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3;4)(p13;q35)伴流产一例

    作者:施丽华;吴明蓉;林一凡

    患者女,26岁.怀孕两次均于2+月不明原因阴道出血,保胎无效流产.患者表型及智力均正常,非近亲婚配,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为46,XX,t(3;4)(4qter→4q35∷ 3p13 →3qter;4pter →4q35∷ 3p13→3pter),见图1.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两例

    作者:刘中路;李琳

    例1女,27岁.月经规律,结婚3年,妊娠4次,第1次妊娠3个月自然流产,第2次妊娠4个月胎儿有胸腔积液引产,第3次妊娠3个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第4次妊娠经保胎后足月剖宫产下一男婴,因多脏器功能异常出生后45 d死亡.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5个核型,例1核型为46,XX,t(3;12)(3qter→3p25∷12p11→ 12pter;12qter→12p11∷3p25→3pter).其丈夫表型、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XY,t(2;10;18) (q33;q11;q23),t(12;13) (p11;q12)复杂易位合并严重少精一例

    作者:秦胜芳;李运星;曾兰;魏萍;陈春

    患者男,39岁,藏族.因结婚8年未生育来院就诊.患者性生活正常.性生活频率为2~3次/周,同房时有精液射出.患者无有害物质接触史.其母亲已去世,父亲健在,两个姐姐均已结婚并各生育两个健康孩子,弟弟未婚.叔叔生前曾结婚,但多年未育,具体原因不详.查体:体格健壮,智力正常,喉结存在,乳腺未见异常,胡须正常.阴毛分布正常,阴茎长度约为6 cm,双侧睾丸体积各约10 mL,质地中等,双侧睾丸、附睾无压痛及结节,双侧精索静脉未触及曲张.精液常规检查:精液量3 mL,乳白色,液化时间30 min,pH值6.8(正常参考值范围≥7.2),精子数量极少,精子密度0.186×106/mL(正常参考值范围≥1.5×106/mL),运动速度分级全为D级精子.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五家系

    作者:姜雨婷;董媛;高久春;武婧;杜日成;韩荣荣;刘睿智

    家系1先证者,男,22岁.结婚2年,妻子流产3次(均于孕60天左右自然流产).少量抽烟饮酒,无有害物质接触史,非近亲结婚.左侧精索静脉曲张Ⅱ度,左右睾丸20 mL,质地正常.先证者核型为46,XY,t(4;17)(q21;p13),见图1.家系调查:妻子核型正常.先证者为独生子,其父母无不良孕产史,父亲核型与先证者一致,母亲核型正常.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两家系四例

    作者:李琳;李宗鹏

    家系1先证者,女,24岁.结婚1年,2次妊娠均于孕2个月左右胚胎停止发育.平素月经规律.夫妻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父母结婚31年,共生育6个女儿,母亲月经规律,自述无异常妊娠生育史.先证者5个姐姐表型正常,均结婚生子无异常妊娠生育史.

    关键词:
  •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并13号染色体部分单体一例

    作者:谢志雄;朱小东;徐周超;张阳根

    患儿女,7个月,因发育迟缓来我院就诊.患儿抬头时间较晚,智力落后于同龄儿,哭声尖、不连贯.主要异常体征有大耳廓、眼距宽、左眼小、鼻梁高、上腭弓高耸、短颈、贯通手、手指脚趾细长、左脚小趾短而向上翻,肛门直肠狭窄.B超示心脏、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其母亲孕期未接触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患儿父母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生育年龄分别为24岁和21岁,母亲孕1产1,无不良孕产史.

    关键词:
  • 产前诊断69,XXX三倍体一例

    作者:杨冬梅;庞丽红;李敏清;余奇松;韦世录;石凌

    孕妇 31岁,孕3产0.第1次怀孕因为计划外,曾口服避孕药,发现怀孕后行人流终止妊娠;第2次在不知已怀孕的情况下,参加剧烈体育运动,导致先兆流产,保胎失败,行清宫术.本次孕24周,外院B超提示胎儿发育异常,来我院行产前咨询.孕妇妊娠早期无阴道流血,因血孕酮低,曾服用黄体酮预防性保胎.按时产检,唐氏筛查未见异常,孕17周B超提示未见异常.孕25+周B超示胎儿双顶径53 mm(相当于孕22周),胎儿姿势异常(过度屈曲),胎儿心脏异常(小室缺、左心室多发强光斑、心胸比例大),胎儿鼻骨短,肠管回声稍增强,双肾显示不清,怀疑发育不良或单侧缺如,胎儿单脐动脉,羊水少.细胞遗传学检查: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为69,XXX.孕28+周胎死宫内,引产出1名女婴,外观头大、身小,余无特殊.

