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12例缺陷儿的遗传病因学分析

    作者:李丽莎;魏新燕;潘锦涛;任洪进;郑志贤;曾勇科

    我们对2006年至2007年筛查、监测、超声检查发现的12例缺陷儿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遗传学病因学分析.1 对象与方法检查对象为2006年至2007年在我院产科常规检查的孕妇、经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胎儿、夫妇筛查发现为同型地贫携带者的胎儿、表型有异常的新生儿.

  • 染色体15p+一家系两例

    作者:陆红梅;岳凤珍;杨毓琴;彭彩霞

    患者 女,28岁.汉族,表型正常.结婚5年怀孕3次,第1次、第2次均于40 d左右无诱因自然流产.第3次于80 d B超显示胚胎停止发育,行人工流产术.

  • 80例难免流产患者胚胎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姜萍傅萍;刘晓荣;张玉银

    对象 80例患者来自我院2007年8月至2008年9月妇产科门诊及病房就诊者,孕3月内,临床诊断难免流产.B超显示仅见胚囊,无胚芽或有胚芽未见原心搏动等诊断胚胎停止发育.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30岁.

  • 染色体复杂结构异常三例

    作者:刘艳秋;周吉会;谢康;李宇中;张爱萍

    例1 女,24岁,婚后妊娠2次均孕6周左右胚胎停育.夫妇表型、智力均正常,非近亲结婚,孕期无不良毒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

  • 染色体异常核型四例

    作者:李琳;杜家胜

    例1女,27岁.结婚2年,3次妊娠均于40 d自然流产.月经规律,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TORCH系列检查、妇科检查无异常.

  • 47,XY,inv(X)(p22q13),+21一例

    作者:朱健生;王朝红;季钢

    患儿男,3岁.面部扁平,外眦上斜,内眦赘皮,宽眼距,智力较差,因不会说话来我院就诊.患者母亲25岁,父亲27岁,非近亲婚配.

  • 1540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金玉霞;苗正友;胡建萍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540例高危孕妇均来自我院2002年7月至2007年12月产前咨询门诊筛出的母血清筛查高风险,高龄孕妇,产前诊断B超显示胎儿畸形,曾有过不良孕产史,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

  • 46,XX,t(3;15)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李伟

    患者 女,28岁,婚后孕6胎,均于孕40天左右自然流产.妇科检查正常,夫妻双方体健,无药物及毒物接触史,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无不良生育史,患者有一兄长婚后生一正常女儿.

  • 88例染色体异常与临床表现

    作者:韦美德;苏国生;赵桓

    1 对象与方法2003至2008年来我院遗传咨询就诊的患者共925例,细胞遗传学检查用1640培养基,取患者外周血1 mL,按常规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经G带等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

  • 21三体综合征孕妇的两次产前诊断

    作者:李亚丽;余小平;王方娜;高健梅冰

    患者 女,30岁,孕3产2.患者幼年时做外周血染色体检查诊断为21三体综合征.7年前孕7个月时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50 cm,体重67 kg,头部较小,眼距宽,外眼角上斜,耳位较低,鼻梁扁平,双手通贯掌,心肺功能正常.

  • 环状染色体伴智力低下一例

    作者:王瑞丽;潘力;牟倩;王敬先;王成东

    先证者男,8岁半,因智力低下来我科就诊.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小头畸形,眼距宽,内眦赘皮,鼻塌,双眼下斜,耳低位畸形,双上肢不能外翻,智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差,仅能简单对话,其它方面未见异常.

  • t(13;21)一家系二例

    作者:夏燕;段玲;曹玲

    患者 女,40岁,汉族,结婚7年妊娠2次,两胎均在40天左右自然流产.夫妇非近亲结婚,患者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患者母亲无流产史.患者有1兄、1弟,兄弟两人妻子各有1次流产史,现均有正常后代.

  • 46,XX,der(2)ins(2;8)(q21;q11q13)t(2;16)(q21;q13),del(8)(q11q13),der(16)t(2;16)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一例

    作者:张旺东;林振宗

    患儿 女,2岁6个月,以"发现右下肢跛行1年余"为主诉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肢短缩约3 cm,右大腿增粗,皮肤皱褶增多,变深,右髋关节外展受限,右髋关节无疼痛,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Allis征及Trendelenburg征阳性.

