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共应用Solitaire支架40个,均成功释放,但术中急性血栓形成3个,均予支架回收.Raymond栓塞分级,完全栓塞31个(77.5%),瘤颈残留5个(12.5%),部分栓塞4个(10.0%).随访时间3 ~ 1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末次随访DSA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复发,行GOS预后评分,患者预后良好34例,轻残3例,死亡1例.结论 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和夹层动脉瘤是安全的,而且当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后可有效地将支架及血栓回收取出,恢复载瘤动脉的通畅性,降低手术并发症.

  • 阴性淋巴结数目在进展期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刘宏根;梁寒;邓靖宇;王力;梁月祥;焦旭光

    目的 评价阴性淋巴结数目在进展期胃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有完整临床和随访资料的胃癌根治术患者544例,采用Kaplan-Merier生存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比较组间差异,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4.449),T分期(x2=30.482),N分期(x2=205.452),肿瘤的部位(x2=16.649),肿瘤的大小(x2 =35.117),分化类型(x2=6.130),大体分型(x2=4.750),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x2=150.369)和切除方式(x2=25.605)与胃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肿瘤大小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临床病理因素按阴性淋巴结数目分组分层分析,在T2(HR =0.315)、T4期(HR =0.401)以及相同肿瘤的部位(HR=0.286 ~ 0.493)、肿瘤的大小(HR =0.336、0.465)、分化类型(HR=0.411、0.365)、大体分型(HR=0.306、0.418)和切除方式(HR =0.444、0.358、0.356)时,阴性淋巴结数目大于15枚能明显提高预后(P<0.05);较多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可以延长早期复发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x2=8.648,P=0.003).结论 足够的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生存时间和减少早期复发风险.

  • 钙网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盛伟伟;董明;周建平;李新;董齐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钙网蛋白(CRT)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对配对的PDAC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CRT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其与PDAC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12对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PDAC、癌旁组织中CR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RT在33例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t=2.323,P=0.027).CRT在16例PDAC中呈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仅有8例高表达(48.5%比24.2%).CRT的表达与PDAC的发生部位(x2=1.588,P=0.208)、分化程度(x2 =1.517,P=0.218)、TNM分期(x2=2.528,P=0.112)和淋巴结转移(x2=1.963,P=0.161)无明显相关性,但与患者预后相关(x2=4.080,P=0.043).高表达CRT的PDAC患者比低表达CRT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T在PDAC中mRNA表达高于癌旁组织(=2.539,P=0.025),但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t=1.292,P=0.223).结论 CRT在PDAC中表达上调,可能是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 乳腺MRI与乳腺X线检查诊断导管原立癌的敏感度研究

    作者:郁骐襄;陈小松;吴佳毅;韩宝三;何建蓉;朱丽;陈伟国;李亚芬;谭令

    目的 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DCIS伴微浸润(DCIS-MI)的患者中分别比较乳腺X线检查(MG)及乳腺MRI诊断的敏感度.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2例连续病例被纳入此项研究,其中包括72例DCIS及50例DCIS-MI.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52.6岁和54.4岁.收集患者术前乳腺影像学诊断报告(MG及MRI),以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这两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结果 乳腺MRI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7%和94.0%(x2=2.500,P=O.114).多因素分析提示乳腺MRI的诊断敏感度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OR =3.471,P=0.031).MG检测DCIS及DCIS-MI的敏感度分别42.4%和80.0%(x2=16.555,P=0.000).MG诊断敏感度与钙化相关(OR=11.287,P=0.001).在DCIS及DCIS-MI患者中,乳腺MRI均较MG有更高的敏感度(x2=27.028和4.540P =0.000和0.040).结论 乳腺MRI较MG能更敏感地诊断DCIS及DCIS-MI病灶.MG诊断敏感度与是否存在钙化相关,而患者临床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征并不影响MRI的诊断敏感度,且MRI对分化差的DCIS及DCIS-MI肿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 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分析

