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중화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727
  • 国内刊号: 12-10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建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碱基错配对短发夹RNA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作用的影响

    作者:顾玲;刘霆;龚玉萍;孟文彤

    目的 探讨碱基错配对短发夹RNA(shRNA)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作用的影响.方法 针对mdr1基因mRNA合成一条序列正确的shRNA及正义链少1个碱基的对应错配shRNA,构建一对抗mdr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dr1 mRNA表达;柔红霉素泵出实验检测P-gp外排泵功能;MTT法检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结果 序列正确和对应错配shRNA真核表达载体均明显下调mdr1 mRNA的表达,降低细胞膜P-gp外泵功能,60 min柔红霉素泵出率分别为6%和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细胞内柔红霉素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51和7.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对阿霉素药物敏感性的相对逆转率为90%和87%.结论 正义链碱基错配shRNA对RNA干扰功能无明显影响,与序列正确的shRNA一样可有效逆转mdr1所致的耐药.

  • 23例伴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

    作者:秦爽;刘旭平;薄丽津;李承文;代芸;刘世和;王建祥

    目的 研究伴9号染色体短臂(9p)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23例伴9p异常的A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其累及的基因.结果 9p异常ALL占同期ALL的5.26%.有免疫学资料的21例患者,4例为T系ALL;17例为B系ALL,其中早前B细胞型3例.11例以del(9p)为主要遗传学特征,其余12例9p异常包括t(9p)或del/add(9p)作为继发或伴发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经FISH检测发现14例患者有p16基因缺失.与核型正常组患者相比,del(9p)患者更易累及脾脏,且生存期短.结论 9p异常是一个非随机的染色体改变且极易累及p16基因.伴有9p缺失的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与不良的预后.

  • SYUNZ-4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一;谢冰芬;朱孝峰;冯公侃;邓蓉;刘健楠;郭经峰;吴海强;古练权;姜文奇;刘宗潮

    目的 探讨半合成紫草萘醌化合物SYUNZ-4对U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锥虫蓝拒染实验和MTT法分析SYUNZ-4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m blot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SYUNZ-4抑制U937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62μg/ml;经SYUNZ-4处理的U937细胞可见DNA梯形条带、细胞核浓缩和凋亡小体;6μg/ml SYUNZ-4处理U937细胞6,12,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2±6.5)%、(25.3±11.4)%和(56.2±6.5)%,对照组凋亡率为(2.1±0.8)%(P<0.05);SYUNZ-4可活化U937细胞中的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PARP,上调Bax、P21、P27、Fas和FasL的表达,下调Bcl-xL水平,对Bcl-2、BID和P53表达无影响.结论 SYUNZ-4在体外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caspase家族蛋白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参与了凋亡的调节.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3细胞、调节T细胞数量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

    作者:涂梅峰;邵宗鸿;刘鸿;何广胜;付蓉;施均;白洁;曹燕然;王化泉;邢莉民;崔振珠;孙娟;贾海蓉;陈辉树;薛艳萍;杨崇礼

    目的 测定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Ⅲ型(Th3)、CD4+CD25+调节T细胞(Tr)数量和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索SAA患者细胞免疫耐受被打破的机制.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发病期和10例免疫抑制治疗(IST)后恢复期的SAA患者外周血表达TGF-β1的CD4+细胞(Th3)数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新发SAA患者、9例IST后未恢复和10例恢复期SAA患者的Tr数量,并与12名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其与CD3+CD4+、CD3+CD8+细胞及CD3+CD4+/CD3+CD8+细胞比值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SAA患者血浆中TGF-β1水平,分析其与Th3细胞、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Th3细胞、CD8+TGF-β1+细胞及Th3/CD8+TGF-β1+细胞比值分别为(5.10±0.91)%,(4.93±0.97)%、1.20±0.19;SAA发病组分别为(1.33±0.20)%,(1.72±0.24)%,1.00±0.25,Th3细胞、CD8+TGF-β1+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和P<0.05);SAA恢复组分别为(2.19±0.21)%,(2.07±0.33)%,1.71±0.52,Th3细胞、CD8+TGF-β1+细胞比例均较SAA发病组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Tr比例为(8.25±1.96)%;新发SAA组为(3.32±0.8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AA治疗后未恢复组Tr为(7.09±1.84)%,较新发SAA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A恢复组Tr为(7.49±1.27)%,较新发SAA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A患者Tr与CD3+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呈正相关(r=0.855,P<0.01;r=0.729,P<0.01),而与CD3+CD8+细胞呈负相关(r=-0.488,P<0.05);正常对照组血浆TGF-β1水平为(11.06±0.49)μg/L,SAA组为(2.49±0.51)μ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SAA组血浆TGF-β1水平与Th3细胞呈正相关(r=0.396,P<0.05),与血小板水平呈正相关(r=0.701,P<0.01).结论 SAA患者外周血Th3细胞、Tr数量和血浆中TGF-β1水平下降可能导致SAA患者细胞免疫耐受被打破.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100例追踪观察

