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染色体t(11;15)平衡易位

    作者:周明君;郑文亮

    先证者男,2天,因其母患妊高症,孕35+5周,行剖宫产,出生体重2200 g.查体:头颅正常,五官端正,眼、耳鼻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肛门正常,阴茎短小,隐睾,上肢,左手掌外翻,右脚内翻,神经系统无阳性发现,患儿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其母,28岁,系第1次妊娠,孕期无感冒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接触史,其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均健康.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例

    作者:李华锋;伏广照;李云玲;黄秀芹

    例1 男,30岁,婚后两年余,其妻3次妊娠均于 1~2个月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吸烟,无酗酒史.夫妇体健,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正常,自述长期接触"地板革",否认孕期药物及化学毒物接触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查体:第2性征、外生殖器发育良好.妻妇科检查正常.外周血染色体G带常规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6;16)(6pter→6q13∷1 6p13→16pter;16qter→16p13∷6q13→6qter),见图1.妻子核型正常.父母身体健康,无异常生育史,一兄一弟均正常,兄已结婚生子,无异常生育史.

  • 亲子鉴定中检出21三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曾艳红;孙宏钰;童大跃;陆惠玲

    我们在亲子鉴定案例中检出1例21三体综合征(Down's syndrome),其3个位于21号染色体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基因座图谱均表现为3个峰(或3条带),现报道如下.

  • 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两例

    作者:郝冬梅;侯元;鲁海鸥;张宁

    例1 男,29岁.其妻孕2次,第1胎约5月胎死宫内,第2胎约50天自然流产.精液检查正常.外周血染色体检查,G显带核型为46,XY,t (13;20)(13pter→13q22∷20p13→20pter;20qter→20p13∷13q22→13qter),无家族史.夫妇非近亲结婚.其妻孕期无不良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妇科检查正常,染色体核型正常.

  • 两代t(2;8;16;7)复杂平衡易位二例

    作者:王瑞丽;管立学;王敬先;孙静华;李海波

    先证者女,29岁,因自然流产来我科就诊.婚后5年,妊娠两次 .第1次为葡萄胎,行人工流产术;第2次在妊娠50天左右出现阴道流血,B超示胚胎停育, 后行人工流产术.夫妻双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非近亲婚配,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

  • 45,X/46,X r(X)(p22.2∷q13)一例

    作者:宋洁;王英;韩彦龙

    患儿女,10岁.第1胎,足月顺产.因生长发育迟缓,来我室就诊.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良好,生后身高增长缓慢,就诊时身高110 cm,肘外翻,外眼角上斜,有条索状性腺,表现为Turner综合征体征,但无蹼颈.双亲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患儿出生时父龄27岁,母龄25岁,其母孕期无感冒、发热、也无化学药物及放射线物质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278例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王秀华;郑立红;张永明

    我们对1993年至2003年来我室遗传咨询的3680人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共检出异常核型278例,现报告如下.

  • 47,XX,del(12)(q24),+t(12;21)(q24;q22)一例

    作者:刘敏华

    患者女,21岁,2003年3月29日来我科婚前咨询.查体:身高140 cm,体重46 kg.系第2胎足月顺产,外观先天愚型貌,生活能自理,有正常月经来潮.其父母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孕2产2,其母孕期正常.其姐25岁,表型正常,已婚并生育一子,表型亦正常,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 染色体异常核型14例

    作者:冯杏琳;申华

    1 对象与方法1984年3月至2004年8月2562例在我室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患者,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常规制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后经中国医学遗传中心鉴定而后确诊14例异常核型国内外资料未见报道.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平衡易位11例,二倍体与四倍体嵌合体1例,臂间倒位1例,平衡易位伴数目异常1例.患者或父母分别有自然流产或生育畸形、智力低下患儿史.其核型及临床表现见表1.

  • 孕妇血清标记物唐氏综合征筛查发现三倍体一例

    作者:张颖;崔岚;张秀玲;李金春;李岩;王瑞兰;王泽;施克珠

    患者 36岁,G1P0.孕17周时取静脉血2 ml,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唐氏综合征的筛查(试剂由美国PE公司提供),结果显示18-三体风险概率1:10.患者拒绝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孕22周胎膜早破,发动宫缩,胎心140次/min,1 h后胎心消失.随后娩出一胎儿,无呼吸、心跳.胎儿查体:身长20 cm,头围14 cm,腹围11 cm.双耳低位,鼻孔朝天,颈蹼,蛙状胸,手指向内并拢,左下肢马蹄内翻足.

  • 45,XY,-13,t(11;14)/46,XY,t(11;14)一例

    作者:徐晓焱;董凯

    患儿男,16个月.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4 kg.生后发育迟缓,就诊时身高72 cm,头围40 cm,体重8.38 kg.眼裂小,外眼角上斜,不能坐、站立、走路.不会说话,重度智力低下.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患儿出生时父母年龄分别为27岁和26岁,未接触致畸因素.

