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一家系两例罕见平衡易位

    作者:杨兴坤;朱晓丹;陈志华;刘丽雅;官大伙;李相新

    患者 女,25岁,G1P0,表型及智力正常.孕中期唐氏筛查18三体高风险(1/75),于孕19+2周行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经培养后,常规收获制片并G显带,镜下计数30个细胞,分析5个核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为46,XY,t(3;7)(q11;p22)见图1a.要求夫妇双方行染色体检查,其夫核型正常,患者核型为46,XX,t(3;7)(q11;p22)见图1b,与胎儿具有相同平衡易位.孕期无有毒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非近亲结婚,患者父母染色体未查.

  • 平衡易位携带者伴反复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高峡;孙志毅;方云江

    患者 女,29岁,结婚5年,怀孕3次.第1次孕45天左右自然流产;第2次孕60天B超检查显示无胎心、胎芽而终止妊娠;第3次孕52天无明显诱因出血,予保胎治疗无效流产.查体:夫妻表型及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孕期感染和有毒物质接触史.家系调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及不良孕产史,同胞中已婚者均已正常生育.

  • 45,XX,der(13;14)(q10;q10)伴早期自然流产

    作者:张美玲

    患者 女,29岁,因婚后6年自然流产4次,胚胎停育1次,均在孕2~3个月,故来我院妇科就诊.患者13岁月经初潮,周期正常.孕期无有害物质接触史,无慢性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身高163 cm,体重56 kg,发育良好,眼距略窄,眉毛黑.B超检查示:子宫和卵巢大小、回声均正常.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家系调查: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外观无异常.有一姐已婚,生育一表型正常女孩,已10岁.患者夫妇非近亲结婚,其丈夫身体健康,表型正常,各项体检结果均正常.

  • 46,XY,ins(6;12)致胚胎停育一例

    作者:赵丽娟;李伟娟

    患者 男,32岁,汉族.婚后2年,妻子怀孕60余天胚胎停育来我院就诊,查体:表型及智力正常.精液检查:精液量1.5 mL,乳白色,pH值7.3,精子密度5600万/mL,液化30min,液化良好,精子活动率51%.涂片:精子顶体膜完整,精子活力低,活精子运动活跃,死精子多.患者妻子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大小4.6 cm× 3.7 crn×3.6 cm,内膜0.8 cm,宫壁回声均匀,左卵巢2.6 crn×1.7 cm,右卵巢2.8 cm×1.9 cm.采静脉血检测抗精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均阴性,激素检查未见异常.

  • 46,X,t(X;13)(q22;p13)一例

    作者:王晓刚;樊卫民;莫显文;农乐关;梁太英

    患者 女,29岁,已婚.原发性闭经,依赖药物月经来潮,未避孕未育3年.查体:身高161 cm,体重45 kg,外观及智力正常.乳房发育不良.妇科检查:外阴幼稚型,阴毛、腋毛较正常女性少,子宫偏小,阴道、附件未检出异常.其父因消化道肿瘤病故,其母亲、哥哥及两个侄女表型均无异常.患者夫妇非近亲结婚,患者丈夫表型正常,体检未见异常.

  • 46,XY,inv(1)(p36.3q42.2)伴流产一例

    作者:李忻;张韫;杨鑫;靳耀英;郭景珍;高福云

    患者 男,30岁,因其妻反复流产前来我院就诊.患者结婚7年,其妻怀孕3次.婚前1年第1次妊娠,行人工流产.婚后6年再孕,于孕60余天阴道不明原因出血,B超提示无胎心.间隔半年后第3次妊娠,于孕90余天阴道出血流产.患者无吸烟、酗酒史,无毒物接触史.夫妇身体健康,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正常.其妻孕期无不良物质接触史、无感染史及患病史.患者母亲有2次流产史,生育3个子女;其姐、哥结婚各有1子,无不良生育史.其妻否认家族史.

  • 染色体异常核型六例

    作者:曾健;涂向东;张宝珍;王志红

    例1 女,24岁,结婚3年孕2次,每次均为2个月左右不明原因自发流产.夫妇双方体健,孕期无病毒感染及毒物接触史,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X,t(7;16)(7pter→7q11∷16q13→16qter;16pter→16q13∷7q11→7qter),见图1a.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 产前诊断绒毛培养染色体核型变异一例

    作者:眭建忠;孙筱放;范勇;郑育红

    患者 女,26岁,孕1产0,月经规律,孕14周在本院行超声检查示:宫内妊娠,颈项透明层厚度4.8 mm,单腔心脏.我院产前遗传咨询为排除胎儿染色体疾病,建议患者抽取绒毛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经腹绒毛抽取.

