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一例

    作者:曾艳;张涛;张建军;许平

    患者男性,26岁,因结婚1年多未育就诊.患者男性外观,喉结小,胡须稀少,身高170 cm,体重60 kg,无肘外翻,乳房未发育.专科检查:阴茎小,阴囊小,质软,阴毛稀少,呈倒三角形,尿道开口正常,附睾及精索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左右侧阴囊内分别见12 mm×7 mm、13 mm×6 mm睾丸样回声,前列腺大小25 mm×18 mm×15 mm,盆腔内未见明显卵巢及子宫样回声.精液检查:精液体积少,无精子.

    关键词:
  • 46,X,t(X;14)伴继发闭经一例

    作者:王晓旭;吴侠

    患者女,27岁,已婚.因继发闭经来我院就诊.18岁月经初潮后月经稀发,23岁闭经,需依赖药物调节人工周期.查体:身高158 cm,体重47 kg,双乳房略发育,无腋毛,阴毛稀少,妇科B超显示子宫、卵巢均小.家族中无类似病例.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2 mL,肝素抗凝,进行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显带、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患者核型为46,X,t(X;14) (Xpter→ Xq22∷ 14q11→14qter;14pter→ 14q11∷Xq22→Xqter),见图1.

    关键词:
  • 染色体整臂平衡易位两例

    作者:李琳;刘桂林;郑书琪;张继霞

    例1 男,32岁.结婚3年,其妻妊娠2次均于孕2个月自然流产.患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无性病史,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妻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妻月经规律、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三例

    作者:张艳华;米冬青;赵丽娟

    例1男,29岁,结婚5年妻子孕3次.妻子第1胎足月顺产1名男婴,现已4岁,表型及智力均正常;第2次孕50余天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现孕3个月不明原因出血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胚胎停育可能,经住院保胎未成功后引产.夫妇双方体健,孕期无病毒感染及毒物接触史,无遗传病家族史.妻子妇科检查无异常.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1;5) (5qter→5q31∷ 1p36→1qter;5pter→5q31∷ 1p36→1pter)(图1a),其妻子及儿子染色体核型均正常.

    关键词:
  • 47,XXY,inv(9)两例及家系分析

    作者:董媛;李磊磊;姜雨婷;武婧;杜日成;刘睿智

    先证者1 男,33岁.因婚后10年不育就诊.体格检查:左右睾丸大小均约5 mL,质地尚可,左侧精索静脉稍粗,余未见异常.身高171 cm,体重52 kg,胸围80 cm,腰围71 cm,臀围87 cm.精液常规检查:量o.5 mL,pH 7.5,离心后未见精子.精液生精细胞学检查:未见各级生精细胞,其他细胞100%.生殖激素检查:垂体泌乳素0.27 nmol/L(正常参考值:0.18~0.70 nmol/L);卵泡刺激素48.09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黄体生成素28.93 U/L(正常参考值:1.7~8.6U/L);睾酮9.09 nmol/L(正常参考值:9.72~27.26 nmol/L);雌二醇137.66 pmol/L(正常参考值:28.00~156.34 pmol/L).血清抑制素B 106.84 pg/mL(正常参考值30~44岁:80~220pg/mL).精浆生化:果糖28.58 μmol/1次射精(正常参考值:≥13 μmol/1次射精);α-糖苷酶活性39.2 mU/1次射精(正常参考值:≥20 mU/1次射精).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两家系四例

    作者:诸葛宝忠;李琳;郑书琪;张继霞

    家系1 先证者,女,22岁.结婚1年,2次妊娠均于孕40d左右自然流产.月经规律.查体: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关键词:
  • 一例合并t(9;22;16) (q34;q11;p13)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作者:许晓峰;张学进

    患者 女,59岁,因发现血小板升高1个月于2010年5月14日人院.患者1月前曾因干咳去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9.3×108/L,中性粒细胞5.7×109/L,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519×109/L.予静脉抗感染后咳嗽好转,遂至我院血液科就诊.复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6.2×109/L,嗜碱性粒细胞1.3×109/L,血红蛋白103 g/L,血小板530×109/L,早幼粒细胞2%.入院查体:胸骨下段疑似压痛,脾肋下3横指,质软,表面光滑.

    关键词:
  • 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三例及家系分析

    作者:李娟;陆莉;柴晓静;陈轩;赵丽

    例1女,35岁,3次不良孕产史,常规检查夫妇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改变.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例1核型为46,XX,inv (3),被确诊为平衡性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第4次受孕后,怀孕至20周时,无先兆流产症状,B超提示,胎儿宫内发育正常,产前筛查结果提示无21三体、18三体、神经管畸形高风险.行羊水穿刺术,将10 mL羊水种至3 mL的F10培养基中,培养5天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生长情况,如果出现大小不等的小克隆,进行换液,培养至7天时,再次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如若有3~4个大克隆形成时,用0.02% EDTA溶液稀释胰酶溶液浓度为0.25%,对贴壁细胞进行消化,常规收集细胞,G显带分析,胎儿核型为46,XX,已出生.

