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3;10)、t(X;3)平衡易位各一例

    作者:宋兰林

    例1 男,30岁.结婚2年余,其妻怀孕3次均于妊娠50~80天内自然流产.夫妇表型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其妻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及感染史.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分析,核型为46,XY,t(3;10)(3qter→3p23∷10p15→10pter;10qter→10p15∷3p23→3pter),其妻核型正常.家系调查: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无不良生育史.患者系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时其父母年龄均为30岁,母孕期正常.其兄已婚并有3个正常子女,其弟未婚.父母、兄弟及兄之子女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例2 女,22岁,未婚.因原发性闭经就诊.查体:智力正常,身高156 cm,体重50 kg,无颈蹼且后发际不低,双侧乳房发育较差,阴毛、腋毛稀少.妇科检查:外阴幼稚型、肛查子宫小;B超检查子宫3.3 cm×2.9 cm×1.9 cm,右侧卵巢1.6 cm×1.4 cm,左侧卵巢1.6 cm×1.1 cm.用雌激素行人工周期治疗无撤退性出血.内分泌放免检测:FSH 60.9 μg/L(卵泡期正常值1.5~10 μg/L);LH 35.2 IU/L(正常值2~1.5 IU/L);E2 15.9 pmol/L(正常值44.4~177.6 pmol/L).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G显带分析,核型为46,X,t(X;3)(Xpter→Xq24∷3q27→

  • 染色体平衡易位t(5;10)一家系三例

    作者:马晓丽;孙海基;陈安军;陈君

    患者女,31岁.结婚3年孕1胎,孕3个月早孕检查B超诊为死胎,行人工流产.夫妇双方表型、智力均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史及不良因素接触史.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外周血常规制备染色体,G显带分析,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患者核型为:46,XX,t(5;10)(5pter→5q31∷10q26→10qter;10pter→10q26∷5q31→5qter),见图1.其丈夫核型正常.家系调查:患者之母孕2产2,有1次人工流产史.患者之弟,29岁,结婚半年,其妻未孕,表型及智力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其母核型为:46,XX,t(5;10)(q31,q26);其弟核型为:46,XY,t(5;10)(q31,q26).患者之父核型正常.

  • 产前诊断46,XX,t(5;6)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刘丽;陈胜湘

    携带者女,30岁.孕21周,因曾生过畸形儿要求产前诊断.曾自然流产两次,均于孕1+月时无任何诱因胎死宫内.1999年足月娩出一畸形男婴,脊柱裂.细胞遗传学检查:携带者核型为46,XX,t(5;6)(5pter→5p11∷6p11→6pter;5qter→5q11∷6q11→6qter).丈夫核型为46,XY.夫妇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查体:宫底脐下一横指,B超检查各项生长参数在正常值范围.2000年11月8日,B超监视下抽羊水64 ml,贴壁培养.7天收获,制片,G显带,计数5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10个分裂相,核型为:46,XY,t(5;6)(5pter→5p11∷6p11→6pter;5qter→5q11∷6q11→6qter)mat(图1).

  • t(11;22)携带者生育部分22三体一例

    作者:李莉;钟立;刘菊年;杨宝珍

    患儿女,3天.因先天性完全性腭裂到遗传室就诊.系第5胎,剖宫产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好,但哭声不清脆.母孕时年龄36岁,自述孕期无服药史,无X线接触及毒物接触史,曾有4次自然流产史.患儿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镜下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患儿核型为47,XX,+del(22)(pter→q12∶)mat.母亲核型为46,XX,-22,+del(22)(pter→q12∶),t(11;22)(11pter→11q25∷22q12→22qter),父

  • 遗传性罗伯逊易位合并先天愚型

    作者:侯南英;杨建华;梁英凤

    患者男,6岁,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2400 g,会哭,因体格发育小,智力低下前来就诊.患儿眼距宽,眼外角上斜,内眦赘皮,平鼻根,常张嘴伸舌,双耳位低,左手通贯掌,双手小指一指纹,走路不稳,好动.其母身体健康,在怀孕期间无异常,无服药史及害物质接触史;其父嗜酒,且酒量很大,吸烟. 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及其父母均进行了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制片及G显带,分析30个中期分裂相.父亲核型正常,患儿核型为:46,XY,t(13;14),+21.13qter→cen→14qter,+21.

