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t(13;16;21)复杂易位一例

    作者:刘芳;史彩虹;田丰丰;肖金生;刘安娜

    患者女,31岁,表型和智力正常.结婚后流产3次,均于孕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夫妇非近亲婚配,否认有毒药物和放射线接触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其父母体健,有两个妹妹,大妹已生育一女儿,表型正常,小妹未婚.细胞遗传学检查: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培养68~72h,在收获前加秋水仙素作用3h,收获淋巴细胞制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3)t(13;21) (13pter→13q14∶∶ 21q21→21qter),der(16)t(16;21)(16pter→ 16q12.1∶∶21p12→21pter),der(21)t(13;21)t(16;21)(16qter→16q12.l∶∶21p12→21q21∶∶13q14→13qter),见图1.其丈夫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父母和妹妹因在外地未做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46,XX,t(19;22)(p13;q13)伴不育一例

    作者:赵善娜;贺长虹;都婧;侯雪;王延铮;吕志萍

    患者 女,37岁.婚后11年不孕,于2012年8月到我院就诊.患者夫妇非近亲结婚,智力、表型均正常,否认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患者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血液检验结果: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雌激素、垂体泌乳素、睾酮、胰岛素、空腹血糖均正常.促甲状腺素1.27 mU/L(正常参考值:成人2~10 mU/L)、孕酮(卵泡期)49.55 nmol/L(正常参考值:0.63~4.76 nmol/L)、抗心磷脂抗体(IgA、IgG、IgM)(-)、弓形虫抗体IgM(-)、风疹病毒抗体IgM(-)、巨细胞病毒抗体IgM(-)、单纯疱疹病毒IgM(-)、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核抗体(-).其丈夫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精液常规结果为弱精.

    关键词:
  • t(12;18)染色体易位一家二例

    作者:王红英;何亚香

    先证者 男,8个月,系第1胎足月顺产.因"夜啼、盗汗"就诊.查体:体重11.6 kg(>2 CD),身高70.5 cm,头围46.5cm.体软,额宽,脸大,耳朵小,耳廓内卷,眼睑小.运动和智力发育迟缓.X线骨龄检查示左侧腕骨共一块,桡骨端骺未出,尺桡骨临床钙化带减弱,骨质轻度脱钙表现.其父母非近亲结婚,表型正常.母孕期羊水多,肝功能转氨酶高.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enver developmet screening test,DDST)异常.

    关键词:
  • 连续两次妊娠mos45,X/46,X,i(X)(q10)胎儿

    作者:赖怡;张雪梅;朱红梅;刘之英;秦利;郑杰梅;夏蓓;谢良玉;魏杨君

    孕妇 33岁.孕3产1,第1胎足月顺产一女.现7岁,智力低下,身材较同龄人矮小,伴先天性心脏病,于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结果示患儿性染色体异常.本次妊娠22周孕,因第1胎有染色体异常患儿生育史故来我院做羊水染色体检查.夫妻非近亲婚配,表型、智力均正常.两次孕期均无药物、毒物及射线接触史.男方精液及前列腺液检查正常,无烟酒嗜好.其家系成员外观、智力均正常,无类似病史.经孕妇知情同意后抽取羊水进行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的CRYBB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作者:吴庆华;史惠蓉;刘宁;鲁宁;江淼;赵振华;孔祥东

    目的 探索采用DNA测序对河南1个5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核性白内障家系候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择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发生相关的4个晶状体蛋白基因(CRYBA1/A3、CRYBB1、CRYBB2和CRYGD)作为候选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候选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侧翼的非编码区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突变位点.通过孕早期绒毛采样对1名高危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该家系中先证者及患者CRYBB1基因第4外显子发生c.387C>A杂合突变,导致其编码的晶状体βB1蛋白第129位氨基酸由丝氨酸转变为精氨酸(p.S129R),行产前诊断的胎儿未携带该突变,出生后随访证实为1名健康个体.结论 CRYBB1基因c.387C>A(p.S129R)突变为该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突变,本研究完成了CRYBB1基因突变所致核性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

  • 一个X连锁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EDA基因c.822G>T突变分析

    作者:孙雪萍;沈鉴东;吴畏;谢佳孜;高超;覃莲菊;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 对1个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进行ectodysplasin A(EDA)基因序列分析,为家系成员提供准确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 抽取家系中先证者及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常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技术分析EDA基因编码区序列;选择103名无血缘关系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在先证者及另1例男性患者的EDA基因第7外显子区域检出c.822G>T突变,导致第274位的色氨酸变成了半胱氨酸(p.W274C),该突变位点未见文献报道.家系中的5名女性成员中检出c.822G>T杂合突变,正常男性成员及103名正常对照均不存在此突变.结论 EDA基因c.822 G>T突变为导致该家系成员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的致病突变.