    关键词:
  • 45,X男性两例

    作者:韦家伟;蔡稔;唐宁;梁昕

    例1男,30岁,婚后2年不育就诊.自诉婚后2年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一直未育,配偶检查正常.查体:身高155 cm,体重43 kg.胡须稀疏,有喉结,少腋毛,乳房男性,阴茎大小正常,输精管正常.B超结果:双侧肾小管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卵管未见.精液常规检查:离心沉淀里未发现精子.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常规制片,G显带,计数100个分裂相,均为45,X.提取DNA经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男性Y性别决定(sex determing region Y,SRY)基因存在,但存在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的sY124、sY127、sY128、sY133、sY134、sY143、sY145、sY152、sY239、sY242、sY254、sY255的缺失,而AZF基因的sY82、sY84、sY86区域都存在.

    关键词:
  • 46,XX,t(2;4;13)复杂易位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陈英剑;孙晓明;张玮玮;包慧

    患者女,27岁,孕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2次.自诉记忆力差,有抑郁症,曾服用镇静药物.非近亲婚配,男方精液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均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为46,XX,t(2;4;13)(图1);其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家系调查:患者出生时父母年龄均未超过30岁,父母非近亲婚配,智力、表型正常,无自然流产和不良生育史.患者有1个哥哥,表型、智力正常,已婚,育有1个表型正常男孩,其妻无不良孕产史.其父母拒绝作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三例

    作者:赵丽娟;苏琳

    例1女,29岁,表型正常.结婚4年孕2次.第1次孕40+d出血过多自发流产;第2次孕2个月B超显示胚胎停育就诊.孕期无不良化学药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家族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制片,胰酶消化G显带分析.显微镜下分别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例1染色体核型为46,XX,t(4;15)(15qter→15q15∷ 4p14→ 4qter;15pter→ 15q15∷ 4p14→ 4pter)(图1a).其丈夫及父母亲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XX,t(3;4)(q21;q35)伴流产一例

    作者:王康英;徐美妹;林华

    患者 女,28岁,结婚3年,前3胎均于孕2月余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第4胎于孕4月余行彩超检查提示胎儿脑部畸形,进行选择性流产.查体:身高157 cm,体重52.5 kg.患者表型及智力正常,夫妇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关键词:
  • 46,XX,t(5;13) (p15;q21),t(9;21) (q22;q22),ins(14;2)(q22;q22q36)染色体异常一例

    作者:金克勤;徐夏苑;饶伟强

    患者女,26岁,因婚后3年未孕来我院就诊.查体:血压130/70 mmHg,身高158 cm,体重45 kg,无异常表型,双角子宫,外生殖器正常,智力正常.月经史:14岁月经来潮,40~50天为一个月经周期,经期为4~6天,月经量中等,婚后性生活正常,否认放射线及毒药物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关键词:
  • 染色体复杂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周静;惠伟戎;许争峰

    患者 男,27岁,结婚6年.查体:第2性征、外生殖器发育良好.吸烟10支/日,饮酒50~100g/日.精液分析:精子活率84.44%,a级67.41%,b级5.93%;形态学分析:正常19.05%,畸形80.95%.其妻平素月经规则,量中,无痛经,既往足月生育一女,发育正常.曾于孕70+d胚胎停止发育两次,孕50+d自然流产两次.妇科检查正常,梅毒血清学试验(-),病毒五项检查:弓形虫-IgG 5.8 U/mL,弓形虫-IgM(-),巨细胞病毒-IgG 8.2 U/mL,巨细胞病毒-IgM(-),风疹病毒-IgG 661U/mL,风疹病毒-IgM(-),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G(-),单纯疱疹病毒Ⅱ-IgM(-),甲状腺功能检查:促甲状腺激素7.87 mU/L,游离甲状腺激素11.72 p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72 pmol/L,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2.61RU/mL,内分泌检查正常,抗精子抗体阴性,血型B,RH-D(+).夫妻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正常,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家系调查:其母亲无不良孕产史,先证者有1个哥哥,发育正常,其侄女发育正常.

