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检查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健生;季钢;张玲;洪名云;王朝红;姚桂东

    羊水脱落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目前仍是应用为广泛的一种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羊水细胞培养要求高,给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根据本室的具体情况,对传统培养方法做了一些改良,进行了101例羊水染色体的制备,现报告如下.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例

    作者:张书捷;韩彦龙;徐晓焱

    例1 女,29岁.结婚2年.婚后妊娠1次,于50多天自然流产.夫妇非近亲结婚,孕期未服药.未接触其它致畸因素(射线,有毒物质,病毒感染等).妇科检查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其染色体核型为:46,XX,t(4;8)(4pter→4q21::8q21→8qter;8pter→8q21:::4q21→4qter).其丈夫核型正常.

  • 伴有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恶性血液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费霞;王法春;江云伟;唐华容;林江;陈巧云

    我们通过细胞遗传学检测发现侣例伴有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现将资料总结如下,旨在了解伴有8号染色体三体(三体8)的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探讨临床治疗的效果,并判断其预后.

  • 46,XX,t(2;8)(q32:p23)伴早期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王少敏;金慧敏

    患者女,30岁.因自然流产2次来我院妇科就诊,每次流产均在2~3个月,胎儿不发育流产.妇科查体,B超检查子宫和卵巢大小回声均正常.家族无遗传病史,无慢性病史,其丈夫同来本院检查,各项体检结果均正常.

  • 7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颜景祥;杜波;崔利军;高良会;赵林荣

    随着细胞遗传研究的进展,精神疾病的细胞遗传研究更加深入,有关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对7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和31名正常人的染色体核型做了分析.

  • 染色体平衡易位二例

    作者:韩彦龙;张书捷;徐晓焱

    例1 女,26岁,婚后生育一男孩,双手轴前型多指,上唇缺如,皮肤发白,胎儿出生后不久死亡,未做染色体检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妇科检查:子宫、附件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患者外周血培养,常规制片,镜下计数30个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15个中期分裂相,核型为46,XX,t(13q14;14p11)(13qter→13q14::14p11→14qter;14pter→14p11::13q14-13pter).其夫核型正常.父母非近亲结婚,其母无不良生育史.

  • 染色体异常核型五例

    作者:蓝信强;张芳

    例1 女,27岁.婚后足月分娩一女婴,体重2.9 kg,患儿出生时会哭,鼻子呈鹰钩状,长舌,左手五指缺如,存活1周死亡.先证者早孕期曾有感冒史,无服药史及毒物接触史.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家族史,非近亲结婚.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46,XX,t(10;15)(P11;ql1)(10qter→10p11∶∶15q11→15qter;15pter→15q11∶∶10P11→10pter)(图1),丈夫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

  • 46,XY,add(7)(p22)母胎遗传一例

    作者:周静;许争峰;林远珊;曹荔;陈春华

    患者女,31岁,月经周期7天/30~35天,量中等,色正常,无血块和痛经,孕1次,智力低下,反应迟钝,顺从性比较好.夫妇双方非近亲婚配,丈夫表型和智力正常,无烟酒嗜好.否认夫妇双方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双方家族史.患者孕16+1周(B超测定)唐氏综合征筛查显示:游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62.90 ng/mL3.32中值倍数,甲胎蛋白37.80 U/mL1.02中值倍数,神经管缺陷筛查阴性,21三体风险1/190,18三体风险1/35100.孕20+4周进行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4.86 cm,头围18.12 m,腹围15.76 om,股骨长3.27cm,可见胎心搏动.颈项皮肤厚度6.3 mm.头颅、胸腹部、骨骼、脐带均无异常.

  • t(1;3)(p22;p22)染色体易位伴先天性心脏病一家系两例

    作者:关长吉;王格;倪香;王彦

    患者女,8,岁,因患先天性心脏病前来就诊.患者身材瘦小,黏膜(尤其口唇)严重紫绀,在哭吵、活动后加剧.患者在新生儿期就已经出现紫绀,有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肺动脉闭锁等;年龄在6月~1岁时逐渐出现紫绀加重.

  • 90例Turner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与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珍;霍晓春;余继英;饶兆英

    Turner综合征在活产女婴新生几中发病率为0.3%~0.4%,在自然流产胚胎中,发生率可高达7.5%,是女性染色体畸变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我们对90例不同程度Turner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临床病理体征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现报告如下.

  • 45,XY,-13,-14,-21,+t(13;14),+t(21;21)一例

    作者:葛颖;王蓓;苏德成

    患儿男,1岁9个月.系第2胎第1产,第1胎人工流产,足月顺产,眼距宽,双手通贯掌,患儿体重9.5 kg,智力低下.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史,生育年龄为母19岁、父26岁.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患儿核型为:45,XY,-13,-14,-21,+t(13;14),+t(21;21),父母核型正常.