  • 克氏综合征染色体异常一例

    作者:连伟光;王俊霞;张文昊;谭凤钦

    患者 25岁,男,婚后两年不育来诊.身高1.66 m,无胡须,也无明显喉结,颈短而偏粗,似轻度蹼颈状,表型似女性.外生殖器检查除睾丸较小(4 mL)外,无明显异常,性生活可.精液分析,精子计数为零.Y染色体微缺失(AZF基因)检测结果正常.内分泌检查:促卵泡生成素18.17 U/mL(正常参考值1.67~11.98 U/mL),促黄体生成素17.26 U/mL(正常参考值1.26~8.76 U/mL),雌二醇20.08 pg/mL(正常参考值0~41.42 pg/mL),睾酮2.49 ng/mL(正常参考值2.41~11.41pg/mL),垂体催乳素365.23 U/mL(正常参考值58.41~338.72 U/mL).临床诊断为不育症.染色体检查,计数核型200个,全部核型为47,XY,i(Xq)(图1),其父母及一弟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 中国Rett综合征患儿突变基因的亲源分析

    作者:张晶晶;包新华;曹广娜;姜胜玲;朱兴旺;卢红梅;贾利芳;潘虹;吴希如

    目的 明确中国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患儿致病基因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的突变亲源.方法 对115例经基因突变分析证实存在MECP2突变的患儿进行第3内含子测序分析,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对发现SNP患儿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通过比较患儿及其父亲SNP碱基序列,判定患儿突变基因所在染色体亲源.结果 115例患儿中76例存在至少一种SNP.在中国RTT患儿中发现3个热点SNP.76例患儿中73例突变位于父源X染色体,3例突变位于母源X染色体.结论 我国RTT患儿MECP2突变以父源突变为主.

  • 急性髓系白血病PRAME基因转录本的定量研究

    作者:朱照辉;钱军;林江;姚冬明;钱震;王雅丽;陈芹;韩兰秀;肖高飞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PRAME)基因转录本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建立荧光染料EvaGree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56例初诊AML患者和20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中PRAME转录本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相关性.结果 PRAME转录本含量在对照组和AML患者中分别为0~1.46%(中位0.18%)和0~21 618.09%(中位9.79%)(P<0.01);FAB亚型中M1、M2、M3和M4患者中PRAME转录本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M5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ME转录本含量与染色体预后分组显著负相关(r=-0.438,P=0.001),低危组患者中PRAME转录本含量显著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AML-M2患者中t(8;21)易位阳性者PRAME转录本含量(135.06%~21 618.09%,中位2 201.88%)明显高于无t(8;21)易位者(0.14%~1696.30%,中位17.97%)(P=0.002).对1例AML患者不同阶段的标本检测发现诱导缓解后PRAME转录本明显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 PRAME转录本在AML患者中高表达,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一个标记,可用于AML患者的随访监测.

  • 一4q部分三体10q部分单体患儿的分子细胞遗传分析

    作者:张艳亮;戴勇;涂植光;李启运;王林纤;张丽;曾君;欧阳志斌

    目的 确定一生长迟缓、智力低下患儿的核型,分析其染色体变异与表型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临床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 应用G显带染色体分析、array-CG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对患儿及其亲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儿存在1条来源于父亲的10号衍生染色体der(10)t(4;10)(q25;q26),其父亲和祖母均是t(4;10)(q25;q26)平衡易位携带者.Array-CGH显示患儿存在4q26-q35.2三体,并将断裂点定位于4q26,此外,还发现患儿10号染色体存在一约0.54 Mb的微缺失del(10)(q26.3).FISH和RQ-PCR证实父亲和祖母也存在del(10)(q26.3).结论 del(10)(q26.3)并不导致表型异常,患儿的异常表型可归因于4q26-q35.2三体.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 相比,array-CGH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等优点.

