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宁波地区2374例不良孕育妇女的染色体分析

    作者:赵雅云;周惠耕;鲁莉萍;孙亦婷

    我们对1998年6月至2005年11月期间宁波地区2374例不良孕育史女性的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证实在辅助生育前对有不良孕育史的女性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的必要性.

  • 3233例遗传病患儿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尉庭华;唐芳;冷培;虞涛

    为了解近20余年来武汉地区小儿遗传病的发生情况,我们对1979年至2005年3233例患儿的染色体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46,XX,t(8;10)(q24.1;q26.3)伴生育异常一例

    作者:陶万林;谭琼珍;方为群

    患者 女,29岁,4年前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足月顺产1男婴.婴儿10个月时发现"心包积液",医治无效死亡.以后妊娠两次,均于孕70多天无明显诱因胎死宫内.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双方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产前诊断18号部分三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许平;曾艳;俞信忠;范佳鸣;钱磊

    患者 女,28岁,孕23周,曾有两次早期自然流产史,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夫妇双方非近亲婚配,双方表型和智力正常.

  • 46,XX,t(15;21)(q24;p11)伴流产一例

    作者:方为群;陶万林;谭琼珍

    患者 女,22岁,自然流产2次.患者无明显诱因均于孕2月余自然流产.夫妻表型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

  • 女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七例

    作者:涂向东;张宝珍

    例1 女,28岁,结婚3年孕3次,每次均为孕2个月左右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夫妇双方体健,孕期无病毒感染及毒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

  • 48,XXXY一例

    作者:史云芳;张秀玲;李岩;张颖

    患者 男,15岁,因第二性征发育差、智力低下就诊.查体:身高173 cm,体重90 kg(体重指数30.07),眼距宽、瞬目频繁,皮肤细腻,无喉结,心肺无异常发现,双侧睾丸小,阴茎短小.患者系第2胎,足月顺产,5岁时曾患腮腺炎.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患儿出生时父亲29岁,母亲28岁.其母妊娠40天时曾有"感冒"史,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1姐17岁,生长发育、智力正常.

  • 21三体患儿合并inv(9)一例

    作者:李琳

    患儿 女,出生5个月,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100 g,身长52 cm,会哭.患儿出生时父亲26岁,母亲25岁,父、母表型均正常,非近亲婚配,自述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先天愚型面容,眼距宽,耳位低,鼻梁扁平,吐舌,通贯掌.营养发育差,反应迟钝,应答能力差.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6级杂音,心脏B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膜周型),卵圆孔未闭,三尖瓣返流(轻度),肺动脉高压(中度).

  • 常染色体核型异常两例

    作者:王凤菊;刘伟;陈双峰

    例1 女,30岁,第1胎足月顺产一智力低下女孩,第2、3胎均于孕50多天自然流产.否认孕期有感染及不良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查体:患者表型正常.

  • 罗伯逊易位一家系

    作者:关长吉;王格;韩维田;李学付;王彦

    患者 女,32岁,因生育一对脑瘫的孪生姐妹,且又怀孕18周,而行产前检查.夫妇双方表型均正常,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

  • 62例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赵丽娟;许红;张丽娟

    胚胎停育是指因孕卵缺陷或母体存在不利妊娠的因素,导致妊娠早期胚胎死亡的一种病理性妊娠.我们对62例胚胎停育患者进行了绒毛组织的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一家系两例

    作者:何生燕;任洪进;李丽莎;宁郁玲

    患儿 男,出生3天,38+6周孕顺产,体重3500 g,眼距宽,鼻梁塌,耳位低,耳廓小,中指和小指各只有两个指节,草鞋足,脚底发绀,肌张力低,脐疝.

  • 染色体异常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韩芳;刘娟;翁宁;许薇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1年至2005年在沈阳东方医疗集团生殖中心准备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95例异常染色体患者(表1),经告知病情后不同意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坚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其按术式分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和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两组,与2366名染色体正常者(对照组)分别比较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周期放弃率及流产率.

  • 46,XX,t(11q;22q)一例

    作者:黄海燕;张香改;刘杰;谭凤钦

    先证者 男,33岁,结婚2年,因"其弟曾被诊断为18-三体"前来遗传咨询.本人表型、智力均正常;身高1.71 m,体重75 kg,第二性征发育正常.

