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平衡易位两家系

    作者:唐芳;尉庭华;吴旗

    例1 女,8个月,因"反应较同龄儿差,疑为智力低下"来我院检查.查体无异常.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父母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

  • t(14;21)平衡易位三例

    作者:边超英;姜淼;李学付;王格;韩维田

    例1 女,32岁,表型及智力正常,曾生育一21三体患儿,又怀孕两次,均孕60天左右自然流产.此次怀孕4个月要求产前诊断.

  • 47,XXY核型伴左右肢体差异表现一例

    作者:陶志强;朱志刚;刘小妹

    患者 社会性别男性,22岁.13岁时始右侧肢体力量逐渐不如左侧.随年龄增长,右侧肢体逐渐较左侧细短、肤色白细腻、手足掌小,并出现跛行.曾多方就诊.近5年渐现女性面容,女性声音.性欲弱、阴茎勃起慢而不能持久,但能射精.

  • 一例46,XX,t(5;20)伴自然流产

    作者:陈东红;武蓉珍;吴日荷;刘胜勇

    患者 女,28岁,汉族.婚后4年自然流产3次,均在孕1月至孕2月间.身高1.56 m,体重47 kg,表型及智力正常,对患者进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Ⅱ型病毒IgM检查均为阴性,孕期无服药史,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死胎流产史患者,其它检查未见异常.

  • 染色体结构异常一例

    作者:陆红梅;李晓芬;杨玉琴;罗亚丽

    患者女,35岁,月经稀发20年,结婚5年,妊娠4次.第1、2次妊娠均于40天左右行人工流产,第3、4次妊娠均于40天左右无诱因自然流产.否认家族史,夫妻双方表型正常,非近亲结婚,亦无不良接触史.

  • 染色体核型异常在相关疾病中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分析

    作者:唐凯;武雅俐;成艳;刘郁明;华之玺;郑金凤

    我们对2000年4月至2006年9月,在我院因反复流产、死产、不孕不育、性腺发育不良、先天性智力发育不良以及先天性病(畸形)儿足月分娩史等症状就诊或遗传咨询的1091例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

  • 46,XX,t(2;11)(p11;q23)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陈琳;叶丽;赵锦生

    患者女, 29 岁,结婚 5 年,怀孕3次,均在孕70~90 d自然流产.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怀孕期间无感冒史、服药史.夫妻双方体健,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

  • 染色体t(11;14)(p15;q24)一家系两例

    作者:李永赞;庞秀慧;郭敏

    患儿女,8岁,以"巩膜黄染3月余" ,在当地医院就诊并入院治疗.患儿在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巩膜黄染,入院两周后肝功示:总胆红素93.2 μmol/L(正常值:5.1~28.0 μmol/L),给予保肝治疗15天,效果不佳,黄疸加重,来本院就诊,以"溶血性黄疸"收入院.

  • 46,XX,ins(2;6),t(3;4)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赵丽娟;许红;李惜芳

    患者女,30岁,婚后3年内习惯性流产6次.4次流产发生在40余天,2次流产发生于妊娠2个月.孕期无明显感染史,亦无药物、X射线等有害因素接触史.查体表型及智力正常.

  • 地中海贫血伴先天愚型两例

    作者:邓燕艺;顾雨林;马晓红;谢树英;卢桂森

    例1 女,1岁5个月,因"发热、咳嗽、气促7天"入院.平素纳差,喂养困难,至今未长牙,不会说话及行走.母孕期健康,否认接触射线及服药史.患儿母亲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例

    作者:王瑞瑜;张小萍;马红英;林美娜

    例1 男,29岁,婚后妻子两次怀孕,均在妊娠2个月自然流产.未接触有害物质,兄妹3个均已婚,生育正常,母亲无流产史.

  • t(1;10)携带者生育1q部分三体儿一例

    作者:王鹏;周秀英;邢玉成

    患儿 女,出生后3个月,系第1胎,足月顺产.眼距宽,塌鼻,左手通贯手,右手拇指多指畸形.患者发育尚可、精神不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其母孕期健康,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 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周虹;姜丽波;韩树林;曲延章;郭珩;张雪芳;张淑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发生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1].近年WHO专家提出的MDS分型标准明确了MDS恶性疾病的性质,并指出染色体核型的检测对诊断MDS更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一家系三例inv(16)(p11.2;q24.1)

    作者:李琳

    例1 先证者,女,25岁.结婚1年半,妊娠2次,第1次妊娠40天时自然流产,第2次妊娠2月时胚胎停止发育.夫妻表型、智力正常,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无不良嗜好.

