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urner综合征合并Down's综合征一例

    作者:梁旗;蒋雪

    患儿女,27天,第1胎,足月剖腹产.查体:身高53 cm,体重2.6 kg,眼距稍宽,颈蹼非常明显,与肩同宽,乳距宽,肘外翻,具有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外阴发育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无家族史.母孕两个月时做过阑尾炎手术,母孕期无农药接触史,母亲24岁,身高160 cm,父亲25岁,曾在化工厂工作,长期接触二氧化碳、氨.细胞遗传学检查患儿染色体G显带核型为47,XX,+21/45,X/46,XX,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 六例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育史的关系

    作者:楼丽君;沈国松;卢宝庭

    例1 男,30岁,其妻27岁,结婚3年,因妻子连续发生3次不良孕育史就诊.第1胎于孕7月时,B超显示胎儿"双肾积水",经引产后证实.此后2胎分别于孕2月和孕3月时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妻子核型正常;丈夫核型为46,XY,t(4;9)(q12;p22)(4pter→4q12∷9p22→9pter;9qter→9p22∷4q12→4qter),家系调查发现,其父也是同样的平衡易位核型.

  • 46,XX,t(9;19)(p10;q10)伴胚胎停止发育一例

    作者:施丽华;林华

    患者女,26岁.孕2个月不明原因阴道出血,保胎治疗不见好转.B超显示胚胎停止发育.细胞遗传学检查:分别取患者及其丈夫外周血进行常规培养、制片、显带、每例计数100个细胞,分析6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X,t(9;19)(9pter→9p10∷19q10→19qter;19pter→19p10∷9q10→9qter),丈夫核型正常.

  • 男性假两性畸形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两例

    作者:刘春岚;李运星

    例1 22岁,社会性别女性.因青春期后女性第二性征不发育及无月经来潮就诊.身高168 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无体毛,腋毛等.头颅五官无畸形,颈软,甲状腺不大,未见明显喉结.

  • 46,XX,t(7;14)伴流产一例

    作者:王新丽;刘秀丽;高淑波;张颖

    患者女,35岁.已婚,怀孕3次.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与第3胎均在孕60天左右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经保胎无效,B超检查为死胎,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平时月经正常,无其它疾病.夫妇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双方兄弟姐妹均无异常生育史和流产史.其夫现50岁,曾有一子,前妻没有流产史,均无不良嗜好和毒物接触史,非近亲婚配.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一家系两例

    作者:刘有华

    例1 男,105天.第1胎,足月顺产.先天愚型貌,出生时体重2950 g.实验室染色体核型诊断结果为:47,XY,t(20;21)(20pter→20q11∷21q22→21qter;21pter→21q22∷20q11→20qter)+21.

  • 母染色体平衡易位致胎儿21三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晓红

    患者女,26岁,孕3产0,曾分别于2001年及2002年停经6周内行药物流产.

  • 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TH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威;唐北沙;曹贵方;陈涛;李海燕

    目的研究中国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autosomal recessive,AR)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DRD)患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序列分析方法对5个AR-DRD家系的先证者和两例散发DRD患者进行TH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TH基因第1~2、5~11、13~14外显子的扩增产物未见异常电泳条带,DNA直接测序TH基因的第3、4、12外显子,结果未发现异常.结论 TH基因在中国人AR-DRD家系中突变率不高,提示我国AR-DRD患者具有遗传异质性,可能存在新的致病基因.

  • 中国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OAZ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冯学兵;沈南;罗玮琼;张俪慧;钱捷;孙莉;陈顺乐

    目的研究OLF1/EBF相关锌指蛋白(OLF1/EBF associated zinc finger protein,OAZ)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经过验证、杂合度较高的SNP对244个SLE家系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Genehunter软件分析单个位点及单倍型传递情况.检测OAZ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患者中不同单倍型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未发现单个OAZ SNP位点在SLE患病子代中优势传递.单倍型分析显示,由rs1344531-rs2080353-rs933564-rs1345431构成的单倍型T-A-G-G与疾病连锁性较弱(P=0.04),而Rs933564-D16s517构成的单倍型G-271bp、Rs2080353-rs933564-D16s517构成的单倍型A-G-271bp优势传递给患者(P=0.000000和0.000002).Rs2080353-rs933564-D16s517-rs1345431构成的单倍型A-G-271bp-G也优势传递给患者(P=0.0084),且该单倍型与基因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SLE患者中存在特定的OAZ基因单倍型,OAZ可能提示了狼疮发病的新通路.

  •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早老素-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刘兴彦;尹利德;段勇;王玉明;程宝文;王燕

    目的探讨早老素-1(presenilin-1, PS-1)基因的突变在家族性痴呆患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患者、53例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SAD)患者、60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及90名健康老年人 PS-1基因第6外显子.结果 DNA测序在SSCP泳动异常标本中发现1123位点和1300位点发生错义突变,其中,FAD患者2例均在1300位点发生突变,SAD组2例在1123位点发生突变、2例在1300位点突变,VD组1例在1123位点发生突变;1123位点发生C→G突变(Cys 23 Trp), 1300位点发生A→C突变(Asp 200 Ala).结论 FAD及SAD患者存在 PS-1基因第6外显子突变,上述两个突变位点均位于早老素蛋白的重要功能区,此突变可能为病理性突变.