  • 罕见的夫妇双方均为易位携带者

    作者:许争峰;王迅美;束泽宝;朱瑞芳;李玉梅

    例1 女,26岁.已婚3年,因自然流产2次就诊.孕期无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无外伤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无自然流产史,一姐已结婚生子,无流产史及分娩畸形儿史.查体无阳性体征.性激素6项检查正常,抗子宫内膜抗体阴性,抗心磷酯抗体阴性.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培养,G显带,患者核型为:46,XX,t(4;7)(p11;p11).父母及一姐核型均正常. 例2 (例1丈夫),男,28岁.无明显阳性体征.父母非近亲婚配,其母曾有自然流产史1次,无兄弟姐妹.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8项及性激素6项指标均正常.精液检查:量3 ml,pH7.4,液化时间10 min,精子数量78×109/L,精子活率60%,畸形率40%.抗精子抗体(+),弓形体抗体(+).细胞遗传学检

  • 染色体核型异常五家系

    作者:姚宏;李力

    例1 女,27岁.因结婚3年流产6次就诊,均为孕2月余自然流产.查体:表型正常,第2性征及外生殖器发育良好,月经规则.妇科检查:宫颈正常,子宫前位,大小、活动好,双侧附件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核型G带常规分析,核型为46,XX,t(7;9)(7pter→7q32∷9p13→9pter;9qter→9p13∷7q32→7qter).家系调查:其父、兄核型正常.母亲有4次流产史,核型与患者一致.例2 男,37岁.智力、表型正常.与一智力障碍的妇女结婚,两年后生育一男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11个月仍不会坐,手不能握物.外周血染色体核型G带常规分析,核型为45,XY,t(13;14)(q11;q11).家系调查:对患者父、母及3个弟弟和儿子进行核型分析,发现:其父和3个弟弟均与患者有相同的易位核型,三弟和四弟为双胞胎,其母和患者儿子核型正常.例3 女,29岁.因结婚5年流产4次就诊,除第1胎为人工流产外,其余3次均为孕2月余自然流产,每次受孕均间隔1年以上.查体:表型正常,第2性征及外生殖器发育良好,月经规则;妇科检查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核型G带常规分析,核型为46,XX,t(13;18)(13pter→13q34∷18q21→18qter;18pter→18q21∷13q34→13qter).家系调查:患者母有3次流产史,生育了患者及弟弟,其父与患者有相同的核型,母亲和弟弟均正常.患者唯一的一位姑姑核型与患者核型一致,在流产2次后生育一子,核型正常,且已婚已育,无不良生育史.据患者父亲回忆,其祖母有流产史,但已病故,无法追寻核型来源.

  • Turner综合征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例

    作者:严铭玉;王鸣如;王海;王骏;赵星祥;杨钢

    患者女,44岁,未婚.因劳累后心悸、胸闷10余年,加重2月,伴反复黑目蒙2周入院.患者为第5胎,足月顺产,其母在妊娠期无风疹、病毒感染及服用特殊药物史.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均非近亲结婚.其父死于“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感染”,母及4位姊姊发育均正常,家中无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畸形患者.患者属原发闭经.查体:身高1.42 m,体重43 kg,血压110/50 mmHg(1 mmHg=0.133 kPa),智力正常,吐词不清,眼睑无下垂,腭裂延及悬雍垂致其分离,耳廓无畸形,发际低,颈蹼,双肘外翻,蹼状指,四肢活动正常,乳房未发育,腋毛、阴毛无生长,外阴婴儿型,肛诊未触及子宫及附件.血及大小便常规、血沉、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房早,短阵房速,频发室早,频发交界性逸搏,部分呈逸搏心律,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X线检查:两上肺静脉稍增宽,右心缘明显突出.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3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34 mm,主动脉根部内径26 mm,右房内径56 mm×40 mm,左房内径51 mm×40 mm,左室后壁液性暗区,收缩期12 mm/舒张期8 mm,前心包液性暗区8 mm.左室射血分数0.66.超声诊断心包少量积液,右房轻度扩大伴轻、中度三尖瓣返流,右室外心尖至房室沟处存在性质难定、回声不均的阴影.腹部两维超声检查:两侧卵巢未显示,幼稚型子宫,肝、胆、胰、脾正常.CT检查:右心增大,缘膨出,肺动脉隆起扩张,左心房稍增大,左心室基本正常,右心室前可见一低密度阴影,可能为脂肪组织.