  • 两个新RUNX2基因突变引起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

    作者:高超;吴丽;耿香菊;宋丽佳;罗强

    目的 探讨RUNX2基因突变在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病因研究中的意义及两个中国家族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提取收集到的2个锁骨颅骨发育不全家系中4例患者和4名家系健康成员、102名无关正常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方法 检测RUNX2基因第1~7外显子及相邻侧翼区的DNA序列,测序结果 与RUNX2基因正常序列对比分析.对发现的突变位点用酶切方法 证实.结果 测序结果 发现一家系中两例父子患者的RUNX2基因第1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346T>A(W116R),该错义突变通过Bsr Ⅰ限制性内切酶对PCR扩增产物行酶切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认.另一家系中两例患者的RUNX2基因第3外显子发生无义突变c.610A>T(K204X).在两个家系中的正常家系成员和无关正常对照RUNX2基因DNA序列中没有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通过RUNX2基因,检测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两个RUNX2基因新致病突变,扩展了遗传性锁骨颅骨发育不全的基因突变谱,对阐明该病发病机制及其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有重要意义.

  • 一个有三例女性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杂合子患者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谢海花;柯龙凤;王志红;黄梁浒;兰风华

    目的 对1个有3例女性杂合子患者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linked adrenoleukodystrophy,X-ALD)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提取1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此为模板,采用长链逆转录-PCR技术,分4个片段扩增ABCD1基因(X-ALD疾病基因)编码序列并对其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通过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相应的基因组DNA片段,进一步确证所发现的基因突变.对突变及其对ALD蛋白结构的影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在患者A月CD1基因第1外显子的第283位密码子发现1个新的错义突变:CAC→CGC(p.H283R),此突变使相应DNA片段的1个Msl Ⅰ酶切位点消失,其子不存在此突变.突变所改变的氨基酸残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p.H283R突变位于ALD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可引起该分子跨膜区整体结构的改变.结论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3例杂合子女性X-ALD患者,并在其家系发现了1个新的ABCD1基因突变,即p.H283R突变.

  • Kennedy病两个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遗传特征分析

    作者:杨娟;张成;胡朝晖;詹益鑫;操基清;任惠

    目的 分析两个Kennedy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和家系特征.方法 收集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基因分析的方法 ,明确患者及家族成员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CAG序列的重复数.结果 A家系4代共58人,先证者39岁隐袭起病.B家系5代共61人,有两例患者分别于39岁、41岁缓慢起病.3例患者均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特征,都出现了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相关表现.血清肌酶呈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呈广泛前角损害;肌肉活检示神经源性肌萎缩;雄激素受体基因第1外显子中CAG重复数分别为49、48、47.两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为X连锁隐性遗传.结论 Kennedy病多为中年男性隐袭起病,主要表现为延髓肌和脊髓肌的萎缩和无力,基因分析有助于对本病的确诊,并可明确携带者,以进行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袁军辉;胡静;赵哲;沈宏锐;李娜;邴琪

    目的 探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mery-Dreifuss型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家系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收集家系中2例患者(先证者及女儿)的临床资料及骨骼肌标本,行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收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7人)血液DNA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方法 对LMNA基因进行突变检测;明确基因变异位点后对家系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先证者具有典型的EDMD临床表现:关节挛缩、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和肌萎缩、心脏传导异常;骨骼肌活检病理示肌源性合并轻度神经源性改变;2例患者LMNA基因第9外显子发现杂合错义突变1583(C→G)(T528R),表型正常的其他家系成员未发现该突变;单倍型分析显示先证者及女儿具有相同的致病单倍型.结论 报道了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EDMD患者的表现型及基因型.

  • 一个中国人Liddle综合征家系的SCNN1G基因新突变及其临床特征

    作者:史瑾瑜;陈香;任艳;龙洋;田浩明

    目的 分析2个Liddle综合征家系上皮细胞钠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2个临床诊断为Liddle综合征的家系,抽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上皮细胞钠通道β亚单位编码基因SCNN1B和γ亚单位编码基因SCNN1G第13外显子,产物直接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例1 SCNN1B基因第13外显子的扩增片段经双向测序显示第564密码子存在CGA-TGA(R-X)杂合无义突变,其家系成员均未发现这一基因突变;例2 SCNN1G基因第567密码子存在CAG-TAG(Q-X)杂合无义突变,2个家系成员携带此突变基因,这一突变位点尚未在国内外报道过,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此突变基因.结论 对临床诊断的Liddle综合征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确定诊断及早期筛查出家系中的其他患者.编码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通道γ亚单位基因SCNN1G第13外显子第567密码子CAG-TAG(Q-X)杂合无义突变可能会导致Liddle综合征.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基因54G/C多态性对高糖低脂膳食诱导的健康青年人血脂比值的影响

