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
  • 中华显微外科
  • 中华显微外科
  • 中华显微外科
  • 中华显微外科
  • 中华显微外科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surgery 중화현미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3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36
  • 国内刊号: 44-120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庞水发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简介

               1978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为我国惟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的学术性期刊;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被国内所有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及WPRIM收录,被引频次、引文和影响因子等一直名列全国科技期刊前列。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显微外科的新进展,反映我国显微外科水平和发展方向,同时积极介绍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显微外科的情况,适合从事显微外科、骨科、整形外科、手外科、神经外科、关节外科、泌尿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妇科、脊柱外科、腔镜和内镜的应用等手术学科及解剖学等基础医学专业人员投稿和阅读。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选择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要求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务求通顺、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研究类论著稿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应控制在1000字以内,综述、讲座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000字。

  2.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无争议等项。来稿要求一式2份,其中1份为原稿,但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必须提供2份原始照片。来稿要求打印文稿,用A4打印纸双倍行距打印,并附寄软盘和发送一份电子邮件。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稿件编号。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凡版面字迹潦草、涂改不清以及不符合本刊要求的稿件,一律退回。本刊对稿件邮寄时恕不挂号。

  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102-10-02-03)”,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对获基金和成果的作者建立档案,优先发表其论文。

  4.对重大研究成果,将在最短时间内发表。凡要求快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以及2位该领域专家的推荐信。经审核同意后将尽快刊出。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表明稿件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且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本刊拒绝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

  6.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2个月不返回本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除另有说明补充材料的文稿外)。

  7.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中华医学会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刊用的文稿。

  8.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光盘版、网络版稿酬),以论著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2册,以其他栏目发表者赠当期杂志1册。

  9.请注明作者或通信作者的通讯地址及联络电话(包括手机)、Email,国外作者单位请用原文字书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数据统计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发文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电话?

    以下是期刊的编辑部电话:020-87333223,020-87330683。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官网?

    杂志官网:http://zhxwwkzz.yiigle.com。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

    万方显示,期刊的主编为庞水发。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1.718,综合影响因子:1.689,影响因子很高。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目录文献
  • 保留(拇)横动脉的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作者:燕磊;王海峰;郉动;董志远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保留(拇)横动脉的前提下切取(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供区保留(拇)横动脉的前提下切取以(拇)趾腓侧趾底血管、神经为蒂的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12例.(拇)趾供区直接缝合7例,游离皮片植皮5例,皮瓣切取面积大为4.0 cm×3.0 cm,小为2.0 cm×1.0 cm.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游离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及伤口感染,伤口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2年,移植指腹皮瓣随时间增长,感觉恢复逐渐接近正常,无明显瘢痕形成,外观良好,皮纹清晰,两点分辨觉在4~6 mm,伤指对捏、持物时无疼痛及感觉过敏,指功能恢复正常.(拇)趾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疼痛性瘢痕及胼胝形成,活动功能无影响.结论 在不损伤(拇)横动脉的前提下应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方法可靠,恢复指腹良好的外观及功能,临床治疗效果好,值得应用推广.

  • 拱顶石皮瓣修复臀部难愈性创面八例

    作者:徐培;龙忠恒;张祥明;刘小芹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拱顶石皮瓣修复臀部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拱顶石皮瓣修复臀部难愈性创面8例,其中慢性溃疡3例,压疮3例,外伤2例.扩创后创面面积为8.0 cm×4.0 cm~12.0 cm×8.0 cm,紧邻创周设计、切取拱顶石皮瓣,皮瓣的两个外侧角"V-Y"推进缝合,创面与皮瓣边缘对位缝合,以推进方式覆盖创面.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术后7例皮瓣Ⅰ期愈合,1例约1/5的皮瓣边缘出现脂肪液化,皮缘下存在约3.0 cm×2.0 cm×2.0 cm死腔,经清创、引流、换药后创面Ⅱ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区瘢痕增生不明显,臀部外形良好,下蹲功能不受限.结论 拱顶石皮瓣供、受区肤色相近,质地相同,皮瓣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血供可靠,对供区损伤小,是修复臀部中、小面积难愈性创面的良好方法.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