  • 46,XX,t(2;4)(p15;p16)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李伟

    患者女,29岁,结婚后怀孕6胎,均于孕80天左右流产.妇科检查正常,夫妻双方体健,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

  • 应用复合诱导突变分离PCR法检测mtDN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作者:冉鹏;李英碧;颜静;张蓓蕾;张霁;单华鑫;叶志鹏;侯一平;张林;廖淼;吴谨

    目的 应用复合诱导突变分离PCR(multiplexed mutagenically separated PCR,MS-PCR)技术、银染分型,建立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系统,探讨其应用价值.并调查了成都汉族群体mtDNA编码区4个SNP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布情况.方法 根据SNP基因座(C12705T、A8701G、G8584A、C10400T)设计两条片段相差4个碱基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和一条公共引物,4个SNP基因座复合扩增,PCR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带后确定样本的基因型.结果 不同SNP基因座为长度不同的单一谱带,其分型结果与直接测序一致.在成都汉族160名无关个体中,4个SNP基因座C12705T、A8701G、G8584A、C10400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813/0.6187、0.4813/0.5187、0.8250/0.1750、0.4938/0.5062;共检出6种单倍型,单倍型的基因多样性为0.7137.结论 建立的MMS-PCR银染分型系统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有效的SNP分型方法,对建立mtDNA编码区SNP数据库,研究群体遗传学、进化学和进行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有重要意义.

  •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产前诊断探讨

    作者:包新华;平莉莉;王爱花;潘虹;吴晔;熊晖;张月华;时春艳;秦炯;吴希如

    目的 探讨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7例ALD高危孕妇进行了18次羊水细胞中极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s)水平测定,其中8例胎儿出生后或引产后进行了血浆VLCFAs水平检测.应用PCR和测序方法对8例胎儿羊水细胞或生后外周血细胞DNA进行了基因突变分析(其中4例羊水细胞VLCFAs水平增高,4例VLCFAs正常).应用Western杂交对同一家系的两例胎儿羊水细胞进行了ALD蛋白(ALDprotein,ALDP)的检测(两例胎儿VLCFAs均增高,1例女性,1例男性).结果 18例胎儿中,11例羊水细胞VLCFAs水平正常,7例增高(3例男性,4例女性).8例胎儿出生后或引产后血浆VLCFAs水平检测,3例增高,5例正常,与产前诊断结果相一致.其中4例羊水细胞VLCFAs水平增高的胎儿,均有ABCD1基因突变,4例羊水细胞VLCFAs水平正常者,均未发现突变.VLCFAs增高的男性胎儿,未检测到ALDP,VLCFAs增高的女性胎儿,可检测到ALDP.结论 羊水细胞中VLCFAs水平检测可以准确地进行X-ALD产前诊断,结合基因突变分析及ALDP的测定,可进一步保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 汉族新生儿脐血中IGF2印迹表达状态的调查

    作者:戴毅敏;胡娅莉;王志群;李洁

    目的 调查汉族新生儿脐血IGF2印迹表达分布特征,表型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抽样收集1010份新生儿脐血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IGF2印迹状态,并分析印迹丢失(loss of imprinting,LOI)与妊娠特征、新生儿体格指标以及父母、家族史的关系.结果 IGF2第9外显子Apa Ⅰ位点呈杂合者占42.8%(432/1010),杂合子中LOI占21.6%(66/306).单表达和LOI组间,母亲的平均年龄,孕周,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孕中、晚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其它生化指标检测值无明显差异;父亲大于35岁者LOI增高(P<0.05,χ2=4.69).新生儿体重2500~2999 g组中,LOI占6.25%(2/32),显著低于3000 g以上组(P<0.05,χ2=4.89).2500 g以下和4000 g以上组,LOI者产后2 h血糖显著下降(P<0.01,t=7.47、10.9).结论 汉族新生儿脐血中IGF2印迹丢失占21.6%,LOI对出生体重有一定影响,父亲年龄可能影响LOI表达.

