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중화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15
- 国内刊号: 11-21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MSKCC模型预测效能研究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模型对NSLN转移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前哨淋巴结(SLN)阳性并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的乳腺癌病例,分析其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MSKCC模型,计算每例患者腋窝NSLN转移风险,利用校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对本组人群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共1 147例乳腺癌患者接受SLNB,其中150例SLN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x2=5.887,P=0.015)、SLN阳性个数(SLN+)与SLN活检个数(SLN)比值(SLN +/SLN,x2=6.683,P=0.010)、术前超声ALN状态(x2=7.736,P=0.005)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灶性乳腺癌(OR=7.25,95% CI:1.73 ~ 30.43,P=0.007)、SLN +/SLN≥0.5(OR=2.56,95% CI:1.22 ~ 5.39,P=0.013)、术前超声ALN异常显示(OR=2.47,95% CI:1.18~5.19,P=0.017)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组人群NSLN预测的AUC为0.677.结论 对于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多灶性乳腺癌、SLN +/SLN值和术前超声ALN状态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MSKCC模型对本中心乳腺癌患者NSLN状态预测的准确性较低.
-
首诊Ⅳ期乳腺癌6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首诊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治疗的66例首诊Ⅳ期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7.5(31 ~80)岁,占同期收治新发乳腺癌的3.01%(66/2 189).分析发病年龄、T分期、N分期及免疫组化表型等临床病理特征与发病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x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期,通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后退法筛选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首诊Ⅳ期乳腺癌66例中位生存期56个月,5年生存率为40%.年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对器官转移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ER2(P =0.003)及激素受体状态(P=0.001)、单一器官转移(P =0.029)与生存相关;原发病灶R0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总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2).结论 临床病理特征与首诊Ⅳ期乳腺癌发病暂未发现关联.HER2、激素受体状态、单一器官转移与此类患者的生存相关.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长期预后及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上海乳腺癌生存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预后,并初步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肿瘤登记处登记的2002年3月至2006年4月上海市9个区新诊断的、具有上海市户籍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3 58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4种.诊断后平均6个月完成基线调查,并在诊断后18、36、60和120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入户调查、病史摘录和全死因库链接等途径采集信息.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和比较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并运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不同分子分型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3 586例患者中,54.5%为Luminal A型,16.6%为Luminal B型,13.9%为HER2过表达型,14.9%为三阴性.随访时间0.6~12.8年,中位随访时间10.3年.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7%(95% CI:80.9%~84.4%)、77.7% (95% CI:74.1%~80.8%)、76.3%(95% CI:72.3% ~ 79.8%)、74.8% (95% CI:70.9% ~78.3%),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9.0%(95% CI:76.7%~81.0%)、76.0% (95% CI:71.9% ~79.5%)、73.6% (95% CI:68.9%~77.7%)、74.5%(95% CI:69.4% ~78.9%).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治疗可降低Luminal A型乳腺癌长期死亡风险和复发/乳腺癌死亡风险,辅助化疗能改善三阴性乳腺癌长期预后.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判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为制定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沉默Cdc4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Cdc42-shRNA重组质粒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Cdc42-shRNA重组质粒及空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Cdc42-shRNA组和对照组U6-contro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皮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瘤块中Cdc42的表达情况.组间数据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MTT尿实验结果显示,Cdc42-shRNA2组、U6-contol组和SMMC7721组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42.7、34.9、35.1h;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Cdc42-shRNA2组和U6-control组细胞36 h相对迁移距离分别为(47.1±4.1)%和(86.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5);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Cdc42-shRNA2组24 h穿膜细胞数为(18.2±2.1)个,低于U6-control组的(41.0±3.5)个(t=-9.67,P<0.05);与对照组相比,Cdc42-shRNA组细胞的AFP和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接种28 d后Cdc42-shRNA2组平均肿瘤重量分别为(335.1±178.2) mg,低于SMMC-7721组的(925.3±241.4)mg和U6-contol组的(910.5±225.6)mg(t=-4.47、-4.39,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c42蛋白在肝癌细胞质内广泛表达.其中SMMC7721组及U6-control组呈强阳性表达;SMMC7721/Cdc42-shRNA2组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沉默Cdc42表达,可以降低人肝癌细胞种植瘤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
三阴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199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 614例免疫组化资料完整、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实施保留乳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 ~92岁,中位年龄47岁(四分位间距14岁).根据患者的分子分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三阴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1 306例(非三阴组).采用x2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间各临床病理特点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及其他因素对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 随访截至2015年4月,随访时间5 ~1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四分位间距36个月).全组1 614例5年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率为3.1%(95% CI:2.2% ~4.0%),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5.8% (95% CI:94.9%~96.7%),5年无病生存率为93.8% (95% CI:92.7% ~94.9%).三阴组与非三阴组保留乳房治疗后的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生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28、0.14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阳性(HR=3.03,95% CI:1.66 ~ 5.51,p=0.000)、瘤床CT定位放疗(HR=0.40,95% CI:0.20 ~0.80,P=0.010)是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发病年龄(HR=0.50,95% CI:0.30~0.84,p=0.001)、腋窝淋巴结阳性(HR =3.53,95% CI:2.24 ~5.58,P=0.000)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风险无明显增加,瘤床CT定位精确放疗可降低同侧乳房内局部复发风险.