    作者:张松健;谢书强;王宏鑫;杨超凡;侯建玺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 组合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较大创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杨光;赵光勋;胡沣;王进;石磊;夏添;赵光彩;孙名超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组合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9例四肢较大面积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35.7 (12~54)岁.四肢软组织缺损面积8.0 cm×13.0 cm~14.0 cm×26.0 cm.一期患肢创面予以彻底清创加VSD处理,二期视创面情况采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或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组合修复.皮瓣切取面积9.0 cm×15.0 cm~15.0 cm×28.0 cm,平均10.0 cm×17.0 cm,大腿供区均直接缝合.定期随访,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皮瓣外形、供区瘢痕、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给予吻合皮下静脉后成活.平均随访6(5~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及患肢功能满意. 1例供区皮肤张力较大未予以皮内缝合,术后大腿美观欠佳,其他患者大腿供区仅留线状瘢痕.所有患者供区股四头肌肌力均正常.1例供区大腿前外侧感觉减退.结论 组合式股前外侧皮瓣设计灵活,通过串联,化宽度为长度,保证供区能够直接缝合,是一种修复四肢较大创面可靠、微创的手术方法.

  •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创面23例

    作者:王本亮;魏小龙;李振;满在成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对23例因外伤导致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足部骨骼、肌腱裸露患者行手术治疗.本组男19例,女4例,年龄17~43岁.其中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12例. 23例均有足部多发性骨折,足背及远端软组织缺损,伸肌腱及骨质外露,3例伴有(拇)趾毁损伤,21例伴有伸肌腱断裂,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6 cm~5 cm×8 cm.所有病例一期急诊均采用手术清创加克氏针固定加伸肌腱吻合术,VSD处理7~10 d后,二期行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随访皮瓣血运、外观、质地以及供区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1个月,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接近正常,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柔软、耐磨,无溃破,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12 mm,患侧足部行走正常,无跛行,小腿活动正常,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无挛缩,供区只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应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对供区外观影响小,能够保留主要血管,皮瓣大小可灵活设计,临床效果良好.

  • 新型睫状前血管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潘美华;杨梅;谢仁艺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征集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100例,采用改良的斜视手术器械在显微镜下进行眼内、外直肌的后退/缩短术,术中采用新型睫状前血管分离器械对睫状前血管进行分离并保留,术毕,观察血管的完整和通畅情况.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在新型血管分离器械的辅助下,分离单条肌肉的血管仅需(52.2±18.3) s,在保留血管的情况下,1条肌肉后徙或缩短的操作时间为(13.1±4.6) min,眼外直肌和内直肌血管保留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3.4%.所有患者术后术眼无不良反应,均随访6个月~2年,术后远期正位率达97%.结论 采用新型的睫状前血管分离并保留术,操作简单,分离效率高,值得在常规显微斜视手术中推广.

  • 分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跟部半环形软组织缺损

    作者:孙汝涛;王岩;刘会仁;刘家寅;张艳茂;于占勇;窦淑萍;王松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分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跟部半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5月,应用分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修复足跟部半环形软组织缺损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4~48岁,平均34.5岁.损伤原因: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2例.创面大小16.0 cm×5.5 cm~12.0 cm×5.0 cm,均有肌腱和(或)骨等深部组织外露.筋膜瓣大小17.0 cm×6.0 cm~9.0 cm×6.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4例筋膜瓣成活,1例出现筋膜瓣尖端部分坏死,无深部组织外露,经换药1周 后创面愈合.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5个月,平均11个月.修复区域植皮略有色素沉着,外观不臃肿,保护性感觉恢复,不影响穿鞋及行走,供区仅留线样瘢痕.患者满意.结论 分叶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血运稳定,切取方便,同时克服了皮瓣修复后外观臃肿、影响穿鞋等问题,减轻了对小腿供区的损害,是治疗足跟部半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经验总结