  • 染色体异常三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温莉娟;刘利明;孟昭彦

    例1 女,30岁.因生一智力障碍的儿子,近期又怀孕来我院进行遗传咨询.查体:表型、智力正常,无其它疾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有一姐姐和一弟弟,姐、弟都生育有正常子女.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作者:赵文秋;宋书娟;魏庆;乔杰

    目的 研究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病(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的致病基因及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HME家系EXT1、EXT2和EXT3基因进行分析.致病基因定位后,用PCR-测序法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 在该家系中EXT2基因第6外显子发生1个新的无义突变(c.1006C>T),该突变导致第336位编码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变为终止密码子TAA(Gln336X).根据上述结果配合遗传咨询进行了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正常.结论 在家族遗传性骨软骨瘤家系中发现一新的EXT2基因突变,并应用于产前诊断.

  • 一种新的B3变异型相关的B糖基转移酶基因M142T突变研究

    作者:许先国;洪小珍;刘瑛;朱发明;吕杭军;严力行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ABO血型系统中具有混合外观凝集特征的B3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2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应用连续凝集方法和1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位点检测法,排除外源性或内源性DNA嵌合的可能.对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2个样本的ABO基因单倍型.结果 2个无关个体红细胞与抗-B和抗-AB发生混合外观凝集,连续凝集法和STR检测排除了样本的外源性DNA污染和内源性遗传嵌合子,根据血清学特征确定这2个个体红细胞均为A183血型.单倍型序列分析发现2个样本为A1B杂合子,其中B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7外显子的425T>C错义突变,导致B糖基转移酶多肽链M142T替换.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可能导致B3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 一个非典型Reis-Bückler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李丹丹;齐艳华;韩清;林辉;赵黎明;张春美

    目的 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一个非典型Reis-Bückler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突变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家系中的4例患者及2名健康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10 mL,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TGFBI基因的第4、11、12、14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发现TGFBI基因第623密码子第2个碱基呈杂合性点突变G→A,导致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p.G623D),家系中健康成员和正常对照均未检测到此突变存在.结论 这一由TGFBI基因G623D突变引起的角膜营养不良为非典型的Reis-Buckler角膜营养不良,这在我国属首次报告.

  • 靶向ANG-2的shRNA重组载体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生长和侵袭的研究

    作者:周怀君;何荣荣;夏宝妹;寻庆英;潘金顺;胡娅莉

    目的 探讨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C-2)基因的表达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方法将针对ANG-2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ahRNA)表达载体转染到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检测Ishikawa细胞的增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侵袭实验检测其对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ANG-2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增殖被抑制,抑制率63.11%;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细胞生长减慢,阻滞于G1期的增多,S期细胞减少;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靶向ANG-2的shRNA能成功下调ANG-2基因的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和侵袭.

  • 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一家系基因连锁定位分析

    作者:董佳梅;布娟;李静;卓彦玲;王乐今

    目的 对一个连续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retinaochoroidal coloboma)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连锁定位分析.方法 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患.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选取位于全部染色体上的398对微卫星标记物,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经ABI3130型遗传分析仪,Genescan收集数据,Genotyper进行基因分型,Linkage软件计算两点Lod值.结果 在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取得大的Lod值,其Lod值为3.01.进一步在D2S2382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物,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微卫星标记物D2S2382-D2S301-D2S2244-D2S163与家系中所有患者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 将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先天性视网膜脉络膜缺损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2q34-2q35之间的3.80 cM范围内.

