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HPV16/18在膀胱癌中表达及其与bFGF、cyclinD1和cyclinE的相关关系

    作者:谢庆祥;林福地;韩聪祥;张闽峰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与膀胱癌发病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膀胱癌标本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结果:膀胱癌中HPV16/18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正常的27.3%;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相关.膀胱癌中HPV16/18与bFGF及cyclinD1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与cyclinE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V16/18感染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而且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

  •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邵晨;秦卫军;王鹏飞;杨波;王禾;陈宝琦;秦荣良;邵国兴

    目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作用于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细胞,观察维甲酸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10-5mol/L)分别作用于前列腺癌DU-145细胞36h及72h,分别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全反式维甲酸作用前列腺癌DU-145细胞36h后,细胞生长开始减缓,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于核膜周边等细胞凋亡早期改变.作用72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小峰",部分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结论:[HT5F全反式维甲酸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的产生与药物的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 70岁以上妇科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强;邵衡华;彭素蓉

    目的:探讨70岁以上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87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按肿瘤的性质(良性组,恶性组)及手术范围(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和手术期,恶性病变组和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良性病变组和附件切除术+组显著增多;但子宫切除术+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增高.结论: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可以耐受手术,但应加强对合并症的处理及对并发症的防治.

  •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44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阳;曹浩明;郭剑民;周立新;张云利;杜义安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水平,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与10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正常人外周血中CD44为45.97±20.53,CD44与肿瘤直径的大小、门脉癌栓的存在与否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肿瘤包膜的完整与否、术前AFP水平的高低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CD44的显著差异还表现在肿瘤结节的多少、术后有无复发及生存期的长短上(P<0.05).在相关性研究方面,发现CD44值与术前AFP值无相关,而与肿瘤直径及生存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静脉血液中CD44的表达能够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判断预后、监测其复发的辅助手段.

  • 青年人肺癌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留峥;洪志鹏;施云飞;赵宗贵;黄韬

    目的:研究青年人肺癌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40岁青年人肺癌67例.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按TNM分期:Ⅱ期17例、Ⅲ期41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腺癌和小细胞癌达67.2%(45/67).术前41例曾误诊误治.全部经手术治疗,34例行根治手术,20例行姑息手术,13例行剖胸探查.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73.1%、46.3%、25.4%.结论:青年人肺癌就诊时多为晚期,生物学行为较差,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的根本措施.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尿中O6-甲基鸟嘌呤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作者:杜卫;张秀珍;梁惠

    目的:探讨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水平与肿瘤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检测了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结果: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58±1.23)μmol/L,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89±1.11)μmol/L,正常者尿中O6-MeG水平为(1.38±0.99)μmol/L.两恶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结合治疗Ⅲ期肺鳞癌疗效分析

    作者:郭占文;李玉;拱玉华;田启和;阎英;付全威

    自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对118例Ⅲ期肺鳞癌常规放射治疗40~50Gy(平均44.6Gy)后的残留病灶再行适形放疗.肿瘤边缘单次处方剂量平均为6.8Gy,间隔1~2d,总照射剂量平均为39.4Gy.肿瘤靶体积(GTV)0.8cm3~148.6cm3,平均36.6cm3,计划靶体积(PTV)3.6cm3~213.5cm3,平均51.4cm3.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30.5%(36/118)、PR53.4%(63/118)、NR11.9%(14/118)和PD4.2%(5/118),总有效率(CR+PR)83.9%.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6%(81/118)、35.6%(31/87)和12.2%(6/49),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4%(109/118)、85.1%(74/87)和79.6%(39/49).急性放射性肺炎Ⅰ~Ⅱ级27.1%(32/118),Ⅲ级3.4%(4/118),Ⅳ级0(0/118).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Ⅰ~Ⅱ级16.1%(19/118),Ⅲ~Ⅳ级0(0/118).骨髓抑制Ⅰ~Ⅱ级9.3%(11/118),Ⅲ~Ⅳ级0(0/118).晚期放射性食管反应Ⅲ级1例,放射性肺损伤Ⅱ级1例.结果说明,对Ⅲ期肺鳞癌常规放疗后再行适形放疗局部加量照射,患者可耐受,疗程短,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是局部剂量升级的有效方法.

  • 结直肠癌所致血小板增多及其关系探讨

    作者:伍治平;陈明清;王熙才;李云峰;蒋永新;李文亮;金从国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所致血小板增多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各组的血小板数,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治疗前组、复发组和转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增多,血小板数有随结直肠癌病程进展而增多的倾向;有效治疗后,血小板数降低和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复发和转移有关,血小板增多可作为结直肠癌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 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姜海行;刘志明;葛莲英;李佳荃

    目的:探讨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的p53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分析p53蛋白、VEGF及MVD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53蛋白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32/76)和38.2%(29/76),MVD平均计数为36.6±17.2(±s);p53、VEGF、MVD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5,P<0.01,P<0.05)、淋巴结转移(P<0.01,P<0.05,P<0.01)和远处转移(P<0.01,P<0.01,P<0.01)密切相关;p53蛋白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χ2=35.3916,P<0.01,P<0.01).结论:VEGF与MVD表达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p53表达可能通过上调VEGF而促进胃癌血管生成.