  • 中国人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性 CTLA-4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范列英;朱烨;仲人前;屠小卿;陈曲波;周琳;刘海英;孔宪涛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基因启动子-318和第1外显子区第49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62例AIH和77例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组DNA CTLA-4启动子-318 T/C、第1外显子区第49位基因A/G多态性,并与16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AIH组 CTLA-4启动子-318位T/C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2, OR=2.43).PBC患者 CTLA-4第1外显子区第49等位基因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6),PBC患者G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P=0.0046, OR=1.8).联合分析 CTLA-4启动子与第1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虽然AIH组和PBC组GG-CC型携带率均比正常人高(AIH组:32.3%,PBC组:37.7%,对照组:22.5%),但是统计学分析结果均显示两组患者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LA-4启动子-318和第1外显子区第49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AIH、PBC易感性相关.

  • 男性原发不育与DAZ基因家族部分拷贝缺失

    作者:杨元;肖翠英;张思仲;林立;魏伟

    目的分析原发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C区(azoospermia factor C,AZFc)DAZ基因(deleted-in-azoospermia, DAZ)部分拷贝缺失的类型与频率.方法 PCR扩增DAZ基因区域的两个序列标签位点(tag sequence site, STS)sY581与sY587,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检测,未发现DAZ基因家族全部拷贝缺失的197例原发无精症和166例严重少精症患者实验组与210名已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进行DAZ基因家族的部分拷贝缺失分析. 结果在实验组中发现18例无精患者与10例严重少精患者有 DAZ1/DAZ2共缺失,缺失率分别为9.1%与6.0%,而对照组中未见部分基因拷贝缺失.实验组与对照组 DAZ1/DAZ2共缺失率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原发无精和严重少精症存在较高频率的AZFc区DAZ基因的部分缺失,这可能是中国男性原发不育的病因之一.中国人AZFc区 DAZ1/DAZ2的共缺失及其缺失率与白人基本一致.应用PCR-RFLP进行DAZ基因缺失分析可作为AZF区域微缺失常规筛查后的补充.

  • 一个非CTG非CCTG重复扩展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系

    作者:赵晓萍;谢惠君;郑惠民;于志良;崔毅;丁素菊;任大明;汤国梅

    目的探讨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DM)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方法采用长模板PCR扩增、Southern印迹技术和特定染色体区域的基因组扫描技术,检测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系成员DMPK基因中CTG及 ZNF9基因中CCTG短串重复拷贝数.结果家系中接受检测的26个成员中,两种序列的重复拷贝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即:(1)该家系中无DM1 DMPK基因(CTG)n重复数的异常增加;(2)该家系中无DM2 ZNF9基因(CCTG)n重复的异常增加;(3)受检者相隔4年的两次血样标本中,DMPK基因(CTG)n重复的拷贝数无明显差异. DMPK及 ZNF9两侧微卫星标志的Lod值均小于1.结论除CTG、CCTG短串联重复序列异常扩展外,可能存在新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致病基因.

  • 中国类孟买血型 FUT1和 FUT2基因研究

    作者:郭忠慧;向东;朱自严;王健莲;张嘉敏;刘曦;沈伟;陈和平

    目的研究中国类孟买血型的 FUT1和 FUT2基因构成.方法 10个血清学初步分析为类孟买血型的标本来源于不同地区,ABO常规定型,吸收放散试验鉴定其红细胞表面少量A或B抗原,检测唾液中分泌型血型物质,或通过Lewis血型间接了解其分泌状态.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进行ABO基因分型,并与血清学结果相互验证.对 FUT1(H)和 FUT2(SE)的编码区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了解其H及SE位点基因型及核苷酸序列组成.结果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证实10例皆为罕见的类孟买血型.检测到h1 (nt547-552Δag)、h2 (nt880-882Δtt)、h3 (nt658c→t)和h4 (nt35c→t)4个FUT1座位上的隐性基因,同时发现两种新的隐性等位基因:hnew-1(nt586c→t)和hnew-2(nt328g→a).10例中国类孟买个体FUT2位点的研究表明,所有被研究标本的 FUT2基因,都具有nt357c→t的同义突变,其中1例为Seweak等位基因纯合子.结论 H位点的无效等位基因具有较为广泛的遗传多态性.除了已经报道的h等位基因外,在中国类孟买个体中我们检测到两种新的隐性等位基因,并检出1个Sew的类孟买个体及Se基因的一种新的G716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 CPP-SOM整合cDNA基因芯片平台的建立

    作者:郑培烝;赵春军;杜艳芝;陈赛娟;陈竺;张济;张庆华;王侃侃

    目的在转录组水平全面迅速地了解疾病发生和药物作用的分子机理,以及寻找潜在的治疗靶标. 方法通过建立基因芯片平台,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来源的NB4细胞分化作为模型,并应用自主开发的自组织图结合成分平面展示(component plane presentation integrated self-organizing map, CPP-SOM)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建立的cDNA芯片共有12 630条克隆,其中已知基因9436条.应用该芯片进行实验,结果重复性好、准确性高.CPP-SOM不仅可以将功能相关的基因进行聚类,而且可以动态性地从全基因组水平观察药物作用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 结论我们建立的芯片平台是稳定、可靠的技术平台,CPP-SOM是一种新型有效的芯片数据的处理方法.