    作者:张珍;方定志;龚仁蓉;杜娟;汤慧;黄鑫;甘婵芬

    目的 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对健康青年血脂比值的影响及在高糖低脂(high-carbohydrate/low-fat,HC/LF)膳食诱导的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对56名健康志愿者,给予7 d平衡膳食和6 d HC/LF膳食,平衡膳食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5%,31%,54%,HC/LF膳食分别为15%,15%,70%.于第1 d,第8 d及第14 d抽取空腹12 h静脉血,测定血脂及血糖水平,计算血脂比值.分离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分析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比值及血糖的差异.结果 不同基因型受试者血脂比值及血糖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衡膳食后,无论是在受试人群整体还是将男女分组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血脂比值及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HC/LF膳食后,女性C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DL-C)较GG纯合子显著升高(P<0.05).与HC/LF膳食前相比,在受试人群整体,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比值和LDL-C/HDL-C在各基因型中均显著降低(P<0.05).男女分组分析发现,HC/LF膳食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HDL-C比值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log(TG/HDL-C)在女性GG基因型受试者较膳食前显著升高(P<0.05);而TC/HDL-C、LDL-C/HDL-C在HC/LF膳食后显著下降(P<0.05),且不受性别和SREBP-1c基因54G/C位点多态性影响.结论 SREBP-1c基因54G/C多态性影响HC/LF膳食诱导的健康青年女性TG/HDL-C、log(TG/HDL-C)改变.C等位基因可能是一个对防止女性HC/LF膳食诱导的甘油三酯升高的保护性因素.

  • 纤维蛋白原Bβ链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作者:元小冬;王淑娟;许亚茹;李静;杨娜;李宏芬;高捷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血浆Fg含量和聚合功能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391人,依体重指数将其分为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生化、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ibrin monomer polymerized velocity,FMPV)、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聚合功能的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Bβ链6个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Fg Bβ6个位点中仅Bcl-1A等位基因和变异基因型在超重组的频率分布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3组均为Fg Bβ-854变异基因型人群Fg浓度、FMPV、FMPV/Amax显著高于野生型(P<0.01),超重组Bβ-455变异基因型人群FMPV/Amax以及Bβ-249变异基因型人群FMPV分别高于野生型(P<0.05).结论 Fg BβBcl-1A等位基因及其变异基因型人群是易发体重超重的高危人群,Bβ-455和-249的变异基因型可通过调控血浆Fg聚合功能的表达而成为发生超重的累效基因.

  • 一例伴有der(Y)t(Y;1)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王彤;邱镜滢;马晓兰;贾晓鹏;王艳平;余蕙君;李环;童春容

    目的 对1例伴有不平衡染色体易位der(Y)t(Y;1)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中期荧光原位杂交、免疫学及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行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用1号染色体涂抹探针、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探针进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免疫分型检测CD38、CD138、ZAP70等的表达及免疫电泳检测免疫球蛋白类型等.结果 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发现患者具有高度复杂的异常克隆,其核型为:92,XXYY[3]/49,X,der(Y)t(Y;1)(q12;q21),t(11;14)(q13;q32),+18,+20,+21[47]/49,X,idem,del(13q22),ace[1]/98,XX,der(Y)t(Y;1)×2,+18,+18,+20,+20,+21,+21[10]/46,XY[19].中期荧光原位杂交结果 证实der(Y)t(Y;1)的G显带结果 ,为1q部分三体与Y染色体长臂的不平衡易位.其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IgD,定量6.24 g/L;免疫分型结果 为表达CD38、CD138,不表达ZAP70,考虑为异常克隆浆细胞的表达.结论 Y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在血液系统肿瘤中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伴der(Y)t(Y;1)的核型异常、实验室及临床特点.

  • 新疆维吾尔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啡肽酶基因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作者:周晓辉;幸世峰;骆小梅

    目的 探讨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基因rs3736187位点突变及其与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相互作用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poradic Alzheimer disease,S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111例维吾尔族SAD患者和117名维吾尔族正常老年人NEP基因和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结果 (1)NEP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在AD组高于对照组(x2=5.005,P<0.05),携带T等位基因个体出现AD的危险性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2)ApoE基因ε4等位基因频率AD组高于对照组(x2=4.218,P<0.05),携带ε4等位基因个体出现AD的危险性高于未携带ε4等位基因的个体.(3)NEP基因的T等位基因与SAD发病相关且不受ApoE基因型影响.结论 NEP基因和ApoE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SAD发病有关联.NEP基因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SAD发病独立的易感基因.