    关键词:
  • 46,XY,t(2;4)(p13;q33)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邬洪梁;冯丹;蔡薇

    患者 男,28岁.已婚3年,其妻怀孕2次,均在孕50~70d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查体:表型及智力正常,精液检查精子活动力略低.夫妇双方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其妻孕期无不良因素接触史.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死胎、流产史患者.

    关键词:
  • 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

    作者:季修庆;李璃;林颖;马定远;刘安;张菁菁;成建;周静;胡平;许争峰

    目的 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SNP-array CGH)检测胎儿标记染色体及其在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SNP-array CGH技术对羊水G显带诊断出的两例携带标记染色体的胎儿(其中胎儿1核型为嵌合体47,XX,+mar[23]/46,XX[16]、胎儿2核型为47,XX,+mar),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分析,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与片段大小;并用染色体末端探针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胎儿2基因组不平衡进行验证.两例胎儿超声均无明显结构异常;两例胎儿的双亲核型均正常.结果 SNP-array CGH结果显示胎儿1标记染色体来源于9p21.1-p21.3(长度为8.3 Mb),显示嵌合型,根据文献推测此区带的重复携带者可以是表型正常(或有轻微异常)的个体.胎儿2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q11.2-q13.3(长度为10.8 Mb),染色体末端探针MLPA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该重复的存在,此区域基因重复主要引起神经行为方面的异常.告知孕妇及家属风险,均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SNP-array CGH技术能比其他技术更精确的确定标记染色体来源,可明确标记染色体的基因型,而且能检测出嵌合型的标记染色体,适用于产前遗传学诊断,并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 GLI3基因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发生中的调控机制

    作者:曹东华;林长坤;金春莲

    目的 探讨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发生过程中GLI3基因的凋控机制.方法 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分析大鼠Gli3基因5′侧翼启动子区域的活性.用P-Match软件预测Gli3基因上游序列中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并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凝胶迁移实验验证.用RNA干扰实验以及构建Hoxd13表达载体,观察其在L6细胞中对Gli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Gli3基因序列的启动子区域发现2个Hoxd13的结合位点,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凝胶迁移实验证实Hoxd13结合于结合位点2上.Hoxd13表达下调时,Gli3基因表达明显上调.Hoxd13基因表达上调时,Gli3基因则表达下调.结论 在大鼠胚胎肢体发育中,Hoxd13蛋白可能与Gli3基因启动子区的Hoxd13结合位点2结合,调控Gli3的表达.

  • 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作者:王曦;张红军;胡永胜;宗振久;李英慧;李春义

    目的 检测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1(Smad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factor 1,SMURF1)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8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SMURF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水平.分析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转染SMURF1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后,用流式细胞术及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中SMUR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SMURF1表达水平与临床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转染SMURF1特异性siRNA可增加Hep G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肝细胞癌中存在SMURF1基因的高表达,后者有可能影响肝癌细胞的凋亡及增殖,从而对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复合杂合性蛋白C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分析

    作者:杨丽红;朱丽青;杨小丽;王明山;李佳;陈必成;金艳慧;张卓;郑芳秀

    目的 对1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C,PC)缺陷症家系进行蛋白 C基因(protein C gene,PROC)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4代15人)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蛋白C抗原含量(protein C antigen,PC∶Ag)及其他凝血指标进行表型分析;用PCR法扩增先证者PROC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发现突变位点则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针对先证者的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先证者PC∶ A和PC∶Ag明显降低,分别为26%和18.60%,家系中其他成员中有7人PC∶A降低,6人PC∶Ag降低.先证者的PROC第7外显子存在g.6128T>G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Phe139Val,第9外显子存在g.8478G>C杂合错义突变导致p.Asp255His;其祖母、父亲、三姑和四姑均存在g.6128T>G杂合突变,母亲、二舅、妹妹和儿子均存在g.8478G>C杂合突变.存在g.8478G>C突变的成员PC∶A下降明显.结论 先证者PROCg.6128T>G和g.8478G>C突变分别来自其父系家族和母系家族,该复合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基础.