  • 广西地区α2珠蛋白基因密码子30缺失导致非缺失型血红蛋白H病

    作者:陈萍;李树全;吴华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H病的基因型, 了解其表型与基因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98个病例进行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分析,及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DNA测序确诊基因突变.结果在298例Hb H病患者中发现1例罕见的Hb H病.患者为男性,25岁.自幼有黄疸、脾肿大,从未输过血.血液学分析示血红蛋白107 g/L, RBC 4.9×1012/L, MCV 76.2 fl,血红蛋白分析Hb H+Hb Bart's 34.41%.基因分析证实其为α2珠蛋白基因密码子30缺失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结论我国曾报道的非缺失型Hb H病主要有Hb CS-H,Hb QS-H及α2珠蛋白基因密码子31基因突变复合东南亚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1,临床上表现为中至重度贫血的非缺失型Hb H病.与之不同的是,该患者无贫血,但Hb H+Hb Bart's水平高于上述疾病.此基因突变在α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之一的广西地区的认识和发现,对该地区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MRP-1/CD9基因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差异表达

    作者:张维铭;郑洁;徐垚;刘文天;李艳芸;邢军;耿鑫

    目的筛选和鉴定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片段,探讨胃癌的癌变分子机理.方法应用荧光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胃正常黏膜、癌前病变及癌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运动相关蛋白(motility-related protein-1, MRP-1/CD9)基因,用Northern印迹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在正常及不同病理状态下该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Northern印迹结果与mRNA差异显示的结果相符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 MRP-1/CD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0.31±0.18)低于相应的正常胃黏膜(0.49±0.24)及癌前病变组织(0.47±0.18),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胃癌中, MRP-1/CD9在弥漫型胃癌中的表达(0.22±0.17)明显低于肠型胃癌(0.38±0.16)(P<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及癌前病变组织相比, MRP-1/CD9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提示 MRP-1/CD9基因的表达情况可能与胃癌的发病及其组织学分型有关.

  • 广东客家人 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

    作者:于国龙;蒋玮莹;杜传书;陈路明;林群娣;田秋红;曾敬波;李舒刚

    目的研究广东客家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并结合DNA测序技术,确定客家人 G6PD基因突变型的类型及频率.结果在客家人中发现 G6PD cDNA 1388(G→A)、1376(G→T)、95(A→ G)、392(G→T)、1024 (C→T)及1311(C→T)复合11内含子93位(T→C)的突变.结论 G6PD基因cDNA 1388(G→A)、1376(G→T)、95(A→ G)、392(G→T)、1024 (C→T)、1311(C→T)复合11内含子93位(T→C)突变是共同存在于中国人群中的 G6PD基因突变型.cDNA 1388(G→A)、cDNA 1376(G→T)是客家人群中常见的 G6PD基因突变型.在广东客家人群中未发现新的 G6PD基因突变型.

  • 先天性肾性尿崩症一家系七例

    作者:叶志纯;贺新玉;杨理明;刘星辉

    先证者男,6个月,曾于生后10天因"发热6天"入我院治疗,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新生儿肺炎、中枢性协调障碍.6个月时又因发热、咳嗽、体重增加不明显入我院治疗.检查发现患儿烦渴、多饮、多尿.实验室化验:血常规、尿常规正常,尿培养阴性,尿糖阴性,尿比重为1.005,头颅CT均正常,限水实验和高渗盐水实验尿比重不升高,精氨酸加压素实验无反应,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升高,确诊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

  • 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

    作者:杨晓彤;冈铁成;刘书华;董贵章

    患儿男,出生9个月,以感冒样症状伴吃奶差10天,发热、呼吸困难半天、呻吟、嗜睡、软瘫2小时为主诉入住ICU病房.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系足月第1胎顺产,无窒息史,混合喂养.至今不会坐、爬、站,四肢发作性软瘫,有时可依学步车行走,有时卧床不能活动.呼吸快,时常喘息.入院时查体:体温37.3℃,脉搏178次/分,呼吸57次/分,血压85/50mmHg,一般状态差,嗜睡状态,呻吟不止,呼吸深长,出气凉,面色苍白全身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囟门平软,无颈强,心肺正常,腹软不胀,肝脏右肋下2.5 cm,质韧,脾未及.