  •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和SLC25A13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邢雅智;邱文娟;叶军;韩连书;许姗姗;张惠文;高晓岚;王瑜;顾学范

    目的 探讨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SLC25A13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方法 对26例NICCD患儿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尿有机酸和SLC25A13基因分析,并随访2年.结果 NICCD患儿出生体重偏低,平均黄疸出现年龄29 d.实验室检查改变包括肝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甲胎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低血糖、高氨血症.串联质谱分析发现多数患儿有瓜氨酸等氨基酸特异性升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有机酸分析有尿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升高.SLC25A13基因分析共发现12种致病突变,其中G386V,R467X,K453R,1192-1193delT为新突变.26例患儿的突变总检出率84.6%,851del4、1638ins23及IVS6+5G>A为热点突变,突变率分别占总突变的40.9%、20.5%和11.4%.26例NICCD患儿中5例(19.2%)预后不良,4例死亡,1例接受肝移植.NICCD患儿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851del4、1638ins23及IVS6+5G>A突变为中国人SLC25A13基因的热点突变,部分NICCD患儿可能预后不良.

  •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作者:何颖蕾;金笑平;朱敏;林仙方;谢宗林;陈秋月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 acttvating protein,ALOX5AP)基因SG13S114 A/T的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32例颈动脉易损斑块及152例稳定斑块的急性脑梗死者ALOX5AP基因SG13S114 A/T基因型,比较两组间该位点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易损斑块组ALOX5AP基因SG13S114 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性和女性上述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易损斑块组均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OX5AP基因SG13S114 A/T多态性可能与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其中SG13S114 A等位基因可能是易损斑块的风险因素.

  • 一个遗传性共济失调3型家系中致病ATXN3中间类型等位基因分析

    作者:于佳;马建华;张小宁;雷晶

    目的 研究遗传性共济失调3型中间类型等位基因致病表型的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应用PCR、毛细微管电泳、分子克隆及测序等方法 对1个临床诊断为遗传性共济失调家系进行ATXN3基因检测,对异常片段进行分子克隆测序.结果 证实该家系为遗传性共济失调3型家系,先证者异常片段CAG重复次数为43次;患者两个儿子异常片段重复分别为41、64次.结论 中间类型等位基因在两代间遗传是不稳定的,重复次数的改变是双向的,43次CAG重复是目前报道的遗传性共济失调3型发病患者小不稳定重复次数.本家系的研究结果 进一步缩短了正常CAG重复次数与异常重复次数之间的差距.

  • MMP-12、-13基因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作者:贾静辉;康山;赵健;张晓娟;王娜;周荣秒;李琰

    目的 探讨MMP-12、-13基因启动子区功能多态性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30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300名对照妇女的MMP-12-82A/G及MMP-13-77A/G单核甘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中MMP-12-82A/G SNP的A、G等位基因频率和AA、A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3);与AA基因型比较,AG基因型可显著增加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OR=2.81,95%CI:1.38~5.74).MMP-13-77 A/G SNP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上皮性卵巢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和P=0.15),但根据病理类型分层分析发现,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浆液性及粘液性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OR=1.93,95%CI:1.05~3.53;OR=5.16,95%CI:1.62~16.44).结论 MMP-12-82 A/G和MMP-13-77A/G多态性位点可能为上皮性卵巢癌或特定病理类型上皮性卵巢癌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 两种BCR/ABL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中的不同信号模式及其意义

    作者:蒋慧;薛永权;潘金兰;张俊;戴海萍;吴亚芳;王勇;沈娟;陈苏宁

    目的 比较BCR/ABL双色额外信号探针(dual color extra-signal BCR/ABL probe,ESFISH探针)及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dual color dual fusion BCR/ABL probe,D-FISH探针)在Ph阳性白血病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中信号模式的差异,探讨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D-FISH和ES-FISH探针对74例伴有单纯t(9;22)(q34;q11)及37例伴有变异Ph易位或复杂核型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进行间期FISH检测.结果 所有单纯t(9;22)(q34;q11)易位的白血病患者应用两种探针均检测到BCR/ABL阳性信号,ES-FISH探针显示2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1个黄色信号模式,而D-FISH探针显示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2个黄色信号模式.ES-FISH探针在9例(12.2%)Ph阳性白血病患者中识别次要BCR断裂位点(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2个黄色信号),而D-FISH探针不能识别主要BCR和次要BCR断裂位点;D-FISH探针在8例(10.8%)Ph阳性白血病中区分ABL基因单独缺失(1个橙色信号、2个绿色信号、1个黄色信号)和ABL、BCR基因共同缺失(1个橙色信号、1个绿色信号和1个黄色信号),ES-FISH则不能区分之.检测变异Ph易位和含Ph易位的复杂核型异常时,两种探针的信号模式分别有4种和6种之多,且以不典型者居多,对于它们的精确解释必须依赖常规染色体分析和中期FISH结果 .结论 ES-FISH及D-FISH探针由于BCR探针大小及覆盖区域不同,在Ph阳性白血病的FISH检测中显示不同信号模式,可分别作为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ISH检测的首选.若采用伊马替尼治疗,主要BCR断裂点和次要BCR断裂点、伴或不伴有衍生9号染色体部分序列缺失均不影响预后,但鉴于ES-FISH探针性价比优于D-FISH探针,推荐其作为Ph阳性白血病FISH检测的首选.