  • 46,XY,del(4)和46,XX,del(5)部分单体综合征二例

    作者:陈亚军;胡朝辉

    例1 因出生时发现多发畸形入院,患儿系足月剖腹产,体重2.36 kg.查体:头顶部可见两皮肤缺损,双眼结膜充血,鼻梁塌陷,阴茎发育差,尿道下裂于阴茎腹侧,阴囊发育差.外周血细胞遗传学检查,其染色体核型:46, XY,del(4)(p14).

  • FKBP6基因278C/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无精症相关研究

    作者:张炜;张思仲;肖翠英;杨元;马用信;程丽;阿周存;何国平;施佳军

    目的对 FKBP6基因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研究第3外显子278C/A位点及第2内含子C/T位点(rs7797242)在无精症患者和正常男性中的多态性,初步探讨与原发无精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第3、4外显子进行突变和多态性筛查,对177例无精症患者和231名正常男性的278C/A和C/T(rs7797242)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78C和278A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无精症患者278A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态性在两组中均未检出,第3、4外显子未筛查到新的变异.结论 278A等位基因可能与原发无精症相关.C/T(rs7797242)及370G/A, 430G/C, 467T/C, 468G/A在中国人群中非常罕见.

  • 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中的分布及凋亡的关系

    作者: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陈铌;龚静

    目的探讨 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转录与肿瘤凋亡的关系.方法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检测62例不同部位MALT淋巴瘤中 API2-MALT1融合基因的多种变异体;通过TdT介导脱氧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技术进行肿瘤细胞的原位凋亡检测;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PI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62例MALT淋巴瘤中28例检出 API2-MALT1融合基因(45.16%),为变异体A1446-M1123或A1446-M814,但未检出A1446-M541和A1446-M1150.A1446-M1123(18/28)的检出明显多于A1446-M814(10/28).融和基因转录在甲状腺MALT淋巴瘤中检出低,在其它部位的分布无差异.在API2-MALT1+组(API2-MALT1mRNA表达阳性组)肿瘤凋亡水平明显高于API2-MALT1-组(API2-MALT1mRNA表达阴性组), API2的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阴性组.A1446-M1123+与A1446-M814+病例之间凋亡和API2的变化无差异.结论 MALT淋巴瘤中t(11;18)(q21;q21)的发生有部位差异,A1446-M1123可能是中国人MALT淋巴瘤中 API2-MALT1融合基因变异体的主要类型. API2-MALT1融合基因转录与MALT淋巴瘤的凋亡水平和API2的变化有关.

  • X染色体上五个多态位点筛选及其多态性分析

    作者:刘奇迹;龚瑶琴;张锡宇;高贵敏;李江夏;郭亦寿

    目的从X染色体上筛选多态性较强的多态位点,为X连锁遗传病的连锁分析和基因定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BCM Search Launcher程序从相关基因组序列中筛选短串联重复序列.利用Primer3设计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的引物,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所筛选出的短串联重复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从X染色体相关区域中筛选出8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表明,其中的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具有多态性,χ2检验表明,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且具有较高的杂合度.结论从X染色体上筛选出5个多态位点,可用于X染色体基因的连锁分析和基因定位.

  • 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基因筛选与表达分析

    作者:孙秀菊;郝冬梅;郑志红;付浩;徐惠绵;王梅先;孙开来

    目的筛选并分析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相关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斑点杂交检测相关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验证检测结果.结果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筛选出26个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其中24个为已知基因,1个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1个为推测基因.斑点杂交显示异型增生组织中 Annexin A2, RPS29,RPS12等基因表达增高;早期胃癌中 RPS12等基因表达增高; 在进展期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铁蛋白轻链及 RPS12等基因表达一致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proteasome26S亚单位基因表达增高.其中 RPS12基因在胃癌不同阶段表达一致增高.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实 RPS 12基因在胃癌中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发现了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相关基因,并初步证实 RPS 12基因可能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热点突变检测结合1176多态位点连锁分析快速产前诊断Ia型糖原累积病

    作者:邱文娟;张雅芬;潘骏;叶军;刘晓青;韩连书;顾学范

    目的探讨中国人Ia型糖原累积病简便、快速、准确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了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基因727G→T和R83H的突变,并结合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分析,对3个Ia型糖原累积病家系进行了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对发现的突变及1176位点多态性用DNA测序证实.结果 3个家系先证者 G6Pase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均携带727G→T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家系1和3胎儿为727G→T突变杂合子;家系2胎儿不携带该突变.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3名胎儿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3名先证者不同.DNA直接测序结果与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结果相符.家系1和家系2胎儿已出生,并证实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法筛查727G→T和R83H突变结合117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分析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和产前诊断Ia型糖原累积病.

