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45,XY,der(8),t(8;14) (q24;q11),-14伴重度弱畸精症一例

    作者:张浩;姜雨婷;朱玉琢;奚琦;朱栋梁;刘睿智

    患者男,30岁,因婚后未育就诊.查体:身高173 cm,体重66 kg,无面容异常,智力正常,既往无手术及腮腺炎史.左侧睾丸体积17.7 mL,右侧睾丸体积19.0 mL,质地正常.双侧精索、输精管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精液量2.2 mL(正常参考值:≥2.0 mL),pH7.5(正常参考值:≥7.2),精子密度34.3×106/mL(正常参考值:≥20×106/mL).精子存活率5.29%(正常参考值:>60%).

    关键词:
  • 46,XY,t(7;9) (q22;p22)二例

    作者:牛琳媛;蓝信强

    患者 男,29岁,结婚3年,其妻第1次妊娠50天左右B超提示胚胎无胎心,行人工流产术;第2次妊娠60天左右B超提示胚胎停育;现第3次妊娠,孕19+5周来我院行产前检查.B超提示胎儿脉络丛囊肿.夫妻体健,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双方均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关键词:
  • 罗氏易位携带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合并部分性葡萄胎一例

    作者:姜雨婷;奚琦;朱海波;朱越英;钱聪;扈聪

    患者男,32岁,结婚3年,因继发不孕就诊.查体:身高176 cm,体重110 kg,双侧睾丸体积15 mL,质地正常,阴茎长度10 cm,尿道外口发育正常.精液常规结果:精液量1.8 mL,精子密度8.35×106/mL(正常参考值≥15×106/mL),A级19.35%,B级9.68%,C级6.45%,D级64.52%,正常形态率0.48%(正常参考值≥4%).精液检查诊断为少、重度畸形精子症.其妻,30岁,表型正常,曾孕40余天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未行流产物绒毛检查.输卵管检查示双侧输卵管通畅.监测排卵2周期,有排卵.夫妻非近亲婚配.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类似家族史.

    关键词:
  • t(5;10)伴胚胎停育一例

    作者:张春晓;蓝信强

    患者女,37岁.第1次怀孕50天左右,腹痛、阴道少量流血,自然流产;第2次怀孕40天左右,阴道流血就诊.B超示胚胎停育,自然流产.平素月经规律,孕期无药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其丈夫身高173 cm,体重68 kg,表型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精液量3 mL(正常参考值>2.0 mL),精子活动率80.4%(正常参考值>75%),精子浓度5.4×107/mL(正常参考值>2.0×107/mL),液化时间正常.夫妇非近亲结婚.

    关键词:
  • 染色体复杂易位四例

    作者:顾雷雷;朱瑞芳;张颖;朱湘玉;杨滢;李洁

    例1男,43岁,因“婚后18年,妻6次怀孕均早期胚胎停育”就诊.表型智力无异常,非近亲婚配.精液常规正常.妻子生殖器结构、功能均正常,并排除其它导致流产的因素.患者经知情同意后抽取静脉血3 mL,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9)进行描述.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Y,t(9;15;22)(9qter→ 9q10∷22p10→22qter;15qter→ 15p10∷9q10→9pter),见图1.妻子染色体核型正常.

    关键词:
  • 染色体异常核型六例

    作者:彭书新;李琳

    例1男,29岁.结婚1年,其妻两次妊娠均于70天左右发生胚胎停育.夫妻为非近亲结婚,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妻子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患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妻子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 t(4;8)平衡易位两例

    作者:徐月新;尹香花;卢丹;张素华;居云;傅丹

    例1女,36岁,妊3产0.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自然流产,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第3次孕20+3周因高龄行羊膜腔穿刺术.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计数30个分裂相,分析5个,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t(4;8)(q31;q24)(图1).夫妻双方均拒绝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因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脐血流异常,剖宫产一男婴,死亡.

    关键词:
  • t(12;14)伴流产一例

    作者:鞠彩宁;蓝信强

    患者女,29岁,首次怀孕于孕9周时自然流产,第2次于孕10周时自然流产,之后未孕,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62cm,体重54 kg,第二性征发育正常.患者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不规律,月经周期为3~4个月,持续时间为5~7天,无痛经.内分泌检查:睾酮1.05 nmol/L(正常参考值:0.29~1.67nmol/L)、雌二醇781.7 pmol/L(正常参考值:151~1461 pmol/L)、孕酮3.24 nmol/L(正常参考值:2.4~9.4 nmol/L)、卵泡生成素9.79 U/L(正常参考范围:4.7~21.5 U/L)、促黄体生成素27.06 U/L(正常参考值:14~95.6 U/L)、垂体泌乳素21.32 ng/mL(正常参考值:4.79~23.3 ng/ml).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无不良嗜好,夫妇非近亲结婚.

    关键词:
  • 4号环状染色体合并6、7号染色体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易丽君;霍小春;黎文婷;乐萍;陈卡;李垠娇;张晓珍;郭智彬

    患儿女,7岁,因健康体检来院就诊.患儿系第3胎第1产,足月低体重,出生时仅1.7 kg,有窒息史.1岁6个月会独走,2岁会叫爸妈.来本院就诊时体检:身高体重无异常,五官无异常,心肺无异常,四肢无畸形.智力发育无异常,学习成绩中上等.

