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atology 중화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2727
  • 国内刊号: 12-109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5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王建祥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国产达沙替尼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怡琳;王龙;袁国林;杨壮志;黄知平;张友山;赵哲;万楚成;鲍颖;向航;殷华;陈丽凤;熊颖媛;孟力;黎纬明

    目的 探讨国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达沙替尼(商品名:依尼舒)二线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CML协作组成员医院收治的二线服用国产达沙替尼的CML-CP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治疗3、6和12个月时佳反应率、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率、累积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无进展生存(PFS)、无事件生存(EFS)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纳入83例CML-CP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4~45)个月,达沙替尼治疗3、6、12个月佳反应率分别为77.5% (54/71)、72.6% (61/75)、60.7%(51/69).至随访截止,累积CCyR率、MMR率分别为65.5% (55/80)、57.1% (48/73),达CCyR和MMR的中位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时间内,PFS率为94.0% (79/83),EFS率为77.4% (65/83).国产达沙替尼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水肿(32.5%),其次为皮疹瘙痒(18.1%)、乏力(13.3%),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31.3%)、白细胞减少(19.3%)和贫血(6.0%).结论 国产达沙替尼二线治疗CML-CP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作为CML-CP患者的治疗选择.

  •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首疗程化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检测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意义

    作者:黄走方;许杰;傅明伟;王婷玉;郝牧;刘薇;邱录贵;邹德慧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首疗程诱导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RD1)检测对自体造血于细胞移植(auto-HSCT)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行auto-HSCT的87例有流式细胞术MRD1检测结果的AL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RD1与ALL患者auto-HSCT后复发、生存的关系.结果 26例(29.9%)ALL患者MRD1阳性.高危免疫表型比例在MRD1阳性组显著高于MRD1阴性组(34.6%对14.5%,P=0.038),初诊时年龄、性别、谱系(T/B)、免疫表型(标危/高危)、高白细胞计数(B-ALL> 30× 109/L或T-ALL> 100× 109/L)比例、伴高危染色体/基因比例、第1次完全缓解到移植的时间、预处理方案在MRD1阴性组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MRD1阴性患者、MRD1阳性患者的5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75.7%、29.6% (P< 0.001),总生存(OS)率分别为72.7%、47.3% (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1阳性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7,95% CI 1.256~ 7.200,P=0.013),MRD1阳性和高危免疫表型是影响患者LFS的危险因素(HR=3.986,95% CI 1.813~ 8.764,P=0.001;HR=2.981,95% CI 1.373~6.473,P=0.006).结论 auto-HSCT不能逆转MRD1阳性患者的不良预后.MRD1阴性且在强化治疗中持续保持阴性患者可选择auto-HSCT治疗.

  • 溶血性疾病相关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作者:王朝;孙雪;施均;郑以州;赵玉平

    目的 观察溶血性疾病相关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讨HbA1c与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发掘其对溶血性疾病的提示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192例HbA1c降低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类疾病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检测数据,分析HbA1c和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HbA1c降低病例的诊断主要包括红细胞膜病(88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2例)、血红蛋白病(4例)和红细胞酶病(5例),其中HbA2和HbF正常者与HbA2和(或)HbF异常升高者在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1.7%对22.0%,x2=5.574,P=0.018)和血红蛋白病(0.7%对7.3%,P=0.031)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非溶血性疾病患者,溶血性疾病患者显示出HbA1c降低和网织红细胞比值(Ret)、间接胆红素(IBIL)、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的趋势,Ret、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平均红细胞体积(MCV)、IBIL、F-Hb在不同溶血性疾病之间表现出了水平的差异,但造成差异的原因并不一致.在红细胞膜病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HbA1c与其他各项实验室指标均呈现负相关趋势.结论 溶血性疾病可导致HbA1c假性降低,但不同病种对其影响程度的差异不显著.HbA1c与溶血相关实验室指标具有密切关系,对红细胞膜病和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具有潜在的提示意义.

