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중화의학유전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9406
  • 国内刊号: 51-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2-163
  • 曾用名: 遗传与疾病
  • 创刊时间: 198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张思仲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染色体异常核型两家系

    作者:刘建生

    家系1先证者,男,3个月,因表型异常、生长发育迟缓就诊.先证者为第1胎,顺产,出生体重2600 g.父亲26岁,母亲27岁,表型正常,无自然流产史,孕期无药物服用史,无毒物接触史,非近亲结婚,否认遗传病家族史.先证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6)t(6;16)(16pter→ 16q22∷ 6p25→ 6qter) pat,见图1;先证者母亲染色体核型未见明显异常,父亲染色体核型为46,XY,t(6;16) (16pter→16q22∷ 6p25→6qter;16pter→16q22∷6p25→6pter),见图2.

    关键词:
  • 一家系两例涉及三条染色体的复杂易位

    作者:魏淑彦;杨会欣;封纪珍;贾立云

    孕妇33岁,孕2产1,已生育一名表型及智力正常女孩.此次妊娠17周时进行产前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1∶311).孕21周在我院行羊水穿刺抽取羊水20 mL,进行产前检查.孕期无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夫妇非近亲结婚,表型及智力正常.无遗传病家族史.

    关键词:
  • 49,XXXXY/48,XXXY嵌合型Klinefelter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林飞;陈重芬;赵鼎;宋银森;李娴;王金

    患儿男,5岁4个月,因精神发育迟缓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10 cm(约为同龄儿的10~25百分位),体重17.5 kg(约为同龄儿的10~25百分位),对外界反应淡漠.头围小,眼距宽,鼻梁低平,鼻尖上翘.肘内弯受限,小指屈曲.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外生殖器检查:男性外阴,阴茎略小,睾丸如豆粒大小,质地软.家系调查:父亲31岁,母亲29岁,均未从事有毒或有害工作,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双方系非近亲婚配,其母孕1产1.细胞遗传学检查:经其父母知情同意,抽取患儿外周血样,常规培养染色体,G显带分析,其染色体核型为49,XXXXY[16]/48,XXXY[14](图1).患儿父母拒绝做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四条染色体复杂易位母亲生育异常患儿一例

    作者:乐萍;霍小春;黎文婷;张小珍

    患儿男,因出生后反应差,吃奶量少,皮肤黄染3天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1产,39+6剖宫产.有宫内窘迫史,出生时颜面青紫,呼吸表浅,哭声弱,反应差.经吸痰、输氧、拍打足底等抢救数分钟后全身转红.查体:患儿反应差,眼裂小,耳位低,上颚弓高尖.双手食指、中指屈曲畸形,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四肢肌张力低.头颅CT示脑缺血缺氧改变;听力筛查双耳未通过,听性脑干反应报告左耳未通过,右耳通过.患儿母亲28岁,父母亲表型均无异常,非近亲婚配,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关键词:
  • 46,XY,t(8;21)伴不育一例

    作者:孙媛;王桂林;邓胜;张玉杰;梁超;王绪华;陈忠

    患者 男,34岁,因结婚5年不育就诊.夫妻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结婚,否认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否认家族史.细胞遗传学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在无菌条件下抽取外周血0.5 mL,常规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100个分裂相,分析20个核型.根据国际人类染色体命名系统(ISCN2013),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t(8;21)(21qter→2 1q21::8p11.2→8qter;21pter→21q21::8p11.2→Spter)(图1),妻子染色体核型为46,XX.患者父母拒绝染色体检查.

    关键词:
  • 染色体异常核型五例

    作者:鲁婷;王瑾;陶靖;高青;金华;蔡艳

    例1 女,29岁.婚后足月顺产一男婴,出生后自主呼吸微弱,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放弃治疗后死亡.夫妻表型、智力正常,非近亲婚配,无致畸因素接触史.细胞遗传学检查: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常规G显带,计数2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例1染色体核型为46,XX,t(3;4)(p26;q13)(图1A),丈夫核型正常.例1父母表型、智力均正常.