    作者:江倩;陈珊珊;江滨;江浩;丘镜滢;刘艳荣;张艳;秦亚溱;陆颖;黄晓军;陆道培

    目的 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00例Ph+CML第1次慢性期(多为干扰素α治疗失败的晚慢性期)患者持续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93例)或600 mg/d(7例).结果 中位追踪49.0(4.5~58.0)个月,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为100%,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86.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6.0%,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率为68.8%,完全分子学缓解率为26.6%,预计54个月无疾病进展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6%.治疗中,18.0%和28.0%的患者分别出现了Ⅲ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33,RR=4.196)和治疗前外周血中嗜碱粒细胞比例≥0.05(P=0.012,RR=4.173)为独立预示Ⅲ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血液学毒性发生普遍,大多程度轻微.10.0%和13.0%的患者分别检出了Ph+和Ph-细胞克隆演变,除个别Ph+细胞克隆演变者外多数处于疾病稳定状态.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骨髓中存在高比例(100%)的Ph+细胞(P=0.027,RR=0.523或P=0.004,RR=0.424)和治疗中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P=0.001,RR=0.306或P=0.004,RR=0.337)为独立影响MCyR或CCyR获得时间和比例的不利因素.结论 甲磺酸伊马替尼明显提高Ph+CML慢性期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 mdr1启动子驱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载体对耐药K562细胞的体外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王向玲;纪春岩;马道新;赵建强;侯明;余海青;臧绍蕾

    目的 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启动子控制的胸苷激酶-胞嘧啶脱氨酶(CD-TK)双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耐药白血病细胞K562/A02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pcDNA3-mdr1P-CD-TK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法转染K562、K562/A02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用PCR、RT-PCR鉴定TK、CD基因的稳定转染与表达,加用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培养4 d,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成功构建了mdr1启动子控制的CD-TK双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成功转染细胞后,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PCR结果显示,CD、TK基因均稳定存在于K562、K562/A02细胞中,RT-PCR结果显示K562/A02-CD-TK细胞有CD、TK基因特异性条带表达,而K562-CD-TK细胞无特异性条带.加入GCV、5-FC后,与K562-CD-TK细胞相比,K562/A02-CD-TK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在60μg/ml GCV和600μg/ml 5-FC联合作用后两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5.04%和41.13%)(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同样浓度下分别为2.93%,10.27%).结论 mdr1启动子驱动的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可以靶向杀伤多药耐药的白血病细胞.

  • 供者自然杀伤细胞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纯兰;刘霆;孟文彤;陆晓茜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中供者自然杀伤(NK)细胞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作用与受者总树突细胞(DC)、成熟D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作为供鼠,BALB/c小鼠为受鼠,受鼠接受60Co γ射线全身照射(6.5 Gy)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1组无任何处理,对照2组移植供鼠骨髓,实验1组移植供鼠骨髓同时输注激活的受鼠NK细胞,实验2组移植供鼠骨髓同时输注激活的供鼠NK细胞,观察受鼠生存期、GVHD临床和病理表现,检测总DC、成熟DC以及TGF-β1含量.结果 对照1组小鼠未发生GVHD,其余三组均发生GVHD.但实验2组GVHD临床和病理评分分别为(3.1±1.2)分和(2.5±1.1)分,较对照2组GVHD程度[分别为(7.2±1.3)分和(7.5±1.1)分]明显减轻(P<0.01),实验1组分别为(8.5±1.0)分和(8.8±1.7)分,较对照2组GVHD加重(P<0.05).移植后4周,对照1组、对照2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CD11c+细胞分别占26.1%,24.7%,24.1%,8.6%,CD86+细胞分别占10.2%,19.3%,23.4%,6.1%,CD80+细胞分别占16.1%,24.6%,33.2%,5.1%.实验2组受者总DC和成熟DC含量较对照2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1组成熟DC含量较对照2组增加(P<0.05).实验2组TGF-β1含量较对照2组增加(P<0.05),实验1组较对照2组减少(P<0.05).结论 供者NK细胞减轻GVHD的机制与其减少受者总DC和成熟DC数量以及增加TGF-β1含量有关,这种作用可能与杀伤细胞抑制受体(KIR)-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Ⅰ不匹配有关.

  • 伴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植物固醇血症临床及基因研究

    作者:苏雁华;王兆钺;曹丽娟;杨海燕;白霞;阮长耿

    目的 研究一个伴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植物固醇血症家系的临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血浆植物固醇含量;PCR法扩增ABCG5和ABCG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DNA测序确定基因异常,限制性内切酶(BfaⅠ)分析该家系及70名正常人相应序列的PCR产物.结果 3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溶血和巨大血小板,其血浆谷固醇、豆固醇和二氢胆固醇浓度明显增高而总胆固醇浓度正常.发现在ABCG5基因外显子1中18 802位碱基发生C→T突变,导致22位的谷氨酸(Q)变为终止密码子.3例患者均为纯合子,其父母及两个亲属为杂合子.ABCG8基因测序结果未见异常.限制性内切酶Bra Ⅰ分析70名正常人相应序列的PCR产物未发现相同的基因突变.结论 血细胞是血浆植物固醇毒性作用的一个靶子,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异常是植物固醇血症的一种特殊的表型.