  • 一例散发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嵌合突变分析

    作者:周春燕;李军;郭小艳;廖娟;王志红;兰风华

    目的 对1例散发1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进行嵌合突变分析.方法 提取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RNA,PCR扩增NF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基因组DNA途径证实突变,并对先证者儿子的NF1基因相应外显子也进行序列分析;针对NF1基因第51外显子已发现的突变,取先证者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T克隆及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临床表现符合1型神经纤维瘤病.先证者外周血RNA途径检测出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基因组DNA途径证实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尿路上皮细胞中均有该突变,尿路上皮细胞中该突变测序信号较弱;在PCR产物的T克隆-测序中,来自先证者的血液、口腔上皮、尿液上皮细胞无义突变c.7911C>T(p.Q2510X)突变体的重组菌分别占总数的42%、36%、12%.其儿子、正常对照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 先证者在胚胎早期发生了NF1基因突变,使其体内部分细胞带有NF1基因突变,导致形成全身嵌合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三个原发性突变位点的研究

    作者:马云霞;周永安;张景萍;张全斌;刘薇拉;任彩芬;李小雨

    目的 通过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线粒体DNA ND4 11778G>A、ND1 3460G>A和ND6 14484T>C 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序列分析,阐明LHON患者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 PCR扩增35例患者的上述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所在的区段,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存在ND4 11778 G>A突变位点,1例存在ND1 3460 G>A突变位点,未检出ND6 14484 T>C突变位点,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的检出率为20.0%(7/35).35例患者均存在ND4 11719G>A同义突变,除此突变位点外,23例(65.7%)患者共计筛出21个突变位点,2种突变类型.其中13例患者存在单个突变位点,8例存在2个突变位点,2例存在3个突变位点.21个突变位点中,ND4 11778G>A突变频率高,为28.6%(6/21); ND1 3552 T>A、ND6 14470 T>C、ND4 11794 T>C、ND1 3497 C>T和3644 T>C位点突变频率依次为19.0%(4/21)、19.0%(4/21)、14.3%(3/21)、9.5%(2/21)和9.5%(2/21).3例存在ND4 11794 T>C突变位点的患者,2例为异质性突变,1例为同质性突变.结论 LHON患者线粒体DNA ND4 11778G>A、ND1 3460G>A和ND6 14484T>C 3个原发性致病突变中,以ND4 11778 G>A为主;继发性突变位点ND1 3552 T>A或ND1 3644 T>C单独或协同原发性突变位点ND4 11778 G>A导致LHON的发生,与单纯携带ND4 11778 G>A的患者相比视力受损较弱.

  • 产前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与染色体1q21.1微缺失

    作者:符芳;黄泳华;廖灿;李茹;冯穗华;麦巧娇;李卫凯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探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32例经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发生不同程度泌尿系统畸形并且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未发现异常的胎儿病例及其父母的DNA,按照标准的Affymetrix cytogenetic 2.7M芯片的操作手册进行杂交、洗涤及全基因组扫描,应用配套的CHAS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发现9例胎儿基因组发生了不平衡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为28%.其中4例CNVs遗传自亲代(12.5%);2例CNVs在相关数据库中提示在正常人基因组中存在(6%);3例是新发的致病性CNVs(9%),并且这3例胎儿样本均发生了染色体1q21.1微缺失和微重复,异常片段内包含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PDZK1基因.结论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胎儿基因组发生不平衡畸变的几率约为28%,其中致病性的基因组不平衡异常约占9%.染色体1q21.1区带DNA拷贝数改变是导致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病因之一,其致病机制可能与PDZK1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 两个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姜林林;王学锋;丁秋兰;许冠群;张利伟;戴菁;陆晔玲;王鸿利;奚晓东

    目的 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试验、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实验和多聚体分析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抽提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VWF基因的52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结果 2例先证者出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血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功能均显著降低,多聚体分析显示2例先证者多聚体均缺无,先证者A基因分析发现第17外显子的纯合插入突变g.82888_82889insCATG,导致740位蛋氨酸往后编码10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先证者B基因分析发现第20外显子g.94865G>A(Trp856X)和第28外显子g.110698_110699delinsG导致1481位甘氨酸往后编码42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的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g.82888_82889insCATG纯合插入突变和g.94865G> A(Trp856stop)与g.110698_110699delinsG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了2例先证者的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 rs501120位点基因型与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进展的关联研究

