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常染色体与Y染色体复杂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代鹏;余明聪;侯雅勤;赵勇江;李姝芳;孔祥东

    患者男,25岁,以“结婚4年,未避孕未怀孕”为主诉来我院就诊.男患者体格发育正常,偏瘦,生殖器检查:阴茎发育正常,阴毛发育正常:双侧睾丸等大,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实质回声均匀,血供正常:双侧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左侧附睾头囊肿: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双侧输精管未见明显异常.精液分析结果:量2.6 mL,pH=7.4,活动率0%,A级0,B级0,密度0/mL,液化时间10 min.经精液多次检查被确诊为无精症.男方无乙肝、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等.其妻14岁初潮,平时月经规律,3~4 d/30 d,量中.女方发育正常,外阴正常,分泌量正常,子宫大小正常,光滑,质中,各种激素水平正常.婚后,女方曾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阻塞,经通液治疗后复查为双侧输卵管通畅.

    关键词:
  • 母婴结局良好的胎盘间叶发育不良一例

    作者:张燕萍;周盛萍;何艳梅;王巍;龚云辉;周容

    患者女,23岁,G1P0.因“停经35+5周,彩超发现宫腔内异常回声团5+月,阴道流液2小时”于2013年7月20日入院.停经12+6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发现胎盘显示不清,位于子宫后壁,厚约4.4 cm,实质内见多个泡状暗区并建议上级医院就诊.停经13周患者于我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顶臀长7.46cm,胎儿颈部透明层值1.3 mm,羊水3.9cm,胎儿外形未见异常,核实孕周13+4周;宫腔内未探及正常胎盘回声,仅查见8.8cm×4.2 cm×7.6 cm蜂窝状团块回声,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部分性葡萄胎不能排除.早期检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101091.6 U/L,与孕龄相符,甲胎蛋白(alpha foetal protein,AFP)6.22 MOM,升高(参考值0.41~2.49),提示开放性神经管缺陷高风险,但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因患者及家属对此次妊娠期望值较高,在被告知孕期有发生子痫前期、严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流产及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风险后仍选择继续妊娠.孕期定期复查彩超,蜂窝状团块持续增大.停经30周彩超发现其胎儿生长比实际孕周约小3周,蜂窝状团块增大至19.4 cm×7.3 cm×6.8cm.

    关键词:
  • 46,XX,t(3;6;10)复杂易位伴习惯性流产一例

    作者:施建有;陈璐;童郁;杨君瑞;许锴

    患者女,26岁,因婚后流产3次,均于孕2个月左右自然流产,曾服用过多种保胎药,均治疗无效,前来我院就诊.身高162 cm,体重50 kg,表型和智力均未见异常,夫妇非近亲婚配,否认有毒药物和放射线接触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丈夫身体健康,精液检查活力和形态正常.家系调查:其父母体健,有一姐姐,已生育2个正常女儿,表型正常,均拒绝做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t(13;19)染色体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刘彩玉;蓝信强

    患者 女,37岁,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婚后9年未孕,现因欲做试管婴儿来我院检查.查体:身高163 cm,体重58 kg,第二性征及智力发育均正常.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6.2 cm×5.1 cm×3.5 cm,双侧附件均未见异常,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内分泌检查:雌二醇290.2 pmol/L(正常参考值:45.4~854 pmol/L),卵泡生成素7.31 U/L(正常参考值:3.5~12.5 U/L),促黄体生成素10.01 U/L(正常参考值:2.4~12.6 U/L),孕酮1.1 nmol/L(正常参考值:0.6~4.7 nmol/L),垂体泌乳素18.03 ng/mL(正常参考值:4.79~23.3 ng/mL),睾酮1.05 nmol/L(正常参考值:0.29~1.67 nmol/L).抗精子抗体阴性.其丈夫精液常规检查:精液量3 mL,精子活动率88.54%,精子数量5.4×107/mL,液化时间正常.

    关键词:
  • 伴t(2;14)(p16;q32)染色体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刘芸;范磊;洪鸣;吴汉新;李建勇

    患者男,59岁,因“牙龈出血10余天”且症状逐渐加重,于2015年2月10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入院时有头晕不适,鼻衄,痔疮出血.查体: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静脉注射处有陈旧瘀斑.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3.99×109/L[正常参考值:(3.5~9.5)×109/L],中性粒细胞32.8%(正常参考值:40%~75%),淋巴细胞48.9%(正常参考值:20%~50%),单核细胞18.3%(正常参考值:3%~10%),血红蛋白:63 g/L(正常参考值:130~175 g/L),血小板计数:20×109/L[正常参考值:(125~350)×109/L];骨髓涂片显示:异常早幼粒细胞85%,胞质量丰富,呈淡蓝色,胞质中有粗大,细小,紫红色颗粒,可见成束状Auer小体.

    关键词:
  • t(2;15)伴流产一例

    作者:鞠彩宁;蓝信强

    患者女,26岁,2016年2月孕10周,自然流产;2016年7月,孕9周稽留流产,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65 cm,体重56kg,第二性征发育正常,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5~7/30 d,无痛经.内分泌检查:睾酮1.35 nmol/L(正常参考值:0.29~1.67 nmol/L)、雌二醇881.7 pmol/L(正常参考值:151~1461 pmol/L)、孕酮3.44 nmol/L(正常参考值:2.4~9.4nmol/L)、卵泡生成素10.79 U/L(正常参考值:4.7~21.5 U/L)、促黄体生成素37.96 U/L(正常参考值:14~95.6 U/L)、垂体泌乳素22.72 ng/mL(正常参考值:4.79~23.3 ng/mL).患者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夫妇非近亲结婚.拒绝做家系调查.