  • 分子克隆技术制备4个短串联重复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及应用于群体遗传学

    作者:邓建强;应斌武;石美森;颜静;贾振军;李英碧;吴谨;张霁;侯一平

    目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的准确性和标准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优质标准的4个(D1S1676、D2S2735、D11S1977和D22S444)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并用于中国成都汉族人群的群体研究,探讨该技术的实用性.方法 PCR扩增出4个基因座的各等位基因片段后,将其插入pGEMR-T重组质粒中,DNA测序证实插入片段的大小和结构,等位基因片段按国际标准进行命名后,经转染、扩大培养、扩增及再鉴定后制备出该4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进行群体研究. 结果这4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得以大量成功制备,并成功地应用于成都地区汉族群体研究.结论分子克隆技术是制备STR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的可靠方法;群体资料显示,D1S1676和D2S2735基因座是一个适合中国成都汉族群体分析和法医学应用的遗传标记,而D11S1977和D22S444基因座在中国成都汉族群体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 早发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于德民;李明珍;刘德敏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发病年龄≤45岁)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无血缘关系、发病年龄≤45岁的糖尿病患者348例;对照组207名,收集相应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克隆技术检测线粒体基因点突变.结果糖尿病组线粒体基因点突变总的发生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5),其中17例 ND4 12026 A→G突变(4.9%);10例 ND1点突变(2.9%),其中包括4例3316 G→A突变(1.2%),5例3394 T→C突变(1.4%),1例3426 A→G突变(0.3%);2例3243 A→G突变,检出率为0.6%.在对照组中发现4例12026 A→G(1.9%);2例3394 T→C突变(0.9%);1例G3316 G→A突变(0.5%);未发现3243 A→G突变和3426 A→G突变.结论天津地区早发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线粒体基因点突变.

  • 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HOXD13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作者:赵秀丽;孟金萍;孙淼;敖杨;吴爱华;罗会元;张学

    目的对中国山东一个并多指(趾),又称Ⅱ型并指(趾),畸形大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确定中国人并多指(趾)畸形家系中是否存在 HOXD13基因突变;通过检测突变 HOXD13基因对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根据家族史、临床体征和手足X线检查进行临床诊断;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及受检孕妇羊水和绒毛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 HOXD13基因第1外显子内多聚丙氨酸链编码序列;PCR扩增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异常扩增片段经TA克隆后测序鉴定;产前诊断中,通过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查 HOXD13基因内及基因两侧共3个微卫星多态标记进行单体型分析.结果本家系4代54人,患者16人(男6人,女10人);手足共同表现为:3/4完全并指伴软组织蹼内多指,4/5并趾伴软组织蹼内多趾;外显率为100%,表现度变异明显.上述表现符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并多指(趾)的表型特征.对家系中18人(患者9人)进行 HOXD13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多聚丙氨酸链中丙氨酸残基数由正常的15个延长为24个.通过 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检测和单体型分析,对家系中1女性患者两次怀孕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均携带突变 HOXD13基因.结论首次在中国人典型并多指(趾)大家系中发现 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联合 HOXD13基因多聚丙氨酸链延展突变检测和单体型分析,首次完成2例并多指(趾)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

  • 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作者:崔翰斌;崔长琮;马奕;王东琦;黄辰;张爱峰;廉姜芳;苏显明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的分布特征.方法对象选自中国西部5省区健康汉族个体209人,男132名、女77名,平均年龄(59±10)岁.以蛋白酶K消化、苯酚及氯仿抽提以及异丙醇沉淀的方法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ATP结合盒转运体(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A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a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以及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 LPL)等高密度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SNP.结果该研究群体等位基因ABCA1-A和G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3.4%和46.6%;CETP-B1和B2分别为59.0%和41.0%; LPL-H(-)和LPL-H(+)分别为18.9%和81.1%;LPL -P(+)和LPL -P(-)分别为66.0%和34.0%,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LPL基因多态位点HindⅢ(+)与PvuⅡ(+)之间存在显著的连锁不平衡.将性别因素作分层分析提示CETP Taq1B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χ2=9.94,P=0.0075).测序表明上述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均系内切酶识别区域内的单核苷酸碱基替换.中国人种与白人种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对照研究发现,CETP-Taq1B等位基因频率接近,而其余3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的ABCA1、LPL-H和LPL -P具有独特的分布特点.