  • 采用探针D13S319和D13S25检测多发性骨髓瘤13q14缺失

    作者:陈丽娟;李建勇;朱雨;仇海荣;张苏江;钱思轩;徐卫;陆化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积聚为特征的肿瘤.核型异常是MM主要的预后因素之一,13q14缺失是常见的一种染色体异常[1,2].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I-FISH)技术的应用不受细胞分裂相的影响,高纯度细胞分离技术之一的磁珠分选系统(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富积了骨髓瘤细胞,因而二者结合大大提高了MM核型异常的检出率.我们应用该两项技术,采用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和D13S25,对42例初治MM患者的13q14缺失进行了检测分析.

  • t(9;12)(p11;q24)一家系三例

    作者:刘菲予;吕军华;胡雅琼;刘跃梅;杨赟

    例1 哥哥,智力低下,不会说话,体弱,易腹泻,长头长脸,额窄小,眼裂下斜,耳大位底,背胛弓背畸形,手掌(3~5)指不能伸直,头围43.5 cm,体重11.5 kg,身高77.5 cm;皮纹:双侧通贯手,三叉t位高,两手弓形纹>5指,4岁来我室作染色体检查,6岁时溺水死亡.

  • 322 例羊水细胞染色体分析

    作者:赵劲松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从2006年至今来我院做产前诊断的孕妇.孕周为18~22周.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孕妇、孕母血清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病例、不良生育史、产前超声发现异常、夫妇之一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等,共计322例.

  • 45,XY,-4,-15,+t(4;15)(p16;p13)-例

    作者:金慧敏;王少敏;王军荣

    患者男,1岁.因先天性发育不良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眼距宽,舌外伸,无通贯掌及掌纹异常,身高、体重均明显低于正常月龄儿童.B超检查显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父亲38岁、母亲35岁生育该患儿,为第2胎.

  • t(2;14)(q22;q31)伴流产一例

    作者:施丽华;吴明蓉;林琼;林一凡

    患者女,25岁,G2P0.患者怀孕2次,均于孕40余天不明原因阴道出血,B超显示胚胎停止发育.孕期无患病、服药及不良因素接触史.夫妇双方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细胞遗传学检查:丈夫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6,XX,t(2;14)(2pter→2q22::14q31→14qter;14pter→14q3l::2q22→2qter)(图1).

  • 21号染色体着丝粒断裂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边超英;倪香;王彦;关长吉;韩维田

    患者女,30岁,第一胎孕40余天人工流产1次,以后又怀孕2次,均在2个月自然流产而就诊.患者月经正常,身高164 cm,体重58 kg,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其父母非近亲结婚,无自然流产和异常生育史.患者有一妹,未婚,表型智力正常.

  • 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两家系四例

    作者:李琳;宋磊

    家系1先证者,男,8岁.为第1胎,第1产.母体内延迟妊娠12月后生产,无窒息史.生后3个月被发现双上肢、前胸呈黑色树皮样改变,渐渐双下肢也出现同样改变,双耳、颈部周围也出现树皮样改变,至今不会说话.查体:身高123cm,体重32kg,一般情况稍差,严重智力低下,小头,扁平脸,鼻根扁平,双眼距宽,内疵赘皮,眼角下垂,眼神呆滞,耳大,低位耳,左耳垂部分缺如,鲤鱼嘴,张口、伸舌,牙齿异常,双上、下肢、双耳、前胸部、腹部及后右腰部皮肤呈树皮样改变,阴茎小,双侧睾丸小,心肺未闻及明显异常,腹软,肝脾不大.

  • 一个掌跖角化牙周病变综合征家系的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晓峰;张雄;章锦才;陈琰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掌跖角化牙周病变综合征[又称帕-勒氏综合征(Papillon-Lefevre syndrome,PIS)]的组织蛋白酶C(cathepsin C,CISC)[又称二肽肽酶I(dipeptidyl-peptidase I,DPPl)]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该基因的突变在PLS疾病的表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科学资料.方法 分析临床诊断为PIS的1例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突变,分别提取患者和其父母、妹妹的基因组DNA,应用PCR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族成员进行组织蛋白酶C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该例PIS患者存在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复合型杂合突变,突变为:第1外显子的第116位碱基G缺失(P.V40S),并使随后的第40~50位氨基酸发生了移码改变;第6外显子的C255S杂合突变突变;第7外显子的F314S错义突变和E335E同义突变.这4个突变均为新的突变位点,健康对照组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 组织蛋白酶C基因的突变是引起PLS临床显型的病因.