    关键词:
  •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田孟茶;夏虹;张志珊;金艳慧;苏看看;王明山

    目的 探讨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Ⅴ (coagulation factor Ⅴ,FⅤ)缺陷症家系的表型特征及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在STAGO全自动血凝仪上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3代6名成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浆凝血因子Ⅱ活性(coagulation factorⅡactivity,FⅡ∶C)、FⅤ活性(FⅤ activity,FV∶C)、凝血因子Ⅶ活性(coagulation factorⅦactivity,FⅦ∶C)和凝血因子Ⅹ活性(coagulation factor Ⅹactivity,FⅩ ∶C)活性;ELISA方法检测FⅤ抗原(FⅤ antigen,FⅤ∶Ag).采用DNA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侧翼序列、5'和3'端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采用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同时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PROVEAN和MutationTaster)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 先证者PT和APTT均稍延长,分别为15.2s和41.8 s,FⅤ∶C和FⅤ∶Ag降低,分别为55%和62%;其父亲和儿子FⅤ∶C和FⅤ∶Ag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60%、65%和31%、40%).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上发现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其父亲和儿子也为Gly276Glu杂合子;母亲、哥哥和丈夫为正常野生型.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y276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两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PROVEAN(评分-6.214分)结果预示为有害突变;MutationTaster(评分0.976分)结果预示可引起相应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在野生型蛋白质中,Gly276的主链与Ile298之间有两个氢键,当Gly276突变为Glu276后,原有的氢键没有改变,但由于Glu侧链延长,与周围氨基酸之间增加了空间位阻,导致蛋白质稳定性下降.结论 该先证者F5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c.911G>A杂合突变,导致Gly276Glu,此突变遗传自父亲,且与该家系FⅤ水平减低有关.

  • 应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HIF1α基因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许云屹;徐苗;张孟尼;谭珺娅;苏征征;陈雪芹;周桥

    目的 应用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CRISPR-associated system 9)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部分敲除HIF1α基因,以探讨转录因子HIF1 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的功能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 以HIF1α-exon 1为靶点,设计两条sgRNA序列,构建CRISPR/cas9系统,在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敲除HIF1α基因,并利用CCK8、Transwell实验分析部分敲除HIF1α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 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HIF1α部分敲除成功.部分敲除HIF1α基因后,其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可显著抑制DU14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结论 成功构建了HIF1α 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可显著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该系统可为深入研究HIF1α基因的功能提供新的工具.

  • 50个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及产前诊断

    作者:李焕铮;徐晨阳;毛义建;卢金芳;项延包;徐雪琴;唐少华

    目的 针对50个不同临床背景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家系,采用多种检测手段建立DMD/BMD的个体化产前诊断方案,降低DMD/BMD的发病率.方法 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50个DMD/BMD家系先证者进行检测.仅检出单个外显子缺失者采用PCR扩增验证结果准确性;未发现缺失重复者,采用Sanger测序对DMD基因进行测序;检出突变者,对家系女性亲属进行携带者筛查,对怀孕的携带者行绒毛、羊水或脐血穿刺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所有产前诊断标本进行连锁分析,判断是否携带致病单体型,辅助诊断,确保基因诊断结果的准确可靠.产前诊断标本均做母血污染鉴定.结果 50个DMD/BMD家系,23例先证者为DMD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11例为单个外显子的缺失,10例为重复突变,Sanger测序发现5例为外显子编码区的微小突变,1例未查到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突变.50个家系中,有37例孕妇要求产前诊断,其中10例胎儿为男性患者,6例为女性携带者,21例胎儿未检测到突变,21例胎儿出生后进行肌酸激酶检测,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1例家系先证者为第51外显子缺失型,先证者母亲未见异常,胎儿基因型与先证者一致,且先证者与胎儿具有相同单体型.先证者母亲未检出异常,但曾连续生育具有相同缺失型突变的DMD/BMD患儿,提示可能为DMD基因第51外显子缺失突变的生殖腺嵌合体.结论 不同临床背景的孕妇,采用多种检测手段不同方案的组合,可以大限度的降低DMD/BMD患儿的出生,为临床诊治、遗传咨询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手段.

  • 一个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家系致病基因突变的鉴定

    作者:苏宁;秦利涛;王红丹;肖海;郭谦楠;李涛;廖世秀

    目的 对一个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为家系的遗传学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该家系成员临床信息及外周血,对先证者进行晶状体视网膜病变相关基因Panel PCR扩增,经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经一代验证鉴定该家系基因突变位点并采集胎儿羊水DNA进行产前诊断.结果 检测出先证者存在两个杂合突变:LRP5基因c.1695dupC和ZNF408基因c.552-563del (--AGTGGTGACAGA--),证实均来源于其患病母亲.ZNF408基因c.552-563del为非移码突变,家系中未患病者存在该突变,考虑其为非致病突变.经检索ExAC外显子组整合数据库、dbSNP和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LRP5基因c.1695dupC突变未见报道.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突变位点.结论 应用高通量及一代测序技术联合提高突变位点检出效率并能提供可靠的产前诊断.LRP5基因c.1695dupC为新发移码突变,该突变的报道增加了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突变谱,为进一步理解、诊断该疾病提供遗传学基础.

