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

中华肿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중화종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9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66
  • 国内刊号: 11-215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hinjoncol.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肿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赫捷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效果

    作者:王宏伟;李兰兰;李治松;程黎娜

    目的 评价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Ⅱ~Ⅲ级择期行TACE的肝癌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均于术前通过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给予不同镇痛药物:H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1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右美托咪定1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D2组:盐酸氢吗啡酮120μg/kg+右美托咪定2μg/kg+托烷司琼5 mg+生理盐水100 ml.分别于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AA/S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吗啡补救总量、术后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组、D1组和D2组患者盐酸氢吗啡酮消耗总量分别为(4.3±0.1)、(4.1±0.1)和(3.8±0.1)mg,PCIA按压次数分别为(13±3)、(6±2)和(2±1)次,吗啡追加总量分别为(30±5)、(15±3)和(3±1)mg,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0%、28.3%和10.0%,D2组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栓塞即刻和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和术后0.5、1、4、12及24 h,D2组VAS评分分别为(1.9±0.2)、(2.1±0.3)、(1.8±0.4)、(1.8±0.3)、(1.7±0.3)、(1.6±0.3)、(1.3±0.2)和(1.3±0.3)分,均低于H组和D1组(均P<0.05);D2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7±1.1)、(8.9±0.8)、(9.2±0.9)、(9.0±0.7)、(9.1±0.8)、(9.0±0.6)、(9.1±0.7)和(9.2±0.9)分,均高于H组和D1组(均P<0.05).各组患者均未发生过度镇静.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减轻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降低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且没有过度镇静,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作者:陈偲晔;唐玉;宋永文;王淑莲;金晶;刘跃平;王维虎;房辉;任骅;孙广毅;王健仰;景灏;张江鹄;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

    目的 总结早期乳腺癌经过保乳治疗的总体疗效,分析并探讨局部区域复发(LRR)、远处转移(DM)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91例病理分期为pT1~2N0~3,无锁骨上、内乳淋巴结转移及DM,经保乳治疗而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2年,5年LRR率、DM率、无病生存(D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3.6%、4.6%、93.0%和97.4%.Luminal A型、Luminal B1型、Luminal B2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5年LRR率分别为2.0%、6.1%、5.9%、0和10.0%,5年DM率分别为3.2%、6.7%、8.3%、4.8%和7.3%.术后病理N0患者中,689例行腋窝清扫术,652例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5年LRR率分别为3.3%和3.2%,5年OS率分别为98.2%和9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9和0.311).1576例患者行术后放疗,其5年LRR率较单纯手术患者显著降低(2.5%和12.9%).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大分割放疗组患者的5年LRR率分别为2.7%和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脉管瘤栓情况、病理T分期、术后放疗、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组织学分级、病理N分期是乳腺癌患者DM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患者年龄、脉管瘤栓情况、病理T分期和N分期、术后放疗、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情况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组织学分级、病理N分期、ER或PR状态与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保乳治疗后乳腺癌的10年LRR率不到10%.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者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术后放疗使用率较高,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疗效无差别.乳腺癌保乳治疗后LRR和DM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干文娟;王希明;郭霞;郁义星;黄山;黄仁鹏;刘蔚;詹升华;郭凌川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瘤( 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 SFT/HPC)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的幕上硬脑膜,占比不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1]. 因为近年发现SFT和HPC在分子遗传学上都具有NAB2-STAT6基因融合,因此2016年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二者合并为SFT/HPC,并根据核分裂象、坏死等情况分为3级. Ⅰ级属于良性,Ⅱ级和Ⅲ级复发率明显增加,甚至发生骨、肺、肝脏等颅外转移.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SFT/HPC的认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31 例中枢神经系统SFT/H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 22例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姜志超;依荷巴丽·迟

    目的 总结妊娠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2001—201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胃癌患者10例和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的同期妊娠期胃癌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TNM分期、治疗策略、胎儿及患者的预后等信息.结果 22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14例)、黑便(8例)、腹胀(7例)和腹痛(6例).并发消化道出血9例,肠梗阻3例,胃穿孔2例.低分化腺癌14例,印戒细胞癌7例.分期为Ⅰ期1例,Ⅳ期17例.腹膜转移(7例)和卵巢转移(5例)为常见.3例于妊娠早期确诊的患者行人工流产手术.5例妊娠中期患者中,3例行引产手术.3例妊娠晚期患者均于确诊后立即行剖宫产手术.6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5例行姑息手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主要为以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为主的2药或3药方案.晚期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以铂类和氟尿嘧啶类的联合方案为主,二线化疗方案以含伊立替康或雷替曲塞的方案为主.22例妊娠期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23.1%,2年生存率为15.4%.3例接受R0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18个月.结论 组织分化差和分期晚是妊娠期胃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目前妊娠期胃癌尚缺乏有效治疗策略.由于分期晚,多数患者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晚期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以铂类和氟尿嘧啶类的联合方案为主,二线化疗方案以含伊立替康或雷替曲塞的方案为主.

