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중화예방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150/R
  • 国内刊号: 吕相征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cjpm@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创刊时间: 195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与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调查

    作者:蒋莹;曾庆奇;纪颖;王燕玲;郑韵婷;常春

    目的 调查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和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分析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4--6月分别在陕西西安市和铜川市抽取5个建筑工地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652名,对其健康素养水平、职业卫生意识以及企业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用得分或合格率描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水平和职业卫生意识,用x2检验分析不同健康素养水平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意识和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得分为(3.75±2.17)分(总分9分).知晓企业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培训、定期体检、职业安全教育、职业防护用品和缴纳医疗保险的流动人口比例分别为28.2% (174/616)、43.5%(268/616)、52.8%(325/616)、54.9%(338/616)和37.7%(230/616),分别有46.4%(201/627)、44.8%(281/627)的流动人口认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粉尘.健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定期体检和急救药箱4项服务中,没有利用过任何一项企业服务的流动人口占61.1% (373/610),利用过其中l、2和3项的比例分别为27.5%(168/610)、7.9%(48/610)和2.6%(16/610),4项都利用过的仅占0.8%(5/610).Logistic回归显示,健康素养水平合格者利用企业卫生服务的可能性是不合格者的1.82倍(OR=1.82,95% CI:1.13 ~2.92);上学年限为13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利用企业卫生服务的可能性是6年及以下流动人口的3.81倍(OR =3.81,95%CI:1.75~8.31),职业卫生意识对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x2 =3.50,P =0.061).结论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职业卫生意识和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均比较低,健康素养水平、上学年限是影响企业卫生服务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 肿瘤坏死因子-β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刘睿;宋琴琴;张志;杨照环;刘英文;张雪梅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 252A/G遗传变异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956例NSCLC病例作为病例组;以来自同期北京市健康体检个体,无肿瘤病史和体征者作为对照组,共994名.研究对象均为汉族,对照组与病例组相匹配.经知情同意,每名研究对象均采集3 ml外周血,以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分型,并且调查了对象的吸烟情况.以logistic回归法计算TNF-β 252A/G变异各基因型影响NSCLC发病风险的OR及95% CI值.结果 在对照组中,TNF-β 252 AA、AG和GG基因型分别占30.9%(307/994)、47.4%(471/994)和21.7%(216/994);在病例组中,分别占35.7% (341/956)、48.1% (460/956)和16.2%(155/9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NF-β252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具有较低的NSCLC发病风险,其OR(95%口)值为0.64(0.49~0.83).以携带AA基因型的非吸烟者作为参照,携带AA基因型的吸烟者发生NSCLC风险的OR(95% CI)值为2.88(1.91~2.24),高于GG基因型吸烟者发生NSCLC的风险(OR=1.54;95% CI:1.00 ~2.39).进一步以累计吸烟量分层,携带AA基因型的重度吸烟者(> 20包/年)发生NSCLC的OR(95%CI)值为4.62(2.88 ~7.41),高于携带GG基因型的重度吸烟者(OR=2.24,95% CI:1.33 ~ 3.74).结论 TNF-β遗传变异对NSCLC发病风险有影响并与吸烟情况相关.

  • EB病毒血清学筛查鼻咽癌高、中危人群的随访研究

    作者:连仕锋;季明芳;吴标华;俞霞

    目的 采用EB病毒血清学方法筛查鼻咽癌高、中危人群,并对筛查出的高、中危人群的转归与检出鼻咽癌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某镇鼻咽癌筛查项目中首次血清学鼻咽癌患病风险评估为高、中危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联合检测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VCA/IgA)、核抗原IgA抗体(EBNA1/IgA)对首次筛查高、中危人群每年进行1次血清学随访,每次鼻咽癌患病风险评估为高危的人群行鼻咽纤维镜检查.通过3年随访分析高危人群的数量、鼻咽癌检出率以及肿瘤分期的变化.首次筛查检出的鼻咽癌定义为筛查组,随访检出的鼻咽癌为随访组.结果 首次筛查高、中危人群1 445名,高危404名,中危人群1 041名.随访第1、2、3年高危人群的数量逐渐下降依次为371、188和187名.所有高危人群共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查853人次,检出鼻咽癌38例;高危人群的鼻咽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依次为6.2%(25/404)、3.2%(12/371)、0.5%(1/188)、0(0/187).高、中危人群调查期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7% (31/404)、0.8% (8/1 041).筛查组与随访组检出的鼻咽癌早诊率均较高,分别为80%(20/25)、11/13.筛查组原发肿瘤以T1期为主(80%,20/25),高于随访组(5/13)(P =0.028);筛查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随访组,分别为76%(19/25)、5/13 (P =0.035).结论 高危人群的鼻咽癌主要在首次EB病毒筛查和第1年随访中检出,之后随访鼻咽癌的检出率急剧下降,鼻咽癌高危人群为筛查中的重点人群.