  • 一个Wiskott-Aldrich综合征家系WAS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时伟丽;侯巧芳;张卉;娄桂予;张玉薇;廖世秀

    目的 探讨1个汉族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家系WAS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 PCR扩增WAS基因的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的连接区域,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正、反向测序并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有无WAS基因突变以及突变的位点.测定家系成员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的水平.结果 家系中2例患者均携带WAS基因第2外显子c.257G>A的半合子突变,先证者的母亲为c.257G>A的杂合突变携带者,其他表型正常家系成员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经查阅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证实该突变为已知致病突变.家系中患者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表型正常的成员.结论 WAS基因c.257G>A的突变可能是该Wiskott-Aldrich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原因.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继发肺动脉高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杜旭芹;王旖然;叶俏

    目的 对1例以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的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方法 采用芯片捕获ENG、ACVRL1和SMAD4三个基因全部外显子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结果 高通量测序检出先证者ACVRL1基因的1个致病突变c.814C>T(p.Gln272Ter,Het),其母亲及两儿子均同时携带该致病位点.结论 本病例及其家属ACVRL1基因突变位点为c.814C>T(p.Gln272Ter).对PH尤其是合并HHT者进行基因检测将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患病风险预测.

  • 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作者:亢鸿飞;白楠;梅世月;孔祥东

    目的 寻找一个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并对该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运用高通量测序对该家系的先证者173个遗传性眼病相关基因的序列进行检测,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家系的其他患者与携带者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结果 先证者存在X染色体连锁、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关的RP2基因第2外显子c.570_571 ins GAAGATGCTGT插入突变,家系中的女性携带者均有该致病基因的杂合突变,男性患者均携带有该致病基因的半合子突变.结论 该家系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RP2基因第2外显子的c.570_571ins GAAGATGCTGT插入突变可能为该家系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致病突变,可以根据该突变对家系中的携带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 三个先天性遗传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马成霞;郑广瑛;郝莉莉

    目的 明确3个有家族史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外显子组结合目标区域捕获测序芯片对先证者进行突变基因及突变位点捕获,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结果 家系1为多形性白内障,家系2为蓝点状白内障,家系3为珊瑚状白内障.3个家系的遗传方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患者均检测出CRYβB2基因c.463C>T(p.Q155X)无义突变,家系2患者均检测出CR YGD基因c.43C>T(p.R14C)错义突变,家系3患者均检测出CRYGD基因c.70C>A(p.P23T)错义突变;这些突变均表现为基因型与疾病共分离.结论 家系1、2和3的致病性突变分别为CR YβB2基因c.463C>T(p.Q155X)突变、CRYGD基因c.43C>T(p.R14C)突变和CRYGD基因c.70C>A(p.P23T)突变,本研究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三个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家系HPGD基因突变的鉴定

    作者:张婉莹;王韬;黄帅武;赵秀丽

    目的 应用DNA测序和高分辨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对3个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家系进行HPGD基因的突变分析,了解中国PHO患者可能的热点突变.方法 PCR扩增HPG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针对先证者候选突变位点,通过HRM完成家系验证,并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对HRM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鉴定.结果 3例PHO先证者均存在HPGD基因第3外显子c.310_311delCT (p.L104Afs*3)突变,其中2例为纯合子,1例为杂合子.对先证者和家系成员及正常对照样本的HRM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的曲线型,经测序验证表明3种曲线分别为野生型与突变c.310_311delCT的杂合子和纯合子.结论 c.310_311delCT(p.L104Afs*3)很可能是中国PHO患者的基因突变热点,HRM分析检测HPGD基因突变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特异的优点,可作为PHO患者及携带者突变筛查HPGD基因突变的优选方法.