  • t(1;2)伴流产一例

    作者:施丽华;黄立平

    患者女,30岁.结婚3年,妊娠3次.第1胎孕80+天,因患盆腔炎使用抗菌素,行药物流产.第2、3胎均于孕80+天,出现阴道出血,保胎无效.B超提示有胚囊、无胚芽,行刮宫术.后两次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查体:身高150 cm,体重45 kg,其他无异常.丈夫表型及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 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计数50个中期分裂相,镜下分析10个分裂相.患者核型为:46,XX,t(1;2)(1qter→1p36∷2q21→2qter;2pter→2q21∷1p36→1pter)(图1).丈夫核型正常. 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生育史正常.兄弟姐妹共4人,其他3人均已结婚生育,无异常生育史.家系中其它成员人未行染色体检查. 讨论患者父母及家系中其它成员无异常生育史,但未行染色体检查,患者的异常核型来源不详.患者再妊娠时应及时作产前诊断.

  • t(1;10)平衡易位伴流产、死胎一例

    作者:张卫红;司宝敏;王亚平

    患者女,28岁,汉族.婚后4年曾3次怀孕均流产.第1次怀孕在60余天阴道流血自然流产,第2、3次在孕90余天无原因阴道出血,B超检查示胎儿停止生长,行人工流产.患者自诉月经周期不规律,孕期无药物及射线接触史.患者身高1.55 m,体重45 kg,生长发育正常.夫妇非近亲结婚,其他检查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片,G显带,

  • 11例D/G易位型先天愚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家系调查

    作者:张伟;陆玲玲;陈永芬

    我室检查了300例先天愚型,其中有11例D/G易位型核型.我们对11例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调查及染色体常规检查,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标本,每例标本用G带处理分析计数50~100个细胞分裂相,用电脑图文系统分析5个G带分裂相,结果见表1. 表1 11例D/G易位型患者家系调查家系成员性别年龄患儿及家系调查情况染色体核型 1先证者女2岁智力低下,先天愚型外貌,爱伸舌,外眼上斜,耳位低,双手通贯掌,草鞋脚46,XX,-13,+t(13q;21q) 母亲女26岁表型正常,自然流产2次45,XX,-13,-21,+t(13q;21q) 外祖父男67岁表型正常45,XY,-13,-21,+t(13q;21q) 二姨女23岁表型正常45,XY,-13,-21,+t(13q;21q) 2先证者男3月先天愚型外貌,双手通贯掌46,XX,-14,+t(14q;21q) 母亲女30岁表型正常,无流产史45,XX,-14,-21,+t(14q;21q) 外祖父男70岁表型正常45,XY,-14,-21,+t(14q;21q) 3先证者男1岁智力低下,先天愚型外貌,眼距宽,鼻梁塌,爱伸舌,外眼上斜,耳位低,双手通贯掌,草鞋脚46,XY,-14,+t(14q;21q) 母亲女38岁表型正常,无流产史45,XX,-14,-21,+t(14q;21q)

  • t(1;19)易位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陈亚军;覃彩荣;陈培院

    患者女,29岁.因自然流产3次就诊.患者结婚6年,孕3次,均于孕50~60天无任何诱因发生自然流产,否认孕期感染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婚配,无烟酒嗜好.表型、智力均正常,无其它疾病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取夫妇外周血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5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X,t(1;19)(1pter→1q12∷19p13→19pter;19qter→19p13∷1q12→1qter).其丈夫核型正常. 家系调查: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异常生育史,患者姐妹共4人,生育史均正常,所生子女表型及智力均无异常.家系中其他成员拒绝染色体检查. 讨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

  • 红白血病染色体异常两例

    作者:温莉娟;刘利明;侯美仙;严智昌;任晓芸;席增玲

    例1 女,40岁.因头晕、乏力半年,加重20天入院.查体:神清,面色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血象检查:Hb75 g/L,WBC 56.4×109/L,BPC 63×109/L;中性粒细胞0.10,淋巴细胞0.14,嗜酸细胞0.01,幼稚细胞0.75.骨髓检查:骨髓增生活跃,M∶E=0.6∶1.粒系比例占36%,其中原粒占30.8%;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55.2%,早中晚幼红偏高,可见双核、三核及多核,且有巨幼样变.全片找到巨核细胞6个,颗粒型5个,裸核1个.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原粒细胞阳性率占74%;糖原染色(PAS),红细胞阳性率占79%,积分234,确诊为红白血病.