  • HLA-DRB1*1218新等位基因克隆测序鉴定及内含子序列分析

    作者:高素青;邓志辉;徐筠娉

    目的 鉴定中国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B1基因,分析新等位基因第1和2内含子序列信息.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杂交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PCR-SSOP)对广东地区随机正常人群进行HLA常规基因分型,发现1个与HLA-DRB1*120201相近的未知基因,对先证者DNA应用组特异性引物扩增HLA-DRB1位点第2外显子,PCR产物经克隆到质粒载体中以获得单链,对克隆所得产物进行HLA-DRB1基因的第2外显子及第1和第2内含子双向测序分析.并与DRB1*120201基因序列的第2外显子和DRB1*03010101等位基因内含子相比较.结果 发现该个体的一个HLA-DRB1*080302基因被确认,而另一个HLA-DRB1基因为新等位基因,其序列被GenBank接受(编号为FJ481086).新等位基因与相近的DRB1*120201相比,在第2外显子上有1个核苷酸的不同,即第262位G→C(密码子59 GAG→CAG,氨基酸59 Glu→Gln).DRB1*1218与DRB1*03010101等位基因第2内含子序列完全相同,而与DRB1*03010101等位基因第1内含子序列相比较有12个碱基不同.结论 发现并鉴定一个新的HLA等位基因,经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RB1*1218.

  • HLA-Cw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的建立

    作者:邓志辉;徐筠娉;高素青;李大成;喻琼;苏宇清;曾健强;杨宝成

    目的 建立可靠的HLA-Cw基因全长序列的分子克隆和测序技术.方法 设计合成HLA-Cw基因全长序列PCR引物和探索PCR反应体系,采用长距离PCR技术,扩增HLA-Cw基因非翻泽区(untranslated region,5'-UTR)区、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和3'-UTR区,全长约4.5 kb.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分子克隆,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序引物进行全长双向测序.12份已经AlleleSEQR HLA-Cw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基因型已知的样本,分别用TaKaRa LATaq酶和Stratagene Pfu Taq DNA聚合酶进行HLA-Cw基因全长扩增,以及PCR产物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克隆测序结果分别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目的 片段,测序获得了HLA-Cw基因-962~3576位碱基全长序列.克隆测序结果的对比表明,Pfu酶保真性高于LA Taq酶.比较本文测定的Cw*010201与Cw*07020101等位基因序列,在5'上游-962~-284位碱基区域存在11个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2个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位点;3'-UTR下游3067~3576位碱基区域存在11个SNPs和1个插入(或)缺失.结论 建立了HLA-Cw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在HLA-Cw基因全长序列分子多态性及表达调控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Galectin-3与CDC25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秀明;姚根有;张布衣;王玲玲;赵敏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 mRNA(Galectin-3)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B mRNA(cell division cycle 25B,CDC25B)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原位杂交法检测220例胃癌组织和31份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alectin-3 mRNA和CDC25B 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 220例胃癌中Galectin-3 mRNA和CDC25B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6%、54.1%;Galectin-3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TNM(tumor,lymph node,metastasis)分期、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CDC25B mRNA表达也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Galectin-3 mRNA表达与CDC25B mRNA表达呈正相关;Galectim3 mRNA和CDC25B mRNA阳性表达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病例.结论 Galectin-3 和CDC25B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 房室间隔畸形患者GATA-4基因一个新的突变功能初步研究

    作者:陈名武;庞玉生;郭颖;刘炳丽;沈捷;宋怀东;刘唐威

    目的 探讨先天性房室间隔畸形患者GATA-4基因的突变以及对所发现的突变点进行功能初步分析.方法 选择的50例汉族先天性房室间隔畸形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ATA-4基因6个外显子编码区和邻近序列后分别直接测序,并与100名同民族健康者比较;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点突变对GATA-4蛋白结构和功能影响;以野生型pcDNA3.1-GATA4为模板,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突变型GATA-4真核表达载体,在体外和ANF报告质粒共转染Hela细胞,48 h后检测下游报告基因的活性.结果 发现GATA-4基因一个新的杂合子H436Y突变,在NCBI的SNP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且在100名对照者中也未发现;GATA-4基因编码第436位组氨酸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处于高度保守;SIFT和PolyPhen程序预测H436Y突变可能影响GATA-4蛋白质的功能;突变型GATA-4 H436Y质粒激活下游报告基因活性明显下降,与野生型GATA-4质粒相比是(53.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ATA-4基因H436Y杂合子突变可能是中国汉族先天性房室间隔畸形致病原因之一.

