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6,XY,t(1;14),inv(4)一例

    作者:李根瑞;白双勇;张静蓉;陈涓涓;龙志高

    患者 男,32岁,婚后4年妻子自然流产1次、葡萄胎1次。平素身体健康,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患者表型、智力正常。精液常规、性激素检查正常。

    关键词:
  • 夫妇同为inv(9)伴男方Y染色体AZFc区完全缺失一例

    作者:季兴哲;杨杰;周梁;孙建华;刘项;高明;王磊;张洲;何斌

    患者夫妇丈夫30岁,妻子23岁。婚后1年未避孕女方未孕。女方与前夫曾生有一女,足月剖宫产,表型正常。夫妇双方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无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危险因素接触史。双方的父母非近亲结婚,无不良生育史。丈夫精液检查提示精子浓度较低、活力较差,染色体核型为46,XY,inv(9)(p12;q13)(图1);妻子染色体核型为46,XX,inv(9)(p12;q13)(图2)。因精液质量较差选择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现已妊娠3月。男方Y 染色体微缺失检查提示AZFc 区完全缺失(图3)。

    关键词: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6年第33卷总目录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染色体复杂性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吴红;苗宗玉;邵会媛

    患者 男,29岁,因婚后不育就诊。夫妻双方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否认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精液常规检查显示精子数量少,活动力差。细胞遗传学检查:将0.8 mL 肝素抗凝血接种淋巴细胞培养液,制备染色体,G 显带,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3;5;13;5)(p12;q31;q22;p13)(图1)。其他家庭成员未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涉及两种环形X染色体的嵌合型Turner综合征一例

    作者:邵会媛;苗宗玉;吴红

    患者女,30岁,因原发闭经就医。查体:乳房未发育,阴毛稀疏,大小阴唇未发育,后发际不低,轻度肘外翻,身高150 cm(母亲162 cm,父亲174 cm);B 超检查显示始基子宫。血清性激素6项测定:垂体泌乳素6.40 ng/mL(参考值范围:6.0~29.9 ng/mL),睾酮0.079 ng/mL(参考值范围:0.06~0.82 ng/mL),雌二醇6.05 pg/mL(绝经后参考范围:<5.0 pg/mL),孕酮1.140 ng/mL(绝经后参考范围:0.1~0.8 ng/mL),促黄体生成素8.89 U/L(绝经后参考值范围:7.7~58.5 U/L),促卵泡成熟激素39.79 U/L(绝经后参考值范围:25.8~134.8 U/ L)。细胞遗传学检查: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患者外周血2 mL,肝素抗凝,于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培养72 h,制备染色体, G 显带,计数150个中期分裂相,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 [110]/46,X,r(X)(p22.1q22)[37]/46,X,r(X)(p22.1q26)[3](图1)。其他家庭成员未接受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涉及4号、10号和22号三条染色体复杂易位携带者生育染色体异常斑秃患儿一例

    作者:丁红炜;张凤芹;谢金芳

    患儿 女,10岁,因斑秃久治不愈就诊。智力低下,不会说话,但能听懂奶奶讲话并能配合,外观面容似成年人,走路不稳(图1),外表斑秃(图2)。1岁时曾发现存在染色体异常,但具体不详,其父亲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母亲携带复杂易位。

    关键词:
  • 46,t(X;4)(q13;p16),Yqh+一例

    作者:宋银森;范天黎;赵鼎

    患儿 男,6岁7个月,隐匿性阴茎,于2014年10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患儿为第1胎,孕期无不良反应,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体重4 kg,身长45 cm。体格检查:外表无面容异常,智力正常,无颈蹼,双手无通贯掌,乳房正常,双侧睾丸均位于阴囊内,左侧睾丸0.8 cm×0.8 cm×0.9 cm,右侧睾丸0.6 cm×0.6 cm×0.7 cm,较同龄小,睾丸实质回声及血流信号未见异常,双侧阴囊未见积液。FISH 检测 SRY (英国 Cytocell, SRY Probe)显示阳性信号,检测睾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甲状腺 T3,甲状腺 T4,甲状腺 TSH,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催乳素,性激素中雌二醇升高,其他均正常,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t(X;4)(q13;p16),Yqh+(图1)。患儿父母属于非近亲结婚,其父染色分析为正常核型,其母一年前失踪,故无法检测。

    关键词:
  • 46,XX,t(2;10)(q32.2;q21.2)一例

    作者:庄宇;张建英;杨晓红;杨光能

    患儿 女,3岁8月,因运动、语言发育迟缓就诊。患儿3岁4月时才能独立行走,且行走不稳,就诊时还不会叫“爸、妈”,喜欢将物品放入口中。患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亲生育时28岁。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一般尚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呼吸平稳,心肺(-)。腹平软,肠鸣正常。步态不稳,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五项正常。

    关键词:
  • 46,XY,t(2;6)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鞠彩宁;蓝信强

    患者 男,27岁。结婚3年。其妻第一次怀孕,孕40+天自然流产;间隔5个月再次怀孕50+天时,B 超可见孕囊,未见胎心,手术流产;间隔10个月第三次怀孕,孕70+天,B 超示无胎心。查体:身高172 cm,体重71 kg,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精子 A 级9.26%,B 级5.56%(正常参考值 A级>25%或 A 和 B 级精子的总和>50%),形态正常占12.87%(精液中的正常精子≥80%)。其妻子表型正常,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怀孕期间无有毒物质、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