  • 罕见46,XX真两性畸形子宫易位阴囊两例

    作者:陈胜湘;齐范;伍汉文

    例1 社会性别男性,13岁.因“尿道下裂”和“乳房发育”1年就诊.患者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发现尿道下裂.身体、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相同.于9年前行尿道Ⅰ期修补术.父母非近亲结婚,母早孕期否认致畸因素接触史.查体:五官端正,声调女性,皮肤细嫩,未见胡须,未触及喉结,双乳房约12 cm×12 cm,身高158 cm,体重45 kg,指间距160 cm,略大于身高.心肺正常.男性生殖器外观,阴毛少许,呈女性倒三角形分布;阴茎5 cm×2.5 cm×2.5 cm,与实际年龄相符.尿道外口开口于阴茎根部.右侧睾丸2.5 cm×1.5 cm×2.0 cm,质软、光滑.左侧睾丸大小约1.5 cm×0.8 cm×1.0 cm,质较硬,明显结节感.B超示:双睾丸大小正常,右侧睾丸囊肿,左侧睾丸少量积水.男性“陡峭型”骨盆图像,盆腔内未探及子宫、卵巢及包块图像.外周血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46,XX.外周血分子遗传学PCR检测结果:SRY阴性.睾丸组织活检SRY阴性.

  • 用核酸序列测定1型糖尿病HLA-DPB1和DQB1第2外显子基因

    作者:张胜兰;邢万佳;克丙申;晏辉;姜兆顺

    目的研究山东省汉族1型糖尿病与HLA-DPB1和HLA-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于核酸序列测定的基因分型技术对52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3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DPB1和DQB1基因分析.结果 DPB1*2201(P<0.01)和DQB1*0201(P<0.01)、*0303(P<0.05)及*0604(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DPB1*0402(P<0.01)和DQB1*0301(P<0.01)等位基因在糖尿病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DPB1*2201和DQB1*0201、*0303及*0604等位基因可能是山东省汉族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等位基因,而DPB1*0402和DQB1*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山东省汉族1型糖尿病的保护性等位基因.

  • 胶质母细胞瘤14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目的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0例GBM患者14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在50%(10/20)GBM患者的14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在38.2%(81/212)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14p和14q的LOH率分别为32%(6/19) 、50%(10/20).在位于14q31-32.3 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了较高LOH率,分别为57.1%、 46.7%~47.1%.在所测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I).结论染色体14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4q31-32.3 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复合分离分析

    作者:倪鹏生;沈福民;孟炜;江峰;冯树芳

    目的对中国南方地区3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研究,探讨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用遗传流行病统计分析Logistic模型截尾性状分离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genetic epidemiolgy-REGTL,SAGE-REGTL)软件进行复合分离分析,探讨可能的遗传模式和致病基因频率.结果SAGE-REGTL软件分析显示存在主基因效应、加性模型拟合好,支持在多基因基础上有符合孟德尔遗传的主基因效应,基因频率为0.336,随年龄的增加,遗传因素所起作用减小,环境因素增加.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加性遗传模型,基因频率为0.336.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Ⅳ基因VNTR多态性的分析

    作者:白怀;刘瑞;刘宇;刘秉文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Ⅳ(apolipoprotein AⅣ, apoAⅣ)基因变异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有关联,为研究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和DNA片段序列分析法,对48名正常人及47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endogenous hypertriglyceridemia, HTG)患者apoAⅣ基因3′端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进行分析.结果中国人apoAⅣ基因3′端VNTR多态位点CTGT三连重复[(CTGT)3]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53,与德国白种人的0.607和意大利白种人的0.522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 P<0.01),而与日本人的0.262相近(P>0.05).HTG组和对照组之间(CTGT)3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0.223 vs 0.281, P>0.05),对照组VNTR 3/3基因型携带者其血清LDLC水平显著高于3/4型携带者(3.698±0.67 mmol/L vs 2.974±0.54 mmol/L, P<0.05).结论 apo AⅣ基因VNTR多态性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有一定关联,但未见对血清TG、HDLC及载脂蛋白的水平有影响.