  • 46,XX,t(3;6)伴不孕一例

    作者:温莉娟;孟昭彦;刘利明;张玫

    患者女,结婚 7年,不孕,准备做人工受精,故要求夫妇双方做染色体检查.表型、智力正常,没有过接触有毒物质及放射线,身体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

  • 嘉兴地区1100例自然流产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金玉霞;张云青;苗正友

    自然流产是妇科常见病,病因复杂,解剖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和遗传因素均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其中染色体异常与流产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我们对1100例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 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种系突变研究

    作者:张进;黄翼然;潘家骅;刘东明;周立新;薛蔚;陈奇

    目的 探讨中国人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 种系突变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个VHL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其中的21位成员进行VHL基因种系突变研究.结果 在6个家系中,5个Ⅰ型家系,1个ⅡA型家系.6种不同的VHL基因种系突变被确定,其中包括错义突变4个,无义突变1个,缺失突变1个.4个分布在第1外显子、1个在第2外显子和1个在第3外显子.21人接受基因检测的个体中,14人存在VHL基因种系突变,其中包括10例均符合VHL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1例疑似VHL患者和3例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中国汉族人VHL患者存在基因种系突变且第1外显子的后1/3可能为主要的突变区域;VHL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及致病基因携带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中国糖尿病人群TCF1基因突变的遗传及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杨震;吴松华;郑泰山;王遂军;陆惠娟;项坤三

    目的 对中国早发及多发糖尿病患者进行转录因子1(transcription factor 1, TCF1,HNF-1A)基因筛查以了解中国人早发及多发糖尿病家系中TCF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及突变携带者临床特征.方法 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在341个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其中80名为正常对照者,261例为早发和(或)多发糖尿病家系先证者]中对TCF1基因启动子区,整个编码区及内含子/外显子结合区进行筛查.结果 总共发现5个突变,其中4个突变位点(T82M,Q130H,G253G,P353fsdelACGGGCCTGGAGC)为新发现的突变位点,突变携带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1.9 kg/m2,胰岛素分泌受损.本研究中TCF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早发性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此外,在261例先证者中还发现了11种碱基替换.其中有3种变异[IVS 1-8 (G→A), IVS 1-128(T→G) 和IVS 2+21(G→A)]在80名非糖尿病健康对照中未被观察到,其中IVS 1-8 (G→A)未见报道,且这两种在启动子处变异在家系中表现为与糖尿病共分离.结论 TCF1基因突变不是中国人早发及多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 粘多糖贮积症Ⅰ型IDUA基因的一个新突变

    作者:窦薇;彭超;郑俊克;顾学范

    目的 研究粘多糖贮积症I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 MPS Ⅰ)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理.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ɑ-L-艾杜糖醛酸酶(alpha-L-iduronidase, IDUA)基因(IDUA)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发现的突变进行限制性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分析验证;同时,采集50名健康体检者血样,针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进行测序分析,以排除多态性位点的可能性. 结果 患者IDUA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6外显子分别出现杂合突变Q60X (178C>T)和D203N (607G>A),前者为已报道的无义突变,后者为新发现的错义突变.限制性酶切分析证实患者母亲是Q60X突变携带者,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分析证实患者父亲是D203N突变携带者.另外,在对50名正常人的测序分析中,未检测到D203N突变. 结论 筛查所得的两个点突变可能是患者的致病原因.

  • 喉癌原代培养细胞及Hep-2细胞系染色体畸变研究

    作者:康宁;李福才;富伟能;张景海;孙开来

    目的 探索原发性喉鳞状细胞癌及喉癌Hep-2细胞系的特征性染色体异常,认识喉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与其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 对喉癌手术新鲜标本进行改良的原代细胞培养,G-显带后核型分析;应用高分辨染色体分析法对喉癌Hep-2细胞系进行核型分析;应用6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对原发性喉癌及喉癌细胞系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结果 4例原发性喉癌原代培养细胞中,1例是四倍体范围,3例是三倍体范围.Hep-2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68~75条,出现15条可识别的标记染色体.原发性喉癌及喉癌细胞系中染色体结构异常多为末端缺失、等臂染色体和不平衡易位,而且均存在复杂的6号染色体畸变.结论 6q-,i(5p),17p-,5q-可能是人类喉鳞状细胞癌特征性染色体改变;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可以探求常规显带方法难以确认的复杂易位和标记染色体来源,为进一步确定喉癌特征性染色体畸变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在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任秀莲;徐艳文;庄广伦;周灿权;刘颖;欧建平;李穗萍

