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异常凝血酶原和肝细胞癌

    作者:袁联文;唐伟;幕内·雅敏

    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主要有影像学诊断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又被称为PIVKA-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与AFP(alpha-fetoprotein)和AFP-L3(alpha-fetoprotein L3 fraction)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HCC的检测诊断上,它们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而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结合影像学诊断,动态观测HCC高危(肝炎、肝硬化)人群,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发现,同时对HCC的手术疗效的评价、预后的估评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 癌瘤转移规律的探讨

    作者:刘复生

    在40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321例(80.3%)癌,79例肉瘤,其中65例淋巴瘤,14例(3.5%)为软组织及骨肿瘤,肿瘤转移到肝及肺常见.有163例转移到肺及肝,各占40.5%.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直接侵袭: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特别是软组织肉瘤,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 难治复发型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郭其森;于金明

    小细胞肺癌对一线治疗的有效率高,但是一种常见的易耐药和易复发的肿瘤.复发难治性SCLC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对一线治疗的有效率、治疗间隔的时间和疾病的进展情况来决定.KPS评分好,一线治疗3个月后复发的患者治疗仍应用原来的方案;治疗早期进展或3个月内复发的患者应选择无交叉耐药的新药物如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和健择等组成的新化疗方案;骨或脑转移通常给予放射治疗减轻症状.对胸腔内的复发、严重的大气道阻塞、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也是放疗恰当的适应证.调强、适形放疗是一种新的放疗技术,新药和新放疗技术的应用给SCLC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 DDP合并LV/5-FU不同应用方式治疗放疗前鼻咽癌的随机研究

    作者:许德明;雷桂华;王伟;劳逸;吴宏;陈国权

    目的:比较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与每月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治疗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46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成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的治疗组25例;DDP合并每月5 d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的对照组的21例,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92.0%,对照组有效率81.0%,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4级毒性反应治疗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更多外周静脉炎(32.0%比23.8%),其余出现更少白细胞减少(40.0%比47.6%),黏膜炎(8.0%比38.1%),腹泻(4.0%比19.0%),恶心呕吐(24.0%比38.1%),但大多为Ⅰ~Ⅱ度.结论: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比每月1次5 d大剂量LV/5-FU的方案更有效,毒性更低,值得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 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中晚期食管癌102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赵莺;叶宏勋;项其昌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 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 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 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 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 联合应用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作者:胡春峰;王绪;徐凯;汪秀玲

    目的:探讨CT扫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yfra 21-1)检测联合应用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①回顾性分析220例资料完整的SCLC的CT征象和病理基础;②前瞻性地研究经CT发现肺内病变并怀疑为"肺癌"的患者120例,手术或活检前1周之内采集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测定其血清中NSE、Cyfra 21-1含量,而后与临床病理结果(经病理学证实为SCLC 40例、NSCLC 60例;临床随访证实为良性病变2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SCLC的主要CT征象:中央型多见,纺锤形或茄形肿块、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阻塞性肺改变相对较轻.②CT、NSE、Cyfra21-1对SCLC诊断的敏感性为75%、72.5%、32.5%,特异性为73.75%、83.75%、48.75%,准确性为74.16%、81.67%、43.33%.③联合应用时,CT+NSE有较高的敏感性(87.5%)和准确性(78.3%).结论:SCL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诊断SCLC的敏感性可达75%;如能结合外周血NSE检测,对SCLC诊断的准确性为78.3%,敏感性可达87.5%,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与Cyfra 21-1联用对N SCLC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并不能提高SCLC的临床诊断水平.