    关键词:
  • 8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一例

    作者:齐海锋;谈小云;傅睿;黄玉辉;刘志莹

    患者 男,13岁,因多饮、多尿10余年入院。患儿无诱因出现以白天多饮、多尿,具体量不详,饮水前无烦躁,无夜饮、夜尿增多及遗尿。患儿系 G3 P3,其母高龄产妇,孕43+1周产,产时无缺氧窒息史。患儿3岁学会走路、说话。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8次/min,心律不齐,心音有力;呼吸20次/min,双肺呼吸音清;血压60/105 mmHg,体重26 kg。患儿前额突出,眼位深,眼距宽,鼻梁塌,鼻根宽,鼻孔朝天,耳位偏低,下唇厚,口腔粘膜可见数个溃疡,咽部红,颈短,腹平软,四肢长,左手通贯掌。右侧阴囊未及睾丸。肌力、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超声:双肾轻中度积水,右侧腹股沟异常回声(考虑右侧睾丸),肝胆脾未见异常;泌尿系 MRI:双肾轻度积水,双输尿管上段扩张,不除外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头颅 MRI:先天性胼胝体缺如,两侧半卵圆中心及两侧脑室三角旁白质点状异常信号,考虑为扩大的小血管间隙,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尿比重:1.016。入院计24 h 出入量正常,夜间无多饮、多尿,尿比重正常,不考虑尿崩症可能。综上患儿智力发育落后,特殊面容,泌尿系、颅脑结构异常等,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 G 显带分析核型为47,XY,+8,检测30个细胞核分裂相,核型均为47,XY,+8(图1)。

    关键词:
  • 46,XX,t(7;12)(q22;q24)一例

    作者:许哲;赵鼎;李瑞

    患儿 女,2岁2个月。因“语言智力发育迟缓”就诊。8个半月会喊“爸、妈”,随后仅会说个别单词,不能成句。查体:一般状况可,营养良,头稍大,面容常态,无耳垂,耳位略低,能独立行走,但不会跳,智力反应欠佳。胸廓对称,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四肢及皮纹正常。CT、脑电图等各项检查均正常。患儿系第2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无窒息史。其母第1胎妊娠2个月时自然流产。父母表型正常,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关键词:
  • 用基因芯片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一例外周血核型误诊病例的纠正分析

    作者:曾艳;罗婷婷;程德华;谭跃球;范佳鸣;张丽芳;许平;钱飞燕

    患者 男,26岁,因妻子反复流产4次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送检单位的报告显示患者妻子染色体正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7)? dirdup(7)t(4;7)(q28;q33)(图1)。考虑到该患者外表正常、智力正常,而此核型诊断为7号染色体部分重复,与临床表型不相符合,于是本院遗传室重新为患者做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从核型图上看,易位的7号染色体确实象多了一条深带,但仅从核型图上无法分辨该深带是重复还是其它染色体插入,或者仅是简单的平衡易位导致的带的拉伸。在临床与核型表现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建议做基因芯片,标本送检至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用 CytoScan ;HD 芯片没有检测到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拷贝数缺失、重复和大片段纯合子现象。因此,否定了7号染色体部分重复的诊断,但是4号和7号染色体断裂位点及是否存在其它染色体间的复杂易位仍很难确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将外周血培养后收集的悬液标本送至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通过4号和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末端探针及整条4号和7号染色体的涂染(图2),发现只是单纯的4号和7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根据芯片和 FISH 的结果,结合核型图,初步确定断裂位点位于 q27、q36附近,核型应为46,XY,t(4;7)(q27;q36)。

    关键词:
  • 染色体平衡易位七例

    作者:李慧;李琳

    例1 男,26岁,结婚3年,妻子3次妊娠均于40天左右自然流产。夫妻为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妻子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为46,XY,t(1;13)(1qter →1p33∷13q21→13qter;13pter →13q21∷1p33→1pter),见图1A。患者妻子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19号部分三体一例

    作者:马洁;郭敏;张彩荣;王文玲

    患儿 男,5岁6个月,维吾尔族。因肥胖1年来我院就诊。患儿为第4胎,足月家中分娩,出生体重2.8 kg,无窒息史。其父母表型无异常,非近亲婚配,兄弟姐妹情况不详。体格检查:身高116.2 cm,体重51 kg,神志清楚,精神良好,智力发育正常。阴茎长约2 cm,双侧隐睾。实验室检查:空腹胰岛素33.46 mU/ L (正常参考值:2.6~24.9 mU/ L);30 min 149.60 mU/ L ;1 h 204.20 mU/L;2 h 147.10 mU/L;3 h 83.19 mU/L。空腹血糖:4.28 mmol/L(正常参考值:3.9~6.1 mmol/L);30 min 7.12 mmol/L;1 h 7.76 mmol/L;2 h 6.69 mmol/L;3 h 5.24 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02 pmol/L ;(正常参考值:37~169 pmol/L);谷丙转氨酶93.71 U/L(正常参考值:9~60 U/L);甘油三酯1.06 mmol/L(正常参考值:0~1.7 mmol/L);总胆固醇4.33 mmol/L(正常参考值:2.59~6.47 mmol/L)。超声检查提示:脂肪肝;左侧睾丸13 mm×7 mm,右侧睾丸14 mm×7 mm,双侧腹股沟隐睾。初步诊断:高胰岛素血症可疑。