  • 遗传性痉挛截瘫一家系12例

    作者:肖剑平;托亚;肖志恒

    先证者(Ⅲ12) 女,20岁,汉族.上下肢乏力、发僵6年.患者自14岁起始感双下肢乏力,僵硬感,病情缓慢加重,逐步出现跨步困难,登高费力.近两年感双手灵活性不如同龄女孩.查体:跨步困难,剪刀步态.表情淡漠,颅神经无异常,四肢肌肉无明显萎缩,双下肢肌张力增高,Babinski征阳性,弓形足,右足呈内翻畸形,深浅感觉正常,双手共济运动笨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右正中神经运动纤维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周围神经波幅降低,传导速度下降;肌电图:右胫前肌、右腓肠肌、右股四头肌安静时未见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波幅未见明显降低.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正常.

  • Marchesani氏综合征一家系17例

    作者:张志强;唐卉;孔祥银;郑广勇

    先证者(Ⅲ7) 男, 57 岁.因"右眼晶状体前脱位继发青光眼"入院.视力:右眼一尺指数,左眼0.1.眼压:右眼6.75 kPa(69 cm H2O),左眼2.74 kPa(28 cm H2O), 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消失,瞳孔直径8 mm,晶状体透明且大部分脱入前房,晶体呈球型,赤道部可见灰白色絮状物,眼底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裂隙灯下晶状体之光学面近似球形,未见晶体异位.

  •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一家系五例

    作者:郑敏;陈晓滨;刘绍泉;郭林虹

    先证者(Ⅲ5) 男,27岁.出生后即被发现右眼上睑皮肤有一黄色小结节、逐渐长大.近10年生长加快,但无疼痛及出血,现右侧颜面大面积皮肤松垂,见图1a.还伴肢体、躯干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结节,右颜面、颈部皮肤广泛分布大小不等的、不高出皮面的暗棕色斑点,其边界清楚,小如芝麻,大的成片状(即牛奶咖啡斑),见图1b.患者现智力正常,能参加日常农业劳动.

  • 成骨不全一家系

    作者:王清坚;张义莲

    先证者(Ⅳ21) 女,17岁,因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2小时就诊.查体:体格发育良好,身高156 cm,体重43.4 kg,智力发育正常,双眼蓝色巩膜,心肺腹无异常发现.

  • 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13例

    作者:周晓青

    先证者(Ⅲ11) 男,36岁,未婚,身高135 cm,智力正常,头颅增大,前额突出,马鞍形鼻梁,嘴唇肥厚向外突.胸椎后突,腰椎前突,臀部肥大,胸腔扁小,肋骨较常人短,手指粗短,下肢呈弓形,走路摇摆,象鸭步,四肢肌力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

  • Marcus-Gunn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国良

    患儿女,10岁,从2岁开始,家长发现患儿咀嚼食物时左眼睑随下颌运动瞬目,大声说话也出现左眼瞬目,且咀嚼动作过大或语速过快,瞬目则越明显,甚则患侧睑肌强直提起,睑裂增大,眼球露白;无下颌运动则无瞬目现象.数年来,症状无进行性加重,瞬目固定在左眼,智力发育正常.母妊期体健,足月,第1胎,顺产,无高热及抽搐史,无面神经炎史.

  • 遗传性舞蹈样运动-棘红细胞增多症一家系三例

    作者:崔爱勤;李扬波;刘玉玺;陈玉平;李德让;徐家立

    先证者(Ⅱ3) 男,36岁,因发作性抽搐6年,进行性四肢舌、不自主多动2年就诊.患者于30岁因受惊吓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经卡马西平等对症治疗症状缓解.34岁时,出现不自主多动,头摇摆,走路不稳,手足舞动,吐舌、咬舌,就餐时常常将食物吐出口外.查体:口腔、舌多处咬伤、溃疡,口中置一木棍以防止舌咬伤.意识清楚,反应迟钝,言语含糊,语音低,除舌不自主多动外,颅神经检查正常.

  • 毛发上皮瘤一家系

    作者:刘林菁;梁燕华;胡晓莉;王培光;杨森;张学军

    先证者(Ⅲ5) 女,26岁,面部皮疹13年.患者于13岁时右侧鼻唇沟处出现芝麻大小的高出皮面的乳白色皮疹,有光泽,质硬.随着年龄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并互相融合,扩展至面颊、颧部及额部.皮疹无自觉症状.无智力障碍及癫痫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鼻唇沟、面颊、额部对称分布针帽至绿豆大小的半透明丘疹,质地坚实,部分融合.面部密集分布点状色素沉着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2~5 mm,淡褐色至深褐色.手背、颈、肩、前胸、后背未见皮疹.组织病理:HE染色真皮内嗜碱性基底样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其间为纤维性间质.诊断为:(1)毛发上皮瘤;(2)雀斑.