    关键词:
  • 男性罕见染色体异常10例及其家系

    作者:来燕英;戴美杰;胡燕

    例1男,31岁,婚后3年原发不育就诊.查体:智力正常,第二性征为典型男性,双侧睾丸大小、质地正常,附睾、输精管正常.精液检查3次均未检到精子.外周血性激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方法,性激素5项结果均在正常成年男性参考值范围内,包括垂体泌乳素0.41 nmol/L(参考范围0.12~0.60 nmol/L)、卵泡刺激素7.9 U/L(参考范围1.3~19.2 U/I)、促黄体生成素5.8 U/L(参考范围1.2~8.6U/L)、雌二醇76.0 pmol/L(参考范围73.0~275.0 pmol/L)和睾酮10.5 nmol/L(参考范围6.0~27.0 nmol/L).

    关键词:
  • 1号染色体臂间倒位两例

    作者:李磊磊;董媛;王瑞雪;于洋;刘睿智;高久春

    例1 女,23岁.结婚1年,2次妊娠均于50 d左右自然流产.夫妻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无遗传病家族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月经规律,妇科检查、优生四项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1) (p11q12),见图1.其父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1)(p11q12),其母及丈夫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XY,t(X;13)(q26;q22)伴无精症一例

    作者:李晓丽;杨炜炜;蓝信强

    患者男,31岁.婚后5年未避孕未育来我院就诊.患者性生活规律,射精正常.查体:体格健壮,智力正常,喉结存在,乳腺未见异常,胡须正常.身高175 cm,体重105 kg,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双侧睾丸体积各约20 mL[正常成年男性睾丸体积(19.8±7.1) mL],双侧睾丸、附睾无压痛及结节,双侧精索静脉未触及曲张.精液常规检查,5次均未见精子.夫妇非近亲结婚,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患者内分泌检查:垂体泌乳素0.8 nmol/L(正常参考值<0.91nmol/L),促卵泡生成素7 U/L(正常参考值1~7 U/L),促黄体生成素8 U/L(正常参考值1~8 U/L),雌二醇43.48 pmol/L(正常参考值<180 pmol/L),孕酮0.9 nmol/L(正常参考值<3.2 nmol/L),睾酮9.7 nmol/L(正常参考值9.7~38.2 nmol/L).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不良孕产四例

    作者:李琳;唐正香;郑书琪;张继霞

    例1 男,25岁.结婚2年,妻妊娠3次均于50 d左右自然流产.夫妇非近亲结婚,妻月经规律,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查体: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其妻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 46,XY,t(8;10)(q22;p11.2)伴不育一例

    作者:陈东红;武蓉珍;周灵玲;周美青

    患者男,35岁,汉族.冈婚后4年未避孕、妻子从未怀孕到我院就诊.查女方月经规则,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身高174 cm,体重58 kg,表型及智力正常,双方均无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患者精液检查显示少精,弱精,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其它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易位伴男性不育症二例

    作者:韩瑞钰;齐娜娜;张香改;刘杰

    例1男,21岁,主诉"结婚1年不育以及少、弱精子症".患者外表及智力正常,常规查体未见第二性征及外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检查结果:孕酮28.69 nmol/L(正常参考值8.88~38.0 nmol/L);睾酮11.80 nmol/L(正常参考值9.72~41.64nmol/L);泌乳素0.29 nmol/L(正常参考值0.09~0.89 nmol/L);促黄体生成素1.2 U/L(正常参考值1.0~12.5 U/L);促卵泡生成素12.28 U/L(正常参考值1.0~12.1 U/L);雌二醇124.59 pmol/L(正常参考值0.00~248.88 pmol/L).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片,G显带,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8个核型,患者核型为46,XY,t(X;22),(22pter→22p12::Xp11→Xqter;Xpter→Xp11::22p12→22qter).

    关键词:
  • 四倍体新生儿一例

    作者:霍小春;张小珍;余继英;韩峰;乐萍

    患者男,5天,皮肤黄染2天,发热1天.现病史:患儿系第2胎第2产,孕40周,出生时患儿有窒息抢救史,抢救过程除有吸氧外,其他具体情况不详.2天前发现皮肤黄染,逐渐加深加重,一直未消退,无哭吵声,吃奶差,体温38度,口吐沫,故来本院治疗.查体:双眼距宽,眼裂小,人中短,双耳廓卷曲,舌弓高,哭声小.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痰鸣音.四肢肌张力减低,心音亢进.辅助检查:彩超:房间隔缺损(Ⅱ型)8 mm,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左房右室增大.脐部有血性分泌物.初步入院诊断:(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肺炎;(4)新生儿脑病;(5)先天性心脏病;(6)新生儿脐部出血.家系调查:患儿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22周岁,表型正常,身体健康.第1胎第1产女孩,表型正常,现已2周岁,身体健康.父亲25周岁,表型正常,身体健康,无特殊家族异常.