  • 探讨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中反义miR-21诱导凋亡机制

    作者:石磊;程子昊;张军霞;李瑞;尤永平;傅震

    目的 探讨下调miR-21诱导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凋亡机制.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反义miR-21寡聚核苷酸(anti-miR-21),通过瞬转法转染U87细胞,检测U87细胞凋亡、增殖、侵袭等变化,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Western印迹验证在U87细胞中miR-21和PTEN基因及caspase间关系.结果 体外转染反义miR-21寡聚核苷酸能明显抑制U87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降低侵袭能力;增加caspase-3表达活性,活化caspase-9表达,但不影响PTEN和caspase-8表达.结论 miR-21可能是人胶质瘤U87细胞的抗凋亡微RNA(microRNA,miRNA),反义miR-21可能通过easpase-9、3而不是PTEN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伴有mtDNA14484位点突变的Leber病一大家系

    作者:童绎;王影;姜枫;刘斌;张守康;杨薇

    目的 研究Leber病一大家系的遗传因素,探讨其外显率、遗传早现、自发视力恢复,以及与mtDNA的关联性.方法 对家系中18例患者进行调查,并行视力、眼底等常规检查;5例患者作了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及视野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6例患者外周血液进行mtDNA11778、3460及144843个位点检查.结果 (1)本家系第Ⅰ代娶二妻,前妻后代皆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经眼底镜检查符合视神经萎缩诊断.后妻无眼病,其后代均无眼病.(2)6例患者的mtDNA检查显示11778、3460位点未发现突变,而在14484位点出现同质性突变.结论 该家系Leber病呈典型母系遗传,该病的临床表现可能与mtDNA14484位点突变密切关联.

  •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突变筛查及产前诊断

    作者:杜娟;高伯笛;李麓芸;李汶;卢光琇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突变筛查及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6个WD家系中的患者及其父母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ATP7B基因的21个外显子及5'非翻译区,PCR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突变筛查,对峰型有改变者进行测序验证.在确定了先证者突变类型的基础上,采用相同方法对其中4个家系(1个双胎和3个单胎)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6例患者中检测出5种已知的致病突变及8种多态类型.患者的父母均为相应突变类型的携带者.产前诊断结果显示,两例妊娠为异常胎儿,其中1例双胎为Arg778Leu/IVS4-1G>C双重杂合子,1例单胎为Ser975Tyr/Pro992Leu双重杂合子,这两对妊娠夫妇选择了终止妊娠.另两例妊娠中,1例为Ser975Tyr杂合子,1例完全正常,他们选择了继续妊娠,出生了表型正常儿.结论 DHPLC在Wilson病的突变检测和产前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应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检测中国人Wilson病的常见基因突变

    作者:赵秀丽;刘彦山;黄尚志;孟岩;孙淼;杨威;张学

    目的 应用PCR-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中国人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患者中ATP7B基因内高频突变区第8和13外显子.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外周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患者ATP7B基因第8和13外显子及两个外显子中的突变热点区域,PCR产物经HR-1进行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进一步以限制性内切酶或(和)DNA测序法对高分辨熔解曲线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30例WD患者中,检测到R778L纯合子3例,R778L杂合子6例,P992L杂合子6例,P992D/S975Y的复合杂合子1例,R778L/P992L复合杂合子2例和R778L/752.33delG复合杂合子1例.本组样本中,R778L、P992L和S975Y的基因频率分别为25%、15%和1.67%.测序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完全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检测ATP7B基因突变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灵敏等优点,可作为Wilson病患者及携带者突变筛查的优选方法.

  • 中国闭角型青光眼病一家系MYOC和CYP1B1基因两突变分析

    作者:代小华;聂尚武;柯铁;刘剑萍;王擎;刘木根

    目的 对一个中国闭角型青光眼病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对家系进行连锁分析,通过测序和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鉴定致病基因突变.结果 在家系患者中均发现MYOC基因的一个无义突变(Arg46Stop)以及CYP1B1基因的一个氨基酸改变(Leu432Val).而在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族人群中没有检测到同时存在上述突变.结论 在一个闭角型青光眼病家系内鉴定了MYOC基因突变以及CYP1B1基因多态.该研究结果提示闭角型青光眼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并支持开角和闭角型青光眼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理的假说.

  • 中国汉族人群ATXN8OS基因CTA/CTG三核苷酸重复研究

    作者:王俊岭;张申;徐倩;李晓辉;宋兴旺;江泓;沈璐;严新翔;潘乾;夏昆;唐北沙

    目的 研究中国正常人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8型(SCA8)致病基因ATXN8OS(CTA/CTG)n正常变异范围,以及AIXN8OS基因(CTA/CTG)n扩展突变在中国大陆SCA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荧光PCR、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方法对132例已经排除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的SCA患者及261名正常汉族对照人群进行ATXN8OS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结果 未发现ATXN8OS基因(CTA/CTG)n核苷酸扩展突变;132例SCA患者中ATXN8OS基因(CTA/CTG)n变异范围为17~47次,平均重复次数(24.20+4.57)次,18次重复常见,纯合子35例,纯合率为26.5%;261名正常对照人群ATXN8OS基因(CTA/CTG)n正常变异范围为12~43次,均重复次数(24.04+4.53)次,18次重复常见,纯合子70人,纯合率为26.8%.结论 SCA8在中国大陆为罕见的SCA亚型,中国大陆SCA8发病率低可能和正常人群较大(CTA/CTG)n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少见有关.

