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四例

    作者:衡雪源;李琳;宁玻

    例1 社会性别男性,18岁,因乳房发育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67 cm,体重79 kg.体态偏胖,喉结不明显,无胡须,皮肤细腻,皮下脂肪较丰满.双侧乳房发育如同龄女性,无周期性腹痛.阴毛呈女性分布,外生殖器发育稍差,双侧睾丸小,约1.5 cm×1.0 cm×1.0 cm大小,质较硬,阴茎较小,能勃起、射精,精液量少,无精子.血清性激素检查:垂体泌乳素:60.6 ng/mL(正常男性参考值0~17 ng/mL);睾酮:81.77 ng/dL(正常男性参考值270~1732 ng/dL),其余几项指标正常.盆腔彩色多普勒探查:有男性正常前列腺结构,未见女性子宫及附件.

  • 56例Klinefelter综合征细胞遗传学检测

    作者:胡誉

    Klinefelter综合征又称克氏综合征或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综合征,是男性不育症常见的遗传学原因之一,也是男性性腺功能减低的常见的一种形式.

  • 46,XX,t(4;13)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孙冶;陈东红;武蓉珍;吴日荷;刘胜勇

    患者女,29岁,汉族.婚后3年自然流产4次,均在孕1月至孕2月间.查体:身高155 cm,体重45 kg,表型及智力正常.对患者进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单纯疱疹Ⅱ型病毒IgM检查均为阴性,孕期无服药史,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夫妇非近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死胎流产史患者,其它检查未见异常.

  • 1号环状染色体合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一例

    作者:金慧敏;王少敏;刘志婷

    患儿社会性别男,年龄3个月,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 kg,生后体重不增,伴腹泻、呕吐,加重10天而入院.查体:体重2.8 kg,营养不良外貌,皮肤苍白,反应一般,眼距正常,鼻无畸形,耳位正常,心肺正常,腹部、脊柱、四肢无异常,掌纹正常.外阴畸形,阴蒂肥大似阴茎,无尿道下裂样改变.细胞遗传学检查: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计数30个染色体核型,核型46,XX、可见1号环状染色体.实验室检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睾酮增高,17-羟孕酮增高,皮质醇降低.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 45,X/46,X,i(Xq)伴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一例

    作者:周敏;马金元;徐樨巍;宋文琪

    患者女,17岁,因生长发育迟缓就诊.患者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5200 g.现无月经来潮.患者出生时其父母年龄分别为28岁和27岁.父母非近亲婚配.查体:患者体形肥胖,营养状况良好,智力尚可.身高140 cm,体重63 kg.后发际低,颈短,无颈蹼,双乳房未发育,双肘轻度外翻.实验室及B超检查:生长激素运动试验前后测定值分别为1.8 μg/L和2.6 μg/L.促卵泡刺激素30.7 U/L,促黄体生成激素16.7 U/L.雌二醇56.6 pmol/L.B超为幼稚型子宫.骨龄相当于13岁.

  • 潍坊地区1328对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管立学;王瑞丽;王敬先;李海波;丁晓梅;王成东;孙静华

    我们对1991年1月至2007年7月期间潍坊地区1328对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recurrent early spontaneous abortion,RESA)夫妇的染色体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致复发性流产一例

    作者:楚伟;王方娜;高健;余小平

    患者女,25岁,结婚3年,怀孕3次,均于孕23月因胚胎停育行清官术,曾保胎治疗无效,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双方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同类病史及遗传病史.

  • 臂间倒位伴反复流产两例

    作者:张爱萍;张学红;王瑞艳;柳立军

    例1 男,38岁,表型正常.结婚8年,因其妻怀孕4次,均于孕早期自然流产就诊.患者父母表型正常,体健,生育2男孩,无流产史.患者哥哥生育1男孩,其妻无流产史.

  • 141例异常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韩庆莹

    对象来源于妇产科遗传咨询门诊共1366人.有不良生产史(自然流产死胎、畸形)、闭经、原发不孕,不育、智力低下,无精子症,性症发育异常及生育异常.

  • 染色体异常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侯建香;余小平

    患者女,35岁,结婚10年,怀孕6次,均在孕1~3个月内自然流产.查体:身高162 cm,体重50k,表型智力正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抗精子、抗心磷脂和抗子宫内膜IgM抗体检查均呈阴性,激素等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患者夫妇非近亲结婚,否认化学及放射线接触史,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死胎、流产史患者.

  • 猫叫综合征一例

    作者:蒋雪;贾会珍;梁旗

    患者女,4岁,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查体:身高86.7Cm,体重11.8 k.临床表现有特殊面容:圆脸、眼间距宽、外眦下斜、鼻梁略塌、耳低位、两侧嘴角下倾.