    关键词:
  • 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TC基因错义突变的分子鉴定

    作者:孟露露;蒋涛;秦岭;马定远;陈玉林;韩树萍;余章斌;郭锡熔;胡平

    目的 对一个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orn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从基因水平确定其原因,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法对该家系成员的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基因(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TC)的10个外显子进行直接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突变,以10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先证者新生儿期发病,OTC基因测序发现其第9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c.917G>C,第306位密码子由AGA突变为ACA,精氨酸替换为苏氨酸,即p.R306T.家系成员检测证实先证者母亲及家系中另外两名女性为表型正常的c.917G>C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他家系成员及100名对照者未发现上述突变.结论 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错义突变c.917G>C为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尚未见报道,是一新发现的OTC基因突变位点.

  • CAS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茜;陈昌辉;吴青;李波;廖静;罗彩丹;胡小平;郑植;邓燕

    目的 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3基因(caspase-3,CASP3)多态性与中国儿童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临床表型的潜在相关性,以寻找中国儿童KD发生发展的高风险分子标记.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包括238例KD患儿,对照组包含年龄与性别组成匹配的364名非KD儿童.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DNA测序技术,对研究对象的CASP3基因包括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13420705在内的3个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KD组与对照组、继发与不继发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s)以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敏感与抗性情况下这些SNP位点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结果 KD组中rs113420705的T等位基因频率与该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种常见的单倍型中,2种包含SNP rs113420705风险等位基因的单倍型更常见于KD患者组.3个SNP位点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与次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在继发与不继发CALs患者组,以及IVIG治疗敏感与不敏感患者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P3基因rs113420705与中国人群川崎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该SNP的风险等位基因有希望成为判断中国儿童川崎病易患性的分子遗传标记.CASP3基因风险单倍型的证实为该基因在KD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刘畅;吕垠遐;杨小东;黄燕花;罗翼;易群

    目的 分析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家系ENG、ACVEL1和SMAD4基因突变.方法 收集4个HHT家系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应用直接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11例临床确诊及可疑患者的ENG、ACVRL1和SMAD4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将结果与HHT基因突变数据库进行对比.结果 家系2先证者及2个妹妹的ENG基因发生了第2外显子c.207G>A(p.L69L)同义突变、第8外显子c.1004A>T(p.Q335L)错义突变、ACVRL1基因第7外显子c.817C>T(L273L)同义突变;家系3先证者及其母亲和弟的ENG基因发生了第8外显子c.1004A>T(p.Q335L)突变;也检测到家系4先证者及其兄的ENG基因第8外显子c.1004A>T(p.Q335L)突变.家系1先证者及其他HHT患者,未检测到基因突变.其中ENG基因第8外显子c.1004A> T(p.335Q>L)为新突变,在200名正常对照中也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HHT具有遗传异质性,ENG基因第8外显子c.1004A>T(p.Q335L)为HHT新的致病突变.

  • 云南省15个少数民族七岁以下儿童G6PD缺乏症的调查研究

    作者:姚莉琴;邹团标;王兴田;全星;陈谦;杨发斌;忽丽莎;范丽梅;王敏

    目的 了解云南省15个少数民族儿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流行病学现状.方法 对云南省15个少数民族11 759名儿童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采用荧光斑点试验和G6PD/6PGD定量比值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儿童G6PD缺乏症总检出率为2.5%,男童为3.5%,女童为1.4%,不同年龄G6PD缺乏症检出率男童明显高于女童;G6PD缺乏症检出率各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G6PD缺乏症检出率为0.7%,低于多数少数民族;回归分析,海拔和遗传家族史进入方程,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6PD缺乏症符合X伴性遗传方式:不同年龄组男童明显高于女童,相对高发的地区和民族男童明显高于女童;G6PD缺乏症的分布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其缺乏率虽然与民族有关,更重要的与地域有关;经过多年的防治,检出率在下降.该调查为云南省少数民族进行遗传咨询及进行G6PD缺乏症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 两个X连锁视网膜劈裂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与产前诊断

    作者:楚艳;方东;侯巧芳;王丽娅;郭希让;王应太;廖世秀

    目的 对两个视网膜劈裂症家系进行RS1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方法对两个家系的RS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确定突变的类型.结果 两个家系中共发现两种不同的突变类型.家系1中的突变为c.573delG(p.Pro192fs);家系2中的突变为c.626G>A(p.Arg209His).在71名家系成员中总共检测出16例携带者.家系2中1例女性携带者胎儿产前诊断结果为阴性.结论 两个家系的视网膜劈裂症均由RS1基因突变所致,其中p.Pro192fs是在中国人中发现的新突变.上述发现可直接用于对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 三个Fabry病家系GLA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

    作者:田茂露;晏元龙;熊加川;刘晓霞;杨元;胡章学

    目的 分析3个Fabry病家系GLA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先证者及相关成员GLA基因编码序列与剪切位点DNA序列变异,分析致病性突变与临床表型关系.结果 在家系1先证者GLA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1个未经报道的错义突变c.797A>C(D266A),家系2先证者GLA基因第5外显子中发现1个错义突变c.644A>G(N215S),家系3先证者GLA基因第2外显子中发现1个无义突变c.355C>T(Ql19X).家系1与家系3先证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家系2先证者临床则以肥厚性心肌病为特点.结论 首次发现的GLA基因c.797A>C(D266A)突变是第266位密码子第6个被证实的错义突变,已报道的另5种突变均有致病性,在正常非相关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提示GLA基因c.797A>C突变很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N215S和Q119X系首次发现于中国Fabry病家系的突变.GLA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具有较为显著的表型差异.