  • 应用下一代半导体靶向测序技术检测Marfan综合征致病突变

    作者:卢超霞;吴炜;肖继芳;孟岩;张抒扬;张学

    目的 应用Ion Torrent PGM半导体测序仪和Ion AmpliSeqTMInherited Disease Panel对3例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明确其致病突变,并评价下一代半导体靶向测序诊断复杂单基因遗传病的效果.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集3例MFS患者及1名正常志愿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经多重PCR扩增富集目的基因片段.每个样本用特异性序列标签进行标记后,应用Ion One Touch系统进行模板制备、乳化PCR及磁珠颗粒富集;后用318半导体测序芯片进行高通量测序.用Ion Torrent Suite 3.2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SNPs和Indels提取,再用dbSNP 137数据库过滤得到SNPs和indels,剩余的可疑突变经Sanger法测序验证.结果 用一张318芯片得到855.80Mb的总数据量,4个样本的平均测序深度均达到100×以上,对目的区域的覆盖度在98%以上.数据经软件分析及数据库过滤后,在3例MFS患者中分别得到3个FBN1基因可疑突变,并经Sanger法测序验证,一个为已报道FBN1基因错义突变(p.E1811K),另外两个为新发现的突变,包括一个无义突变(p.E2264X),1个插入突变(p.L871FfsX23).结论 在3例MFS患者中都成功检出FBN1基因致病突变,表明半导体靶向测序可对复杂单基因遗传病进行高效、准确的基因诊断.

  • 微阵列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谢言信;徐艳文;苗本郁;曾艳红;周灿权

    目的 建立适用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微阵列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 CGH).方法 对以下3种来源的细胞进行array CGH分析:(1)经胰酶消化的核型分别为46,XX、46,XY、47,XX,+13的B2、C38、A1的3株人胚胎干细胞,分离后获取3~5个细胞;(2)在本中心进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正常受精来源的废弃胚胎卵裂球;(3)源自5对罗氏或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夫妻、在本中心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10个废弃胚胎,其中8个胚胎经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诊断为异常,1枚无信号,1枚诊断正常但胚胎发育停滞.经全基因组扩增后,对扩增产物进行24sure V3或24sure+芯片检测,采用BlueFuse Multi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对来自B2、C38、A1系干细胞株的3~5个细胞进行array CGH分析,结果与核型鉴定一致;(2)对来自2枚正常受精胚胎的6个卵裂球的扩增产物行24sure V3分析,1枚胚胎的2个卵裂球分别为非整倍体和正常核型,另1枚胚胎的4个卵裂球中2个正常,另外2个均为-22,+13.用24sure+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前一致;(3)对来自染色体易位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10枚胚胎进行array CGH分析,4枚胚胎在array CGH分析时与FISH诊断结果相符,其中2枚FISH与array CGH结果完全一致,2枚通过array CGH分析发现除FISH发现的异常外的其他多条染色体数目异常.1枚胚胎FISH检测无信号,而array CGH诊断为13三体.5枚与FISH诊断结果不符的胚胎中,1枚来自罗氏易位FISH诊断为13单体,两种array CGH芯片均诊断为14三体及其他多条染色体非整倍体改变,1枚胚胎碎片多且发育停滞(该易位患者另2枚胚胎诊断均相符),其余3枚结果不相符的胚胎均来源于染色体(p13;q11)的相互易位.结论 应用array CGH可同时完成对胚胎染色体结构检测及全染色体组非整倍体筛查,但在断裂点距离着丝粒位置较近的染色体1区的易位应选择分辨率高的24sure+芯片.

  • Wilson病双(多)胞胎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程楠;王训;喻绪恩;周志华;高伟明;饶娆;胡纪源;杨任民;韩咏竹

    目的 观察双(多)胞胎Wilson病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收集双(多)胞胎Wilson病家系的临床资料,留取其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分型判定双胞胎是否为同卵双生,用DNA测序法检测ATP7B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结果 5个双胞胎家系的患者均符合Wilson病的诊断标准.STR分型提示4个家系为同卵双生,1个家系为异卵双生.3个双胞胎家系的患者均以肝症状起病,另外2个家系的患者以脑症状起病.在4个家系的患者中检出ATP7B基因的突变,均位于第8和(或)第13外显子,其中1个家系的患者同时携带第8外显子p.R778W杂合突变和第13外显子p.P992L纯合突变,其父母分别为p.R778W杂合突变和p.P992L杂合突变的携带者,因此该家系的患者发生了杂合丢失现象.有1个家系的2例患者及其父母亲各外显子均未检出突变.1个三胞胎家系中的1名女性成员为脑症状起病的Wilson病患者,1名男性为无症状的亚临床型Wilson病患者,另1例女性成员未患病,这3位成员及其母亲均检出第13外显子p.P992L杂合突变.结论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因素在Wilson病发病中的主要作用.杂合丢失现象是除点突变外Wilson病的另一种发病机制.

