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Aesthetics and Cosmetology 중화의학미학미용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国医学美容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6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657/R
- 国内刊号: 杜太超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与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的临床效果
目的 比较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要求鼻唇沟填充美容就医者,随机分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填充组(30例)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组(30例),采用治疗前、治疗后面部照相,鼻唇沟评分,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半年、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半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美容就医者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后早期肿胀、瘀斑等局部反应明显,持续时间较长;透明质酸注射后肿胀及红斑反应较轻,治疗后恢复快,无药物过敏反应.两种治疗方法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和透明质酸注射填充鼻唇沟凹陷,治疗后半年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别,治疗后1年自体脂肪颗粒注射有效率高于透明质酸注射,透明质酸需要补充注射,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医师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使用.
-
女变男易性者行阴道黏膜预制尿道阴茎再造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女变男易性者以废弃的阴道黏膜于腹部预制尿道行阴茎再造,并与传统的前臂皮瓣游离移植阴茎再造法(简称前臂皮瓣法)进行比较.方法 2007-2016年,以新的阴道黏膜预制法再造阴茎治疗22例女变男易性者,一期手术除常规行子宫、卵巢、乳腺以及阴道切除外,将切下的全厚阴道黏膜埋植于下腹部皮下预制尿道,6个月后掀起预制腹部皮瓣行阴茎再造,术后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与31例前臂皮瓣法比较手术时间、满意度和术后尿道并发症.结果 阴道黏膜预制法所有再造阴茎均完全成活,均可站立排尿,与前臂皮瓣法比较,可显著减少供区瘢痕,提高易性者满意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P<0.05).结论 在女变男易性者的治疗中,以阴道黏膜预制尿道行腹部皮瓣阴茎再造,方法可靠,与传统的前臂皮瓣法比较,能显著降低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显著减少供区瘢痕,操作简单.
-
双侧鼻孔上缘皮肤黏膜软骨瓣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继发鼻小柱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利用双侧鼻孔上缘皮肤黏膜软骨组织瓣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继发鼻小柱缺损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0例重度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小柱缺损畸形的患者,采用双侧鼻孔上缘倒U形皮肤黏膜软骨组织瓣旋转推进并结合鼻翼软骨复位的方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5.3个月.术后随访通过调查问卷评分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血肿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术后鼻小柱明显延长,鼻尖凸度增加,鼻孔鼻翼外形改善良好,修复效果满意.随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6例患者认为术后效果非常好,4例认为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利用双侧鼻孔上缘皮肤黏膜软骨组织瓣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继发鼻小柱缺损畸形,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
舌瓣联合局部黏膜瓣修补腭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舌瓣联合局部黏膜瓣修补腭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腭瘘患者,结合腭瘘形态,设计腭瘘边缘局部黏膜瓣,尽可能利用局部组织瓣的翻转、旋转推进等方法,减小腭瘘面积,增大创面接触面积,或将形态不规则腭瘘转变为较为规则的形态.根据创面的面积,设计前部蒂薄层舌瓣,带蒂转移修复腭瘘,并保证舌瓣修复腭瘘后舌体运动范围适宜,舌瓣蒂部张力适中且无过度扭转.必要时需要先行舌系带延长,以保证舌体能够充分上抬.舌瓣供区拉拢缝合.术后3周行二期舌瓣断蒂术,同时修整舌体形态.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效果满意,腭瘘均完全封闭,患者舌部形态、外观良好,口腔卫生、咀嚼功能及语音功能均未见明显损害,亦未见味觉丧失.结论 舌瓣血运丰富,供区代价小,手术设计及操作均相对简单,用于修补以往难以处理的腭瘘具有重要的价值.
-
颏成形术矫正颏部畸形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颏成形术矫正颏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颏部发育不良引起的小颏畸形及颏部偏斜不对称患者共153例进行颏成形术,其中对垂直向发育不良的患者行咬合平面截骨,对前后向发育不良的患者行眶耳平面截骨,伴有颏部偏斜患者同时做相应调整,纠正患者颏部垂直向、前后向及左右向畸形.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骨吸收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15例患者出现下唇及颏部淤血青紫,但抽吸无明显积血,均在术后2周左右吸收.其中33例(21.6%)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下唇及颏部麻木,均在术后12周内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术后6~18个月复查,并且随访至术后12~24个月,下颌正侧面形态改善均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颏成形术矫正颏部发育异常导致的小颏畸形、偏颌畸形患者的颏部形态有明显的效果.