    关键词:
  • t(X;11)伴无精症一例

    作者:李晓丽;张艳娜;蓝信强

    患者男,36岁.主诉“婚后10年未避孕未育”.查体:身高170 cm,正常体型,智力正常,胡须正常,喉结存在,乳腺未见异常.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双侧睾丸体积各约19.5 mL[成年男性正常参考值:(19.8±7.1) mL],双侧睾丸、附睾无压痛及结节,双侧精索静脉未触及曲张.平素性生活规律,2~3次/周,射精正常,功能正常.精液检查未见精子.内分泌检查:垂体泌乳素13.75 ng/mL(正常参考值:4.04~15.2 ng/mL),促卵泡生成素3.18 U/L(正常参考值: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3.25 U/L(正常参考值:1.7~8.6 U/L),雌二醇115.5pmol/mL(正常参考值:28~156 pmol/mL),睾酮18.12 nmol/L(正常参考值:9.9~27.8 nmol/L).夫妇均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非近亲结婚.

    关键词:
  • 47,XX,+10活婴一例

    作者:陈爽;姜雨婷;潘袁;徐淑波;刘睿智;朱继红

    患者女,18天,母孕41周经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出生体重1.9 kg,Apgar评分:1 min 8分,5 min 9分.因“体重低于出生后3h”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及反应尚可,皮肤白皙,下颌小,肌张力低,肛门位置靠前.前囟平坦无紧张,呼吸平稳,约42次/min,三凹症阴性,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经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后,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37℃培养72h,常规染色体制片,进行G显带分析,计数20个,分析5个,核型为47,XX,+10(图1).其父母未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47,XX,der(22)t(11;22) (q25;q13),+mar伴多发先天畸形一例

    作者:耿冬峰;姜雨婷;孙铙;韩伟峰;刘睿智;张洪洋

    患儿女,出生11天,患有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儿系第1胎,39+3周顺产,出生体重2.9 k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羊水量少、性状不详,胎盘、脐带未见异常.生后哭声可,皮肤红润,Apgar评分不详.生后即发现唇腭裂,未予特殊处理,无发热,无呼吸困难.

    关键词:
  • 46,XY,t(2;10) (q31;p15) 一例

    作者:陈璐;金一帮;施建有;童郁;蔡晓晓

    患者 男,33岁,结婚6年.妻子第1次怀孕于2月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第2次怀孕2+月胚胎停止发育;第3次怀孕2+月胚胎停止发育.夫妻为非近亲婚配,表型正常.精液常规检查、精子DNA碎片分析结果正常.细胞遗传学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静脉血2mL,37℃行淋巴细胞培养72h,常规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患者核型为46,XY,t(2;10)(2pter→ 2q31∷10p15→10pter;2q37→2q31∷ 10p15→10pter),见图1.

    关键词:
  • 49,XXXXY综合征一例

    作者:孙惟佳;范歆;刘天盛;欧阳鲁平;覃旺尚

    患儿 男,7个月,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系第2胎,孕36周早产,孕期无特殊,出生后因黄疸接受光疗治疗5天,5月余会抬头,现不会翻身,不能独坐,反应慢.无脑炎、脑外伤及抽搐史.父母适龄婚育.患儿有一兄长,系孕36周早产,现体健.

    关键词:
  • 涉及六条染色体的复杂平衡易位伴无精症一例

    作者:夏艳洁;江淼;孔祥东

    患者男,汉族,25岁,身高172 cm,体重63 kg,结婚3年其妻未孕.夫妻为非近亲婚配,否认遗传病家族史.患者的表型和智力发育均正常,无不良嗜好,否认药物和化学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妻妇科及优生十项检查均正常.查体:患者第二性征、外生殖器发育良好.实验室检查:精液常规分析和睾丸活检均提示无精,但性激素水平正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父母及姐姐、妹妹表型及智力均正常.其母在怀孕早期有农药接触史.患者有二姐一妹,均已婚育且无不良孕产史.

    关键词:
  • 46,XY,t(1;2;11)复杂平衡易位一例

    作者:季兴哲;杨杰;张洲;师娟子;秦翠云

    患者男,27岁,结婚3年,因妻子孕早期稽留流产2次就诊.查体:身高175 cm,体重75 kg,发育良好,表型无明显异常,第二性征明显,阴毛呈正常男性分布,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双侧睾丸体积均12 mL、质地饱满.精液常规检查提示精液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父母非近亲结婚,表型正常,无流产史;两个姐姐均表型正常,二姐已婚并生育两个子女,表型正常.

    关键词:
  • 同源罗伯逊易位一家系三例

    作者:李琳;庞春杰

    先证者男,26岁,结婚3年,妻子3次妊娠均于40天左右自然流产.夫妻为非近亲结婚,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妻子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否认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体检:先证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均无异常,精液检查正常.妻子平素月经规律,妇科检查正常,优生四项检查及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关键词:
  • 一个小窝蛋白病家系的临床表型及CAV3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聂红兵;吴向斌;吕金菊;朱菁;谈丹丹

    目的 分析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窝蛋白病(Caveolinopathies)家系的临床特征,进一步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通过一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突变位点的检测与验证,确定致病突变的类型.结果 先证者表现为儿童期隐匿起病并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无力与肌萎缩,以双上肢远端为著,伴四肢酸胀感,肌酸激酶中度升高,肌电图提示远端肌呈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源性损害.其大姐、二姐临床症状轻,仅表现为双手轻度萎缩、运动后肌肉酸胀.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大姐、二姐CAV3基因均存在c.80G> A(p.Arg27Gln)杂合突变,该突变为已报道过的致病突变.结论 CA V3基因c.80G>A(p.Arg27Gln)杂合突变为这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窝蛋白病家系的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一个先天性无痛无汗症家系的NTRK1基因致病突变分析

