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移植(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이식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101例分析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器官移植三区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完成的101例D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供者60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28±13)岁(3~65岁);符合DCD标准供者12例,符合DBCD标准供者48例;供者死亡原因为:脑外伤31例,脑血管疾病20例,脑肿瘤5例,溺水2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窒息1例.受者101例,男性64例,女性37例,年龄(45±12)岁(14~70岁).分析供肾质量、术后移植肾功能、受者生存率.结果 供者初次和末次平均血清肌酐水平分别为(67±13) μmol/L和(121±86) μmol/L,供肾中位热缺血时间16 min (11~30 min),中位冷缺血时间6.5 h(4~20 h).25例供者的双侧供肾和35例供者的一侧供肾采用UW液静态冷保存(0~4℃),35例供者的另一侧供肾采用LifePort机械灌注保存,灌注时间(5.6±2.2)h,流量为(99 ± 25) mL/min,阻力系数为(0.29±0.11) mmHg·mL-1·min-1(1 mmHg=0.133 kPa).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15例,急性排斥反应11例.术后1,12个月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59±16) mL· min-1·(1.73 m2)-1和(74±20) mL· min-·(1.73 m2)-;机械灌注和静态冷保存的移植肾功能无差异.20例供者行供肾病理活检,肾小球硬化比例为(13±7)%;4例供者供肾活检显示肾小球硬化比例>20%,对应受者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水平为180 ~ 220 μmol/L,eGFR为28 ~32 mL·min-1·(1.73 m2)-1.结论 DCD肾移植术后近期效果良好,是扩大供肾来源的有效途径.
-
供者HLA-Cw和受者KIR基因多态性以及HLA-Cw/KIR组合型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与供者HLA-Cw基因型、受者KIR基因型以及HLA-Cw/KIR基因组合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肾移植的78例受者随访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根据随访过程中对受者移植肾功能的评估进行分组,34例受者分入移植肾功能异常组,44例受者分入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分析两组受者临床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检测并分析供者HLA-Cw基因和受者KIR基因多态性及HLA-Cw/KIR组合型.结果 两组肾移植受者在年龄、性别、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HLA错配数、免疫抑制方案、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移植肾功能异常组受者相应供者HLA-C1/C1基因组合型出现频率为70.6%,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798,P<0.05);HLA-C1/C2基因组合型出现频率为23.5%,低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78,P<0.05).移植肾功能异常组受者KIR2DL2、KIR2DS2、KIR3DL1基因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7.6%,17.6%,79.4%,均低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45.5%,43.2%,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74,5.741和4.836,P均<0.05);KIR2DL1、KIR2DS4基因型出现频率均为97.1%,均高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均为7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均=5.263,P均<0.05).HLA-C1/C2-KIR2DL1、HLA-C1/C2-KIR2DL3组合型出现频率在移植肾功能异常组中分别为17.6%,14.7%,低于移植肾功能正常组(43.2%,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13和5.424,P均<0.05).结论 供者HLA-Cw基因型、受者KIR基因型以及供、受者间特定的HLA-Cw/KIR组合型可能对移植肾功能产生影响.
-
超声检查对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桥静脉及其引流区域微循环灌注的动态观察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受者移植肝桥静脉及其引流区域微循环灌注的显像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连续实施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并进行Ⅴ、Ⅷ段肝中静脉属支架桥的17例受者,于术后1个月内序贯进行桥静脉常规超声和移植肝超声造影检查,监测桥静脉血流情况,分析移植肝实质超声造影灌注表现.结果 常规超声对17例受者的19根桥静脉显示良好.术后ld,13根桥静脉血流波形呈三相或二相波形,3根呈单向波形,3根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术后1~2周,11根桥静脉血流波形呈二相波形,4根呈单向波形,4根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术后1个月,10根桥静脉血流波形呈二相波形,5根呈单向波形,4根未见彩色血流信号.术后1~2周移植肝超声造影显示桥静脉引流区域的肝实质灌注表现多变,13例桥静脉未闭塞的受者中7例表现为Ⅴ、Ⅷ段部分或全部肝组织动脉早期瞬间高增强,形状呈楔形或不规则形,实质期同步消退或提早消退;4例桥静脉闭塞的受者中3例表现为Ⅴ、Ⅷ段肝组织全程低增强.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可以对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桥静脉及其引流区域的微循环进行动态观察,为临床提供桥静脉通畅程度及其引流区域实质灌注的有效信息.