  • PAI-1启动子区插入/缺失(5G/4G)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晨;李江;李玲;罗兵

    目的初步探讨人类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tivator inhibitor-1,PAI-1)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和发色底物法(ELISA),测定了96例脑卒中患者和60名健康对照者的白细胞PAI-1启动子区4G/5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及血浆PAI-1活性.结果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组血浆PAI-1活性明显高于脑出血(cerabral hemorrhage, CH)组及对照组,脑梗死和脑出血组中均以纯合子4G/4G基因型患者的PAI-1血浆活性水平高,5G/5G基因型低,杂合子4G/5G基因型居中;4G纯合子基因型与其它二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4G/5G与5G/5G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I组4G/4G纯合子基因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组基因型与CH组及CH组与对照组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CI组女性4G纯合子基因型患者血浆PAI-1活性与同型男性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纯合子4G/4G基因型可能是CI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4G纯合子个体可能具有较高的CI发病倾向,尤其可能与女性CI发病相关.

  • 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鼻咽癌遗传变异

    作者:李忠花;王璐;张小慧;张丽君;张必成;余鹰;曾朝阳;周鸣;黄薇;陈竺;陈赛娟;李桂源

    目的了解鼻咽癌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20例鼻咽癌基因组的不平衡即DNA的丢失或扩增.结果鼻咽癌常见的扩增的染色体是1q、2、3q、7q、8q、12;常见的缺失的染色体为3p、9p、11q、16q.结论鼻咽癌细胞中存在多条染色体拷贝数的改变,由此引起相应瘤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丢失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Arg变异在儿童肥胖中的作用

    作者:莫宝庆;陈荣华;郭锡熔;李晓南;龚海霞;潘晓勤

    目的了解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Arg变异在儿童肥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南京市177名6~12岁学龄儿童,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被调查儿童的基因型,用3日询问与记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食物摄取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测量了身高、体重,用问卷向家长了解儿童的一般状况.结果 (1)Trp/Trp基因型肥胖儿童摄取的食物总量、能量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而Trp/Arg基因型肥胖与非肥胖儿童的食物和营养素摄取量无明显差异;(2)在Trp/Arg基因型儿童中,肥胖儿童不很活跃、活动少、睡眠时间较长者比例较高,而Trp/Trp基因型儿童除肥胖儿童、摄取食物量较多外,其余方面与非肥胖组儿童无明显差别.结论具有β3-AR基因Trp/Arg变异的儿童可能因为体内能量代谢作用降低而导致肥胖发生,且不注意运动,则可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性.

  • SA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陈义汉;杨奕清;徐文渊;陈兆鹏;袁应华;万海英

    目的探讨SA基因座是否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连锁,以及S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MF-PCR-SSCP技术研究SA基因座微卫星的频率分布特征;以SA基因座微卫星为遗传标记,通过状态一致性受累同胞对连锁分析方法探讨SA基因座是否与高血压病连锁;运用PCR-SSCP-银染技术筛查SA基因变异体,再经测序证实,然后通过关联研究明确这种变异是否与高血压病有关. 结果 (1)D16S3046、D16S3136和D16S3068多态信息量(PIC)分别为0.86、0.82和0.80, 杂合度(H)分别为0.88、0.71和0.77,表明中国汉族人群SA基因座微卫星的频率分布具有高度多态性;(2)SA基因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无连锁关系,微卫星D16S3046、D16S3136和D16S3068连锁分析t值分别为0.972、0.622和0.236,P值分别为0.384、0.543和0.871;(3)SA基因座存在C→T置换,但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高血压病患者和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血压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前者χ2=0.382, P>0.05,后者χ2 = 0.296, P>0.05.结论 SA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无关,SA基因可能不是中国汉族人群高血压病的易感基因.

  • 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

    作者:于永春;史京衡;商淑华;滕小洪;李文君;吴增常

    目的观察线粒体12S rRNA 1310、1438及1442位点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突变情况,同时筛查该区域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突变. 方法采用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70名正常对照个体的血细胞线粒体DNA进行突变分析. 结果发现1例患者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1438位点存在G→A的点突变,另1例存在1442位点G→A的点突变,所有对照个体均未发现该两位点的突变.未发现线粒体基因12S rRNA 1310位点C→T点突变. 结论 1438位点G→A、1442位点G→A的突变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该两位点突变的具体意义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1310位点C→T在血细胞中的突变率可能较低,进一步说明2型糖尿病的发生在线粒体遗传上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 大肠肿瘤结肠腺瘤病基因突变的特征