    关键词:
  • t(2;12)平衡易位伴不孕一例

    作者:刘彩玉;蓝信强

    患者 女,34岁,身高163 cm,体重54 kg。结婚9年未孕,来我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患者表型和智力发育均正常,平时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分泌及免疫检查均正常,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通畅。其兄已婚育有一子,家族中其他人无不良孕产史。

    关键词:
  • 46,XY,t(6;10)(q23;q11.2)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张丽洁;赵园;韩秀蕊;杨娣娣;李艳春;王九菊;赵乔佳杰;魏绪仓

    患者 男,40岁,表型和智力正常,已育有2名女儿,表型和智力均正常。现与妻子计划再次生育,进行优生优育相关检查,两人均无放射线接触史。

    关键词:
  • 染色体核型异常一家三例

    作者:李红;霍小春;张小珍;乐萍

    先证者 男,3个月,为第1胎,足月剖宫产。因“咳嗽10余天,高热1天”收入住院。查体:神清,双眼距宽,塌鼻,鲤鱼嘴,双眼球外突,哭声小,反应差。辅助检查:胸片示支气管肺炎,右侧精索鞘膜积液,双侧睾丸位置高。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12),t(2;12)(q33;p13)(图1)。

    关键词: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FCGR2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作者:章达冠;闵小彦;王建嶂;蒋益

    目的:探讨FCGR2A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单倍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微测序技术检测198例 UC 患者和356名对照者FCGR2A 基因 rs1801274、rs10800309、rs66968543个 SNP 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UC 组 rs1801274位点 CC 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 vs .11.80%)(P =0.017,OR=0.440,95%CI :0.221~0.875);而 rs10800309和 rs6696854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FCGR2A 基因多态性与 UC 疾病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亦无关联(P >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3个 SNP 位点彼此连锁(rs1801274-rs10800309:D′=0.863,r2=0.634;rs1801274-rs6696854:D′=0.753,r 2=0.546;rs10800309-rs6696854:D′=0.990,r 2=0.802),所构成的 T-A-T 单倍型在 UC 组的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40% vs .60.93%,P =0.032,OR=1.326,95%CI :1.024~1.717)。结论FCGR2A 基因 rs1801274位点CC 基因型可能是 UC 的保护因素,携带 T-A-T(rs1801274-rs10800309-rs6696854)单倍型可能增加个体发生 UC 的风险。

  • 一例ABO血型系统Aw43亚型的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邓丹菲;卢根杰;洪小珍;许先国;何吉;朱发明

    目的:研究1例 ABO 血型 A 亚型的分子机制。方法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父母和姐姐)的 ABO 血型正反定型采用标准血清学技术。用 PCR 扩增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 ABO 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分析。结果先证者红细胞与抗 A 呈现混合视野凝集,与抗 B 不凝集;其血清与 A、O 细胞均不凝集,与 B 细胞呈现凝集,血清学特性可定义为 Aw 亚型。ABO 基因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1A/G、106G/T、188A/G、189C/T、220C/T、261G/del、297A/G、467C/T、646A/T、681A/G 杂合。家系调查显示其母亲血清学表型特性和测序结果与先证者完全一致,其父亲基因型为 B101/O02、姐姐为 O02/O02。结合家系成员结果,可推断先证者 ABO 基因型中一个等位基因为 O02,另一个等位基因为新等位基因;它与A102相比存在1A>G,导致起始密码子改变,已被红细胞血型基因数据库正式命名为 Aw43。结论发现1例 Aw43亚型,其α-1,3-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基因存在1A>G 和467C>T 变异。

  • SNP array 精确诊断1型缺失型Angelman 综合征一例

    作者:史珊珊;林少宾;廖燕芬;李玮璟

    目的: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在Angelman 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AS)基因型与表型对应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对1例临床表现为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异常的患儿及其父母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 SNP array 检测,同时用基于 SNP 信号的孟德尔遗传错误校验进行家系传递分析,之后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验证 SNP array 结果。结果患儿 SNP array 结果显示15q11.2q13.1(22770421~28823722)存在6.053 Mb 缺失,与1型缺失型 AS 关键区域完全重叠。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SNP array 及 FISH 检测结果均未见异常,表明15q11.2q13.1缺失为新发的变异。家系孟德尔遗传错误校验结果提示患儿15q11.2q13.1缺失为母源性片段缺失。结论SNP array 可以精确地分析15q11q13缺失片段的大小、断裂点及其亲源性,从而有效地诊断缺失型 AS,促进 AS 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分析。

  •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诊断一例9p三体合并6q部分三体患儿

    作者:张建林;蔡晋;杨益梅;王珊珊;姚锋;黄超;李红;李海波;张玉泉

    目的:确定1例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G 显带对患儿及父母进行核型分析后,进一步应用 aCGH 分析确定患儿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大小。结果G 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患儿核型为47,XX,+der(9)? t(6;9)(q26;q21),患儿母亲核型为46,XX,t(6;9)(q26;q21),父亲核型未见明显异常。aCGH 分析结果显示患儿9p24.3-q21.13部分三体,大小约为78.26 Mb,重复区域包括9p 三体综合征关键区;6q26-q27部分三体,大小约为6.6 Mb,该重复区域与个体发育迟缓相关。结合 aCGH 检测结果,确定患儿核型为47,XX,+der(9)t(6;9)(q26;q21.13) mat。结论患儿的异常染色体来源于平衡易位的母亲,智力障碍和发育迟缓等表型可能是9p 三体合并6q 部分三体所致。核型分析联合 aCGH 可确定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大小,有助于遗传学病因的分析。

