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

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hinjoncol.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赫捷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胰腺肿块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与快速组织学诊断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旭波;宋艳华;时凤娈;王鹏程;王颖;陈卫花

    目的探讨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与快速病理组织学对胰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患者行胰腺肿块探查术,术中直视下对胰腺肿块行细针穿刺涂片同时切取活检行快速组织学观察,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研究.结果术中细胞学和术中快速组织学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细胞学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6%、95.3%和92.3%;术中快速组织学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90.7%和100%.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快速实用,安全可靠,与快速组织学同时使用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检出率,对肿瘤病理分级和组织起源起到互补作用.

  •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肝癌肝动脉化疗碘油栓塞后血供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陈德基;李树欣;江金带;李志铭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3DCT对肝癌LP-TACE治疗后肿瘤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 34例肝癌患者LP-TACE治疗后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5例同时行肝动脉MIP、SSD及门静脉MIP三维重建.结果 34例肝癌LP-TACE治疗后非坏死低密度区分为4个类型:周围型、侧边型、中心型和弥漫型.17例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强化;8例肝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无强化;3例肝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强化;6例肝动脉及门静脉期均无强化.2例肝静脉参于供血.5例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MIP、SSD成像可较好显示肝动脉及门静脉血管与非坏死低密度区的关系.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3DCT是评价肝癌LP-TACE治疗后肿瘤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无创伤性的有效方法,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继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临床意义.

  • 螺旋CT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东;张挽时;熊明辉;喻敏;徐家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 对28例经纤维膀胱镜(FC)和病理证实膀胱肿瘤的患者做膀胱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对排泄期图像做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采用盲法与FC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轴位、3D和CTVC图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2.3%、76.9%和96.2%;CT对肿瘤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83.0%.轴位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袭深度;MPR可更直观地观察肿瘤的起源、向周围侵犯的情况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3D和CTVC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及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CTVC有利于显示<5 mm的肿瘤.结论螺旋CT轴位结合MPR、3D和CTVC图像可以为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提供依据.

  •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夷;吴孟超;陈汉;张智坚;高也陶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肝癌的热消融作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及B超引导下,射频穿刺电极经皮穿刺入肝癌瘤体内,对其进行消融.结果 60例患者的96个瘤体中,直径<3.5 cm的41个(42.7%)瘤体获得一次手术热消融.其中,38个完全缓解(CR),3个部分缓解(PR),有效率(CR+PR)100%.41个瘤体中,36个经CT或MRI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直径≥3.5 cm~12 cm的55个(57.3%)瘤体可分2,3次手术,术后1~3个月CT或MRI提示,瘤体CR 2个,PR 37个,CR+PR 70%.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对直径<3.5 cm的瘤体疗效可靠,对直径≥3.5 cm的瘤体仍具有部分热消融的作用.

  • 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中央型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卫;吴宁;朱强;黄遥

    目的利用螺旋CT及MPR、VRT、SCTA对中央型肺癌(CLC)行术前分期并与横断面图像对比,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CLC行前瞻性的CT检查,取得气管支气管树及纵隔、肺门大血管MPR和VRT图像.盲法阅片,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横断面图像和后处理图像对于T分类的准确性分别为82.6%(38/46)和95.7%(44/46),χ2=4.039,P= 0.044,差异有显著性.N分类中,除4例N3未证实外,其余42例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 26.9%,准确性为45.2%.横断面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58.7%(27/46),后处理图像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为67.4%(31/46),χ2=0.746,P=0.338,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图像后处理技术在中心型肺癌 T分类中与病理的符合率显著高于横断面,对淋巴结的定位也有一定意义.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传行;徐国良;黎建军;罗广裕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癌患者通过全身麻醉、超声肿瘤定位进行HIFU治疗,观察HIFU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AFP、MRI的变化.结果 HIFU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7.5%(28/32),其中3例患者少量腹水自行消失.治疗前患者的ALT为(79.73±12.31) U/L,AST为(103.47±24.55) U/L;治疗后ALT、AST降至正常水平者分别占84.6%(22/26)和73.5%(25/34),AFP降低超过原数值50%者占64.3%(18/28),MRI显示肿瘤治疗区已凝固性坏死,肿瘤血供减少或消失.结论 HIFU对肝癌患者的治疗是确切有效的,可成为肝癌无创局部治疗的新方法.

  • 24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彩平;王弘士;涂小予

    目的了解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2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对其诊断、治疗以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5年生存率为63.6%,发生于小涎腺2例均存活5年以上.结论治疗首选手术,提倡首治行规范切除,位于颌下腺者建议行预防性颈清扫;术后补充放疗不提高局部控制率.

