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胸外科62例胸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腔镜组)和62例开放手术的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均为男性4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2±9)岁和(62 ±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收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同时随访3年生存情况.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一般资料,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比较.结果 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231 ±40) ml比(302±37) ml,t=4.63,P=0.000]、术后胸腔引流量[(490±41) ml比(1 090±43) ml,t=-79.59,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16±4)d比(17±4)d,t=-2.61,P=0.010]低于开放组;手术时间[(272±39) min比(242±45) min,t =3.97,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30±5)个比(28±4)个,t=2.39,P=0.018]和胸部淋巴结清扫数目[(15±4)个比(14 ±3)个,t=2.59,P=0.011]高于开放组.两组分别有19例和3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28).腔镜组3年累积生存率为73.2%,开放组为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优于开放手术,但3年累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的影像学观察
目的 研究Hartofilakidis 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保髋治疗的Hartofilakidis Ⅰ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61例,共340髋.年龄13.5 ~49.9岁,平均28.3岁.于影像学资料中测量股骨颈前倾角、中心边缘角、臼顶倾斜角、股骨头外移距离、股骨头上移距离,观察Shenton's线及Calve's线连续性.应用相关分析研究各因素之间相关性,并对具有相关性的因素进一步进行回归分析以明确与股骨颈前倾角关系为密切的因素.结果 髋关节发育不良Hartofilakidis Ⅰ型患者,股骨颈前倾角较正常增大,平均28°±13°.相关与回归分析均显示股骨颈前倾角与就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03;t=-6.892,P=0.000);与性别相关(r=0.332,P=0.000;t=-4.376,P=0.000);与股骨头外移距离呈显著正相关(r =0.092,P=0.000;t =3.766,P=0.000);与中心边缘角呈显著负相关(r=-0.122,P=0.024;t=2.031,P=0.043).股骨颈前倾角与臼顶倾斜角、Calve's线连续性及股骨头上移距离虽有相关性,但回归分析显示并无相关性.而股骨颈前倾角与侧别、Shenton's线连续性无明显相关.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Hartofilakidis Ⅰ型患者,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可导致较患者因出现髋关节疼痛而就诊的时间提前,并可导致股骨头向髋关节外侧移位,在治疗中应受到关注.
-
神经外科术前计划中语言通路的构建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语言通路纤维追踪方法在语言区脑肿瘤术前计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采用3.0 T MRI对18名健康志愿者和13例语言区脑肿瘤患者进行颅脑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的扫描,采用双感兴趣区方法利用Syngo工作站的Neuro 3D的任务模块重建人脑语言通路联络纤维的三维结构.首先通过健康志愿者探索该语言通路纤维追踪重建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在语言区脑肿瘤中评价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肿瘤与联络纤维的解剖关系.结果 通过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18名健康志愿者中均可清楚地显示语言处理的背侧通路(上纵束/弓状束,包括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和腹侧通路(钩束、中纵束、下纵束和下额-枕束)联络纤维的三维结构.在肿瘤患者中,肿瘤与相邻联络纤维的解剖关系分为两种:肿瘤推移邻近纤维,包括6例上纵束/弓状束,4例中纵束,3例钩束,3例下纵束,2例下额-枕束;肿瘤浸润、破坏邻近纤维,包括10例下额-枕束,8例钩束,5例中纵束,4例下纵束,3例上纵束/弓状束.结论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纤维追踪技术可以快速、实时可视化人脑语言通路的各种联络纤维,在语言区脑肿瘤术前计划中具有可行性.
-
西南地区11家医院成人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特征构成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临床特征构成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西南地区11家医院诊治的成人髋部骨折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性别、年龄构成及骨折AO分型分布等.结果 共收集2 833例成人髋部骨折病例资料,男性1 340例(47.30%),女性1 493例(52.70%),男女比例为1∶1.11,平均年龄为(66±18)岁.高发年龄段为71 ~ 85岁(42.18%,1 195/2 833),青壮年组(16~<60岁)844例(29.79%),老年组(≥60岁)1 989例(70.21%).青壮年组男性多见(577例,68.4%),老年组女性多见(1 226例,61.64%),两组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001,P<0.01).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骨折比例分别为46.59%、49.74%和3.67%,各类骨折中高发亚型分别为31-A2型、31-B2型和31-C2型.结论 西南地区成人髋部骨折以女性、老年人多见,其中股骨颈骨折多,其次是转子间骨折,股骨头骨折少.