    关键词:
  • 46,XY,t(9;10)(q34;q11.2)一例

    作者:张春晓;蓝信强

    患者男,31岁.其妻第1次怀孕2+月出现阴道流血,B超示无胎心,胚胎停止发育,手术流产;间隔1年余第2次怀孕,孕50+天可见3个孕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较低,再次手术流产,孕期无毒物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征得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静脉血2mL,肝素抗凝,37℃条件下行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患者核型为46,XY,t(9;10)(9pter-9q34∷10q11.2→10qter;10pter-10q11.2∷9q34→9qter),见图1.其妻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拒绝家系调查.

    关键词:
  • 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九例

    作者:薛会丽;李英;安刚;范向群;郭南;扶梅妹;何淑琼;张敏;徐两蒲

    例1女,17岁,因原发闭经就诊.患者系第2胎,足月顺产,出生时父亲29岁,母亲26岁,母亲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先兆流产史,父母为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身高158 cm,智力一般,无颈蹼,轻度肘外翻,双侧乳房未发育,乳间距宽,腋毛稀少.外阴发育幼稚,阴毛稀少,肛门检查子宫及双附件均未扪及.辅助检查:B超检查:无子宫,未探及双侧卵巢.细胞遗传学检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标本分别用胰酶消化和氢氧化钡处理进行G显带与C显带,按照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9)标准进行核型分析.C显带证实一个着丝粒失活,故患者核型为46,X,psuidic(X)(pter→q24∷q24→ pter)36]/45,X[6](图1A).其父母核型正常.

    关键词:
  • 46,XY/47,XYY嵌合体一例

    作者:郭彦伟;温莉娟;赵慧敏

    患者 男,39岁,已婚,身高179 cm,体重77 kg,发育良好,表型及智力均未见异常.因婚后10年妻子未自然受孕,在外院行辅助生殖,第1次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植入一个胚胎未存活;第2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植入4个胚胎成活2个,40天后流产.患者妻子体健,体检未见异常.夫妻双方否认放射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家系调查:患者父母表型正常,育有一子一女;患者妹妹智力表型正常,育有一子,智力正常.

    关键词:
  • 46,XY,-9,+der(9)t(4;9)(q21;p24)mat一例

    作者:郭智彬;易丽君;黎文婷;乐萍;陈卡;李垠娇;张晓珍;霍小春;张小康

    患儿男,8个月,系第4胎第3产,足月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2.3 kg,有窒息史.患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不足4 kg,奶摄入量每次60mL.鼻梁宽,嘴小,下颚内收,双手大拇指异常,右手大拇指无指甲,左手大拇指指甲部分缺失.血及尿遗传代谢检查结果未发现异常,已死亡.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72h、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15个分裂相,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9,+der(9) t(4;9)(q21;p24) mat,见图1.

    关键词:
  • 46,XX,t(5;18)(q15;q21.3)伴自然流产一例

    作者:郭红霞;平慧;田伟;李守霞;陈丁莉;冯丽娟;牛丽辉;陈艳红

    患者女,25岁,结婚2年,自然流产2次,均发生于孕45天左右,无明显不良诱因.常规检查夫妻双方生殖系统无明显异常,表型及智力均正常,为非近亲结婚,患者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家族中其他成员无不良孕产史.其它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有一姐,已结婚生子,未见异常.

    关键词:
  • 46,XX,t(3;18)伴胚胎停育一例

    作者:王玉娟;蓝信强

    患者 女,26岁.结婚2年,怀孕3次,第1次怀孕50+天,B超显示无胎心及胎芽,诊断为胚胎停止发育,手术流产;第2次怀孕2月,阴道流血,超声示无胎心,诊断为胚胎停育;第3次怀孕诊断为宫外孕.细胞遗传学检查:经患者知情同意,抽取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37℃条件下行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患者核型为46,XX,t(3;18)(3pter→3q1 3.2∷ 18q21→18qter;18pter→18q21∷ 3q13.2→3qter),见图1.其丈夫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GAS6基因834+7G/A和+1332C/T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叶丽燕;关林波;范平;刘兴会;刘瑞;陈瑾歆;朱月;魏星;刘宇

    目的 探讨生长停滞特异基因6(growth arrest specific gene 6,GAS6)多态性是否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有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对成都地区16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312名健康孕妇GAS6基因834+ 7G/A和+1332C/T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GAS6基因+1332C/T位点C、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为85.63%、14.37%,在正常孕妇组为78.04%、21.96%.+1332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TT基因型携带者在患者组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14% vs 39.42%),发生重度子痫前期的风险降低(OR=0.602,95%CI:0.401~0.904,x2=6.045,P=0.014).834+ 7G/A位点G、A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重度子痫前期组为72.75%、27.25%,在正常孕妇组为74.36%、25.64%.两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GAS6基因两位点基因型对血压水平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中国成都地区汉族人GAS6基因+1332T等位基因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风险降低可能存在关联,但未见834+7G/A位点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 南方汉族KIR-HLA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