    作者:李冰肖;张占会;吴瑕;陈文超;陈建伶;吕倩;柳国胜

    目的 对一个先天性无痛无汗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CIPA)家系进行NTRK1基因的突变分析.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各2 mL,用PCR扩增其NTRK1基因的全部1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的内含子区域,对扩增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分析.对包含缺失突变的片段进行T-A克隆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NTRK1基因携带一个c.1786C>T(p.Arg596*)无义突变(源自母亲)和一个缺失突变c.1928_2028+23del(源自父亲).先证者的哥哥仅携带缺失突变.结论 通过无痛、无汗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典型症状结合NTRK1基因测序明确了CIPA的诊断,所发现的c.1928_2028+23del新突变丰富了NTRK1基因的突变谱.

  • 一例14q12三倍重复及FOXG1基因相关疾病分析

    作者:王芳芳;罗蓉;周斌;喻韬;陈小璐

    目的 报告1例包含FOXG1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病例,对FOXG1基因相关疾病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1例包含FOXG1基因的14q12三倍重复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结果;并分析FOXG1相关疾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特点.结果 女性患儿,9岁,以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婴儿痉挛症、重度智力低下、语言缺乏、孤独症谱系障碍、步态异常、手功能障碍及小头畸形等为主要表现,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灰质异位等改变.aCGH结果示患儿染色体14q12区域存在1.9 Mb的三倍重复,包含FOXG1基因及一个预测基因C14orf23.结论 对于有早发的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癫痫、小头畸形、严重认知运动障碍及脑发育不良等异常的患者可行FOXG1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或突变检测以明确诊断.

  • 一个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家系的致病突变分析

    作者:李璐璐;李媛;林蔚;赵秀丽

    目的 对1例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患者进行GJB2基因的突变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家系突变验证和突变起源分析.方法 通过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 Sanger测序鉴定先证者GJB2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序列;针对先证者携带的突变位点,应用PCR-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方法进行家系突变验证;利用T-克隆测序技术进一步确定突变的亲本来源.结果 在先证者GJB2基因的第2外显子检测到1个c.148G>A (p.Asp50Asn)杂合错义突变,HRM分析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克隆测序显示患儿致病突变源自父亲生殖细胞突变.结论 在1个中国人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征家系检测到GJB2基因热点突变c.148G>A,并针对该突变建立一种基于PCR-HRM技术快速鉴定突变的方法;此方法方便、快捷,可作为该病患者突变筛查的优选方法.

  • 两例Dandy-Walker畸形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姚娟;方嵘;沈学萍;沈国松;张甦

    目的 探讨两例Dandy-Walker畸形胎儿的遗传学病因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array)检测在其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分析胎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SNP-array对胎儿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 两例胎儿父母的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1例胎儿为46,X,?i(X) (q10),另1例羊水细胞培养失败.SNP-array检测提示1例胎儿具有染色体6p25.3p25.2微缺失、1例具有Xp22.33p22.2缺失,同时携带Yq11.221q11区的序列,异常片段包含与Dandy-Walker畸形相关的FOXC1、SHOX、STS等基因.结论 染色体6p25.3p25.2、Xp22.33p22.2区的DNA拷贝数异常可能是2例Dandy-Walker综合征患儿的遗传学病因,可能与FOXC1、SHOX、STS基因的表达异常有关.作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SNP-array对于胎儿的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个低血磷性佝偻病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及产前诊断

    作者:栾兆棠;李焕铮;胡林;陈冲;徐雪琴;项延包;唐少华

    目的 通过对1个低血磷性佝偻病家系的临床表征及基因突变分析,揭示其遗传发病机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家系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分析,选定X染色体上PHEX基因的一个移码突变c.2058_2059insAGTT(p.L686fs)为可疑致病突变.对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孕18周时抽取先证者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PHEX基因存在c.2058_2059insAGTT(p.L686fs)杂合突变,经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携带PHEX基因c.2058_2059insAGTT(p.L686fs)杂合突变,正常家系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一致.结论 PHEX基因c.2058_2059insAGTT突变为该低血磷性佝偻病家系的致病原因,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湖南省永州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田洁;唐德国;阳少辉;王具;艾延民;张苗

    目的 阐明湖南省永州地区人群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制定当地的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防控政策和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永州市各县区及民族人口分布,随机抽取1001对育龄夫妇的2002份样本进行血常规及血红蛋白成分分析.对中国人常见6种α地贫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对血液学指标提示β地贫的样本进行β地贫基因突变检测.表型阳性未知突变样本进一步通过α和β珠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确诊.结果 在2002份样本中,共检出携带血红蛋白病基因的个体240例,检出α地贫基因常见缺失6种,β地贫基因常见突变9种,常见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3种.合计检出174个α地贫突变等位基因,α珠蛋白基因常见突变携带率为8.69%,其中鉴定HbH病2例、检出率1.0‰;检出70个β地贫突变等位基因,β珠蛋白基因常见突变携带率为3.50%;鉴定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7例,检出率3.5‰.共检出251个血红蛋白病突变等位基因,血红蛋白病基因携带率为12.54%.瑶族人群的α和β地贫总基因携带率为25.00%,显著高于汉族人群(11.14%,P<0.01).结论 本调查结果提供了湖南永州地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和基因突变谱.