-
胸腰椎后路术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术后患者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术后发生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99例患者分入感染组,并按照1∶3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术后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29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排除胸腰椎新鲜骨折、感染、结核、肿瘤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观察指标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感染组99例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2例;初次手术时平均年龄54.5岁;平均体重指数26.4 kg/m2.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55.6%(55/99)的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病原菌(58.2%),12.1%(12/99)为混合感染.感染组术前白蛋白平均为43.1 g/L,与对照组(44.4 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2.102,95% CI=1.259~3.508)、糖尿病(OR=1.926,95% CI=1.041 ~3.563)、手术节段数≥3节(OR=1.985,95% CI=1.130~3.486)对胸腰椎后路术后并发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有影响(P<0.05).结论 肥胖、糖尿病、术前白蛋白低、手术节段数≥3节是胸腰椎后路术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
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内翻畸形膝关节骨关节炎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病变特点,分析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2013年1月至1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术中外侧间室软骨状态,截骨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分析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特点.根据调查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共223例(286膝),男性37例(47膝),女性186例(239膝);年龄50~ 86岁,平均(66±8)岁;体重指数18.0 ~40.0 kg/m2,平均(27±5)kg/m2.患者术前双下肢负重全长正位X线片示膝关节内翻1°~34°,平均(8±4)°.关节活动度0°~143°,平均(103 ±21)°.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29 ~ 76分,平均(53±12)分.60例(75膝)发生外侧间室磨损,外侧间室软骨磨损比例占26.2%.单因素分析,外侧间室磨损与年龄、性别、左右侧、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无关(P>0.05),而与病程、内翻角度、劳动强度、外侧半月板完整性、前交叉韧带完整性、外侧副韧带稳定性、影像学分级、内侧间室软骨Weidow分级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强度(OR=2.843,95% CI:1.010 ~8.002)、病程(OR=1.216,95% CI:1.115 ~1.325)是中老年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危险因素,外侧半月板完整(OR=0.012,95% CI:0.003~0.048)、前交叉韧带完整(OR=0.406,95% CI:0.192 ~0.857)是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仅有小部分内翻膝骨关节炎患者存在外侧间室软骨磨损,其中,重劳动强度、病程长是外侧间室软骨磨损的危险因素,而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完整是保护因素.
-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手术与介入方法治疗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中期血管通畅率、保肢率等,探讨介入手段治疗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的适应证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8例成功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慢性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资料,其中手术组33例,介入组35例.利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危险因素、合并症、踝肱指数等指标,利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中期生存率、保肢率及通畅率.结果 手术组患者较介入组更年轻[(56±11)岁比(65±10)岁,t=-2.789,P=0.008],症状上更多表现为静息痛(23/33比15/35,x2=4.963,P=0.026),有相对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3/33比0/35,P=0.109).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改善,踝肱指数提高明显(手术组0.90±0.15比0.43 ±0.20,t=-7.849,P =0.000;介入组0.85±0.20比0.41 ±0.25,t=-5.379,P=0.000).术后并发症方面,手术组发生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高于介入组(x2=6.98,P =0.010;x2 =9.62,P=0.000;P =0.023).手术组患者术后5年原发通畅率为91.4%,介入组为64.2%,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717,P=0.054).两组的保肢率、二期通畅率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手段治疗Leriche综合征的中期原发通畅率仍低于传统开放手术,对于能够耐受手术风险的患者,开放手术仍然是佳选择.而对于高危患者,如无法耐受手术可考虑介入治疗,必要时多次接受介入干预,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中期治疗效果.
-
某校男生肾下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直径的超声调查研究
目的 测量某校男生肾下腹主动脉直径(IRAD)及髂总动脉直径(CIAD),并探讨相关因素与动脉直径的关系.方法 2013年5-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某技工学校203名男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测量动脉直径,并对与动脉直径相关的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18 ~ 28岁,平均年龄21.5岁.IRAD为(13.4± 1.9)mm,CIAD为(9.4±1.6)mm,两侧CIAD大小无明显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RAD与腰围呈正相关(P=0.03),与饮酒呈负相关(P=0.04);CIAD与年龄、臀围呈正相关(P =0.00、0.04),与收缩压、饮酒呈负相关(P=0.01、0.00);未发现吸烟与IRAD或CIAD有相关性.结论 该人群IRAD及CIAD较国外老年人群偏小,年龄、腰围、臀围、饮酒等因素与动脉直径相关,但上述因素对动脉直径的效应很小.