  • 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诊断一例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

    作者:张开慧;宋风玲;张冬冬;张海燕;王莹;董睿;张玉凤;刘毅;盖中涛

    目的:对1例发育迟缓伴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寻找其病因。方法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染色体 G 显带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染色体 G 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为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其父母核型正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存在染色体3q26.3-25.3片段缺失,该区域涉及45个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未发现其他区段存在致病性的基因变异,患儿父母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未见异常。结论3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缺失片段包含的基因。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基因变异信息,但对环状染色体相关疾病的诊断仍需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 染色体多态性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李玉梅;刘冬娥;姚仲元;邬玲仟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首次进行 IVF-ET 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77个周期,其中200个周期夫妻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多态性,4777个周期夫妻双方染色体均正常。结果染色体多态性组正常受精率(60.94% vs .64.08%,P =0.001)、卵裂率(95.01% vs .97.09%,P =0.000)和优胚率(53.8% vs .58.2%,P =0.001)均显著低于染色体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种植率(28.9% vs .21.4%,P =0.981)、生化妊娠率(7.9% vs .6.8%,P =0.667)、临床妊娠率(44.50% vs .39.85%,P =0.750)、早期流产率(15.73% vs .10.79%,P =0.163),每移植周期活产率(34.5% vs .30.73%,P =0.437)等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多态性对 IVF-ET 患者的临床结局无明显的影响。

  • DNA序列分析鉴定新的HLA等位基因A?29:49

    作者:陈妍;李玉杰;徐晓洁;翟培聪;张毅;朱传福

    目的:应用测序分型技术(sequence based typing,SBT)方法鉴定一个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新 HLA-A 等位基因。方法应用双链直接测序分型技术进行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常规 HLA 分型,发现1例在 HLA-A 位点无完全匹配结果,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测序分型方法进行新等位基因序列鉴定。结果发现一个等位基因为新 HLA-A 基因序列,与同源性高的等位基因:HLA-A?29:01:01:01相比,在碱基368位 A→T 改变,密码子99位 TAT→TTT,编码氨基酸 Y→F,另一等位基因确认为A?02:06:01。结论鉴定了一个新 HLA-A 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 HLA 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29:49。

  • 应用三引物荧光 PCR-Sanger 测序法检测FMR1全突变者和前突变携带者

    作者:沙莎;贺学;袁东亚;张建芳;康龙丽

    目的:检测脆性 X 综合征患者或携带者FMR1基因5′非编码区 CGG 序列的重复数。方法应用三引物荧光 PCR-Sanger 测序法检测一例男性脆性 X 综合征疑似患者和一名外表正常孕妇及胎儿羊水样本,并选择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进行可靠性验证。结果三引物荧光 PCR-Sanger 测序法可准确检出阴性及阳性对照的FMR1基因 CGG 的重复数。男性受检者 CGG 的重复数大于200,判断为全突变患者;孕妇 CGG 重复数为35和115,判断为杂合型前突变携带者;胎儿羊水 CGG 的重复数大于200,判断为男性全突变胎儿。经家属知情同意,对流产胎儿进行检测,证实了上述产前诊断结果。结论三引物荧光PCR-Sanger 测序法可作为基层常规临床检测脆性 X 综合征患者/前突变携带者FMR1基因 CGG 重复数的快捷有效可靠方法,同时也适合在基层实验室用于大规模筛查前突变携带者候选人群。

  • 全基因组芯片技术产前诊断父源性20p部分三体和2q部分单体胎儿一例

    作者: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王建六;张晓红

    目的:对1例超声提示多发脏器结构畸形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其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通过羊水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技术对胎儿父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超声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孕28+4超声孕周仅为26+4周)、左肾缺如、右肾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羊水偏多、消化道梗阻等。羊水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2),der(20),t(2;20)(q37.3;p12.2),t(5;15)(q12.2;q25)pat,基因芯片结果证实胎儿2q37.3区段存在5.283 Mb 的缺失和20p13p12.2区段存在11.641 Mb 的重复,为染色体缺失/重复综合征患儿。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2;20)(q37.3;p12.2),t(5;15)(q12.2;q25),母亲染色体核型为46,XX;胎儿遗传了父亲非平衡配子而致多发畸形。结论胎儿的异常表型与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相关。胎儿父亲为2号和20号、5号和15号4条染色体复杂易位携带者,母亲自然妊娠生育正常儿的概率极低,建议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供精辅助生殖技术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 四例Rh弱D变异体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贺云蕾;邓刚;许德义;梁伟;俞露

    目的:分析4例 Rh 血型弱 D 型变异体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 RhD、C、c、E、e 抗原表型,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确认样本 RhD 血型表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HD 基因合子型,并对 RHD 基因的全部10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测序分析。结果4例样本RhD 血清学检测均为弱阳性。RHD 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1号样本第1外显子第17位碱基 C>T 变异,2号样本第1外显子第29位碱基 G>C 变异,3号样本第9外显子第1212位碱基 C>A 变异,4号样本第4内含子处存在 IVS4+5G> A 变异。RHD 单体型分析发现4例样本均为杂合 RHD 基因型。根据Rhesus Base 的命名规则,4例标本分别为弱 D31型、弱 D71型、弱 D72型及弱 D82型。结论开展 Rh 弱D 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免疫学及遗传学特点,为制定正确的临床输血策略以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 Rh血型 弱D型 突变
  • 山西地区育龄妇女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作者:梁娜;邓洋;周永安