  • 一家三代四例染色体异常核型

    作者:李琳;魏晓明

    先证者女,30岁.结婚6年,妊娠3次.第1次妊娠2个月胚胎停止发育;第2次妊娠50d自然流产;第3次妊娠70 d胚胎停止发育;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无异常,TORCH检查及内分泌榆查无异常.

  • 体外受精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两例

    作者:白晓红;张秀兰;李岩;张颖;宋学茹;随笑琳;赵晓微

    例1男,35岁.其妻39岁.主因原发不孕7年,弱精症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获卵7枚,受精5枚,形成胚胎5枚,移植胚胎3枚.移植后14天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9 mU/mL,移植后28天腹部超声确定宫内单胎妊娠,但超声检查胎囊不再增大,移植后53天仍无胎芽胎心,行清官术.夫妇双方表型和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

  • 孕妇产前筛查发现嵌合型21-三体一例

    作者:管立学;王敬先;王瑞丽;李海波;丁晓梅;王成东

    孕妇女,40岁,曾生育过一女,现第2次妊娠,孕17周时取静脉血2 mL进行产前筛查,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系统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试剂杭州博圣公司提供),应用Wallac 2-Rist进口分析软件,结合年龄,孕周,体重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1-三体风险值为1/56.

  • MMP-2和TIMP-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作者:赵喜娃;李琰;王娜;赵健;李秀兰;刘青;贾静辉;杨志峰;康山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2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1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和324名对照妇女(对照组)MMP-2和TIMP-2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结果 MMP-2-1306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腺肌病组和对照组间MMP-2-1306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CT+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明显增加腺肌病的发病风险,OR值为1.83(95%CI:1.13~2.96).MMP-2-735C/T多态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3组间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MMP-2基因的2个多态性位点间存在着连锁不平衡(D'=0.74),但4种单倍型频率在3组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418G/C多态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C基因型频率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中为0.7%,与对照组(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1306C/T多态C等位基因的存在可明显增加腺肌病的发病风险,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风险无关;MMP-2-735C/T和77MP-2-418G/C多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病的发病风险无明显关联.

  • 广西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3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关联分析

    作者:龙喜带;马韵;邓卓霖;黄永秩;韦妮波

    目的 探讨DNA修复基因X线修复交叉互补因子3(X-ray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3,XRCC3)基因Thr241Met多态性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对AFB1高污染区广西地区257例HCC患者和711名对照人群的XRCC3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1)XRCC3 3种基因型(Thr/Thr、Thr/Met、Met/Met)中带有Met者与HCC的易感性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与Met数量呈正相关(校正风险值OR分别为2.20和8.56);(2)XRCC3突变基因型多态与血白细胞AFB1-DNA加合物水平在HCC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校正OR:2.34~20.44,P<0.01).结论 XRCC3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相关,且这种多态性与AFB1暴露水平在HCC发生中存在协同作用.

  • 基于社区水平的珠海市大人群地中海贫血的遗传筛查和产前诊断

    作者:周玉球;莫秋华;卢金汉;李莉艳;梁雄;贾世奇;肖鸽飞;周万军;肖奇志;徐湘民

    目的 阐述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展基于社区的控制重型α和β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预防模式.方法 构建由6家医院组成的二级地贫遗传服务网络,以珠海市婚前医学或产前检查人群作为筛查对象,采用常规杂合子筛查策略,以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流程进行α和β地贫特征的筛查.对所有地贫疑诊对象进行随访和遗传咨询,并采用基于PCR的分子诊断技术对高风险夫妇进行确诊.在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情况下,对高风险妊娠实施产前基因诊断并通过选择性引产淘汰受累的重型地贫胎儿.结果 从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筛查了85522例拟婚育龄青年和10439例孕妇,婚检地贫筛查覆盖率达到71.38%.在6563例地贫筛查阳性的病例中,α和β地贫分别为4312例(4.5%)和2251例(2.3%);总计发现148对有生育重型地贫儿可能的高风险夫妇(α地贫103对,β地贫45对),其中有142对(95.9%)高风险夫妇进行了产前诊断(α地贫98例,β地贫44例).本项目启动后共减少了41例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其中包括Hb Barts水肿胎23例、Hb H病4例和重型β-地贫14例.结论 这是我国首次基于社区水平的、在拥有129万人口的珠海市实施的前瞻性α和β地贫预防监控计划.这一预防模式对我国其他地贫高发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地贫和其他血红蛋白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EB病毒转化B淋巴细胞建立的永生细胞株长期传代遗传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李彦涵;黄小琴;林克勤;陶玉芬;易文;姚宇峰;史磊;褚嘉祐

    目的 研究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建成的永生细胞株在传代过程中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方法 对10株永生细胞株进行30代的长期传代培养,采用染色体显带、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检测技术,观察不同传代次数的永生细胞株二倍性、染色体核型、微卫星DNA及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永生细胞株在30代以内,在染色体二倍性、核型、微卫星DNA方面保持稳定,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结论 经EB病毒转化的永生细胞株在有限代次内遗传特征是稳定的.