  • 2008-2013年河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对HIV的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文杰;樊盼英;梁妍;李洁;马彦民;李宁;孙定勇;朱谦;王哲

    目的 了解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HIV完全抑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河南省2008-2013年加入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基本信息和随访信息,按照基线免疫学水平将艾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和早期治疗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51~500个/μl),计算其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的HIV完全抑制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开始治疗6个月后HIV未被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6 103例艾滋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常规治疗组14 522例,早期治疗组1 581例.男性9 428例,女性6 675例,性别比为1.41∶1,年龄为(47.2±11.7)岁,已婚或同居者占71.6%(11 522/16 103),感染途径多为血液传播,占57.2%(9 214/16 103).所在治疗机构多为乡级或村级,占81.3%(13 086/16 103),初始治疗方案以司坦夫定(D4T)或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奈韦拉平(NVP)或依非韦伦(EFV)为主,占77.1%(12 426/16 103).开始抗病毒治疗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后,常规治疗组的HIV抑制率分别为72.6%(3 008/4 144)、73.9% (4 758/6 443)、74.1%(3 641/4 915)、74.9%(2 819/3 766)、76.1%(1 729/2 272)和78.2%(492/629),早期治疗组HIV抑制率分别为65.5%(315/481)、65.4% (448/685)、68.8% (223/324)、66.0% (155/235)、71.4%(110/154)和61%(30/49),除治疗4年时,其余时间点两组HIV抑制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常规治疗组,研究对象男性(OR=1.23,95%CI:1.07~ 1.42)、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长(OR=1.26,95% CI:1.16 ~ 1.36)、初始治疗方案为D4T/AZT+去羟肌苷(DDI)+NVP/EFV(OR=3.00,95%CI:2.26 ~ 3.98)和治疗6个月时近7d漏服药物(OR=1.97,95% CI:1.22~3.18)HIV抑制率低,研究对象同性性传播感染途径(OR=0.57,95% CI:0.35 ~0.90)、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OR =0.61,95%CI:0.50 ~ 0.75)HIV抑制率高;在早期治疗组,研究对象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OR=0.43,95% CI:0.23 ~0.80) HIV抑制率高,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越长(OR=1.43,95%CI:1.09 ~ 1.88)HIV抑制率低.结论 河南省不同基线免疫学水平的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毒抑制效果均较好,在县级及以上治疗机构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效果较好,而确认阳性到开始治疗时间越长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抑制效果较差.