    关键词: Fabry病 GLA基因 突变
  • CSPG2和HSP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雄;石毅;鲁芳;黄光富;胡丽娟

    目的 分析CSPG2和HSPG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汉族散发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方法,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537例以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1071名的外周血样各5 mL并提取基因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目的DNA,用单碱基延伸(SNaPshot)法进行SNP分型.选取文献报道的CSPG2和HSPG2基因的两个标签SNPs位点rs251124和rs3767137,分析其与汉族散发颅内动脉瘤发病的关联性.结果 CSPG2和HSPG2基因的两个标签SNPs位点rs251124和rs3767137的基因型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CSPG2rs251124的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HSPG2 rs3767137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之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但其相应的OR值大于1(OR=1.12;95%CI=0.92~1.37).患者组与对照组rs251124、rs3767137的基因型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0.53).结论 未发现CSPG2和HSPG2基因rs251124、rs3767137 SNPs与中国人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相关性.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章卫国;张蔚卿;戴美珍;陈雪娇;章鸯;郑瑞

    目的 通过对孕妇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抽取羊水,经体外细胞培养后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发现的5例罗伯逊易位采用FISH检测间期细胞13、18、21及X/Y的染色体数目,并分析孕妇及其丈夫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 两个胎儿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正常,其中一个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Y,rob(21;21)(q10;q10),FISH检测提示其为21-二体,另一个胎儿核型为46,XY,rob(14;21)(q10;q10),FISH检测证实其为21-三体.另外3个胎儿母亲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5,XX,rob(14;21)(q10;q10)、45,XX,rob(15;21)(q10;q10)、45,XX,rob(21; 22) (q10; q10),其羊水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rob(14;21)(q10;q10)、46,XY,rob(15;21) (q10;q10)、46,XX,rob(21;22)(q10;q10).FISH检测证实其均为21-三体.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有助于明确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的诊断,但FISH检测同源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征有一定局限性.

  • 89份羊水细胞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作者:魏萍;李运星;曾兰;陈春;秦胜芳;汪雪雁;席娜;唐书勤;冷媚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ISH对82例未培养的羊水细胞、2例培养成功的羊水细胞上清液及5例培养未成功的羊水细胞上清液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以其中79例未培养羊水细胞和2例培养成功羊水细胞的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作为对照.结果 89例标本均成功杂交,共检出21-三体3例,超雄综合征1例,三倍体1例.羊水培养细胞核型分析结果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将FISH应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检测具有快速、直观的优点.FISH也可作为羊水标本未培养成功的补救诊断措施.

  • 胎儿膀胱穿刺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高健;戎立敏;梅冰;余小平;郭文潮;李亚丽

    目的 探讨胎儿膀胱穿刺液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的可行性.方法 抽取3例超声检查诊断为巨大膀胱、羊水过少胎儿的膀胱内液体,取胎儿膀胱穿刺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色体制备、核型分析.结果 3例的细胞培养均获得成功,获得了可供计数及核型分析的染色体分裂相.胎儿1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胎儿2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t(1;5)(q22; q12[7]/46,XX[4];胎儿3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结论 胎儿膀胱穿刺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可以用来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使孕周较小、巨大膀胱、羊水过少胎儿的产前染色体检查成为可能,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新途径.

  • 残毁型掌跖角化病GJB2和LOR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刘玉梅;高歆婧;田歆;李雪梅;张锡宝

    目的 探讨2例残毁型掌跖角化病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和兜甲蛋白(loricrin,LOR)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用PCR技术联合基因测序法对2例残毁型掌跖角化病患者的GJB2和LOR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以其中1例患者的父母和50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其中1例患者检测出c.A796G,即p.S266G.其直系亲属、另1例患者和50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 在1例患者中发现了LOR基因突变.

  • 云南地区汉族人群PSMB8、PSMB9及TAP2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联研究

    作者:于亮;李芹;林俊;俞娟;李倩;易薇;孙浩;褚嘉祐;杨昭庆

    目的 研究云南汉族人群中PSMB8、PSMB9及TAP2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对177例RA患者及288名健康对照PSMB8基因的rs2071543、rs55745125、rs138635403位点和PSMB9基因的rs17587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扩增阻碍系统法对TAP2基因的rs222839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Epi Info 7软件计算上述多态位点在RA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比值比(OR值).结果 rs138635403及rs17587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R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A组rs17587的GG基因型频率(0.672)高于对照组(0.524)(OR=1.862,95%CI:1.261~2.749).结论 云南汉族人群PSMB9基因的rs17587位点多态性与RA存在关联.