  •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葵;邱方;李雷;顾光煜;陶月;王丽;罗浔阳;夏永泉

    目的 分析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apolipoprotein A5,apoA5)-1131T>C和c.553G>T两位点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别检测272例脑梗塞患者和316名对照者apoA5-1131T>C和c.553G>T两位点变异,用SNPA-lyze V6.0软件构建并分析两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型;通过生化检测和病历调查方式分别获得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和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131CC基因型人群患脑梗塞的风险较-1131T等位基因携带者高出2.10倍(95%CI:1.01~4.37).在对照人群和脑梗塞患者中T-G和C-G单倍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G和T-G单倍型携带者患脑梗塞的风险分别要比其他单倍型携带者高出1.34倍和0.71倍(95%CI:1.02~1.76和0.55~0.92).T-G*T-G、T-G*C-G、T-G*C-T、C-G*C-G 4种常见的单倍型配对间血清TG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江苏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与脑梗塞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血脂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

  • SEPT7基因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MG侵袭的研究

    作者:徐嵩;贾志凡;黄强;王广秀;张安玲;刘晓智;周旋;许鹏;浦佩玉

    目的 研究SEPT7基因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MG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导SEPT7(rAd5-SEFF7)入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系;Transwell法和3-D Matrigel法观察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和2-D Matrigel法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应用蛋白印记检测MMP2,MMP9,MT1-MMP,TIMP1和TIMP2的表达变化,蛋白印记和免疫荧光检测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α结构的变化.结果 转染SEPT7后U251MG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MMP2、MMP9、MT1-MMP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下调、TIMP1和TIMP2的表达则上调;肿瘤细胞的微管蛋白tubulin-α结构出现了重新分布,发生了扭曲及聚集现象,接近于正常的非肿瘤细胞的tubulin-α结构.结论 SEPT7基因可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逆转MMPs/TIMPs的失衡状态,降低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以及改变细胞骨架tubulin-α的结构而实现的.SEPT7可作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重要候选基因.

  • 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基因两种多态与帕金森病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郝怡鑫;张军;方超平;张茜;张建荣;沈茜

    目的 探讨泛素羧基端水解酶-L1基因(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第3外显子C/A多态、第4外显子C/T多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164例PD患者和172名健康对照者中观察UCH-L1基因C/A和C/T多态的分布,并通过比值比(odds ratio,O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PD患者中UCH-L1第3外显子上C等位基因的频率(62.2%)明显高于对照组(51.7%)(OR=1.53,P=0.006),PD患者CC基因型的频率(36.6%)亦明显高于对照组(23.2%)(OR=1.90,P=0.008).(2)PD患者中UCH-L1第4外显子上C/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在PD患者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CH-L1第3外显子上c等位基因可能是PD发病的危险因子,而第4外显子上的C/T多态则与PD发病无关.

  • 无精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的微缺失

    作者:李红钢;丁晓芳;赵江霞;左明达;熊承良

    目的 检测我国无精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的发生情况和位点,及其与睾丸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取584例无精子症和80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精液中细胞或外周血白细胞,裂解提取DNA,用4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分布于AZFa、AZFb、AZFc区,包括欧洲男科学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学质量控制体系推荐的6个位点在内的共15个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IS)的缺失.对部分有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进行睾丸细针抽吸活检,检查睾丸病理学类型.结果 584例无精子症患者中,共有66例(11.3%)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各区发生率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AZFc区48例(72.7%),AZFb+c区9例(13.6%),AZFa+b+c区4例(6.1%),AZFb区3例(4.5%),A2Fa区2例(3.0%).80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共有10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12.5%),均为AZFc区缺失.AZFc区缺失患者(19例)睾丸病理学类型多样化;AZFb+c区或AZFa+b+c区缺失患者(7例)睾丸病理学类型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或生精阻滞于精原细胞.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在我国的发生情况与其他国家大多数报道基本一致,跨区大缺失对精子发生造成严重影响.

  • 甘露糖结合蛋白基因突变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童福易;甘建和;陆芹;曹文贵;沈秀娟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蛋白(mannose binding protein,MBP)基因变异与慢性及重型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基冈扩增和DNA测序方法检测了64名健康人和52例慢性乙肝及62例重型乙肝患者MBP基凶第1外显子的DNA序列,然后与GenBank中参照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组人群中MBP基因仅存在密码子54突变,而无密码子52、57的突变.健康人、慢性乙肝和重型乙肝组密码子54突变率分别为14.1%(9/64)、15.4%(8/52)和35.5%(22/62),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乙肝组密码子54突变率则分别显著高于前两组(X2=7,79,P<0.01;x2=5.89,P<0.05).结论 该地区乙肝人群MBP基因仅存在密码子54突变,突变与乙肝慢性化无明显关系,而与重型肝炎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故监测MBP基因突变可作为重型肝炎判断预后的一个可行性指标.