  • 垂体腺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卢刚;黄礼明;王卫余;王坚;厉民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垂体腺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对采用口服溴隐亭、伽玛刀、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治疗的129例垂体瘤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伽玛刀组23.2%的患者和经鼻-蝶组10.0%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经鼻-蝶组和经颅手术组肿瘤的次全切除率分别为90.0%和94.9%,术后复发率为5.1%.结论:育龄妇女的垂体PRL微、小腺瘤可先试用口服溴隐亭治疗并随访;伽玛刀可作为各类垂体微、小腺瘤和部分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射外科治疗是提高垂体巨型腺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 CT扫描与痰液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王绪;彭猛青;胡春峰;刘德林;古涛;刘慧;罗涛;陈玉玲;毛筱芬;朱述阳;邵华军

    目的:研究CT扫描与肺活检后痰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检测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用PCR-TRAP-ELSA半定量及PCR-TRAP银染定性法、甲基化相关的PCR法,前瞻性检测55例经CT扫描而发现的肺部孤立性结节(直径≤30 mm)、并疑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患者(T1N0M0),行CT导向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33例,经皮肺针刺活检22例)后24 h内痰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甲基化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100%,但特异性只有61.8%(34/55).端粒酶活性的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3.6%;p16甲基化的敏感性为32.4%,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58.2%,3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7.3%.对照组端粒酶阳性率9.5%(2/21),无1例检测到p16甲基化.结论:CT扫描与端粒酶活性、p16甲基化联合可弥补痰液的细胞学检查的不足,提高肺癌痰检的敏感性,有助于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和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宋万新;李明虎;李煜;刘志生

    回顾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2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手术病例的3.86%,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期患者复发率为13.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多发率高为12.5%,原发灶ER(-)及PR(-)的患者复发多发生于术后第1、2年内,复发后12例2年内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6.7%、54.5%.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癌残留及种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应实施胸壁放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 贲门癌食管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式吻合232例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保中;肖建安;王海学;魏林生;靳迎军;贾海全;胡建民;张建生

    对232例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3个月内X线食管钡餐造影摄片,钡剂通过顺利,吻合口宽大,直径均在1.3 cm以上,头低脚高位(60.)无钡剂返流,术后6个月经纤维食管镜检查,从吻合口以上被套入胃壁内3 cm长的食管腔呈关闭状,并可见突起延伸的黏膜皱襞,镜身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其中14例食管有较轻微的黏膜充血、水肿,9例黏膜面有轻度凸凹不平变化,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9.9%,术后随访1~2年均无明显的胸骨后烧灼感、刺痛和咽下困难及进食呕吐等.初步临床实践体会,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本吻合法层次清晰,缝合准确,抗张力强,吻合口径宽大、柔软,对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有显著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 急诊手术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72例体会

    作者:鞠俊玉;王绍臣;沈宝霞;张德君;张金富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989年以来72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中灌洗等临床资料.结果:Ⅰ期切除吻合52例,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各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2例术后2 d内死于中毒性休克、循环衰竭.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大肠癌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 上颌窦癌术后即时修复的研究

    作者:王永刚;王冬梅;邹淑娟;王志刚;崔永春;史本玲

    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26例,其中上颌骨全切12例,半侧及部分颌骨全切的14例,共26例,随诊时间2~5年,不但早期恢复了癌症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也给患者心理上减轻一定的负担,获得满意效果.认为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安替可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徐坚;陈忠户;林海蓉;白志刚;潘清辉

    应用安替可配合放射治疗对64例食管癌做前瞻性随机研究,用药组30例,对照组34例.2组均采用60 Co常规照射,剂量为DT 70 Gy.用药组在放疗期配合口服安替可.随访率为100%.完全缓解率:用药组为73.33%,对照组为44.12%(P<0.05).1、2、3年生存率:用药组分别为76.67%、63.30%、50.0%,对照组分别为47.06%、32.35%及20.59%(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安替可配合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

  • 鼻腔及副鼻窦肿物161例CT分析

    作者:周玉滕;叶申

    探讨鼻腔及副鼻窦肿物的CT检查价值及良恶性鉴别诊断.161例鼻腔、副鼻窦肿物,术后病理证实良性126例,恶性22例,炎症13例,进行CT分析统计学处理.累及部位多发、突入临近结构、形态是否均匀、有无骨质破坏和周围脂肪层受侵良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冠扫优于轴扫;病变累及部位、形态、密度、周围骨质及脂肪层变化是良恶性鉴别诊断要点.