  • X连锁隐性遗传性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一家系EDA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明阳;袁鹤;李继遥

    目的 对1个X连锁隐性遗传性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X-linked 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XLHED)家系进行EDA基因检测,分析基因突变类型,探讨其遗传学因素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该XLHED家系进行家系调查,收集家系患者及部分成员和5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个体的外周血标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EDA基因8个外显子,DNA直接测序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该家系中患者检出EDA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c.467G>A突变,导致R156H错义突变.先证者的母亲及姨妈携带c.467G>A杂合突变,家系中正常个体和正常对照个体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EDA基因的R156H突变可能是引起该XLHED家系先证者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的致病原因.

  • 10个中国汉族寻常型鱼鳞病家系的FLG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顾永;邵敏华;杜旭峰;李明;施和建;张国龙

    目的 对10个寻常型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Ⅳ)家系的FLG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分析中国汉族人Ⅳ患者FLG基因的突变热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0个Ⅳ家系的所有患者及正常成员FLG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对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检测突变,同时选取100名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在7个家系中发现了3种FLG基因的致病突变,包括c.3321delA、c.5757delCCAG和c.8138C>T(p.S2706X),其中有两例患者的突变类型为3321delA的纯合突变,在另外3个家系中未发现FLG基因的突变.所有家系的正常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均未发现c.5757delCCAG和c.8138C>T(p.S2706X),而在2名正常对照中发现其携带c.3321delA杂合突变.结论 在中国汉族Ⅳ家系检测到3种FLG基因的突变类型,其中c.3321delA是常见的突变类型(46.9%).首次发现c.5757delCCAG和c.8138C>T(p.S2706X)突变与Ⅳ相关.部分家系未检测到FLG基因突变,推测可能由其他致病基因导致.

  • 醛固酮调控WNK4基因表达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由田;赵妍;邱广斌

    目的 研究醛固酮调控WNK4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正常饮食饮水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组3组大鼠分别以醛固酮注射1d、3d及高钾饮食诱导大鼠内源醛固酮增高,检测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及血清和24 h尿液中K+、Na+和Cl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组织WNK4表达,转染WNK4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WNK4-484和pGL3-WNK4-275至肾源细胞系HEK239细胞中,醛固酮刺激24 h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大鼠血清醛固酮水平均升高,尿液K+浓度均升高,尿液Na+浓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钾组大鼠尿液中Cl-显著升高;实验组大鼠血清K+、Na+和Cl-浓度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WNK4表达明显下降.在醛固酮刺激下,pGL3-WNK4-484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3.5倍,pGL3WNK4-275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醛固酮可作用于WNK4基因上游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上,发挥其下调基因表达的作用.

  • FO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陶陶;陆小明;姚磊;王佳甲;史岩;骆慧;刘宁;尤永平

    目的 探讨FO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FOS蛋白在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FOS表达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周期的改变;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FOS下游功能蛋白的变化.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FOS的表达随着级别的增高而增高;抑制FOS的表达后,U87和U251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生长阻滞在G1期且细胞侵袭能力下降,下游的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FOS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以下调功能蛋白CyclinD1和MMP9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和侵袭能力.

  • PCR-短串联重复法快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作者:管立学;任翠爱;李海波;高丽;贾南;管晖