  • 湖北汉族变应性哮喘患者GPR154基因单倍型分析

    作者:朱红艳;吴健民;崔天盆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1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154,GPR154)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变应性哮喘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145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120名健康人群GPR154基因的SNP563704和SNP522363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1)变应性哮喘患者SNP563704 CC、CT和TT基因型频率是0.324、0.524和0.1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0,P>0.05);变应性哮喘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4,P>0.05).(2)变应性哮喘患者SNP522363 CC、CG和GG基因型频率是0.289、0.521和0.19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0,P>0.05);变应性哮喘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83,P>0.05).(3)对SNP522363和SNP563704进行单倍型分析,4种频率大于0.03的单倍型在哮喘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P<0.01).哮喘组CT和G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2).结论 湖北汉族变应性哮喘易感性与单个的单核甘酸多态性无关,但与SNP522363和SNP563704组成的单倍型显著相关.

  • SPG3A-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中的不完全外显性和遗传早现

    作者:明蕾

    目的 通过分析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hereditary spastin paraplegia,HSP)SPG3A/atlastin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阐明显性遗传中的不完全外显性和遗传早现.方法 收集1个HSP家系的临床资料,对家系成员以及100名正常对照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并对atlastin全编码序列和基因SPG4/spastin(S44和P45Q)和SPG6/nipa1含([GCG]5-11)的第1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并分析.结果 在先证者及其受累儿子和无症状父亲的外周血DNA中发现SPG3A V253I突变而在家系其他成员和正常对照个体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这是第2例由于SPG3A V253I突变引起的不完全外显性的家系报道,家系中有着相同突变位点个体的标记表型变异(遗传不外显)显示了遗传修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家系中越来越早的发病和症状加重与遗传早现相一致,这在SPG3A-HSP中尚属首例.

  • 马蹄内翻足大鼠模型踝部骨骼、组织及脊髓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者:李增刚;纪虹;富伟能;赵彦艳;金春莲;吉士俊;孙开来

    目的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发Wistar大鼠马蹄内翻足模型为实验材料,应用蛋白质学技术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发病机理.方法 按135 mg/kg体重经口给予孕10天Wistar大鼠ATRA,孕21天剖检胎鼠,提取畸形鼠和对照鼠脊髓、踝部组织(去除皮肤)及踝部骨骼总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质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马蹄内翻足畸形鼠和对照鼠脊髓、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xiap、col2α1、tnnt1和ngfr基因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Xiap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进行脊髓、踝部骨骼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经双向电泳发现马蹄内翻足模型胎鼠多种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质谱及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发现Ⅱ型胶原蛋白等16种蛋白表达发生改变.逆转录PCR检测进一步证实xiap、col2α1在脊髓、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表达下调,tnnt1在踝部骨骼和胫骨后肌群组织表达下调,ngfr在以上组织表达无异常.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Xiap蛋白表达下调.神经、骨骼细胞凋亡发生率是对照组细胞凋亡发生率的5.4和10倍.结论 马蹄内翻足大鼠模型踝部组织(去除皮肤)、踝部骨骼及脊髓多种蛋白质存在表达差异.Xiap、Col2α1和sTnT与马蹄内翻足相关,Ngfr与马蹄内翻足无关.ATRA可以诱导脊髓、骨骼凋亡发生率升高,与Xiap表达下调有关,在马蹄内翻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

    作者:刘峰;姜斌;龚圣济;姚宝娣;张文颖;朱冠山;朱忠政;龚玉芳;王美玲;胡晓华

    目的 研究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通过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了101例中国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s)EGFR第18、19和21外显子及K-RAS密码子12、13的突变情况,并观察分析了其突变与肺癌临床特征及吉非替尼(gefitinib,商品名:易瑞沙/Iressa)药物治疗肺癌的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共检测到26例EGFR突变(25.7%),3例K-RAS突变(2.9%),并发现腺癌患者、非吸烟患者和女性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分别为44.2%、65.7%和48.3%).10例服用吉非替尼有效的患者9例伴有EGFR突变.结论 中国人肺癌的EGFR突变率高于西方人,吉非替尼疗效与EGFR突变有关.