    作者:马云青;张轶超;张洪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72例;年龄60~87岁,平均(71±4)岁.其中实验组53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未曾使用氨甲环酸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及疾病诊断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及下肢皮肤情况.术前和术后3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1和64.18,P<0.05).两组的输血量分别为(470±150) ml和(708±245) ml,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t=-18.88和-13.05,P<0.05).患者术后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为(0.91±0.44)和(1.21±0.65)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1)和(0.37±0.14)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和44.68,P<0.05),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1.99,P<0.05).两组间凝血指标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 胰腺癌患者血清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意义

    作者:陈炯;武文;汤厚阔;郑春生;夏云连;周杭城;杨仁保;陈龙江;胡立威

    目的 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潜在的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分离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0例胰腺癌患者、1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差异显著的蛋白进行鉴定,并对鉴定出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成功鉴定出胰腺癌差异表达蛋白补体3(C3).C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灰度比为1.63±0.28,高于正常胰腺的0.65 ±0.13(t=11.81,P=0.00)和慢性胰腺炎的0.88±0.19(t =9.93,P=0.00).结论 应用2D-DIGE联合MALDF-TOF-MS技术筛选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检测鉴定的差异蛋白质C3可能是胰腺癌早期诊断潜在的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小儿医源性胃肠道穿孔32例诊治分析

    作者:钭金法;楼毅;黄寿奖;楼金玕;王金湖;高志刚;秦琪;刘伟光;熊启星

    医源性胃肠道穿孔是十分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我们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998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医源性胃肠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早期诊断方法和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45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章馨允;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周世勇;邱立华;赵静;王平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itinal lymphoma,PGIL)是常见的结外型淋巴瘤,占所有类型淋巴瘤的5% ~ 20%.但原发性小肠淋巴瘤(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lymphoma,PSIL)十分罕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15% ~20%,占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20%~30%[1].PSIL多隐匿起病,容易漏诊及误诊.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45例随访完整的患者,我们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机器人技术在普通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文宇;熊力;苗雄鹰

    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通过医生控制操作台,遥控计算机辅助的机械臂,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尤其适用于局部大血管周围的解剖、盆腔狭窄空间的操作和复杂的重建手术[1].它具有三维立体视野和多方向活动度的机械臂等传统腔镜无法比拟的优点[1-2],受到越来越多外科医师的青睐.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普通外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普外科医师在肝胆胰脾、胃、肥胖症、结直肠和甲状腺等专科均开展了各类高难度机器人手术,拓宽了腹腔镜的适应证,推动了学科发展.

    关键词:
  •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进展

    作者:王烨明;张建国

    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发生率约占肩部损伤的9% [1].目前临床对于肩锁关节脱位多采用Rockwood分型[2],多数学者认为Rockwood Ⅰ、Ⅱ型损伤应保守治疗,Ⅳ、Ⅴ及Ⅵ型损伤应早期行手术治疗,但对Ⅲ型损伤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仍存在争议.目前众多的手术方法正是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的表现.本文拟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治疗性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切除术的肿瘤学安全性

    作者:唐蓉;欧阳立志

    20世纪70年代以来,乳腺癌手术范围呈缩小趋势,目前保乳手术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然而仍有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而需行乳房切除术.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r complex,NAC)是提高乳房切除术美容效果的一种方式,但其肿瘤学安全性尚不明确,以下就近年来关于治疗性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的肿瘤学安全性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 分支覆膜支架血管治疗Standford A型夹层

    作者:潘俊;李庆国;周庆;王强;武忠;王东进

    对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Standford A型夹层,目前传统的手术方法包括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替换、三大分支血管替换以及降主动脉支架血管的植入,但该术式血管吻合口多,远端吻合口暴露困难,手术时间长,且吻合口易出血.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并达到相同的手术效果,我们采用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术中植入分支覆膜支架血管重建主动脉弓及近端降主动脉的杂交手术方法来治疗Standford A型夹层,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不同压力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应用

    作者:刘政军;卢才教;郭海雷;林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不同深度烧伤创面应用的报道目前较少[1].我们通过对不同深度Ⅱ度烧伤创面应用不同负压压力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因烧伤住院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20 ~ 60岁,伤后8h内入院,烧伤面积<15%总体表面积(TBSA),Ⅱ度创面面积>1% TBSA,实验面积<5% TBSA.无慢性疾病及烧伤严重并发症.共80个Ⅱ度创面,其中浅Ⅱ度创面42个,深Ⅱ度创面38个.所有创面均在伤后10 h内完成首次处理.