    作者:张利芸;汪亚芸;何琴;陈曼华

    目的 调查rs501120位点不同基因型糖尿病合并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再发生状况,以了解rs50112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程度及斑块不稳定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2例,采用TaqMan-MGB探针检测rs5011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从中选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TT型、TC型与CC型病例各205例,随访观察3年,调查不同基因型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生状况.结果 TT基因型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生率较CC型显著升高(TT vs CC,OR=1.7,95%CI:1.1~2.7,P=0.02),TT基因型人群心肌梗死发生率较CC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 vs CC,OR=1.9,95%CI:1.2~3.2,P=0.00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去除混杂因素后,TT基因型人群对比CC基因型人群仍有显著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发风险(OR=1.6,95%CI:1.05~3.6,P=O.03).结论 rs501120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程度及斑块不稳定相关.

  • 青岛地区孕中期产前筛查指标中位数的建立及其对筛查效率的影响

    作者:俞冬熠;王芳;刘奇;姜楠;赵炜;任慧颖;韩美艳;张凯;李朔;欧阳奇琦;聂群

    目的 建立青岛地区产前筛查本地化中位数数据,评估中位数数据的修正对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效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18 188名孕妇的产前筛查数据,用Elipse Medians Tool软件拟合出青岛地区本地化中位数数据,并将其应用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间10 984名产前筛查孕妇的风险评估,对两组筛查的检出率、假阳性率及阳性预测值等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分析.同时,对其间确诊的45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分别用修正前后的中位数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1)青岛地区孕中期孕妇的甲胎蛋白平均水平与Lifecycle软件内嵌参数源人群(高加索人群)基本一致,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较之高11%,雌三醇较之高33%;修正中位数后的产前筛查数据中,各血清标记物的中位数倍数的中位值波动于0.94~1.02之间;(2)修正后的中位数数据应用于风险评估,21三体筛查的假阳性率由5.2%降至4.9%,检出率由60%上升至69.2%,阳性预测值由1∶79提高至1∶59;(3)已确诊染色体异常病例中,有3例21三体患儿因采用软件内带数据进行评估为低风险而漏诊.结论 建立与实验室筛查人群及检测数据高度匹配的中位数数据,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效率.

  • 一例性反转综合征SRY基因分析

    作者:蔡燕;阳志宁;杨明辉;梁素华;唐中

    目的 分析1例46,XY女性性反转综合征患者的性别决定基因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的突变类型,探讨该患者发生性反转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抽取静脉血.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核型.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SRY基因,并将回收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患者核型为46,XY.PCR检测患者存在SRY基因.DNA序列分析显示患者SRY基因编码区第6位碱基缺失,发生移码突变,导致编码SRY蛋白第9位亮氨酸(L)的第2位碱基T、第3位碱基A与编码第10位丝氨酸(S)的第1位碱基A组合成为终止密码TAA,翻译过程提前终止,导致SRY蛋白缺乏.结论 SRY基因编码区第6位碱基缺失导致翻泽过程提前终止,患者不能合成完整的SRY蛋白,使其在胚胎期发生性逆转.

  • 光谱核型分析联合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诊断15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作者:潘敏;蔡光伟;廖灿;刘子健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光谱核型分析技术(spectral karyotyping,SKY)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micro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在诊断复杂疑难的环状染色体畸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1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疑诊为46,XY,r(15)?的8岁男性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依次应用SKY及array-CGH技术常规进行制片杂交,并通过相应的显微摄像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SKY技术明确了该患儿环状染色体来源于15号染色体,array-CGH技术明确患儿15q26.3末端存在约594 kb的缺失,染色体基因位点编码范围为99689349-100282878.结论 联合应用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从细胞到分子水平精确诊断复杂疑难的环状染色体病例,是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也有利于细胞遗传学向分子水平深入.