  •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沈捷;袁燕;胡克;连欣;侯晓荣;孙帅;晏俊芳;刘志凯;张福泉

    目的 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8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9例PNET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99例患者中,外周性PNET 81例,中枢性PNET 18例.仅行穿刺活检16例,R0切除61例,R1切除4例,R2切除18例.合并化疗72例,合并放疗48例.单纯手术12例,单纯化疗9例,单纯放疗1例.99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63.9%和56.1%,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7%、25.7%和19.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转移情况、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合并化疗、化疗周期、放疗剂量与PNET患者的OS有关,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期、化疗周期与PNET患者的PFS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程度、化疗周期、放疗剂量是PNET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RR分别为1.856、0.398和0.408,均P<0.05),性别是PNET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RR=0.494,P<0.05).结论 综合治疗是PNET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程度、化疗周期、以及放疗剂量是影响PNET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131 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杜芬;胡珊;武晨;程艳;吴力翔;刘建中;武志芳;李思进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术后首次131 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9月至2016年10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行131 I清甲治疗、5~8个月后行第2次131 I清甲治疗,并行131 I全身显像的PTMC患者89例.根据131 I全身显像是否可见甲状腺组织显影,将患者分为清甲成功组和未成功组.131 I清甲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9例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成功41例,清甲成功率为46.07%.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甲状腺质量与首次131I清甲疗效有关(P<0.05),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灶大直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手术距首次131 I治疗时间、病灶数量、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Tg/TSH、甲状腺平面显像与131 I全身显像的一致性、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与首次131I清甲疗效无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残留甲状腺质量和复发危险度分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残留甲状腺质量是影响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因素,但非独立因素,应将综合考虑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来预测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的疗效.

  • 锥光束乳腺CT与乳腺X线摄影对致密类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比较

    作者:刘爱迪;马悦;尹璐;韩鹏;李海洁;叶兆祥

    目的 比较锥光束乳腺CT与乳腺X线摄影对致密类乳腺中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同时接受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检查的160例患者(165个乳腺)的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的诊断结果,结合病理诊断结果评价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在全部乳腺及致密类乳腺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个乳腺中,非致密类乳腺24个,致密类乳腺141个.乳腺X线摄影和锥光束乳腺CT诊断结果一致者109个,不一致者56个.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全部165个乳腺,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CI为0.878~0.967,P<0.05),锥光束乳腺CT诊断的AUC为0.959(95%CI为0.926~0.992,P<0.05).以BI-RADS 4b为截断点,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0%和98.7%,锥光束乳腺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97.3%.对于141个致密类乳腺,乳腺X线摄影诊断的AUC为0.919(95%CI为0.868~0.969,P<0.05),锥光束乳腺CT诊断的AUC为0.973(95%CI为0.947~0.999,P<0.05).以BI-RADS 4b为截断点,乳腺X线摄影诊断致密类乳腺乳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0%和98.6%,锥光束乳腺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1%和98.6%.结论锥光束乳腺CT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表现出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望为乳腺恶性肿瘤尤其是致密类乳腺的恶性肿瘤诊断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恶性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