  • 脂联素受体1基因-3881T/C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糖代谢的关系

    作者:胡承;贾伟平;张蓉;王从容;方启晨;马晓静;陆俊茜;徐靖;项坤三

    目的 研究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 1,ADIPOR1)基因-3881T/C多态位点与中国人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地区中国人糖耐量正常者370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9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ADIPOR1基因-3881T/C变异,并测定所选人群的临床指标.结果 (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糖耐量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9);(2)C等位基因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亚组中频率较低(P=0.0121);(3)糖耐量正常人群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空腹血糖较TT基因型者低(P=0.0140);(4)2型糖尿病患者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舒张压(P=0.0466)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498)较TT基因型者低.结论 ADIPOR1基因与中国人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相关.

  • 横纹肌肉瘤中融合基因PAX3/PAX7-FKHR表达和染色体遗传变异

    作者:高红;欧阳玲;张可仞;张志波;王维林

    目的 研究融合基因PAX3/PAX7-FKHR与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和腺胞型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遗传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对16例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和16例肉瘤周围正常组织的PAX3/PAX7-FKHR融合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检测16例RMS的不平衡即DNA的丢失或扩增.结果 7例ARMS中有5例PAX3/PAX7-FKHR融合基因mRNA表达(3例PAX3-FKHR融合基因表达,2例PAX7-FKHR融合基因表达);9例ERMS及16例对照组肿瘤组织中无PAX3/PAX7-FKHR融合基因表达.每例RMS细胞染色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RMS常见扩增的染色体是1p36(69%),5q32(56%),8q21(63%),13q14(69%),19q(63%),20q(56%);常见缺失的染色体是3p21-pter(56%),9p23-pter(50%),10q(69%),16/16q24(56%).结论 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为临床RMS疑难病例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RMS特异性染色体易位融合基因的表达是其分子诊断的可靠指标.

  • 一个弱D15型家系研究

    作者:熊文;秦建江;刘艳;周一炎;邵超鹏

    目的 调查Rh血型D抗原弱表现型(弱D15)等位基因的家系遗传.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和PCR技术检测各家系成员Rh 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确认D抗原.依据弱D15型等位基因(RHD845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检测一个弱D15型先证者的4名家系成员,同时应用双管PCR技术鉴定全部家系成员的RHD基因杂合型.结果 在全部4名家系成员中检出弱D15型等位基因;RHD基因杂合型结果显示4名家系成员均为RHD+/RHD+纯合型.先证者的父母、外甥均有1条正常的RHD基因,为弱D15型等位基因携带者,表现为正常D阳性;先证者和姐姐各携带2条弱D15型等位基因,基因型为RHD845A/RHD845A,形成D抗原弱表现型.结论 先证者为弱D15型等位基因纯合体,弱D15型等位基因为亲代遗传基因,非个体基因变异.

  • CYP17A1基因新突变致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缺陷症

    作者:陶红;张波;陆召麟;裴育;米树华

    目的 研究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特点,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类型初步探讨P450C17酶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1例17α-羟化酶/17,20-裂解酶部分性联合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亲属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设计7对引物扩增CYP17A1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PCR产物,产物胶回收后直接做为DNA双链模板测序.DNA双链模板不一致的PCR产物经克隆后测序.测序结果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CYP17A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5994-5995 delAT/7541 C>T复合杂合子.这两种突变均未见报道.推测5994-5995 delAT导致I259H,274X,突变形成的截短蛋白质缺少血红素结合区域,因此是没有功能的;而通过人类P450C17酶计算机模型分析显示7541 C>T导致的A398V远离酶的活性中心,推测突变可能使酶的活性减弱,而不是完全地丧失.患者临床表现为有自发不规则月经及轻度高血压、低血钾,结合激素测定结果提示肾上腺和性腺保留部分功能.因而患者的基因型与其临床表型是一致的.结论 应进行突变P450C17酶的功能学研究来进一步明确结构改变对功能的影响.

  • 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蓉;陈文军;吴妍;刘鸣;赖晓辉;张锦红;袁光固;苟婴茹;李涛;王英成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及DNA测序等技术,对四川地区汉族人群19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87名正常对照parkin基因-258T/G及IVS3-20T/C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并通过比较各多态性在PD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探讨基因多态性与PD的可能关系.结果 parkin基因-258T/G多态性PD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5% vs 4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25,OR=1.45,95%CI:1.04~1.86);进一步将PD组按发病年龄分层发现,只有50岁以上发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048,P<0.01,OR=1.57,95% CI:1.08~2.06);同样,与对照组(69.51%)相比,PD组TG+GG基因型频率(78.79%)亦增加,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54,P<0.05,OR=1.63,95% CI 0.88~2.38);PD组不同基因型组间发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G基因型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比TT或TG基因型的发病晚近5年左右.parkin基因IVS3-20T/C多态性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该实验未发现TT基因型.结论 核心启动子区-258T/G多态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四川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PD发生的风险,尤其是50岁以后的发病风险;四川地区汉族人群IVS3-20T/C位点,以CC基因型多见,TC型杂合子的频率较低,无TT基因型.