    目的:分析山西地区育龄妇女的叶酸代谢能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集1070例育龄妇女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检测其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 FR)基因的 C667T、A1298C 位点、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MTRR)基因的 A66G 位点、以及还原叶酸载体1(solute carrier family 19,member 1,SLC19A1 or RFC1)基因的 A80G位点的序列,并与我国其他地区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比较,判断其叶酸代谢能力的强弱,并进行叶酸补充风险分级。结果MTH FR 基因 C667T 位点的野生型(CC)、杂合突变型(CT)、纯合突变型(TT)分别占20.5%、50.3%、29.2%,突变等位基因 T 的频率为54.4%;MTH FR 基因 A1298C 位点的上述频率分别为68.7%、29.3%、2.0%,突变等位基因 C 的频率为16.6%;MTRR A66G 位点的分别为51.5%、41.8%、6.7%,突变等位基因 G 的频率为27.6%;SLC19A1(RFC1)A80G 位点分别为29.2%、48.0%、22.8%,突变等位基因 G 的频率为46.8%。与我国其他地区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相比,山西地区人群 MTRR A66G、SLC19A1 A80G 位点的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而MTH FR C667T、MTH FR A1298C 则无明显差异。山西地区人群叶酸代谢能力差风险较低者占45.0%,略高风险与较高风险者分别占41.0%、13.5%,风险很高者占0.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山西地区超过50%以上的育龄妇女携带高风险基因。基于叶酸代谢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指导和监测孕期叶酸补充,将是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

  • 云南汉族人群LMP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李彤;刘城秀;姚宇峰;俞建昆;史荔;沈云松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蛋白酶体(low molecular weight polypeptide,LMP)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慢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云南地区汉族人群 HCV 慢性感染患者427例,健康对照者412名,采用 TaqMan 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LM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351383、rs17587、rs2127675和LMP7基因 SNPrs2071543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单倍型,统计LMP2和LMP7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单倍型频率,分析 SNPs及单倍型与 HCV 慢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LMP2基因 rs1351383和 rs2127675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s1351383/rs17587/rs2127675单倍型 A-G-A 和 C-G-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单倍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云南汉族群体中,LMP2基因 SNP rs1351383 C 等位基因和 rs2127675 G 等位基因可能是 HCV 慢性感染的易感因素,rs1351383/rs17587/rs2127675单倍型 A-G-A 可能是 HCV 慢性感染的保护因素,单倍型 C-G-G 可能是 HCV 慢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一例罕见的D13S317-5等位基因的鉴定

    作者:章雅清;陈森;张小川;张应爱

    目的:鉴定1例海南汉族个体罕见的 D13S317-5等位基因。方法应用 PCR-短串联重复和DNA 序列分析技术,对母子亲子鉴定中的罕见等位基因 D13S317-OL 进行检测。结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D13S317-OL 等位基因的核心序列为[TATC]5,为罕见的等位基因 D13S317-5。结论罕见等位基因D13S317-5在海南汉族人群中也有分布,对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有重要意义。

  • 50例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关长吉;倪香;梁悦;韩维田;李欢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9200例不能正常生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相应临床遗传效应的关系。方法抽取患者的外周血进行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进行 G 显带分析。结果在9200例中发现异常核型575例,异常率6.25%,其中50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尚未见报道,包括平衡易位45例,染色体倒位5例。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是导致不孕不育、自然流产、死胎、生育异常患儿的重要原因,对不能正常生育的患者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 317例原发闭经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薛会丽;安刚;陈雪美;李英;林娜;张敏;扶梅妹;郭南;徐两蒲

    目的:探讨原发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及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培养和 G 显带,必要时进行 C 显带、SRY 基因等检测。采用染色体分析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检查317例原发性闭经患者,就诊原因主要包括无月经、第二性征缺如或发育差、身材矮小、不孕等,共检出32种异常染色体核型,共计118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37.22%。其中以45,X 及其嵌合体等Turner 综合征核型常见。结论原发闭经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对该类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非常必要。

  • 短指畸形一家系

    作者:王强;周凤娟;谢文美;赵小荣;田如月

    先证者 (Ⅲ8,图1)男,28岁,患先天性短指畸形,左手5指均显著短粗,发育异常,皮肤松弛,皱褶多而深,手掌宽阔肥厚(图2A)。拇指外观、活动基本正常。食指屈伸活动正常。中、小指屈曲受限,背伸正常。无名指活动丧失。手指血运及感觉正常。中、小指为近、中、远指节短指畸形,长度约为正常手指近指节的长度,指甲短小,发育不良。拇指远节指骨粗大。食指形态基本正常,远节指骨向尺侧弯曲,指甲短小且发育不良。中指远节指骨短小,中节指骨缺如,近节指骨粗大,指甲发育不良。环指远节肢呈芽状,中节指骨缺如,近节短小粗大,无指甲。小指远节指骨短小,中节指骨缺如,近节基本正常(图2B、2C)。右手共5指,拇指畸形,远节指骨粗大且长,近节指骨向尺侧弯曲,活动稍受限,其余4指均正常。双脚趾骨均正常。查体:身高167 cm,与同龄人相比稍矮,智力一般。其他脏器未见异常。