    目的 应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whole chromosome painting probe,WCP)对女性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方法 应用全染色体涂抹探针进行第一极体荧光原位杂交,对4例女方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进行了4个周期的PGD.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5,XX, der(13;14),(q10;q10).所有周期取卵后6 h内通过活检取出第一极体,采用WCP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受精后第3天选择染色体组成正常或平衡的胚胎进行宫腔内移植.结果 4个周期共获卵61个,其中54个成熟可进行活检,活检成功率92.6%(50/54),固定成功率90.0%(45/50).40个获得明确诊断,总体诊断率为74.1%(40/54).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受精率64.8%(35/54),优质胚胎率为65.7%(23/35).获得2例临床妊娠.其中1例于孕9周胚胎停止发育,绒毛染色体分析核型为45, X;另1例产前诊断证实核型为46,XX.2006年6月足月分娩一正常活女婴.结论 全染色体涂抹探针可准确区分正常、平衡以及异常卵子,从而可有效应用于女性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的PGD.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 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关联研究

    作者:孙晓健;刘少荣;张传焕;袁国会;陈红英;侯晓菲

    目的 研究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是否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关联.方法 放射免疫法检测225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尿白蛋白含量和血浆醛固酮浓度,24 h尿白蛋白<30 mg判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4 h尿白蛋白在30~300 mg为微量白蛋白尿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225例高血压患者和135名正常对照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结果 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白蛋白尿正常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之间TT、TC和CC 3种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比较T、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白蛋白尿正常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P<0.05).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较,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醛固酮浓度显著升高,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T/C多态性与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关联,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害的遗传易感因子.

  • 脊髓性肌萎缩临床表型与SMN2基因拷贝数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丽萍;麻宏伟;姜俊;王涛;胡斌

    目的 探讨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的临床表型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拷贝数变化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应用TaqMan技术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7例不同临床表型的SMA患者的SMN2基因拷贝数进行检测.结果 预测拷贝数为1的SMN2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1.017±0.090,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值8.9%;预测拷贝数为2的SMN2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2.019±0.080,CV值3.9%;预测拷贝数为3的SMN2基因的平均拷贝数为3.104±0.170,CV值5.4%.Ⅰ型SMA患者SMN2基因平均拷贝数为1.926±0.460, Ⅱ型为2.508±0.460, Ⅲ型为2.876±0.270.Ⅱ型SMA患者SMN2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Ⅰ型(t=4.24,P<0.01),Ⅲ型SMA患者SMN2平均拷贝数明显高于Ⅱ型(t=2.44, P<0.01).85.72%Ⅰ型SMA患者SMN2以2个拷贝为主;Ⅱ型SMA以2个和3个拷贝为主,分别占40% 和 60%;82%的Ⅲ型SMA则以3个拷贝为主.结论 SMA临床表型的变化与SMN2基因拷贝数明显相关.不同类型SMA患者SMN2拷贝数的分布不同:各型SMA患者至少有1个拷贝的SMN2,Ⅱ和Ⅲ型SMA患者的SMN2拷贝数多于Ⅰ型患者.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依赖于SMN2拷贝数的变化.

  • 2型糖尿病患者mtDNA变异筛查研究

    作者:季敬璋;吕建新;叶薇;胡昕;汪大望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筛查222例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和191名正常对照,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T-A克隆测序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验证等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突变.结果 糖尿病组线粒体基因(3153~3551nt)突变总的发生率(24.32%)明显高于正常组(7.33%)(P<0.05);发现3个尚未见报道的新突变位点:A3209T、T3253G和A3467C,而C3497T则在糖尿病中是首次报道;起病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糖尿病肾病等指标是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温州地区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线粒体基因点突变,其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TP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R219K多态性研究