  • 新疆哈萨克族人Furin基因变异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红梅;沈岩;洪静;周玲;罗文利;王新玲;朱沂;李南方

    目的 研究哈萨克族人弗林蛋白基因(Furin)变异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 以哈萨克族自然人群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选取478例肥胖者和378名正常个体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从肥胖者中随机选择66例,对其Furin启动子、外显子区测序筛查其代表性变异;并采用TaqMan PCR技术对筛查出的Furin代表性变异在856名哈萨克族个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其与哈萨克族人肥胖的相关性.结果 在478例肥胖者中随机选择66例(男女各33例),共筛查出Furin的12个变异,其中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是代表性变异;这4个代表性变异均在大样本哈萨克族人中基因型分型成功(成功率≥99%);在总体、男性、女性哈萨克族自然人群中,rs6226、rs6227、rs2071410、rs4932178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倍型频率在肥胖组及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腰围平均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urin变异与新疆哈萨克族中心性肥胖不相关,该变异可能不是哈萨克族人中心性肥胖的易感因素.

  • 精神分裂症家系发作性睡病一例

    作者:李西霞;李淑云;李桂梅

    患者(Ⅳ5) 女,16岁.因发作性睡眠3年,加重1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诱因出现阵发性困倦及睡眠,开始每周1~2次,近1年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10 min至1h不等.坐车、上课、吃饭等情况下均可发生不可抗拒睡眠,入睡时有幻觉,可唤醒,无意识障碍.在情绪激动尤其是大笑、哭闹时即感双下肢无力而不能站立,但无猝倒、睡瘫,严重影响学习,因病留级1年仍学习困难.患者无其他疾病病史,曾在其他医院怀疑"癫痫..但未服用任何抗癫痫药物及其他影响睡眠药物.有精神分裂症家族史.神经、精神系统检查正常.常规脑电图,头颅CT,核磁共振均正常.血常规及血生化正常.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多导睡眠图、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诊断为发作性睡病.予口服利他林10 mg,2次/d,加谷维素、叶酸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治疗1周,症状缓解.

    关键词:
  • 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一家系

    作者:薛晓帆;黄小钦;王芬;许二赫;贾建平

    先证者(图1)男,18岁.因"睁眼困难伴易摔倒2年,声音嘶哑、进食困难半年"就诊.查体:体型消瘦,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反应迟钝,高级皮层功能减退.双眼裂小,眼睑颤动.双侧软腭上抬力弱,双侧咽反射消失,口周肌肉可见不自主颤动.舌居中,伸舌不能,舌正中沟凹陷,舌肌轻度萎缩,舌肌纤颤,胸廓畸形呈扁平胸.双手轻微颤动,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略增高,双侧轮替动作笨拙,感觉正常.

    关键词:
  •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 9 bp序列缺失频率分析

    作者:何燕;单可人;任凌雁;张婷;王婵娟;谢渊;张婵;李林洁;官志忠

    目的 调查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和t RNALys基因间小非编码Ⅴ区串联重复序列9 bp的缺失频率.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方法及DNA序列分析法对105名苗族、97名布依族、102名侗族的男性个体线粒体DNA的9 bp缺失多态频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304名男性中仅发现标准型和短型(即9 bp缺失)两种多态,缺失频率为23.0%(70/304).其中苗族缺失频率为28.6%(30/105)、布依族为26.8%(26/97)、侗族为13.7%(14/102).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人群线粒体DNA 9 bp缺失基因频率均较高,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230份孕中期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林秀华;郭辉;肖伟伟;曾君;欧阳志斌;梁灼健;李启运;戴勇

    目的 开展孕中期脐带血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B超引导下对1230份妊娠19~33周的孕妇行脐带血穿刺,抽取脐带血1~2 mL,培养、制片及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1230份脐带血培养成功1225份,共检出异常核型68例,其中数目异常6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8例.结论 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脐带血穿刺,进行染色体分析是安全可靠的产前检查方法,对于减少遗传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 羊水中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的临床效应分析

    作者:陈雪娇;戴美珍;刘佳媚;章鸯;章卫国

    目的 研究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是否具有临床遗传效应.方法 采用胰酶-吉姆萨-G显带法对高危孕妇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电话随访.结果 11 058位孕妇羊水细胞中检出inv(9)149例,发生率为1.35%.电话随访到其中98位孕妇,其中54例有流产婚育史的孕妇中有8例发生自然流产,自然流产率为14.81%.在98例孕妇中,除4例孕妇有自然流产或死胎史、2例孕妇主诉有7~8个月胎儿发育不良引产史、1例主诉其配偶携带inv(9)且性功能减退、1例主诉胎儿分娩后左手较右手偏小外,其余孕妇及配偶均未述有任何先天异常或其他重大疾病.能咨询到的其他已分娩的inv(9)婴幼儿也未发现其他先天异常或其他严重疾病.对10 909位非孕inv(9)胎儿孕妇和149例孕inv(9)胎儿孕妇的流产率进行相关性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2 =0.047,P>0.05).结论 孕inv(9)胎儿孕妇的流产率完全接近非孕inv(9)胎儿孕妇的流产率,孕inv(9)胎儿孕妇的自然流产率等同于正常人群的自然流产率,inv(9)为属于正常的多态变异,不具有临床遗传效应.