  • 女性年龄对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型的影响

    作者:陈雯;胡娟;刘群;魏玉兰;朱桂金

    目的 探讨女性年龄对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型的影响.方法 取试管婴儿术后卵龄1天的未受精卵母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术检测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型.结果 25~29岁女性卵母细胞Ⅰ级纺锤体和染色体比率分别为33%和31%,显著高于30~34岁(P<0.05)和35~40岁女性(P<0.01);而25~29岁女性卵母细胞的Ⅲ级纺锤体和染色体率均为54%,明显低于30~34岁(P<0.01)和35~40岁女性(P<0.05).结论 卵母细胞纺锤体和染色体构型异常率与女性年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一氧化氮合酶3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作者:樊伟;李尚为;汪燕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 bp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和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recurrent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RES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0例RESA患者和140名健康妇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NOS3基因第4内含子VNTR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结果 RESA组aa+b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P<0.05;χ2=4.29,P<0.05).与bb基因型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的妇女与RESA显著相关(OR为1.8,95%CI:1.04~3.24).RESA组TT+G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O.05;χ2=1.12,P>0.05).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T等位基因的妇女与RESA无相关.结论 NOS3基因第4内含子27 bp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密切相关,NOS3基因第7外显子894G/T多态性与RESA无明显相关性,a等位基因是RESA重要的遗传易感基因.

  • CASP9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多态性研究

    作者:娄毅;方长清;李建华

    目的 探讨caspase 9(CASP9)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正常人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了81例NSCLC患者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ASP9的表达情况;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测序法,分析81例NSCLC患者及100名正常人CASP9基因2个SNP位点基因型;应用列联表法统计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44.4%(36/81)的NSCLC组织CASP9基因表达明显下调,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CASP9基因第1外显子的SNP位点rs1052571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位于CASP9基因第5外显子的SNP位点rs1052576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G基因型频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CASP9基因在NSCLC中低表达,rs1052576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和肺癌的发生相关.AG基因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 先天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

    作者:王昱;陈晶;桂芹

    患儿 女,生后4天.孕40+3周,剖宫产产出,出生体重2650 g,孕期及生产史无特殊.生后2天家属反应患儿"进食不理想、睡眠时间长".生后3天"偶有不自主点头动作"(事后推测为抽泣样呼吸),经查体无明显异常发现,予辅助加强喂养,并在当日患儿吃奶中突然出现口唇发绀,伴有阵发性呼吸急促,哭声无力,持续约2~3 min后自行缓解.此后患儿一直嗜睡,偶有抽泣样吸气动作,无主动进食欲望.不久患儿出现体温偏低,给予保暖措施后改善不理想.生后天,患儿呕吐奶汁1次,呼吸急促加重,3 h后,患儿突然出现口唇及四肢皮肤紫绀,面色苍白,刺激后无反应,立即给予吸氧等处理后迅速转入我科.

  • 偏头痛一家系

    作者:刘凌;邓磊;向薇;席静;姜晓峰;杨晓燕;徐严明

    先证者(Ⅱ4) 男,61岁.因"反复头痛50年,复发4天"就诊.患者50年前出现头痛,颞部、顶部阵发性胀跳痛,一侧或双侧,中到重度,影响睡眠,伴有恶心,严重时有呕吐,每次发作数小时至3天不等.在受凉、感冒、吸烟或日晒后容易出现头痛发作.每2~3月发作1次至每月发作1~3次不等.家系调查:患者母亲(Ⅰ2)、大姐(Ⅱ1)、小弟(Ⅱ7)及儿子(Ⅲ1)有类似病史,见图1.