    作者:邓志辉;甄建新;王大明;何柳媚;邹红岩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KIR-HLA系统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的相关性.方法 对172份成年CML患者及480份随机正常对照的样本,采用PCR-SSP方法检测KIR基因,用测序分型法进行HLA-A、-B、-C基因分型.从KIR基因及其基因组合型、HLA Ⅰ类配体、已知的单个KIR+ HLA受-配体组合及KIR-HLA基因型组合等4个层次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子遗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与KIR2DL1配位的HLA-C2、KIR2DL1+ HLA-C2、与KIR3DL1配位的HLA-B Bw4-80I的检出频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为CML保护因素(HLA-C2:OR=0.386,95%CI:0.240~0.620,P<0.01;KIR2DL1-+ HLA-C2:OR=0.316,95%CI:0.191~0.525,P<0.01;HLA-B Bw4-80I:OR=0.576,95%CI:0.384~0.862,P<0.01).HLA-C2及HLA-B Bw4-80I分子表达机率降低,可能导致与相应的抑制性KIR亲和力的减弱,有利于NK细胞活化.值得注意的是:KIR-HLA基因型组合ID2(KIR AA1-HLA-C1/C1-Bw6/Bw6-A3/11)在CML组的检出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为CML易感因素(OR=2.163,95%CI:1.198~3.906,P<0.01).结论 本研究识别了KIR-HLA与CML白血病相关的易感或保护性因素,可为CML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化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及理论依据.

  • 不稳定血红蛋白Hb Rush的血液学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作者:葛世军;杨必清;易薇;黄铠;刘红仙;黄小琴;褚嘉祐;杨昭庆

    目的 分析不稳定异常血红蛋白Hb Rush及其合并地中海贫血病例的血液学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 对3例不明病因的贫血病例进行血液学常规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并检测a和β珠蛋白基因、Gγ启动子区-158 XmnⅠ多态性位点和7个β珠蛋白基因簇中限制性酶切多态位点的单倍型.结果 3例病例均具有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型,血红蛋白电泳HbF区域有定量值显著增高的异常条带(30.5%~59.2%),携带有不稳定血红蛋白Hb Rush突变(HBB CD101 GAG>CAG,Glu>Gln),其中2例还携带有-α3.7,CD17和Hb E地中海贫血突变;Hb Rush突变有不同的β珠蛋白基因簇单倍型;未发现F区异常血红蛋白电泳条带与Gγ启动子区多态和大片段β基因簇缺失的关联.结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中国不同人群中存在Hb Rush突变,是世界范围内第3个病例报告.Hb Rush异常血红蛋白可导致Hb F区域电泳条带的定量值显著增高.单纯Hb Rush突变杂合子可产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及地中海贫血样临床症状,需进行产前诊断;对血红蛋白电泳Hb F区域条带定量值明显增高的贫血病例及地中海贫血进行诊治时需考虑对Hb Rush的基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 八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SLC22A5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林壹明;林卫华;余科;郑发明;郑珍珠;傅清流

    目的 分析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systemic primary carnitine deficiency,CDSP)患者的SLC22A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泉州地区77 511例样本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其中有1例为母源性CDSP),应用MassArray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CDSP患者SLC22A5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对发现的新变异采用SIFT和PolyPhen-2进行蛋白功能预测.结果 8例患者均检测到SLC22A5基因突变,其中7例为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纯合突变.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包括1种无义突变[c.760C>T(p.R254X)]和5种错义突变[c.51C>G(p.F17L)、c.250T>A(p.Y84N)、c.1195C>T(p.R399W)、c.1196G>A(p.R399Q)、c.1400C>G(p.S467C)].其中,c.250T>A(p.Y84N)为SLC22A5基因新变异,新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c.760C>T(p.R254X)突变频率高,c.1400C>G(p.S467C)突变频率次之.结论 本研究分析了8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者的SLC22A5基因突变情况,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8例CDSP的诊断,发现了1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SLC22A5基因的突变谱.

  • 两个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家系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杨丽红;金艳慧;杨婷;程晓丽;朱丽青;王明山

    目的 对两个遗传性蛋白C(protein C,PC)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检测,建立蛋白模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个家系先证者和家系成员的血浆蛋白C活性(protein C activity,PC∶A)和蛋白C抗原(protein C antigen,PC∶Ag).用PCR法对先证者蛋白C(protein C,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对家系其他成员相应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扩增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预测突变位点的危害程度;用Clustal 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基因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家系1先证者PC∶A为30%,PC∶Ag为35%,其父亲、母亲及姑姑的PC.∶A均略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先证者的PROC第7外显子存在c.565 C>T杂合错义突变(p.Arg147Trp),并在第5外显子存在c.383 G>A杂合错义突变(p.Gly86Asp);其父亲和姑姑均携带c.565 C>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383 G>A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和儿子的PC∶A分别为50%、64%;测序结果显示两人的PROC第7外显子均存在c.565 C>T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分析显示p.Arg147Trp为良性突变,p.Gly86Asp为有害突变.Clustal X分析显示p.Arg147Trp在同源物种间不保守,而p.Gly86Asp则高度保守.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Arg147Trp突变产生的Trp147芳香环破坏了Arg147和Lys146、Lys151的两个氢键,并与Arg178之间产生分子碰撞.p.Gly86Asp突变后Asp86侧链延长,和Gln90侧链之间产生分子碰撞力.基因突变导致的氢键破坏和碰撞作用改变了氨基酸的空间构型,使突变蛋白稳定性下降或分泌障碍.结论 两个家系先证者均为遗传性PC缺陷症,杂合突变p.Arg147Trp和p.Gly86Asp是导致患者PC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p.Gly86Asp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