    作者:吴银;白怀;刘瑞;刘宇;刘秉文

    目的 研究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A1, 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是否与中国人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 HTG)有关联,为探讨本病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309名汉族人(200名正常人和109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人ABCA1基因R219K多态位点K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HTG组分别为0.472与0.436; HTG组和对照组R219K位点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HTG组KK基因型携带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HDL-C)水平均较相应组RR基因型携带者显著升高[(1.48±0.45) mmol/L vs (1.27±0.29) mmol/L, P<0.05;(1.07±0.30) mmol/L vs (0.87±0.19) mmol/L, P<0.05];对照组RK型携带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RR型携带者显著降低[(1.22±0.37) mmol/L vs (1.41±0.84) mmol/L, P<0.05],HTG组血清甘油三酯在RR、RK、KK型之间有逐渐降低的趋势[(3.82±2.02) mmol/L vs (3.42±1.67) mmol/L vs (3.33±1.43) mmol/L, P>0.05]; HTG组K等位基因携带者(RK或KK型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HDL-C比值均较RR型携带者显著降低(KK vs RK vs RR:4.82±1.28 vs 5.42±1.62 vs 6.33±1.70, P<0.05).结论 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不仅与中国成都地区正常汉族人血清HDL-C、甘油三酯含量有关,而且还与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HDL-C水平、TC/HDL-C比值相关联.

  • PCR-限制性酶切片段-单链构象多态合并异源二聚体分析中国人群的Kell血型系统

    作者:杨颖;张玉娴;郭忠慧;朱自严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的Kell血型系统的多态性,寻找合适的筛选方法.方法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RF-SSCP)合并异源二聚体分析,筛选找出KEL基因第7~9外显子区域中具有不同格局的样品,并对其测序,找出突变位点.结果 500份标本中发现两个突变,分别是KEL基因第9外显子上966G>A和第7内含子的第67位C>A点突变,但没有涉及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突变率为4/1000;没有发现PCR-RF-SSCP合并异源二聚体分析有漏检情况.结论 PCR-RF-SSCP合并异源二聚体分析可以作为有效的经济简便的筛选方法,适用于基因背景不明了、没有阳性对照品的群体.中国人群的Kell血型系统有自己的特征,多态性有别于其他民族,值得进一步研究.

  •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基因启动子调控Hsv-tk/GCV系统对肺癌细胞A549选择性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唐小军;王艳萍;周清华;车国卫;陈小禾;朱大兴

    目的 研究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hTERT)基因启动子调控单纯疱疹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ganciclovir, Hsv-tk/GCV)治疗系统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选择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1)用脂质体法将hTERT启动子和sv40启动子调控的tk基因表达质粒(pGL3-hTp-tk和pGL3-sv40-tk)转染端粒酶阳性的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及端粒酶阴性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tk基因的表达情况; (2)用MTT法检测GCV对上述转染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3)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CV对上述转染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 (1)转染pGL3-sv40-tk的细胞A549、MRC-5和转染pGL3-hTp-tk的A549均有tk mRNA表达,转染pGL3-hTp-tk的MRC-5无tk mRNA表达; (2)GCV对转染pGL3-sv40-tk的细胞A549、MRC-5和转染pGL3-hTp-tk的A549体外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转染pGL3-hTp-tk的MRC-5无明显抑制作用; (3) 转染pGL3-sv40-tk的A549、MRC-5和转染pGL3-hTp-tk的A549细胞,GCV处理后细胞凋亡指数(21.58%、9.35%和23.19%)均显著高于转染pGL3-hTp的A549和MRC-5细胞(0.78%和0.55%)及空白对照A549和MRC-5细胞(2.17%和0.60%),转染pGL3-hTp-tk的MRC-5细胞凋亡指数(0.88%)无明显升高.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Hsv-tk基因可以在肺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hTERT调控的Hsv-tk/GCV治疗系统对肺癌细胞体外增殖具有靶向性抑制作用.