  • miR-492在红细胞OK血型抗原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叶璐夷;王晨;杨启修;朱自严

    目的 探讨miR-492是否参与红细胞OK血型抗原表达的转录后调控.方法 化学合成2个BSG基因3'UTR片段,分别包含BSG rs 8259 TT或BSG rs 8259 AA位点.合成时两端加上XhoⅠ和NotⅠ酶切位点,克隆至pUC57载体,随后构建至psiCHECK-2载体,测序验证.分别将不同浓度的miR-492 mimic与构建的psiCHECK2-BSG-T或psiCHECK2-BSG-A重组质粒共转染K562细胞,设置空白对照,各转染实验重复3次.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测定海肾荧光素酶活性,并按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进行均一化处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分别包含BSG rs 8259 TT或BSG rs 8259 AA位点的重组psiCHECK-2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表明,miR-492 mimic 浓度大于100nmol/L时,对psiCHECK2-BSG-T有显著抑制作用.而mir-492 mimic对psiCHECK-BSG-A无抑制作用.结论 miR-492可能参与了调控BSG rs 8259 TT基因型个体红细胞OK抗原的表达.

  • 六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的ASS1、ASL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林壹明;余科;李鹿丰;郑珍珠;林卫华;傅清流

    目的 了解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相关致病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MassArray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对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ASS1、ASL和SLC25A13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可能的致病突变位点.结果 6例瓜氨酸血症患儿中,1例患儿检测到ASL基因c.1311T>G(p.Y437*)纯合突变,确诊为精氨酰琥珀酸尿症;其余5例患儿分别检测到SLC25A13基因c.851_854delGTAT纯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6+5G>A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16ins3Kb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IVS6-11A>G复合杂合突变、c.851_854delGTAT和c.1638_1660dup23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其中,ASL基因c.1311T>G在中国人群尚未见报道,SLC25A13基因IVS6-11A>G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HSF软件预测结果显示该变异很可能导致剪接异常.结论 通过相关致病基因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6例瓜氨酸患儿的诊断,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瓜氨酸血症致病基因的突变谱.

  • 一个3型血管性血友病家系的基因及产前诊断

    作者:朱海燕;季春燕

    目的 对l例临床诊断为3型血管性血友病的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明确致病突变,为再次妊娠的母亲进行产前诊断.方法 提取基因组DNA,应用二代测序、Sanger测序对患儿VWF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进行了家系成员及100份正常对照标本的验证.针对致病突变,羊膜腔穿刺采集羊水细胞,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序列分析检测到患儿VWF基因c.7287+ 1G>A纯合突变,未见报道,经剪接位点预测软件分析,提示该剪接位点突变为致病突变,100份正常对照标本未见该突变;患儿父母及姐姐均为该突变携带者;产前诊断检测胎儿未遗传该突变,且VWF基因单体型与先证者不同.结论 经过基因突变分析,发现了VWF基因的新突变,明确了患儿的致病突变及表型-基因型关系,确定了患儿及家系成员的基因型,成功为胎儿进行了产前诊断,积累了该类疾病的诊断经验.

  • 一个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管涛;张龄洁;徐德建;伍海建;郑利斌

    目的 分析一个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其TGFB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收集该家系4代53名成员(其中患者9例)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TGFBI基因全部17个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部,进行基因变异的检测及分析.并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结果 家系中所有患者成员TGFBI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R124L杂合性突变,正常成员未发现此突变,突变与疾病表型共分离.该家系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确诊为典型的地图型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结论 该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TGFBI突变,为R124L杂合性突变.基因分析为疾病明确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 7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利婧;朱瑜龄;詹益鑫;李亚勤;陈孟龙;王倞;何若洁;张成

    目的 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 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1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母的SMN1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89.7%(70/78)的患者SMN1基因突变类型为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第8外显子杂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未检测到第8外显子缺失;另有2.6%(2/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杂合缺失;对78例患者父母SMN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77例患者父母均为相应基因突变携带者,符合SM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而1例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的SMA Ⅰ型患者,母亲为SMN1第7和8外显子杂合缺失,父亲SMN1基因未检测到缺失和重复.结论 SMA患者中SMN1基因纯合缺失达95%以上,使基因分析辅助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在纯合缺失患者中,未见单独第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提示分析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更具有诊断意义.

  • 椎管内神经鞘瘤NF2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刘树义;陈实;张开创;林健;杨庆武;张永亮;刘水源;刘盛泽

    目的 探索椎管内神经鞘瘤中NF2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散发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组织样本,采用PCR和Sanger测序法筛查NF2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20例样本中,共检测到4个NF2基因突变,即c.1213 1231delTGAGCAG-GAAATGCAGCGC、c.752delC、c.519 556delATAAATCTGTACAGATGACTCCGGAAATGTGGGAGGA和c.255delT,并证实其均为新发突变,突变率为20%.在患者外周血中未检测到相同突变.上述突变均为移码突变,可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突变组与未突变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25±7.37)岁、(52.44±10.16)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的直径分别为(2.83±0.31)cm、(2.31±0.32)cm,二者之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发生和发展与NF2基因的突变关系密切.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进而导致疾病表型.