    作者:姚晓辉;吉宏明;张世渊;成睿;甄自刚;沈波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分析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ICA)破裂后的发生原因、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救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探索在神经内镜及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中ICA破裂的病情和治疗,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ICA破裂后给予明胶海绵及无菌棉片填压.然后行头颅CT及DSA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3例复查头颅CT示颅内严重出血,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余5例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颅内海绵窦段ICA破裂,给予球囊栓塞患侧颈内动脉4例,其中2例终痊愈,1例后期出现脑积水,大脑半球缺血等致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后1例在不能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情况下,在神经内镜联合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取出鼻腔填塞异物,并修补ICA破裂口,后痊愈出院.出院的4例均随访,2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缺血等异常;植物状态生存患者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仍未见改善;后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一般状况良好,视力较术前略改善,但仍有肿瘤残余,建议进一步行假性动脉瘤栓塞及肿瘤切除.结论 熟悉解剖及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ICA破裂 的关键因素.术中ICA破裂后在内镜下及介入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ICA破口,可作为一项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缓冲的方法.

  • Flow-through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在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作者:邓国权;朱锐昌;叶翠梅;李江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在伴有血管和神经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7例7指,软组织缺损面积为 2.5 cm×1.0 cm~4.5 cm×2.0 cm;血管缺损 1.0~3.0 cm,平均 1.8 cm,神经缺损 1.0~4.0 cm,平均1.5 cm,急诊采用Flow-through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桥接断指血运,修复软组织缺损及进行再植 ,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和断指成活情况,了解再植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7例7个断指再植术后全部成活,皮瓣全部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1年,皮瓣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颜色相近,吻合神经的断指两点辨别觉恢复为6.0~11.0 mm,感觉能恢复至S2~S3.再植手指伸屈功能无障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属优5例,良1例,中1例.结论 Flow-through腕部掌侧桡动脉掌浅支穿支皮瓣可用于对伴有皮肤、血管、神经缺损的断指桥接再植,利于重建血运再植断指成活,并且恢复指体感觉及长度,治疗效果良好.

  • (拇)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拇指和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

    作者:晏桂明;王小立;刘宏国;罗彬;吴利军;王凯凡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拇)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拇、手指掌侧缺损面积为0.8 cm×1.5 cm~3.0 cm×5.0 cm,急诊或亚急诊采用(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拇)趾腓侧皮瓣面积为1.0 cm×2.0 cm~3.0 cm×5.5 cm, (拇)趾腓侧供区直接缝合、植皮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感觉、关节活动度、抓捏等精细动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46例移植(拇)趾腓侧皮瓣均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13例术中进行部分修薄处理.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逼真,指纹较好,质地良好,两点辨别觉为0.5~1.1 c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9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拇)趾腓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可大限度恢复伤指的外形与功能,同时皮瓣解剖容易,耐磨性好,对供足影响小,手术较安全,临床效果良好.

  • 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作者:陈光福;赵晓东;王敏;陈鑫;彭新生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潜行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椎间孔潜行减压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32~69岁,平均58.32岁.术后定期随访,应用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全部病例无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椎动脉损伤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106例患者术前上肢疼痛VAS评分为(8.2±0.4)分,术后即刻为(1.5±0.1)分;术前NDI评分为(27.5±1.4)分,术后即刻为(5.4±0.6)分. 100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上肢疼痛VAS评分为(1.2±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NDI评分为(3.8±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椎间孔潜行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取得安全满意的疗效,临床效果良好.

  • 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

    作者:林潮炫;吴伟炽;刘毓;黎惠金;祝李霖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技术治疗18例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一期彻底清创,拆除原有内固定物,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并使用VSD材料临时覆盖创面,二期切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 18例术后均获得1年随访.本组皮瓣全部成活;16例术后伤口甲级愈合,2例术后伤口延迟换药愈合;17例骨折正常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通过植骨、内固定等处理后骨折顺利愈合;2例出现钉道感染,经换药及抗炎治疗得到控制;无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法评定:优4例,良12例,可2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联合股前外侧皮瓣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较好.