  • 一个t(3;22)不平衡易位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张开慧;董睿;黄艳;杨亚丽;王莹;张海燕;张玉凤;刘毅;盖中涛

    目的 对1例不明原因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及其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以明确诊断.方法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染色体,再以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微缺失/微重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验证微阵列检测结果.结果 患儿与家系内同症患者表型一致,染色体核型结果相同,为46,XN,der(22) t(3;22) (q28;q13)pat;其父亲与5位亲属染色体核型为46,XN,t(3;22)(q28;q13),母亲及其他成员正常;患儿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示chr3q28q29区域发生9.0 Mb三拷贝重复,chr22q13.3区域发生1.7 Mb单拷贝缺失,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 该患儿家系中同症患者的异常表型符合3q和22q非平衡易位导致的22q13.3缺失综合征和3q重复综合征,是由于亲代染色体平衡易位产生不正常配子遗传给下一代造成.

  • G显带和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联合分析心脏发育畸形胎儿的染色体异常

    作者:刘洋;谢建生;耿茜;徐志勇;吴维青;罗福薇;李素丽;王勤;陈武斌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与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检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的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MLPA技术对104例中孕期B超提示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进行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检测.对检出的染色体异常,进一步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予以验证.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与MLPA检测结果显示,在104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羊水标本中,检出19例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8%.93例心脏畸形胎儿的羊水标本进行CMA检测,共检出14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0例异常为已知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4例为临床意义未明的CNV.10例致病性CNV羊水标本的MLPA检测结果也显示相同的染色体异常,4例临床意义未明CNV的羊水标本的MLPA检测结果仅1例检出异常.结论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联合MLPA技术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检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KIR2DS4基因的多态性

    作者:甄建新;张国彬;喻琼;何柳媚;徐筠娉;邹红岩;邓志辉

    目的 探讨南方汉族人群KIR2DS4分子遗传多态性.方法 应用特异性PCR引物扩增306名无关个体KIR2DS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确定KIR2DS4框架基因的有无.对存在KIR2DS4的样本,对该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用Assign 3.5分析软件鉴定基因型.在测序分型中出现与国际IPD-KIR数据库不完全匹配结果的样本,进行cDNA分子克隆和单倍型测序.结果 306名南方汉族无关个体中,携带KIR2DS4基因的个体为297例,经测序分型,均获得了清晰的序列峰图.共检出了7种等位基因,其中3个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KIR分委会正式命名.检出的等位基因及其频率分别为KIR2DS4* 00101(78.8%)、*003 (10.5%)、*004 (16.0%)、*010 (23.2%)、*017(0.3%)、* 00105(0.3%)和*018(0.7%),未检出KIR2DS4* 007等位基因.能正常表达于细胞表面的等位基因(KIR2DS4* 00101、*017、*00105)和不能正常表达于细胞表面的等位基因(KIR2DS4* 003、*004、*010、*018)的检出比例分别为79.4%及50.4%,约为1.6∶1.结论 获得了南方汉族人群KIR2DS4等位基因分子遗传多态性,可为移植、疾病关联研究及人类进化等提供基础数据.

  • 一个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家系ALDH5A1基因的突变检测

    作者:舒剑波;蔡凤英;范文轩;孟英韬;张春花;蔡春泉;张玉琴;林书祥

    目的 对1个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家系进行ALDH5A1基因突变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致病基因ALDH5A1的11个外显子序列及其两侧内含子区域进行分析,以10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在患者的ALDH5A1基因上发现第2外显子c.398_399delAA以及第4外显子c.638G>T(p.R213L)复合杂合突变,家系成员检测证实其中c.398_399delAA突变来自母亲,而c.638G>T(p.R213L)突变来自父亲.100名健康对照未见上述突变.结论 c.398_399delAA和c.638G>T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家系患儿的致病原因,上述突变尚未见报道,丰富了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缺陷症致病基因ALDH5A1的突变谱.

  • 一个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家系的NFU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白莹;孔祥东

    目的 对一个中国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syndrome,MMDS)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心血管病检测Panel)对1个MMDS家系中2例已故患儿的母亲进行候选基因NFU1的突变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用PCR和Sanger测序对患儿的父亲进行突变筛查,初步确定该家系的可疑致病位点,在100名健康个体的NFU1基因序列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结果 患儿母亲携带NFU1基因c.90delC(p.Tyr30Ter)杂合突变,父亲携带NFU1基因c.572A>T(p.Asp191Val)杂合突变,在100名健康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结论 NFU1基因突变可能是该MMDS家系的致病原因,二代测序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对该病进行基因诊断.

  • 产前诊断一例46,XX,del(4),dup(21)

    作者:张璘;任梅宏;宋桂宁;刘雪霞;张静;张晓红

    目的 探讨产前诊断的一例罕见染色体异常的遗传学机制及预后.方法 对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发现的胎儿染色体可疑结构异常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whole genome DNA microarray)检测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结果 胎儿的一条21号染色体长臂疑似存在重复,即46,XX,dup(21)(? q21q22),专一序列探针FISH检测证实21号杂交区域存在重复,即nuc ish 21q22×3,基因芯片检测证实胎儿染色体21q21.3q22.3区存在17.87Mb的片段重复,涉及GATA1 、JAK2、ALL等121个OMIM基因,涵盖唐氏综合征关键区,与颅面异常、心脏异常、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四肢异常等相关.此外,胎儿还存在4p16.1p16.3区8.43 Mb片段的缺失,涉及FGFR3、LETM1、WHSC1、WHSC2等64个OMIM基因,涵盖Wolf-Hirschhorn综合征疾病区域,与生长发育迟缓、头面部异常、心脏异常、智力低下、肌张力减退等相关.经咨询,其家属要求于孕25周时终止妊娠.结论 当核型分析无法确定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时,应该用特定位点的探针进行FISH检测有利于鉴别异常的类型,结合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检测,可以分析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其所涉及的致病基因,为临床预后及表型分析提供线索.