-
腹膜后巨大髓脂肪瘤一例
患者 女性,56岁.因中腹部隐痛10年余,门诊腹腔CT检查结果提示左侧腹腔内占位于2014年6月20日收入我院.患者否认恶心、呕吐史,否认黄疸、高热史;否认腹泻、呕血、黑便、便秘史.既往无肝炎病史及腹部外伤史,无吸烟及饮酒史.体检:患者正常体形,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及异常,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关键词: -
胃旁路减肥术后全身皮肤松垂整形术一例
患者 男性,23岁,因全身大面积皮肤松弛下垂及折叠摩擦、弹性差3年于2014年2月10日入院行形体塑形.患者3年前因肥胖症行腹腔镜Roux-en-Y分流胃旁路(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P)减肥手术治疗,体重由170 kg降至76 kg,并保持1年无改变.既往有哮喘病史20余年,长期服药治疗.体检:站立位自腋区到肘部呈“袖状”上臂,明显处皮肤下垂4~6 cm,乳房区皮肤松弛下垂,腹壁皮肤下垂折叠约5 cm,臀部及大腿皮肤松弛皱褶.超声心动图检查:(1)心内结构未见异常;(2)T1(轻);(3)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律不齐;(2)偶发房性早搏.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28×109/L,红细胞计数4.18×1012/L,血红蛋白123 g/L,血小板计数216×109/L.生化常规:K+ 3.58 mmol/L,Na+ 143 mmol/L,Cl-104 mmol/L,葡萄糖4.74 mmol/L,尿素氮4.06 mmol/L,总蛋白58.7 g/L,清蛋白37.2 g/L,清蛋白/球蛋白为1.73.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经导管栓塞治疗脾动脉瘤11例
脾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60%,发病率为0.1%~10.4%,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1-2].真性脾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为3% ~ 10%,破裂后的病死率为10% ~ 25%,合并有妊娠或门静脉高压者其破裂及病死率更高.近年来,多种腔内治疗手段逐渐用于脾动脉瘤的治疗[3-5].我科近4年来对11例脾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现将临床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不同入路的脾门区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进展
腹腔镜下保留脾的脾门淋巴结清扫(LSPL)是尚处于实验性开展阶段的手术,目前报道有通过右侧、左侧、内侧、胰后等不同入路完成这一过程,本文归纳了不同入路LSPL的步骤及各自的特点,并比较彼此之间的差异.同时介绍了腹腔镜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中老年人群腰腿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手术治疗直至近年才逐步被重视.解除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是外科治疗的关键.除了压迫所致的神经源性症状外,脊柱三维畸形也与患者临床症状及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有密切关系.新一代椎弓根螺钉技术,使得高龄患者的脊柱畸形矫形成为现实.学者们试图从不同方面对退变性脊柱侧凸进行分型,以更好地认识疾病及指导外科治疗.而骨质疏松与手术并发症是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未来需着重研究的内容.
-
提高进展期(巴塞罗那分期C期)肝细胞癌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早中期肝癌,进展期肝癌(国际巴塞罗那分期C期)指首诊时即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形成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肝外转移等表现的肝癌.进展期肝癌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欧美指南对这一期肝癌的治疗手段仅限为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但临床实际疗效不理想.国内的治疗手段则包括外科切除、介入化疗、放疗及传统中医药等.新研究结果显示,以门静脉癌栓的“程氏分型”为基础,采用术前放疗降期后切除癌栓、术后早期使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及重视术后抗病毒治疗等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对于合并淋巴结转移或肝外转移的肝癌,使用改良的Folfox4系统化疗方案有望改善预后.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诊治合并门静脉癌栓或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肝癌患者,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
精准外科
外科学历经初的直觉外科和经验外科已进入现代外科时代.生物医学的巨大进步、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对病患人文关怀的回归,深刻改变着传统外科的价值观、诊疗策略、思维模式、技术特征和行业形态,从而为建立一种全新的外科范式奠定了基础.我们深感转变外科范式的迫切性,在系列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精准外科”这一契合当代社会需求和现代科技特征的现代外科范式.这一以寻求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这三个外科要素的精确平衡为策略、系统优化当代外科实践的全新的外科理念及技术体系,必将广泛地融入肝脏外科和其他外科领域,引领当代外科实践向多目标优化和病患佳康复的终极目标迈进.