  • 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

    作者:刘吉华;徐锐;徐爱德;高振华;鞠志国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阅读10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MRI片,并分析和记录各种征象.结果 103例共累及338个脊椎,其中3个仅累及附件,82个仅累及椎体,253个椎体和附件同时受累.依据椎体形态和椎体病变特点将椎体受累的335个脊椎分为四型:Ⅰ型97个,椎体内单发病灶;Ⅱ型102个,椎体内多发结节病灶,边界较清晰;Ⅲ型16个,全部椎体信号异常;Ⅰ~Ⅲ型椎体均无压缩.Ⅳ型120个,全部或大部椎体信号异常伴压缩骨折,其中114个椎体上和(或)下缘凹陷,116个椎体后和(或)前缘隆突.累及附件的256个脊椎中,238个有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及椎体相邻部分同时受累,235个病变椎弓根及附件其他部分外形增大.软组织肿块见于133个病变脊椎,矢状位像上均以病变脊椎为中心,其中130个上下范围小于或略超过病变椎体高度.结论脊椎转移瘤易累及多脊椎,根据病灶分布、脊椎形态及软组织肿块特点,MRI可对多数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清华;宫友陵;覃扬;孙芝琳;孙泽芳;刘伦旭;李潞;朱文

    目的探讨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59例肺癌患者、1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骨髓中CK19 mRNA表达.结果巢式RT-PCR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达到10-6.59例肺癌患者中,20例检测出外周血微转移,13例检测出骨髓微转移,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9%(20/59)和22.0%(13/59),二者有显著正相关(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或P< 0.01).肺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人外周血和骨髓中均未检测出CK19 mRNA表达.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存在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微转移;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K19 mRNA表达,对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 非小细胞肺癌细胞DNA含量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胡艳萍;贺兰湘;于丁;夏和顺;柯玉华;杨玲;蒋晖;肖志华;付小玉;范玉华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评价DNA含量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58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新鲜标本,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参照标本,计算DNA指数(DI).应用Cox模型评价DNA含量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结果定性分析发现,DNA倍性(二倍体与非二倍体)与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级以及生存期无明显关系.定量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直径> 3 cm、淋巴结有转移、临床分期晚(Ⅲ期或Ⅳ期)、腺癌和生存期短的患者,其DNA指数均值高,差异有显著性.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发现,DNA指数大小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DNA指数> 2.0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DNA指数大小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淋巴细胞亚群和CD34+细胞变化的动态研究

    作者:韩晓红;石远凯;何小慧;杨建良;刘鹏

    目的动态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外周血及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干细胞含量变化,及时指导临床选择佳采集时机.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47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过程中,外周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 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及其亚群CD34+CD38-、CD34+Thy1+、AC133+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体外集落培养的方法评价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和CD19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其中CD3、CD8含量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07,P=0.016),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及其亚群含量均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中位时间第16天(15~ 17 d)外周血中的CD34含量达到高峰,且第1次采集物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高.PBPC中除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外(P<0.000 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改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与PBPC中CD34+细胞、CD34+CD38-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CD34+Thy1+、AC133+细胞含量间无相关关系.PBPC中CD34+细胞含量与PBPC中的CD34+CD38-、CD34+Thy1+、MNC总数、CFU-GM及BFU-E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但与AC133+细胞无相关关系.移植后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CD4/CD8比值严重倒置,CD19细胞较快得到恢复. 结论 HDC联合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具有显著的动员作用,同时对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能准确地预测PBPC中造血干细胞数量,是指导临床选择采集时机的佳指标.

  • 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其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于东红;承泽农;贾继辉;唐素兰;吴炎;王启之;田怡;王萍

    目的探讨食管癌Hp-L型(即球形Hp)感染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及Hp-L型对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革兰染色、电镜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8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食管癌切缘正常组织)的Hp-L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分析Hp-L型与MVD、VEGF、p53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为 60.2%.电镜下组织中的Hp-L型有两种类型,可位于癌细胞间或癌细胞胞浆.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MVD值以及VEGF、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5~0.001),食管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VD值、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05~0.001).Hp-L型阳性与MVD呈正相关(r=0.46,P<0.01),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 P<0.01).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数与癌细胞的血管侵袭、侵袭深度、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Hp-L型与食管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 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作者:汪建平;杨祖立;王磊;董文广;黄奕华;覃建章;詹文华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76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和60.7%,中位生存时间为1 825 d.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肿瘤的大体分型、侵袭程度、转移情况、分化等级、病理分期以及癌性肠梗阻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肠壁的侵袭深度和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病理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重要的一个指标(P<0.000 5),对于指导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血清胆碱酯酶与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初;吕立言;马煜;裘剑;王向阳

    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降低常见于有机磷中毒和肝实质细胞损害的患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肺癌患者亦存在着血清CHE活力降低.