  • 一个传导性耳聋伴上眼睑下垂综合征家系

    作者:张桂茹;张宝林;王晓明;王海涛;孙乐;王海茹;金慧

    先证者(Ⅴ4) 男,9岁,因双侧鼻腔通气不畅、睡眠打鼾、双耳听力减退1月于2002年12月12日入院.出生后听力差,语言发育未受影响,上眼睑下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上眼睑下垂.专科情况:耳廓无畸形,双侧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外耳道各壁无凹陷,双耳鼓膜完整,光锥消失,轻度充血,可见液平面.

  • 尼曼-匹克病一例

    作者:魏绪廷;姜梅杰;孙慧清

    患者女,24岁,婚后妊娠3个月.感觉全身乏力、纳差并下肢浮肿来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皮肤巩膜无黄染,面色苍白,无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手无震颤,双膝反射正常,Kernig征与Babinski征阴性.

  •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一家系七例

    作者:陈军;张士勇;韩崇玉;郭海明;许二赫;凡春秋

    先证者(Ⅲ1) 女,48岁,4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头颈部无规律摆动,面部不自主多动,幅度较大.

  • 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一家系五例

    作者:李凤有

    先证者(Ⅲ3) 女,38岁.从32岁起逐渐出现双腿僵硬、不灵活,走路时步态不稳,易跌倒,两手动作笨拙,不能完成精细动作,说话含糊不清.病情进行性加重.

  • 强迫症药物疗效与六个功能基因的分子遗传药理学研究

    作者:张岚;刘协和;李涛;杨彦春;胡迅;David Collier

    目的探讨与5-羟色胺系统和多巴胺系统有关的6个基因(5-羟色胺2A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巴胺D4受体基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强迫症药物疗效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方法收集了113个强迫症核心家系,对强迫症患者给予5-羟色胺回吸收抑制剂治疗,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在治疗8周前后进行评定,按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技术对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强迫症家系在6个基因的7个位点上进行传递不平衡检测.结果未发现6个基因与不同药效的强迫症家系之间存在关联,但发现有效组和无效组在5-羟色胺2A受体基因-1438G/A位点基因型频率存在差异,无效组有更多的纯合子(χ2 =4.69, P=0.03).结论 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可能和强迫症药物治疗效果有关.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山东省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

    作者:孙晓健;侯晓菲;刘少荣;刘文波;陶志刚;李建远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是否与山东省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方法放免法检测山东省1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和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 PAC),以PAC/PRA比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肾素、正常肾素或高肾素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高血压(147例)和对照组(110名)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χ2检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对照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与正常或高肾素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无显著性.低肾素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或高肾素组(P<0.05).结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山东省汉族人低肾素型原发性高血压存在相关性.

  • 特异性抗体标记法检测母血中的胎儿细胞

    作者:刘丽英;金春莲;王雁;林长坤;王谦;孙开来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NRBC)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30名孕8~26周孕妇外周血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初步富集胎儿NRBC,细胞涂片离心机制片,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特异性抗体标记、识别,显微操作法获取全部阳性细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产物进行性别检测及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的基因诊断.结果 30名孕8~26周孕妇外周血中均发现与HbF呈阳性反应的胎儿NRBC.性别检测结果30名孕妇中共检出17名男性胎儿,13名女性胎儿,结果经孕妇引产及羊水细胞对照证实准确率达100%,并完成8例DMD的产前基因诊断.结论免疫组化法以胎儿血红蛋白HbF γ链抗体标记胎儿的NRBC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 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基因突变及Gγ珠蛋白基因-158位点SNP与Hb F的关系

    作者:陈剑锋;龙桂芳;林伟雄;陈萍

    目的探讨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杂合子基因突变类型和G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158位点(Gγ-15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 Hb F)水平的关系. 方法抗碱-比色法测定 Hb F水平;PCR-寡核苷酸斑点杂交法检测β地贫基因型;限制性内切酶Xmn Ⅰ消化经PCR扩增的Gγ基因启动子DNA片段,分析Gγ-15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结果 63例受检的轻型β地贫中15例Hb F≥2%(2.06%~10.44%).共检出6种β地贫基因突变,分别是:CD41/42(-TTCT)、CD17(A→T)、nt-28(A→G)、CD71/72(+A)、IVS-II-654(C→T)、IVS-I-1(G→T).CD41/42、CD17、CD71/72、IVS-II-654的杂合子在15例Hb F升高组和48例Hb F正常组各自所占比例相同.63例个体中有10例为Gγ-158(C→T)突变的杂合子,总检出率为15.9%;其中15例高Hb F个体中检出8例(检出率53.33%), Hb F正常的48例检出2例(检出率4.17%),两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β地贫基因突变CD41/42、CD17、CD71/72、IVS-II-654与β地贫杂合子的Hb F水平无关;而Gγ-158(C→T)突变与广西地区β地贫杂合子Hb F升高密切相关.