  • 一个短指家系临床特征调查及其致病基因的定位

    作者:柯新;董爱玲;刘奇迹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一个A1型短指(brachydactyly type A1,BDA1)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分析,确定该病的遗传类型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经家系调查及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类型;通过致病基因微卫星多态位点进行连锁分析;采用修饰引物产生引入酶切位点的方法来区分突变基因.结果 该家系的短指症为A1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原因为位于染色体2q35-2q36的IHH基因(indian hedgehog gene)发生了G298A(D100N)错义突变.结论 中国山东A1型短指家系的发病机理是IHH基因发生了G298A(D100N)错义突变所致.

  • 五个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家系七例患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刘炳丽;乔洁;陈霞;梁军;左春林;顾燕云;韩兵;龚静;汝颖;陆颖理;吴万龄;陈名道;宋怀东

    目的 对5个家系的7例17α-羟化酶/17,20-碳链酶缺陷症(17α-hydroxylase/17,20 lyase deficiency,17OH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并探讨中国人170HD的基因突变特点及杂合子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激素水平测定,并对患者CYP17A1基因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及亚克隆测序的方法明确.对288名山东正常人的CYP17A1基因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7例患者(5例为46,XX;2例为46,XY)均存在第二性征不发育、高血压、低血钾,性激素及皮质醇明显低于正常,共发现3种基因突变类型,TAC329AA,D487_F489 del和H373L.在288名山东人群中进行筛查,发现1例D487_F489 del的杂合携带者.结论 TAC329AA和D487_F489 del为中国人常见的突变类型,170HD在中国人发病率较预料中的要高,D487_F489 del的杂合携带者在中国人群中有一定的比例.

  • HER-2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分析

    作者:梁霞;张勇晶;刘冰;倪勤;金明娟;马新源;姚开颜;李其龙;陈坤

    目的 探讨HER-2原癌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及其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浙江省嘉善县29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42名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ER-2基因密码子655基因型.结果 结直肠癌组HER-2基因Ile/Val+Val/Val基因型频率(25.34%)和Val等位基因频率(13.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41%和9.74%)(P<0.05).与Ile/lie基因型携带者相比,Ile/Val+Val/Val基因型携带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OR=1.54,95%CI:1.11~2.14).HER-2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1.43(95%CI:0.88~2.30)和1.29(95%CI:0.73~2.29).结论 HER-2基因Ile655Val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相关,但是这种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不存在交互作用.

  • MLH1基因415G/C多态与结肠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陶卫平;胡胜;冯觉平;谢忆山

    目的 探讨MLH1基因415G/C多态与我国汉族人群结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97例散发结肠癌患者,138名正常对照,以及5个结肠癌家系的6例结肠癌患者,19名直系亲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外周血MLH1基因415位点多态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基因型结肠癌患者正常结肠黏膜的MLH1 mRNA表达.结果 散发结肠癌患者MLH1基因415位点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35,OR=5.29,95%CI:1.07~26.04).结肠癌家系中患者和直系亲属的C等位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散发患者和正常对照(P=0.003和P=0.006).各基因型结肠癌患者正常结肠黏膜的MLH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LH1基因415G/C多态可能是我国散发结肠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不是通过下调MLH1 mRNA表达而致病的.结肠癌家系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结肠癌可能性更大.

  • 应用多重PCR和MLPA技术检测DMD患者和携带者的基因突变及产前诊断

    作者:李红;丁洁;王玮;陈瑛;陆伟;邵红;吴柏林

    目的 应用多重PCR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携带者并应用于产前诊断.方法 首先采用多重PCR对临床诊断为DMD/BMD的患者检测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未查到缺失突变者和可能的携带者采用MLPA检测全部79个外显子是否有缺失或重复突变.对产前诊断病例,用PCR法检测缺失突变,用MLPA法检测重复突变.结果 多重PCR对22例患者的DMD基因的26个外显子检测.13例有缺失突变.未查到常见缺失突变的9例患者经MLPA检测DMD基因的全部79个外显子,3例为重复突变、1例为单个第18外显子缺失、其他5例未查到缺失和重复突变.16例携带者中,3例有家族史,其中2例检出突变;13例为检测到突变的散发病例患儿的母亲,有8例检测到突变.产前诊断9个胎儿(其中双胎1例),2例胎儿有突变,引产后核实无误;7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现均已分娩.结论 多重PCR可检出92.86%的缺失突变并可用于缺失突变的产前诊断,因其简便、可靠、价廉可作为临床上DMD/BMD基因诊断的初选.MLPA可用于多重PCR未检测到缺失突变的患者及携带者的检查.