    关键词: 胆碱酯酶 肺癌
  • 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作者:董海龙;隋延仿;曲萍;李增山;禄韶英;张素珍;叶菁;陈广生

    目的建立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为子宫颈癌研究提供实验模型. 方法无菌切除人子宫颈癌的手术标本,用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连续传代稳定生长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周期和染色体核形分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系肿瘤标记物的(ER、PR、Keratine、PCNA)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 (简称H),细胞维持培养16个月,传代131代,生长稳定,群体倍增时间为 35.48 h,细胞呈上皮镶嵌状贴壁生长,趋向复层生长,无接触抑制.超微结构显示,具有典型的桥粒结构和较多的张力原纤维.染色体数目35~156条,主流范围58~80条(64.8%),结构为人类染色体.细胞的肿瘤标记物 (ER、PR、Keratine、PCNA )检测呈高表达,DNA指数为1.931.裸鼠移植瘤组织病理形态学与患者原始肿瘤一致,无血清培养成功.结论通过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建立的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细胞系HCC-0214,与原发癌保持相同的生物学特性,体外连续传代16个月以上,细胞形态不变,生长周期恒定,可望作为一个稳定的细胞系.

  • 胃肠恶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章希炜;范萍;杨宏宇;杨力;陈国玉

    目的研究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胃癌患者、58例大肠癌患者和6例非恶性病手术志愿者骨髓、门静脉和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并随访1年.结果 6例健康志愿者无CK20 mRNA阳性表达;47例胃癌患者骨髓、门静脉血CK20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41/47)和85.1%(40/47); 58例大肠癌患者骨髓、门静脉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45/58)和74.1%(43/58).单次外周血采样CK20 mRNA阳性表达率胃癌患者为42.6%(20/47),大肠癌患者为44.8%(26/58);两次采样总阳性率胃癌患者为 74.5%(35/47),大肠癌患者为69.0%(40/58).外周血总阳性率略低于骨髓和门静脉血(P>0.05) ,外周血重复采样阳性率高于单次采样(P<0.05).Duke C期患者CK20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 A、B期(P<0.05).1年局部或远处复发率CK20 mRNA外周血阳性表达患者高于阴性者(P<0.05). 结论胃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 RT-PCR检测有与骨髓、门静脉血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检测胃肠癌微转移的指标并指导其治疗和预后.

  • 层黏连蛋白与其α6整合素受体对人肝癌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

    作者:吕天敬;张青云;周柔丽

    目的利用自制的抗整合素α6亚基胞外区的单克隆抗体(IA6ED McAb)研究人肝癌细胞表面α6整合素胞外区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黏附、铺展的影响以及在控制细胞增殖与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以层黏连蛋白(LN)、纤黏连蛋白(FN)、Matrigel分别作为细胞外基质,检测IA6ED McAb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在不同基质上的黏附、铺展的影响;以MTT法检测McAb对BEL-7402细胞存活或增殖的影响;以明胶酶谱法检测McAb对BEL-7402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以微粒子免疫吸附法检测对AFP分泌的影响.结果 LN可以明显促进BEL-7402细胞AFP及MMPs的分泌;IA6ED McAb的封阻不但可以特异性抑制BEL-7402细胞在LN上的黏附及铺展,而且对BEL-7402细胞以LN为基质的存活或增殖、去分化及异常分化表型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分化表型受LN及整合素α6的调节.人肝癌组织细胞外基质成分中LN及细胞表面整合素α6的过表达,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去分化及异常分化表型;而用IA6ED McAb阻断LN与肝癌细胞表面α6β1整合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逆转其去分化及异常分化表型,从而可能降低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 结晶型NiS诱发恶性转化细胞中的p16基因和FHIT基因的变化

    作者:纪卫东;吴中亮;陈家堃;易菲;冯苏妹

    目的检测结晶型NiS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和p16基因的变化,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DNA序列分析、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恶性转化细胞、成瘤细胞中FHIT基因和p16基因的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16HBE相比,转化细胞、成瘤细胞p16基因第2外显子、第2~3外显子未见突变,mRNA表达未见异常;FHIT基因第5,6,7,8外显子及第1~4外显子、第5~9外显子未见突变,但发现转化细胞、成瘤细胞FHIT基因的mRNA失表达或出现异常转录本;对其中FHIT基因第5~9外显子的一异常转录本测序分析显示,FHIT第6,7,8外显子缺失,第5,9外显子异常拼接,且中间插入一个36 bp的小片段. 结论在结晶型NiS诱发16HBE恶性转化过程中,p16基因在DNA和mRNA水平未见异常改变,提示p16基因在镍致癌过程中可能不发挥作用;FHIT基因在mRNA水平出现缺失或异常转录本,表明FHIT基因在镍致癌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镍诱导的FHIT基因异常,可能是将外源致癌物、染色体脆性部位不稳定性和细胞恶变相联系起来的一个分子事件,FHIT基因可能是镍等外源致癌物作用的主要靶基因之一.