  • 一个同时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和GJB2235delC单杂合突变家系的基因型与听力表型

    作者:李琦;方如平;周洪根;戴朴;田莉;林镝;黄群;宋建敏

    目的 调查一个同时携带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分析其基因型和听力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临床听力测试,收集家系中8名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c DNA,mtDNA)目的 片段,对扩增片段直接测序进行GJB2基因、mtDNA 12S rRNA及tRNASer(UC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此家系先证者存在mtDNA A1555G突变和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听力表型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其他母系成员携带mtDNA A1555G突变,未发现tRNASer(UCN)基因突变,家系中其他母系成员听力表型为双侧对称高频下降或听力正常.结论 GJB2 235delC单杂合突变可能参与了mtDNA A1555G的听力损害.

  • OX40基因rs2298212位点与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关联研究

    作者:程广辉;王慧;马龙;张凯;黎莉;龚瑶琴;刘奇迹

    目的 探讨OX40基因(TNFRSF4)rs2298212G/A位点与山东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和健康体检中心分别收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536例和正常对照544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对OX40基因rs2298212G/A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回归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因素的影响后,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冠状动脉受累支数进行的分层分析发现,受累1支与受累3支之间,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40基因rs2298212G/A多态位点同山东汉族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间无关联性存在,但该位点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 成骨不全两家系

    作者:朱海燕;胡娅莉;王志群;茹彤;戴晨燕

    家系1 孕妇30岁,第2胎妊娠,孕24周,超声胎儿结构筛查显示:宫内单胎,双顶径56 mm,头围211 mm,腹围187mm,肱骨37 m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四腔心显示良好.胎儿左侧股骨长度33 mm,稍弯曲;右侧股骨长度31 mm,弯曲,右侧胫腓骨均弯曲,成角.超声提示:胎儿头围、腹围及肱骨测量值与末次月经估算孕龄相符;胎儿股骨及胫腓骨发育不良,考虑成骨不全.遂采集胎儿脐带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留取DNA待测.引产后X线证实双侧股骨及右侧胫骨弯曲.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既往史,孕妇1年前第1胎妊娠25周时,超声检测发现胎儿股骨及胫腓骨因骨折致弯曲,而引产.

  • May-Hegglin异常一家系六例

    作者:廖培元;王洪祥;黄士锟;丁芳

    先证者(Ⅳ1) 患儿,男,2岁,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生后头面部散在出血点,伴脐部渗血,不伴有呕血、便血.查体:T36.7℃,P 132次/分,血压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反应敏锐,皮肤巩膜无黄染,头面部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查为血红蛋白138 g/L(正常值:150~220 g/L);红细胞计数4.16×1012/L(正常值:5.0~7.0×1012/L);白细胞计数15.45×109/L(正常),中性粒细胞0.71(正常值:0.6~0.65),淋巴细胞0.20(正常值:0.30~0.35),单核细胞0.05(正常),嗜酸性粒细胞0.03(正常),嗜碱性粒细胞0.01(正常),血小板12×109/L(正常值:150~300×109/L),诊断为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血小板后皮肤紫癜消失.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30例

    作者:曹东华;刘晓莉;金春莲;范俊;孟昭义;邱广斌

    先证者 男,35岁.2009年3月来我院就诊,3年前无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力,伴言语不流利.无头痛,未呕吐,无进食饮水呛咳,无排尿困难.自述发病前身体健康,其父亲、哥哥、姐姐均有类似表现.查体:神清,智力、计算力、记忆力可,言语欠流利,肌张力正常.缓慢且蹒跚步态,双眼球水平眼震,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双上肢指鼻试验不准,双手轮替试验笨拙.麦氏征阳性,双侧肱三头反射(++),双侧膝反射(++),双侧Hoffman征试验阴性.头颅MRI提示小脑轻度萎缩(图1).心电图、胸片提示心肺无异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