-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
目的 对比联合筋膜鞘悬吊术与额肌瓣悬吊术在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46例58只眼,分为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组与额肌瓣悬吊术组;比较两组术后睑裂高度,睑缘弧度,闭眼后角膜暴露程度,眼睑活动度,并发症出现的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组矫正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3.10%,6.9%,(91.22±0.37)分,额肌瓣悬吊术组分别为75.86%,24.14%,(75.05±0.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对于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具有更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在重睑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52例均存在上睑肥厚、臃肿者,行重睑成形术,于切口下唇切除部分增厚的睑板前纤维脂肪组织;切口上唇去除部分眼轮匝肌后的眶隔前以及眶上缘外侧骨膜前脂肪组织,适度去除部分肥厚的眶隔脂肪.采用双重固定形成稳定持久的生理性动态重睑皱褶:真皮-眼轮匝肌-睑板(或上睑提肌腱膜),皮肤-眶隔膜(或上睑提肌腱膜)-皮肤,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全部受术者上睑臃肿情况有所改善,1例出现术后早期上睑局部小血肿,10d后自行吸收缓解;2例术后重睑皱褶变浅,行再次手术修复;3例眉外侧上方区域术后出现局部麻木,3个月后自行缓解恢复.其余146例受术者睁闭眼时上睑形态自然,切口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针对上睑较为臃肿的单睑者行重睑手术,采用双重固定联合眼轮匝肌后脂肪部分切除,可以在改善上睑臃肿的同时,形成较为稳定持久的动态重睑.
-
射频微等离子体联合局部电子束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射频微等离子体技术联合局部电子束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组瘢痕疙瘩半年以上患者15例,经单次射频微等离子体治疗,治疗功率80~100W,滑动模式.治疗后24 h内及治疗后1周行大分割电子束照射,照射剂量9 Gy/次,照射范围为瘢痕外1 cm.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半年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和患者满意度评价,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15例患者VSS评分术前(11.73±1.12)分,术后(3.87±2.53)分(P<0.05).其中痊愈1例,显效1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患者评价:非常满意6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不良反应:1例出现放疗区皮肤色素沉着(前胸部),1例出现延迟愈合.结论 射频微等离子体联合局部电子束放射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汉族年轻女性漂亮脸型与一般脸型下颌角区域的形态学参数
目的 分析汉族年轻女性漂亮脸型与一般脸型下颌角区域软硬组织差异,为下面部轮廓改型提供美学依据.方法 选取38例汉族年轻女性,其中漂亮脸型12例,一般脸型26例,行颅面部三维CT扫描及下颌角区域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 漂亮脸型与一般脸型下颌角区域骨性下颌角间宽、下面宽、下颌角角度、下颌支宽、下颌支高及下颌角点颏前点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长、宽、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可参考漂亮脸型下颌角区域软硬组织相关数据,并结合美容就医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行下面部轮廓改型.
-
局部三叶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乳头乳晕坏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医源性乳头乳晕坏死的原因,探讨局部三叶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修复乳头乳晕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对医源性乳头乳晕缺血坏死的13例患者采用局部三叶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进行修复,在新乳头点设计三叶瓣,切开皮肤,掀起皮瓣,将3个瓣做交叉缝合形成新乳头,新乳晕部分则取阴股沟或对侧正常乳晕皮肤,取皮区创缘两侧拉拢缝合,游离皮片修剪去除皮下组织形成全厚皮片,在新乳头周围行O形植皮,术后植皮区加压包扎,乳头则用丝线牵引至少1个月,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满意度为100%,双侧乳头乳晕不对称发生率为0;13例患者平均乳头回缩率为1o.03%,患者均无感染、无出血及血肿、无皮瓣或皮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在乳房整形手术中如未充分考虑乳头乳晕区血供特点会导致乳头乳晕坏死,局部三叶瓣法充分利用原乳晕区色泽较深的瘢痕组织,联合游离皮片移植再造乳头乳晕形态好.
-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病因不明,多见于女性,目前认为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紊乱、服用某些药物、外用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缺乏及紫外线照射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面部对称性分布、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片,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2013年9~12月,我们对1540 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与单用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
电灼眶隔膜辅助睑袋成形术治疗睑袋的临床效果
睑袋为下眼睑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以及眶隔松弛向前突出而呈现囊袋状的表现[1].睑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2],如眼睑皮肤的老化松弛,眶隔膜的张力减弱,眼轮匝肌的松弛[3],脂肪因为外部张力的减弱和持续重力作用而发生的突出等[4].下睑袋的临床分型有多种[5],手术是消除下睑睑袋的有效方法,而经皮肤入路是临床上采用为普遍的手术方式[6].传统的下睑袋成形术的基本原理是取出凸出的眶隔脂肪组织;加固并上提松弛的下睑组织;切除多余的下睑皮肤.我们使用睑袋成形术联合眶隔筋膜双极电凝的治疗方式,逆向恢复松弛的睑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
富血小板血浆局部应用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15只,将每只兔子背部两侧对称各取一块随意皮瓣,随机选择一侧为观察组,给予皮瓣基底部均匀涂抹PRP,另一侧为空白对照组,皮瓣基底均匀涂抹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于术后3,7,14d计算皮瓣成活率,取皮瓣标本行大体观察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4计算血管密度.结果 皮瓣成活率:3d观察组(74.4±4.7)%,空白对照组(65.8±6.8)%;7 d观察组(72.4±7.5)%,空白对照组(58.5±7.0)%;14 d观察组(74.5±5.0)%,空白对照组(65.0±5.4)%.HE染色,可见皮瓣远端和蒂部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越来越轻,血管密度增加,14 d炎症反应轻,血管密度大.观察组炎症反应均较空白对照组轻.CD34阳性计数,3d观察组血管密度(13.9±2.0)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11.1±1.3)个/高倍视野;7d观察组血管密度(15.7±1.5)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12.1±1.2)个/高倍视野;14 d观察组血管密度(19.6±1.2)个/高倍视野,空白对照组(12.7±0.8)个/高倍视野,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RP能够促进兔随意皮瓣成活.