  • 用体外表达的血小板膜蛋白GPⅢa偶联Luminex微球检测HPA-1a抗体

    作者:陶苏丹;刘瑛;和艳敏;应燕玲;何吉;朱发明

    目的 拟利用体外克隆表达的GPⅢa蛋白作为HPA-1a抗原与Luminex xMAP微球相连,建立和评估用Luminex微球技术检测血清中抗HPA-1a的效果.方法 扩增并克隆GPⅢa蛋白的编码基因ITGB3至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株.利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体外获取并鉴定相应的特异性膜糖蛋白GPⅢa.将重组蛋白通过表面游离氨基和Luminex xMAP微球表面激活的羧基相偶联,再利用偶联后的微球与待测血清反应.利用PE-抗人IgG进行显色,在Luminex-100仪上读取数据并判断结果.结果 ITGB3基因测序为HPA-1aa,将克隆后的GPⅢa重组蛋白偶联Luminex xMAP微球,Luminex微球法检测HPA 1a抗体的灵敏度为滴度1/32(抗体浓度3.125 U/mL).微球技术能特异性鉴别出待测样本的HPA-1a抗体,与MAIPA结果一致,而且与HLA抗体、ABO抗体以及其他HPA血小板系统抗体(HPA-3a、HPA-5b)均不发生交叉反应,说明建用立的Luminex微球技术来检测血小板抗体是可行的.结论 成功获取了重组表达的血小板膜蛋白GPⅢa,并初步建立了Luminex微球检测HPA-1a抗体方法.

  • 粘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IDS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李奕颖;梅世月;孔祥东;赵振华;朱晓帆;杨欣雨;秦智;吴晗

    目的 对一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ucopolysaccharidosistypeⅡ,MPSⅡ)家系的艾杜糖-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对1个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中的先证者及其母亲的IDS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携带IDS基因c.709-1G>A突变,先证者母亲携带IDS基因c.709-1G>A杂合突变.结论 IDS基因c.709-1G>A剪接突变可能是该黏多糖贮积症Ⅱ型家系的致病原因,产前诊断是避免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 一例罕见的47,XXY综合征女性的遗传学病因分析

    作者:李洪英;张开慧;高敏;张海燕;王莹;张玉凤;刘毅;盖中涛

    目的 对一例智力发育落后、临床表型为女性的患儿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患儿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并提取其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分析SRY基因的变异,并用定量PCR对SRY基因进行拷贝数检测.结果 核型分析显示患儿为47,XXY.SRY基因及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SRY基因呈大片段缺失,拷贝数为0.结论 患儿的女性表型是由于Y染色体上SRY基因的缺失所致,为国内首例SRY基因阴性、表型为女性的47,XXY病例.

  • 两例Miller-Dieker综合征胎儿的产前遗传学分析

    作者:林少宾;罗艳敏;吴坚柱;陈宝江;纪媛君;周祎

    目的 对两例畸形胎儿进行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研究,分析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两例产前超声提示异常的胎儿的羊水细胞及其双亲的外周血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检测(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对SNP array的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两例胎儿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其父母外周血核型均未见异常.病例1的SNP array结果为arr[hg19] 17p13.3(83 035~2 567 405)×1,即17p13.3区存在2.484 Mb的末端缺失;病例2的SNP array结果为arr[hg19] 17p13.3p13.2(83 035~3 377 560)×1,即17p13.3区存在3.295 Mb的末端缺失.17p13.3及17p13.3p13.2微缺失区均覆盖了Miller-Dieker综合征(Miller-Dieker syndrome,MDS)的关键区域,包含PAFA H1B1、YWHAE和CRK等MDS的候选致病基因.两例胎儿的羊水细胞中期分裂相FISH结果均提示17p13.3区缺失,验证了SNP array的结果,而胎儿父母外周血中期分裂相FISH结果均未见异常,可排除其父母存在涉及17pter区的微小重排.结论 MDS胎儿的超声特征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SNP array分析可以有效地诊断MDS并明确17p13.3缺失的断裂点和基因内容,有助于对其基因型与表型对应关系的分析.

  • 用长链RT-PCR技术分析一个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AR基因的突变

    作者:张晓;曾健;林炎鸿;涂向东

    目的 分析一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患者及其家系成员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潜在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和总RNA,应用PCR技术扩增X染色体上AR基因的7个外显子,对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相应的基因组片段,进一步确证AR基因的突变位点;用逆转录PCR扩增AR基因,再次验证其突变位点.结果 发现患者及其舅舅AR基因第7外显子的第2880个核苷酸G被A替换,引起错义突变,导致第840位密码子CGT突变为CAT,即精氨酸被组氨酸替代.该突变可能引起雄激素受体结合能力的变化,导致CAIS.患者母亲一条AR等位基因的第840位密码子亦存在CGT--CAT改变,另一条等位基因则未发现突变.结论 AR基因第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2880位点碱基G引起的错义突变很可能是引起CAIS的原因.应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AR基因可为CAIS的分子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用新一代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诊断眼皮肤白化病Ⅲ型一例

    作者:律玉强;黄静;张开慧;刘国华;高敏;盖中涛;刘毅

    目的 对一例疑为眼皮肤白化病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采用新一代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患儿歪头视物,视力低下,伴有双眼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毛发棕黄色.基因测序显示患儿TYRP1基因存在c.1214C>A(p.T405N)和c.1333dupG杂合突变,分别遗传白其母亲和父亲.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患儿为TYRP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眼皮肤白化病Ⅲ型,TYRP1复合杂合突变致病的病例尚未见报道.