  • 应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检测染色体7q36区域的DNA拷贝数突变

    作者:马芬;吴凤霞;李宁;柳青;杨威;张学;孙淼

    目的 应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结合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进行致病性DNA拷贝数变异的精细定位研究.方法 以一个定位于染色体7q36的中国人遗传性三节拇指多并指综合征伴随Ⅳ型并指家系中的一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外周血标本,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Affymetrix Genome-Wide Human SNP Array 6.0芯片,将基因组DNA纯化,经过酶切、连接、扩增、标记、杂交、染色和扫描等步骤后得到原始数据,应用Affymetrix Genotyping Console 3.0软件进行拷贝数分析.在经芯片分析所确定的重复范围内设计引物,采用qPCR方法进行验证,并进一步缩小断端范围、精确重复区域范围.结果 将患者重复区域两断端范围由原来的113 kb和33 kb分别缩小到5.4 kb和1.8 kb,致病性DNA重复范围由原来的291~437 kb精确至379~387 kb.结论 应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联合qPCR技术可以实现对DNA拷贝数突变的精确、可靠的检测.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龚日祥;周扬;罗书画;张林;周斌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 重型血友病A凝血因子Ⅷ第1内含子倒位的基因检测

    作者:梁燕;闫振宇;闫梅;华宝来;肖白;赵永强;刘敬忠

    目的 在中国重型血友病A(haemophilia A,HA)患者中筛查凝血因子Ⅶ(factor Ⅷ,FⅧ)基因第1内含子倒位,并对受累患者家系成员行携带者检查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重型HA患者(F Ⅷ:C<1%)采用长距离PCR法首先筛查第22内含子倒位,对第22内含子倒位阴性的应用双管多重PCR法进行第1内含子倒位检测,对第1内含子倒位阳性患者的女性家属进行携带者检测,对女性携带者所孕胎儿进行产前检测.用基因连锁分析和DNA测序法加以验证.结果 从247例重型HA患者中共检测出118例第22内含子倒位和7例第1内含子倒位,第1内含子倒位突变在中国重型HA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8%;随访到的两个受累患者家系A和B中各检出6名和2名女性携带者,家系A中产前检出1名第1内含子倒位受累胎儿.结论 采用双管多重PCR法可以直接检测凝血因子Ⅷ第1内含子倒位突变,完善了重型血友病A家系携带者检测和产前诊断.

  •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曹东华;任梅宏;林长坤;崔婉婷;麻宏伟;武盈玉;金春莲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 儿童青少年智力的双生子研究

    作者:张晓薇;黄颐;向云;高欣;司徒明镜;方慧;张毅;付一笑;贾璐;蒙华庆;马小红;王英成;刘协和;李涛

    目的 应用双生子法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智力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6~16岁333对双生子的智力特点.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智力的影响.结果 6~16岁儿童青少年的总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遗传度为0.43,其中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遗传度为0.37,而遗传因素对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影响甚小.10~16岁的青少年智力遗传度大于6~9岁的儿童(IQ:0.82 vs 0.00,VIQ:0.80 vs 0.00,PIQ:0.51 vs 0.00).男性的言语智商(0.47)受遗传影响大于女性(0.05);而在男性和女性中,操作智商均主要受共享环境的影响.结论 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总智商和言语智商有中度的遗传度,而共享环境因素对操作智商的影响更大;但智商总分及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分测试分在年龄较大的青少年的遗传度都明显高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 蛋氨酸合酶基因A275 6G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郭晋臻;宋晓明;汪云;朱文丽;李书琴;李勇