    关键词: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Ⅰ型一家系

    作者:耿丹;魏倩倩;商慧芳

    先证者(Ⅲ3) 男,44岁,因“行走不稳13年,口齿不清、饮水呛咳10年,上肢抖动8年”就诊。31岁时开始出现行走不稳,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行走不稳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于发病后3年出现言语含混不清、饮水呛咳。发病后5年出现双上肢不自主抖动,以持物时明显,影响持筷、系纽扣等日常生活。病程中无肢体疼痛、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高级神经活动正常,小脑语言,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稍高,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上肢姿势性震颤,双上肢指鼻不准,轮替试验笨拙,跟-膝-胫试验(+),跟尖串联试验(+),闭目难立征(+),行走时呈醉汉步态。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血常规、生化未见异常。头颅 MRI 示小脑萎缩。肌电图检查正常。既往史:吸烟20年,否认嗜酒及其它内科疾病史。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查体、辅助检查、家族史,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关键词:
  • 先天性心脏病一家系六例

    作者:丁皖欣;曾峰;秦亚运;刘木根

    先证者(Ⅲ6) 女,自婴儿期起易患呼吸道感染,6月龄时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14岁时因“活动后气促、心悸半年”再次就诊,自诉半年前起从事轻度体力活动后有气促、心悸伴口唇青紫,休息后症状很快缓解,体格发育较同龄儿稍落后。查体:神清,精神欠佳,体重33 kg,体型瘦长,呼吸平稳,口唇略紫绀,杵状指可见,前胸饱满,搏动活跃,心脏听诊心率105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杂音响亮、粗糙,双肺听诊阴性,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浮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心室增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两处缺损直径分别为7 mm、4 mm;肺动脉中度高压;右心室及右心房增大。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Ⅱ级)。经导管介入治疗,封堵两处房间隔缺损,心功能逐渐改善,随访1年余,体格发育与同龄儿相仿。

    关键词:
  • 南方汉族人群功能性KIR框架基因测序分型中模棱两可的结果及解决策略

    作者:张国彬;邓志辉

    目的:探讨南方汉族人群中功能性 K IR 框架基因全部编码区测序分型中模棱两可结果的种类及其解决方法。方法对306份南方汉族人群的14个功能性 K IR 框架基因的全部编码区进行测序分型,统计模棱两可结果的种类及比例,针对每种模棱两可结果中等位基因编码区序列碱基的差异,设计组特异性 PCR 及测序引物,进行组特异性 K IR 等位基因 PCR 扩增和再测序,以鉴定等位基因型别。结果发现KIR2DL5、3DL2和3DL3存在6种模棱两可的结果,种类及其比例依次为:3DL2?(002,007/010,015)占12.09%(37/306),(2DL5A?001,2DL5B?006/2DL5A?012、2DL5B?008)占5.88%(18/306),3DL3?(001,010/009,048)占3.59%(11/306),3DL2?(007,008/016,027)占2.29%(7/306),3DL3?(00801,048/01001,026)及3DL3?(00802,048/01002,026)均占1.31%(4/306)。除了(2DL5A?001,2DL5B?006/2DL5A?012,2DL5B?008)、3DL2?(007,008/016,027)两组模棱两可结果均分别只检出其中的一种基因型外,其余的4组模棱两可结果每组中均检出了不同的基因型。结论我们建立了有效的组特异性引物扩增和测序方法鉴定模棱两可的结果,在 KIR 测序分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微绒毛包涵体病一家系的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毛曼;郭丽;张占会;王斌;黄珊华;宋元宗;陈凤平;温旺荣

    目的:探讨一个微绒毛包涵体病家系的临床及MYO5B 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 DNA,PCR 扩增MYO5B 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直接测序寻找致病突变。结果患儿除严重而难治性的腹泻以外,还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脱水、酸中毒、肠管扩张和肝、肾功能异常等复杂临床表现。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系MYO5B 基因 IVS37-1G>C 和 c.2729_2731delC 复合突变杂合子,父母分别为 c.2729_2731delC(p.R911Afs916X)和 IVS37-1G>C 杂合突变携带者。患儿的突变分别源自其父母。两个突变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 c.2729_2731delC (p.R911 Afs916X)和IVS37-1G>C 突变为该微绒毛包涵体病患儿的病因。我们的结果扩展了MYO5B 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的CYP21A2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苏跃青;陈涵强;朱文斌;王旌;周进福;陈瑶;赵红;曾颖琳;林枫;张洪华;林庆颖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的突变特征及CYP21A2基因突变谱系。方法应用巢式 PCR、基因测序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分析19例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先证者及74名家系成员CYP21A2基因的突变;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74名家系成员的血17-羟孕酮浓度。结果在19例先证者中,发现11种源于父母的致病性突变;其中92.1%(35/38)等位基因突变与21-羟化酶真假基因重组有关,包括84.2%(32/38)的真假基因间碱基互换,7.9%(3/38)CYP21A2基因大片段缺失;IVS2-13A/C>G 和真假基因融合为常见2种突变类型,分别占34.2%(13/38)和18.4%(7/38);IVS2+1G> A 和 Q318X +356W 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74名家系成员中,74.3%(55/74)为CYP21A2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25.7%(19/74)为非携带者;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17-羟孕酮浓度值分别为8.1±3.2nmol/L 与5.2±3.7n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福建地区经典型21-羟化酶缺乏症患者CYP21A2基因具有独特的突变特征,IVS2-13A/C>G 和真假基因融合为两种常见的突变。