  • 一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RET基因突变

    作者:张勇;郑晓;程亮;马绍刚

    目的 探讨一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A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A,MEN2A)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RET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对该家系进行系统的临床调查,提取其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RET原癌基因的第8、10、11、13、14、15、16外显子并进行双向测序.结果 家系内8名患者存在RET基因第11外显子p.C634W的杂合性点突变.3人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人被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1人被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1人被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人体检发现甲状腺肿大但拒绝诊治,还发现1例突变携带者.结论 患者家系存在RET基因的p.C634W突变,多数携带者已发展为甲状腺髓样癌及/或嗜铬细胞瘤.为早期诊治,应该对MEN2A家系成员尽早进行基因突变筛查.

  • 三例Bx02亚型的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韩斌;刘培燕;刘晓华;冯智慧

    目的 对血清学定型为B亚型的血样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分子基础.方法 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对常规方法定型困难的3例样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及单倍型测序,分析后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3例样本血型血清学结果均表现为B亚型,红细胞与抗-B弱凝集,血清中存在抗-B;基因分型显示均为B/O1;直接测序和单倍型测序显示均含有O等位基因,其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存在905A>G突变,证实为Bx02等位基因.结论 测序检测证实3例血清学定型困难的样本均为Bx表现型,样本1、2的基因型为Bx02/O101,样本3的基因型为Bx02/O102.

  • 等臂双着丝粒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中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倩;林晓骥;林颖;姚荣欣;黄武;梅翰冬;宫剑;陈慧;藤宁燕

    目的 研究等臂双着丝粒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lymphoid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BLC)中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CML-BLC患者采用24 h骨髓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拷贝数变化.用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验证SNP结果.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如CDKN2A/2B和PAX5等的缺失或扩增.结果 SNP证实例1的衍生9号有缺失及扩增,与FISH结果相符合.例1和例2的FISH分析可见BCR/ABL融合信号在等臂Ph染色体上,距离远近不同,排列方式为脚对脚(例2)和头对头(例1).结论 CML-BLC中等臂双Ph染色体预示对格列卫治疗抵抗,而用达沙替尼治疗有效.

  • 携带16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合并ORC6基因新突变的Meier-Gorlin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娟;丁宇;常国营;程青;李辛;王剑;王秀敏;沈亦平

    目的 探讨1例因“生长发育迟缓伴小耳畸形”就诊的11岁男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化检测、染色体芯片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下一代基因测序以及Sanger测序.结果 患儿存在宫内发育迟缓、出生后持续生长迟缓、小耳畸形、髌骨发育不良三联征以及特殊面容和正常促性腺激素性发育不良(小睾丸).基因检测发现其16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且存在ORC6基因c.67A>G(p.Lys23Glu)纯合新突变.结论 患儿可能为中国首例男童16号染色体为单亲二倍体合并ORC6基因纯合新突变导致的Meier-Gorlin综合征,该ORC6基因新突变经Alamut功能软件预测可能影响蛋白结构域功能.

  • 应用MLPA亚端粒检测技术分析妊娠失败的遗传学原因

    作者:赵颖;娄季武;孙曼娜;付有晴;刘彦慧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分析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中的应用,分析染色体异常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对不明原因流产的遗传学因素进行评估.方法 收集421例自然流产、宫内死胎和用超声异常终止妊娠的样本,用MLPA的P036、P070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在421例流产样本中,MLPA提示异常者有232例,占55.11%.在孕13周前的286例样本中,有206例存在异常,比例高达72.03%,在孕14~19周的49例样本中,有14例检出异常,占28.57%.在孕20周及以后的86例样本中,有12例检出异常,占13.95%.在117例超声提示胎儿存在畸形或异常的样本中,有33例检测出异常,占28.21%.其中28例为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为染色体微缺失和/或微重复、1例同时存在数目异常和微重复.在颈部超声异常、胎儿水肿综合征、多发畸形、消化系统异常组中,MLPA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1.4%、58.8%、37.8%、9.1%.在心脏、神经、面部、骨骼和泌尿系统超声异常者中则未发现异常.结论 在自然流产中,染色体数目异常占主要因素.随着孕周的增大,染色体异常与流产的关系逐渐减弱.联合应用超声检查和MLPA检测,可以有效地提升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

  • 一例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MAT1A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孙云;马定远;王彦云;杨冰;蒋涛

    目的 对1例串联质谱技术新生儿筛查发现的可疑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归纳整理1例单纯性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提取其基因组DNA,应用半导体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突变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患儿除血甲硫氨酸升高外无其他临床症状.Ion Torrent半导体测序结果显示患儿携带MAT1A基因c.345del A和c.529 C>T突变,二者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患儿父亲为c.345del A突变携带者,母亲为c.529 C>T突变携带者.结论 MAT1A基因c.345del A和c.529 C>T突变可能为这例单纯型高甲硫氨酸血症患儿的致病原因,新一代半导体测序技术是遗传代谢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 607例Turn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郑杰梅;刘之英;夏培;赖怡;魏杨君;刘燕燕;陈久容;秦利;谢良玉