  • SUMO4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蒲连美;南楠;杨泽;金泽宁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小泛素样修饰蛋白4 (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4,SUMO4)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CAD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入选369例单纯CAD患者(CAD组)、189例2型糖尿病合并CAD患者(T2DM+ CAD组)及500名健康个体(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结合测序验证法,检测SUMO4基因rs237025、rs237024及rs600739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在3组间的分布,并通过分层分析比较SNPs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3个SNPs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3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层分析,在T2DM+CAD组发现rs237025各基因型携带者的甘油三酯水平、rs600739各基因型携带者的体重指数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和0.049),但组间多重比较仅发现rs237025的GG基因型携带者较GA及AA基因型携带者具有更高的甘油三酯水平(P<0.01).结论 SUMO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伴或不伴T2DM的CAD易感性无关.

  • 一种ABx变异型相关的B糖基转移酶基因新突变研究

    作者:胡文健;傅广成;许先国;朱发明;吕杭军;严力行

    目的 研究1例ABO血型系统ABx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用血型血清学技术鉴定1例ABO血型疑难样本的红细胞表型和唾液血型分泌物质,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先证者ABO基因全编码区共7个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序列,扩增产物经双酶切纯化后直接进行双向测序分析.进一步对存在突变位点的第6~7外显子扩增产物经进行TA克隆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 先证者红细胞ABO抗原表达为A强B弱,结合其它血清学特征,鉴定其血型为罕见的ABx变异型.ABO基因全编码区测序发现9处核苷酸杂合位点,分别为第6外显子的297A/G杂合,第7外显子的467C/T、526C/G、657C/T、703G/A、796C/A、803G/C、808T/A、930G/A杂合.单倍体序列分析发现,其中一个等位基因为常见的A102,另一个等位基因除808T>A突变外,其它变异位点与B101等位基因一致.808T>A突变可导致B糖基转移酶第270位苯丙氨酸转变为异亮氨酸.结论 B糖基转移酶基因808T>A突变可能引起酶活性减弱,并进而导致产生Bx变异型.

  • CFH基因R1210C突变与中国人老年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思魁;刘小琦;鲁芳;杨正林;石毅

    目的 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基因R1210C突变与高加索人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显著相关.我们通过对中国大陆汉族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评估CFH基因R1210C突变与中国人老年黄斑变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58例中国汉族人湿性AMD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来自同一地区426名正常中国汉族人作为对照,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CFH基因中R1210C的突变情况,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258例中国人AMD患者和426名正常中国人的CFH基因中未发现R1210C突变.结论 中国人老年黄斑变性与CFH基因R1210C突变可能无关.

  • 主要精液参数及精子DNA完整率与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

    作者:王英俊;李大文;张唯力;张荣秋;王高能;张融融

    目的 研究主要精液参数和精子DNA完整率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配偶具有习惯性流产史的患者85例,其精液标本与正常生育的男性(20名)进行对比研究.精子DNA检测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法.结果 在精液常规方面,精子活力与习惯性流产存在相关性(P<0.05),习惯性流产组精子DNA断裂指数为(34.99±14.62)%,对照组为(10.82±4.8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子活力与习惯性流产存在相关性,习惯性流产组患者与正常生育组比较,具有较高精子DNA损伤.

  • BCL-6、MYC和p53基因异常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孙冠星;曹祥山;李青;王志林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并分析它们与免疫学亚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6例DLBCL患者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对DLBCL进行CD3、CD10、CD20、BCL-6、MUM-1、BCL-2和Ki-67标记,根据Hans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 center B cell,GCB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non-GCB型).结果 46例患者中,BCL-6基因重排10例,BCL-6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138)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0.095)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4例,全部见于GCB型.p53基因缺失14例,p53基因缺失组与p53基因正常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046;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3).结论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BCL-6、MYC和p53基因的异常.BCL-6基因重排与BCL-6蛋白的表达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MYC重排多见于GCB亚型组,p53基因缺失的患者预后较差.p53基因可以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 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点突变与外周血三系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叶远馨;宋兴勃;周易;应斌武;陆小军

    目的 探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以及突变量与外周血三系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91例确诊为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进行JAK2-V617F突变检测,分别以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标本JAK2-V617F基因点突变的发生率及相对定量变化.结果 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不同范围的标本JAK2-V617F突变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增高,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也随之增高,且以三系均增多者JAK2-V617F突变率为高(92.86%).结论 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与外周血三系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外周血三系变化、尤其是红细胞计数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突变的阳性率以及突变相对定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急性白血病患者联合化疗后并发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作者:刘双;张春梅;滕清良;魏绪廷