    作者:黄建;郑树

    目的研究早期大肠肿瘤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PC)基因突变特征及可能的内在机理.方法体外蛋白合成试验和序列分析确定115例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大肠肿瘤的APC突变.结果 76例APC基因突变病例(101个突变点)中,移码突变为多(56%),91%为1~2 bp碱基改变,其中2/3为碱基A,51%点突变在CpG岛.对比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和散发性肿瘤的APC基因突变,HNPCC的移码突变明显多(69%对52%,P<0.05),点突变在CpG位点分布明显少(31%对50%,P<0.05);另突变频率略低(53%对67%,P>0.05),在片段3分布也略少(38%对46%,P>0.05).15例(20%)病例还检出双突变,间距介于7~1443 bp.结论一些APC基因突变特征与DNA错配修复缺陷有关;HNPCC和散发性大肠肿瘤的APC基因突变存在差异;双突变位点间距相差甚远,提示等位与非等位基因突变并存.

  • 中国人群中精神分裂症与22号染色体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作者:蔡贵庆;李涛;邓红;吴梅筠;刘协和;David A.Collier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联系,寻找、定位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选择了22号染色体上6个二核苷酸重复标记位点,应用荧光标记半自动基因分型技术,对126个精神分裂症同胞对核心家系进行基因分型和连锁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 TDT).结果 IL2Rβ位点TDT-χ2值为25.30,P值为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IL2Rβ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存在连锁不平衡;其他D22S944、D22S264、D22S303、D22S278、CYP2D6五个位点的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 IL2Rβ基因或邻近区域可能存在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

  • 五核苷酸重复序列D6S957的等位基因序列结构及其群体遗传学

    作者:侯一平;唐剑频;李英碧;吴谨;张霁;张思仲;H.Walter

    目的分析五核苷酸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D6S957每一个等位基因的DNA序列,以了解它们在人类基因组中的结构,并构建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后者对于法医DNA分型是必须的.对德国群体和中国汉族群体D6S957进行调查,以了解D6S957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方法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对德国群体和中国汉族群体共计230份样本的D6S957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分析,等位基因的确定通过与自制的人类等位基因标准物比较完成.对每一等位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D6S957 STR呈现极少的影子带,使解释分型结果变得容易.总共在这些群体中发现有8个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64个已确定的家系中未观察到突变事件,用大似然率法间接估计该基因座突变率为2.5×10-5.结论 D6S957对于法医学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是一个有用的遗传标记.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及其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彭澍;彭健;龚五星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基因分析方法,测定52例早发CHD、161例迟发CHD患者和180名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血脂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发现的5种apoE基因型,分别为E3/3、E4/4、E3/2、E4/3及E4/2.早发CHD组和迟发CHD组apoE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进一步对两组CHD患者的apoE多态性进行分析,发现早发组ε4等位基因频率较迟发组为高(P<0.05).apoE各等位基因型之间,TC和LDL-C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早发CHD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影响血脂的水平.

  • 孪生兄弟同患桥脑卒中

    作者:潘旭初;楼忠明;王秀娟

    例1 男,62岁,因突发意识不清1天,于2000年3月12日经当地医院抢救后转入.体格检查:中度昏迷状态,双瞳孔大小1 mm,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下降,肌力“0”级,病理反射消失.头颅CT示:桥脑中央部出血量约7.5 ml,波及中脑和延脑,Ⅳ脑室变窄,侧脑室扩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不规则服药.经抢救治疗13天后死亡.

  • 汗孔角化症一家系14例

    作者:张冀宁;尹璐;张庆瑞;姜彦多

    先证者(Ⅳ18) 男,18岁,因面颈部褐色丘疹4年就诊.4年前发现面部少量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诊治.近1年皮疹逐渐增多、扩大,并累及颈部、躯干、四肢及口腔粘膜,影响美观.查体: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颈部、躯干及四肢(以伸侧为主)散在小米粒至指甲大小褐色丘疹,中央轻度萎缩,边缘色深,呈堤状隆起,口唇及颊粘膜见两处同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堤状隆起部中央为角化不全柱,其下颗粒层消失,真皮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病理诊断:汗孔角化症. 图1 患者家系谱家系调查(图1):4代59人(男33,女26),无近亲结婚,患者14人(男10,女4),病史及体征基本相同.本家系特点:(1)连续4代发病;(2)男女均发病,男女比例为10∶4;(3)发病年龄13~21岁;(4)具有本病典型皮损,其中先证者口腔粘膜受累,Ⅲ22小腿外伤处出现同形反应;(5)部分就诊患者给予冷冻治疗,经过2~3周后皮损结痂脱落,疗效满意.