  • 红、白系细胞具有不同形式的KEL基因mRNA 转录本

    作者:王玲玲;杨颖;王晨;张嘉敏;郭忠慧;李勤;陈和平;朱自严

    目的 了解不同细胞KEL基因转录本的差异.方法 分别抽取K阴性、K阳性、K0的DNA、红系细胞RNA和总RNA,应用逆转录PCR、巢式PCR分别扩增、测序及克隆测序分析KEL基因第1~19外显子以及第2~8外显子.同时,4种单抗标记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白细胞上的Kell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红系RNA均为忠实于基因组序列的正常KEL转录本,而K0产生4种不同的转录本.但总RNA作模板时,可以发现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转录本,以正常、缺失第3外显子、第7外显子之前插入16 bp内含子的转录本为常见,这些异常拼接也见于K0的红系RNA;总RNA第1~19外显子扩增片段虽然电泳条带只有一条,但测序显示为多种序列的混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证实K0红细胞上无Kell抗原的表达,其余个体的红细胞均有Kell抗原的强表达,但其白细胞上有不同程度Kell抗原的弱表达或无表达.结论 KEL基因在不同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转录本,可能导致Kell抗原在红、白细胞上有表达或无或弱表达.证实了KEL基因的表达转录研究中红系mRNA比总RNA更可靠.

  • 淋巴瘤细胞系中范可尼贫血/BRCA途径缺陷的探讨

    作者:肖晖;张克俭;夏冰

    目的 寻找维持基因稳定性的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BRCA途径发生缺陷与T和B细胞淋巴瘤潜在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筛选19种来源于不同亚型的淋巴瘤细胞系,Western印迹分析相关FA蛋白的表达,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检测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MMC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染色体断裂试验和DNA测序检测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两种淋巴瘤细胞系HT和Sudhl4中,存在FANCN蛋白表达缺失,这种缺失与MMC诱导的G2期细胞阻滞、细胞生长抑制增强和较高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一致.DNA测序发现HT细胞系中,FANCN基因外显子5a片段中存在点突变C.1769 C>T,P.A590V;Sudhl4细胞系中未发现FANCN的任何突变.结论 EANCN基因C.1769 C>T突变可能是导致FANCN蛋白表达缺失或者是使该蛋白不稳定及功能丧失的原因.

  • 获得性21三体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作者:王焕萍;倪万茂;陈志妹;楼基余;徐欢;俞运彪;钱文斌;金洁

    目的 分析21三体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及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共发现25例患者存在21三体,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13例,占同期进行染色体检查的AML患者总数的1.5%,包括M5h6例;急性淋巴细胞(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8例,占同期进行染色体检查的ALL患者总数的2.2%,其它类型4例.25例中13例为单纯获得性21三体,其余病例均合并其它异常.随访的1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结论 单纯21三体在AML中以M5b多见,伴21三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预后还存在争议.

  • 一个色素失禁症家系的NEMO基因和假基因△NEMO缺失突变分析

    作者:张国龙;施和建;杜旭峰;邵敏华;周晴

    目的 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家族性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患者的NEMO基因的缺失突变.方法 收集一色素失禁症家系的临床资料,选取NEMO基因特异引物In2/ff3R和假基因△NEMO的特异引物Rev-2/JF3R,采用长链聚合酶链反应对家系内成员NEMO基因和假基因△NEMO的缺失位点进行检测,同时对8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同样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皆有NEMO基因和假基因△NEMO基因共有序列NEMO△4-10缺失,而在家系内非患者以及80名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NEMO基因和假基因△NEMO的共有序列NEMO4△-10缺失.结论 该家系为一个典型遗传早现现象的IP家系,NEMO基因和△NEMO的缺失突变导致其发病.长链PCR扩增技术可用于检测NEMO基因的缺失突变,对于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DC-SIGNR基因多态性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辉;王春慧;冯铁建;周华;李丽雄;王蜂;赵广录;朱托夫;周伯平

    目的 探索DC-SIGNR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病毒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测序对345例HIV-1血清阳性感染者及468例H1V-1血清阴性高危人群的DC-SIGNR基因绞链区重复序列分型,然后用卡方检验检测DC-SIGNR基因各亚型在不同人群组中出现的频率.结果 共发现DC-SIGNR基因14个基因型和5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7出现的频率高(67.1%),明显高于美国白人(67.1% vs.46.0%,P<0.01).HIV-1感染组7/7基因型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高危人群组(38.55% vs.48.29%,P=0.0057),而HIV-1感染组的9/5基因型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高危人群组(4.35% vs.1.07%,P=0.0029).结论 中国人群DC-SIGNR基因多态性分布有着独特的遗传学特征,中国人群中DC-SIGNR基因型9/5可能增加对HIV-1的易感性.