    患者女,60岁.2010年7月3日因"阵发性头痛伴嗜睡20天"入院.查体:体温36℃,脉搏2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81/96 mmHg.神智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5.81×109/L,红细胞4.08×1012/L,血红蛋白125g/L,中性粒细胞0.6%,淋巴细胞51.8%,单核细胞41.7%,血小板157×109/L.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示幼稚单核细胞多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NAP)积分20分,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1.3 mg/L,血沉(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 15 mm/h;凝血系统检查结果正常,D-二聚体545 ng/ml.

    关键词:
  • 无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于世荣;石岩;普雄明

    患儿男,10岁,维吾尔族.因间断发热、咳嗽5年就诊.患儿系第1孕第1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2 kg.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母亲孕期无特殊服药史,未定期产检.追问病史,患儿出生时头发稀少,皮肤干燥.1岁后出现抽搐,无发热,持续约5 min后自行缓解,1~2个月发作1次,未经正规疹疗.近5年间断出现夜间发热(具体体温未测)、出汗少,咳痰,鼻腔有脓臭分泌物,皮肤干燥伴有眼干、口干症状;易饥渴,进食慢且需喝水下咽;牙齿发育不全(未换牙、仅出8颗牙),智力迟钝,说话口齿不清.查体:特殊面容,前额隆起,毛发稀少,鼻梁下榻,口唇及黏膜干燥,缺牙伴畸形、排列错乱,全身皮肤干燥伴手足角化过度、皲裂,见图1.

    关键词:
  • 腓骨肌萎缩症的分型与分子诊断流程

    作者:张如旭;唐北沙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已有28个疾病基因被克隆.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感觉障碍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根据电生理和病理特点,CMT可分为脱髓鞘型和轴突型.通过临床表现、电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型,选择可能的疾病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等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诊断流程,可明确分子诊断,为疾病预后和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性意见.

  •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詹自雄;胡兆婷;沈璐

    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先应用靶向富集技术捕获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再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编码区序列遗传信息的分析技术.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孟德尔单基因遗传病,特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基因克隆.作者对近期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策略进展进行了综述.

  •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组织中的染色体异常

    作者:朱瑞芳;朱海燕;王皖骏;吴星;杨滢;朱湘玉;张颖;段红蕾

    目的 评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自然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用GLP13/GLP21、GLP16/GLP22、CSP18/CSP X/CSP Y等3组探针对101例自然流产组织和死胎死产组织进行FISH检测,并对部分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1例标本中有100例FISH检测成功,获得高强度的荧光信号.共检出异常结果37例.细胞培养的33例标本中,30例培养成功.FISH与细胞培养结果相符者29例.结论 FISH技术用于自然流产、死胎死产组织的染色体分析成功率高,对标本的限制要求远低于细胞培养,具有省时、快速、高成功率等优点.

  • 175例男性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苏英花;郑梅玲

    目的 了解男性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患者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以明确男性不育的病因.方法 对175例经精液常规和形态检测,临床诊断为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的男性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制片、核型分析.结果 175例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中检出染色体异常者67例,总检出率为38.29%.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1例,占6.29%,染色体数目异常者35例,占20.00%,染色体多态性变异者21例,占12.00%.结论 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导致男性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少、弱精子及无精子症男性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檀;周丽萍;陈志央

    目的 了解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结果与胎儿结构畸形、死胎、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和干预某些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宁波市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有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并结束妊娠的妇女,按不同风险组作出生缺陷、流产、死胎发生率的统计,并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年间宁波市进行孕中期血清产前筛查并结束妊娠的妇女247 363例发现出生缺陷3651例(14.76‰),其中筛查高风险孕妇8555例,占筛查数的3.46%.高风险人群中发现胎儿出生缺陷873例,其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2.05‰,238 808例低风险的孕妇中发现胎儿出生缺陷2778例,其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63‰(x2=4642.74,P<0.01).高风险孕妇中发现除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畸形外的胎儿其他畸形704例,发生率为82.29‰(704/8555),低风险孕妇中发现其他畸形2732例,发生率为11.44‰(2732/238 808)(x2 =3026.78,P<0.01).高风险孕妇发生死胎222例,发生率为2.59%(222/8555),低风险孕妇发生死胎591例,死胎发生率为0.25%(591/238 808)(x2=1389.37,P<0.01).2008年至2010年的自然流产发生率分别为高风险孕妇4.58%(159/3470),低风险孕妇0.12%(148/125 664),(x2=2837.62,P<0.01).结论 血清产前筛查高风险人群中除了预期的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畸形外,其他的出生缺陷明显增加,死胎和流产的发生率也高,应加强这一人群的监测和保健指导.