  • 深圳市副溶血弧菌O3∶K6血清变异型病原学特征研究

    作者:鞠长燕;俞慕华;黄锐敏;罗锦雁;段永翔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深圳市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O3∶K6血清变异型毒力基因和分子分型特征,及其与O3∶K6血清型的基因遗传关系.方法 对深圳市2006-2012年食物中毒病例肛拭子样本中分离的1 1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PFGE分型,并根据地域分布与分离时间的不同,选取了7株O3∶K6血清型为对照组,对其以及O3∶K6血清变异型分别进行tdh和trh毒力基因检测,群特异性PCR (GS-PCR)和orf8基因检测,及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结果 115株副溶血弧菌中,带型相似度>80%的菌株占58.3%(67/115),其中,O3∶K6血清型占67% (44/67),O1∶KUT血清型占5%(4/67),O3∶K6血清变异型占28%(19/67).O3∶K6血清变异型中,O1∶ K25血清型占7%(5/67),O4∶K68血清型占10% (7/67),O11∶K36血清型占10% (7/67),其均携带td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GS-PCR扩增基因和orf8基因阳性占10/19,GS-PCR扩增基因和orf8基因阴性占5/19,GS-PCR扩增基因阴性、orf8基因阳性占4/19,ST-3型占17/19,ST-305型占2/19.对照组均携带tdh基因,不携带trh基因,为GS-PCR扩增基因、orf8基因阳性以及ST-3型.ST-305型与ST-3型在dtdS和PntA两个管家基因上有差异,在dtdS基因的第305个碱基处,ST-305型(147号等位基因)为T,ST-3型(4号等位基因)为C;在pntA基因的第33个碱基处,ST-305型(93号等位基因)为C,ST-3型(29号等位基因)为A.结论 04∶K68、O1∶K25、O11∶K36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与O3∶K6血清型相似,且MLST结果一致,遗传关系接近,为O3∶K6血清变异型.

  • 2014年南京市三类场所三手烟污染现况研究

    作者:张书星;乔善磊;陈敏健;夏彦恺;杭渤;成森平

    目的 分析南京市部分场所的三手烟污染状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于2014年3-5月,选取南京市建邺、雨花、江宁、玄武、鼓楼和浦口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3类场所(住宅、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为研究场所,每类场所均分为吸烟和无烟(禁烟)两种环境,每类场所于每种环境下分别选2~3个采样地点,共51个采样地点,每个采样点分别采集9~10个样品,共采集样品477份.采用表面擦拭取样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样点三手烟标志物尼古丁进行定量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不同吸烟环境的3类场所尼古丁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477份样品中,来自住宅场所者占27.0%(129/477),公共场所者占61.0%(291/477),交通工具者占11.9%(57/477).吸烟环境的住宅、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尼古丁浓度分别为(214±55)、(1 408 ±177)、(1 511 ±785) μg/m2,均高于无烟(禁烟)环境的同类场所[(23 ±9)、(62±11)、(46±15) μg/m2](f值分别为13.79、13.15、3.45,P值分别为<0.001、<0.001、0.006).吸烟环境的场所内,墙面、桌子、沙发、柜子、门背面和空调通风处表面尼古丁浓度分别为(171 ±62)、(232±38)、(373±151)、(903±239)、(978±212)、(1 721±517) μg/m2(F=7.06,P=0.009).吸烟环境下,公共场所尼古丁浓度较高(F =9.25,P=0.024);无烟(禁烟)环境下,住宅尼古丁浓度较低(F=7.88,P<0.001).结论南京市的公共场所、住宅和交通工具均普遍存在三手烟污染情况,吸烟环境的污染程度高于无烟(禁烟)环境;无烟(禁烟)的私人住宅污染程度较低;吸烟环境下,场所内接近通风口、门背面及柜子的尼古丁浓度较高.

  • 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作者:王丽丽;马晓晨;滕仁明;赵耀;陈倩

    沙门菌是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感染后能够产生发热、腹泻、腹痛,甚至伤寒、败血症等症状.近年来在美国发生了多起轰动全球的沙门菌感染事件[1-2].2013年9月28日,北京市3个区域的3所学校相继发生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疫情.因报告时间相近、临床症状相似,初步怀疑该起事件具有共同的食品污染来源,现将调查及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研究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

    作者:王毅;李六林;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樊静;赵西和;贾蜀光;杨红

    2006-2011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 HIV抗体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HIV高发人群和防治重点[1-2].中国过去针对MSM的研究以横断面调查为主,HIV感染率一直被用来了解和判断MSM人群中的HIV的流行水平,而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仅用HIV感染率是难以对HIV流行水平进行准确判断的,也难以评估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而HIV新发感染率才是评估的“金标准”[3].由于队列研究难度较大,制约因素较多,国内多在一级城市开展了为数不多的研究,且观察时间较短[4-5],不能更好地反映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了解MSMHIV新发感染及变化趋势,探索干预方法,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6月至2013年3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开展了MSM队列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应用BED方法对云南省暗娼人群进行HIV-1新发感染率研究