  • 具有家族史鼻咽癌4p15.1-4q12区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分析

    作者:刘启才;方嬿;李晓艳;冯启胜;黄丽惜;曾益新

    目的 确定有家族史鼻咽癌患者4p15.1-4q12区域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的分布和频率,为进一步缩小该区域内易感基因的范围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方法 收集具有家族史的鼻咽癌患者石蜡包埋的活检组织标本,采用显微切割的方法在肿瘤组织石蜡切片上分离肿瘤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选定7个定位于4p15.1-4q12区域内的高密度微卫星位点,多重PCR扩增和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Genescan 软件对各位点LOH进行分析.结果 25例具家族史鼻咽癌患者中,23例在4p15.1-4q12区至少存在一个微卫星位点的LOH(92%).其中D4S2382位点LOH的频率高,达到56%;D4S350和D4S1547位点LOH频率均约为50%.小共同缺失区位于位点D4S350和D4S1547之间.结论 鼻咽癌4p15.1- 4q12区域内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微卫星位点D4S350和D4S1547附近.

  • Igf2基因差异性甲基化区域在二(口恶)英致畸中的作用

    作者:王珺;赵彦艳;刘洪;李英慧;李光宇;孙开来;郭磊

    目的 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口恶)英(2, 3, 7, 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TCDD致畸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 Igf2)基因的表达和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s)甲基化状态的关系. 方法 经灌胃给予孕10 d大鼠10 μg/kg TCDD,孕20天剖宫取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孕鼠妊娠结局,测量两组活胎的顶臀长、体重和胎盘重;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孕20天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mRNA的表达;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限制酶HpaⅡ酶切-PCR法(HpaⅡ-PCR assay)检测两组胎鼠肝脏Igf2基因DMR1的甲基化程度,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方法检测Igf2基因DMR2的甲基化程度.结果 对照组胎鼠均正常;实验组出现死胎及吸收胎,发生率为12.2%,畸形胎发生率为11.6%, 活胎顶臀长、体重及胎盘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两组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Igf2 mRNA表达的相对量为0.77±0.11,对照组为0.27±0.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实验组肝脏组织Igf2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胎鼠肝脏Igf2基因DMR1的甲基化程度无差异,DMR2甲基化程度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孕期暴露于TCDD 可导致大鼠发生死胎、吸收胎、畸形胎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TCDD所致胎鼠发育异常可能与胎鼠肝脏组织Igf2基因DMR2甲基化程度降低引起的Igf2高表达有关.

  •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及鉴定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下调表达基因

    作者:杨青;高英茂;李少玲

    目的 克隆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下调表达基因,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理. 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反向消减cDNA文库;联合蓝白斑和菌落PCR方法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用Northern印迹方法证实这些基因的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反向消减cDNA文库,从中筛选到15个基因,均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有同源性.Northern印迹证实这些基因在高温致畸胚胎神经管中均呈下调表达.结论 发现了高温致金黄地鼠神经管畸形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相关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 L-选择素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尊恩;李艳;明凯华;熊小泉

    目的 探讨L-选择素基因P213S多态性是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2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测定L-选择素基因多态性.结果 冠心病组213P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59% vs 69.35%,P=0.006).PP纯合子患冠心病的风险是SS纯合子的2.70倍(95%CI:1.07~6.81),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相关因素之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一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后分析,发现L-选择素基因P213S多态性与病变血管支数及疾病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L-选择素213 P等位基因可能与我国汉族人冠心病的易感性相关联.

  • 脑胶质瘤相关新基因表达的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

    作者:刘爽;田增民;郑国强;吴海涛;靳燕彬;马鑫;范文红;范明

    目的 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取人脑胶质瘤组织和人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相关基因,并对部分基因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含有218个与人类神经系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提取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探针并杂交芯片,用ScanArray4000扫描芯片,对其中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smad1、Hmp19和TRIP3的mRNA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改变.结果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中明显差异表达基因10个,包括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转录和细胞转导相关基因、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其中表达下调基因5个,表达上调基因5个,经实时定量PCR验证smad1、Hmp19和TRIP3的表达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且随胶质瘤恶性级别的不同而变化.结论 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存在多类基因表达的改变,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能快速有效地反映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基因改变, 为胶质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以及为导向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更多的靶基因.