  • 一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作者:李春华;章晓梅;李永刚;朱宝生;孟昱时;冯怀英;武泽;高梦莹;唐新华;吴剑云

    目的探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用于筛选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无遗传缺陷后代的可行性及风险.方法 1对因男方携带易位(13;14)染色体并伴少、弱精的原发不孕夫妇,经激素超促排卵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当胚胎发育到6~8细胞阶段(受精后第3天)时,用酸化法活检,从每个胚胎中取出单个分裂球,用LSI 13q和Tel 14q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继续培养活检后的胚胎到第2天,并选择正常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后,于妊娠中期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 结果活检10个胚胎,获得8个FISH诊断结果:50%(4/8)正常或平衡的胚胎,37.5%(3/8)不平衡的胚胎,12.5%(1/8)不确定.将诊断正常或平衡的胚胎3枚于活检第2天移植入母体宫腔,获临床单胎妊娠,产前诊断证实胎儿核型为46,XY,完全正常,现分娩一正常男婴.结论需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当携带有罗伯逊易位时,PGD用于筛除异常胚胎,解决患者的生育障碍、预防严重遗传病胎儿的产生具有重要价值.

  • t(8;21)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

    作者:何军;薛永权;何海龙;李建琴;宋晓翔;黄益萍;何亚香;张学兰;柴忆欢;朱伶俐

    目的了解儿童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对41例儿童t(8;21)AML作了回顾性分析,取同期诊治的19例t(8;21)阴性AML作为对照组.分析临床、形态学、染色体、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等资料.结果本组t(8;21)AML占同期连续的60例儿童急性AML的68.3%,其中典型易位29例、变异易位2例、单纯8q-各2例、t(8;21)为特征的近四倍体2例和隐匿易位6例.37例(80.4%)为M2型AML,大多有下述形态学改变:白血病细胞有核凹陷、近核浅染区、胞浆嗜碱性、伴有成熟分化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等;有CD13高表达抗原;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23例均检出AML1/ETO融合基因转录本,包括正常核型的6例;t(8;21) AML与对照组相比,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82.4% vs 75%,P>0.05),但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性(10.7% vs 41.7%,P<0.05).结论 t(8;21) AML是儿童AML中常见的类型,主要和M2型有关,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学和临床特征.

  • 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10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分析

    作者:王照明;黎永祥

    目的检测原发性前列腺癌及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 10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其意义.方法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取16个前列腺癌及14个高级别PIN样本DNA,采用PCR及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对10号染色体上的20个微卫星位点LOH进行检测.结果 16个原发性前列腺癌样本在10号染色体位点有不同的LOH频率,从0~46.2%不等,主要分布在10q23及10q24-q25.14个高级别PIN,有7个样本在6个位点检测到LOH.结论前列腺癌存在10号染色体的高频LOH区,主要位于10q23及10q24-q25区,而高级别PIN的LOH率明显低于前列腺癌,PTEN及 MXI1为10q23及10q24-q25区候选的肿瘤抑制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中国人膜联蛋白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作者:董艳;李果;骆天红;吴刚;黄薇;罗敏

    目的筛查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膜联蛋白A1(annexin A1, ANX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并通过关联分析研究其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样本,采用直接测序法对 ANXA1基因的启动子区、全部外显子及其临近内含子区作SNPs筛查,并在其余的171例2型糖尿病和189名正常对照间作进一步的基因分型. 结果 ANXA1基因测序长度6798 bp,共检出7个SNPs,其中启动子区2个(-7974 C>T,-7040 G>T),内含子区3个(+9059 A>G, +9204 C>T, +10486 A>G),5′-非翻译区1个(-6614 A>G),编码区1个(+1784 A>G).进一步的基因分型后显示这些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在2型糖尿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NXA1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无显著相关性.

  • 少指缺掌并足裂畸形一家系调查及其病因研究

    作者:胡周军;余晓芬;李气环;张爱菊;邓曦;张爱英

    目的研究先天性少指缺掌并足裂畸形一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原因.方法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设立正常对照组与患者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两组的 P63基因第5~8外显子基因组DNA测序分析.结果体检发现,患者双上肢少拇指、食指和中指,缺桡侧手掌并双下肢足裂畸形.病因研究提示, P63基因第5~8外显子PCR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84 bp、259 bp、245 bp和259 bp.患者与正常对照的扩增片段大小一致.但将患者扩增的片段DNA序列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以及人类基因库 P63基因DNA序列进行比较时则发现于 P63基因第5外显子的第665位碱基对出现突变,即由G突变为A.结论先天性少指缺掌并足裂家系患者系由 P63基因第5外显子基因组的第665位碱基对突变所致.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易感性的研究

    作者:李艳;徐朴;张平安;李晓艳;黄从新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 IL-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初步分析其基因型与EH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湖北省汉族152例EH患者和168名正常对照者的 IL-1基因多态性, 包括IL-1α(-889C/T)位点、IL-1β(-511C/T)位点、IL-1β(+3953C/T)位点、IL-1Ra(+8006T/C)位点多态性以及IL-1Ra第2内含子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结果 IL-1α(-889C/T)位点、IL-1β(+3953C/T)位点、IL-1Ra(+8006T/C)位点多态性和IL-1Ra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在EH组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IL-1β(-511C/T)位点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携带CT基因型罹患EH的危险性可增加2.54倍. 结论 IL-1β基因启动子区-511位点C/T多态性可能与EH易感性存在相关关系.