  • 软骨发育不全一例

    作者:李晶;王强

    患儿 女,3岁,因生长发育落后3年入院.患儿系G1P1,出生体重及身高不详.生后其父母发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头发稀疏,前囟闭合延迟,身材矮小,运动发育落后,2岁左右才能独走,语言、智力发育正常.父亲身高正常,母亲为侏儒(身高110 cm,原因不明),其母的一兄一弟体格发育正常.

  • 腓骨肌萎缩症伴2型糖尿病一家系

    作者:俞峻;齐江彤;刘改玲;查曹兵;金海加;徐雷;王宝祥;陆旭东;谢惠君

    先证者(图1,Ⅲ4) 女,44岁.39岁时渐出现双下肢乏力,上楼梯略困难,双脚麻木,双下肢渐变细.43岁时平地行走尤其穿拖鞋行走困难、易摔倒,双上肢持物力弱.查体:智力正常,跨阈步态,双手大小鱼际肌轻度萎缩,大腿中下1/3交界处以下的双下肢明显萎缩变细,呈"鹤腿"状(图2).

  • 男性性器官发育不良一家系三例

    作者:王军荣;刘志婷;续薇;关宝杰

    先证者(Ⅳ1) 男,16岁,因"阴茎、睾丸过小且乳房发育"就诊,临床医师建议行染色体常规检查.经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Y>18),见图1.

  • 延髓脊髓性肌萎缩症一例

    作者:杨晓苏;彭晶晶;李国良

    患者 男,38岁,因"四肢抖动、无力10年,肌肉跳动、饮水呛咳1年"就诊.患者于1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抖动,以双上肢精细运动时抖动为主,后逐渐加重,并出现四肢无力,以双下肢为重,下蹲后起站困难,约1年前开始出现肌肉颤动,饮水反呛.

  • 伴腓肠肌假肥大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三例

    作者:席静;何俐;徐严明;曾艳;商慧芳;周东

    先证者(Ⅱ4) 女,31岁,因"自幼吹哨不能,双上肢无力16年伴双下肢无力10年"于2006年6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幼不能吹口哨,6岁时发现鼓腮漏气,15岁左右发现双肩肌肉萎缩,随后胸大肌也逐渐出现萎缩,21岁左右发现双下肢萎缩,以近端明显,病情进展缓慢,目前自己梳头困难,能刷牙、行走.

  • 遗传性神经血管性水肿一家系五例

    作者:袁强;周红雨

    先证者(Ⅱ7) 男,43岁.自10岁起反复出现手或足水肿,明显时手足水肿区皮肤发亮,不红不热,不痛不痒,压之无凹陷,无皮疹,多于2~3天内自行消退,每年均有发作,1至数次不等.患者因再发右手水肿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心、肝、肾及其它免疫疾病史.查体:右手局限性非凹陷性水肿,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

    作者:卢德国;车峰远;朱爱菊;刘世国;马旭

    先证者(V9)男,32岁,10年前开始出现双腿僵硬,走路不便,步态不稳,易跌倒,上下楼梯困难,病情呈现进行性加重.查体:痉挛步态(+),双下肢肌力(+++++),髌阵挛(-),腱反射(+++),跟腱反射(+++),病理征(+),视力正常,弓形足.Ⅳ7 54岁,25岁左右发病.查体:剪刀步态,膝阵挛(+),跟腱反射(+++),右下肢巴氏症(+),左下肢不典型,弓形足.

  •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郭奇桑;张月萍;李笑天;韩金兰

    目的 建立稳定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并评价其在染色体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16例外周血和1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样本进行诊断,并与G-显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的光谱核型分析技术不但成功地对全部15例G-显带诊断结果为正常或平衡易位的样本进行了正确诊断,而且对G-显带无法识别的1例外周血样本的衍生染色体片段和1例羊水样本的标记染色体亦明确了来源.结论 光谱核型分析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在明确传统核型分析技术不能分析的标记染色体或衍生染色体片段的来源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个家系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应桂英;贾勇;裴福兴;周宗科;栾荣生;余海涛;杨静;沈彬;冯卫;陈治宇;郑友成;刘文国;唐书贵;宋志勇