    目的 探讨PCR短串联重复(PCR-short tandem repeat,PCR-STR)法快速产前筛查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的应用价值及7个STR位点多态性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21号染色体核心区域(21q22.1-21q22.2)及其附近的7个STR位点(D21S11、D21S1411、D21S1412、D21S1413、D21S1414、D21S1432、D21S2039),应用PCR-STR扩增对978例高危孕妇羊水样本和82例疑似DS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诊断筛查检测,并与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比较.结果 (1)978例羊水和82例外周血样本PCR-STR检测全部成功,7个STR位点多态信息联合分析,以检出2个位点面积比或强度为1∶1∶1三条带;或1个位点1∶1∶1三条带,同时有2个位点面积比或强度为1∶2或2∶1两条带为DS基因诊断标准,共检出DS阳性40例,其中羊水14例阳性,外周血26例阳性.(2)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961例(98.3%),17例培养失败(1.7%),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44例(4.6%),其中14例为DS核型,包括12例标准DS核型,1例易位DS核型,1例嵌合DS核型.17例培养失败羊水经脐带血染色体分析证实均为正常核型.(3)82例可疑DS患者外周血培养全部成功,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30例(36.6%),其中26例为DS核型,包括22例标准DS核型,4例易位DS核型;其它异常核型4例.(4)PCR-STR法对7个STR位点联合分析,单例样本可检出1~4个位点为1∶1∶1三条带,或可见2~4个位点为面积比率或强度比为2∶1或1∶2的两条带.羊水和外周血样本DS基因诊断结果与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结果完全一致,PCR-STR法快速产前基因诊断DS筛查的灵敏度为100%,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5)7个STR位点杂合率在0.624~0.812,D21S2039和D21S1412位点杂合度高(>0.80),D21S1411和D21S1432位点杂合度较低(<0.70).D21S11和D21S2039位点检出1∶1∶1三条带比率高(≥40%),而D21S1411、D21S1432、D21S1413位点检出单一条带(纯合率)比率高(≥30%).结论 PCR-STR法是产前诊断DS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筛查方法,7个STR位点联合分析,提供的诊断信息量大,结果准确、可靠.

  • 应用Array-CGH及MLPA技术检测核型不明的4例染色体不平衡易位

    作者:耿茜;吴维青;罗福薇;徐志勇;陈武斌;李芳;谢建生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分析疑似为染色体病、但核型分析未能诊断的染色体不平衡易位,并探讨两种技术在染色体不平衡易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提取DNA,并分别进行Array-CGH及染色体亚端粒区MLPA分析.结果 4例患者经ArrayCGH分析均诊断为染色体不平衡易位,亚端粒区经MLPA检测的3例与Array-CGH结果吻合,1例因缺失位置不在检测范围内而未能检出.结论 Array-CGH和亚端粒区MLPA分析可以弥补核型分析的不足,两者结合应用是诊断染色体不平衡易位更为经济和高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不育夫妇中男性精子DNA碎片指数变异的研究

    作者:费前进;金建远;倪吴花;黄学锋

    目的 探讨不育夫妇中男性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的变异程度.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将539对不育夫妇中的539例男性纳入本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999年),应用精子染色质扩散(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试验对每名男性进行至少1次的重复精液常规分析和DFI检测,计算DFI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对DFI的变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39例男性中,有473例、59例、6例和1例分别行1次、2次、3次和4次重复精液常规分析和DFI检测,共计613次重复检测,重复检测和首次检测的间隔时间为0.5~34个月,中位数3.0(1.0~11.0)个月.539份首次检测样本间的DFI变异系数(between-sampl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B)为71.2%.与首次检测间隔0.5~3个月、3~12个月和12~34个月的DFI与首次检测的D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8%作为男性生育力的DFI阈值,539例男性中有142例(26.3%,95%CI:22.6%~30.0%)的首次和重复检测DFI值分别位于阈值两侧.539例男性自身DFI的变异系数(within-subjec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w)为0.0~110.5%,中位数为26.0%(12.6%~42.8%),精子总数、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和精子形态的CVw的中位数分别为41.9%(21.8%~72.6%)、31.9%(15.1%~62.5%)、29.4%(13.2%~55.4%)和46.0%(22.4%~87.1%),各精液常规参数的CVw分别与DFI的CV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FI的CVw与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和DFI重复检测的间隔时间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不育夫妇中的男性精子DFI是一个变异较大的参数,应对每例男性的DFI进行重复检测才能反映其精子DNA损伤的水平.

  • 一常染色体显性May-Hegglin异常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冯亚佩;郭小凡;李琳;李江夏;刘中路;朱晓燕;刘奇迹

    目的 分析1个May-Hegglin异常(May-Hegglin anomaly,MHA)家系的表型特点及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MYH9)突变的类型.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血细胞镜检等实验室检查.采集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技术扩增先证者MYH9基因第10、25、26、30、38、40外显子,测序并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确定突变位点后,利用1对错配引物分别扩增家系中的其余患者及正常成员的对应基因区域,之后进行PCR扩增片段的TaqⅠ限制性内切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分析,以资对照和鉴定.结果 本家系中MHA患者具有典型的“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粒细胞包涵体”三联征.所有患者在MYH9基因的第38外显子第5521位核苷酸均存在杂合错义突变c.5521G>A(p.Glu1841Lys),且该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结论 该MHA家系的致病基因为MYH9.c.5521G>A突变为中国人群的一个突变热点.