  •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制备骨髓瘤疫苗的研究

    作者:刘俊峰;何志旭;沈冬;项鹏;黄绍良;黄瑾

    树突细胞(DC)是体内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由于其具有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能力,因而被认为是机体免疫的始动者,在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C的免疫治疗亦被认为是具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之一.我们利用胚胎干细胞(ESC)的全能性在体外诱导出具有正常表型及功能的DC用以制备骨髓瘤疫苗,并检测其抗肿瘤活性.

  •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h1、Th2型T细胞亚群的检测

    作者:张春青;王立军;张锑;秦雪梅;徐从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尤其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发生、发展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异常关系密切.研究发现机体内1型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相关,并且1型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1],提示测定细胞干扰素γ水平可预测治疗效果.我们检测了丝裂原激活前后AAA患者Th1、Th2型T细胞亚群比例,预测1型和2型细胞因子分泌细胞的平衡性.

  • 四嗪二甲酰胺体外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分化作用研究

    作者:周永列;吕亚萍;胡惟孝;邱莲女;王文松;杨忠愚;刘建栋

    我们曾研究了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的作用[1].为了进一步研究ZGDHu-1抗白血病的作用,我们以HL-60细胞为模型,体外观察了ZGDHu-1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诱导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 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附文献复习

    作者:赖悦云;韩伟;卢锡京;黄晓军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常可累及其他脏器如眼、皮肤、黏膜、肝胆系统、运动系统、造血系统等.恶性肿瘤是其严重的合并症.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IBD患者合并白血病的概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国外有不少IBD合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报道,并初步证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能同时根治这两种疾病[1-3].但国内至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报告1例UC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IBD合并白血病的认识.

  •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转染对T细胞活化和亚群分布的影响

    作者:薛兴奎;孙文佶;姚航平;胡洁;蔡真

    为了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人们试图在输注的淋巴细胞中转染一种自杀基因,这种外源基因使输注的T细胞对特殊药物具有敏感性,设置了一种特定"开关".

  • 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彤;王杰

    Flt-3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早期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属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Flt-3与其配体(FL)结合后能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Flt-3基因突变已经被公认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发生率高的一种基因改变,与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关系[1],且为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急性白血病细胞株Flt-3基因存在近膜区突变型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在此基础上对118例恶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的Flt-3基因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

  • 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基因转录本的临床意义

    作者:姚利;陈子兴;岑建农;何军;邱桥成;鲍晓晶;袁晓妮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征性染色体改变形成了t(15;17),涉及PML-RARα融合基因.由于全反式维甲酸、砷剂的使用,目前APL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缓解期的患者仍存在复发的危险性.我们利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56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表达,以便动态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疗效预测指标的评价

    作者:陈昀;徐从高

    目前虽然实验研究中已积累了大量有关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异常的资料,但因缺乏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的转译性或过渡性研究(translational study),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能够用于再障的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的实用体系.我们拟对目前有关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在原发性再障患者免疫抑制疗法(IST)疗效预测方面的应用作一个综述,目的在于初步区分这些指标的临床应用前景,并可能对今后从基础至临床的过渡性研究提示方向.

  • 具有调节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的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腾龙;谢彦晖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成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其经常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相伴发生,所以许多患者经过常规HSCT后并未出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调节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探索一种既能抑制GVHD又保持其GVL作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发现具有调节作用的免疫细胞在HSCT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认识这些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有望为研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我们对这些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脐血移植临床评价和主要问题探讨

    作者:任汉云

    自1988年Gluckman报道首例脐血移植(UCBT)成功以来,迄今已有超过6000例儿童和成人患者接受了同胞或无血缘关系UCBT.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在北京、广州、济南、天津等城市建立了脐血库,目前库存脐血总量约3万份,估计全国开展UCBT已超过200例,主要为无血缘关系UCBT.目前UCBT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的地位尤其在成人移植中的地位还存在争议,UCBT植入率低、造血恢复延迟以及免疫重建缓慢而增加患者感染、早期移植相关死亡为其突出问题.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感染的防治

    作者:高春记

    目前,感染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HSCT后感染与常规化疗所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的感染不尽相同.HSCT经历了比较典型的免疫抑制及其后逐渐恢复的过程,HSCT一般分为造血重建前期、造血重建后近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发生的感染各有其特点.虽然该划分不能确定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在临床感染的处理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不同移植类型其移植后感染的发生情况也不相同,自体HCST后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尤其近年来多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作为移植物,其造血恢复快,但比常规化疗的感染危险性高.HSCT过程中出现的感染,往往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所以HSCT过程中采取及时有效的感染防治措施非常重要.由于不同时期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采取防治措施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

中华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