  • 一个纤维蛋白原γ链g.7590G>T杂合突变导致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分析

    作者:朱丽青;赵秘胜;程小丽;虞丹丹;李小龙;徐斐;王金果;王明山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3代共9人)的外周血样,用自动化血凝仪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用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与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活性(fibrinogen activity,Fg∶C)和抗原水平(fibrinogen antigen,Fg∶Ag);用PCR扩增纤维蛋白原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PCR产物进行纯化后直接测序;用Swiss软件对突变蛋白进行预测.结果 先证者APTT、PT和TT均延长,Fg∶C(0.69 g/L)和Fg∶Ag(0.72 g/L)明显降低;其母亲、外祖母Fg∶C分别为0.99 g/L和0.83g/L,Fg∶Ag为1.02 g/L和0.8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他家系成员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先证者FGG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7590位置的G>T杂合突变,导致纤维蛋白原D结构域的313位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Ser313Ile);其母亲和外祖母亦为Ser313Ile杂合子,其他家系成员则为野生型.模型分析显示Ser313突变为Ile后,同Asn319、Asp320之间的氢键消失,可能影响钙离子的正常结合.此外,该突变导致中性非极性的Ser变成了非极性、疏水性的Ile,使侧链变长,可能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折叠、构象及稳定性,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结论 纤维蛋白原γ链Ser313Ile的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研究

    作者:黄宏燕;杨兴隆;徐严明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的临床表现、肌电图以及基因学特点.方法 对3个家系拟诊为DM的先证者以及家系成员分析临床表型,进行肌电图、基因检测.结果 3例先证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症状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生殖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性功能减退、认知功能减退等.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结果提示3例先证者DMPK基因3'非翻译区CT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异常.结论 DM1临床表型与其他疾病有重叠,结合临床症状、肌电图结果以及早期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DM1的检出率.

  • 一个Chediak-Higashi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赵建刚;王志;张李钰;孙宏利;杨颖

    目的 分析1个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CHS)家系中两例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两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靶向捕获的高通量测序及一代测序技术对LYST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两例患儿均有免疫缺陷,表现为呼吸道或消化道的反复感染,二者均表现出皮肤白化;骨髓细胞及血涂片检查两例患儿均出现粗大的嗜酸性包涵体颗粒;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两例患儿的LYST基因均发生c.6077_6078insA(p.Tyr2026Terfs)的纯合突变.结论 基因检测在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 一例火棉胶样儿TGM1基因的突变分析

    作者:韩锐;段玲;武爽;刘翛然

    目的 对1例维吾尔族火棉胶样患儿的TGM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其病因.方法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应用芯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患儿进行鱼鳞病及鱼鳞病样皮肤病25个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及父母核型均正常;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出患儿TGM1基因的c.919C>T(p.Arg307Trp)和c.856C>T(p.Arg286Trp)复合杂合突变;前者为已知致病突变,后者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父亲携带TGM1基因c.856C>T(p.Arg286Trp)杂合突变,未检出患儿母亲TGM1基因c.919C>T、c.856C>T的位点突变.结论 TGM1基因c.919C>T和c.856C>T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患儿的致病原因.

  • 一例眼齿指发育不良患者的GJA1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曾晖;谢立;唐幂;杨一峰;谭志平

    目的 探讨1例眼齿指发育不良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别按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筛选候选致病基因,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在患者中发现一个新发GJA1错义突变c.412G>A,患者父母均未携带此突变,该突变导致编码的第138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成丝氨酸(p.G138S),并经Sanger测序证实.该变异已被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收录(CM030464),可导致眼齿指发育不良.结论 GJA1错义突变c.412G>A可能为该眼齿指发育不良患者的致病原因.

  • 一例合并6q21-q22.31微缺失的锁骨颅骨发育不良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吴东;李涛;侯巧芳;霍晓东;王鑫;王涛;杨艳丽;刘红丽;廖世秀

    目的 对1例发育迟缓伴多发畸形患儿进行遗传学检测,分析其预后及发生机制,为临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G显带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和DNA.结果 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del(6)(q22),inv(6) (p21.1q21),其父母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患儿6p21.1区存在800 kb杂合缺失,包含RUNX2基因,6q21-q22.31区存在11.79 Mb杂合缺失,其父母未检测到染色体微重复/微缺失.结论 患儿为染色体新发倒位,两处微缺失均为新发突变,具有致病性.6p21.1区域RUNX2基因微缺失导致锁骨颅骨发育不良,6q21-q22.31区域微缺失可能与患儿脑部结构发育异常相关.