  • 男性不育人群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基因座无效等位基因分析

    作者:叶峻杰;李宗芳;陈燕祥;马丽;李貌;郭海;王跃力;杨丽娟;程宝文

    目的 探讨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Y-short tandem repeat,Y-STR)在遗传缺陷相关的男性不育群体中基因座分型时无效等位基因现象.方法 应用改良多重PCR体系进行序列标签位点(sequence tagged sites,STS)检测,对236例非梗阻性无精、严重少精男性个体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检测及分型;应用AmpFISTR(R) YfilerTM体系在上述人群中进行17 Y-STR(DYS19、DYS389Ⅰ、DYS389Ⅱ、DYS390、DYS391、DYS392、DYS393、DYS437、DYS438、DYS439、DYS385a/b、DYS448、DYS456、DYS458、DYS635、Y-GATA-H4)基因分型.结果 上述人群中AZF的总缺失率为16.95%(40/236):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存在13例AZFc缺失,6例AZFb+c缺失,2例AZFa缺失,1例AZFb缺失.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存在17例AZFc缺失,1例AZFb缺失.未发现AZFa+b+c缺失.40例不育个体通过17 Y-STR检测在DYS438、DYS439、DYS437、DYS389Ⅰ、DYS389Ⅱ、DYS392、DYS385a/b、DYS448基因座发现了无效等位基因.2例AZFa缺失个体具有DYS438、DYS439、DYS437、DYS389Ⅰ、DYS389Ⅱ等位基因缺失;2例AZFb缺失个体具有DYS392、DYS385a/b等位基因缺失;30例AZFc缺失个体具有DYS448等位基因缺失;6例AZFb+c缺失个体具有DYS392、DYS385a/b、DYS448等位基因缺失.在其他男性不育个体中未见Y-STR缺失.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无精症、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遗传因素,这种缺失造成法医学相关的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基因座缺失,在性侵犯案件中可导致错误的解释.阐明Y-STR在男性不育人群中的异质性在法医DNA鉴定中可以更好地完善Y-STR数据库和提高STR数据的解释能力.

  • P53(rs1042522)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的相关研究

    作者:黄郁馨;宗利丽;林蒋海;付永贵;刘泽寰;毛婷;曾俊;王玉凤;赵欣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53 (tumor suppressor gene,P53)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结合DNA测序的方法对460例EM患者、650例无EM妇女(对照组)及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P53基因rs1042522位点(G/C)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均存在P53 (rs1042522) G/C多态性,且P53 (rs1042522)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在EM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其中等位基因C使EM发病风险提高1.179倍,等位基因G使其风险降低0.854倍;GC与GG基因型相比患EM的危险度增高1.548倍(95%CI为1.153~2.081),CC与GG基因型相比患EM的危险度增高1.865倍(95%CI为1.326~2.625).P53 (rs1042522)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在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且等位基因C使内膜癌发病风险提高1.278倍,而等位基因G使其风险降低0.772倍;GC与GG基因型相比患内膜癌的危险度增高2.074倍(95%CI为1.197~3.599),CC与GG基因型相比患内膜癌的危险度增高2.864倍(95%CI为1.557~5.263).P53 (rs1042522)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在EM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基因rs1042522位点(G/C)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M遗传易感性存在相关性,且从遗传学角度分析,EM的发病机制可能更类似于肿瘤.

  • 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26个碱基缺失导致的罕见p表型

    作者:许先国;洪小珍;马开荣;蓝小飞;陈舒;刘瑛;应燕玲;朱发明;吕杭军

    目的 研究中国人个体P1Pk血型系统中罕见p表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分子遗传背景.方法 对1例血清中含有疑难抗体的先证者及其8位家系成员样本,应用特异性血型抗体和谱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对p表型相关的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1,4-galactosyltransferase,A4GALT)编码基因A4GALT编码区及侧翼内含子区进行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克隆测序法鉴定A4GALT等位基因组合.结果 先证者为罕见的p表型,其血清中含有能与所有非p表型红细胞凝集反应并致其溶血的抗-Tja抗体,其他家系成员为正常的P1或P2表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的A4GALT基因编码区存在972~997位26 bp纯合缺失,该26 bp缺失可引起多肽链的移码突变,导致变异型α1,4半乳糖基转移酶比野生型多83个氨基酸残基;而其他家系成员在该位点均为缺失杂合子或未缺失.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因A4GALT基因972~997位26 bp缺失导致的p表型.