    目的 探讨Turner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细胞遗传学诊断为Turner综合征和临床具有Turner综合征主要表现之一的607例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探讨不同核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在607例Turner综合征异常核型中,共发现X单体型154例,占25.37%(154/607);X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型240例,占39.54%(240/607),其中45,X低比例嵌合型(3≤45,X个数≤5,正常细胞≥30)194例,占X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型的80.83%(194/240);X染色体结构异常型173例,占28.50%(173/607);含标记染色体40例,占6.59%(40/607).具有Turner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主要为11岁以下患儿,主要核型为45,X;11~18岁患者除具有Turner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外,主要的就诊原因为原发闭经,其核型主要为45,X、46,X,i(X) (q10)和mos45,X/46,X,i(X)(q10);18岁以上患者主要就诊原因为原发不孕,其核型主要以45,X低比例嵌合型为主.607例患者中53例有孕产史,其中X染色体数目异常嵌合型48例,X染色体结构异常型5例.结论 Turner综合征患者异常核型比例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临床发现越早.染色体核型分析可对Turner综合征患者,尤其是45,X低比例嵌合型的早期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 一例伴有PDGFRA和EVI1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

    作者:韩文敏;晁红颖;周民;岑岭;陈苏宁;何雪峰;卢绪章

    目的 提高对伴有PDGFRA和EVI1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1例同时伴有PDGFRA和EVI1基因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巢式PCR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皮疹、关节肿痛及间断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嗜酸细胞增多,体检示巨脾;骨髓病理示骨髓组织明显增生、嗜酸细胞明显增多;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3;5) (q26;q15)[6]/46,XY[10];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DGFRA及EVI1基因重排均为阳性,巢式PCR证实FIP1 L1/PDGFRA阳性.患者经单药伊马替尼(200 mg/d)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随访期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FIP1L1/PDGFRA转录本水平逐渐下降,并在治疗第10个月转为阴性,但EVI1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稳定不变.结论 同时伴有PDGFRA和EVI1重排的髓系肿瘤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单药小剂量伊马替尼治疗有效.

  •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致病基因及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羚;曹聪;孙吉吉;高涛;梁晓阳;聂志鹏;冀延春;蒋萍萍;管敏鑫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常见且危害为严重的眼科遗传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Usher综合征、锥-杆细胞营养不良、Leber先天性黑朦、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迄今已发现200多个致病基因,但科学家预测还有约50%致病基因未被发现.眼睛的独特生理结构和特征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可能.我们对近年来针对几类主要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基因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遗传性眼病研究与防治提供借鉴.

  • 环状RNA与疾病的关联及其潜在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拥华;李程;谭春路;麦刚;刘续宝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区别于传统线性RNA的一类新型RNA,具有闭合环状结构,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具有丰度高、结构稳定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circRNA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具有很多重要的调控基因表达功能.circRNA在肿瘤、神经系统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circRNAs有巨大潜力成为新型的疾病临床诊断标志物或人类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在疾病的防治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ircRNA与疾病的关联及其潜在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 对于赠卵的伦理学思考

    作者:刘延锦;蔡立柏

    卵子捐赠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反复体外授精失败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亦为染色体异常、卵巢早衰、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高龄妇女带来了生育的希望,不仅维护了她们的生育权,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然而,该技术的实施不仅涉及不孕症夫妇本人,还涉及其家庭、社会以及后代等方面的社会伦理及道德问题.本文就赠卵相关的伦理学热点问题如卵子来源、赠卵者补偿、赠受者条件以及后代告知等进行系统回顾和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赠卵 受卵 伦理
  • 线粒体tRNASer(UCN)突变及其致聋机制的研究

    作者:范文露;唐霄雯;郑斌娇;管敏鑫;薛凌

    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与感音神经耳聋密切相关.tRNASer(UCN)基因上游部分的突变将影响tRNASer(UCN)结构以及转录后的加工,例如位于tRNASer(UCN)前体3'端的线粒体7444 G>A等突变,以及位于tRNAser(UCN)二级结构茎以及环上的线粒体7472insC和7511T>C等突变可改变tRNASer(UCN)的稳定性,进而影响线粒体内多肽的合成,降低ATP的产量,终导致耳聋.本文主要讨论与耳聋相关的线粒体tRNASer(UCN)基因突变及其致聋的机理.