  • 长春地辛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6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潘勤;施为建;王朝霞;王继荣;李娟;王科明;陆彬彬

    1995年8月~1999年8月,我院采用VDS+LFP(CF+5-FU+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6例.有效率(PR+CR)为60.7%(34/56),治疗后主观有效率92.6%.入组患者对此联合化疗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提示VDS+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与其他方案比较近期疗效高,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癌的经验体会

    作者:谷淑枝;吕丽荣;张文强;李爱君;范振芹;许进秀

    对400例临床疑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证实肺癌336例.提示纤支镜检查在肺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作者:邹天宁;汤学良;周绍强;唐一吟

    目的:探讨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分析11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组61例行尺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58例行全身化疗,并对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16%和75.86%,差异有显著性(P<0.05).尺动脉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尺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化疗.

  • 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曹雪萍;杨明山;潘丽坤

    把7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术后经静脉镇痛泵(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 analgesia)持续静脉给曲马多2.0 mg/h,患者疼痛时自控追加曲马多0.5 mL/次,间隔时间至少为15 min,并且麻醉清醒后经肛门直肠塞入消炎痛栓100mg,每4 h 1次;对照组出现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100mg、强痛定100 mg或654-2 1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各组患者膀胱痉挛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膀胱冲洗的时间及副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强、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P<0.001);治疗组前20例中有2例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嘱患者床上多活动及早下床等措施预防后无此情况发生.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治疗膀胱痉挛效果良好,并且安全,可推广应用.

  • 卡莫氟与亚叶酸钙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作者:郑国伟

    观察卡莫氟(Carmofur,HCFU)与亚叶酸钙(LV)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41例近期疗效.采用HCFU 300 mg/d,LV 45 mg/d,分3次服用.消化道反应明显者于进餐前30 min口服吗叮啉10 mg.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16例,NC 15例,PD 10例,总有效率39.02%;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无明显骨髓抑制.HCFU与LV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秀敏;刘凤叶;刘长清

    目的:探讨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的生物学行为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88年7月~2000年8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UPSC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前分期:1期9例,占90%,Ⅲ期1例,占10%.细胞分化:G1 4例,G2 4例,G3 2例.手术-病理分期:Ⅰ期2例,占20%,Ⅲ期6例,占60%,Ⅳ期2例,占20%.细胞分化:G3 6例,占60%;肌层浸润:浸润超过1/2肌层7例,占70%.2例(20%)术后1年内死亡,5例(50%)3年内死亡,6例(60%)5年内死亡.结论:UPSC细胞分化差,早期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及盆腹腔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预后极差.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经皮微波固化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丁乃晴;胡立新;曹成海;宋作顺;王丽英

    经皮微波固化与瘤内无水酒精交替注射治疗25例原发性肝癌.结果随访6~15个月,中位生存期12.3个月;甲胎蛋白阳性13例,治疗后降至正常10例;组织学检查病变完全坏死率76%(19/25);3例<5 em的小肝癌完全缓解,22例>5 cm的大肝癌治疗后病情好转达16例,无效6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经皮微波固化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恩丹西酮与胃复安对预防呕吐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陆紫敏;顾凤英

    为了观察恩丹西酮与胃复安对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性呕吐临床疗效,将恶性血液病86例(计206个疗程)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治疗组)和胃复安组(对照组).治疗组42例(计112个疗程),化疗前用恩丹西酮8 mg静脉推注,每疗程2次;对照组44例(计94个疗程)用胃复安20 mg加入5%GS 500mL中静脉滴入,连用5 d.结果前者总有效率95.2%(94.6%),急性呕吐有效率84.8%,正常进食率45.2%(42.8%);后者分别为68.2%(68.1%)、31.9%及6.8%(7.4%).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 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江艺;徐绮腻;杨钰贤;许香华;邱希辉;张盛奇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晚期贲门癌较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入选的27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进行治疗,平均2.89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NC)12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40.74%.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脱发及腹泻.上述毒副作用除恶心呕吐较明显外,其余绝大多数均为Ⅰ~Ⅱ度反应,且发生率不高,经常规对症治疗后见好转.结论: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 ATP-MgCl2联合介入化疗晚期癌疗效观察