  • 一种导致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的FⅫ基因新突变

    作者:谢海啸;吕美艳;杨小丽;朱丽青;杨丽红;金艳慧;王明山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coagulation factorⅫ,FⅫ)缺陷症家系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FⅫ活性(FⅫprocogulant activity,FⅫ∶C)和血浆FⅫ抗原(FⅫantigen,FⅫ∶Ag)等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技术对FⅫ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FⅫ基因突变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测定表达产物的FⅫ∶C的活性和FⅫ∶Ag含量.结果 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至108.1 s(正常参考值为27.0~41.0 s),其丈夫APTT在正常范围,儿子、女儿和外孙的APTT轻度延长.先证者FⅫ∶C和FⅫ∶Ag均极度降低至0.01(正常参考值为0.72~1.13),其丈夫、儿子、女儿和外孙的FⅫ∶C分别为0.57、0.24、0.14、0.16;FⅫ∶Ag分别为0.55、0.27、0.15、0.21.先证者和女儿FⅫ基因第9外显子均发现g.6800-6808del9bp杂合型缺失突变.先证者及儿子、女儿、外孙FⅫ启动子区46C/T多态性均为TT基因型,丈夫为CT型.体外表达结果显示,突变体在细胞裂解液中FⅫ∶Ag水平接近野生型,而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突变体FⅫ∶Ag、FⅫ∶C水平降至野生型的一半.结论 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的先证者FⅫ基因第9外显子g.6800-6808del9bp为一新发现的突变.突变蛋白在细胞内大量蓄积,但存在分泌障碍.g.6800-6808del9bp和46T/T与FⅫ水平的降低有关,但不是先证者FⅫ水平极度降低的唯一原因.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新突变

    作者:王辉;谢建生;吴维青;徐志勇;罗福薇;耿茜

    目的 对1例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女性患者的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分子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采集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外显子序列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COMP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Sanger法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 该患者COMP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c.956A>T错义突变,其COMP基因第319位密码子由原来编码天冬氨酸的密码子GAC突变为编码缬氨酸的密码子GTC(p.Asp319Val).SIFT功能预测该错义突变将影响蛋白结构.结论 该患者发病是由COMP基因c.956A>T突变导致,该突变国内外未见报道.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输血分析

    作者:张哲;邓刚;黄丹丹;郭雯玉;许德义;杜勇;汤晓娴;俞勇;邓丹菲

    目的 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样本的分子机制,为临床ABO血型正反不符样本的鉴定和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样本,选取其中血清学反应格局相似的样本6份,应用血清学方法、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BO基因直接测序及TA克隆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分子机制,对其进行分类,并回顾性调查临床输血情况.结果 导致该6份样本ABO血型正反不符情况有3种:抗原减弱(2份)、抗体减弱(3份)、ABO亚型(1份).遵循同型或相容性输注原则进行输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ABO血型存在异质性,血清学反应格局相同的样本可由多种机制引起.

  • CACNB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孙倩;王欣;黄颖;胡云良;唐疾飞;林燕;牛宇欣;王晓欧;杜兵

    目的 探讨钙离子通道β2亚基基因(calcium channel β2 gene,CACNB2)多态性与温州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rs7069292不同等位基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7例,以血压正常者600名作对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型技术对CACNB2基因rs2228645、rs2357928、rs7069292、rs7099380、rs10764319和rs11014166共6个SNP位点进行分型.构建CACNB2基因5’上游-2831 bp到-2460 bp的rs7069292的侧翼序列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结果 高血压组rs7069292 CT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5.20% vs.2.17%,2.59% vs.1.08%,均P<0.05),分型未发现rs7069292 CC基因型;含rs7069292 C等位基因的启动子活性与T等位基因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个SNP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A CNB2基因rs7069292多态性与温州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有关联,T>C变异可能是CACNB2基因功能表达的一个影响因子.