    目的 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1个DDH家系中的全部成员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实验室检查及X线拍片检查.结果 9代218人聚居的家系,现存145人中DDH的发生率为31.03%,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对称性疼痛,髋屈曲、内外旋、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及畸形而跛行.影像学改变主要以髋臼浅平,倾斜度增加,对股骨头包容不足、股骨头形态失常、关节间隙狭窄呈退行性改变为主.DDH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遗传因素、性别、出生的季节等,家系中双亲或一方为DDH者其子女发生DDH的危险性比非患者双亲高,有一级亲属患DDH者比二、三级亲属者患病的危险性高;女性患病高于男性,冬季出生者高于其它几个季节,但儿童青少年发病率与成人无差异,与家系无血缘关系的迁入者与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发病率也无差异.结论 遗传因素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 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马慧莉;陈彪

    基因定量检测已经成为研究基因组变异以及由于基因重组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大片段的基因组的重复和缺失可以引起致病突变.使用PCR和测序等定性检测方法很难探测到杂合状态的缺失和重复,因此探寻高效、可靠、灵敏的基因定量检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相继出现了一些自动高效的技术方法.现在可用的基因定量方法大致可以分成3类:DNA印迹技术,细胞遗传学方法和以PCR扩增为基础的定量.本文对基因定量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优缺点以期对定量研究方法的选择有所帮助.

  • 广西毛南族群体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徐林;李松峰;邓琼英;周丽宁;龚继春;徐锐

    目的 为了解中国广西毛南族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STR及基因扫描识别技术,研究广西毛南族143名无关个体15个STR位点的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结果 15个STR位点共检出130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5~0.538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99918.结论 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

  • 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作者:杨红英;薛丽;徐勉;任春锋;袁惠云;邰文琳;杨宇;何薇

    目的 探讨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云南楚雄地区彝族2型糖尿病患者79例和同地区47名彝族正常对照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做2型糖尿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关联分析.结果 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R7、DR11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R=8.329;P=0.029,RR=7.734).结论 DR7、DR11等位基因可能是云南彝族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 藏族群体Y染色体1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作者:赵健民;袁东亚;康龙丽;刘凯;李生斌

    目的 调查藏族Y染色体上1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及单倍型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AmpFISTR(R) Y filerTM PCR Amplification kit进行复合PCR扩增,自动基因分析仪电泳检测126名藏族男性无关个体血样.结果 在14个基因座中共检出121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分布在0.4104(DYS391)至0.9489(DYS385a,b)之间,除了DYS391以外,其余等位基因频率多样性均大于0.5.由14个基因座组成的Y染色体单倍型系统单倍型有105种,单倍型频率多样性0.9998.结论 上述14个Y-短串联重复基因座在藏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多态性,单倍型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态性.

  • 浙江汉族人群KIR2DL3基因遗传多态性

    作者:朱发明;姜侃;吕沁风;章伟;何吉;许先国;严力行

    目的 探讨浙江汉族人群KIR2DL3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PCR测序分型方法进行KIR2DL3等位基因分型.首先合成引物特异性扩增KIR2DL3基因的两个片段,然后对KIR2DL3基因第4、5、7、8和9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根据多态性位点格局判断样本的KIR2DL3等位基因情况.结果 样本中共检测到两种等位基因,其中KIR2DL3 *001等位基因占77%.结论 PCR测序分型方法可有效检测KIR2DL3等位基因.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克山病及其核心家系的关系研究

    作者:魏瑾;牛小麟;董新;王亚萍;朱建宏

    目的 探讨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我国北方克山病地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克山病核心家系的关联和连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ing,PCR-SSOP)技术,对118例克山病(Keshan disease,KD)患者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其中潜在型KD 63例,慢型KD 55例,65名正常人为对照;采用单倍型相对风险(haplotype 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方法对该基因在18个KD核心家系中的分布进行关联和连锁分析.结果 (1)在KD患者和对照人群中,HLA-DRB1位点共检出13种等位基因;(2)DR7等位基因在KD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R=0.1695);(3)DR7等位基因在慢型KD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OR=0.091),而在潜在型KD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DR15等位基因与KD显著关联(χ2=9.32,P<0.01),并与KD易感位点连锁(χ2=7.40,P<0.01).结论 KD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HLA-DRB1的DR7等位基因可能是KD保护性基因,携带DR7等位基因的KD患者可能不易发展为慢型KD,DR15等位基因可能与KD易感基因连锁.