    作者:金文昊;金哲洙;李瑞永;李学哲;崔成爱

    目的:探讨ATP-MgCl2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ATP-MgCl2)和B(单纯化疗药)2组,进行动脉灌注治疗,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A组40例,CR 5例,PR 8例,MR 5例,SD 17例,PD 5例,有效率为32.5%.B组39例,CR 1例,PR 7例,MR11例,SD 14例,PD 6例,有效率为20.5%.2组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差异.结论:ATP-MgCl2可提高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对一些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 三种肿瘤标记物在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郑洪;赵学群;禹玺;陶家驹

    3组中肺癌组48例,良性肺病组26例,健康对照组19例均空腹无菌取外周静脉血4mL留取血清待测.对行化疗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4 d采血,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肿瘤标记物血清浓度.结果提示,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是NSCLC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3种标记物血清水平均随肺癌分期而增高;化疗前后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血清含量变化敏感;癌胚抗原和胃肠道癌抗原对腺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对鳞癌相对敏感;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并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测定对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有较高临床价值.

  • 每周泰索帝联合铂类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英城;林雯;林忆;杜彩文;吴名耀;李德锐

    目的:评价泰索帝每周疗法联合铂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泰索帝每周20.2~29 mg/m2(中位剂量为每周24.4 mg/m2),静脉滴入,连用6周休2周,并于第1天、22天分别给予顺铂60 mg/m2或卡铂(AUC=5)静脉滴入,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以上的化疗.结果: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14例患者达到PR,有效率为46.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疹等.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经常规预防用药后,未观察到过敏反应、疲乏、浮肿现象.结论:泰索帝每周疗法联合铂类方案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轻,临床使用安全,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生脉注射液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强;黄英昌;陈玉;牟玲

    目的:观察胸部放射治疗的各种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应用生脉注射液减轻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疗效等临床指标.方法:1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各种恶性肿瘤均行根治放疗.放射源为6 MV 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0~60 Gy.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放射治疗,治疗组常规放疗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25~40 mL静脉滴入,1次~,10~15 d为1个疗程,共给3~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9.7%、23.7%,对照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7.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是恶性肿瘤的胸部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纯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 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296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明;朱滔;羊正炎

    目的: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2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6例Ⅰ 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48例,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13例宫颈肿瘤≥4 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近年来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西艾克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王榕生;穆庆霞;刘凌翔;朱陵君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西艾克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0.8 g/m2静脉滴入,d1、d8、d15;西艾克4 mg静脉滴入,d1、d8;顺铂30 mg/m2静脉滴入,d1~d3,28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2例,PR 12例,NC11例,PD 7例,总有效率达43.75%.初治有效率达56.25%,复治达31.25%,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西艾克疗效较高,毒性可耐受.

  • 半定量PCR检测子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DNA的研究

    作者:王云;罗兵;王言奎;戴淑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PCR检测20例慢性官颈炎,6例宫颈非典型增生,18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基因的含量.结果: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含量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P<0.01);宫颈癌及宫颈非典型增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16 E6基因的含量随着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定量检测HPV16 DNA的含量可能作为监测宫颈癌高危人群的一种方法.