  • 长距离PCR在血友病A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丁培芳;王勤友;孙汶生;张雪芹;滕彬;申法奎

    目的建立一种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选择有重型HA家族史的25例HA携带者,采用长距离DNA扩增(long distance-PCR,LD-PCR)技术,直接检测是否存在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基因倒位.对LD-PCR基因诊断阳性携带者于妊娠20~24周抽取夫妻静脉血和胎儿脐静脉血,应用Bigg's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活性(FⅧ:C),ELISA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 vWF)浓度,进一步应用LD-PCR技术进行产前诊断.应用DNA测序技术验证LD-PCR结果. 结果在25个无亲缘关系的重型HA家系中查出FⅧ基因倒位携带者8例,其中对4例LD-PCR基因诊断阳性的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2例确诊胎儿为HA患者而建议终止妊娠,另2名为正常胎儿,随访1年,小儿发育正常.结论应用LD-PCR技术结合携带者外周静脉血及胎儿脐血血浆FⅧ:C和vWF:Ag浓度可准确、快速进行重型HA患者的诊断及其携带者的产前诊断,防止血友病患儿的出生.

  • 高促卵泡成熟激素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

    作者:王利权;徐晨明;金帆;钱羽力;黄荷凤

    目的探讨高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对16例高FSH无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上11个序列标记位点进行微缺失的检测.结果 16例高FSH无精子症不育男性中6例存在Y染色体序列标记位点的微缺失,缺失率为37.5%(6/16),缺失形式有5种,分别为AZFc(SY152)、AZFc(SY152+SY254)+AZFd(SY153)、AZFc(SY152+SY254+SY255)+AZFd(SY153)、AZFc(SY152+SY158+SY255)+AZFd(SY153)、AZFb(SY130)+AZFc(SY158+SY254+SY255)+AZFd(SY153).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高FSH无精子症患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FSH无精子症患者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时非常有必要先进行Y染色体基因微缺失的检测,特别是检测AZFc、AZFd等区域.

  • 肿瘤中扩增基因的筛选策略

    作者:罗曼莉;王明荣

    肿瘤基因组中常有大片段的DNA扩增,鉴定这些扩增片段中的基因是寻找与特定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癌基因的策略之一.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限制性内切酶标记位点基因组扫描分析等,可以发现肿瘤中扩增的DNA片段,其中所包含的扩增的基因及其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可采用定量PCR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加以检测.筛选出与特定肿瘤相关的扩增基因后,使用细胞转染、RNA干扰、cDNA芯片或逆转录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明确目的基因在特定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癌基因 扩增 染色体
  • 昆明彝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

    作者:文革生;黄永坤;郝萍;戚勤;李海林;周丽芳;周立艳;余丽萍

    目的调查昆明彝族HLA-DRB1、DQB1基因的多态性.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技术,对昆明地区70名彝族健康儿童进行了HLA-DRB1、DQB1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在HLA-DRB1位点共检出了1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依次为HLA-DRB1*12(33.57%)、DRB1*0901(11.43%)、DRB1*04(11.43%),等位基因频率大于5%而小于10%的依次为DRB1*01(8.57%)、DRB1*11(7.86%)、DRB1*14(7.14%)、DRB1*15(7.14%)、DRB1*08(5%),等位基因频率小于5%依次为HLA-DRB1*03(2.86%)、DRB1*13(2.14%)、DRB1*07(1.43%)、DRB1*16(1.43%).在HLA-DQB1位点共检出了7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0%的依次为HLA-DQB1*0301(45%)、DQB1*05(22.14%)、DQB1*0303(12.14%),等位基因频率大于5%而小于10%的依次为DQB1*04(6.43%)、DQB1*06(6.43%),等位基因频率小于5%的依次为DQB1*0201(4.29%)、DQB1*0302(3.57%).结论昆明彝族HLA基因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北方汉族人群,也不同于南方汉族人群,有其独特性.

  • 河北汉族群体mtDNA HV1、HV2重叠片段及编码区8430-8673nt序列多态性

    作者:付丽红;姚玉霞;丛斌;李淑瑾

    目的了解河北汉族群体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 HV1、HV2区重叠片段及编码区8430-8673nt的序列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测序方法对100名河北汉族个体进行单倍型分布调查.结果在河北汉族100名健康无关个体中,共分出91种单倍型.遗传变异度为0.9985,耦合概率为0.0115.测序结果与Anderson序列比较,共检测出65个变异位点,44个与MITOMAP收录的基因突变相同,9个与所收录的不同,12个未见收录.结论线粒体DNA在河北汉族群体中有较好的多态性分布,是法医学个人识别和母系亲属认定良好的遗传标记,为mtDNA在河北法医学鉴定提供了基础数据.