  • MUS81基因在喉癌中的突变和表达

    作者:李婵媛;王淑云;袁海明;李巍;李子政;李晓渝;郭星;李福才

    目的 探讨MUS81基因突变和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DNA测序检测分析了42例喉癌患者MUS81基因第9、10外显子的突变;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MUS8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喉癌、癌旁组织标本中,癌旁正常组织均无突变,喉癌组织标本中19例发生突变,占45.2%(19/42),11例喉癌组织第9外显子发现有突变,占26.2%(11/42),8 例喉癌组织第10外显子有突变,占19%(8/42),分析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转录-PCR结果表明,42例喉癌中有17例MUS81基因mRNA低表达,占40.48%(17/42).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结果表明,42例喉癌中有17例MUS81蛋白质低表达,占40.48%(17/42),经统计学分析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表明MUS81基因突变与mRNA和蛋白质低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统计结果显示喉癌MUS81基因突变与TNM分期、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MUS81基因低表达与TNM分期、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发现MUS8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有突变发生及表达异常,提示MU81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可能是喉癌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DJ-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文军;彭蓉;李涛;吴妍;张锦红;王英成;袁光固;苟婴茹;蒋渠英

    目的 了解DJ-1基因3个多态位点(g.168-185del;SNP405,refSNPID:rs3766606;293G/A)的频率以及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等技术对192例帕金森病患者和198名对照者的3个位点进行基因型的检测.结果 在g.168-185del位点,研究人群中Ins/Ins基因型较普遍,等位基因Del的频率很低(0.38%);在所检测的人群中未发现293G/A的多态性.上述结果与欧美国家的报道不一致.在SNP405 G/T多态位点中,在发病年龄小于40岁的帕金森患者群中G/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5%vs5.54%,P=0.004,OR=6.30,95%CI:1.96~20.18).结论 g.168-185del和293G/A两多态性位点的频率在中国人群与欧美人群间可能存在差异;非翻译区SNP405 G/T多态性可能增加早发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L296Q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和脂代谢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赘;祝琳;龙洋;任艳;陈涛;张祥迅;田浩明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ier protein,CETP)基因L296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血脂水平问的关系.方法 根据血糖及甘油三脂水平将303名研究对象分4组后测糖代谢和脂代谢相关指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研究对象的CETP基因L296Q多态性进行筛查.结果 LL和LQ两种基因型的频率以及变异的296Q等位基因的频率在4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基因型频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人群问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LQ基因型者的血脂水平(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IJJ基因型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中国成都地区的汉族人群中,未见CETP基因L296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也未见其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变化有关.

  • 西南双生子登记系统: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行为发育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作者:黄颐;高欣;符一笑;司徒明镜;张小薇;方慧;张毅;马小红;王英成;蒙华庆;李涛

    目的 描述西南双生子登记系统的目的 ,样本收集方法,目前现状以及应用前景.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儿童青少年行为、认知发育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儿童自评、家长以及教师评定量表作为测量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同时对儿童认知功能、家庭环境、儿童气质以及父母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研究上述指标与儿童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 目前已经登记了成都9339对0~16岁双生子,并对324对双生子进行了DNA卵型鉴定以及详细的行为和认知测评,并对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儿童行为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 学校途径招募双生子是进行儿童青少年双生子研究有效的途径.西南双生子登记系统可以为儿童行为发育以及儿童病理心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国内和国际资源.

  • UCH-L1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肖颖;张本恕

    目的 探讨泛素蛋白羧基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基因第3外显子54C/A及第4外显子277C/G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关联.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75例散发性PD和100名健康对照者UCH-L1 C/A和C/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进行检测.结果 (1)UCH-L1 C/A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PD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的A等位基因和AA基因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在对散发性PD与对照组UCH-L1基因分析中,未发现C/G的多态性.结论 (1)UCH-L1 C/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有关.(2)UCH-L1 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PD患者遗传易患性不关联.