  • 特异启动子调控的MDR1和MnSOD基因对骨髓的选择性保护作用

    作者:梁利波;马业伟;周小山;杨军;李艳春;王争;周兰萍;章扬培;赵清正

    目的探讨特异保护骨髓细胞免受抗癌药物及射线损害的新途径.方法构建了由APN骨髓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耐药、耐辐射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骨髓母细胞及癌细胞中,用细胞存活实验对耐药耐辐射性能进行观察.分离小鼠骨髓细胞,经转染基因后,再输回到预先用射线处理以破坏骨髓系统的同种受体小鼠体内.经化疗药物或射线处理后,不同时间采血,计算白细胞数,观察在药物或射线照射后导入耐药或耐辐射基因对造血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导入MDR1基因的KG1a细胞对秋水仙素、足叶乙甙、长春新碱、阿霉素及紫杉醇与对照组相比,各提高了10.6, 10.4,11.2,4.2和14.2倍.导入由APN启动子驱动的MnSOD基因,使KG1a细胞比对照组对射线( 10 Gy)的耐受性提高3.7倍.相反,导入以上两个基因后,肝癌细胞BEL 7402的化、放疗耐受性未见明显变化.体内实验表明,转染了MDR1和MnSOD基因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体外由APN骨髓启动子调控的MDR1和MnSOD基因能特异性地保护骨髓细胞,而对肿瘤细胞无明显影响.体内,在用药物或射线处理动物时能重建造血功能.此研究为肿瘤患者在接受化、放疗时特异性保护骨髓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 连接蛋白基因Cx43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

    作者:夏之柏;浦佩玉;黄强;尤永平;王广秀;王春燕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基因Cx43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含Cx43cDNA的质粒以脂质体介导转染Cx43表达缺失的人和鼠的恶性胶质瘤细胞,通过Northern杂交、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x43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West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FGF、PDGF、EGFR、IGF-Ⅰ和IGFBP3的表达. 结果转染Cx43基因的胶质瘤细胞增殖下降,GJIC恢复,同时伴有bFGF、PDGF、IGF-Ⅰ和IGFBP3表达下降,而EGFR表达和细胞凋亡则无改变.结论 Cx43基因可能通过恢复GJIC功能及抑制某些重要生长因子的自分泌,实现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

  • PTEN编码产物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华川;陈颖;况立革;杨琳;李锦毅;吴东瑛;张素敏;辛彦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在癌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84例胃癌及癌旁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的PTEN蛋白表达,比较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型的关系.并检测了其中60例胃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比较VEGF与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癌旁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2/102)、98.5%(65/66)、66.7%(4/6)和47.8%(88/184),后两者的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前两者(P<0.01);进展期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 42.9%∶67.6%,P<0.01);PTEN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40.3%∶ 63.3%, P< 0.01);弥漫型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41.5%∶57.8%,P<0.05);印戒细胞癌中PTEN表达低(25.0%,7/28),显著低于高中分化管状腺癌(P< 0.01).PTEN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TEN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表达呈进行性下调或缺失,可能系通过降低细胞黏附、促进血管形成和提高细胞运动性等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和演进过程.PTEN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 小鼠肝癌H22诱导淋巴管生成的体外研究

    作者:周宏志;顾晓明;胡敏;刘洪臣

    目的建立Balb/c鼠淋巴管生成体外研究模型,观察小鼠肝癌细胞系H22对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弗氏不完全佐剂诱导Balb/c鼠腹腔良性淋巴管瘤,分离、分切后,于纤维蛋白凝胶内用H22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倒置显微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消化凝胶培养基分离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Flt-4、c-fos和iNOS的表达情况,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培养液NO含量变化.结果倒置显微镜及电镜可观察到微淋巴管从淋巴管瘤块长入凝胶培养基内;H22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淋巴管生成,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Flt-4、c-fos和iNOS,并分泌NO.结论淋巴管立体培养方法可较为方便的用于体外研究淋巴管生成,H22细胞对淋巴管生成有促进作用,淋巴管生成与癌淋巴道转移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细胞株的混合抗原肽诱导特异性CTLs细胞毒效应及其交叉反应性分析