  • 偏侧萎缩症一家系三例

    作者:汪建华;辜凯;刘业;石强;徐磊

    先证者(Ⅲ2)女,23岁.发现"身体两侧不对称7年"就诊.先证者7年前无意间发现自己左侧身体较右侧粗大,未引起重视,以后逐渐明显,伴右侧无汗.查体:发育正常,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双侧面部尚对称,右侧肢体皮肤干燥,变薄,可见部分色素沉着,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右侧肢体较左侧小,右下肢髌骨上缘2 cm处较左侧减少3.5 cm,髌骨下缘2 cm处较左侧减少2 cm,四肢无压痛,无肌肉颤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头颅及颈段磁共振成像、B超、肌电图、肝肾功、心肌酶谱、血常规及大小便常规正常.诊断:偏侧萎缩症.

  • 不对称混合性腺发育不全症一例

    作者:陈贤均;赵红刚;赵桂林

    患者 女,18岁.因原发闭经、身材矮小和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就诊.母亲孕早期曾患过风疹,否定其他诱变因素接触史和特殊家族史.查体:患者男性体型,面部皮肤较粗糙、多粉刺.上唇有较短但较明显的胡须,眉浓,肤色较黑、多毛.鼻梁低平,后发际低,颈短,身高143 cm,体重40 kg,智力正常.乳头小,乳房未发育,乳间距宽.阴毛稀少,女性分布;阴蒂肥大(2 cm×1.5 cm),阴道深度4 cm,有小阴唇及处女膜.B超提示幼稚子宫如拇指大小,左侧附件为一鸭蛋大包块,质硬,活动好,无压痛,右侧附件未见异常.

  • 神经纤维瘤一家系七例

    作者:姜海鸥;黄雪霜;李新明

    先征者(Ⅲ2) 男,44岁.10岁时腰背部、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浅棕色牛奶咖啡斑.20岁开始胸、背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触之柔软,并缓慢扩展,增大增多,遍布全身及面部,无痛、痒感.智力发育正常,心肺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颈、躯干、四肢分布上百余个大小不等的皮色赘瘤,大的直径约5.0cm,有的带蒂,全身及面部布满了雀斑样色素沉着斑.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表皮萎缩,真皮网状层内由纤细的梭形细胞组成,胞界不清,核染色深.病理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

  •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一家系

    作者:雷霍;唐慧;寿涛;董虹;严新民

    先证者(Ⅱ9) 女,45岁.因双眼反复视力下降,畏光、流泪、刺痛,可自发缓解6年,视力逐渐不能恢复1年到我院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0.3,矫正不提高,双眼结膜充血不明显,角膜正中约5 mm直径区上皮不平整,用2%荧光素钠染色阴性,前弹力层下见水泡状改变,基质不均匀水肿,后弹力层条纹状水肿,内皮面见圆形疣状突起及小片状金属锤击样外观,见图1a、b.角膜内皮镜检查,见角膜内皮细胞大小不等,六角形细胞减少,可见类圆形暗影,见图2a、b.临床诊断: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Ⅱ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一家系五例

    作者:马林;罗书画;龚日祥

    先证者(Ⅱ14) 女,38岁,因"颈部右侧无痛性结节2月"到我院就诊,患者于2008年7月发现右颈结节,无疼痛、声音嘶哑、吞咽不适,无心悸、怕热、多汗等症.既往体健,月经正常,生育一子.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脉搏76次/分,甲状腺右叶肿块直径约2.0 cm,质地偏硬,表面欠光滑,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气管居中,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 锌指核酶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作者:邓珊珊;王颖芝;马端

    锌指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是将锌指蛋白的DNA识别域和非特异性核酸内切酶FokⅠ人工连接而构成的一种核酶.1对ZFNs能在DNA上产生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诱导细胞发生同源重组(homology recombination,HR)或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近锌指核酶技术在基因功能的研究中受到重视.作者就ZFNs的作用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介绍.