-
面瘫继发眼睑闭合不全的整形修复
面瘫后,眼轮匝肌因失神经麻痹而不能对抗上睑提肌的上提拉力或下睑的下垂重力,进而导致眼睑不能闭合,引起角膜外露.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兔眼症(lagophthalmos),或兔眼畸形.若不及时治疗,则易罹患角膜炎、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混浊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面瘫继发眼畸形的整形与修复,一直是包括整形外科在内的多个学科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对近年来面神经瘫痪所致兔眼畸形的治疗方法及修复策略进行回顾和综述.
关键词: -
数字化技术在正颌外科中的应用
牙颌面畸形(dentomaxillofacial deformity)是指因颌面骨生长发育异常所引起的颌骨形态、大小以及结构的异常,上下颌骨与颅颌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以及伴发的咬合关系、口颌系统功能异常,外观上常常表现出面部形态异常[1].牙颌面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观美及生命质量.传统正颌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可以有效治疗各类牙颌面畸形,但繁琐的术前准备过程加速了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正颌外科中的进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医学成像技术的融合,以CT等影像学数据为信息来源,经计算机处理后的三维辅助颅颌面部诊断分析和手术设计指导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2]应运而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
女性臀部美学标准的评估
随着历史进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臀部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涵义,如今更加突出为女性躯干美的重要元素之一.臀部手术早出现在1969年,利用乳房假体进行臀部畸形的修复[1].此后才出现以美学为目的的臀部手术,臀部整形手术例数每年以42%的增长速度增长[2].美国整形医师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全美有2540例假体隆臀者,较2014年增长36%,脂肪注射隆臀术2015年增至14705例,较2014年增长28%,而2015年臀部上提术较2000年更是增长惊人,增长率达252%,达到4767例[3].比例合适的臀部作为女性躯干美的重要组成,具备一定的美学标准,但关于臀部美学的标准制定及评估方法的提出,则于近10年才开始兴起,至今多种学说并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臀部美学具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从而衍生出一系列不同的评估方法,这些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医师制定更合适的臀部整形目标及手术方案.
关键词: -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治疗重度乳头内陷的疗效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治疗重度乳头内陷的疗效.方法 将20例诊断为双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分为单独应用乳头内陷矫正器组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在矫正器去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根据治疗前、治疗后侧位像测量乳头凸度变化,比较两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型肉毒毒索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组在矫正器去除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乳头凸度为(1.12±0.13),(0.95±0.10)及(0.73±0.11) cm,与单独应用矫正器组(0.81±0.10),(0.72±0.12) cm和(0.53±0.10) cm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组并发症发生(皮肤糜烂0例、色素脱失1例、钢丝移位0例)少于单独应用矫正器组(皮肤糜烂2例、色素脱失1例、钢丝移位1例).两组患者均无乳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乳头内陷矫正器可有效治疗重度乳头内陷,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矫正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乳头内陷矫正器.
-
无针注射与有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无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分为无针注射组和有针注射组,每组20例.无针注射组采用无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有针注射组采用传统有针注射.结果 无针注射组治愈16例,显效3例,无效1例;腋部皮肤无不适感觉,无明显痛感,无1例发生红肿、坏死.有针注射组治愈1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无1例发生过敏,2例腋部发生皮下血肿,经压迫治疗后恢复.有针注射组疼痛感较无针注射组强烈.结论 无针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与传统有针注射总体疗效相同,但无针注射方法更安全、患者舒适感和依从性更好.
-
A型肉毒毒素注射美容不良反应的评估及诊治
目的 评估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美容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抗毒素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A型肉毒毒素注射美容后引起不良反应的诊治过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并分别给予对症处理、观察处理或肉毒抗毒素治疗.结果 40例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异常,其中4例(10%)出现呼吸困难.36例(90%)仅给予对症处理,4例(10%)给予肉毒抗毒素治疗,分别随访1~3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均未留有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状.结论 注射A型肉毒毒素美容,一旦发生中毒,尽早给予肉毒抗毒素治疗.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被诊断为腋臭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对照组行腋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 (1/4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9%(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P<0.05);经过9个月随访,观察组有31例出现腋臭复发,复发率为73.81%,对照组有2例出现腋臭复发,复发率为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1,P<0.05).结论 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腋臭是一种无创、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需要多次注射.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