    目的 研究蛋氨酸合酶基因(methionine synthase,MS)A2756G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7个NSCL/P病例组核心家庭和104个对照家庭的MS基因A2756G位点的多态性;用人群关联研究分析、病例组核心家庭的传递不平衡检测(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单体型的相对危险度分析(haplotype-based haplotype relative risk,HHRR)、家庭为基础的关联研究(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s,FBAT)等统计分析.结果 子代、父亲、母亲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在子代和母亲组中未检出GG基因型,AG基因型相对于AA基因型的比值比OR和95%CI分别为子代1.78(0.74~4.34)、父亲0.80(0.36~1.79)、母亲1.26(0.54~2.93),G相对于A基因的OR和95%CI分别为子代1.70(0.78~3.73)、父亲0.88(0.49~1.75)、母亲1.23(0.59~2.60),携带有突变基因G并不能增加患NSCL/P的危险.病例组核心家庭分析,TDT分析χ2=0.034,P>0.05;HHRR分析χ2=0.03,P>0.05;FBAT分析Z=0.186,P>0.05.结论 结果未显示出MS基因A2756G位点多态性和NSCL/P发生的相关性,还待进一步研究.

  • 线粒体基因组np16181~16193区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陈芳建;俞红;林虹;胡朝晖;胡雅国;吕建新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组np16181~16193区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的关联.方法 随机收集199例浙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和205名正常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直接测序检测该区域基因,同时分析变异与2型糖尿病及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联.结果 发现np16181~16193区域为高度变异区,存在多种变异形式,考虑为基因多态性位点;在该区域发现有4种变异碱基排列形式仅存在于T2DM中;在np16181~16193区域中变异组餐后1 h血糖明显高于未变异组(P<0.05),而其余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基因组np16181~16193区域引起的变异尚不能视为2型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 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定量焦测序测定法用于唐氏综合征快速诊断的探索

    作者:刘夕群;武海萍;卜莹;邹秉杰;陈之遥;周国华

    目的 通过筛查人21号染色体上的杂合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初步建立基于定量焦磷酸测序反应的唐氏综合征分子诊断方法.方法 基于改进引物设计的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在21号染色体上选取7个SNP位点进行杂合子筛选,通过焦测序法检测SNP中两个等位基因型的比值,并作为诊断唐氏综合征的依据.结果 通过对84名正常中国人基因组样本进行筛查,得到6个杂合率较高的SNP位点.6个SNP位点的杂合子覆盖率为92.9%.应用这6个SNP位点对10例唐氏综合征患者的样本进行了焦测序定量检测,结果表明10例患者样本中有9例样本的两个基因型比值为2:1或1:2,1例未检出杂合子,检出率为90%.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种唐氏综合征辅助诊断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和结果明了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方法,并将其用于临床诊断奠定了基础.

  • Marcus Gunn综合征合并唇腭裂一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林东晓;彭涛

    先证者(Ⅲ7)男,9岁,出生后即被发现左侧唇裂、腭裂,吸吮和咀嚼时有左眼睑相应的瞬目,咀嚼停止瞬目亦停止.患儿系独生子,足月顺产,母乳喂养.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四例

    作者:张国龙;施和建;邵敏华

    先证者(Ⅲ9)女,52岁.因"躯体皱褶处反复红斑、水疱、糜烂近20年"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瘙痒,起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糜烂、结痂;皮疹逐渐发展增多,渐累及面、耳后、乳房下、腹股沟、腋窝等皮肤皱褶处.

  • Bartter综合征合并原发性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赵水爱;沈辉君;毛建华;刘爱民

    患者 男,8岁半.4年前曾因"眼睑浮肿3天"入院.患者于入院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眼睑浮肿,进行性加重,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钾2.2 mmol/L,诊断为浮肿待查,低血钾转我院.

  •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作者:魏绪廷;刘艳灵

    患者 男,52岁,因贫血、乏力来院就诊,血常规检查:WBC 24×108/L,RBC 1.65×1012/L,血红蛋白55 g/L,PLT34×109/L,幼稚粒细胞83%.入院查体:体温39.5℃;患者发育正常,面黄、神志清,精神差,皮肤黏膜无出血点.