  • 罗伯逊易位患者植入前胚胎染色体分析

    作者:方丛;庄广伦;周灿权;徐艳文;钟依平;彭文林;詹前胜;张敏芳

    目的对罗伯逊易位患者的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 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5例患者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 结果分析的52个胚胎中,染色体正常9个,异常43个,其中嵌合体9个,无规律分裂19个.结论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可对植入前胚胎进行染色体分析.

  •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家系资料及致病基因突变研究的统计模型探讨

    作者:周琴;任艳;倪宗瓒;李秀钧;冯学山;田浩明

    目的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致病基因突变研究资料的合适统计模型,探索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致病基因突变点,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关联分析、多水平模型和广义估计方程,对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相关基因突变点与该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家系内关联分析发现nt3434 A-G的突变有统计学意义.多水平模型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点,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发现nt3434 A-G和nt3205 A-C的突变都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突变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家系.结论 nt3434 A-G有可能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基因诊断提供有意义的突变点,nt3205 A-C也不容忽视.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存在遗传异质性.

  • 对比两种分析微卫星多态性的电泳方法

    作者:罗奕龙;杨俊娟;高炜;霍勇;周爱儒

    目的对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preadex凝胶电泳两种方法分析微卫星多态性. 方法取118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以高盐沉淀法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 HO-1基因启动子微卫星序列后,分别采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preadex凝胶电泳两种方法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选择部分样本以Sanger末端终止法测定DNA序列.结果长度相差8 bp的两条DNA marker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相隔1 mm;而在Spreadex凝胶上相隔8 mm,图像清晰且条带分明.同一批样本分别采用两种方法电泳,118个样本中110个结果一致,两种电泳方法一致性为93%;对电泳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重新进行电泳,均为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结果改变而Spreadex凝胶电泳结果不变,后两种电泳方法一致性达100%.Spreadex凝胶电泳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符合.结论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相比,Spreadex凝胶电泳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更适用于分析微卫星多态性.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石蜡包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例中ALK基因转位及其意义

    作者:李海燕;李甘地;何小金;刘卫平;张杰;杨文秀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在检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中的作用,并探讨FISH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双色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2例石蜡包埋ALCL病例中ALK基因转位及其融合蛋白.结果通过调整组织切片的酶消化时间等优化措施,成功地在石蜡切片上进行了双色FISH实验;FISH和免疫组织化学均在60%(12/20)系统性ALCL中检测到ALK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在2例皮肤原发ALCL中未检测到基因转位或融合蛋白,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1)在检测ALCL中有无ALK基因转位时,ALK蛋白免疫组化由于其简单、快捷、价廉成为一般情况下的首选方法;在具备FISH条件时,也可以将FISH作为首选;(2)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以在石蜡包埋组织上成功地进行FISH实验.

  •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快速诊断21三体

    作者:杨琳琳;欧阳鸿;徐湘民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进行分析,探讨应用串联重复序列信息进行21三体定性诊断的可行性.方法以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为对照,选择19例21三体阳性患儿和3例高风险胎儿及其双亲为对象,抽提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21S1411和D21S11 位点的STR片段,并对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通过电泳带型特征诊断21三体. 结果本法可以通过检测三条染色体的STR片段电泳带型来诊断21三体.应用该基因诊断方法分析了22例21三体患儿,除1例患儿的D21S11电泳谱带与父母的电泳条带完全相同不能诊断外,其他病例的D21S1411和D21S11 位点的诊断结果与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相符,其中3例孕中期高风险胎儿的分析结果被流产样品的核型分析所证实. 结论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的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靠的21三体定性基因诊断技术,可应用于21三体的基因诊断和遗传筛查.

  • 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

    作者:董建国;冀强;李英碧;吴谨;张海军;侯一平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基因座复合扩增方法即嵌合引物STR复合扩增法.方法采用公共引物和基因座特异性嵌合引物的复合扩增技术,扩增4个 STR基因座,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对PCR产物分离,银染.结果建立了法医STR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方法,可正确分型.结论这种方法扩增条件易于优化,不同基因座扩增条件的齐同性要求不高,对引物二聚体有一定程度的包容性,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法医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的方法.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基因扫描技术在人类疾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柏林;朱建中

    自1992年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基因扫描技术建立以来,因其在筛查基因突变或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方面具有准确、敏感、高通量、自动化的特点,巳经有800余篇研究论文或应用实例发表,而其中的700多篇是在近5年内问世,涉及370多个基因,由此发现或确认了许多致病基因突变或疾病相关基因SNP位点.DHPLC是一种准确、敏感、经济、实用的遗传变异筛查技术,可用于单碱基替换、小片段缺失和插入等多种基因序列突变的检测.DHPLC基因扫描技术可在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筛查遗传变异.而像特定位点DNA甲基化状态异常等遗传功能改变,甚至多个特异基因突变的同步微序列测定,也可用在DHPLC基础上建立的方法来检测.我们对DHPLC基因扫描技术检测遗传变异的原理、流程、特点进行介绍,对DHPLC检测基因突变的准确性、敏感性、有效性、实用性,及其在临床基因诊断领域的验证和应用进行讨论.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