  • 线粒体肌病患者线粒体DNA的突变分析

    作者:张小爱;吴华成;张炳峰;于文;樊绮诗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患者线粒体DNA的突变情况,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常规HE、酶组化染色和电镜检查等病理形态学方法对3例线粒体肌病疑似患者进行诊断,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和DNA测序等方法对患者线粒体DNA中全部22个tRNA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结果 3例患者均被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其中例1 tRNA-Val基因发生A1627G纯合突变,例2 tRNA-Val基因发生A1627G/A杂合突变,例3 tRNA-Trp基因发生T5554C突变、tRNA-Arg基因发生A10412C/A杂合突变.结论线粒体DNA中的tRNA基因突变是线粒体肌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 中国大陆汉族人群SCA各亚型的突变频率分析及SCA6的临床和分子特征

    作者:江泓;唐北沙;许波;赵国华;沈璐;汤建光;李清华;夏昆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汉族人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 SCA)各亚型包括SCA1、SCA2、SCA3/Machado-Joseph病(Machado-Joseph disease, MJD)、SCA6、SCA7、SCA8、SCA10、SCA12、SCA14、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dentatorubro-pallidoluysian atrophy, DRPLA)的突变频率, 并总结SCA6的临床和分子特征.方法对中国大陆120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CA家系和60例散发性SCA患者进行突变分析,并总结了4个SCA6家系13例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特征.结果 SCA3/MJD是中国大陆汉族人群中常见的SCA亚型,共发现59个家系83例患者(阳性率49.2%),其次还发现8个SCA2家系(6.7%)、7个SCA1家系(5.8%)、4个SCA6家系(3.3%)、1个SCA7家系(0.8%),未发现SCA8、SCA10、SCA12、SCA14、SCA17 和DRPLA家系.有41个SCA家系(34.2%)不能进行基因分型.在60例散发性SCA患者中,有3 例为SCA3基因突变,未发现有SCA6基因突变.4个SCA6家系有明显的遗传早现,但在代间传递过程中无遗传不稳定现象.结论首次在中国大陆汉族人群报道了SCA6亚型的突变频率.

  • 一个家族性异常白蛋白高甲状腺素血症的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戴为信;刘振元;郭芝生;刘志肖;窦亚玲

    目的报告一个家族性异常白蛋白高甲状腺素血症(familial dysalbuminaemic hyperthyroxinaemia, FDH)家系. 方法测定家系4个成员(先证者、母亲、女儿和弟弟)血清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荧光标记甲状腺素(thyroxine,T4)和血清温育后进行蛋白电泳,白蛋白基因点突变检测. 结果先证者、母亲和女儿的血清总甲状腺素升高,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和促甲状腺激素正常,蛋白电泳显示T4-白蛋白峰明显升高增宽,白蛋白基因DNA编码区 653 G→A.弟弟的甲状腺激素正常,T4结合蛋白电泳未见异常,白蛋白基因未见突变. 结论首次报道国内一个FDH家系,白蛋白基因DNA编码区653 G→A引起白蛋白和T4亲和性增加,导致血清T4测定假性升高.

  • 脂代谢相关三基因突变小鼠肝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作者:金晓蕾;孙文夏;施育平;郦佳慧;陈汉民;潘杰

    目的研究3个脂代谢相关基因联合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差异及其与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BiostarM-40S型小鼠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不同基因型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差异, 并观察不同年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浓度以及主动脉内膜形态变化.结果在被测的4000条基因中,与野生型小鼠比较,5周龄三基因突变小鼠肝脏基因表达上调92条,下调105条, 脂代谢相关基因中与胆固醇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与甘油三脂代谢相关的肝脂肪酶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糖代谢、细胞骨架蛋白和免疫等相关的基因表达也有明显差异.5周龄的三基因突变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伴有主动脉内膜损伤,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结论三基因突变导致肝脏中与脂类、糖类以及免疫等相关的多种基因表达改变,可能共同参与了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二例

    作者:黄涛;周忠明

    例1 男,23岁.主诉:双下肢远端肌萎无力,伴双足溃疡6年余.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底内侧起泡,后出现指甲大小溃疡,伤口不易愈合.2年前又出现右足底起泡,并出现指甲大小溃疡,伤口不易愈合.渐出现双下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曾于当地医院疑为"脊髓空洞症",经MRI检查未见异常.曾服用维生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神经系统检查:行走费力,呈跨越步态.双上肢肌力Ⅴ-级,双手肌肉无明显萎缩,双手颜色发暗.双下肢近端肌力Ⅳ级,双足背屈肌力Ⅲ级,趾屈肌力I级,双下肢肌肉萎缩,远端明显.双上肢腱反射正常,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消失.Hoffmann征(-),Babinski征(-).双膝以下痛觉减退,双下肢关节位置觉减退,Romberg征(+).双足肿胀,双足面呈暗紫色,左足足底有一直径3 cm×1.5 cm溃疡,右足足底有一直径1 cm×1.5 cm大小的溃疡.