  • 甾体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陈雅卿;楼洪坤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1.5%,而PR、ER阳性者为10.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 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防护措施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桂芳;杨秀云;徐功立;张振美;刘理慧;靳昭芳

    目的:探讨护脉膏及喜疗妥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兔耳缘静脉注射诺维本前10 min,将护脉膏及喜疗妥分别涂在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厚度为3 mm,4 h后重涂1次.分别在24 h后、7 d后、15 d后取标本,观察兔耳缘静脉病理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护脉膏及喜疗妥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急性病理损伤、亚急性病理性损伤、慢性病理性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护脉膏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喜疗妥.结论:两种防护措施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宫颈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乔玉环;韩丽萍;史惠蓉

    目的: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是一种修复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DNA的合成和修复的某些过程,其缺陷发现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阐明宫颈癌的发生机理,了解有无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方法:采用RT-PCR法(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法进行OPLB基因突变调查.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测序结果表明DNA聚合酶β基因的第660位核苷酸由A变为G,其氨基酸变异为第18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甘氨酸(Gly).结论:宫颈癌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现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直流电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抑杀作用

    作者:李佳荃;农晓琳;蒙宁;蒙敏;林毅

    目的:探讨直流电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3细胞系的抑杀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入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采用不同的电处理参数进行了直流电处理.观察处理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情况、生物学特性;检测电处理后培养液的酸碱度、电解质的改变情况.结果:直流电处理对舌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杀伤及抑制作用.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电量可提高抑杀效率.电处理后的培养液pH、电解质、有机成分发生较大改变,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电处理后未被杀死的癌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降低.实验电处理后尚有少部分癌细胞可修复并继续生长、增殖.结论:直流电处理可通过电解、电泳、电渗作用直接杀伤舌癌细胞,亦可通过改变细胞生长的外环境抑制舌癌细胞修复、生长、增殖.在临床应用中需多次治疗,2次治疗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

  •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基因及AFP、CEA等表达异常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星;楚贻康;李伟;王学春;张金池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角度对肝癌中抑癌基因p53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连带部分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基因、AFP、CEA等.结果:p53基因癌内表达率为80%,癌旁组织为50%;AFP癌内表达率为87.5%,癌旁组织为80%;CEA癌内表达率为55%,癌旁组织表达不明显.结论:检测p53基因表达,并与AFP、CEA一起,对诊断肝癌、估计预后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等有重要作用.

  • 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

    作者:赵言明;何双梧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肽胃泌素(PG)组及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移植瘤的体积、重量及细胞内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内cAMP含量,P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泌素在体内使人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从而促进移植瘤的生长.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作者:钱素英;夏兆雄;陈燕敏;徐建芬;徐雷艇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硝酸还原法对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NO、ET、SOD测定.结果:26例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NO、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SOD低于正常水平(P<0.0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未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组NO、ET、SO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三者水平仍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ET、SOD可能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有关,对三者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疗效.

  • 胶质瘤DNA倍体、SPF值及EGFR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伟;徐国本

    目的:检测胶质瘤DNA倍性、SPF及EGFR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相关性.方法:46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Strept-Avidin-Bion Complex)法检测EGFR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DNA含量及SPF.结果:对照组均为二倍体且无EGFR表达;胶质瘤Ⅰ级组、Ⅱ级组、Ⅲ~Ⅳ级组DNA异倍体率分别为13.3%、46.2%、77.8%,Ⅰ级组与Ⅲ~Ⅳ级组、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率分别为20.0%、69.2%和83.3%,Ⅰ级组与Ⅱ级组、Ⅰ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值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胶质瘤DNA发生率及SPF值均明显高于EGFR阴性胶质瘤(P<0.05).结论:DNA异倍体的发生、SPF值、EGFR阳性率与胶质瘤恶性级别正相关.EGFR表达与DNA异倍体及SPF有相关性.

  • 鼠胎肝细胞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及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韦启后;覃志坚;覃淑云;郑子敏;秦静英

    目的:观察胎肝细胞(FLC)对肉瘤180(S180)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和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并以鼠胎肝细胞悬液(FLC)给予治疗,并检测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免疫球蛋白Fc受体(IgFcR)的表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程度及抑肿瘤生长率.结果:鼠胎肝细胞悬液可以提高CD3、CD4、CD8的表达,分别为40.74±2.95(P<0.01)、37.53±4.88(P<0.02)、24.99±2.74(P<0.05);提高巨噬细胞FcR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对肿瘤的抑制率不明显(P>0.05).结论:鼠胎肝细胞悬液可以提高细胞亚群的活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可以从体液免疫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但对肿瘤抑制不够显著.