  • 诞生牙一家系七例

    作者:贾云霞

    先证者(Ⅳ1) 男,4天,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其母妊娠期无异常.出生时发现其口腔内有多颗牙齿,家长诉家族中有多人出生时即有牙齿,不同意产科医务人员对其处理.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17例

    作者:徐严明;颜英俊;曾艳;姜晓峰;杨晓燕;马振兴

    先证者(Ⅴ1) 男,22岁.因"行走不稳、言语不清2年"于2004年7月来我院就诊.2年前患者渐渐出现走路不稳,行走时脚落点不准,如喝醉酒一般,说话声音含混不清,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14例

    作者:周爱意;任百超;郭西敏;索丽娟;赵佳琦

    先证者(Ⅳ1) 女,21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就诊.视力:右眼0.02,左眼0.02.晶状体核性混浊,密度高,圆形界清,皮质透明,双眼对称.1岁起病.无其他全身疾病及其他眼疾.诊断: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

  • 遗传性单纯小角膜一家系

    作者:马欣;毕瑞明

    先证者(Ⅳ2) 男,1岁,出生时患小角膜,角膜水平直径小于正常,在10 mm以下,眼前部较小,除此外,眼部及其他生长发育情况均与同龄正常儿童相似,无异常.

  • 姐弟同患脂质沉积性肌病

    作者:毕学杰;薛春梅;薛平;朱秀慧;赵岩

    例1 女,28岁.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近端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且咀嚼吞咽困难,进流食.上肢抬举受限,头平卧不能抬起,蹲起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同时四肢肢端遇冷发绀.

  • 男性假两性畸形睾丸女性化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盛继群;涂欣;陈迎华;刘静宇;王擎;刘木根

    先证者(Ⅲ1) 41岁, 社会及心理性别为女性,23岁结婚,无子女.结婚时因"从无月经来潮"就诊,检查发现子宫偏小.2006年4月因腹股沟包块不能回到腹腔住院手术.

  • 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与HLAⅠ、Ⅱ类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珺;赵玉铭;王岩;肖毅;王雅坤;陈洪铎

    目的 探讨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与HLAⅠ、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检测34例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患者及102名健康人的HLA-A、B、Cw、DRB1和DQB1等位基因.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泛发型白癜风患者HLA-A*30、Cw*06、DRB1*07、DQB1*02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其中家族史阴性患者HLA-A*30、Cw*06、DRB1*07、DQB1*0201基因频率显著增高,但家族史阳性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LA-A*30、Cw*06、DRB1*07、DQB1*0201等位基因与北方汉族泛发型白癜风相关,可能是其易感基因或与泛发型白癜风的易感基因相连锁.

  • 汉族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作者:杜冉;潘速跃;陆兵勋;曾方银

    目的 探讨正常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00名汉族正常人IL10基因启动子区的3个多态位点-1082、-819和-592的各种基因型的分布,并分析它们与血清脂蛋白浓度相应的关系.结果 IL10 -592(AA、CA、CC)和-819位点(CC、CT、TT)各基因型间的血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 -1082位点,GA基因型与AA型相比,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增高[(1.514±0.501) mmol/L vs. (1.261±0.346) mmol/L,t=-2.225,P=0.028],甘油三酯浓度降低[(1.701±1.836) mmol/L vs. (0.981±0.314) mmol/L,Z=-2.096,P=0.036],但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启动区-1082位点G/A基因多态性与血清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相关.

  • TIM4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夏义平;崔天盆;吴健民

    目的 分析湖北地区汉族人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4(T cells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4, TIM4)基因8570G>A、11515C>A 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其与变应性哮喘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145例变应性哮喘患者和130名健康对照TIM4基因 8570G>A 和11515C>A 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湖北地区健康人群TIM4 8570G>A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85、0.015和0,而哮喘患者其频率分别为0.931、0.069、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P=0.032); 未检测到TIM4基因11515C>A的多态性.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TIM4基因8570G>A 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可能与湖北地区汉族变应性哮喘易感性有关.

  • 一个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大家系调查及种系突变研究

    作者:李铁钢;刘小平;郑多;孙吉春;李君;谭志平;秦志强

    目的 探讨一个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a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大家系的临床特点,报告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方法 调查一个HNPCC大家系,记录的数据包括患者性别,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诊断年龄,是否具有同时和(或)异时结直肠癌及结肠外癌,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等.抽取家族成员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扩增产物直接测序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该家系符合阿姆斯特丹Ⅰ标准,4代31人中17例患者共诊断21例次恶性肿瘤.12例(70.6%)患者患有直肠癌,且发病年龄早(平均42.9岁),右半结肠癌多见.基因检测发现一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MSH2基因的新突变.该突变位于MSH2基因的第7外显子中,由于4个核苷酸(CCGA)的重复导致移码突变,形成截短蛋白.结论 HNPCC患者是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新的MSH2基因突变(MSH2:C.1215_1218dupCCGA)导致该家系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发生.