  • 体表软组织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创面的一期显微修复

    作者:陈林海;林光豪;魏鹏;王扬剑;叶朝辉;吴屹冰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体表软组织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一期显微修复重建的方法思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组共32例肿瘤行扩大根治切除术后体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功能丧失,平均缺损面积10.0 cm×12.0 cm.通过评估创面的缺损范围、周围解剖学特点等因素,在运用显微技术保护皮瓣血供和减少供区损伤的基础上,采用各类游离皮瓣、带蒂皮瓣、肌皮瓣或局部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结果 32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18个月,皮瓣色泽接近周围皮肤,质地良好,无臃肿,皮肤保护性感觉恢复可,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无畏寒,无疼痛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体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根据不同部位及肿瘤切除创面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皮瓣进行一期显微修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数字化技术辅助下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指和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

    作者:刘庆华;张明英;刘春娟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进行足趾组织重建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对12例17指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行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手术前行同侧或对侧足3D-CTA,进一步通过计算机软件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了解供区血管走向、分型等参数,设计与手指缺损长度及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相适应的个性化重建方案.结果 12例移植重建的17指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年,重建手指外观近似正常,两点辨别觉达6~10 mm,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9指,良6指,可1指,差l指.结论 数字化技术能为拇、手指软组织缺损设计精确化、个性化的重建方案提供依据,有效的减少了手术风险,成活率提高,临床意义大.

  • 肌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急诊保肢治疗Gustilo Ⅲ B和Ⅲ 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

    作者:余黎;赵勇;谢哲;汪冰;邓玲珑;魏驰;邓凯;余国荣;祝少博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小腿局部肌瓣转位联合膜诱导技术急诊保肢治疗Gustilo Ⅲ B和Ⅲ 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2月,10例合并骨缺损的Gustilo Ⅲ B和Ⅲ 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急诊应用膜诱导技术充填骨缺损,同时联合腓肠肌和(或)比目鱼肌肌瓣转位覆盖骨水泥或骨外露创面,术后行抗感染治疗,对吻合血管的Gustilo Ⅲ C型损伤同时行抗凝治疗,待伤口完全愈合后行传统植骨手术修复骨缺损.其中,Gustilo Ⅲ B型4例,Gustilo Ⅲ C型6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转位5例,腓肠肌内侧头加比目鱼肌内侧半肌转位2例,单纯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逆行转位3例;骨缺损长度为3.0~11.0 cm,平均(5.25±1.70)cm.结果8例行植皮覆盖转位肌瓣,其中6例创面一期愈合,2例植皮后伤口渗液,经换药后愈合;另2例患者,1例转位的比目鱼肌大部分坏死,行交腿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骨水泥创面,1例小腿上段外侧肌肉坏死,骨水泥外露,行腓肠肌外侧头肌瓣转位修复,创面均顺利愈合.二期经植骨手术所有骨缺损均获骨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2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活动功能,按Paley的方法评定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8例,良2例.结论 合并骨缺损的Gustilo Ⅲ B、C型小腿开放性损伤,急诊联合应用膜诱导技术和局部肌瓣转位,可有效控制和预防局部感染、覆盖创面,二期通过植骨修复骨缺损,终完成保肢手术.

  • 手指戒指撕脱性损伤的显微修复

    作者:刘宇舟;芮永军;陆征峰;魏苏明;金磊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显微修复手指戒指撕脱性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急诊收治手指戒指撕脱性损伤患者6例6指,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8~30岁,平均22岁;环指4例,中指2例,损伤平面均在掌指横纹,伴有指骨间关节骨折脱位的予复位固定,修复损伤韧带及掌板、伸肌腱,吻合动、静脉,缝合指神经,术后系统康复锻炼.结果 6指全部成活,随访8~30个月,手指外形良好,近侧指骨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70°~100°,平均80°,远侧指骨间关节主动活动范围40°~60°,平均50°,感觉恢复至S3~S3+,指腹两点辨别觉为5~12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指,良2指.结论 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手指戒指撕脱性损伤,术后系统康复锻炼,疗效满意.

  • 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作者:胡智玉;幸超峰;熊颖杰;宋力;宋科;张勇;杨瑞甫;李士民;周明武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股前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采用以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4~48岁.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0 cm×7.0 cm~35.0 cm×15.0 cm,其中包括植皮和皮肤牵张修复的面积.将高位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近端,以此穿支作为皮瓣的单一营养血管,并将皮瓣旋转点向大腿近端上移,既增加皮瓣血供又可使皮瓣修复范围向小腿远端下移.皮瓣切取面积15.0 cm×10.0 cm~22.0 cm×12.0 cm.术后定期进行随访.结果 术中皮瓣切取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饱满稍显臃肿,色泽与受区相似,质地柔软,供区无活动障碍.结论 采用单一高位穿支为蒂逆行转移股前外侧皮瓣,可将皮瓣旋转点向近端上移,通过增加其血管蒂与膝上外侧动脉吻合支的数量及口径改善皮瓣的供血和回流,皮瓣的成活率不受影响.相比传统逆行股前外侧皮瓣,该皮瓣有较大优势.