    作者:黄波;冯作化;李东;张桂梅;王洪涛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细胞株的混合抗原肽诱导特异性抗瘤免疫的作用及不同细胞株混合抗原肽之间的交叉反应性.方法从不同白血病细胞株中分别制备混合抗原肽,与Hsp70体外结合,观察Hsp70-抗原肽复合物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激活增殖作用;以激活增殖的PBMC为效应细胞,对不同的靶细胞进行体外杀伤试验.结果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的抗原肽为混合肽,经Hsp70提呈均能够有效激活PBMC,并能使激活的PBMC增殖,增殖活化的PBMC可以特异性杀伤与抗原肽对应的白血病细胞;Hut78-肽和Molt-4-肽激活的PBMC对Hut78细胞、Molt-4细胞和Jurka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均显著高于HL-60-肽激活的PBMC(P< 0.05).而Hut78/Molt-4-肽激活的PBMC对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则显著高于Hut78-肽和Molt-4-肽单独激活的PBMC(P< 0.05). 结论不同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来源的混合抗原肽均能够诱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其所含的抗原肽之间存在交叉性,通过多株来源的抗原肽混合,这种交叉性可以被放大.

  • 包裹外毒素Ⅲ的抗CD19脂质体靶向杀伤人B淋巴瘤

    作者:马洁;曹利人

    目的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抗CD19-免疫脂质体于体内外靶向杀伤淋巴瘤细胞.方法通过结合实验,验证抗CD19免疫脂质体对B淋巴瘤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运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检测外毒素单元Ⅲ及免疫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小鼠荷人B淋巴瘤模型,于体内运用免疫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结果在去除外毒素单元Ⅰ和Ⅱ后发现,单元Ⅲ的细胞毒作用消失.当将其包裹入耦联抗CD19的免疫脂质体后发现,脂质体明显提高单元Ⅲ的细胞毒性.用此脂质体治疗,可延长荷B淋巴瘤小鼠的寿命.结论耦联抗CD19的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地识别B淋巴瘤细胞,并作为良好载体将无毒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带入细胞.外毒素单元Ⅲ的此种剂型,可成为杀灭肿瘤细胞的有效物质.

  • 甲状旁腺癌一例

    作者:暴岩;李长绯;尤永和;王洪艳

    患者男,49岁.因双腿疼痛8个月,左颈部包块并频繁呕吐,进行性消瘦6个月,于1999年12月19日入院.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腺癌
  • 脐尿管黏液腺癌一例

    作者:高琨;邱明;宋桂云

    患者女,56岁.因脐部反复流液1年余,于2001年1月12日入院.查体:脐周约 4 cm×4 cm范围质硬,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清,活动差.

  •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伴局部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闫庆国;胡沛臻;杨守京

    患者女,36岁.因胸闷、胸痛伴四肢浮肿2个月,于2001年12月5日入院.CT及EBT检查示右前中纵隔内包块, 5.7 cm×6.7 cm×5.8 cm,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

  • 肾盂腺癌一例

    作者:黄子凤;徐钢;胥维勇

    患者女,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年,加重3个月,于2002年6月9日入院.

    关键词: 肾盂 腺癌
  • 右心室流出道恶性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卢宁;贾清仁;姚建民;马凤霞

    患者女,52岁.活动后心慌气短3个月.查体: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肝肋下 3 cm,双下肢浮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

  • 消化道异时多重癌一例

    作者:岳莉;薛海鸥;郭健生;周桂英

    患者男,79岁.196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盲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987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腺癌.

  • 胆囊类癌一例

    作者:李文雁;牛凤霞;李其云

    患者男,65岁.右上腹疼痛8年,近半年疼痛逐渐加重,并向肩、背部放射,伴食欲减退、恶心.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类癌瘤
  • 喉癌肉瘤一例

    作者:赵焕芬;何春年

    患者男,62岁.1年前出现声音嘶哑,纤维喉镜检查见左声带中部溃疡型肿物.

    关键词: 喉肿瘤 肉瘤
  • 肿瘤基因临床产品研发的国外现状及评论

    作者:马丁;周剑峰

    人类基因组计谋的完成以及近年来肿瘤基础领域研究的突破,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治疗概念性的更新.

  • 如何发挥生物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张友会

    在外科手术的基础上,合理地施行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对肿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有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之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

  • 全国中西医治疗肿瘤高级论坛纪要

    作者:

    关键词: 中西医 治疗肿瘤
  •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石远凯;艾斌

    高剂量治疗(high dose therapy, HDT)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的历史有20多年,已经成为ML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华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