  • 山西地区汉族人群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袁丽;叶健;姜成涛;石美森;王涛

    目的 分析山西地区汉族D9S925、D11S2368、D14S608、D15S659、D17S1290、D20S470等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 根据GenBank资料合成D9S925、D11S2368、D14S608、D17S1290、D20S470基因座引物,自行设计D15S659引物,对山西汉族194个无关个体DNA进行PCR扩增,3130型基因分析仪电泳分析,GeneMapper(R)3.2分析等位基因片段大小,测序后命名.结果 6个STR基因座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6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750~0.860之间,杂合度在0.756~0.894之间,个体识别力在0.920~0.965之间,非父排除概率在0.519~0.784之间,累积非父排除率为0.9988,累积个体识别能力为0.99999998.结论 本次研究的6个STR基因座在山西汉族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匀,多态性好,适用于法医学亲子鉴定及个人识别,可作为现有基因座的补充.

  • 江西部分地区汉族人群六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

    作者:孙瑜;肖莉;吴红;熊莉;余薇;唐绮;李国良;傅颖媛

    目的 调查江西除赣州地区外其余地区汉族人群无关个体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积累遗传学数据.方法 采集江西部分地区212名汉族无关个体EDTA抗凝全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复合扩增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技术检测D6S1043、D2S1772、D7S3048、D22-GATA198B05、D8S1132与D11S2368这6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结果 在212名江西部分地区汉族人群中观察到D6S1043基因座位13种等位基因,52种基因型;D2S1772基因座13种等位基因,66种基因型;D7S3048基因座位12种等位基因,48种等位基因型;D22-GATA198B05基因座位11种等位基因,44种等位基因型;D8S1132基因座10种等位基因,38种等位基因型;D11S2368基因座位10种等位基因,41种等位基因型.D6S1043、D2S1772、D7S3048、D22-GATA198B05、D11S2368与D8S1132这6个基因座的观察杂合度在0.8019~0.8774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8553~0.8896之间;个人识别力在0.9559~0.9735之间;非父排除率在0.7053~0.7751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8452~0.8774之间.结论 本次调查6个STR位点在江西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多态性高.为丰富江西地区遗传资料库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 浙江汉族人群HLA-DPA1和-DPB1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戴卫健;朱发明;严力行;赵洪灿

    目的 检测浙江地区汉族人群HLA-DPA1和HLA-DPB1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方法 应用PCR-直接测序分型法对10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浙江汉族人外周血标本进行HLA-DPA1和HLADPB1等位基因分析.结果 在100份标本中检出8个HLA-DPA1等位基因和19个HLA-DPB1等位基因.HLA-DPA1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依次为DPA1*020202(47.0%)、DPA1*010301(38.5%)和DPA1*020101(10.5%).HLA-DPB1等位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DPB1*0501(39.5%)、DPB1*020102(13.5%)和DPB1*040101(13.0%).连锁分析发现共有44个HLA-DPA1-DPB1单倍型,单倍型频率高为DPA1*020202-DPB1*0501(29.5%).结论 浙江地区汉族人群HLA-DPA1和DPB1基因座等位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2个基因座呈现连锁不平衡.

  • 海南岛黎族人血小板1~17抗原系统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夏兰;蔡兴权;陈鑫萍;符小玲;符生苗;符有畅;吴丽妮;陈德娟;符文峰

    目的 调查海南岛黎族人群血小板抗原基因(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1~17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民族的差异,评估其在随机输血中供受者HPA不配合比例,为黎族人群临床血小板输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 对180名黎族人HPA-1~17抗原系统34个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黎族人HPA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HPA-2a:0.9972,-2b:0.0028,-3a,0.4889,3b:0.5111,5a:0.9667,-5b:0.0333,-6a:0.9972,-6b:0.0028,-15a:0.4250,-15b:0.5750,其余HPA-1、-4、7、-14、-16、-17系统未检出相应HPA-b等位基因.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揭示了黎族人HPA-1~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概况,提示黎族人HPA基因频率分布具有黎族人独有的特点.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HPA不配合的机会依次为:HPA-3为37.49%、HPA-15为36.93%、HPA-5为6.23%,只需检测供、受者HPA-3、-5、-15基因相合,就可基本达到血小板匹配性输注.

  • 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张海南;廖冰;聂利珞;郭纪锋;王春喻;张学伟;严新翔;唐北沙

    目的 建立PINK1(PTEN-induced kinase 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 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 onset Parkinsonism,AREP)PINK1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的特点.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析方法 ,对30个正常对照和22个中国AREP汉族家系先证者的PINK1基因进行外显子拷贝数分析.结果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完成了PINK1基因第1~8外显子拷贝数分析,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所检测的AREP先证者未发现PINK1基因的外显子拷贝数变异.结论 建立了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分析方法 .中国人AREP患者PINK1基因外显子拷贝数变异可能罕见.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