  • NAPE-PLD与FAAH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司沛茹;刘书莲;仝冬晓;程美锦;王丽雯;程晓丽

    目的 探讨NAPE-PLD基因rs12540583和FAAH基因rs2295633、rs324420、rs6429600多态性以及两个基因的交互作用与汉族精神分裂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DNA测序技术对3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3名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运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多因素降维(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分析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rs1254058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18,P<0.0125;x2=18.94,P<0.0125),且AC基因型为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风险基因型,C等位基因为风险等位基因.MDR分析提示NAPE-PLD和FAAH基因的交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而四因子模型(rs12540583、rs324420、rs2295633以及rs6429600)是其佳模型.结论 NAPE-PLD基因rs12540583位点的AC基因型以及C等位基因为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NAPE-PLD与FAAH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佳模型为四因子模型.

  • 二代测序技术确诊一例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患儿

    作者:律玉强;杨亚丽;刘毅;盖中涛

    目的 对1例不明原因发育落后的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组DNA,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突变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法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患儿精神发育迟滞,基因测序显示患儿GRIA3基因的第2外显子存在c.455T>C (p.L152P)错义突变,遗传自母亲.生物信息学预测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患儿诊断为GRIA3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

  • t(15;17)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向t(11;17)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一例

    作者:王峥;李叶;党辉;师岩;何琦;冯麟;鲍立;秦亚溱;刘艳荣;黄晓军;赖悦云

    目的 报告1个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第13个月向t(11;17)(q23;q2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化的病例.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 患者起病时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均显示为典型的APL,染色体分析核型为t(15;17) (q22;q21),RQ-PCR示PML-RARα融合基因为S型.该患者治疗第13个月时出现疾病反复,骨髓细胞形态学和免疫分型显示转化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为t(11;17)(q23;q21),进一步的荧光原位杂交和RQ-PCR证实具有MLL-AF17q融合基因而非PLZF-RARα.结论 APL治疗后可以继发治疗相关的急性髓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t(11;17)(q23;q21)不仅可以出现于变异型APL,还可出现于t-AML,荧光原位杂交和RQ-PCR方法进行融合基因检测是确定诊断的必要手段.

  • 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在两个单基因遗传病家系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佩文;邹洋;李杰;黄色新;高明;康冉冉;解洪强;王丽娟;颜军昊;高媛

    目的 探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在单基因遗传病无创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ddPCR技术对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游离核酸、羊水DNA进行父源性致病基因位点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羊水DNA进行父源性致病基因位点确认.结果 ddPCR技术对孕妇外周血游离核酸检测结果与羊水DNASanger测序结果一致,显示两家系胎儿均携带父源性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结论 ddPCR技术可对微量样本进行准确、灵敏、稳定的定性分析,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核酸,为父源性单基因遗传病产前诊断提供了有效、快捷、安全的检测方法.

  • 两例新生儿经典型半乳糖血症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海燕;陈栋;刘晨;刘兴锋;盖中涛;刘毅

    目的 明确2例疑似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基因组进行外显子捕获检测,对患儿及其父母的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软件对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新一代测序检测结果显示例1携带GALT基因c.564G>C(p.Q188H)和c.116A>T(p.D39V)复合杂合突变;例2携带c.754C>T(p.Q252X)和c.904+1G>T复合杂合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2例患儿分别携带c.564G>C(p.Q188H)、c.116A>T(p.D39V)和c.754C>T(p.Q252X)、c.904+ 1G>T突变;例1父亲携带GALT基因c.564G>C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116A>T杂合突变,例2父亲携带c.754C>T杂合突变,母亲携带c.904+1G>T突变,因此患儿的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4个突变经检索HGMD均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 GALT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2例半乳糖血症患儿的发病原因.