  • Reading man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褚庭纲;徐海艇;史吏;宋永焕;李志杰;陈星隆;高伟阳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介绍利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对46例手指远端缺损创面急诊行Reading man皮瓣转移修复,其中指腹缺损28例,指背缺损6例,指端缺损12例;缺损面积:1.0 cm×0.9 cm~2.2 cm×2.0 cm,平均为1.2 cm×1.3 cm;皮瓣分布:掌侧28例,背侧6例,掌背侧联合12例,主、副瓣平均面积分别为1.8 cm×1.2 cm和1.4 cm×0.8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用时35~48 min,平均37.8 min;术后予以抗生素治疗和创面换药;术后2例副瓣尖部红肿和小水泡,换药后愈合;1例副瓣蒂部神经刺激疼痛,3个月后自愈.在本组病例中,随访11个月以上的患者为:指腹缺损16例、指背缺损3例、指端缺损7例,除4例出现轻度钩甲畸形,其余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饱满,色泽红润,无色素沉着;皮瓣和指体外形过渡自然,未见皮瓣臃肿及条形挛缩瘢痕;主、副瓣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3.3~6.2(平均4.5)mm和5.5~9.8(平均7.1)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8例,良11例,中7例,总优良率为 84.8%.结论 Reading man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术后皮瓣外观和感觉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指端缺损修复方式.

  • 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指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叶智江;林贤杰;倪海龙;项大业;何少波;李志杰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16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测量指间关节活动度.根据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疼痛数字评分表(NPRS)、晨僵3个指标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6例中有1例术后6周复查时,骨折端仍有压痛和异常活动,予拆除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愈合.其余15例随访48~72周,平均58周,骨折愈合,未出现骨髓炎、钢针断裂及松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16周,平均15.5周.根据TAM、NPRS系统和晨僵进行评定:优11例,良4例.结论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指骨骨折的治疗.它能够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提供关节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需的张力,可以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动脉危象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磊;巨积辉;金乾衡;程贺云;李友;蒋国栋;侯瑞兴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动脉危象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7年4月,对13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吻合后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反复吻合血管均不能缓解,遂将皮瓣内的动、静脉完全换位与受区处动、静脉吻合,即皮瓣内静脉与受区动脉吻合重建皮瓣血供,皮瓣内动脉与受区静脉吻合重建皮瓣回流.其中游离下腹部皮瓣5例,股前外侧皮瓣8例;修复手部创面10例,小腿创面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6 cm×7 cm~6 cm×4 cm;皮瓣面积18 cm×8 cm~7 cm×4 cm.结果10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大部分成活,边缘部分坏死,1例经换药后结痂愈合,2例行植皮治疗.术后皮瓣表现为皮色由紫红色变为暗红色后接近正常皮色,皮瓣边缘会有不同程度的瘀斑形成;皮瓣切口渗血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早期皮瓣肿胀明显,后期肿胀消退.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6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皮瓣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质地柔软.结论 动脉和静脉完全换位在游离皮瓣移植后出现顽固性动脉危象时可作为一种备选方案,挽救皮瓣,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 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詹翼;戚剑;周翔;傅国;王东;朱庆棠;顾立强;刘小林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保留小腿长度或膝关节以利于假肢装配.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肌皮瓣对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4例,其中游离肌皮瓣3例,带蒂肌皮瓣1例.患者均为男性,截肢肌创面位于小腿近端,年龄8~48岁,平均20岁,创面面积7.0 cm×6.0 cm~25.0 cm×10.0 cm.一期清创后二期修复,肌皮瓣面积13.0 cm×10.0 cm~28.0 cm×12.0 cm,保留胫骨长度5.2~9.4 cm.结果 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肌皮瓣边缘出现浅表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供区无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37(平均19)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耐磨.皮瓣感觉恢复程度:S22例, S31例,S3+1例. 6 min步行测试:Ⅳ级2例,Ⅲ级2例;Stanmore运动分级:V级2例,Ⅳ级2例.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小腿截肢残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黎章灿;郑大伟;齐伟亚;朱辉;石荣剑;寿奎水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手术中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切取皮瓣和骨瓣,皮瓣面积1.5 cm×4.0 cm~3.5 cm×6.5 cm,骨瓣大小0.5 cm×1.0 cm×1.5 cm~1.0 cm×2.5 cm×3.5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9例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1.6(1.5~3.0)个月,患指外观恢复良好,供区瘢痕轻微,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平均为6.6(5.3~8.6)mm,末次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优7例,良1例,中1例.结论 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可同时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有利于缩短病程,加快患指功能恢复,是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新选择.