  • Williams综合征伴血友病A一例

    作者:梁瑛;周爱卿;王世雄

    患者男,4岁.因生后3个月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收治入院.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000 g,否认窒息抢救史.体检:身高98 cm,体重13 kg,头围46 cm,前额宽,内眦赘皮,两颊饱满,宽嘴,唇厚,无双弓形上唇,长人中,小下颌.外耳廓上尖下圆,左耳廓前有一先天性窦道开口,曾有分泌物溢出,齿缝较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左右肘关节活动受限,步态蹒跚.过去史:4个月时因剪手指甲时受伤持续出血4小时.11个月时因外伤局部缝合,伤口处持续渗血.2岁起右膝关节时有肿块,每次持续2周后自然消失.16个月会说话,21个月会走.家族史:外祖母49岁时因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合并肺部感染去世.患儿姨妈35岁时被诊断为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否认家族中有血友病史.母受孕时25岁,父27岁,体健,否认近亲婚配.

  • 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运璧

    患儿女,5岁.因发热伴双颈后肿胀5天,抽搐1次入院.平时畏光,日晒后双颊部变黑,头发变灰,有银光.易感冒,患肺炎两次.父母健康,家系中无类似患者.查体:T38.1℃,急性病容,神志恍惚,较烦躁.皮肤偏白,头发、眉毛、睫毛呈灰白色,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颈后淋巴结肿大明显,双侧扁桃体肿大,右侧有脓性分泌物,心肺无异常,肝肋下5 cm,脾肋下6 cm,四肢肌张力正常,时有双手震颤.实验室检查:Hb 72 g/L,WBC 3.0×109/L,N 0.74,L 0.24,变异淋巴细胞0.02,PC 32×109/L.骨髓检查:粒系统增生显著,多数细胞浆内见大小不等、从淡紫色到深紫色包涵体,各阶段细胞均有吞噬血细胞现象,淋巴细胞比例正常,胞浆内易查见颗粒状包涵体,单核巨噬细胞内亦见紫色包涵体.POX染色:包涵体成强阳性反应.颈部淋巴结活检示: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及包涵体现象较明显.眼科会诊:双眼虹膜色素不均匀脱落,眼底视网膜色淡,呈青灰.临床 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成都,610072

  • 家族性帕金森病一家系11例

    作者:田有勇;赵斌;张昌军;贺勇;周少华

    先证者(Ⅵ10) 女,37岁.1年前出现双下肢发僵、乏力、运动迟缓,常便秘.查体:血压143/68 mmHg(1 mmHg=0.133 kPa),表情呆滞、动作及言语减少,语音尚清晰,智能检查无明显异常,颅神经检查正常.颈软,心、肺、肝、脾、肾无异常发现,四肢无明显震颤,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肌力Ⅴ级,腱反射稍弱、对称.实验室检查:血、尿及大便常规、血沉、血糖、肝功能、电解质检查正常,血清铜蓝蛋白含量0.34 g/L,铜氧化酶活力为0.4吸光度(旧称光密度),脑CT无异常.加用L-Dopa治疗后症状减轻. 家系调查(图1):共5代82人,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存活患者年龄37~79岁,发病年龄26~45岁,平均36岁.所有患者均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均具有震颤、肌张力增高及运动减少症状中致少两项,有的还合并植物神经及多发性周围神经受累的症状.本家系具有以下特点:(1)第1代仅一方患病;(2)男女均有发病,发病男女比例接近1∶1;(3)前4代连续有发病患者,第5代尚未发现患者,可能与未到发病年龄有关;(4)双亲无病时,子女中未发现患者.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苏全喜;张成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致病基因定位于4q35,存在遗传异质性.发现与FSHD相关的DNA重组,即4q35上3.3 kb串联重复单位呈不同拷贝数缺失.以p13E-11为探针检测EcoRⅠ/BlnⅠ双重消化的DNA片段,FSHD患者的消化片段通常小于正常人,从而进行有效的分子诊断.由于FSHD基因尚未鉴定与分离,FSHD的确切发病机理仍未阐明,提出有位置效应变异假说等.目前有一候选基因FRG1.与FSHD相关的DNA重组片段的大小与FSHD临床表型之间显著相关,可较好地解释FSHD患者广泛的临床变异性.