  •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华;贺颖;连建华;齐华;井然;郑红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6G/A、-20A/C、T174M 3种基因型多态在深静脉血栓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03例深静脉血栓患者和25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AGT-6G/A、-20A/C、T174M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并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6G/A GA基因型在深静脉血栓组中的分布频率(60.2.%)明显高于对照组(39.6%),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病例组中-20A/-6G/174T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0A/-6A/174T单倍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20A/C、T174M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T-6G/A多态性中,G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0A/-6G/174T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20A/-6A/174T单倍型可能是静脉血栓的保护因素.

  • 不完全外显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临床与致病基因排除定位分析

    作者:赵国华;任志军;刘小民;李书剑;郭鹏;沈璐;夏昆;唐北沙

    目的 描述一个遗传了4代的不完全外显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SPG)大家系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排除定位分析.方法 对SPG家系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荧光多重PCR、毛细管凝胶电泳、Linkage软件包,选择对已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位点附近微卫星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该SPG家系的11例患者的发病年龄2~10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僵硬无力,四肢肌张力轻度增高,双上肢为主的腱反射亢进,剪刀步态和病理征阳性,无小便失禁或尿频、感觉障碍、眼震、痴呆等;遗传学分析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不完全,连锁分析和突变分析发现该家系与已知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SPG致病基因位点不连锁.结论 该SPG家系具有典型的"单纯型"痉挛性截瘫临床特点,发病年龄早,上肢体征较下肢明显,遗传学分析不支持该家系与已定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点相连锁,是一种新的SPG亚型.

  • 多发性硬化症相关蛋白Mayven全长及结构域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表达及对报告基因激活作用的检测

    作者:刘芳;杜志银;何俊琳;王应雄

    目的 探索Mayven在多发性硬化症病程中的作用以及寻找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通过PCR扩增得到Mayven基因全长P1及4个不同长度的Mayven基因片段,构建出包含Mayven全长P1及4个不同结构域片段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然后将其导入酵母菌株MAV203中,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全长P1、片段P3、P4不能激活报告基因HIS3和LacZ的表达,而片段P7和P8可以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Mayven的C末端可能存在一个转录激活区.结论 提示在筛选相互作用蛋白时可以使用全长P1及片段P3、P4,但转录激活是否是Mayven的生理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 Toll样受体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珂;王英成;马小红;李涛;伍贮;刘伦旭;车国卫;寇瑛莉;黄颐;王允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胸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MG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手术治疗的36例MG患者胸腺标本,分为胸腺瘤组、瘤旁胸腺组、非瘤MG胸腺组,以无MG的正常胸腺21例为对照(正常胸腺组),采用逆转录-PCR技术,检测TLR2、TLR3、TLR4在胸腺组织中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TLR4 mRNA转录表达水平以及与MG临床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逆转录-PCR结果显示,TLR2 mRNA和TLR3 mRNA在4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TLR4 mRNA的表达在4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TLR4 mRNA转录表达的结果显示,瘤旁胸腺组的TLR4 mRNA的表达比胸腺瘤组有明显的增加(0.8214±0.1019 vs 0.7101±0.0916,P=0.005),非瘤MG胸腺组TLR4 mRNA的表达量比正常胸腺组明显增加(0.8544±0.1200 vs 0.6851±0.1524,P=0.018),瘤旁胸腺组和非瘤MG胸腺组TLR4 mRNA的表达量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且都比正常胸腺组明显增加;TLR4 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Osserman分型呈正相关(R=0.609;P=0.004).结论 TLR4异常表达可能在MG发病中有重要作用,MG合并胸腺瘤患者瘤旁胸腺组织中TLR4的表达状态对胸腺瘤患者是否并发MG可能有重要影响.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患者的ACVRL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骆杰伟;陈慧;杨柳青;朱爱兰;伍严安;李建卫

    目的 确定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患者ACVRL1基因突变位置及分析临床表型.方法 对该家系先证者ACVRL1基因常见突变位置第3、7、8外显子进行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筛查,随后DNA测序证实,确定突变位点后,扩增其家系另5名成员的相应区域筛查,并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先证者胃黏膜见出血和毛细血管扩张,彩超显示右肾小动静脉瘘;4例患者ACVRL1基因第3外显子145delG,形成移码突变,导致第53密码子为UAG终止密码子,另2名无临床表现者未见此突变.结论 ACVRL1基因145delG突变是这个家系致病遗传基础.