  • 颅面骨发育障碍综合征一家系四例

    作者:夏红玉

    先证者(Ⅲ2) 男,7岁,因"鼻根部被打伤"就诊.检查:头部外形呈尖头,鹦鹉鼻形,上颌骨小,上唇较短,下颌前突,反咬颌.双眼球突出,眶距98 mm.视力右眼0.9,左眼1.0.眼位:外斜10°.双眼球运动:各方向协调到位.眼屈光间质清,眼底正常.智力稍差,对答切题,其余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头颅X线正侧位片:头颅呈尖头畸形,前后径及横径短,垂直径大,颅底低下,颅凹深而短,脑回压迹非常显著,呈鱼鳞状改变,颅壁薄,密度稍低,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征象,蝶鞍稍增大,颅骨未见明显骨缝.根据患儿独特外观及头颅X线摄片临床诊断为颅面骨发育障碍综合征.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时检查染色体正常,母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

  • 一个遗传性传导性耳聋家系

    作者:张桂茹;孙乐;王晓明;王海涛;张宝林;王海茹;金慧

    先证者(Ⅳ6) 女,21岁,因出生后开始的听力下降就诊.为学语前性聋,无语言障碍,否认耳毒性药物史、耳流脓史,父母无近亲结婚史,无其他系统先天性畸形.纯音电测听检查显示患者为双耳的传导性耳聋,骨气导差大约在40dB HL左右;声阻抗双耳均为A型曲线;脑干电位检查双耳的听力阈值为40dB NHL;高分辨颞骨CT的检查显示有正常的半规管及耳蜗结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X.对其行左耳镫骨手术,术中见病因为单一的镫骨畸形,故切除了畸形的镫骨,安装人工镫骨,术后患者左耳听力复查正常.我们追溯了该家系23个成员,发现了7例相同的患者,见图1.

  • Dejerine-Sottas病一例

    作者:冯善伟;张成;姚晓黎;陈维;吴义方

    患者女,13岁,因进行性四肢无力、肌萎缩11年于2003年入院.患者出生时正常,2岁始学走路,以脚尖行走,并逐渐出现双足内翻,3岁时在当地医院行左足肌腱松解术后未能再行走.4岁渐出现双手无力,手指不能伸直,并向近端发展,直至出现双手曲屈畸形,肌电图示神经原性损害.患者自发病来无肌跳,无肢体疼痛麻木,无视物重影、头痛头晕等症状.患者足月顺产,父母均健康,非近亲结婚,有一弟,正常,家族中否认有类似患者.

  • 多指(趾)并指(趾)一家系10例

    作者:魏会平;张世敏;刘继云

    先证者(Ⅳ3) 男,33岁.16岁时在塘沽港口医院入院 .查体:发育、智力正常,掌指纹无异常,脊柱、胸廓无畸形.两脚和右手各有一额外指( 趾),均为轴后A型,并伴随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指.X线显示,两脚小拇趾以及右手外侧均可见赘生性小趾(指),额外趾(指)发育良好,并与第5趾(指)形成关节,食指和中指合并在同一软组织内,远节指骨韧带连接.

  •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两例

    作者:朱德新;常平;封志纯

    例1 男,发病年龄1岁2个月,因发热5天门诊入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无好转, 并逐渐出现肝功能严重受损.入院后体检:体温38.4℃,精神尚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颈部及腹股沟处可触及花生米大小肿大淋巴结、可滑动、边界清、质软,咽部充血 ,心肺正常,腹稍胀,无压痛,肝肋下约2cm、质软、轻度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可疑.

  • 父子同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作者:顾伟;陈敏;焦建明

    患者男,27岁,因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发热、腹泻、体重减轻2周就诊.查体:体温38.9℃,脉搏92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5/80 mmHg.急性病面容,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步态正常.

  • 轴后多指(趾)畸形一家系19例

    作者:徐建国;徐峰

    先证者(Ⅳ5) 女,9岁.因患急性肾炎住院治疗,查体发现手足均呈6指(趾)畸形.家族中无近亲婚配.患儿发育、智力正常,未发现其他先天性畸形.

  • 复杂性双侧多指并指畸形一家系10例

    作者:卢丽萍;麻宏伟;周琳

    先证者(Ⅴ8) 男,13岁.因双手先天畸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头面部、胸腹部及脊柱无异常.双手各为6指,拇指多1 指.拇指、赘生指及食指并指.中、环、小指完全并指,且末端弯曲. X线示:双手均有6 根掌指骨.拇指与食指间多一赘生指,拇指指骨有3个指节,拇指与赘生指末端骨性融合、畸形.环、小指末端为骨性并指.右手的并指无骨性融合.双足趾未见异常,见图1,2.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26例