  • 婴幼儿9号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鹰;彭永正;陈晓娇;车小燕

    目的 对疑似染色体异常的婴幼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 抽取外周血或骨髓进行培养,对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 154例外周血中,共发现非整倍体异常20例,其中21三体占19例.发现结构异常13例,其中9号染色体变异达6例,均发生于近着丝粒区,其中包括倒位3例,缺失、插入及重复各1例.患者的主要表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脑瘫、发育不良、运动失调等.染色体多态异常20例,多数为随体缺失,其次为9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变化.在10例疑似为白血病儿童的骨髓样品中检测到5例染色体数量或结构性异常.结论 细胞遗传学分析对重症婴幼儿的病理检查具有很大的帮助.9号染色体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 P基因新生突变致眼皮肤白化病Ⅱ型及其产前诊断

    作者:张丽芸;徐蓓;钟燕芳;陈潇菲;郑辉;蒋玮莹;李洪义

    目的 对生育一例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患儿的核心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诊断,在确定致病基因及基因型后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先证者4个OCA基因及其父母相应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并进行DNA序列测定,明确先证者及其父母的OCA分型及基因型.对羊水细胞DNA进行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序列分析,明确胎儿的基因型.结果 先证者被确定为OCA2,基因型为c.1327G>A/c.2360C>T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父亲为c.2360C>T突变杂合子.c.1327G>A为母源新生突变,胎儿的P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 发现一例新生突变导致的OCA2患者.在进行OCA产前基因诊断时,为了防止新生突变的漏检,应对特定基因进行全序列检测.

  • 黑素皮质素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成都汉族人群雀斑的关联分析

    作者:曹利平;叶懿;丛瑞娟;吴谨;李英碧;廖淼;颜静

    目的 探讨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1 receptor,MC1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成都地区汉族人群中雀斑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份无血缘关系个体血液样本,测序筛查MC1R基因用于与雀斑发生进行关联分析的SNPs.收集111例雀斑患者和124名正常对照个体的外周血样本,焦磷酸技术结合DNA池对筛查到12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定量分析,选择能引起氨基酸改变和多态性较好的位点,分别应用焦磷酸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进行单个样本基因型鉴定.结果 经焦磷酸技术结合DNA池初筛,从测序所得到的12个SNPs位点中,选择rs2228479、rs885479、rs33932559和rs2228478这4个SNP位点进行单个样本基因型鉴定.4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dbSNP数据库中国北京汉族人群的数据一致,rs33932559位点以T等位基因为主,在雀斑组与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90.09%、91.9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28479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和rs2228478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均占77%左右,rs88547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占60%左右,这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雀斑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成都汉族人群中尚未发现MC1R基因单核苷多态性与雀斑发生的相关性.

  • 宁夏回、汉族群体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GGN)n重复多态性研究

    作者:张钏;郭孟境;裴利国;朱浩;贾飞;屈蕾;党洁;陆宏;霍正浩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CAG)n、(GGN)n重复序列多态性在宁夏回、汉族群体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用ABI 3730XL测序仪测定AR基因的(CAG)n及(GGN)n重复数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G等位基因在宁夏回、汉族群体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GN等位基因在两个群体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女性GGN重复数为23的等位基因频率(48.4%)显著低于回族女性(64.7%,P=0.01).结论 AR基因GGN等位基因在宁夏回、汉族群体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Y染色体倒位对男性生殖的影响

    作者:朱燕英;周武;戴美杰

    目的 对有不良生育史或原发不育的3200例男性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以及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分析.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必要时进行C显带.对具有Y染色体臂间倒位[inv(Y)]合并精子计数<15×106/mL者进行AZF区微缺失检测.结果 共检出22例inv(Y),占全部患者的0.69%,所涉及的断裂点位于Yp11.1和Yq11.2.在22例inv(Y)中包括20例46,X,inv(Y),患者表型、第二性征均正常,其中12人妻子曾流产1~4次,4人妻子有死胎、死产或胎儿多发畸形史,4人临床诊断为男性原发不育.另外2例47,XX,inv(Y)患者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的Klinefelter综合征.在5例inv(Y)合并精子计数<15×106/mL的患者中,发现1人具有AZF-c(sY254)缺失.结论 Inv(Y)对男性生殖有一定的影响.若未涉及生精相关基因,且携带者表型正常,可将其视为多态,但仍需加强对其妻子妊娠时的产前诊断.对于携带inv(Y)并具有生精障碍者,应慎重进行单精子卵泡内注射技术.

  • 改进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500条G显带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吴菁;尹爱华;傅文婷;王游声;郑来萍;黎凤珍

    目的 研究改进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500条G显带技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方法 对100份在本院细胞遗传室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样本,用常规制备法和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同时进行外周染色体制备,观察两种方法制备玻片中的500条带分裂相数量和比例,并分别进行400条G显带和500条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制备成功率均为100%.同步化法制备500条带核型分析结果为87份正常,9例Y染色体多态性,4例异常.常规法制备400条带核型分析漏诊1例染色体异常.同步化法获得的大于500条带分裂相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500条带核型分析准确率高于400条带.结论 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可以显著增加500条带分裂相,应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发现染色体异常,且操作简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强直性脊柱炎一家系