  • 中国汉族和韩国朝鲜族非患肉性结直肠癌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的比较分析

    作者:沈虹;袁瑛;宋永茂;黄彦钦;郑树

    目的 分析和比较汉族和朝鲜族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表型的异同点.方法 收集31个中国的汉族家系和63个韩国的朝鲜族家系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各项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相关基因hMLH和hMSH2的种系突变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突变,对结果异常的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 31个汉族家系中共发生136例次恶性肿瘤,其中结直肠癌106例次,占所有肿瘤患者的77.9%,诊断年龄平均为(48.6±29.0)岁;其次为胃癌共14例.经突变检测,31例汉族先证者中有7例被检出含有hMLH1(3个)或hMSH2(4个)基因的病理性突变,总突变率为22.6%.其中错义突变2个、无义突变2个、移码突变2个、大片段缺失1个.63个朝鲜族家系中共发生293例次恶性肿瘤,其巾结直肠癌242例次,占所有肿瘤患者的82.6%,诊断年龄平均为(45.9±11.0)岁;胃癌同样也是第2大常见肿瘤类型,共发生21例.63例朝鲜族先证者中有19例被检测出含有hMLH1(17个)或hMSH2(2个)基因的突变,总突变率为30.2%.其中12个为移码突变,5个为错义突变,1个为无义突变,1个为剪接位点的碱基改变导致异常剪接.结论 (1)汉族与朝鲜族HNPCC家系在临床表现上相似,均有发病年龄轻、以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多见、多原发大肠癌发生率较两方国家低、肠外肿瘤以胃癌多见等特点.(2)遗传表型方面,汉族与朝鲜族HNPCC家系的总突变率相似,但均低于西方国家的报道.两个种族的家系中的突变基因、突变类型和突变分布上存在差异及各自的特征.

  • 建立实时定量PCR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

    作者:林江;韩兰秀;钱军;王雅丽;钱震;杨小飞;盛晓静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法榆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评价其在APL患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PCR法对长型(L-form)、短型(S-form)、变异型(V-form)不同类型PML/RARa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6例APL患者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含量.结果 RQ-PCR法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μL阳模的重复性良好,止常对照无扩增信号.6例初诊APL患者不同类型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绝对含量为4.27×103~3.36×105拷贝/50 ng(中位4.33×104拷贝/50 ng),ABL纠正后的相对含量为29.38%~600.53%(中位48.12%).1例患者诱导缓解后PML/RAHa融合基因转录本下降,复发时义明显升高.结论 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的诊断和MRD监测.

  • 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患者家系CXSQ2基因F189L突变的基因分析

    作者:刘茜蒨;Carlos Oberti;张贤钦;柯铁;张腾;Melvin Scheinman;胡大一;王擎

    目的 在27例儿茶酚胺介导的多形性室速患者及家庭成员中寻找CASQ2基因突变.方法 应用直接DNA序列分析对临床诊断为家族性多形性室速27例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应用Taqman基因分型检测在以1400名正常人群中确定CASQ2变异的频率.结果 在一个多形性室速家系中发现了1个新的杂合子改变F189L.通过与多种生物比对,证实该改变发生于在第2结构域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上,位于第5外显子的F189L的改变,使编码蛋白的第189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改变为亮氨酸.应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分析方法证实正常人群1400名中未发现同样改变.在CASQ2基因中未发现其他引起疾病的基因突变.结论 发现了CASQ2基因的1个新F189L突变.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第19外显子突变研究

    作者:王和勇;罗恒;赵印敏;唐亮;周彩存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突变情况.方法 提取72例手术切除肺癌基冈组DNA,用巢式PCR扩增EGFR基因第19外显子并测序,分析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突变及其与I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检测到13例肿瘤组织存在EGFR基因第19外显子多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共有4种突变类型,突变率为18.1%,所检测的突变均为杂合型;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突变与肺腺癌、女性患者与不吸烟者相关.结论 EGFR基因第19外显子存在多核苷酸的框架缺失突变,以女性、腺癌和不吸烟患者为主.

  • IL-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萍;周斌;张林;刘星;陈斌;饶莉

    目的 研究中国西南地区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患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基因启动子区-384T/G、-475A/T、-631G/A多态性与IDC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109例汉族IDCM患者和210名正常对照者IL-2基因启动子区-384、-475、-6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IL-2基因启动子区-384位点TT+TG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IDCM患者中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5.41%vs.87.62%,P=0.042和72.94%vs.64.52%,P=0.039);而IL-2基因-631位点与-47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IDCM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IL-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人类IDCM相关,IL-2基因启动子区-384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发生IDCM的危险性.

  • 帕金森病合并原发性震颤一家系

    作者:周俊英;席静;徐萍蓉;刘凌;徐严明

    先证者(Ⅳ2) 女,45岁,因"身体僵硬、活动不灵活1年"于2007年2月在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僵硬、活动不灵活,10月前累及左侧上肢,出现活动迟缓;半年前出现四肢抖,持物等活动时明显,5月前出现右侧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4月前曾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安坦、息宁治疗,症状明显改善.近期效果逐渐减退来诊.既往史:2岁曾患脑膜炎,治愈.个人史:吸烟20年,10支/天,病后偶尔饮酒.