    作者:张付峰;唐北沙;严新翔;张如旭;许波

    先证者(V10) 男,53岁.因双上肢进行性无力38年,伴双下肢无力23年就诊.患者 15岁左右发现嘴唇逐渐增厚,吹口哨无力,鼓腮困难.18岁左右开始出现右肩胛带肌萎缩, 右肩胛骨向后凸出,随后左肩胛带肌,胸大肌也逐渐出现萎缩.30岁左右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肉萎缩,下蹲起立时困难.40岁开始不能承担较重体力劳动.目前行走尚无困难,但穿衣裤时上肢活动受限.查体:神清合作,智力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胸椎向右侧突出.斧状脸, 头部稍前倾.双眼睑闭合不完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无眼震及眼球运动受限 ,眼底正常.嘴唇突出,鼓腮无力,咽反射存在,吞咽正常.转颈无力.双侧肩胛肌、胸锁乳突肌、上臂肌、骨盆带肌均有明显萎缩,无压痛及肌肉跳动,叩诊无肌球.四肢肌张力低 ,腱反射消失,四肢肌力近端3级,远端5级,深浅感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呈"鸭步步态".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均正常.胸椎摄片示胸椎呈左凹右凸畸形.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未见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活检示肌纤维散在萎缩,无炎性细胞侵润.

  • 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临床病理和基因分析

    作者:冯慧宇;张成;李中;姚晓黎;曾缨

    目的研究女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对一个女性DMD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跟踪随访,并作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基因分析.结果该家系的DMD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符合典型的DMD特征. 先证者母亲的临床特点类似良性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肌肉免疫荧光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染色阳性的纤维与阴性纤维并存.该家系的dystrophin基因分析为非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核型分析正常.结论本家系中的39岁女性具有类似BMD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图像分析提示dystrophin蛋白为正常的1/3.此例女性患者的核型分析正常,故倾斜的X染色体模式为其可能的机理.

  • 无精症、严重少精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微缺失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蔡志明;肖晓素;刘晓翌;王勇强

    目的研究男性无精症和严重少精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48例无精症、严重少精症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在148例患者中发现11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7.4%),在检测的AZFa、AZFb、AZFd、AZ Fc 4个区域共15个序列标签位点中,缺失13个位点、11个位点、2个位点和1个位点的各有1例 ,缺失12个位点的有2例 ,缺失5个位点的有5例.发现7例患者的染色体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4.7%),其中1 例Y染色体长臂缺失伴易位,4例Y染色体的长臂单纯缺失,1例Y染色体长臂1区2带(Yq12)增加,1例常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 AZF微缺失和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例婴儿型亚历山大病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麻宏伟;吕峻峰;姜俊;陈丽英;牛国辉;吴保敏;Naomi Kanazawa;Seiichi Tsujino

    目的探讨中国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 infantile Alexander disease)发病的分子基础,为诊断、预防及终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DNA直接测序方法对1例临床诊断为婴儿型亚历山大病患者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基因进行突变分析,根据突变点序列设计错配引物,同时形成内切酶HpyCH4V酶切位点,对患儿父母及50名正常对照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该患者中发现GFAP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249C>T(R79C)突变,患儿父母及50名正常对照未见异常,表明该突变为新生突变和致病性突变. 结论此次发现为国内首例中国亚历山大病患者GFAP 基因突变报告;GFAP基因缺陷是造成中国人亚历山大病的原因,该突变结果可直接用于亚历山大病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一家系的突变分析

    作者:杜戎;杨钧国;李伟;桂乐;袁国会;康彩练;任法新;张守焰

    目的对1个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 LQTS)家系的突变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根据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先对其致病基因初步判断,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以及直接测序法对其进行 KCNQ1基因检测以发现致病突变.结果根据先证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将其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 KCNQ1基因上,且在 KCNQ1基因上发现一错义突变940(G→A) (G314S),此突变在欧美及日本人群中均有发现,为长QT综合征的突变热点.结论在中国长QT综合征患者中有与国外患者同样的突变热点.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临床应用

    作者:谢秋幼;梁秀龄;李洵桦

    目的研究分析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 SCA)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应用策略. 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38例散发患者、60名健康家系成员,以及44名正常对照共185份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三核苷酸重复(trinucleotide repeats, TNR)片段进行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长度,推算所有正常和异常扩增等位基因内TNR重复次数. 结果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A3是常见的类型,占42.0%,其余分别为SCA2占7.4%,SCA1占4.9%,SCA7占3.7%,SCA6占2.5%,SCA12约占1.2%,未检出SCA8、SCA10、SCA1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患者. 结论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为SCA提供准确的分型诊断和症状前遗传学诊断.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谢俊刚;徐永健;张珍祥;倪望;陈仕新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 SPA)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 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SPA基因型在88例吸烟COPD患者和87名健康吸烟者中频率的分布. 结果 88例COPD患者+186位点AA、AG、GG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6.4%、12.5%和1.1%,而对照组为66.7%、27.6%和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5位点CC、CT、TT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5.9%、 27.3%和6.8%,而对照组为52.9%、36.8%和1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667位点AA、AC、CC 3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7.2%、43.2%和9.1%;而对照组这三个基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6%、51.7%和1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SPA+18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吸烟 COPD患者的发病有关,但该位点的突变怎样影响SPA的表达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多巴胺受体D2型基因启动区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研究