    作者:杨朝军;马艳玲;陈会超;苏莹珍;陈敏;董莉娟;杨莉

    云南省自1989年在吸毒人群中首次暴发艾滋病以来,艾滋病疫情一直呈蔓延趋势,传播方式逐渐从注射吸毒为主转向性接触传播为主[1-2].暗娼人群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高危人群,为了掌握暗娼人群的艾滋病流行形势,本研究采用了常用的BED实验技术,对暗娼人群进行了艾滋病新发感染率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北京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HIV阳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桂英;孙燕鸣;贺淑芳;卢红艳

    2009年开始,国家级性病门诊监测哨点仅对男性就诊者进行监测,北京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率一直保持平稳,始终维持在2%左右,但2013年该感染率突然增高.为找到感染率升高的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进行了如下调查分析.

  • 中国新疆维吾尔和西藏自治区33名大学生指甲中全氟化合物水平测定

    作者:高倍;多加·其米格;刘薇;何欣;张欢欢;金一和

    全氟烷酸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量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内[1-2],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在人类血清中半衰期的算术平均值长达5.4年和3.8年[3],其生物累积性和多种毒性使得这类化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价不容忽视.

  • 马鞍山市80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陈道利;李马超;周海健;刘国俊;王艳;喻佰启;施明美;程险峰;洪颖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严重影响婴幼儿身体健康.肺炎链球菌部分血清型可致严重的侵袭性IPD,包括败血症、脑膜炎等.据WHO估算,2008年全球约有880万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例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1],我国已成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病例数多的国家之一,占全球病例的12%[2].为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肺炎链球菌临床病例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收集2009-2011年该地区3家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分离的疑似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分析研究.

  • 食物过敏的定义、流行性、诊断及治疗

    作者:Ronaldvan Ree;Lars K.Poulsen;Gary WK Wong;Barbara K.Ballmer-Weber;高中山;贾旭东

    食物过敏是异质性群体相关疾病,会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对多个器官造成影响.其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从轻度的局部反应到全身性的过敏反应.从机制上来看,食物过敏是Th2细胞驱动的免疫紊乱疾病,食物特异性IgE是这种速发型不良反应的基础.过敏的部位和症状并不一定相同.食物过敏常会与自身免疫性(如乳糜泻)和非免疫性(如乳糖不耐受)的其他食物不良反应相混淆.为了正确诊断食物过敏,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检测特异性IgE,并进行经口激发试验来确诊.一些辅助因素(如运动、药物和酒精)有助于诱发食物过敏,会进一步增加诊断的复杂性.以食物提取物为基础的诊断试验并不能反映症状的严重程度,而检测单个食物致敏原IgE的新一代分子诊断技术,则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可靠的症状严重程度依据.分子诊断还有助于确定食物过敏是直接源于对食物的暴露还是间接源于花粉过敏(交叉反应).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桃过敏在欧洲主要是源于对桃的食用,而在中国则是源于对艾蒿花粉的初级致敏.但这两种情况都是由来自同一家族的致敏原分子介导的.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揭示了食物过敏的病因、流行性及其所包含的风险因素,为预防食物过敏提供了循证策略.过去的十年中,食物过敏在发达国家盛行.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都被认为会导致食物过敏流行性的增加,而且饮食习惯不同,过敏的食物也不同.目前,分子变态反应学和生物技术正在开发安全的免疫治疗方法,有望能够减轻日益加重的食物过敏负担.一种使用低致敏性突变重组分子的免疫疗法已经开始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评估.食物致敏原名单的不断完善为转基因食品致敏性的评估提供了坚实基础.

  • 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对死亡率影响中的修饰效应

    作者:张云权;马露;朱耀辉;龙璇;李锐;王素青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浓度升高会引起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另外,不少研究也发现,季节和温度在颗粒物暴露与死亡率的关系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修饰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季节和温度的修饰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PCR衍生技术在鼠疫耶尔森菌基因鉴定和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王梅;唐新元;王祖郧

    运用PCR衍生技术对不同生态型的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进行基因鉴定和分型,使高通量实验结果能反映鼠疫流行历史,易于比较其基因组、致病力等方面的差异,为鼠疫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溯源提供重要依据.但每种PCR衍生技术各有优缺点,实验需综合考虑分型的能力、可操作性、经费预算等因素和实验条件.