  •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尼曼一匹克病一例

    作者:张宏英;朱月永;陈靖;陈丽红

    患者男,16岁,汉族,因"反复眼黄、皮肤黄3年,再发1个月"于2008年6月5日入院.3年前其家人发现其眼黄、皮肤黄,无其他任何不适.曾多次在当地县医院门诊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波动于25~45 μmol/L),余正常.

  • 基因诊断Crouzon综合征一例

    作者:麻宏伟;潘学霞;马健;刘芳

    患儿 男,4岁6个月,满族.患儿近2年经常出现睡眠时打酣及呼吸暂停.2006年5月29日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收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2产,足月顺产分娩,出生体重3.6 kg,母孕期健康,父母生育年龄均为30岁.

  • AAA ATP酶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作者:王银光;沈璐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已定位35型,17型致病基因已被克隆.其中呈显性遗传的第4型和呈隐性遗传的第7型是较常见的亚型.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编码蛋白spastin与paraplegin,二者同属于AAA ATP酶家族.现对研究较多的这两型进行综述,并借此反映该病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宫颈管内滋养细胞进行染色体异常无创性产前诊断

    作者:陈宝江;陈华云;陈敏玲;方群

    目的 收集孕早期存在于妊娠妇女宫颈管内的脱落胎儿滋养细胞,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PCR,QF-PCR)技术复合扩增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llort tandem repeat,STR),建立一种染色体异常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100例人工流产孕妇宫颈内口冲洗液,提取冲洗液中的DNA,分别针对21号、X、Y染色体上7个位点和13号、18号染色体上8个位点应用QF-PCR方法进行复合扩增检测并分析结果.对人流后的绒毛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状态.结果 100例滋养细胞样本中,82例扩增成功,并准确检出样本的性别.15例检出核型正常,其他样本存在母体细胞污染.结论 经宫颈获取胎儿滋养细胞为孕早期无创性产前诊断提供了一个可能途径,但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富集胎儿滋养细胞,避免母体细胞污染.

  • 白细胞介素Ⅰ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

    作者:戴美珍;朱敏;金先富;章鸯;章卫国;陈雪娇;林爱芬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Ⅰ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IL1RA)多态性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97例习惯性流产患者(患者组)和99名正常孕妇(对照组)的白介素Ⅰ受体拮抗剂基因进行扩增,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1为%,IL1RA 3/3 91.8%,等位基因分布:IL1RA结果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型分布:IL1RA 1/3 8.2*3为95.9%;正常孕妇基因型分布:IL1RA 1/3为8.1%,IL1RA 3/3为90.9%,IL1RA 3/4%,IL1RA4.1*1为4.0%,IL1RA*3为95.5%,IL-1RA*4为0.5%,两组间差异无统%,等位基因分布:IL1RA为1.0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IL1R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正常孕妇无明显相关性.

  • 三维聚丙烯酰胺凝胶DNA芯片用于大样本单核苷酸多态分型的方法研究

    作者:程璐;肖鹏峰;孙蓓丽;葛芹玉;陆祖宏

    目的 建立三维聚丙烯酰胺凝胶DNA芯片用于大样本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rnorphisms,SNP)分型的方法.方法 丙烯酰胺基团修饰的PCR产物与丙烯酰胺单体混合后,在丙烯酰胺基团修饰的玻片上点样进行共聚合,建成三维凝胶DNA阵列;芯片与一对特异探针和一对分别标记了Cy3或Cy5的通用序列标签(Tag1和Tag2)进行杂交;杂交后用施加电场的方法去除非特异吸附和错配,后通过双色荧光共聚焦扫描进行SNP分型.结果 3-D凝胶芯片不但具有很高的固定效率,而且可以提供高效的杂交环境;通用序列标签的使用木需对每个位点都标记荧光,使检测成本大幅降低;外加电场使得单碱基错配容易识别,且能显著降低芯片的信噪比.结论 基于3-D凝胶的基因芯片技术用于大样本SNPs分型简单易操作,且高通量、高特异性、低成本,该方法将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不同需求的DNA检测中.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