  • 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巨大软组织缺损

    作者:陆振良;朱金宏;陆向荣;张世民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手部组织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不乏有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拇指背侧软组织缺损在临床治疗中修复方法众多,包括局部推进或转位皮瓣、足部的游离皮瓣以及远位的带蒂皮瓣等[1-2].综合考虑供区、受区和操作技术,局部皮瓣推进和修复范围有限,游离皮瓣要求作血管吻合,显微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远位的带蒂皮瓣损伤相对较大.穿支皮瓣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其中广义概念指一切穿支血管供养的皮瓣,包括肌间隔穿支、肌间隙穿支、筋膜穿支、肌皮穿支等[3-5].近年来,手部指动脉的微型穿支皮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用来修复手指部的软组织缺损[6-9].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应用拇指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拇指背侧巨大缺损1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 双侧臀大肌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治疗体会

    骶尾部褥疮好发于脊髓或颅脑损伤致瘫患者,护理不当易形成较大褥疮而难以愈合,治疗棘手[1].我科对近年收治的3例典型脊髓损伤后截瘫合并骶尾部巨大褥疮患者,应用臀大肌旋转皮瓣从两侧覆盖创面,疗效满意.

    关键词:
  • 顺行交叉克氏针微创治疗儿童"拳击手"

    作者:齐伟亚;郑大伟;张旭阳;寿奎水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第5掌骨颈骨折又称为"拳击手骨折",暴力作用于第5掌骨头上,沿掌骨纵轴向近端传递,在掌骨骨密质与骨松质交界处的掌骨颈发生的骨折[1].对于掌侧成角大于40°或明显侧方移位的不稳定型骨折,临床上多需要手术治疗.但对儿童的掌骨骨折,因手部需要完成精细动作,所以力求解剖复位,甚至需要手术来维持稳定[2].手术治疗掌骨骨折的目的为恢复关节面的正常解剖和避免成角或旋转畸形.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我科对儿童闭合第5掌骨颈骨折23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C"形臂机透视下交叉克氏针固定第5掌骨颈骨折,"U"型支具固定,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 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作者:张振辉;王庆德;梅伟;毛克政;姜文涛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观察丝素/胶原蛋白支架联合许旺细胞(SCs)/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共培养所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分别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SD大鼠SCs和ADSCs,并将SCs与ADSCs按照 2∶1的比例和丝素/胶原蛋白支架共培养,来构建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用于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实验随机分为4组:单纯丝素/胶原支架移植组(Scaffold组)、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移植组(TEN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Autograft组)、未手术对照组(Normal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Instron 5865力学试验机测试导管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SEM)观察导管内部空间结构及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术后12周分别行电生理学及形态分析学等一系列检查评估神经再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数据分析,如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Turkey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导管内部相通性良好,在三维的孔隙中及表面上有许多神经元样细胞生长并伸出长突起,细胞生长状况佳.力学试验机测试显示导管大和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10.80±0.30)MPa、(8.14±0.20) MPa.根据再生神经大体观察、电生理学检查及形态学结果统计分析可得,各组实验动物都不同程度上实现缺损神经的修复再通.但从实验动物神经修复效果来讲,TENC组和Autograft组都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优于Scaffo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素/胶原蛋白支架联合SCs/ADSCs共培养所构建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神经导管具备初步生物神经样结构,且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接及促进神经生长作用.