  • 多重PCR法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多种疱疹病毒感染

    作者:姬玉涵;朱子玲;杨露露;谢伊瑜;陈佳;刘红;马骁;刘跃均;何军;韩悦;吴德沛;吴小津

    目的 采用多重PCR方法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多种疱疹病毒的感染状况,并探讨HSCT患者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移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行HSCT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预处理至移植后90 d内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标本共734份,Lab-Aid824核酸提取Mini试剂抽提DNA,应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扩增8种人类疱疹病毒,分析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移植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至随访终点,中位随访时间为192(35~ 308)d.移植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35.6% (32/90),其中1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12.2%(11/90),多种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23.3%(21/90).移植后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77.8% (70/90),其中1种疱疹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0.0% (18/90),多种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为57.8% (52/90).在多种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中,2种病毒感染30例(57.7%),3种疱疹病毒感染18例(34.6%),不同时间点样本检测的4种疱疹病毒感染4例(7.7%).移植后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中,HHV-6和HHV-7感染存在相关性(OR=13.880,Q=0.026),EBV和HHV-7感染也存在相关性(OR=0.093,Q=0.044).25例患者移植后出现疱疹病毒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肠炎、病毒性脑炎和不明原因发热.移植前HHV-1感染与年龄、HHV-2感染与发病时间、CMV感染与原发病为淋巴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移植后EBV感染与HLA不全相合、供受者ABO血型不一致及Ⅱ~Ⅳ度急性GVHD呈正相关;多种疱疹病毒感染与HLA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及Ⅱ~Ⅳ度急性GVHD呈正相关.结论 HSCT前后存在多种疱疹病毒感染,HLA不全相合、非血缘供者和Ⅱ~Ⅳ度急性GVHD与移植后多种疱疹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方案干预治疗微小残留病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米瑞华;陈琳;魏旭东;尹青松;王敏芳;梁利杰;袁芳芳;李梦娟;冀烜静;宋永平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1b、白细胞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干白沙”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17例来自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来自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处于血液学完全缓解但MRD阳性的AML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干白沙”方案,监测其MRD水平变化.结果 18例患者接受常规剂量“干白沙”方案1~2个月,7例患者MRD转阴,3例患者MRD水平明显下降,3例MRD水平升高,5例复发.MRD水平升高的3例患者接受加量的“干白沙”方案,2例MRD转阴,1例MRD水平下降.“干白沙”方案干预治疗MRD阳性AML总有效率为72.2%.根据治疗前MRD水平分组,MRD≥1.0%的患者有效率为57.1%(4/7),MRD< 1.0%的患者有效率为81.8%(9/11).结论 “干白沙”方案可使血液学完全缓解但MRD阳性的AML患者MRD转阴或下降,增加方案药物剂量后疗效增加,疗效与治疗前MRD水平可能呈负相关.

  • 诱导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60岁初治中高危/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希;夏冰;王超雨;李梦真;许雯;袁田;田晨;赵海丰;杨洪亮;赵智刚;王晓芳;王亚非;于泳;张翼鷟