    作者:唐剑;张成秋;石文转

    先证者(Ⅲ4) 男,22岁,汉族.因"间断头痛、腰痛半年、加重伴发热10余天"入院.患者1年前因"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纳差"就医,曾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查体:体温38.4℃,鼻根部、双颧部淡红色充血性红斑,无脱发.腰痛伴四肢关节疼痛及足跟痛,骶髂关节压迫试验(+),Sehober试验(+).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0 g/L,血沉87 mm/h.类风湿因子(-),HLA B27(+).ANA(+)、抗dsDNA(+)、抗Sm(+)、抗SSA(+)、抗SSB(+).X片检查: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不清,软骨下骨质致密,左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关键词:
  •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家系四例

    作者:程洪波;杨念;刘金枝;宋磊;王涛;林立强;徐启云;杨慎敏;沈丽艳

    先证者(Ⅲ3) 男,53岁,汉族,先天眼小.因白内障术后畏光流泪来我院就诊.否认眼部红痛、外伤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左眼仅有手动感.睑裂上下径双眼均为4 mm,睑裂横径22 mm.逆向性内眦赘皮,遮盖泪阜.内眦间距43 mm,两外眦间距87 mm.双眼向前方平视时上睑缘遮盖瞳孔约2 mm,提上睑肌肌力0 mm.双眼球前后径27.29 mm.眼压右眼20 mmHg,左眼33 mmHg,眼球无震颤.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浑浊.晶状体及玻璃体浑浊,鼻根部扁平,其他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结合A、B超结果,临床诊断为:(1)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2)左眼视网膜脱落;(3)右眼白内障术后,后巩膜葡萄肿.

    关键词:
  • 先天性缺指伴大Y染色体一家系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刘俊俊;张静

    先证者(Ⅳ1) 男,2岁,汉族.系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后其父母发现患者左手拇指缺失.查体:面容外观无明显特殊,眼距稍宽、耳位略低、智力与同龄相比低下.左手拇指先天性缺失,其余指外观正常,活动不受限制.未见其他器官发育异常.左手X线显示拇指与食指指骨间相连融合,缺失拇指骨.其母亲孕期无不良接触史、无感染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系调查(图1):经先证者家属知情同意,调查该家系4代20人,共有7位罹患本病,Ⅲ1、Ⅱ1、Ⅲ6、Ⅱ3和Ⅱ7均有相同畸形症状,临床表现基本相同.系谱分析可见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关键词:
  •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两家系九例

    作者:龚艳萍;朱精强;龚日祥

    家系1先证者(Ⅱ8),女,63岁.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1月入院.查体:甲状腺右叶肿块直径约1.0cm,质地中等,表面稍粗糙,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双侧颈淋巴结无长大.彩超示甲状腺双侧叶结节实性伴钙化.甲状腺功能正常.行甲状腺全切及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家系调查3代(图1a),先证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大姐(Ⅱ6)、三妹(Ⅱ10)患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姐3个子女中2个女儿(Ⅲ7、Ⅲ8)也患甲状腺乳头状癌,先后在我院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至今未复发.Ⅱ11检查发现患桥本氏甲状腺炎.Ⅲ9、Ⅲ10及Ⅲ11体检未发现甲状腺结节.

    关键词:
  • 122例孕中期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多态性临床分析

    作者:林秀华;郭辉;肖伟伟;曾君;欧阳志斌;梁灼健;李启运;戴勇

    目的 探索孕中期胎儿脐带血染色体的多态性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具有各种筛查指征的2359位孕妇行脐带血染色体检查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59份脐带血中发现染色体多态核型122例,其中出生后具有畸形或先天病患者20例.结论 染色体多态与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关系,需在临床实践中引起高度重视.

  • 120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琳;朱冬沂

    目的 探讨临沂地区染色体平衡易位与异常孕产的关系.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培养技术、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对异常核型进行家系调查和遗传学分析.结果 在6661例被检者中检出染色体平衡易位(不包括罗伯逊易位)核型120例,男49例,女71例;120例平衡易位携带者(或其妻)共发生早期自然流产110次,早期胚胎停止发育103次,妊娠畸胎8次,死胎2次,死产5次,新生儿死亡7次,生育智障儿5次,生育部分单体患儿1次,共计发生不良妊娠241次;生育表型正常者(包括平衡易位携带者)89次.结论 临沂地区异常孕产患者中染色体平衡易位的发生率较高,异常妊娠与正常妊娠(包括易位妊娠)的比例为2.7∶1(241/89).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