  • 抑瘤素M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

    作者:代小惠;彭瑛;周斌;李春梅;宋慧子;窦青瑜;谢晓川;饶莉

    目的 探讨抑瘤素M受体(oncostatin M receptor,OSM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中国汉族人群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TaqMan技术对351例DCM患者和418名正常对照者OSMR基因的rs2292016及rs2278329两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对其中200例患者随访了(49.85±22.52)个月,分析OSMR基因多态性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rs2292016位点的GT基因型增加了DCM的发病风险(OR=1.45,95%CI:1.09~1.92,P=0.01),rs2278329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未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中,rs2292016位点的GG基因型为DCM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1.69,95%CI:1.11~2.63,P=0.017).结论 OSMR基因rs2292016位点多态性与DC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玲;郭志超;汪伟伟;孙永惠;张晨晰;王晓菲;张立文;王成彬

    目的 探讨Pallister-Killian综合征(Pallister-Killian syndrome,PKS)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特点,分析Affymetrix CytoScan 750K SNP Array和荧光原位杂志(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例36岁孕34+2周高龄孕妇脐血标本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芯片技术鉴定异常片段来源,运用12pter/12qter探针FISH确认.结果 胎儿脐血G显带染色体核型46,XY[77]/47,XY,+mar[23],出生后新生儿外周血芯片分析结果为arr[hg19] 12p13.33p11.1(173 786~34 835 641)×4,显示12号染色体12p13.33p11.1区段存在34.6 Mb的2次重复;FISH检测显示39%细胞有12号染色体短臂四体.结论 通过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应用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FISH技术和芯片技术能准确确认染色体异常片段来源,有效诊断PKS患者.

  • 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一例Rh血型弱D59型

    作者:廖昭平;徐慧英;刘春华;王蕊;项凯华;冯洁;乐芳嘉;吴婷;陶志华

    目的 鉴定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1例Rh血型弱D59型.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试剂对筛查出的D变异型血型做血清学鉴定,结合12种单克隆抗体对该标本RHD抗原表位进行确认;使用PCR-SSP法对弱D型进行基因分型.对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分析其杂合性.结果 在该标本中发现等位基因c.1148T>C,其血清学反应格局符合弱D表型.RHD合子型鉴定其为RHD+/RHD-杂合型.结论 该先证者为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的弱D59型.

    关键词: Rh血型 弱D血型
  • 荧光定量PCR在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中的应用

    作者:秦胜芳;汪雪雁;陈希敏;叶梦玲;陈春;魏萍;曾兰;邓艺;李运星;席娜;宋筱;孙玲玲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F-PCR)对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准确性及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6034例孕妇的6066份羊水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QF-PCR与核型分析均检出了135例21、18、13号和X、Y染色体的数目异常,一致率为100%.对67例羊水细胞培养失败的样本成功进行了QF-PCR检测;鉴定出7例母血细胞或母体细胞污染的羊水标本;对32对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STR位点的一致性进行了鉴定,22对的STR位点不一致;检出12例胎儿的STR位点荧光峰面积比值处于临界值或部分为异常值,提示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异常,经核型证实均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嵌合体.结论 QF-PCR是产前诊断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必要补充,在快速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两例CHARGE综合征患儿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国强;李牛;胥雨菲;李娟;丁宇;沈亦平;王秀敏;王剑

    目的 分析2例分别表现为多发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学原因.方法 应用靶向基因测序技术对2例患儿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用Ingenuity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对检出的致病性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例1的CHD7基因的第36外显子存在c.7957C>T(p.Arg2653*)无义突变;例2的CHD7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718C>T (p.Gln240*)无义突变.Sanger测序结果验证了两例患儿CHD7基因的突变,患儿的父母均未检测到突变,患儿CHD7基因的突变均为新生突变(de novo).结论 CHD7基因突变是两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 一例等臂假双着丝粒22q部分四体胎儿羊水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作者:沈艳艳;孔辉;曾寰;吴琼;陈佳燕;周东兴;张剑;葛运生;丁凤

    目的 对1例血清学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进行了胎儿羊水细胞的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分析,探讨SNP-array技术在染色体异常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G显带法分析胎儿羊水细胞及其父母外周血白细胞的核型,并采用SNP-array对羊水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高分辨率分析.结果 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胎儿核型为47,XX,+ mar,高分辨率SNP-array结果显示mar为等臂假双着丝粒psu idic(22) (q11.2),提示胎儿在22q11.1-q11.2区间存在1.7 Mb染色体的四倍性,涉及猫眼综合征(Cat eye syndrome,CES)的关键区域.结论 通过结合常规G显带方法和SNP-array技术,明确了1例罕见的染色体异常.高分辨率SNP-array技术能够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判定异常染色体的来源.