  • 多发性脂囊瘤一家系11例

    作者:李明;杨莉佳;朱小红;蒋屏东

    先证者男,21岁.自15岁左右开始发现前胸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囊肿,无痛痒感,以后逐渐增多,遍布全身.穿刺后可排出灰白色油脂状物.皮肤科检查:全身除头部外均有大小不等圆形囊肿,与表皮粘连,在皮下有活动度,质地似橡皮样,直径约0.7~2.0cm左右.以面部、腋下、前胸、腹股沟处多见.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多个腺囊样结构,囊壁由数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囊围壁附近见皮脂腺小叶结构.

  • 肠癌一家系五例

    作者:曹云;张伟;孙向彬

    先证者(Ⅲ1) 男,69岁,因消化不良、乏力、贫血,后又因间歇性腹痛伴腹泻血样便,来院检查治疗.经纤维结肠镜检距脾区50 cm处见有一肿块约10 cm×15 cm大小,向肠壁内突出.病理诊断为结肠腺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结肠腺癌.先证者4个子女中经肠镜检查发现Ⅳ4有肠息肉,其他未见异常.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一例

    作者:周立智;王鸿雁;刘花玲

    患儿男,1岁6个月,因间断发热9月伴肝脾肿大于1993年入院.查体:发育营养可,面色红润,无黄染,咽稍红,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肋下6 cm,剑下11 cm,质中等,边锐,脾Ⅰ 10.5 cm,Ⅱ12 cm,Ⅲ 6 cm,质硬,双下肢无水肿.

  • 遗传性长QT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张苏;尹科;李鹏;刘木根

    先证者(Ⅲ1)女,17岁,先天性聋哑,3岁时因运动中突发晕厥就诊,当时仅发现心电图中QT间期延长.首次发作后每年类似发作约2~3次,诱因都为运动,发作数分钟内自行缓解.而平时的心电图检查则表现为窦性心律,QTc:0.57 s,T波倒置且低平,心率86次/分.血液常规及血清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家系调查(图1):本家系共3代12人,确诊患者4人,疑似患者1人.家系成员无近亲结婚史.

  • 儿童内脏反位伴IgA肾病一例

    作者:戴宇文;刘爱民;王亚萍

    患儿男,11岁7个月,因"浮肿,尿检异常4个月"而入院.患儿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浮肿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蛋白(+++),尿红细胞+/HP,服中草药2周后浮肿消退,但尿蛋白一直波动于(++)~(++++)之间,尿红细胞(+)~(+++)/HP之间.无关节疼痛,无皮疹.

  • 唇陷窝-唇裂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徐晓焱;张书捷

    先证者(Ⅲ5)女,28岁.自诉出生时上唇双侧唇裂(已手术缝合),下唇陷窝,第二双尖牙与侧切牙缺失.婚后生育一女,口部畸形同先证者并有腭裂,无悬壅垂.家系调查:本家系19人有7例患者,见图1.家系连续4代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Ⅰ1、Ⅱ4、Ⅱ5只有唇陷窝,Ⅲ5唇陷窝、唇裂,Ⅲ7唇裂、腭裂,Ⅲ8唇裂,Ⅳ1唇、腭裂.

  • 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五例

    作者:黄雪霜;姜海鸥;梅树模

    先证者(I 3)男,69岁,身高134 cm,体重52kg.头颅增大,前额突出,马鞍形鼻梁;胸骨扁平,肋缘外翻,肋骨较常人短,腹部前突,臀部后翘,关节处膨大;双下肢短,"O"型腿,双膝内翻,双足并拢时双膝间距13 cm,走路摇摆,呈鸭步;肘明显无法伸直,手指粗短.四肢肌力正常,智力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

  •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两家系

    作者:徐严明;席静;周沐科;何俐

    家系1 先证者(Ⅲ/10),女,23岁.因"反复肢体无力10年"于2007年7月24日入我院.患者10年前晨醒后出现四肢无力,站立困难,3小时后屈曲手指费力,送当地医院,查血钾低(具体数值不详),给予补钾治疗半天后,恢复正常.

  • 先天性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李秀丽;顾小萍;卫威

    患者男,16岁,足月顺产,生后发现患儿不出汗,常口干,哭泣无泪,躯干四肢无毛发,眉毛稀疏,发黄.出牙延迟,至今仪有1颗牙齿.智力、体格发育基本正常,语言久清.查体:体重65 kg,身高165 cm,头围57 cm.意识清,精神好.特殊而容;面颊凹陷,鞍鼻,厚而外翻的口唇(图1).皮肤(尤其手足)干裂,粗糙,无汗.头发稀软、干燥、枯萎,眉毛稀少,睫毛正常.