-
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移植肝24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效果,初步研究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术者接受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的操作训练,每个训练周期完成10对小鼠的操作,共进行6个训练周期.分析每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生存率以及受体小鼠生存率与术中无肝期时间的关系.3只小鼠接受冷保存24 h的供肝,以建立移植肝24 h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6h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并对移植肝组织进行Suzuki评分.结果 术者经过训练后,第6个训练周期内受体小鼠7,14,100 d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0%,60%.术中无肝期时间≤20 min组与20 min<术中无肝期时间≤24 min组术后100 d生存率分别为56%和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9,P<0.05).3只接受24 h冷保存供肝的受体小鼠血清ALT、AST中位数分别为12 350 U/L、9 870 U/L,移植肝Suzuki评分为(10.6±0.6)分,提示移植肝出现了重度的组织学损伤.结论 单人袖套法建立小鼠原位不重建动脉肝移植模型技术简单易学,能够满足研究对小鼠的存活需求.本研究建立的移植肝24 h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出现了损伤改变,能够满足后期研究需求.
-
树突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严重影响其整体疗效.树突细胞(DC)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桥梁,是GVHD的启动者.对DC功能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GVHD的认识,通过靶向治疗实现对DC功能的调节从而提高HSCT整体疗效.
-
肝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伴自发性纵隔气肿一例
自发性纵隔气肿(spontaneous pneumomediastinum,SPM)是指非外伤性和医源性的纵隔内出现气体聚集的一种继发性疾病,根据纵隔气肿有无张力又可分为张力性纵隔气肿和非张力性纵隔气肿.多数SPM为非张力性纵隔气肿,症状较轻,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非免疫缺陷患者PCP发病率仅为0.01% ~1.10%[1],肝移植术后PCP并发SPM的病例更是少有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成功救治1例肝移植术后PCP并发SPM患者,现报道如下.
-
器官捐献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器官捐献是解决器官来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器官捐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赢得公民的广泛支持与理解.3年多的实践经验证明,死亡标准、器官分配和财务制度的规范与统一是器官捐献工作健康、稳步推进的基础.当前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监管,重点做好潜在捐献者入选标准和程序的统一,明确心脏死亡判定方法;全面推行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公开器官分配标准与流向;重新审定器官移植收费标准,规范捐献者家庭困难救助行为.
-
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肾移植11例临床分析
器官来源日益紧缺是目前肾移植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1]中国三类标准,即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 awaiting cardiac death,DBCD)为扩大器官来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9月至2012年8月完成的11例DBCD肾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
利奈唑胺用于肝移植术后抗结核治疗一例临床分析
利奈唑胺是一种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在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该药是安全的,且利奈唑胺与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药物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而移植受者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基本上均经过该酶代谢,故利奈唑胺在移植术后尤其是肝、肾移植术后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往临床经验及药物说明书中,均无移植受者应用利奈唑胺抗结核疗效的描述,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利奈唑胺对于肝移植术后受者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好,现将相关病例及经验报道如下.
-
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会议纪要
2013年11月1-3日,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在杭州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和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共同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医学会、《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承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OTC)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担任此次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院士作为东道主担任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并主持会议.
-
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肾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终末期肾病患者得到了理想的救治.但是仅追求肾移植手术的成功是不够的,肾移植受者还将面临排斥反应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感染、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异常、造血系统异常、新发肿瘤等问题.来自家庭、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也严重影响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随着生存质量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评价肾移植术后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医务工作者可通过随访及时发现移植受者可能存在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尽早予以治疗与心理干预,从而全面提高受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的130例受者进行持续随访及临床观察,观察规律随访对肾移植受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