  •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右足巨大痛风结节感染后创面一例

    作者:马福元;潘俊博;吴春彪;卞正君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患者 男,44岁,因右足痛风结节破溃1月余入院.患者5年前右足第1跖趾关节开始出现米粒大小包块,当地医院诊断为痛风结节,未予以药物治疗及低嘌呤饮食控制,包块逐渐增大至"馒头"大小.入院前1个月余饮大量啤酒后出现包块红肿、疼痛,未予治疗,继而出现包块皮肤破溃,并有渗液,当地医院予以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效果不佳.专科查体:右足第1跖趾关节处痛风结节约7 cm×8 cm大小,表面皮肤分别见约2 cm×1 cm、1 cm×1 cm缺损各一处,有脓性及豆腐渣样液体溢出(图 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趾端血运、感觉未见明显异常. X线片检查:右足第1跖骨远端、趾近节趾骨近端骨质缺损、破坏.临床诊断:右足第1跖趾关节痛风结节感染.决定分两期手术修复:一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足清创加痛风结节切除加第 1跖骨及趾近节趾骨变性骨质切除加 VAC处理(图2),并置入1根2 cm克氏针自趾远端贯穿至内侧楔骨固定残留组织.术后第7天去,除VAC装置后每日创口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换药.连续3次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后,于术后11 d,二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术.按设计切口切开皮瓣,在深筋膜深层寻找发自腓骨长肌-比目鱼肌间隔的皮支,调整皮瓣位置,分开肌间隔,保护穿支,确定截骨位置(腓骨中点两侧4 cm ),线锯锯断腓骨,艾丽斯钳抓持两端,向下翻转,电刀切断外侧间隔,继续翻转切断骨间膜,在长伸肌内保留腓血管束.结扎分支,游离整个血管,结扎远端.观察皮瓣边缘及腓骨髓腔渗血良好(图3),结扎切断蒂部,将腓骨嵌入第1跖骨缺损处,1根2 cm克氏针自趾远端贯穿至内侧楔骨固定,皮瓣边缘缝合于缺损边缘,在足背动脉搏动处取弧形切口,将组织瓣血管蒂吻合于足背动、静脉(1条动脉、2条静脉),通血后皮瓣颜色红润(图4).供区取同侧腹股沟区全厚皮片植皮,小腿石膏托中立位固定制动.

    关键词:
  • 皮肤扩张器治疗皮瓣术后虎口挛缩一例

    作者:张航;刘亚平;唐林俊;王学松;曽福俊;蒋国华;吴德生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患者 男,45岁,因右手热压伤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图 1)术后半年,右手虎口挛缩、第 2~5指并指畸形(图 2)入院.查体:右手背皮瓣术后外观略臃肿,右手示指背侧近节、中指和环指中节远端背侧、小指近节指背为皮瓣并指状覆盖,右第2~5指掌侧指蹼完整;右虎口主、被动外展约40°,右拇指对掌、对指受限;右第2~5指掌指关节、各指间关节于伸直位僵硬,主动、被动活动不能;右第1~5指远端血运、感觉正常.诊断:右手背、第2~5指皮瓣修复术后虎口挛缩;右第 2~5指并指畸形、伸肌腱缺损、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僵硬.

    关键词:
  •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作者:吴泽勇;王绥江;黄海华;张培华;史玉仓;陈秀凤;邓婷婷;蔡雪彦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通过对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解剖观察,总结背侧支血管的起源相对位置、走行规律,探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对6只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血管的显微解剖,以及1只血管铸型手标本,观察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及其背侧支的起源位置、数量及走行特点.在解剖的基础上,临床应用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0例,术后定期随访,对皮瓣的成活情况及修复指功能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 6只手标本中,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有2条(4只手)或3条背侧支血管(2只手),中节有2条背侧支血管(6只手);1只血管铸型标本显示示指桡侧固有动脉在近、中节分别有3条、2条背侧支血管.临床应用10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完全成活.术后10~1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邻近肤色大致相同,示指屈、伸功能良好,虎口无畸形,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为5.5~9.0 mm,平均7.2 mm.结论 示指桡侧固有动脉阶梯推进皮瓣可跨掌指关节,扩大皮瓣供区,血供可靠,修复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为示指指端缺损创面的临床修复提供了一种术式选择.