    关键词:
  • 大范围肝切除术中合理应用控制出血技术的路线图

    作者:陈孝平;张志伟;张必翔;黄志勇;陈义发;张万广;梅斌

    大或巨大肝脏肿瘤通常需要做大范围肝切除,即切除肝脏的范围≥3个肝段,手术方式包括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大范围肝切除的主要风险依然是大出血.因此,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是提高大范围肝切除安全性的关键.为了减少术中出血,文献中报告了很多控制出血技术,如常应用的Pringle肝门阻断技术、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全肝血流阻断技术和传统的解剖肝门结扎病侧血管技术等.

    关键词:
  •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国际共识与解读

    作者:宗瑜;吴佳毅;沈坤炜

    2008年10月和2010年9月,全球乳腺癌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专家分别于德国比登科普夫和意大利克雷莫纳举行专家共识会,就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相关诊疗、临床试验等问题进行大会讨论并在充分循证医学依据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关键词:
  • 新分期指导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诱导化疗再思考

    作者:郭旭峰;方文涛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作为一种佳的局部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早期食管癌症状隐匿,诊断率较低,绝大部分患者因出现进食梗阻感就诊时,临床分期多处于Ⅲ期以上.单纯手术治疗,即使进行扩大的三野淋巴结清扫,效果仍不理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于10% ~35%,平均20%,已处于一个平台期[1].因此,积极开展食管癌的综合治疗是必然趋势,其中术前诱导化疗系临床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结合2009年AJCC新的食管癌TNM分期标准,针对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诱导化疗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

    作者:黄洁夫

    器官移植是20世纪下半叶由欧美国家引入我国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临床技术,挽救了大量晚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但是器官移植与其他医学科学技术不同之处在于,移植手术必须有可供移植的器官才能进行,而移植器官的捐献与分配涉及到诸如文化、传统、伦理、法制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此,移植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保护捐献者的权益,器官捐献必须确保是自愿、无偿的爱心奉献.在这方面,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的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管理体系,进行公民无偿器官捐献的动员与登记,通过合理的捐献程序和法规确保捐献者权益,保证器官的公正分配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
  •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腹股沟疝的定义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关键词:
  • 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腹壁切口疝的定义腹壁切口疝是由于腹壁切口的筋膜和(或)肌层未能完全愈合,在腹内压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疝,其疝囊可有完整或不完整的腹膜上皮.在体格检查中可触及或在影像学检查中可发现切口下的腹壁肌肉筋膜缺损,缺损处可伴有或不伴有腹腔内脏器的突出.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和病理一、病因腹壁切口疝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包括来自患者自身及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两方面因素.

    关键词:
  • 成人心脏手术应用晶体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陈春玲;郑宏;郭海

    目的 比较晶体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优化心肌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3期)、MEDLINE、EMBase、PubMed、HighWir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比较晶体与含血停搏液在成人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为1985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6项研究,共计3934例患者,其中含血停搏液组2004例,晶体停搏液组1930例.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晶体停搏液与含血停搏液组在术后30 d病死率(OR=1.11,95%CI:0.59 ~2.08,P=0.74)、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OR =0.98,95% CI:0.41 ~2.33,P=0.85)、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OR =0.85,95% CI:0.55 ~ 1.29,P=0.44)、术后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OR=1.05,95% CI:0.81 ~1.38,P=0.7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低风险择期成人心脏手术中,含血停搏液与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无差异.

中华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