  • 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杨宝珍;魏军;王利新;潘月英

    目的 建立脑海绵状血管瘤家系永生细胞株,保存其特有的基因组资源.方法 采用Epstein Barr virus(EBV)转化技术,将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转化成永久生存的淋巴母细胞系.结果 建立了一个脑海绵状血管瘤遗传家系3代12名成员的永生细胞株,其中包括5例患者.结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遗传家系永生细胞株的建立,为在分子水平研究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可用的资源.

  • 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

    作者:林庆明;庄维特;陈刚;林丽香;林苗;钟文亮;温俊平;李连涛;侯建明

    目的 研究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内脏脂肪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22只,实验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 mg/kg)加高脂饲料]12只,对照组(常规饲料)10只.从脂肪组织中抽取总RNA,纯化mRNA并逆转录为cDNA,Cy5标记实验组cDNA,Cy3标记对照组cDNA,获得两组动物来源的cDNA探针.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用逆转录-PCR对其中两条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同工酶2基因在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表达降低、磷酸化酶激酶催化亚单位基因表达增高;脂酰CoA脱氢酶、烯酰CoA水合酶、脂酰CoA氧化酶、β-酮脂酰CoA硫解酶基因表达增高,脂蛋白脂肪酶基因表达降低.应用逆转录-PCR验证,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在实验组表达降低(P<0.01),而β-酮脂酰硫解酶基因在实验组表达增高(P<0.01),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糖代谢限速酶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脂解作用增加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减退中起重要作用.

  • 威廉斯综合征25例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作者:解春红;杨建滨;邵洁;秦玉峰;赵正言

    目的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确诊威廉斯综合征(Williams syndrome,WS)患者,了解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从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对临床疑似的42例患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7号染色体上弹性蛋白基因(elastin,ELN)的微缺失来确诊该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FISH检测结果显示25例患者存在7号染色体上的待检基因微缺失,17例患者没有检测到基因缺失.25例患者均有(100%)WS的特殊面部表象,表现为人中长,唇厚,嘴宽,眶周丰满,鼻梁扁平等.17例患者(68%)有至少一项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主动脉瓣上狭窄8例(47%),其中2例(12%)合并外周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4例(24%),高血压2例(12%),其中1例由于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轻度返流2例,二尖瓣轻度返流2例.25例患者均有生长发育落后和智力发育落后,共计17例经智力测验,其中14例智商在40~53,3例智商小于40.22例患者(88%)性格热情.9例(36%)患者合并腹股沟疝.结论 WS患者具有特殊面部表象,多数病例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同时均具智力和生长发育落后.

  • 单细胞水平检测von Hippel-Lindau病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卫;王利民;郑菊芬;李铮;黄翼然

    目的 建立单细胞水平检测von Hippel-Lindau病基因(VHL)突变的实验方法.方法 单个淋巴细胞基于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的全基因组扩增后进行常规PCR后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各荧光的终点变化判断对应的等位基因存在与否.结果 MDA后单细胞扩增效率为90.91%,污染率为0;通过测序,患者VHL等位基因的脱扣率为26.67%,诊断正确率为73.33%;通过结合相应荧光的终点变化判断患者VHL基因的等位基因的脱扣率为16.67%,正确率为83.33%.结论 单细胞MDA后常规PCR后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特异、准确地检测单个淋巴细胞的VHL基因型,两者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 内含子或外显子缺失DMD家系女性携带者的基因诊断

    作者:黄文;张成;谢有梅;陈松林;张为西;姚晓黎;曾缨;卢锡林

    目的 对内含子和(或)外显子缺失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家系女性成员进行致病基因携带者的诊断,为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提供准确的信息.方法 利用dystrophin基因5个微卫星位点(STR-44、45、49、40、5'DysⅡ)的多态性连锁分析,同时结合半定量PCR对1个内含子和外显子均缺失的DMD家系(家系5)和1个仅内含子缺失的DMD家系(家系4)的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 家系5的Ⅱ2的STR-50位点基因型为245/245,不是DMD基因携带者.家系4的Ⅱ6、Ⅱ8的STR-45位点基因型为del/172,Ⅲ19为del/178,均为DMD基因携带者.结论 STR-PCR多态性分析结合内含子半定量PCR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更准确地检出内含子缺失的女性携带者,提高诊断率.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