  • 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垂直遗传分析

    作者:朱晓斌;李铮;郭安亮;曹小蓉;刘勇;龚东明;王益鑫

    目的 对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患者家系分析,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方法 调查12例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微缺失不育患者直系男性家族成员,取外周血抽提DNA进行改良多重PCR,绘制男子不育家系系谱图. 结果 12例家系中2例存在AZFc微缺失的家族遗传性.10例AZF微缺失患者仅本人存在缺失,没有家族遗传性.结论 Y染色体AZFc微缺失有生育子代可能,并将这种微缺失自然垂直遗传给男性后代,且相同遗传类型可有不同的临床表型.

  • 精子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男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减数分裂分离

    作者:黄学锋;肖仕全;费前进;张巍;张李雅;杨旭;叶碧绿

    目的 探讨用精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析男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减数分裂的分离. 方法 对4例男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精子通过化学方法解聚,在2条易位染色体的断裂点两侧的4个染色体区域中分别选用位于其中3个区域的3个位点探针,进行多色FISH,分析精子染色体组成并推断其分离类型. 结果 4例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核型分别为46,XY, t(2;18)( p16; q23)、46,XY,t(4;6)(q34;q21)、46,XY,t(8;13) (q23;q21)和46, XY, t (4;5) (4q31;5q13),其分离结果是:对位分离精子占27.1%~49.4%,邻位-1分离精子占26.9%~37.6%,邻位-2精子占2.7%~15.7%,3:1分离精子占8.6%~33.7%,减数分裂Ⅱ不分离精子占0.2%~1.9%,4:0或二倍体精子占0.1%~0.4%. 结论 不同的男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减数分裂的分离结果可能不同,对其行精子FISH分析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和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预后估计.

  • 儿童运动及智能障碍者四氢生物蝶呤代谢病筛查及基因研究

    作者:叶军;刘晓青;邱文娟;韩连书;周建德;张雅芬;顾学范

    目的 探讨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代谢中各酶缺乏在儿童运动及智能发育障碍者中发生率及基因突变.方法 对100例运动及智能障碍患者进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及BH4负荷试验、尿蝶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测定,并对部分患者进行多巴治疗性诊断;对诊断为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DRD)及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PTS)缺乏者做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00例中70例基础血Phe浓度正常,6例(6%)诊断为DRD;30例有高苯丙氨酸血症[Phe (1022±290) μmol/L],8例(8%)诊断为PTS缺乏症,22例(22%)诊断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发现2例DRD患者其三磷酸鸟苷环化酶基因(GTP cyclohydrolase 1 gene, GCH1)突变为IVS5+3insT,8例PTS缺乏症患者存在PTS基因7种突变类型,其中259C→T,286G→A,155A→G常见,占75%.结论 一些肌张力障碍或智能障碍者是由于BH4代谢障碍所致,有必要做筛查诊断以明确诊断.

  • 一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的临床特点与spastin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永宏;周东;刘凌;刘运强;徐严明;薛蕊;唐宇凤;赵丽莉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其与spastin基因突变关系.方法 对整个家系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先证者和家系内另两例患者进行了肌电图检查,先证者还进行了胸髓核磁共振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检测该家系中先证者和其父亲spastin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家族中所有患者具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典型表现,先证者胸髓核磁共振成像显示胸髓明显萎缩,PCR-DNA序列分析患者spastin基因的17个外显子均未发现有异常的突变.结论 该HSP家系的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非spastin基因外显子突变所致.

  • HIF1A基因两个位点多态性与夏尔巴人群高原低氧适应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坤祥;孙学川;王圣巍;胡斌