-
破裂腹主动脉瘤一例
患者 男性,62岁,主因“腹痛12 h,伴一过性晕厥4h”于2013年6月27日入院.患者12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持续存在,伴腰部酸软,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无畏寒发热,未予重视.4h前在家突发晕厥、跌倒在地,伴黑矇、意识丧失,1 min后自行恢复,无头痛及四肢抽搐,同时感腹痛剧烈不能缓解,向腹股沟区放射,伴腹胀,大汗淋漓,至当地医院就诊CT平扫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可疑,遂转入我院.患者10年前曾患急性胰腺炎,保守治愈.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传染病史.
关键词: -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及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在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4月至201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对65例累及视放射的颞叶胶质瘤患者在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手术.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重建视放射,将其与解剖图像融合后导入导航系统用于镜下导航,并利用iMRI进行术中解剖及功能结构影像的更新.所有术前及术中肿瘤体积均应用软件3D Slicer进行体积分析.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视野评估.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癫痫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术前平均肿瘤体积(78 ±40) cm3.经过iMRI扫描,29例发现肿瘤残余并继续进行切除,切除率从76.2%提高至92.7%(t=7.314,P<0.01).终19例(29.2%)获得全切除,其中8例得益于iMRI.2例患者失访,其他患者术后随访13 ~59个月,平均(33±13)个月.3例肿瘤进展,视野缺损新发或恶化者4例(6.2%).对于术前有癫痫症状的患者,术后恩格分级Ⅰ级者占89.7%.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恩格分级与切除率(r=-0.452,P=0.004,95% CI:-0.636~-0.261)及肿瘤体积(r=0.391,P=0.014,95% CI:0.178 ~0.484)相关.结论 高场强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能够用以评估病变切除程度及定位视放射,对累及视放射的颞叶低级别胶质瘤切除过程中视野的保护很有帮助.
-
三维可视化指导肝段切除联合胆道硬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
目的 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肝段切除联合胆道硬镜在复杂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46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的CT数据,利用MI-3 DVS进行三维可视化和个体化分型诊断.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35 ~ 78岁,平均53.2岁;病程2~21年,平均7.8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1例,B级15例(其中C级l例,经积极治疗后术前评估为B级).根据门静脉、肝静脉的分布进行个体化肝脏分段和肝脏体积计算.根据结石和肝内胆管狭窄段分布,确定切除肝段,指导术中精准肝段切除.术中选择胆道硬镜对剩余肝叶(段)进行胆管探查、碎石和取石.结果 三维可视化分型诊断:Ⅰ型10例,Ⅱa型11例,Ⅱb型23例,Ⅱc型2例,19例有胆道手术史.肝动脉变异6例(13.0%),门静脉变异8例(17.4%).仿真肝段切除剩余肝体积比均>50%,其中肝左外叶切除18例,肝左叶切除8例,肝右后叶切除8例,肝右叶切除4例,肝脏4段切除4例,肝右前叶切除2例,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肝右后叶切除2例.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一致.术后未见剩余肝脏缺血、淤血发生,未出现肝功能衰竭.术中结石清除率91.3%(42/46),因化脓性胆管炎不宜一期处理.4例患者残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硬镜成功取出结石.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实现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术前精确诊断,指导术中肝段切除和胆道硬镜手术操作,有助于提高结石清除率.
-
精准肝脏外科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技术在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行活体肝移植的89名供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 ~57岁.术前联合影像学检查和肝脏储备功能检查进行肝脏功能评估、肝脏体积评估和血管、胆管评估,制订个体化手术方案.根据术后结果分析术前评估的准确性及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根据二维和三维方法计算的预切除肝体积与术后切取肝实际质量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9名供者中,切取左外叶5名、左半肝10名、右半肝74名,59名切取肝中静脉、30名不切取肝中静脉.术前依靠二维和三维方法计算肝脏体积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7.9%和5.3%,术前CT计算肝脏体积与术后切除标本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估方法与实测肝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1、0.890,P<0.01).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种评估方法与术后切除标本质量之间R2值分别为0.674和0.792.术前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胆管评估准确率分别为100%、100%、97.8%、95.5%.术前手术方案与术后实际方案符合率为95.5%.供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4%.所有供者均恢复良好出院.16名保留胆囊的右半肝切除供者肝功能良好,胆囊功能良好.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技术运用于活体肝移植,通过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手术操作、精良的术后管理,能有效地保障供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