  • Choke血管的研究进展

    高能量创伤或肿瘤根治性手术后所致的巨大软组织缺损是目前修复重建领域内的难题[1].穿支皮瓣因在获得美观外形的同时,减少了供区的损伤,已成为修复和重建领域重要的术式之一[2].

  • 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模型及实验研究现状

    自1989年Koshima[1]早提出穿支皮瓣的概念以来,穿支皮瓣因其对供区损伤小、对受区修复重建效果好的特点,已被显微外科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对于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单血管体皮瓣往往不能安全有效地覆盖创面,而要切取面积更大的跨区供血皮瓣来解决这个问题.

  • 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儿童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护理监测要点

    作者:史艳敏;魏洁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儿童肝移植术后并发症护理监测要点.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13例儿童肝移植患者,年龄8个月~9岁,9例接受活体部分肝移植,4例接受DCD肝移植.在护理工作中针对性观察术后并发症临床体征,强化抗凝和免疫抑制药物护理监测.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吻合口狭窄、门静脉血栓和胆瘘各1例;伤口愈合不良2例.结论 儿童肝移植具有不同于成人肝移植的显微外科特点,术后护理需要针对显微外科特点采取措施,通过细致临床症状观察,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治疗措施.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房玉霞;周婷婷;关银银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单侧手外伤行断指再植术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选取2017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单侧手外伤行断指再植术患者46例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舒适状况和红肿硬结、腰背不适、便秘、负性情绪等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为(98.90±6.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3.20±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肿硬结、腰背不适、便秘、负性情绪发生率等方面,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集束化策略对断指再植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护理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 自制皮瓣颜色比色卡在游离皮瓣术后观察中的应用

    作者:董文静;庄雷岚;卞薇薇 期刊:《中华显微外科》2018年06期

    目的 探讨皮瓣颜色比色卡在各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50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住院先后进行编号,根据奇、偶数便利取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游离皮瓣颜色,自行判断患者移植皮瓣的血运情况;观察组采用皮瓣颜色比色卡观察游离皮瓣的颜色,判断皮瓣的血运情况.比较两组护士对临床皮瓣颜色描述的准确性、皮瓣成活情况,并自制量表调查医生对于两组护士皮瓣观察能力的认可情况.结果 应用皮瓣颜色比色卡准确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72%(18/25) ( χ2=5.357,P=0.049);对照组和观察组皮瓣完全坏死分别为2例和1例,部分坏死分别为7例和1例,成活率分别为64%(16/25)和观察组92%(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11,P=0.019);医生对于护士用比色卡进行皮瓣观察的能力认可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皮瓣颜色比色卡判断皮瓣颜色、血运更准确、客观,避免或减少了因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为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提供依据和方便,显著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1998 01 02 03 04
1997 04
1991 02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8月份投的稿件,历经初审、外审,9月底返回终审结果,10月修改返回,11月20日收到录用函,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8月17日投稿,9月25返回审稿意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小修,之后送复审,11月5号返修格式,之后就被收录了,历时三个月的时间,编辑态度很好,期间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很感谢。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第一次在中华显微外科上投稿,去年11月22日投的稿件,12月底外审返回,送上了了三个专家,一个专家拒审,还有两个专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经修改后于1月16发录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很高效,值得推荐。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8月23日在中华显微外科上投的文章,一个月后返修,修改后于12月被录用,感觉还是很好中的,文章只要创新性强,内容丰富新颖,一般都能被收录,祝大家投稿顺利。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我是7月19日投的稿件,8月8号显示初审通过,送外审,9月底外审通过,10月17号被收录,前后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期间修改过两次稿件,主要是针对在文章的格式,可见期刊对文章的格式要求极为严格,有需要发文章的朋友可以考虑在这个期刊上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2月底投得稿件,一个月左右返修,小修格式后于4月中旬收录,效率很高,期间编辑给了我很多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很感谢,之后有文章的话还会投稿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3个月内

    投稿后两个半月的时间外审返回,针对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说明,提交后一周被接受,效率还是很高的,整个流程很规范,大家有文章的话可以投稿试试。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