  • 一例类孟买血型的家系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林甲进;黄颖;朱碎永

    目的 对1例类孟买血型个体及其家系进行表型鉴定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H抗原;应用PCR技术扩增FUT1编码区序列.PCR产物经双酶切后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先证者红细胞与抗H血清不凝集,血清学鉴定为Bmh.直接测序显示其FUT1基因编码区序列第547-552位A、G两碱基为纯合型缺失(CAGAGAG-CAGAG),第814位为A/G杂合,因此推测其单倍型分别为547 552delAG、547-552 delAG和814A>G复合突变.先证者母亲、姐姐、妹妹血型均为B型,母亲、姐姐的FUT1基因分别为814A/G杂合和547-552 del/AG杂合,而妹妹为FUT1 547-552 del/AG杂合.先证者的FUT1 547-552 AG缺失和814A>G复合突变均遗传自母亲.结论 在类孟买血型个体中首次发现FUT1 547-552delAG和814A>G复合突变.

  • 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gkok)合并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型分析

    作者:赵颖;商璇;熊符;刘彦慧;娄季武;徐湘民

    目的 分析异常血红蛋白[Hb J-Bangkok(βCD56 GGC>GAC)]杂合子及其合并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突变的双重杂合子的血液学指标,分析携带该异常血红蛋白突变的表型特征及其对β地中海贫血表型的修饰作用.方法 收集1个携带有Hb J-Bangkok/β-地贫突变的家系以及3例散发的Hb J-Bangkok携带者样本,对其进行血常规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并测定α和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 家系中的父亲和3例散发样本均为Hb J-Bangkok杂合子,红细胞参数均正常,但血红蛋白电泳显示有Hb J异常带,无其他临床表型.先证者为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IVS-Ⅱ-654突变的双重杂合子,其血液学表型与单纯β地贫杂合子类似,具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特征,血红蛋白电泳结果Hb A2上升,并有高含量HbJ异常带.结论 单纯Hb J-Bangkok杂合子无临床表型.Hb J-Bangkok合并β地贫突变不会加重其临床症状.因此携带Hb J-Bangkok突变不会对个体的临床表型产生影响.当Hb J-Bangkok突变携带者与β-地贫携带者婚配时无需进行产前诊断.

  • 一种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的新突变(Ser250Phe)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作者:江明华;王兆钺;余自强;苏健;曹丽娟;张威

    目的 探讨Ser250Phe突变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Ⅶ,FⅦ)缺陷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一步法及ELISA分别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凝血因子Ⅶ活性及抗原;PCR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因子7基因(factor 7 gene,F7)所有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直接测序分析;PCR介导质粒DNA定点诱变法构建F7 Ser250Phe突变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EK293细胞,一步法测定培养上清FⅦ活性及ELISA及Western印迹测定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FⅦ抗原;同时将F7表达质粒与高尔基体或内质网定位的荧光质粒共转染CHO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PTT、TT及FIB均正常,而先证者PT、FⅦ活性及抗原分别为36.5 s、4.0%及130.2 ng/mL;测序发现先证者F7基因存在g.15975G>A(IVS6-1 G>A)与g.16750 C> T(Ser250Phe)双杂合突变,其父亲为g.16750 C>T杂合子,母亲为g.15975G>A杂合子,妹妹不携带这两种突变;HEK293细胞上清中FⅦ250Phe活性为(4.12±0.61)%(以FⅦ250Ser载体转染细胞培养上清FⅦ活性作为100%),培养上清中FⅦ250Ser与FⅦ250Phe抗原水平分别为(37.77±2.30)ng/mL和(4.02±0.52) ng/mL;而细胞裂解液中FⅦ250Ser与FⅦ250Phe抗原水平分别为(172.45±2.25) ng/mL和(130.51±2.32) ng/mL;Western印迹分析示转染了FⅦ250Phe载体的HEK293细胞培养上清无可检测FⅦ抗原,而在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FⅦ抗原,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在CHO细胞表达的重组FⅦ250Phe绿色荧光信号能与核周内质网红色荧光信号重合,而且也与高尔基体红色信号重合,与重组FⅦ250Ser一致.结论 复合IVS6-1G>A与Ser250Phe突变是导致患者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的原因;FⅦSer250Phe突变未见报道,其能正常合成,并转运至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但不能有效分泌至细胞外,可能于细胞内部分降解或由于半衰期缩短而分泌后迅速降解.