  • 厦门地区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作者:吴莉莉;冉鹏;郑秀娟;周娟娟;裴斌;宋秀宇

    目的 调查福建厦门地区汉族群体15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座多态性参数,同时评估AmpFLSTR IdentifilerTM体系应用于本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的价值.方法 应用AmpFLSTR IdentifilerTM体系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400名福建厦门地区汉族无关个体15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统计计算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 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5个STR遗传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杂合度0.580~0.868,匹配概率0.036~0.148,个体识别力0.798~0.967,多态性信息含量0.560~0.850,非父排除率0.268~0.730.结论 15个STR基因座在福建厦门地区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检测等位基因频率,为福建厦门地区人群法医学亲权鉴定和个人识别等位基因多样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Ⅰ、Ⅱ类八个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金士正;邹红岩;甄建新;王大明;何柳媚;邓志辉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C、DRB1 、DQA1、DQB1、DPA1和DP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序分型方法(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对481名随机南方汉族个体的HLA-A、B、C、DRB1、DQA1、DQB1、DPA1和D PB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共观察到HLA-A、B、C、DRB1、DQA1、DQB1、DPA1和DPB1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57、28、40、18、17、6和21个.其中频率高于0.05的常见等位基因有A* 1101、A* 2402、A* 0207、A* 8303和A*0201;B*40:01、B*46:01、B*58:01、B*13:01和B* 15:02;C* 01:02、C* 07:02、C* 03:04、C* 03:02、C* 08:01、C* 03:03和C* 04:01;DRB1* 09:01、DRB1* 15:01、DRB1* 12:02、DRB1* 08:03、DRB1* 03:01、DRB1* 04:05和DRB1* 11:01;DQA1* 01:02、DQA1* 03:02、DQA1* 03:03、DQA1* 06:01、DQA1* 01:03、DQA1* 05:05、DQA1* 01:04、DQA1*03:01和DQA1* 05:01;DQB1* 03:01、DQB1* 03:03、DQB1* 06:01、DQB1* 05:02、DQB1* 03:02、DQB1* 02:01和DQB1* 06:02;DPA1* 02:02、DPA1* 01:03和DPA1*02:01;DPB1* 05:01、DPB1* 02:01、DPB1* 13:01、DPB1* 04:01和DPB1* 02:02.这些常见等位基因的频率总和分别占相应位点的75.57%、52.81% 、78.28% 、62.16% 、86.70% 、77.23% 、95.32%和81.59%.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的HLA-A、B、C、DRB1、DQA1、DQB1、DPA1和DPB1等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数据可作为人类学、法医学、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研究和应用的参考数据.

  • 3827例孕妇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研究

    作者:马骞;赵军红;朱若男;武锦琳;孔祥东

    目的 探讨羊水细胞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类型与不同产前指征的关系.方法 对3827例孕妇胎儿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827份羊水细胞中检出异常核型310例,异常检出率为8.1%,其中21三体99例,18三体26例,13三体5例,克氏综合征20例,超雌综合征6例,特纳综合征13例,平衡易位125例,正常多态16例.根据不同产前指征进行分组,高龄组异常率为6.0%,染色体异常儿分娩史组异常率为4.6%,B超示多发畸形组6.5%,本人或丈夫染色体异常组异常率为7.9%,羊水过多/过少组异常率为14.2%,家族性基因病遗传史组异常率为7.3%,无创/唐筛高危检测异常组异常率为13.1%.结论 羊膜穿刺术是一种较好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具备较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无创产前检查不能完全代替羊水细胞核型分析.

  • 96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吴坚柱;周祎;黄林环;陈宝江;陈健生;陈筠虹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生长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 采集96例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外周血样,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96例患者中,共发现异常核型27例,检出率为28.1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23例,检出率为23.96%,包括21三体、7号部分缺失、5p一等,发现性染色体异常4例,检出率为4.17%,主要为45,X及其嵌合体.在体格发育迟缓患者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7.27%(18/66),其中单纯性体格发育迟缓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8.92%(7/37).在体格发育迟缓合并其他异常患者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37.93%(11/29).在智力障碍患者中,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8.26%(13/46),其中单纯性智力障碍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6.67%(4/24).智力障碍合并其他异常患者异常核型检出率为40.91%(9/22).结论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的染色体异常率高,在合并特殊面容和先天性心脏病时异常率更高.对生长发育迟缓儿童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有助于明确其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谢金芳;薛万华;纪霞;王燕;蔡富强;孙兆亮;王立;李美芹;黄艳丽

    目的 探讨冷“休克”同步化羊水细胞传代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组将原代培养至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冷“休克”15天后,分离其内的M期细胞加入适量新培养基传代培养;对照组直接将原代培养至第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离心,收集其内的M期细胞加入适量新培养基传代培养,不做冷“休克”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活细胞、早期凋亡细胞及晚期凋亡细胞和死细胞的百分比;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实验组染色体核型是否存在畸变.结果 实验组收获的活细胞数(21.65±2.58)与对照组(34.80±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27,P<0.01),实验组收获的早期凋亡细胞数(26.08±2.09)与对照组(23.79±2.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1),实验组收获的晚期凋亡细胞及死细胞数(13.63±0.68)与对照组(12.95±0.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4,P<0.01);实验组染色体核型与对照组一致,均未见染色体发生畸变.结论 将原代培养至7天时置换出的旧培养基放置于4℃冰箱15天后,分离其内的M期细胞继续传代培养,仍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可分析分裂相,且染色体未见畸变,诊断结果可靠,应用该方法可确保一次性穿刺即可确保羊水细胞培养成功并得出终的产前诊断.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一例智力低下患儿的遗传诊断研究

    作者:孙东兰;穆卫红;张艳华;赵丽娟

    目的 应用单核昔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 array),对1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的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genome-wide copy number variation,CNVs)筛查,并探讨SNP array技术在临床分子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智力低下患儿行CNVs检测.同时检测其父母.结果 患儿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结果提示:染色体15q25.3-26.2位置存在较大片段缺失,片段大小为7.3 Mb.患儿父母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该患儿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特殊面容与15号染色体微缺失关联性较大,SNP array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优点,同时可作为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应用于临床细胞遗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