  • 一例Emanuel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诊断及追溯

    作者:赵艳辉;庞泓;高铭;冯小静;关云萍;赵华;佟丹;滑君;曹霞;何绍嵩;李岭

    目的 对1例孕30+3周B超提示为Dandy-Walker畸形的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查,追溯其发病原因,并为其父母在再次妊娠时提供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染色体核型,之后用下一代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对患儿及其母亲进行分析.再次妊娠时应用上述方法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G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胎儿的核型为47,XX,+mar,其父亲核型正常,母亲核型为46,XX,t(11;22)(q23;q11).胎儿脐带血DNA下一代测序的结果提示其11号及22号染色体上存在重复区段,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证实胎儿所携带的标记染色体为+ der(22) t(11;22) (q23;q11),确诊为Emanuel综合征.再次妊娠时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携带与母亲相同的平衡易位.经咨询后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生育一正常儿.结论 成功诊断1例Emanuel综合征胎儿,其标记染色体来源于母亲所携带的46,XX,t(11;22)(q23;q11)平衡易位.对于产前发现的Dandy-Walker畸形进行染色体检查非常重要,必要时可结合高分辨率的检测手段以明确其病因.

  • 人类白细胞抗原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倍型与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联性

    作者:齐珺;陈利萍;王天菊;王满妮;王小芳;武君华;叶世辉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相关性.方法 以1241名正常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技术(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SSO)和组特异性引物扩增(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方法对170例ALL患者进行HLA-A、-B、-DRB1高分辨分型,用Arlequin 3.5.2软件计算HLA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计算疾病比值比(odd ratio,OR)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x2检验、连续校正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LL患者的B*13:01和B* 40:02频率升高(7.35% vs.4.63%,P=0.030;2.94% vs.1.45%,P=0.042),而B*35:03和B*46:01频率降低(0.29% vs.1.69%,P=0.048;4.41% vs.7.82%,P=0.025),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ALL患者中频率增加的DRB1*15组尽管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组内的DRB1*15:01基因频率经Bonferroni校正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16.18% vs.10.19%,pc'=0.041),与ALL呈正相关(OR=1.70,95%CI:1.24~2.33).19种单倍型在ALL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11种单倍型在对照组中未出现过,与白血病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HLA-A、-B、-DRB1高分辨等位基因及单倍型与北方汉族ALL相关性的资料,DRB1*15:01与北方汉族ALL患者正相关,可能是北方汉族发生ALL的易感基因,并与其特定单倍型关联.

  • IFNG基因与陕西子痫前期人群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晓波;李婷;刘月合;张丽;白素琴;闫铭锋;陈苗

    目的 探讨IFN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陕西人群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NaPshot方法测定280例PE患者和344名正常孕妇IFNG基因5个SNPs(rs2069705、rs2430561、rs1861493、rs2069718、rs2193050)位点的基因型;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软件,基因分型数据经体重指数和年龄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连锁不平衡分析采用Hapview 4.2软件.结果 所选IFNG基因5个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IFNG基因内含子区域rs2430561T等位基因频率(OR=1.54,95%CI:1.15~2.09,P=6.99×10-3),显性模式(OR=3.77,95% CI:1.09~13.29,P=0.029)、隐性模式(OR=1.53,95%CI:1.09~2.15,P=0.018)在P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组rs2430561位点TT基因型IFN-γ浓度[(13.69±0.79)pg/mL]高于AA基因型和AT基因型[(13.11±1.56) pg/mL],两者IFN-γ血浆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069705、rs1861493、rs2069718和rs2193050位点等位基因、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三者在P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G基因内含子区域rs243056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能是陕西汉族子痫前期人群的易感基因位点;纯合子TT基因型IFN-γ浓度高于纯合子AA基因型和杂合子AT基因型.

  • 一例Bw14亚型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青;李平;肖建宇;陆乐;叶燕;王树亚;黄成垠;庄云龙

    目的 对1例罕见的ABO亚型进行鉴定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标准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应用PCR方法扩增患者ABO基因7个外显子和侧翼内含子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ABO亚型的基因分型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患者常规卡式法ABO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有极弱的抗-B抗体,表现为正反定型不符;吸收放散实验证明患者红细胞表面不存在A抗原;ABO基因测序发现其第7外显子523位碱基发生G>A突变,导致175位缬氨酸(Val)被甲硫氨酸(Met)替换;ABO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及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患者ABO血型基因型为ABO* Bw14/O01.结论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鉴定疑难血型的必要方法.ABO基因的523G>A突变可能是导致该Bw14亚型的B抗原表达减弱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之一.

  • 一例6q27微缺失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学分析

    作者:吴东;时伟丽;王红丹;侯巧芳;张卉;李涛;张朝阳;杨艳丽;廖世秀

    目的 明确1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来源,分析其预后及发生机制.方法 常规G显带分析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检测.结果 G显带分析胎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检测显示胎儿染色体6q27区存在2.04 Mb杂合性缺失,其父母未检测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6q27区包含多个与脑部发育相关的基因.染色体断裂点附近包含2410 bp的回文序列,能够形成稳定的二级结构.结论 胎儿携带染色体6q27区的微缺失,属于新发突变,具有致病性,与脑部结构的发育异常相关.染色体断裂点附近的回文序列可能参与了上述微缺失的形成.