  • 41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陆滢;余梦霞;牧启田;汪琼;陈志妹;楼基余;金洁

    目的 分析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探讨CMML核型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1例CM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其核型特征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CMML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型诊断为CMML Ⅰ型的患者17例(41.5%)、CMML-Ⅱ型24例(58.5%).14例(34%)患者伴有异常核型,其中以+8为常见.CMML-Ⅰ型患者中核型异常的患者年龄大于核型正常患者的年龄.CMML-Ⅱ型患者中正常核型者的淋巴细胞绝对值高于异常核型者.有随访资料的29例患者中26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4个月(1~13个月),正常核型者和异常核型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5个月和3.8个月(P=0.408).CMML-Ⅰ型中异常核型者的中位生存期(3个月)短于正常核型者(17个月)(P=0.015),但在CMML-Ⅱ型患者中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2.9个月和5.8个月,P=0.629).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8在CMML中为常见.核型异常是CMML-Ⅰ型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但在CMML-Ⅱ型患者中核型异常与预后无关.

  • 一个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谢耀盛;张扬;朱丽青;金艳慧;杨丽红;谢海啸;王明山;杨小丽

    目的 对1个姨表近亲结婚的遗传性凝血因子Ⅴ (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FⅤ活性(FⅤ∶C)和血浆FⅤ抗原(FⅤ∶Ag)等凝血指标进行表型诊断.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及家系成员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侧翼、5’和3’非翻译区,发现突变位点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明显延长,分别为23.5s和50.5s,其FⅤ∶C(8%)和FⅤ∶Ag(<1%)极度减低;同样先证者的妹妹PT和APTT也显著延长,分别为24.1s和62.4 s,其FⅤ∶C(7%)和FⅤ;Ag(<1%)也极度减低;家系其他成员的PT及APTT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先证者的F5基因第5外显子测序发现其29170位为纯合突变T→C,导致19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变为丝氨酸(Phe190Ser),先证者的妹妹同样为纯合Phe190Ser突变;大哥、大姐、大女儿、小女儿和外甥女均为Phe190Ser杂合突变,其FⅤ∶C也有所减低(分别为57%、73%、72%、66%、75%);两个弟弟为正常野生型,其FⅤ∶C和FⅤ∶Ag均在正常水平.结论 该遗传性FⅤ缺陷症家系先证者及其妹妹F5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g.29170T→C纯合型错义突变,导致Phe190Ser.其原因推测与其父母近亲结婚有关.Phe190Ser与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FⅤ水平降低有关.

  • 四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樊一笋;丁双双;潘金兰;薛永权;胡振华

    目的 探讨4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和9号染色体短臂及长臂涂染探针分别对4例伴有inv(9)(p22q34)的Ph阳性患者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用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核型中有3种克隆,分别为正常细胞、t(9;22)(q34;q11)异常细胞、同时合并der(9)t(9;22)衍生克隆和Ph以及其它异常,即t(8;12)(q12;p11),der(9) t(9;22)inv(9) (p22q34),der(22)t(9;22)细胞.其余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同时合并Ph和der(9)t(9;22)(q34;q11)inv(9)(p22q34).FISH结果显示,3例有1红1绿两个融合信号、2红2绿1个融合信号、且在中期分裂相中发现1红1绿荧光信号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的两端;另1例67.5%的细胞有2红1绿1融合信号,有1绿色信号的缺失即表明BCR基因的缺失.染色体涂抹检测发现4例患者均有9号染色体的倒位.逆转录PCR检测均为b3a2转录本.该继发异常既可发生于Ph阳性CML慢性期或急变期,也可发生于原发性Ph阳性AML.该异常核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可再现的Ph继发性异常,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 六例20q-继发t(20;21) (q11;q11)易位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点

    作者:吴春晓;潘金兰;仇惠英;薛永权;陈苏宁;张俊;吴亚芳;沈娟;白淑潇

    目的 了解20q-继发t(20;21)(q11;q11)核型异常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20q11/12双色探针、20号和21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20号和21号染色体亚端粒探针以及20号和21号染色体涂染探针对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6例20q-继发t(20;21)易位核型异常的患者占本院2000年以来经常规核型分析检测出20q-异常患者总数的2.3%(6/257),其中5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患者均经以上各种探针荧光原位杂交证实存在20q-,其与21号染色体易位断裂点也均为q11.结论 der(20)del(20)(q11q13)t(20;21)(q11;q11)与i(20q-)一样,是20q-的较少见的再现性衍生异常,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和髓系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少数也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提示该类疾病预后较差,易位可能形成新的融合基因从而在该类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 217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的研究