  • 噬血细胞综合征两例

    作者:杨鲜平

    例1 男,1岁半,因高热1周住院治疗.入院后查体:体温39.5℃,神志清,反应略迟钝,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稍胀、质软,肝肋、剑突下各触及2 cm,质软边锐;脾肋下4 cm;血常规:白细胞2.6×109/L,嗜巾性粒细胞0.54,淋巴细胞0.36,异型淋巴细胞0.10,红细胞2.15×1012/L,Hb 66 g/L,血小板53×109/L.乳酸脱氢酶1531 U/L,谷丙转氨酶460 U/L,白蛋白17.2g/L,球蛋白7.1g/L.

  • 胎儿Turner综合征合并囊性水瘤二例

    作者:张丽琴;李岩;张秀玲;史云芳;张颖

    例1 患者28岁,G1P0.孕16周时取静脉血2 mL,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试剂由美国PE公司提供),21-三体综合征风险概率1:60.B超发现胎儿颈部囊性水瘤.

  • 完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例

    作者:付姣;刘晓翌;肖晓素;卢丽华

    患者 17岁,社会性别女性,因原发性闭经就诊.在外院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考虑两性畸形.为进一步确诊和治疗米我院.查体:女性外表,身高165 cm,体重50 kg,无喉结,双乳房有发育,但发育差,体毛不多.妇科检查:外阴女性型,阴毛稀少,盲端阴道,深约6 cm,子宫缺如,盆腔无肿物,双腹股沟区可扪及包块.B超提示:无子宫、无卵巢.

  • 弥漫性掌跖角化症一家系七例

    作者:龙福泉;韩科;苏建英;蒙秉新

    先证者(Ⅲ4) 男,25岁,因"双手掌、双足底角化过度性红斑25年"于200"7年3月到我科就诊.患者于出生后不久即发现双手掌、双足底弥漫性红斑,易破溃出血.随着成长,上述部位皮肤渐增厚、粗糙,弹性减低,易皲裂并疼痛,近期症状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双足底皮肤粗糙、弥漫性增厚,呈角化过度性斑块,并有蜡样光泽,部分皮损增厚呈胼胝样,皮损延及掌跖边缘,边界较清楚,手足背未受累;双手10个指尖末端均明显变细呈梭状,角化过度较重(图1).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家系

    作者:王琦;王丽;金翠香

    先证者(Ⅲ1)女,26岁,妊娠7+周.因持续低热,乏力伴腰痛,眼睑水肿2周入院.

  • 非编码区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的三种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亚型分子基础

    作者:王俊岭;唐北沙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hereditary 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的发病大部分与基因编码区三核苷酸CAG/CAA的异常重复有关,而SCA8、SCA10、SCA12的发病分别与致病基因非编码区CTA/CTG、ATILT和CAG的异常重复突变有关;近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种亚型的遗传特征和发病机制上面,如核苷酸重复的不稳定性不同外显率的改变、疾病遗传的性别偏倚和遗传早现现象等.由于非编码区核苷酸重复对翻译成多聚谷氨酰胺蛋白的影响不大,3种SCA亚型的发病机制和其它SCAS严型完全不同,核苷酸的异常重复对DNA转录的干扰、转录后含异常核苷酸重复的RNA的毒性作用以及重复序列不同方向上的双向转录机制在3种SCA业型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miRNAs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洁婷;房静远

    microRNhs(miRNAs)是在动植物和病毒中发现的一个非编码单链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认为,miRNAs对肿瘤的调控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开始关注人类结直肠癌的miRNAs表达谱,并深入探究miRNAs所处的调节网络.作者综述了有关结直肠癌miRNAs表达异常及作用机制的新研究,以期为结直肠癌表观遗传学干预找到新的切入点.

  • 中国牡丹江地区朝鲜族群体九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卜晓波;宋洁;韩彦龙;张书捷;傅松滨

    目的 调查中国牡丹江地区朝鲜族群体CSFIPO,TPOX,TH01,D16S539.D7S820,D13S317,F13A01,FESFPS,vWA 9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型技术,获得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X2检验表明9个基因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总偶合率为5.43595E-09,总个体识别率达0.999999995,三联体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982,二联体累计非父排除率为0.9711.结论 9个基因座在牡丹江地区朝鲜族群体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机率,可应用于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中国牡丹江地区和中国延吉地区朝鲜族人群6个基因频率相比较,CSFIPO、TPOX和TP01 3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7S820、D17S317和vWA 3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中国四川汉族人群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作者:宋晓红;张海军;云力兵;高爽;王玉;吴谨;彦静;李英碧;侯一平

    目的 评估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遗传标记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限制性酶切和直接扩增法检测了161名中国四川汉族人Y染色体上10个SNPs位点M9,M15,M45,M89,M95,M122,M134,M145,M173和P25的多态性.结果 有8个位点发现遗传多态性,多态性频率0.988/0.012~0.752/0.248.个人识别能力0.094~0.373,累积个人识别能力为0.8308,M122和M134在中国四川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高.按照国际Y染色体学会的命名原则,10个位点命名了9种单倍组型,单倍组型频率1.2%~52.2%,其中75.2%的中国四川汉族人主要是K*(XO2a,O3,P),O3*(XO3e)和O3e 3种单倍组型.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中国四川汉族人群Y染色体的10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其构建的9种单倍组型,为Y-SNPs做为法医遗传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 中国人群HLA-Cw、KIR2D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蔡金洪;田伟;李立新;王帆;孙科柱;曾庆仁;郭实士;曹亚