  •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胎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

    作者:王林;王晓斌;蔡娜;何斌;吴秋华;李伟;张利平;马晓萍;强荣

    目的 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探讨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对49例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的引产物基因组DNA进行aCGH分析.结果 发现其中14例(28.6%)存在染色体异常,包括8例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染色体微小畸变(4例有明确致病性,2例临床意义不明).结论 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应用aCGH技术可以明确一定比例胎儿发育异常的原因.

  • 四个成骨不全家系COL1A1及COL1A2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白莹;孔祥东;刘宁;任淑敏;郭宏湘;赵凯慧

    目的 分析4个成骨不全家系致病基因COL1A1、COL1A2基因致病突变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先证者COL1A1、COL1A2基因编码区进行外显子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双向测序,对4个成骨不全家系中4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和200名正常个体的COL1A1、COL1A2基因序列进行变异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家系1和2先证者分别携带COL1A1基因c.760G>A(p.Gly254Arg)、c.608G>T(p.Gly203VaD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家系3先证者和先证者女儿均携带COL1A1基因c.299-1G>C杂合突变,先证者妻子未携带该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3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与B超影像结果一致.家系4先证者携带COL1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杂合突变,父母均未携带该突变;200名正常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其中COL1A1基因c.299-1G>C和COL1A2基因c.1990G>C(p.Gly664Arg)突变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结论 COL1A1、COL1A2基因突变是这4个成骨不全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丰富了COL1A1、COL1A2基因突变谱,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PCSK9基因E670G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罹病风险及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楠;高静;刘寅;孙根义

    目的 探讨PCSK9基因E670G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罹病风险的相关性,并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PCSK9基因E670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调脂疗效.方法 选取778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包括确诊为CHD的患者组502例和对照组276例,留取空腹血标本,分离血清、血浆,测定各种血脂指标,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PCSK9 E670G基因多态性,再次测定随访12周的231例CHD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 PCSK9基因E670G基因型分布在CHD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G在CH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99%和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等位基因G可能增加CHD的罹病风险(OR=1.847,95%CI:1.301~2.622).携带G等位基因的CHD患者有较高的血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GG基因型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AA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HD的保护性因素(OR=0.203,95%CI:0.100~0.414,P<0.05).与AG及GG基因型患者相比,AA基因型患者对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疗效更为敏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K9基因E670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罹病风险及脂代谢水平有关.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室间隔缺损胎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琼;符芳;李茹;景象一;雷婷缨;杨昕;潘敏;甄理;韩瑾;廖灿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探讨胎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病因.方法 选取248例产前超声提示为VSD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VSD组、VSD合并其他心内异常组、VSD合并心外异常组(包括其他畸形和超声软指标异常)以及VSD合并心内外异常组.对所有胎儿进行常规染色体分析,对6例核型为异常者以及部分核型为正常者进一步进行CMA检测,随访所有胎儿的妊娠结局,对新生儿随访至1岁.结果 在248例胎儿中,共发现60例核型异常(包括50例数目异常、7例结构异常、3例嵌合体),检出率为24.2%.CMA检测明确了6例核型异常者衍生染色体的来源和性质,其中2例的缺失区段包含Wolf-Hirschhorn 综合征的关键区域,其中包含的WHSC1、LBX1、LDB3、BBS10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候选致病基因.在143例核型正常的胎儿中,CMA在11例中发现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检出率为7.7%(11/143),其长度介于0.33~4.53 Mb,其中9例为已知的微缺失或微重复综合征,包括22q11.2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综合征(Smith-Magenis综合征)、17p13.3微缺失综合征(Miller-Dieker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1q21.1微重复综合征和4q缺失综合征.其致病性CNVs所包含的可能与VSD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TBX1、LZTR1、FAT1、AKAP10、SKI、PRDM26、GJA5、ERCC4以及YWHAE.在CMA结果正常的新生儿中,48.4%的VSD在出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结论 CMA技术可将胎儿VSD的遗传学病因检出率提高7.7%,但不同组别的VSD胎儿之间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染色体核型正常的VSD胎儿,建议进一步行CMA分析.

  • 151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贾颐舫;张燕;郝万晓;石东红;孟金来;赵和永;连岩;谢鲁文;王谢桐

    目的 评估联合应用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明确151例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提示高风险的病例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高通量测序NIPS提示胎儿13、18、21、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以及胎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高风险、需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征得知情同意后,经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MA分析.结果 在151例胎儿中,有142例为非整倍体高风险,其中21三体高风险83例、18三体高风险17例、13三体高风险2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40例,经染色体核型和CMA分析确认21三体81例、18三体15例、47,XXY 10例、47,XXX 4例、47,XYY 2例、46,X,del(X)(q26.1)1例,其余2例21三体高风险、2例18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23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经染色体核型和CMA检测均为46,XN;另外9例高通量测序提示CNVs高风险,其中13号染色体微缺失1例、18号染色体微重复1例、18号染色体部分缺失1例均经CMA证实,1例2号染色体重复30 Mb合并8号染色体重复25 Mb病例CMA未发现拷贝数变异,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为46,XX,dup(2)(p23.1p25.3)[13]/46,XX[87],其余5例经检测均未见异常.结论 高通量测序NIPS高风险的胎儿,仍有必要通过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联合CMA分析,以区分真阳性与假阳性的结果.