    作者:王晓飞;马超;龚芬芬;易善永;邢国臣;王凯娟;杨倩;曹巍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 141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UGT1A1?6、UGT1A1?28、UGT1A1?60和UGT1A1?93基因多态性.观察并记录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141例患者中,UGT1A1?6 GG、GA和AA基因型分别有71、54和16例,UGT1A1?28 TA6/6、TA6/7和TA7/7基因型分别有105、33和3例,UGT1A1?60 AA、AC和CC基因型分别有52、80和9例,UGT1A1?93 GG、GA和AA基因型分别有105、32和4例.23例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56例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GT1A1?6和UGT1A1?60的基因多态性是3~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UGT1A1?6纯合突变型AA携带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是野生型GG携带者的3.79倍(95%CI为1.35~10.67),UGT1A1?60纯合突变型CC携带者发生3~4级迟发性腹泻的风险是野生型AA携带者的20.42倍(95%CI为3.52~118.33).UGT1A1?28的基因多态性是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的影响因素,UGT1A1?28纯合突变型TA7/7携带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是野生型TA6/6携带者的1.61倍(95%CI为1.44~12.65).UGT1A1?93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3~4级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无关.结论 UGT1A1?6、UGT1A1?28和UGT1A1?60可增加伊立替康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转移相关1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劲松;钱海利;王海娟;许东奎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相关1(MTA1)基因对胃癌细胞迁移、侵袭、生长等多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pSilencer3.1-MTA1-si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降MTA1的人胃癌BGC-823细胞,通过Boyden实验、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敲降MTA1基因对BGC-823细胞多种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同时,利用pcDNA3-MTA1质粒过表达MTA1基因进行反向验证.在裸鼠皮下分别注射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细胞、pcDNA3-MTA1转染细胞和对照细胞,检测MTA1基因对胃癌BGC823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组、pcDNA3-MTA1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中integrinβ1、cyclinD1和尿激酶受体(uPAR)等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观察其与MT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敲降及过表达MTA1的BGC-823细胞.Boyden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比较,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组发生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别为(25±2)和(12±1)个],pcDNA3-MTA1转染组发生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则明显增多[分别为(218±2)和(269±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pcDNA3-MTA1转染组细胞生长加快,克隆形成能力增强,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组细胞与之相反.皮下成瘤实验显示,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组肿瘤体积和重量分别为(711.32±284.30)mm3和(0.87±0.24)g,明显小于对照组[(1482.41±511.90)mm3和(1.39±0.30)g],而pcDNA3-MTA1转染组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分别为(3158.73±1823.22)mm3和(2.23±0.51)g,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比较,pSilencer3.1-MTA1-siRNA转染组细胞cyclinD1、integrinβ1和uPAR mRNA表达下调,而pcDNA3-MTA1转染组细胞cyclinD1、integrinβ1和uPAR mRNA表达上调.结论 敲降MTA1可削弱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而MTA1的过表达不仅能够增强BGC-823细胞的上述能力,还明显促进BGC-82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并诱发恶性胃癌表型.MTA1可能通过调控其他转移相关基因进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

  • 磁共振-荧光双模态显像联合光热治疗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模型中的应用

    作者:洛小珺;李静;周纯武

    目的 构建偶联有曲妥珠单抗和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微粒.验证偶联后的纳米微粒(NPs)能否在体内外水平靶向乳腺癌细胞表面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受体.方法 构建纳米探针并检测其一系列表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SK-BR-3对纳米探针的摄取能力.建立乳腺癌小鼠模型,经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探针,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荧光成像观察NPs能否聚集于肿瘤部位.待NPs聚集于肿瘤部位后,利用近红外热成像系统监测近红外光照射时肿瘤部位的升温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Fe3 O4-trastuzumab-ICG超顺磁氧化铁纳米微粒.NPs的粒径为(25.93±4.25)nm.偶联后的NPs在828 nm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与ICG的荧光发射波长一致.NPs具有很高的弛豫率,为107.65 mM-1·s-1.近红外激光持续照射后,NPs溶液的高温度可达到57.8℃.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NPs可以靶向连接SK-BR-3细胞并进入内质网内.小鼠尾静脉注射NPs 24 h后,活体MRI肿瘤部位T2信号达到低.空白对照组、Fe3 O4-IgG-ICG组、曲妥珠单抗+Fe3 O4-trastuzumab-ICG组和Fe3 O4-trastuzumab-ICG组小鼠肿瘤部位ΔT2值分别为(3.1±1.1)、(4.4±0.9)、(11.3±3.8)和(30.7±4.8)ms,Fe3O4-trastuzumab-ICG组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体荧光成像显示,NPs在腹腔脏器及肿瘤组织一过性浓聚并经膀胱排泄,24 h后在肿瘤部位有明显聚集.近红外热成像实验显示,近红外光持续照射下,Fe3 O4-trastuzumab-ICG组小鼠肿瘤部位的温度可以达到49.4℃.结论 Fe3 O4-trastuzumab-ICG纳米探针有潜力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多模态显像剂及光热治疗的工具.