  • 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FCM检测分析

    作者: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凌雨田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后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5NK细胞、CD+19总B淋巴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CD+56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19总B淋巴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机体处于正性免调节状态,表现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 PTEN基因编码产物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况立革;杨琳;王艳萍;李锦毅;吴东瑛;张素敏;辛彦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4例胃癌及其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比较其与胃癌的WHO组织学分型、Laure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另对其中68例胃癌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比较它与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47.8% vs 100%,P<0.01).弥漫型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41.5% vs57.8%,P<0.05);弥漫型胃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旁肠化组织(52.5% vs00%,P<0.01);进展期胃癌PFEN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40.9% vs67.6%,P<0.01);PTEN蛋白表达降低或失活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转移组40.3%vs非转移组63.3%,P<0.01);PTEN蛋白与VEGF表达(31/68,45.6% vs 51/68,75.0%)呈一定负相关.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提示PTEN基因编码产物的检测可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及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 乳腺重复癌五例报告

    作者:亓建;汤绪珍

    关键词: 乳腺 重复癌
  • 膀胱横纹肌肉瘤误诊为前列腺增生一例

    作者:赵建国;隋爱玲

  • 多房性囊性肾透明细胞癌一例报告

    作者:周保成;陈文山;殷光武;王刚;陈文俊

  • 腹腔灌注5-FU或/和DDP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

    作者:刘淑秋;陈平;单宝英

  • 50例癌症患者SCL-90相关调查分析

    作者:吕尊香;侯爱芝;孙爱贞;李善英

    关键词: 癌症患者
  • 食管内镜诊断良性病变30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秀荣;路平华

  • 癌痛克对微循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孟明慧;任清华;马灿华;王丽;姜枫勤

  • 乳腺癌与负性生活事件细胞免疫的关系

    作者:赵春英;方琦;谈柯岚;路向前

  • 恶性胸膜间皮瘤12例分析

    作者:张金凤;冯静;梁超;刘风莲

    关键词:
  • 子宫浆膜面单房囊性低度恶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成建新

    关键词: 子宫浆膜面 低度
  • 大剂量放疗加云克治疗骨转移癌20例体会

    作者:铁山;樊庆权

  • 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在阻塞性黄疸姑息减黄手术中的应用--附26例报告

    作者:李海涛;曾庆东;刘迎欣

  • 成功抢救一例胸腺瘤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群英;吴莹芳

  •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32例

    作者:梁军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 脑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与护理

    作者:田桂兰;高桂花

    关键词: 脑瘤 患者 放射
  • 树立良好医院形象 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作者:郭良君;张盛范;刘秀春

    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外医疗集团抢滩中国医疗市场将很快成为现实,在此新形势下,医院形象在医疗行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医院形象 医院发展
  • 浅谈护理管理中护士的价值体现

    作者:张桂兰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的过程,即护理人员的价值定位.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中,护士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管理 护理 护士价值
  • 武威市恶性肿瘤发病现况及趋势

    作者:米登海;罗好曾

    目的:探讨武威市恶性肿瘤发病特征.方法:通过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获取发病资料,用GM(1,1)灰色系统一阶线性模型对恶性肿瘤发病进行预测.结果:1991~2000年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134.00/10万,中国人口调整率为144.89/10万,性比值(男/女)为1.99.发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结论:武威市恶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

  • 饮水微囊藻毒素污染促肝癌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陈华;孙昌盛;胡志坚;薛常镐;陈铁辉;康天尝

    目的:探讨饮用水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促癌作用.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灶(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发生的短期实验模型研究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的促肝癌作用.结果:二乙基亚硝胺启动后连续9周饮用含微囊藻毒素0.529μg/L的藻培养水,大鼠肝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促肝癌作用不可忽视.

  •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作者:杨立忠;毛文奎;侯爱芝;解昌国;何颖;曹长水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