  •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KCNE1、KCNE4基因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苗海军;周晓辉;卡比努尔·克依木;邹婷;帕丽达·阿不力孜;汤宝鹏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KCNE1基因rs1805127、KCNE4基因rs1262164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房颤患者852例(其中维吾尔族409例,汉族443例).按照与病例组民族和性别相同、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以1∶1比例选出对照.提取外周血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维吾尔族人群KCNE1 (rs1805127)多态是患房颤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汉族人群KCNE1 (rs1805127)与房颤的患病无关.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KCNE4 (rs12621643)多态是房颤的独立风险因素.维吾尔族房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肥胖、高血压、胆固醇、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KCNE1(rs1805127)和KCNE4 (rs12621643)的调整人群归因风险度(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ge,PARe)分别是9.68%、12.06%、15.76%、6.91%、11.37%、17.78%、9.31%、11.27%和6.46%.汉族房颤饮酒、高血压、胆固醇、Hcy、hs-CRP、IL-6和KCNE4 (rs12621643)的PARc分别是12.94%、14.48%、7.24%、8.49%、17.29%、9.49%和7.41%.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KCNE1 (rs1805127)与房颤的关系存在差异,维吾尔族人群KCNE1 (rs1805127)与房颤相关.KCNE4 (rs12621643)与房颤的关系无民族差异.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KCNE4 (rs12621643)均是房颤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在不同民族的人群中,根据“风险基因”选择重点人群进行可控风险因素的控制,对防治房颤具有一定作用.

  • 一个X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家系的分析

    作者:江矞颖;庄建龙;王元白;庄倩梅;曾书红

    目的 对1个X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的家系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型的产生机制.方法 应用G显带技术对受检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再应用Xpter、Xqter和WCPX区探针对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和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均为46,X,del(X) (q24),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先证者及胎儿均携带Xq24q27.3区缺失.结论 X染色体长臂q24q27.3区的缺失与卵巢早衰症状相关,但并不导致身材矮小、性腺发育不良、原发闭经等症状.

  • TCN2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

    作者:郑淑姿;吴昊;叶方鹏;夏宣平;夏盛隆;林秀清;吴小丽;姜利佳;丁然;蒋益

    目的 探讨钴转运蛋白Ⅱ(transcobalaminⅡ,TCN2)基因多态性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vitamin,Vit) B12和叶酸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97例UC患者和574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样,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TCN2 (rs1801198,rs9606756)基因多态性,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VitB12和叶酸水平.结果 UC组与对照组比较,(rs1801198,rs9606756)的变异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患者中(rs1801198)的变异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频率以及(rs9606756)的变异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AG)频率均增高(均P<0.05).UC组与对照组比较,Hcy平均水平增高(P<0.01),而VitB12和叶酸平均水平降低(均P<0.01).UC组和对照组中,(rs1801198) (CC)基因型携带者的Hcy平均水平均低于(CG+GG)基因型携带者(均P<0.05);(rs9606756) (AA)基因型携带者的Hcy平均水平亦均低于(AG)基因型携带者(均P<0.05).中重度患者与轻度患者比较,Hcy平均水平增高(P<0.01),而VitB12和叶酸平均水平降低(均P<0.01).UC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VitB12缺乏和叶酸缺乏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UC组中Hcy水平与VitB12、白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均P<0.05),与白细胞计数和Mayo评分呈正相关(均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cy 和叶酸缺乏是UC的独立风险因素(OR=4.173,OR=5.206,均P<0.01).结论 TCN2 (rs1801198,rs9606756)基因多态性及血清Hcy、VitB12、叶酸水平与UC相关,HHcy和叶酸缺乏是UC的独立风险因素.

  • 一例17q11.2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分子遗传学诊断

    作者:王红丹;冯战启;杨科;高越;霍晓东;秦利涛;娄桂予

    目的 对1例颜面部发育异常患儿进行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以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为家系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患儿神经心理5项进行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CT及MRI对患儿全身结节进行探查;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检测患儿及其父母全基因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并对CNV断裂部位进行精确定位.结果 患儿智商及发育商偏低;MRI检查示患儿右侧颌面部皮下可见团片状混杂信号,CT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见双侧背部多处不规则实性结节且富血供;患儿及其父母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aCGH检测显示患儿17号染色体长臂存在1.2 Mb染色体缺失,分子核型为arr[hg19] 17q11.2(29 124 299-30 326 958)×1,父母均未见异常.结论 患儿染色体17q11.2区段微缺失为新发生缺失,该区域染色体缺失可以导致颜面部异常、神经纤维瘤病等,该区段的缺失为患儿临床表型的病因.

  • 分别携带β珠蛋白基因CD41-42(—TCTT)和CD43(G→T)突变夫妇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郝颖;吴维青;蒋妮萍;徐晓昕;尹珊珊;姜楠;徐志勇;蔡筠;谢建生

    目的 为两对双方分别携带β珠蛋白基因CD41-42(—TCTT)和CD43(G→T)杂合突变的夫妇提供产前诊断,明确其胎儿的基因型.方法 应用反向斑点杂交法(两种试剂盒)、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同时检测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结果 家系1胎儿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显示其为CD43(G→T)突变杂合子;家系2胎儿多色探针熔解曲线结果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均提示为CD41-42(—TCTT)和CD43(G→T)突变双重杂合子,而反向斑点杂交法两种试剂盒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一种为CD41-42(—TCTT)和CD43(G→T)突变双重杂合子,而另一种为CD41-42(—TCTT)突变纯合子.结论 对携带β珠蛋白基因CD41-42(—TCTT)和CD43(G→T)突变的夫妇进行产前诊断应采用其他可避免误诊的手段,如直接测序等.