    目的 比较诱导化疗联合或不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初治年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 ≥2分的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R-CHOP组(32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增强免疫化疗组(2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EPOCH、Hyper-CVAD/R-MA或ESHAP方案化疗)和auto-HSCT组(33例,增强免疫化疗序贯auto-HSCT),进行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①90例患者中男40例(44.4%)、女50例(55.6%),中位年龄43(18~60)岁,中位随访时间42(3~ 110)个月.②R-CHOP组、增强免疫化疗组、auto-HSCT组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33.5±10.7)%、(55.3±10.1)%、(65.8±13.6)% (P=0.012),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9.7±9.0)%、(61.6±10.2)%、(78.6±7.8)%(P=0.035).R-CHOP组与增强免疫化疗组比较,5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19,P=0.437);auto-HSCT组5年PFS率高于增强免疫化疗组(P=0.042).③auto-HSCT组IPI分层高危患者(26例)、R-CHOP组低危患者(12例)、增强免疫化疗组低危患者(8例)的5年PFS率分别为(62.3±14.3)%、(58.3±18.6)%、(51.4±18.7)%(P=0.686),5年OS率分别为(69.2± 13.9)%、(62.5±15.5)%、(58.3±18.6)% (P=0.592).④高危患者比较,auto-HSCT组(26例)较R-CHOP组(20例)、增强免疫化疗组(17例)有更高的5年PFS率[(62.3±14.3)%、(41.1±13.5)%、(21.9±11.6)%,P=0.002]和5年OS率[(69.2±13.9)%、(51.5%±14.0)%、(35.4±13.6)%,P=0.019].⑤R-CHOP组生发中心来源(GCB)亚型(16例)患者3年PFS、OS率均高于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患者(16例)(P=0.030,P=0.041);增强免疫化疗组GCB亚型患者(12例)3年PFS、OS亦高于non-GCB亚型患者(13例)(P=0.044,P=0.047);auto-HSCT组GCB亚型(15例)、non-GCB亚型患者(18例)3年PFS、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9,P=0.093).⑥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细胞来源(GCB/non-GCB)是影响R-CHOP组[PFS:HR=0.274 (95% CI 0.094~0.800),P=0.018;OS:HR=0.408 (95% CI 0.164~1.015),P=0.045]和增强免疫化疗组[PFS:HR=0.423 (95% CI 0.043~ 1.152),P=0.048;OS:HR=5.758 (95%CI 0.882 ~ 6.592),P=0.035]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不是影响auto-HSCT组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增强免疫化疗序贯auto-HSCT可改善年轻初治高危DLBCL患者(特别是non-GCB亚型)的预后.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急性红系造血功能停滞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孔丹青;殷杰;余自强;周士源;李静;韩悦;王兆钺;阮长耿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一种特殊类型,年发病率约(2~ 8)/100万[1],包括遗传性(Upshan-Shulman综合征)和获得性TTP,后者占大多数,可继发于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妊娠等.TTP属于血液系统少见病,合并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极为罕见.我们收治1例合并急性红系造血功能停滞的难治性获得性TTP患者,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关键词:
  • BCL-2抑制剂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岩;汤君宇;张梅;张莹;田莉萍;王振;段明辉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治疗困难,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文献报道,老年AML患者积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有助于改善远期生存[1].但是,移植后复发患者通常难以耐受强化疗,很难再次获得完全缓解(CR).近期我们采用BCL-2抑制剂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成功治疗1例allo-HSCT后复发的老年AML患者.

    关键词:
  • 儿童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HV-6病毒性脑炎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罗静;程翼飞;闫晨华;王昱;何春玲;黄晓军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属于人疱疹病毒β-疱疹病毒科,大多数3岁以内的儿童会感染HHV-6,且在初次感染后进入潜伏期.HHV-6可在免疫受损的宿主中再活化.一般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HHV-6再激活的发生率为30% ~ 70%[1],脐血干细胞移植(CBT)后的发生率会更高.大部分患者移植后HHV-6再激活表现为HHV-6血症,仅少数患者发生HHV-6相关脑炎.CBT患者HHV-6脑炎的发生率为4.9% ~ 21.4%,在非CBT患者中发生率为0~11.6%[2].目前国内单倍型HSCT(haplo-HSCT)蓬勃发展,但haplo-HSCT后HHV-6脑炎具体发生率缺乏相关数据.我们报告2例haplo-HSCT后HHV-6脑炎诊治经过,对移植后HHV-6脑炎进行文献复习.

    关键词:
  • T细胞耗竭在诱导免疫耐受、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

    作者:王佳丽;韩明哲

    异基因造血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然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显著影响移植疗效.急性GVHD是由于供者T细胞识别不匹配的宿主多态性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T细胞活化和增殖所造成的组织损伤,主要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和肝脏[1].供者T细胞是介导GVHD的主要效应细胞,阻断或抑制T细胞活化,能减轻移植排斥反应或诱导耐受,使造血干细胞移植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进一步提高和规范我国MDS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结合近年来MDS领域的新临床研究成果和国内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版)》.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