-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分析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例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9.8岁.6例患者中,4例主诉颈肩腰背痛、2例主诉四肢麻木无力.术前均进行MRI检查,仅1例诊断为原发性黑色素细胞瘤,其余均为术后病理证实.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2例,2例为多发或播散病例,仅行部分切除.术后随访时间9~52个月,平均25.7个月.1例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16个月死亡;1例术后4年复发;其余4例均为初发且术后均未复发.2例复发患者均为术后未行放疗者,4例未复发患者中2例术后行放疗,所有患者均未化疗.结论 椎管内原发黑色素细胞瘤恶性程度较低,需依靠术后病理进行诊断.全切肿瘤术后不易复发、转移.治疗首选手术,提倡早期全切除,预后较好,部分切除患者采取适宜的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
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对主动脉夹层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血管腔内移植物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在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基准和测量方法、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与预后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的患者对于放大率的选择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新研究进展,从而为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血管腔内移植物放大率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代谢综合征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其与乳腺癌的关系也日益引起重视.MS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并且随着异常代谢组分数目的增加,患者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呈线性上升趋势.不仅如此,MS及其各组分也与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MS不仅可以增加其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肿瘤的发生率,还能降低其对化疗的反应率.因此,合并MS将增加乳腺癌患者病死率,导致其预后不良.MS中多种交叉关联的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乳腺癌进展和预后.然而,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这可能与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瘦素、炎性介质等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及乳腺癌缺失基因1和沉默交配类型信息调节2同源物1的相互作用有关.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及药物干预可以改善合并MS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虽然MS和乳腺癌相互影响的具体机制仍亟待阐明,但深入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预防和治疗乳腺癌的新策略.
-
药物洗脱支架在周围动脉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严重降低了支架植入术后的中远期通畅率,药物支架的出现使得解决再狭窄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从支架内再狭窄机制及药物洗脱支架在周围动脉中应用的临床和试验结果阐述了药物洗脱支架的研究进展.
-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中的应用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1-2].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融合节段相邻的椎间盘、椎体和韧带加速退变,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临床上称为邻近节段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3].对于ASD,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颈椎前路取出原内固定、重新对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切除减压后再次内固定,或者颈后路间接减压、采用钉棒系统长节段固定.
关键词: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热点问题
乳腺癌是主要的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高、临床治疗疗效及远期预后不佳.针对具备适应证的患者,实施以抗HER2治疗为基础,联合细胞毒药物的新辅助治疗已经获得广泛共识.新辅助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也已经被证实可以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目前,研究抗HER2治疗耐药机制、分析新辅助治疗期间疗效预测信息受到临床医生的重点关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相关信息的检测指标,在新辅助治疗中显示出独立的疗效预测价值,有望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
中西乳腺癌流行差异及其对防治的启示
我国的乳腺癌负担正加速上升,其在全球所占的比重亦在增加.与西方发达国家发病上升趋缓、死亡率下降的形势不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乳腺癌的生存率也低于发达国家;城市和农村在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的现况和发展趋势方面的明显差异是我国乳腺癌疾病负担的重要特征.我们需要通过描述乳腺癌的疾病流行特征及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借鉴发达国家在乳腺癌预防、早期发现和筛查、诊断治疗、生存管理等各个领域积累的丰富证据和防治经验;并通过评估现有预防、诊治的循证证据,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人文环境,更好地规划我国的乳腺癌防治重点,实施各项防治措施,以应对未来我国乳腺癌防控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十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一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重大结果相继公布,引发热烈讨论,各大指南和专家共识也就相关内容做出相应更新.但绝经前患者辅助治疗疗程的选择,月经状况的判断及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卵巢功能抑制治疗的应用及联合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治疗中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的监测,绝经后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和疗程,晚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策略等问题仍存争议.本文将就相关十大热点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予以阐述.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诊治共识(2015版)
为规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学组特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本临床诊治共识,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基本的规范.该共识不是强制性标准,期望能帮助临床医师在共识的指导下针对大多数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本共识反映当前该领域公认的临床经验和新研究成果,今后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关键词: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治共识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约占乳腺全部良性病变的5.3%[1],实性病变的3%左右[2].多数病例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常需通过穿刺活检和手术获得正确诊断,同时在病理学定义和癌变诊断标准上也存在诸多分歧,且缺乏规范的诊治流程.有鉴于此,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多次讨论,形成共识,以期利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规范诊治.
关键词: -
骨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一、背景包虫病主要在我国西北九省区高发,其他省区多呈散发状态.2005年国家原卫生部调查结果显示,7省区包虫病血清阳性率为12.04%,超声检查阳性率为1.08%,患者达38万人.2004-2008年我国共报告10 790例包虫病患者,包虫病已成为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源之一.
关键词: -
三维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应用专家共识
腹腔镜技术是利用电子和光学设备,通过小孔完成复杂的手术,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的特点.传统的二维(two dimensions,2D)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一项熟练的外科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由于能够提供精确的三维(three dimensions,3D)解剖空间和精细操作,已成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但昂贵的设备及高额的手术费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和普及.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
1 概述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3.03/10万和11.11/10万,城市地区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