  • 农业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Scott McClain;Wendelyn Jones;贺晓云;Gregory Ladics;Andrew Bartholomaeus;Alan Raybould;Petra Lutter;徐海滨;王雪

    转基因作物自1995年开始引入种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和饲料需求.转基因作物用于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价,首先从DNA水平考虑,包括插入宿主基因组的是什么DNA,插入的位置和稳定性如何?其次,考虑DNA编码蛋白的安全性及其对作物的潜在效应,确保转入的新蛋白从毒性、致敏性和环境各方面的评价都是安全的,此外,用于食品或动物饲料加工的谷物需要评价其营养成分,必要时还要确定其非预期效应.为给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需要对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对照物进行成分等实质同性分析,质谱及基于抗体的新技术能够对包括内源性致敏原在内的作物成分进行更精确的分析.监管指南文件中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及其用途,有一些是全球公认的文件(如食品法典委员会提出的文件).有些国家的监管机构推荐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动物模型,但是在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中,动物模型的使用没有依据.试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可以通过采用良好实验室规范来达成,是高质量数据的保证.监管机构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测试方法的要求越来越多,根据目前的评价结果,已经登记的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对照物同等安全.

  • 微核试验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华东;贾光

    微核试验能同时检测染色体畸变、DNA修复障碍、凋亡以及部分基因突变等多个遗传终点,已经成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肿瘤的早期发现与诊断、致癌性物质的评价、遗传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微量营养素与肿瘤以及队列研究这五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微核试验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 橄榄油中叶绿素铜的筛查及确证

    作者:宋书锋;王丹;杨杰;刘卿;赵云峰

    目的 建立橄榄油中叶绿素铜的高效液相色谱筛查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的确证方法.方法 市售油溶性叶绿素铜用石油醚稀释,经硅胶柱净化,Symmetry ShieldRP18色谱柱分离后,在430 nm波长下进行液相色谱法筛查;再经ACQUITY UPLC BEH 18C分离,用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负离子源模式进行检测,根据质谱给出的母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精确分子质量进行定性确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样品进行焦脱镁叶绿素A铜筛查.结果 焦脱镁叶绿素A铜可以作为橄榄油中添加叶绿素铜的指示性成分.采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5份样品包括橄榄油、大豆油及螺旋藻进行筛查,在1份橄榄油样品中检出了焦脱镁叶绿素A铜.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特异性强,适用于橄榄油中叶绿素铜的定性筛查.

  • 基因分析技术在鼠疫耶尔森菌中的应用

    作者:杨瑞馥

    在细菌分析中,发展了很多基因分型技术,包括分析部分基因组信息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多位点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分析和差异片段分析技术等,以及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在鼠疫菌的研究与应用中,很多技术得到了成功的应用.该研究主要与同期发表的有关鼠疫菌质粒谱的一篇论文和一篇鼠疫菌基因分型的综述相呼应,从实用的角度简述了各基因分型技术在鼠疫菌研究中的应用.

  • 基于设计和基于模型方法在复杂抽样数据统计描述中的模拟比较研究

    作者:李镒冲;于石成;赵寅君;姜勇;王丽敏;张梅;蒋炜;包鹤龄;周脉耕

    目的 比较基于设计和基于模型方法在复杂样本统计描述中的表现.方法 以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收缩压(SBP)和血压升高率为材料,利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模拟抽取1 000次(样本量均为2 000名),同时赋予样本随年龄增加而变大的应答率,使样本年龄结构偏离目标人群.以均方误差(MSE)和95%可信区间(CI)覆盖参数的概率为评价标准,比较基于设计方法,基于模型的常规方法和多水平模型对均数和率进行统计描述时的表现.结果 常规方法、基于设计方法和多水平模型在估计SBP均数时,MSE分别为6.41、1.38和5.86,基于设计方法表现好;3种方法估计的95% CI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分别为24.7%、97.5%和84.3%,常规方法和多水平模型均可导致统计推断Ⅰ类错误概率增加.估计血压升高率时,基于设计方法的MSE为4.80,表现优于常规方法(20.9)和多水平模型(17.2);而常规方法95% CI包含总体参数的概率仅为29.4%,多水平模型为86.4%,均低于基于设计的方法(97.3%).结论 对样本结构存在系统偏差的复杂抽样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时,基于设计方法在估计的无偏性和统计推断的有效性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法和多水平模型,应作为首选方法.