  • 伴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作者:朱雨;徐卫;刘琼;潘金兰;仇海荣;王蓉;乔纯;蒋元强;张苏江;范磊;张建富;沈云峰;薛永权;李建勇

    目的 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的异常特征.方法 经R显带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CCAs的73例髓系恶性血液病,包括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3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并进一步多重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73例伴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常见,占46.5%(34/73),其中AML12例,CML13例,MDS9例,9例CML慢性期患者均未见17号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较多见,总发生率为43.8%(32/73);AML、CML、MDS3组发生率分别为52.4%(11/21)、33.3%(12/36)、56.3%(9/16);所有病例中发生数目异常共15.1%(11/73),三组发生率分别为25.0%(3/12)、38.5%(5/13)、33.3%(3/9),11例数目异常均为-17.有9例同时出现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伴有17号染色体的结构异常中,以非平衡易位多见,3组分别为16、15、8个;平衡易位2个,分别为发生于AML中的t(15;17)及发生于CML中的t(15;17;22).17号染色体结构易位的对手染色体多变,包括了除5号、6号和22号外的所有染色体.结构易位频率高的对手染色体是15号,占8.2%(6/73);其次为2号,占5.4%(4/73).6例存在17号与15号易位的病例中5例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1例为CML急变期.结论 伴CCAs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17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以结构异常为主.所有的数目异常均为-17;结构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

  • 未培养羊水荧光原位杂交快速检测60例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

    作者:王昊;李海波;王辉林;王华;夏艳;文娟;龙志高;戴和半;梁德生;夏家辉;邬玲仟

    目的 应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克隆自行制备荧光探针,对胎儿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13,18,21,X,Y)行快速产前诊断.方法 利用中国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BAC库中相应染色体特异位点克隆,自行制备荧光探针.经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杂交验证后,用于胎儿未培养羊水的快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已检测60例羊水标本.结果 所有探针特异性均为100%,杂交成功率为97.86%;FISH结果与常规核型分析一致,检出21三体2例,18三体1例.有两例涉及其它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未能检出.结论 自制探针用于未培养羊水快速FISH,使用标本量少、快速、简便,可有效检出上述5种染色体的数目异常,但本法不能检出其他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其应用仍有一定局限性.

  • 性腺发育不全患者荧光原位杂交和BAC-FISH的诊断

    作者:吴琼;李健;吴慧南;周东兴;蔡美娇;沈艳艳;杨超毅;葛运生;孔辉;黄新力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BAC-FISH(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nle-FISH)在性腺发育不全患者临床医学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5例临床检查诊断为性腺发育不全患者进行染色体荧光Q显带、G显带核型分析、FISH和BAC-FISH等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查诊断.结果 5例性腺发育不全患者中2例为46,XY核型的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另外3例分别为45,X/47,XXX;45,X/46,XY或45,X/46,X,der(Y)嵌合体核型的混合性性腺发育不全.结论 性染色体的异常是导致患者性腺发育不全的原因,结合应用FISH和BAC-FISH等分子-细胞检测技术可为性腺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医学遗传学依据.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一例足月小样儿的染色体畸变

    作者:孙顺昌;罗福薇;贺敬波;陈武斌

    目的 分析一例足月小样儿的染色体畸变,探讨患儿低出生体重的原因.方法 采集临床已确诊的足月小样儿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患儿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培养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确定患儿染色体畸变的来源.结果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患儿在10q125.2→qter区域存在长22 Mb片段的重复,同时在15q26.2→qter区域存在长5 Mb片段的缺失.核型分析显示患儿核型为46,XY,-15,+der(15)t(10;15)(q25;q26)pat.结论 患儿在10q25.2→qter区域存在部分三体,而在15q26.2→qter区域存在部分单体,这两种染色体畸变可能均是导致患儿表现为足月小样儿的病因之一.

  • 伴11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作者:陆滢;徐伟来;陈志妹;楼基余;金洁

    目的 研究11号染色体异常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发生率及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35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35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检出11号染色体异常患者34例,占9.55%;其中20例(58.8%)涉及11q23,7例11p15易位(20.6%),5例-11(14.7%),其他少见的核型改变有:+11,t(11;14).11q23中,M4、M5占70%;且有10例同时合并有其他染色体异常.30例进行正规化疗的患者,13例缓解,缓解率低于同期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总缓解率(43.3% vs64.0%);伴11q23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缓解率低于染色体正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45% vs67%);11q23伴其他染色体异常的缓解率低于伴单纯11q23者(30% vs60%).7例涉及11p15易位患者3例缓解,2例早期复发.5例-11患者缓解2例.结论 11q23是11号染色体异常中为常见的核型改变,且多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M5型,并可能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有关;伴11号染色体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 老年尼曼-匹克病一例

    作者:魏绪廷;刘广丽;邵士川;刘艳灵

    患者女,74岁,因上消化道出血、贫血10天来院就诊.查体:面黄、贫血貌,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脏触诊较韧、脾肋下可触及;双手轻微震颤,双膝反射正常.