    作者:刘娟;张闰;葛峥;林忠琨;柳萍;仇海荣;朱广荣;杨慧;吴雨洁

    目的 研究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通过常规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巢式PCR扩增及测序等技术相结合,对217例成人ALL患者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全面分析,并探讨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 成人ALL遗传学异常以t(9;22)(q34;q11)/ BCR-ABL融合基因常见(56.3%),其次为复杂核型(13.8%),其它异常占29.9%;经荧光原位杂交确诊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22.4%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未发现Ph染色体;遗传学预后分组高危组患者随年龄增大递增;高危组B-ALL亚型高于标危组(98.4% vs.65.7%,P=0.000),高危组3个月(67.3% vs.85.1%,P=0.042)、6个月(55.1%vs.80.4%,P=0.008)、12个月(34.0% vs.59.1%,P=0.017)和24个月(13.0% vs.36.6%,P=0.010)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均显著低于标危组,中位OS时间高危组(11个月,95%CI:8.0~13.9)比标危组(19个月,95%CI:10.8~27.1)显著缩短(P=0.001).结论 成人ALL具有特征性遗传学异常,本组预后分组对判断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正确分层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临床上单独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漏诊率高,建议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提高细胞及分子遗传学亚型的正确诊断水平.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与分子遗传学异常的研究

    作者:韩永胜;薛永权;杨海燕;张俊;潘金兰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免疫表型分型和分子遗传学异常,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于预后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59例DLBCL患者中CD10、BCL6、MUM1的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法将DLBCL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GCB)型和非GCB型;分别应用BCL6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IgH/BCL2双色双融合探针及MYC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在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切片上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检测BCL6、BCL2和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情况.结果 在59例DLBCL患者中,GCB型占28.8%(17/59),非GCB型占71.2% (42/59).BCL6、BCL2和MYC基因易位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4/58)、1.7%(1/59)和5.3%(3/57),BCL6、BCL2和MYC基因扩增的发生率分别为17.2% (10/58)、22.0%(13/59)和21.1%(12/57).BCL6扩增与BCL6易位无相关性(P=0.424),但与BCL2及MYC扩增呈正相关(列联系数C值分别为0.405和0.403,P值均<0.01).在GCB型中BCL6易位的发生率高于非GCB型,而BCL6、BCL2或MYC扩增更常见于非GCB型,差异接近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和0.106).在单因素分析中,免疫分型和国际预后指数积分对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均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47和0.001),而BCL6易位和3基因扩增对OS率均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150和0.444);在多因素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积分是影响OS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RR=3.843,P=0.017).结论 本组DLBCL患者中GCB亚型较少见,常见的遗传学异常为BCL6易位和BCL6、BCL2及MYC扩增,且3基因扩增之间密切相关,而BCL2易位的发生率低.免疫表型分型对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小,遗传学异常不能用于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 一例ABO血型cisAB06亚型的基因序列分析

    作者:戚新;章旭;刘显智;李剑平

    目的 探讨1例ABO亚型cisAB06的血清学和分子遗传特征.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1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红细胞ABO抗原,标准A、B、O红细胞检测血清中ABO抗体.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BO基因分型.用PCR技术特异性扩增A、B基因第6~7外显子,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患者红细胞有A、B抗原,同时血清中存在抗A抗体.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基因分型结果为B/O02型,直接测序结果为cisAB06型,与B101基因序列比对仅在第526位发生G>C的突变(c.526G>C),该位点的突变导致176位甘氨酸变成精氨酸(p.R176G).结论 B等位基因c.526G>C突变形成cisAB06等位基因,其血清学表现为AB型.

  • 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B*55:35的鉴定及家系调查

    作者:宋永红;毛永鑫;董魁;陈晓健;谷彦霞;朱传福

    目的 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并调查其遗传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PCR-SSOP) HLA分型技术发现1个疑似的新HLA等位基因,通过DNA测序鉴定其序列,并与同源性高的HLA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对携带者家系进行调查.结果应用PCR-SSOP进行HLA基因分型时,该样本HLA-B位点反应格局异常.DNA序列分析证实其为1个新HLA-B等位基因.与同源性高的等位基因B*55:02比较,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有7个碱基发生改变,导致6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造成2个氨基酸改变,即第69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甲硫氨酸(Met)、第70位的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丙氨酸(Ala).结论 发现并鉴定了HLA-B位点的1个新等位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FJ898284,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B* 55:35.

  • 间隙连接蛋白43在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冯燕;康晓洁;黎春晖;聂敏海

    目的 研究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寻其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4亚基硝氧喹啉(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诱导SD大鼠口腔黏膜癌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x4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动态变化,分析Cx43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结果 Cx43蛋白主要表达于大鼠舌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膜、上皮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呈阳性染色,角质层未见表达.随着舌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Cx43的表达明显下降.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43染色分布于癌细胞胞质以及鳞癌组织的角化珠内.Cx43在正常舌黏膜、轻度上皮异常增生、中度上皮异常增生、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10/10)、85.71%(12/14)、66.67%(8/12)、40.00%(4/10)、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NQO诱发舌黏膜癌变的过程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随病变程度加重而显著下降,提示Cx43表达异常参与了口腔黏膜的癌变过程.Cx43表达下降是口腔黏膜癌变的早期事件.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