  • MICA基因第2~4外显子大规模双向测序及分子克隆检测平台的建立

    作者:高素青;邓志辉;徐筠娉;王大明;何柳媚;金士正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规模的MICA基因第2~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型检测技术平台,并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方法 自行设计MICA基因第2~5外显子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探索PCR扩增及测序的佳反应条件.用商品化的MICA基因单向测序分型试剂盒作为平行对照,对4个包含MICA* 010等位基因的样本采用自行设计引物扩增,并进行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结果 采用自行建立的MICA基因双向测序分型方法验证了100人份平行对照组单向测序分型结果.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获得了中国人群MICA基因第2~4外显子22个SNP位点.两个新等位基因MICA* 065、MICA* 066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命名.首次发现了MICA等位基因第3内含子新的SNP位点,序列已提交IMGT/H LA数据库.结论 建立的MICA基因双向测序方法可大规模应用于中国人群的MICA基因多态性、组织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研究.

  • 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基因分型多重PCR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高欢欢;贺云蕾;叶璐夷;王攀;郭忠慧;朱自严;朱永明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的一套稳定的基因分型方法,通过筛选获得所检测人群的稀有血型数据,可扩大中国稀有血型资料库.方法 应用基于PCR的基因定点诱变技术制备Dib、k、Jsb1910、Jsb2019血型等位基因检测对照品.分别针对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等位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条件建立多重PCR体系,并对4190份随机献血者样本进行Dib、k、Jsb1910、Jsb2019血型抗原基因分型.结果 成功制备出Dib、k、Jsb1910、Jsb2019基因检测对照品,并成功构建检测血型抗原Dib、k、Jsb1910、Jsb2019的多重PCR体系,所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4190份随机献血者样本中共检出2例Di(b-)样本,未检出k-和Js(b-)样本.结论 多重PCR具有快捷、高通量且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筛选稀有血型.获得的稀有血型可存入稀有血型数据库,为稀有血型患者及长期输血患者提供相配合的血液,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先天性双侧手(足)中央纵裂一家系

    作者:周凤娟;谢文美;赵小荣;郭振华

    先证者(Ⅲ5) 男,10岁.双侧手中央纵裂,中指缺如兼第3掌骨缺如.同时伴发环指和小指部分合并等多发畸形,左手尤为严重,抓握功能几乎丧失(图1a).双侧足表现似裂手,近侧分裂至跗骨,并伴跗骨异常、跖骨缺如、趾畸形而拇趾和小趾存在,双足发病,形成"龙虾足"(图1b),右脚轻度外侧翻,跑步时尤为明显.查体:患者发育正常,智力正常,心肺及其他脏器未见异常.家系调查:经知情同意调查该家系3代,无近亲婚配.

    关键词: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一家系10例

    作者:周永安;马云霞;郝子琪;张永红;李雪静;石懿玉;张全斌;李鹏丽

    先证者(图1,Ⅳ1) 男,16岁.全身性骨软骨瘤,腿部骨瘤严重影响行走,于2000及2001年两次手术切除,在其家系中病情为严重.家系调查:该家系4代30人,无近亲婚配,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图1),其他成员无症状.Ⅲ1,39岁,手腕、腿部均存在硬性肿块,1980年手术切除;Ⅱ3,48岁,胸部第3肋骨囊肿,1982年手术切除;Ⅲ3,36岁,腿部及左肩部骨端隆起;Ⅲ6,42岁,腿部有硬性肿块,1989年手术切除;Ⅰ2、Ⅱ2、Ⅱ3、Ⅲ7腿部均有硬性肿块,无手术史;Ⅳ2~Ⅳ3因年龄较小,尚无临床症状.

    关键词: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