    作者:彭代辉;王高华;程自立;臧德馨;江开达

    目的探讨湖北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多巴胺受体D2型基因(dopamine receptor D2, DRD2)启动区-141位点胞嘧啶插入/缺失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分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DRD2 -141位点胞嘧啶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DRD2型基因启动区-141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精神分裂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分裂症组中,-141C缺失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11,对照组为0.18(比值比为0.55,95%可信区间为0.30~0.96,P <0.05).结论 -141位点胞嘧啶插入/缺失多态性非独立性地对精神分裂症与 DRD2基因的相关性产生修饰作用.-141位点胞嘧啶缺失可能是湖北武汉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保护因素之一.

  •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研究

    作者:黄彦钦;袁瑛;王亚平;朱明;张苏展;郑树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家系中 MSH2和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情况及特点,以进一步完善中国人HNPCC家系遗传检测内容. 方法取14个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的HNPCC家系肿瘤先证者外周血DNA,用荧光标记多重PCR 技术结合GeneScan分析系统检测 MSH2和 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结果 14例患者中有1例检测到 MSH2基因第1~ 7外显子缺失,该家系另1例大肠癌患者和3个家系成员有同样的基因片段缺失. 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可能以 MSH2比较常见.建议在中国人HNPCC家系遗传检测中常规包含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检测.

  • 中国东北汉族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鉴定

    作者:郑建秋;马志伟;孙慧敏

    目的鉴定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根据已知与先天性白内障有关的12个致病基因的染色体上的定位,分别选取3~4个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通过测序鉴定致病基因 .结果在1q21.1 GJA8位点显示大Lod值2.44.致病基因定位于1q21. 1区的 GJA8基因,构成缝隙连接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 50.DNA序列分析鉴定显示其第2外显子的第191个碱基杂合突变T>G导致其蛋白产物第64位缬氨酸转变为甘氨酸.结论 Connexin 50 的V64G新生突变是导致该家系的致病原因.

  • 散发性肾癌中VHL基因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分析和杂合性缺失检测

    作者:刘宁;龚侃;那熙;吴关;那彦群

    目的检测79例散发性肾癌中抑癌基因VHL内部的两个单核苷酶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并分析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情况,探讨VHL基因LOH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和正常肾组织中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VHL基因5'端SNP位点rs 779805和3'端SNP位点rs 1 642742的基因型.在两个位点的杂合子中进行LOH检测,并分析VHL基因LOH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我们计算了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基因频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学参数.综合两个位点发现杂合子29例,其中12例(41.4%)存在LOH. VHL 基因LOH与肾癌发生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散发性肾癌中,VHL基因LOH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理,其发生率达41.4%,VHL基因LOH与肾癌分期、分级无关.

  • 一例伴有t(1;18)(p31;p11)易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杜冰;吴亚芳;潘金兰;薛永权

    目的报告一例伴有t(1;18)(p31;p11)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方法骨髓细胞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1号和18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对其进行染色体涂染检测.结果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和染色体涂染分析均证实该患者具有t(1;18)(p31;p11)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结论 t(1;18)(p31;p11)易位是一种罕见的再现性染色体核型异常,在MDS中属于首次报道.

  • Ⅳ型高脂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亚类组成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田英;龙石银;徐燕华;傅明德;张雪梅;刘秉文

    目的探讨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与HDL亚类组成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03例Ⅳ型高脂血症患者和146名血脂正常者的apoE基因型、HDL各亚类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Ⅳ型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apo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以E3/3和ε3高.Ⅳ型高脂血症患者中等位基因ε2 携带者血清HDL-C、apoE、apoE/CⅢ、HDL2a较等位基因ε3、ε4携带者升高,而TG/ HDL-C 、apoCⅢ则下降,等位基因ε2携带者HDL3c较等位基因ε3携带者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中等位基因ε2携带者血清TG、apoE 、apoE/CⅢ较等位基因ε3和ε4 携带者升高,等位基因ε2携带者HDL3a较等位基因ε3携带者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Ⅳ型高脂血症患者apoE ε2等位基因与血清HDL亚类的成熟代谢有关.

  • TLR4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群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冯凯;周钢桥;翟芸;朱佩芳;王正国;贺福初;蒋建新

    目的检测中国人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基因调控区和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寻找 TLR4基因的遗传标记.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基因的5'区、编码区、部分内含子区和3'区,以确定中国人群中 TLR4基因SNP的位置和类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重庆汉族样本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在4.98kb的测序范围内,发现5个新的SNP,3个位于5'区,2个位于3'非翻译区.在重庆地区汉族样本中,两个高频分布SNP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266和0.404.结论在 TLR4基因新发现的两个高频多态性位点在我国人群中比较常见,可以作为关联分析的遗传标记.