  • 单细胞引物延伸预扩增分析多个基因

    作者:马锦琪;纪亚忠;盛毅;赵亚南

    目的建立一种单细胞(individual cell)水平引物延伸预扩增(primer extension preamplification, PEP)方法,利用单个细胞同时分析多个基因.方法采用10 bp的随机引物先对单细胞的基因组预扩增,取其产物5 μl分别对SRY、ZP3、RhCE、RhD、FⅧ 5个基因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单细胞PEP后的产物能同时扩增5个基因;对4种已知基因型的白细胞进行诊断,正确率为95.6%.结论 PEP技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分析5个基因,可用于胚胎种植前诊断及无创性产前诊断.

  • 应用长距离PCR技术对60例重型血友病甲进行Ⅷ因子基因倒位的基因诊断

    作者:梁燕;季林祥;王立荣;刘敬忠

    目的对天津60例重型血友病甲(hemophilia A, HA)患者作出有无FⅧ基因倒位的基因诊断.方法外周血提取DNA,通过长距离PCR(long distanc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LD-PCR)扩增,0.6%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诊断FⅧ基因倒位.只有11 kb条带者即为FⅧ基因倒位;只有12 kb条带者为野生型,即非倒位;出现11 kb、12 kb两条带者为该倒位携带者.结果被检测的60例患者中21例有FⅧ基因倒位,占35%.结论 LD-PCR技术可用于直接诊断FⅧ基因倒位,是重型血友病甲直接基因诊断的有效方法.

  •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B1、DQA1、 DQB1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岚;冒长峙;洪坤学;李学平;杨昭庆;李梅章;褚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发病机理极为复杂.由于HLA-Ⅱ类抗原在免疫应答及调节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HLA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有研究显示HLA-DR、DQ基因位点与SLE的发病及某些类型自身抗体的形成密切相关[1].我们采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SSP)技术进行HLA-DRB1、DQA1、DQB1基因分型,研究云南汉族SLE与以上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SLE发病机理提供重要的遗传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进入美国《工程索引》核心期刊源

    作者:

  • p53基因第8外显子在喉癌中的缺失和点突变

    作者:张晓晴;刘世喜;梁传余;林代诚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第8外显子突变在喉鳞癌分子发病机理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喉鳞癌新鲜组织中抑癌基因p53基因第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60例喉鳞癌组织中,15例发生迁移率异常的SSCP区带.在SSCP阳性样本中随机抽出4例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两个标本在288位密码子缺失一个A,两个标本在292位密码子上缺失一个A.285、287密码子上共发生3次G→T的颠换,286密码子第3位碱基发生A→T的颠换.结论喉鳞癌p53基因点突变与碱基缺失常常同时并存.p53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在喉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中国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NcoⅠ多态性及其与血清高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月琴;张淑华;周天鸿;姚冬生;莫雪华;王彤歌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外显子18中NcoⅠ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在中国正常人群及血清高胆固醇患者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基因型与血清高胆固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对50名健康体检者和50例血清高胆固醇患者进行LDL受体基因多态性检测.PCR后直接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A1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66,A2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34;在血清高胆醇组中,A1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是0.49,A2等位基因的频率是0.51.两组基因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南方汉族人群LDL受体基因中存在着NcoⅠ多态性位点,NcoⅠ多态性位点与血清高胆固醇相关联.

  • 应用基因组扫描对胃癌19号染色体进行杂合性缺失分析

    作者:王琦;程慧;王柏春;王宽;高慧;王哲;黄承滨;宋盛晗;王胜发;张岂凡;傅松滨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19号染色体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ess of heterozygosity, LOH),以初步确定19号染色体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方法应用多重PCR对4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覆盖19号染色体上的22个微卫星位点(遗传距离在1.1~10.9 cM之间)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Gene ScanTM,GenotypeT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9个位点(19/22)检测出LOH阳性,总LOH频率为59%(26/44),其中D19S571位点的LOH频率高(21.43%).结论高频的LOH位点附近,可能存在未知的胃癌相关基因.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