    目的 研究西藏高原夏尔巴人群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 subunit;HIF1A)基因(HIF1A)第12外显子1772(C→T)、1790(G→A)多态性与高原低氧适应相关性.方法 选取世居西藏高原夏尔巴族148人及广东汉族健康个体90人的血样,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检测HIF1A基因第12外显子1772(C→T)、1790(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多态性特征.结果 1772(C→T) 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夏尔巴人组与汉族对照组分别为14.19%和16.67%、39.19%和41.11%、46.62%和42.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90(G→A)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在夏尔巴人组与汉族对照组分别为57.43%和75.56%、37.84%和21.11%、4.73%和3.33%,夏尔巴人组的GG基因型频率较汉族对照组的低(P<0.01),而GA基因型频率高于汉族对照组(P<0.01).组合基因型分布,夏尔巴人CC+GA、CT+AA、TT+GA和TT+AA的组合基因型频率高于汉族组.结论 HIF1A基因1790(G→A)多态性与夏尔巴人群高原低氧适应存在相关性,GA、AA基因型可能对低氧适应有利,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PCR-PAGE切胶回收-PCR测序法分析DNA缺失或插入突变

    作者:孟舒;李洪义;魏海云;段红蕾;郑辉;李海飞

    目的 探索一种快速确定缺失或插入突变杂合子DNA序列的简便方法. 方法 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phoresis, PAGE)-切胶回收-二次PCR-测序的方法,分析P基因1920del30 bp和insAACA杂合突变的突变等位基因序列.结果 获得了准确的突变等位基因序列.结论 PCR-PAGE电泳-切胶回收-二次PCR-测序方法可准确鉴定缺失/插入突变杂合子个体突变等位基因DNA序列,在多方面优于克隆测序.

  • 多重置换扩增方法在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维瑜;金春莲;刘丽英;林长坤;王雁;孙开来

    目的 探讨多重置换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MDA)方法 应用到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 方法对12例孕7~25周的孕妇外周血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初步富集、甩片后,用Kleihauer抗酸染色法标记胎儿有核红细胞.显微操作法获取阳性细胞后,进行多重置换扩增,得到的全基因组扩增产物直接作为模板进行性别鉴定及短串联重复序列连锁分析检测,验证有核红细胞的来源,同时进行DMD的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经多重置换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显示片段长度大于15 kb.应用多重置换扩增方法对12例孕有DMD高风险患儿的孕妇进行了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诊断结果与引产或产后反馈相一致. 结论 多重置换扩增能从微量模板中扩增出大量均一、完整的胎儿基因组序列 ,确保了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单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比较阈值法在诊断唐氏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余蓉;陈汉平;严小芳

    目的 探讨单细胞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于诊断唐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方法 22例唐氏综合征患者及胎儿、4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或脐血经梯度离心、显微操作分离单个淋巴细胞,应用引物延伸预扩增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基因组12号染色体上GAPDH基因、21号染色体上S100B基因和DSCR1基因.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ΔCT值有无差异,计算病例组S100B/GAPDH、DSCR1/GAPDH的值. 结果 两组间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病例组S100B/GAPDH、DSCR1/GAPDH值分别为1.891(1.563~2.287)、1.840(1.562~2.168). 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可信的诊断方法,为唐氏综合征的无创性产前诊断及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 用SYBR-Green Ⅰ实时荧光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法诊断α-地中海贫血

    作者:闫梅;王立荣;王战勇;周艳;梁燕;肖白;刘敬忠

    目的 建立自动化、高通量、准确快速检测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技术.方法 应用SYBR-Green1进行两个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YBR-Green 1,SYBR-PCR),检测左缺(-α4.2)、右缺(-α3.7)等位基因,同时进行融解曲线(dissociation curve,DC)和Tm(melting temperature)值分析.PCR产物重组到pCR2.1,重组子梯度稀释作为模板检测灵敏度,确定两种等位基因型(-α4.2,-α3.7)的检测下限,并对110份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α4.2和-α3.7的PCR产物长度分别为1.65 kb、1.9 kb,Tm分别为(81.5±0.5)℃、(82.5±0.5)℃,检测下限分别为9×102个拷贝、4.3×102个拷贝.该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较常规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高10倍.结论 SYBR-Green1实时荧光PCR结合融解曲线分析及Tm 分析可以灵敏、准确地检测-α4.2、-α3.7、αα(包括αTα)及--SEA 4种等位基因,从而为各种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做出基因诊断.该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荧光标记探针,成本低,易质控,防污染,高通量等优点,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大力发展我国的临床遗传学,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纪念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

    作者:张思仲

    1 我国医学遗传学发展的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医学遗传学逐步有了一些发展.20世纪60年代早期我国科学家曾描述了中国人的染色体核型和报道了一些血红蛋白异常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病例,但这种发展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和不断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中断.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