  • Cas9稳定表达的人肝胆癌细胞株的建立

    作者:左春霞;卞晓翠;杨振丽;冯海凉;周芳颖;刘玉琴

    目的 建立Cas9蛋白稳定表达的人肝胆癌细胞株,并验证Cas9的基因编辑活性,以便利用CRISPR/Cas9系统开展肝胆细胞基因编辑的研究.方法 在人肝癌细胞(Huh7、PLC/PRF/5、HepG2、Hep3b、SK-HEP-1和Li-7)、人胆管癌细胞(RBE)和人胆囊癌细胞(GBC-SD)中,分别感染Cas9表达质粒pLv-EF1α-Cas9-Flag-Neo、pLv-EF1α-Cas9-Flag-Puro和Cas9m1.1,挑选单细胞克隆培养扩增.提取基因组DNA和总蛋白后,通过基因组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验证Cas9的稳定表达.选取其中3个细胞株并感染Lv-EF1α-mCherry,流式细胞术分选出mCherry阳性的细胞,再通过慢病毒感染靶向mCherry基因的向导RNA,细胞扩增后,通过基因组PC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Cherry被敲除的情况.结果 筛选到100个Cas9稳定表达的人肝胆癌细胞株,其中表达Cas9-Neo的细胞35株,表达Cas9-Puro的细胞25株,表达突变型Cas9的细胞40株.建立了3株mCherry稳定表达的细胞系Huh7-mCas9-M、PLC/PRF/5-Cas9-M和SK-HEP-1-Cas9-M.基因组PCR和测序显示,同时感染2种gRNA的细胞基因组内存在mCherry片段缺失.荧光显微镜下,同时感染2种gRNA的细胞可以观察到mCherry-EGFP+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Cherry-EGFP+细胞占0.3%~93.6%.结论 成功建立了100个Cas9稳定表达的人肝胆癌细胞株,其中的Cas9蛋白具有基因编辑活性.

  •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一例

    作者:徐升;王仲照;宣立学

    患者女,60岁,因右乳肿物20 d,于2016年2月15日就诊. 一般状态良好,全身无其他不适. 乳腺钼靶片示,右乳上象限高密度类结节,大小1. 8 cm × 2. 2 cm,边界尚清,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 4A级;左乳外上象限钙化,考虑良性;双侧腋窝小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乳头外上方囊实性肿物,大小2. 4 cm × 1. 6 cm,边界欠清,内可见粗大穿入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为0.65,考虑恶性;右腋下多枚淋巴结,大者1.2 cm×0.7 cm,边界清,未见血流信号;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大小1. 0 cm × 0. 5 cm,边界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警惕淋巴结转移性癌. 乳腺MR示,右乳上象限乳晕后不规则肿物,大小2. 3 cm × 1. 7 cm,边缘可见条索、类结节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BI-RADS 4C级;右侧胸肌后间隙结节,大小2. 8 cm × 1. 4 cm,轻度强化,倾向淋巴结转移(图1);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性质待定.

  • 以眼眶内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细胞肺癌一例

    作者:王邵恽;王栋;张文翔;何鹏飞

    患者女,61岁. 入院前2周左眼出现胀痛,视物不清,眼红伴畏光,易流泪,眼球突出、转动受限. 无视物扭曲变形,无头痛、头晕,无胸闷、气短. 于2016年8月20日入院住眼科. 体格检查:左眼睑红肿,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透亮,前房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直接及间接光反应灵敏,眼球转动各方向均受限. 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呼吸运动度对称,双侧语颤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清音,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无呼吸音减弱. 眼眶MR示:左眼球向外突起,左眼眶肌锥内见一类圆形等T1等T2信号影,大小约2.5 cm ×1.6 cm,边界欠清,视神经受压向左移位,与上直肌、上斜肌分界欠清. 眼底造影示:视乳头水肿. 胸部X线片示:右肺下野见大片状影,边缘不清,密度均匀. 在眼科行眼眶内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局部取活检. 免疫组化染色:Syn (+) , Ckp (+) , CD56 (+) , CgA(-),CD20(-),CD3(-),Ki-67指数为90%. 病理诊断为(眼眶肿物)小细胞未分化癌.

  •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抗体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辛道;王峰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之后,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方式.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并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PD-1抗体获批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等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为大量患者带来临床获益,表现为持续的病灶稳定,甚至完全缓解.然而,PD-1抗体表现出良好疗效和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现象.尽管目前关于PD-1抗体耐药的形成机制知之甚少,但是不断探索PD-1抗体的耐药机制,研究新型免疫治疗模式,规避耐药现象的发生,减少耐药的不良影响,甚至逆转耐药,将有助于指导临床适时调整治疗策略,不断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给患者带来更持久的生存获益.

  • 2014年中国鼻咽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作者:付振涛;郭晓雷;张思维;曾红梅;孙可欣;陈万青;赫捷

    目的 分析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肿瘤登记数据,估计2014年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 对2017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44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4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39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和年龄分层,结合2014年中国人口数据,估计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结果 2014年中国鼻咽癌新发病例估计为4.46万例,死亡病例2.42万例.中国鼻咽癌发病率为3.26/10万(其中男性为4.51/10万,女性为1.94/10万),中标发病率为2.48/10万,世标发病率为2.33/10万,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2:1.全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鼻咽癌中标发病率均为2.48/10万.中国鼻咽癌死亡率为1.77/10万(其中男性2.55/10万,女性0.95/10万),中标死亡率为1.23/10万,世标死亡率为1.20/10万.全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鼻咽癌中标死亡率均为1.23/10万.中国鼻咽癌0~74岁累积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25%和0.14%.结论 中国鼻咽发病和死亡仍处于世界较高水平,应针对中国鼻咽癌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中华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