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长期以来,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视为炎症、感染和组织损伤急性期反应的非特异性产物.CRP增高,意味着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由于它不能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多年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忽视.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发现CRP增高可强烈预测未来冠状动脉事件[1],从而激发了广大医生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强烈兴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血管炎症标记物的血浆水平有助于区分高危心血管病患者.这些标记物包括P选择素(P-selectin)、白介素-6(IL-6),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因子和CRP.新近的临床荟萃研究表明,所有的炎症与细胞因子中,CRP是预测未来心血管危险有力的炎症标记物[3].
-
氨氯地平抑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许多研究表明,血管中膜来源的平滑肌细胞(VSMC)移行到内膜异常增殖和积聚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早期和关键的作用.已知有许多因素能促进VSMC的增殖和移行,例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凝血酶血管紧张素Ⅱ等.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在兔髂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影响32例分析
-
卡维地洛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观察
本研究观察卡维地洛预防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
-
冠心病患者应用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
80岁以上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
-
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钠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急性心力衰竭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危重急症.目前临床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随着人们对利钠肽认识的不断增加,逐渐提出以心钠素和近年来发现并应用的脑钠素(BNP)作为诊断心力衰竭、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心力衰竭患儿血浆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BNP在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价值.
-
10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特点分析
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季节和时间规律.本研究连续收集我院1994年至2004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资料,分析月、周、日发病规律.
-
多巴酚丁胺实时声学造影评价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