  • 应用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寻找非综合征型耳聋新的热点突变

    作者:周永安;曾红艳;栗向韶;杨慧芳;郭伟;郝子琪;李鹏丽;李娇;赵晓丽;王湘;夏丽;麻思琪

    目的:探索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新的热点突变,并评估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在非综合征型耳聋基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对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 的20个常见致病位点未发现突变的18例具有明确家族史的耳聋患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家系)进行检测,并采用 Sanger 法对疑似突变进行验证。结果高通量测序在18例患者中共检测到8个耳聋相关基因的15种突变,其中包括14种错义突变以及1种剪切突变,其中3种错义突变(p.C2184G、p.L2825P、p.H1888Y)既往未见报道。新突变的致病性尚需进一步的验证。p.L445W、p.D866N、IVS919-2A>G 为热点致病突变。结论高通量基因捕获技术准确检测出 p.L445W、p.D866N、IVS919-2A>G 为新的致病热点突变,对耳聋诊断及病因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作者:陈斐斐;雷婷缨;符芳;李茹;张永玲;景象一;杨昕;韩瑾;甄理;潘敏;廖灿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MCDK)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提示 MCDK 伴或不伴其他肾外异常的胎儿样本72例进行常规 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基因组 DNA 检测,应用 ChAS 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G 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例(4.2%)胎儿核型结果异常。在6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正常的胎儿中,对30例(43.5%)胎儿进行了 CMA 检测。CMA 在5例(16.7%)胎儿中检出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 综合征、4q35.2微缺失、22q13.33微重复和1p33微重复。对比 DECIPHER 及 OMIM 数据库分析,其中22q11区的PEX26基因、7q11.23区的FKBP6基因、22q13.33区的ALG12和TUBGCP6基因以及1p33区的CYP4A11基因为新发现的 MCDK候选基因。结论 CMA 可显著提高 MCDK 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不仅能够确定 G 显带核型分析所发现的异常片段来源、长度以及性质,还能够检测 G 显带核型分析所无法识别的微缺失/微重复,同时还能发现新的候选基因,为 MCDK 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

    作者:徐佩文;邹洋;李杰;黄色新;高明;康冉冉;高媛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PCR 技术检测相应的 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1基因 c.8791+1_8791+5delGTGCG(IVS23+1_+5delGTGCG)突变,mRNA 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造成该基因 mRNA 的第23外显子3′端插入8个碱基序列。在表型正常亲属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的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 突变可影响 mRNA 的剪切,导致移码突变,可能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D1基因的突变谱。

  • 一个F8基因大片段缺失的血友病A家系遗传学分析

    作者:白楠;梅世月;刘宁;赵振华;孟静静;孔祥东

    目的:检测1个重型血友病 A(hemophilia A,HA)患者家系凝血因子Ⅷ基因(F8)的突变情况,明确F8基因的突变类型,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联合应用反向转变 PCR(inverse-shifting PCR, IS-PCR)、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连锁分析等方法对1个重型血友病 A 家系先证者、携带者及胎儿进行分析。结果IS-PCR 结果显示先证者未发生F8基因第1内含子倒位(intron 1 inversion,Inv1)或第22内含子倒位(intron 22 inversion,Inv22);NGS 结果显示先证者F8基因未发生点突变以及小的插入缺失,但在 NGS 覆盖度分析中发现先证者F8基因第2外显子测序深度为0;MLPA 结果显示先证者 F8-E2缺失,先证者母亲为F8基因第2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另外连锁分析与其它几种方法相比较,出现了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结论通过 NGS 确定1例F8基因第2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血友病 A 家系F8基因连锁分析用于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需慎重,多种方法联合分析可准确判断F8基因的突变情况。

  •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楠;俞冬熠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技术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的孕妇72例,经知情同意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腹脐静脉穿刺术,取得胎儿脐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应用 MLPA 技术检测23种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结果在72例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的孕妇中,共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5例,异常率为6.94%。MLPA 技术检出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2例,微重复综合征1例,阳性率为4.17%。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共检测出染色体异常病例8例,阳性率为11.11%。结论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高危指征。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 MLPA 技术,可以经济、简便地检出常见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提高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

  • 一个颅面-骨骼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孙慧慧;万乃君

    目的:分析并确定1个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颅面-骨骼畸形家系的临床表型和相关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颅面-骨骼畸形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 DNA,依据 OMIM 数据库信息,将与骨骼系统异常疾病相关遗传病基因(共326种)的基因组外显子区域定制罗氏 NimbleGen 捕获探针进行目标基因全外显子捕获,对于发现的基因变异进行 Sanger 测序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分析,明确致病基因。结果本家系先证者及其父亲、伯伯均携带短指-智力低下综合征的致病基因HDAC4基因变异 c.480C>A(p.160K>N)。先证者及其父亲存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的致病基因TRPS1基因变异 c.880-882delAAG(p.294delK)。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两者为致病性变异。另外,家系成员存在基因变异MLL2 c.4817G>A(p.1606S>L)、TP63 c.83A>G(p.28 H>R 和ERCC2 c.1712G>C(p.571T>S)。上述5种基因变异均未见国际报道。结论HDAC4 c.480C>A(p.160K>N)为该家系的重要致病基因, TRPS1 c.880-882delAAG(p.294delK)与携带者部分表型有关。基因变异的筛查有助于明确复杂疾病的诊断,基因变异是否致病有待于功能研究证实。