  • 两例合并3q微缺失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龙伟;顾建东;欧阳俊;贾赛玉;张玢;刘建兵;虞斌

    目的 明确2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胎儿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性质,探讨3q微缺失与CHD的关系.方法 提取CHD胎儿脐带组织的DNA,用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检测其CNVs.结果 2例CHD胎儿均携带3q微缺失.病例1表现为室间隔缺损、唇腭裂,携带3q29区1.66 Mb的缺失,涉及3q29微缺失综合征的所有关键基因.病例2表现为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携带3q28区240 kb的缺失,未发现明确与该片段相关的致病信息.结论 3q29微缺失可能导致CHD、唇腭裂等多发畸形.全基因组低覆盖度测序可用于检测CNVs.

  • 中国汉族群体中PDCD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作者:赵苑村;毛志刚;庞华;赵小红;张姝;高泽华;杨以文;方婷;马其钊;马晓丹;王玉芳;张霁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426例结直肠癌患者及500名正常个体的rs36084323、rs11568821、rs2227981、rs2227982和rs10204525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rs36084323位点G等位基因在显性遗传模型下与TNM分期进展期结直肠癌的发生正关联(OR=1.59,95% CI:1.02~2.48).rs36084323、rs11568821、rs2227981、rs2227982和rs10204525位点组成的单倍型G-G-C-T-A和A-G-C-C-G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负关联.结论 PDCD1基因rs36084323位点AG和GG基因型与TNM分期进展期的结直肠癌存在正关联.而G-G-C-T-A和A-G-C-C-G单倍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生负关联.

  • BoBs技术联合核型分析在宁波地区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施丹华;张莉超;毛倩倩;周颖;徐玲玲;鲁莉萍;卢文波

    目的 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BACs-on-Beads,BoBs)技术联合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对宁波地区高危孕妇产前诊断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 比较分析2779例高危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和BoBs检测结果.结果 对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13、18、21、X和Y染色体),BoBs检测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的诊断符合率为98.78%;BoBs还检出未被核型分析发现的8例微重复;BoBs未检出核型分析中的1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0例嵌合体及1例三倍体.结论 BoBs技术作为新的分子遗传学产前诊断技术,其通量高、速度快以及可对9种微缺失综合征做出诊断,是传统核型分析很好的补充,提高了本地区产前诊断的水平.

  • Antley-Bixler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解敏;王红英;陈临琪;李海波;李红

    Antley-Bixler综合征(Antley-Bixler syndrome,ABS)是一种罕见的儿童骨骼畸形综合征,部分患者还伴有生殖器畸形、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等特征.目前临床上对于ABS的诊断缺乏确切标准,但是颅缝早闭、面中部发育不全和肘部骨性联结等症状是临床诊断基本的依据.ABS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FGFR2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PO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遗传学病因,以及母亲孕期服用高剂量氟康唑药物等.上呼吸道阻塞所致的呼吸困难往往成为危及ABS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ABS的临床特征、病因、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荆凤;杨丹;陈涛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小脑综合征、慢扫视运动、周围神经病、认知障碍以及其他多个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其致病基因已被定位,该基因编码ataxin-2蛋白,编码区内的CAG重复序列扩增突变引起蛋白多聚谷氨酰胺链延伸,从而导致发病.本文就近年来SCA2在临床、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巴德-毕氏综合征第7亚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鹏;沈涛

    巴德-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 syndrome,BB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其发病机制为纤毛结构或功能异常.研究者迄今已发现21种基因(BBS1~21)可独立导致BBS表型.尽管BBS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借助模式生物,研究者已揭示BBS蛋白参与纤毛功能及细胞内运输等,其中BBS7既是BBSome的一个的独立亚基,又可以通过直接结合BBS的分子伴侣形成复合物,参与相关的调控活动.携带BBS7突变的动物的病理特征与人类患者十分接近,而人类BBS7的发病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本文对BBS7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性腺发育及生育功能异常的染色体分析

    作者:赵芹;朱春江;郑茜;姚丽波;唐英

    目的 分析性腺发育及生育功能异常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方法 对因原发闭经、性腺发育异常、卵巢功能早衰、不孕不育等原因就诊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在1386例患者中,共114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8.2%.性染色体异常52例,占异常核型的45.6%.其中特纳综合征24例,占性染色体异常的46.2%;克氏综合征18例,占34.6%;47,XYY 3例、47,XXX 3例、性反转2例、两性畸形2例,比率分别为5.8%、5.8%、3.8%、3.8%.结论 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闭经、性腺发育异常、卵巢功能早衰、不孕不育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该类患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产前无创DNA筛查高风险孕妇羊水穿刺诊断符合率分析