    目的 分析中国南、北方两个汉族人群、一个蒙古族人群的人类白细胞抗原-Cw(human leucocyte antigen-Cw,HLA-Cw)遗传多态性;进一步分析南、北方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D(killer immunloglobulin-like receptor 2D,KIR2D)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HLA-Cw的组合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检测湖南地区112名汉族人群、内蒙古地区98名汉族人群、内蒙古地区83名蒙古族人群HLA-Cw基因、第80位密码子(Lys80、Ash80)多态性;检测两个汉族人群KIR2DL 1/2/3、KIR2DS 1/2基因分布.结果 (1)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与内蒙古地区汉族、蒙占族人群在HLA-Cw等位基因、第80位密码子的频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内蒙古地区汉族、蒙古族人群之间上述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南、北方两个汉族人群间,5个KIR2D基因频率、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个汉族人群均以Asn80/Asn80,2DL1+/2DL2-/2DL3+/2DS1-/2DS2-组合模式为常见(45/112、29/98);其次为Asn80/Asn80,2DL1+/2DL2-/2DL3+/2DS1+/2DS2-(18/112,16/98)和Asn80/Lys80,2DL1+/2DL2-/2DL3+/2DS1-/2DS2-(11/112,17/98).Lys80/Lys80,2DL1+/2DL2-/2DL3+/2DS1-/2DS2-组合模式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12,8/98;Fisher's P=0.0134),其余11种组合模式在两个人群间的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供了中国南方湖南地区、北方内蒙古地区正常汉族人群的HLA-Cw、5个KIR2D受体基因多态性数据、蒙古族人群HLA-Cw DNA分型数据;提示我国南、北方汉族人群在HLA-Cw第80位密码子、KIR2D受体基因的组合层面上可能存在着以抑制性信号通路为优势的共同特点.

  • 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催眠感受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方莉;施佳军;严成英;刘协和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atechol-O-methytransferase,COMT)Val158Met多态性与催眠感受性有无关联.方法 成都市6所高校120名正常汉族大学生参加了实验.按斯坦福团体催眠感受性量表C式(Stanford Group Hypnotic Susceptibility Scale,Form C,SGHSS:C)进行划分,总分0~5分为低催眠感受性组,6~11分为高催眠感受性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结果 在男性样本中,VaL/Val纯合子可能与催眠高感受性关联(VaL/Val vs.Val/Met:0R=5.33,P=0.034;VaL/Val vs.VaL/Met+/Met/Met:OR=4.86,P=0.031).在总样本及女性组中无关联.3种基因型组别样本的催眠感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可能与男性催眠高感受性父联.该发现有待于增加样本加以证实.

  • 单纯性高度近视眼巩膜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蛋白异常表达

    作者:张丰菊;王丽娜;李宏;朱廷准;刘佳

    目的 探讨人眼巩膜组织细胞外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病理性近视合并开角型青光眼组15眼、开角型青光眼组15眼及正常眼15眼的巩膜组织,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巩膜组织的Ⅰ型胶原纤维蛋白表达量.结果 病理性近视组巩膜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眼组和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眼和青光眼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巩膜组织Ⅰ型胶原蛋白异常表达与单纯性高度近视眼相关.

  • 亚硫酸氢钠测序检测单个人卵子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方法的改进

    作者:孟绿荷;肖仕全;黄学锋;周颖;徐炳森

    目的 建立和改进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检测单个人卵子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方法.方法 对超促排卵来源的人类单个卵子用低熔点琼脂糖包埋,亚硫酸氢钠处理后行PCR扩增,PCR产物克隆测序确定印记基H19和MEST的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在改进了低熔点琼脂糖包埋和亚硫酸氢钠处理方法后,单个卵子的PCR成功率达到82.46%,体细胞污染率为7.14%.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符合理论序列,序列中未见非CpG的胞嘧啶.结论 单个卵子亚硫酸氢钠测序检测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方法具有高效、稳定的特点,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基因印记的影响提供基础.

  • 开展临床遗传服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临床遗传服务体系

    作者:张思仲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医学遗传学领域,包括在血红蛋白病和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疾病、肿瘤遗传学、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成绩卓著.近些年来,我国自主分离克隆的疾病相关基因愈来愈多,功能研究日益深入.而随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我国对一些重大国际项目,如人类基因组测序、人类基因组单倍型与多态性研究和人类蛋白组计划的贡献愈来愈大,其中一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