  • 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五个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分析

    作者:王玉炯;郭辰虹;舒畅;马力通;岳媛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回族人群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选择位于11号、14号、17号和19号染色体上的5个STR多态位点D11S1984、D14S306、D14S617、D17S1290和D19S433,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方法对宁夏地区144名无血缘关系的回族人群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 5个STR位点在宁夏回族人群中分别检出等位基因 10、8、11、13和8个,基因型30、25、33、40和23种;杂合度分别为:0.8413、0.8033、0. 8331、0.8369和0.7703;多态信息量为:0.8217、0.7746、0.8121、0.8174和0.7332;个体识别率:0.9516、0.9257、0.9611、0.9660和0.9135,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999995;非父排除率:0.7046、0.6367、0.6911、0.7012和0.5801,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58.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这5个STR位点在宁夏地区回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是较好的遗传标记,可应用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及法医学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中.

  • HOXD8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髋脱位传递不平衡的初步研究

    作者:卢瑶;麻宏伟;李祁伟;吉士俊;姜俊;王岳平;王阳

    目的研究 HOXD8基因是否与先天性髋脱位相关联.方法在肢体胚胎发育调控相关的 HOXD8基因内选择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1例先天性髋脱位核心家系的303名成员进行基因型检测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在 HOXD8基因内的遗传标记位点上共检测出16个等位基因.经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后显示 HOXD8基因内的遗传标记位点的第4个等位基因与先天性髋脱位存在传递不平衡(χ2=6.461,P<0.05).结论 HOXD8基因可能与先天性髋脱位存在关联.

  • 植入前诊断t(5;14)(q11;q23)相互易位一例

    作者:张月萍;曹翔;韩金兰;任德麟

    目的对一例相互易位携带者进行胚胎植入前诊断,研究商业化探针组合在相互易位植入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受精后第3天对4个卵裂球进行活检,采用二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卵裂球中2对易位染色体状态,共选用5号、14号染色体断裂点远侧的ERG 1和Tel 14q,以及5号染色体断裂点近侧的D5S23 3个探针.结果 4个细胞裂解后均呈现单个完整细胞核, 二步荧光原位杂交中各细胞核均有清晰明亮的杂交信号,各胚胎ERG 1/D5S23/Tel 14q信号数分别为:1号胚胎3/2/1;2号胚胎2/6/6;3号胚胎3/2/2;4号胚胎2/2/3.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4个胚胎均为染色体不平衡胚胎,放弃移植.结论商业化探针的合理搭配使相互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诊断大为简化,因此适合绝大多数相互易位携带者.

  • 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研究

    作者:李海林;龚晓辉;黄永坤;郝萍;周丽芳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 itamin D r 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基因测序等技术测定3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和52名正常儿童的VDR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A、A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6%、50.0%、32.4%和7.7%、28.8%、63.5%,A、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6%、57.4%和22.1%、77.9%.两组AA、Aa、aa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3,P=0.017),两组A和a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8.2 17,P=0.004),佝偻病组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VDR 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存在相关性,携带A等位基因的个体存在对佝偻病的易感性,提示VDR基因Apa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 高通量apoE基因分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张文红;白玉杰;王琰;李丁;阎小君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高通量的apoE基因分型技术.方法从外周血样品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覆盖第112和158密码子的apoE基因片段;构建apoE基因片段重组质粒,并进行定点诱变,以得到3种等位基因型的对照样品;PCR产物消化处理,以除去残余的引物和dNTPs;进行模板指导的荧光染料标记终止碱基的掺入反应,应用荧光偏振检测仪分析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检测79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63名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A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对分析结果进行测序验证,表明模板指导的荧光染料标记终止碱基掺入-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完全相符.AD组和健康对照组样品的基因分型结果提示apoE ε4等位基因是迟发型AD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此技术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分型分析,具有准确、简易和高通量等优势,可以作为AD风险分析的一种新技术,也适于apoE基因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研究时的大规模基因筛查分析.

  • 消化后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印记SNP rs220028多态性和甲基化模式研究

    作者:赵贵森;黄代新;冯文芳;杨庆恩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分析甲基化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新方法. 方法以印记SNP rs220028(A/G)为例,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限制酶消化后用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fragment length discrepant allele- specific PCR,FLDAS-PCR)分型;用扩增产物酶消化法来排除酶切位点序列变异,证实检出的是甲基化等位基因.结果消化后FLDAS-PCR可选择性检出甲基化等位基因,家系分析表明其来自母亲.等位基因频率A=0.5085,G=0.4915,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9. 结论消化后FLDAS-PCR技术可以实现甲基化和SNP的复合分析;印记SNP rs220028在 Prader-Willi/Angelman 综合征诊断中有潜在意义.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