  • 一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合并Edward综合征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沈学萍;何平亚;方嵘;姚娟;李雯雯

    目的 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18三体高风险、孕28周超声发现心脏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常规G显带分析胎儿及双亲的染色体核型,应用SNP-array技术对胎儿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筛查,分析芯片检出的所有CNVs,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行验证.结果 G显带分析提示胎儿核型为47,XX,+mar,其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4;18)(p15.2q11.2),母亲核型正常.SNP-array检测胎儿为4p16.3p15.2重复24.7 Mb,18p11.32q11.2重复20.5 Mb,提示胎儿的标记染色体来源于4p16.3-p15.2和18p11.32-q11.2,FISH检测证实其标记染色体遗传自平衡易位的父亲.结论 该胎儿被检测出染色体4p16.3p15.2微重复和18p11.32q11.2微重复,因此被诊断为Wolf-Hirschhorn综合征合并Edward综合征.SNP-array可精确定位胎儿标记染色体来源,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 孕前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对于预防和干预先天性耳聋的价值

    作者:孙雪晶;邢新丽;何清清;周林;张静;赵青;侯慧丽;席作明

    目的 探讨孕前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对于预防和干预先天性耳聋的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 168对行孕前检查且听力正常的夫妇共4 336人进行GJB2(c.235 del C、c.299-300 delAT)、线粒体DNA 12S rRNA(c.1494 C>T、c.1555 A>G)和SLC26A4 (c.2168 A>G、c.IVS7-2 A>G)基因的6个致聋突变进行筛查,对双方均携带杂合突变的6对夫妻进行孕中期产前诊断.结果 在4 336人中,共检测出176例突变携带者,总携带率为4.06%,其中GJB2基因c.235 del C位点突变率为0.91%、c.299-300 delAT位点突变率为0.20%;SLC26A4基因c.IVS7-2 A>G位点突变率为0.68%、c.2168 A>G位点突变率为0.11%;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c.1555 A>G位点突变率为0.1%、c.1494 C>T位点突变率为0.01%.6对双方携带同一基因杂合突变夫妇的产前诊断结果提示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均正常,测序结果显示2例胎儿携带GJB2基因c.235 del C纯合突变,1例携带GJB2基因c.235 del C杂合突变,1例携带GJB2基因c.299-300 del AT杂合突变,2例携带SLC26A4基因c.IVS7-2A>G杂合突变.结论 孕前耳聋基因突变筛查能够对先天性耳聋进行产前诊断和早期预防,有效降低遗传性耳聋的发病率.

  • 原发性震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赵宇文;孙启英;李凯;郭纪锋;唐北沙;严新翔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不仅包括典型的动作或姿势性震颤,还包括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及嗅觉障碍等.E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大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在ET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者已在ET患病家系中定位了ETM1~3共3个区间.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ET致病基因如FUS、HTRA2、TENM4、NOS3等及易感基因如LINGO、SLC1A2、GABA等被陆续发现.本文就ET遗传学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1891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作者:薛会丽;林丹玫;陈雪美;安刚;扶梅妹;郭南;林元;徐两蒲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及多态变异在男性不育患者遗传学病因中的占比.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及G显带技术,对1891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核型分析.结果 在1891例男性不育患者中,共检出13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7.19%,其中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50例(2.64%),结构异常74例(3.91%),性发育障碍12例(0.63%);检出染色体多态变异99例(5.24 %),包括inv(9) 46例,D/G组随体柄增加23例,Y染色体长度变异15例,随体变异10例,其他5例.结论 男性不育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及多态变异的比例较高,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十分必要.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五例

    作者:宁萍萍;安冉;徐严明

    先证者(Ⅱ3)男,53岁,因“步态异常8年,双下肢不灵活1年”到我院就诊.先证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步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姿势异常,呈左右摆动,身体向前倾.患者自觉无异常,不影响日常生活,未寻求诊治.3年前,出现夜间久睡后双下肢发作性短暂性抽动伴尿急,偶有小便失禁.近1年来病情呈缓慢加重,自觉行走时迈步费力,双下肢不灵活,走路、跑跳速度较前减慢,有拖曳感,但起蹲、爬楼梯无困难.

    关键词:
  • Lynch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周亚平

    先证者(Ⅲ11) 男,43岁.因上腹部包块、便血2月余就诊.辅助检查:钡剂灌肠提示升结肠腔内出现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轮廓不整齐,黏膜皱襞中断、破坏,肠壁僵硬,结肠袋消失.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肿物.病理诊断:升结肠高分化腺癌.

    关键词:
  • 一例圆头精子症患者的基因分析及治疗

    作者:刘效群;韩瑞钰;马婧;吴江乾;宋潇潇;张展羽;高章圈;张香改

    目的 探讨1例圆头精子症患者DPY19L2基因的突变情况及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法和透射电镜对患者的精子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DPY19L2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患者精子头部全部为圆形,无顶体,头核显示为深色,充实.精子在电镜下呈较大的圆头,核周围有一层均匀的单位膜,无顶体结构,有弥散的细胞质扩散和空泡.患者携带DPY19L2基因的纯合缺失.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卵母细胞受精率为28.6%,使其妻成功妊娠并生育一男婴,表型正常.结论 DPY19L2基因纯合缺失为本例圆头精子症的发病原因.ICSI是治疗本病的有效途径,但存在卵母细胞受精率低下或受精失败的风险.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