  • 中国11个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质粒谱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作者:辛有全;魏柏青;杨晓艳;魏荣杰;祁美英;熊浩明;靳娟;李存香;李翔

    目的 分析中国11个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携带质粒情况,及质粒谱分布特征.方法 以1943-2012年从中国11个鼠疫疫源地内分离的2 213株鼠疫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碱裂解方法,提取质粒DNA,采用标准质粒对照法测量质粒DNA的相对分子质量(Mr),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质粒进行质粒谱分析.结果 2 213株鼠疫菌共携带16种不同Mr的质粒DNA,其Mr分别为4×106、6×106、7×106、13×106、16×106、20×106、22×106、23×106、27×106、30×106、36×106、45×106、52×106、65×106、72×106和90×106,该些质粒可分为26种质粒谱.2 213株鼠疫菌中共携带有4种大质粒,其Mr分别为52×106、65×106、72×106和90×106,分别占22.10%(589/2 213)、75.60%(1 672/2 213)、0.17% (4/2 213)、2.12%(47/2 213).携带52×106质粒或90×106质粒的鼠疫菌仅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携带72×106质粒的鼠疫菌仅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所有疫源地均有分布携带65×106质粒的鼠疫菌.结论 中国11个鼠疫疫源地鼠疫菌共携带16种质粒,其中大质粒有4种,其Mr分别为52×106、65×106、72×106、90×106;这些大质粒与其他质粒构成了26种质粒谱,分别分布在相对独立的疫源地.

  • 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的鼠疫耶尔森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对比评价

    作者:李春凤;张平平;王晓英;刘晓;赵勇;孙崇云;王成彬;杨瑞馥;周蕾

    目的 研制基于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T-LF)检测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试纸,与BioThreat Alert(R)免疫层析(BTA)试纸的检测和操作性能进行对比.方法 以上转发光纳米颗粒作为生物示踪物,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分别研制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UPT-LF试纸.分别配制1010、109、108、107、106、105、0 CFU/ml系列浓度的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标准品以及109 CFU/ml系列浓度的27种特异性评价菌株菌液,采用UPT-LF试纸对其进行检测,对3种UPT-LF试纸的敏感性、精密性、线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评价.配制模拟阳性样品,分别采用UPT-LF和BTA试纸对107、106、105、0 CFU/ml系列浓度的标准品以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检测,比较UPT-LF和BTA试纸的检测时间、敏感性以及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检出率.结果 鼠疫菌UPT-LF、炭疽杆菌芽孢UPT-LF、布鲁菌UPT-LF试纸的敏感性均达到105 CFU/ml,各系列浓度检测带信号/质控带信号(T/C)值的变异系数均≤15%,lg[T/C值-临界值(cut-off值)]与lg(标准品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8、0.999(F=1 647.57、743.51、1 822.17,P值均<0.001).鼠疫菌UPT-LF和布鲁菌UPT-LF试纸检测特异性评价菌株时,均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炭疽杆菌芽孢UPT-LF试纸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分离株2#芽孢、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l#芽孢存在非特异交叉反应,检测其他特异性评价菌株均无非特异性交叉反应.UPT-LF试纸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样品的时间分别为33、36、37 min,BTA为115、115、111 min;UPT-LF和BTA试纸检测0 CFU/ml标准品的阴性率均为5/5;UPT-LF试纸检测炭疽杆菌芽孢、鼠疫菌、布鲁菌的敏感性均达到l05 CFU/ml,BTA试纸分别为106、106、105 CFU/ml;模拟样品检测中,UPT-LF试纸炭疽杆菌芽孢、鼠疫菌、布鲁菌的检出率均为16/16,BTA试纸分别为7/16、16/16、16/16.结论 UPT-LF试纸检测鼠疫菌、炭疽杆菌芽孢、布鲁菌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线性和精密性较佳,检测和操作性能较BTA试纸更为优良.

中华预防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