    作者:胡祝明;朱海波;李琳琳;何晶;刘睿智;张红国

    目的 分析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提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探讨二者的符合率.方法 对92例产前NIPS提示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孕妇(其中包括21三体高风险62例、13三体高风险5例、18三体高风险1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11例、其他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高风险3例)的羊水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羊水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57例,诊断符合率为62%.其中21三体诊断的符合率为69%(43/62).结论 NIPS诊断符合率不同于筛查检出率,高风险孕妇仍需通过产前诊断才能确诊胎儿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

  • HLA新等位基因A*26:82的序列分析及家系遗传

    作者:张秀铮;王玉青;韩增林;朱传福

    目的 鉴定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新等位基因A*26:82,分析新等位基因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双链直接测序分型技术进行中华骨髓库志愿者HLA分型,对其中1例HLA-A位点无完全匹配结果者,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测序分型方法进行鉴定并进行血清学特异性鉴定和家系调查.结果 先证者在HLA-A位点有一个未知的新碱基序列,该序列与HLA-A* 26:01:01:01为相近,仅在第4外显子上有1个碱基突变,即第746位C→A,并导致密码子225发生ACC→ AAC变化,编码氨基酸由苏氨酸(Thr)变为天冬酰胺(Asn).结论 经DNA测序鉴定为一个新HLA-A等位基因,基因序列注册号为JQ913144,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A*26:82,其血清学特异性为HLA26.

  •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曾艳;谭跃球;张建军;钱磊

    目的 报道一个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方法 对一例表现为原发闭经和处女膜先天缺失的16岁女孩及其家系进行临床、内分泌和遗传学分析.结果 先证者睾酮8.19 ng/mL,高于女性正常参考值,外周血染色体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小姨均为46,XY核型,FISH检测SRY信号阳性,AR基因检测出c.1605C>G纯合突变,母亲为杂合子.而SRY、NRSA1 (SF1)、DHH、DAX1、WNT4等基因则未发现突变.确诊为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结论 对性发育不良患者的准确诊断有赖于医生对临床症状和致病基因的清晰掌握.

  • 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作者:姚颖;魏炜;王攀峰;徐云;颜霜;潘金兰;傅琤琤

    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于未进行CD138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进行检测的灵敏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10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初诊时常规核型分析与FISH检测的结果.结果 常规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24.8%(27/109),FISH为51.2%(56/109).13号染色体缺失的FISH检出率为31.2%(34/109),常规核型分析为13.8%(15/109),FISH的灵敏度更高.17号染色体缺失的FISH检出率为7.3%(8/109),常规核型分析为5.5%(6/109),两者灵敏度相仿.高危核型(亚二倍体、13-/13q-、17-/17p-)及FISH阳性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偏短.结论 FISH检测及常规核型分析对于判断MM的预后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FISH的总体检出率高于常规核型分析,且耗费时间短,但费用高,且只能检测特定范围的改变,而核型分析虽然检出率低,但可对所有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改变进行识别.两者联合使用不仅能提高MM患者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还能够对其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一家系23例

    作者:谢文美;王强;周凤娟;赵小荣;朱春燕

    先证者(图1,Ⅳ1)女,21岁,因双手掌和足底皮肤增厚、角化、皲裂多年前来咨询,查体见双手掌跖皮肤增厚,细小或片状脱屑,可见弥漫性黄色斑块,腕部掌侧皮肤明显增厚、隆起,呈胼胝体样,黄色,质硬,病损基本局限于掌跖部皮肤;双手指和指甲异常改变不明显;真菌检测阴性.病情冬天加重,皮肤干燥、皲裂,夏天减轻(图2).自述出生后不久双手掌及足底皮肤出现弥漫分布的红斑、鳞屑,逐年加重,至成年基本保持稳定,无水泡、糜烂、渗出等.局部皮肤干燥出现裂隙时自觉疼痛.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表皮明显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胶原纤维及网状层成纤维细胞轻度增生,排列不规则,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先证者一般情况良好,智力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无其他组织器官病变.

    关键词: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

    作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专家共识》编写组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开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为使该项技术更加规范且有效地实施,力求临床诊断的精准和出生子代的安全,经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学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和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专家讨论,结合国际发展动态和国内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达成以下临床和实验室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遗传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