  •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三例

    作者:张鉥缨;曾艳;邹晓毅;贾成瑶

    先证者女,15岁,右利手,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3年.以双侧股四头肌、臀肌明显,伴缓慢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无力,跑步、爬山、上楼时抬腿困难,进而发展至下蹲后起立困难.1年前患者开始感嘴唇增厚、微撅,面部变瘦削;穿衣时上肢活动不灵活,右上肢较左上肢重.目前尚能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饮水呛咳、肌束颤动、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患者系足月顺产.

  • 先天性眼球震颤伴头震颤及感音性神经性耳聋一大家系

    作者:王玉萍;姜美子;张子波;金雄吉;盛天昕;崔小妞;代小华;杨康鹃;刘静宇

    先证者(Ⅲ19)男,46岁.出生时发现患儿双眼球左右摆动,头不时也左右震颤;目前手有时也震颤,紧张时上述震颤加重.在16~17岁时发现视力下降,有进行性严重趋势;10年前发现听力下降;外观观察无贫血貌,行走正常,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正常.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家系12例

    作者:曾艳;郑洪波;郭晓燕;方登富;张树山;周东;商慧芳

    先证者(Ⅲ6)男,55岁.因"右上肢无力1年,左上肢无力半年,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3月,行走乏力1月"于2007年7月就诊于我科.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不能负重物.逐渐加重至手臂不能上抬,持筷不稳,精细动作困难.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一家系

    作者:徐严明;席静;刘凌;徐萍蓉

    先证者(Ⅳ3)男,10岁,因"行走困难8年"于2007年4月来我院门诊.患者自小会走晚,2岁才会走,行走慢、不稳,不能跑,上坡困难,渐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近一年半出现小腿增粗.查体:四肢肌肉萎缩,近端明显,双侧腓肠肌肥大,四肢肌力Ⅳ度,Cower's sign(+),行走呈鸭步态,行走缓慢.辅助检查:肌酸激酶(CK)3824 IU/L,EMG示肌源性损害.

  • 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一家系

    作者:李清华;刘开祥;俸军林;曾爱源;吴岚;李浩;唐永刚;齐立

    先证者女,56岁.25岁时出现左侧耳朵听力下降,后累及右侧,至今双耳听力完全丧失,同时觉走夜路不稳,以致不敢在黑暗中行走.该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伴有严重的耳呜,耳胀.曾被诊断为梅尼埃氏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高级智能正常,双耳重度耳聋,双手指鼻试验睁眼准确,闭眼欠准,闭目难立征阳性,一字步睁眼正常,闭眼后明显变差.辅助检查:40岁时听力检测示双耳感应性耳聋,高频听力严重受损,其听力分别为左耳100bB3,右耳120 dB;听性脑干反应示听通路受损;头部,颈椎MRI未见异常,鼓膜,外耳道正常.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性肝硬化一例

    作者:高海女

    患者女,45岁,自幼即有双手臂,颜面部以及前胸红色斑点,双下肢反复有瘀斑瘀点,近2年明显增多,并反复有牙龈以及鼻出血.此次因反复腹胀半年、黑便10天入院.既往无特殊服药史.其父亲以及妹妹有相似皮肤表现,但较轻.入院查体:体温37.1℃,巩膜皮肤无黄染,双手.脸颊以及前胸均有红色斑点,压之褪色.腹隆,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指,质软,移浊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全身皮肤多处瘀青.肝炎系列: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余阴性.HBV-DNA低于检测值.抗线粒体抗体-M2阴性.ANA以及ANCA均阴性.肝脏核磁共振:脾大,肝硬化,中等量腹水.下腔静脉B超未能提示布加综合征.诊断: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

  • 一例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患儿的基因诊断

    作者:张卫社;吴新华;伍招娣;岳少杰

    患儿男,因出生后发现血小板减少(44×109/L)、皮肤瘀点及大便中有血丝7天,疑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WAS)行基因诊断.患儿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100 g,Apgar评分l min为8分,5 min为10分.患儿母亲3年前分娩一足月男婴,出生体重及评分正常,生后出现类似症状,经治疗后血小板升至80×109/L,70天时因肺炎而死亡.

  • 遗传性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一家系

    作者:刘丽;黄旭升;陈朝晖;蒲传强

    先证者(Ⅲ4)女,15岁.主因右手肌肉萎缩、无力半年余就诊.患者于洗衣服时出现冻僵感明显,右手活动不灵活,其母发现右手肌肉萎缩、无力,扣扣子及写字时间长时有不灵活感,寒冷环境下上述症状明显,暖和环境下右手活动不灵情况减轻,当时左手无明显影响,后症状缓慢加重,无左上肢及双下肢活动不灵,无感觉障碍及智能减退.既往冬天双手易长冻疮,目前手背上遗留冻疮后疤痕,无外伤史及过敏史.