  • 8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双;白莹;赵振华;孔祥东

    目的:对8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探讨中国河南人群 DMD 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收集81例无亲缘关系 DMD/BMD 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对患者 DMD 基因进行外显子缺失/重复突变分析;对于 MLPA 检测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PCR 扩增相应的外显子并进行 Sanger 测序以排除假阳性;对 MLPA 检测为阴性者,应用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79个外显子及其剪切位点进行测序,并用 Sanger 测序对微小突变进行验证。结果在81例 DMD/BMD 患者中,98.8%(80/81)检测出 DMD 基因缺失、重复或微小突变。MLPA 技术检测出67例(82.7%,67/81)患者为 DMD 基因外显子缺失或重复突变,且第45~54外显子为缺失热点,其中79.1%(53/67)的患者临床表型符合“阅读框规则”;NGS 和 Sanger 测序检测出13例患者为 DMD 基因点突变,其中新突变6个,已知致病突变7个。新突变中1个为移码突变(c.4708-4709insTG),5个为无义突变(c.8812G>T、c.2131A>T、c.6035T>A、c.3426C>A、c.3055C>T)。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 DMD 基因突变谱;MLPA、NGS 和 Sanger 测序相结合的检测流程提高了 DMD 基因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对于进一步的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基因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 MT-ND1m.3635G>A突变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娟娟;张增君;付汝宁;冀延春;蒋萍萍;童绎;瞿佳;管敏鑫

    目的:阐明MT-ND1 m.3635G>A 导致 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发病机制。方法比较对照组和携带者组之间以及对照组和病例组之间永生淋巴细胞系的呼吸链复合体酶活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合成和氧消耗速率。结果通过对携带者组、病例组与对照组永生淋巴细胞系的线粒体功能进行研究,发现病例组复合体Ⅰ酶活力比对照组下降51.0%(P <0.05);病例组细胞内总 ATP 合成为对照组的35.8%~73.2%,平均为50.7%(P <0.05);细胞的氧消耗速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测定表明病例组基础 OCR(P <0.05)、ATP 偶联 OCR(P <0.05)和大 OCR(P <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m.3635G>A 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是 LHON 相关的致病性突变。

  • 巴德-毕氏综合征肥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及研究进展

    作者:绳红丹;王宗丽;沈涛

    巴德-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趾)等多种临床特征。迄今为止,已发现21个 BBS 的相关基因,其突变均可导致BBS 表型。肥胖作为 BBS 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形成与瘦素抵抗性、脂肪形成异常等有关,但对其分子致病机制的了解仍不完善。本文就 BBS 肥胖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及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高龄孕妇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褚楠;张月萍;张斌

    唐氏综合征由21号染色体部分或全部基因重复引起,其发病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高龄孕妇生育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机制尚未阐明,相关研究包括染色体配对及重组异常、纺锤体组装检查点异常、“生物学衰老”假说及端粒长度减少、黏连蛋白异常、内分泌环境变化、卵母细胞镶嵌选择模型、维持DNA 稳定性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综述。

  • ZFN、TALEN 和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疾病研究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国华;浦佳丽;唐北沙

    对基因组进行精确而有效的编辑修饰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探索内容。传统的基因操作手段由于效率、精确度低等问题,严重滞后于基因组研究的进展。近年来,新发展的基因编辑方法如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 TALEN)和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as9)等通过特异性识别和切割基因组 DNA 序列,可以诱发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链接,使基因编辑更灵活、高效,从而开启了生物学研究及人类疾病机制研究新的模式。这三种基因编辑工具能够在不同的生物体及细胞中有效、特异地实现基因修饰,尤其是在干细胞中的应用,为人类疾病的机制研究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潜能。本文主要介绍 ZFN、TALEN 和 CRISPR/Cas9方法的工作机制及其在人类疾病模型建立及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CHILD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荆凤;杨丹;陈涛;梁丽拼

    CHILD 综合征(congenital hemidysplasia with ichthyosiform nevus and limb defects syndrome,CHILD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 X 连锁显性遗传、男性致死的多系统疾病,以先天性偏侧发育不良、鱼鳞病样痣及肢体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致病基因还原性辅酶Ⅱ类固醇脱氢酶样蛋白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Xq28。该基因的突变将引起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功能丧失,影响胆固醇的合成而致病。近年来关于 CHILD 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治疗方面尤为显著,作者就该病在临床、病理、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KIR的分子遗传多态性及测序分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甄建新;喻琼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和某些 T 细胞亚群。KIR 主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分子配位,组成 KIR-HLA 受配体复合物,传导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 NK 细胞活性,在移植免疫、肿瘤免疫、抗感染免疫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 KIR 分子遗传多态性,总结了当前国际 KIR 测序分型方法的特点及急待解决的问题。

  • 非编码RNA在心肌细胞分化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汪玉梅;彭鲁英;李丽

    心脏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早开始发挥功能的器官。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过程: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中胚层细胞,进而分化为心脏祖细胞,终形成心肌细胞。心肌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失调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该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对基因表达的激活和关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编码 RNA 特别是微小 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对基因的表达的调节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非编码 RNA 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了解心肌细胞的功能和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