  • 良性成人家族性肌阵挛癫痫一例

    作者:谷文萍;周芝文;李蜀渝;杨杰;肖波

    患者男,44岁,因肢体抖动、发作性全身抽动20余年于2007年12月24日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持续性细微抖动,发作性全身抽动,每次发作仅持续数秒,无意识障碍,两次发作间隔数天数月不等,起病初始阶段不影响正常生活及劳作,此后发作次数缓慢渐进增多,发作间隔时间缩短,至2007年5月因肢体抽动频繁、剧烈以致不能独立行走、不能持筷进食.2007年7月12日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强直,双睑上翻,双眼球向上凝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持续约10 min后自行缓解,发作后不能回忆发作时情况,当天总共发作3次,发作形式相似,之后未再出现类似大发作.

  • 遗传性先天性上睑下垂一家系

    作者:蒋毅;徐萍蓉;何香花;张亚男;徐严明

    先证者(Ⅲ3)女,4岁,因"自小上睑下垂"于2008年1月来我院门诊.患儿出生后家属发现其上睑下垂,双眼内下斜位.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查体:双侧上睑下垂,睑裂小,平视位睑裂0.4 mm,双眼内下斜位,向上、外视不能,余未见神经系统异常.

  • Ⅰ型神经纤维瘤一家系

    作者:黄颖浩;余小艳;余念文;杨琴波

    先证者(Ⅲ1)男,8岁.3年前不明原因在肩背及大腿内侧出现散在的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随年龄增大而稍有增大,无自觉症状.于2006年8月前来我处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及营养良好,智力正常.6岁时有尿道结石,后行手术摘除,其它系统检查无异常.胸背腹及大腿内侧出现直径约1~2 cm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斑15处,边界清晰.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于1988年提出的Ⅰ型神经纤维瘤诊断标准,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

  • 西藏昌都藏族mtDNA高变Ⅰ和高变Ⅱ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作者:赵健民;康龙丽;卞利强;拉宗

    目的 探讨藏族人群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的两个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Ⅰ、Ⅱ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和末端标记荧光循环测序的方法,对97名西藏昌都地区藏族无关个体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 共观察到111个变异位点,序列变异包括了碱基的转换、颠换、插入、缺失等各种类型.其中,在HVR Ⅰ区(nt16024-nt16365)内观察到68个变异位点,92种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值为0.9985;在HVRⅡ区(nt73-nt340)内观察到43变异位点,91种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值为0.9882;随机匹配概率在HVRⅠ和HVRⅡ区P值分别为0.0120和0.0118;联合两个高变区序列,可观察到97种不同的单倍型,随机匹配概率P值为0.0103.结论 昌都藏族与其他群体比较有其独特的mtDNA序列遗传特点,与亚洲其他人种及白人有明显差异.mtDNA序列多态性在群体遗传学调查及法医学个体识别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系的遗传分析

    作者:丁千兵;曾峰;常伟;尹科

    目的 对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选取已知基因附近及覆盖X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PCR扩增了包括ORF15在内的GTP酶调节因子基因(retinitis pigmentosa GTPase regulator,RPGR)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对家系先证者进行了序列分析,找到突变之后,直接对家系成员及101个正常对照进行测序分析,以确定该突变是否和RP共分离.结果 连锁分析排除了已知的常染色体显性RP位点,对X染色体的连锁分析发现RP和胆GR所在位置的DXS993和DXS1068连锁,直接对RPGR测序发现缺失突变,g.ORF15+1166delA(c.2919delA).该缺失造成移码突变及提前终止.该突变为de novo,并和该家系所有患者共分离,而在家系正常个体及101个对照中不存在该突变.结论 RPGR新突变g.ORF15+1166delA引起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这一研究结果揭示RPGR突变的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在肝细胞癌基因甲基化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杨斌;娄诚;高英堂;杜智;宋文芹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甲基化定量检测技术,并对肝细胞癌中基因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 基因组DNA经亚硫酸氢钠修饰处理后,构建包含CDKN2A和ACTB两个基因片段的质粒标准品,通过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制作标准曲线,并用这一方法对41例肝细胞癌中两种基因进行甲基化定量分析.结果 通过对扩增曲线、熔解曲线、标准曲线以及电泳结果的分析表明,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对102~108拷贝/μL范围内质粒标准品的扩增具很高特异性、灵敏度和较宽的检测范围;通过对41例肝细胞癌手术标本的检测进一步表明证实了本方法在基因甲基化定量分析中的可行性.结论 SYBR Green荧光定量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且具备高通量分析能力的定量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肿瘤中基因甲基化的研究与临床检测.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9年征订及征稿启事

    作者: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