  • 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成刚;余之刚;孙靖中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标本中CD31的表达,并结合微血管计数和随访结果,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微血管计数较高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计数低者(P=0.0066);肿瘤组织中高水平的血管增殖与患者无瘤生存率(RR=3.1)和总生存率(RR=2.9)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肿瘤组织内血管增殖水平的高低在乳腺癌患者中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高水平的血管增殖的存在预示着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复发或转移.

  •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12例回顾分析

    作者:张文芝

    回顾性分析12例横纹肌肉瘤的病史资料.12例中9例行手术切除加化疗放疗,1例单纯手术,2例化疗+放疗,其5年生存率为50%.采用手术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 泰索帝每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关小倩;李丽;王蕾娜;戴朝霞;金霞

    目的:观察泰索帝(Taxotere)每周用药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泰索帝25mg/m2,d1、d8、d15,静脉滴入1h,每次给药前30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乳腺癌联合吡喃阿霉素40mg/m2,d2,静脉推注;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卡铂300mg/m2,d2,静脉滴入.28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结果:乳腺癌5例,PR2例,NC3例,有效率40.0%;非小细胞肺癌11例,CR1例,PR3例,NC5例,PD2例,有效率36.4%.全组1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37.5%.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但无Ⅳ度者.非血液毒性为乏力、恶心及脱发.结论:泰索帝每周给药方案与每3周给药方案相比疗效基本相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骨髓抑制轻微.

  • 卵巢癌腹腔穿刺化疗31例体会

    作者:刘成华;玄萌艳

    对31例卵巢上皮癌患者采用PAC方案经腹腔伴静脉联合化疗,腹水消退、症状好转、肿瘤缩小等效果明显,费用低、副反应少、并发症少,对卵巢上皮癌患者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肺耐药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成;陈在贤;梁鲁南;彭东涛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LRP的表达.结果:6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LRP阳性表达率为76.9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LRP在中、低分化肿瘤(G2+G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肿瘤(G1).结论:LRP可能是引起膀胱移行细胞癌原发性耐药的原因之一.

  • 含替尼泊甙联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

    作者:杨平;聂青;张丽萍;李方明;康静波

    目的:评价含替尼泊甙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脑神经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探讨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案,以期提高恶性脑神经胶质瘤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不能手术、术后残留或复发的恶性脑神经胶质瘤25例,其中大脑半球胶质瘤15例,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11例,Ⅳ级4例;脑干胶质瘤8例;小脑胶质瘤2例.采用含替尼泊甙的联合化疗方案:1)TV方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入d1;替尼泊甙200mg/m2,分3天静脉滴入,(d1~d3),3周后可重复.2)MV方案:司莫司汀100mg/m2,d1晚顿服,替尼泊甙(用法同前),6周后重复.第1周期化疗后常规局部外放疗,DT50~60Gy.结果:25例患者有效17例,总有效率68.0%,其中大脑半球胶质瘤有效率60.0%(9/15),脑干胶质瘤有效率87.5%(7/8),小脑胶质瘤有效率50.0%(1/2).经χ2检验,两种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毒性反应5例,占20.0%,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远期疗效正在观察中.结论:替尼泊甙加紫杉醇或司莫司汀联合化疗同时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安全、有效,为脑瘤辅助化疗提供了新方案.

  • 肺癌转移抑制基因和多药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冯久贤;包国良;董强刚

    目的:研究肺癌转移抑制基因(KAI1)和多药耐药蛋白(MRP)的表达水平及内在联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肺癌组织中MRP和KAI1.结果:在肺癌组织中MRP阳性表达率为45.8%(22/48),KAI1阳性表达率为22.9%(11/48).在Ⅰ、Ⅱ期患者中,KAI1基因为高表达;在Ⅲ期患者中,MRP基因为高表达.结论:早期肺癌患者KAI1基因呈高表达,而在晚期患者MRP基因高表达,两者之间可能通过p53基因来调控.

  •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大咯血6例分析

    作者:李陆;岑笃才;代英

    1998年3月-2001年3月,我院共发生6例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后大咯血死亡,而同期常规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只有1例发生大咯血死亡,结果提示,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有可能增加大咯血的发生率.

  • IC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分析

    作者:黄曙

    应用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卡铂(CBP)、依托泊苷(Vp-16)方案(ICE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34例.结果有效率达32.4%,中位生存时间31周,1年生存率为22%,临床疗效满意.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等,可以耐受.

  • 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

    作者:邹文;胡春宏;郭凯平;何燕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27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1.67%(37/60),低表达率为38.33%(23/60).p27低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差相关.结论:p27蛋白的检测对鉴定无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差的乳腺癌患者,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 贲门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CNA表达相关性初探

    作者:孙苏安;袁风宝

    目的:比较贲门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探讨PCNA及ER、PR与贲门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66例贲门癌进行PCNA和ER、PR检测.结果:高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高,ER、PR低;低分化腺癌PCNA阳性率低,ER、PR高.说明PCNA、ER、P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ER、PR、PCNA与贲门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反映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对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 艾迪注射液用于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玲;梁后杰

    研究艾迪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综合疗效艾迪注射液组31例,好转率45.16%,稳定率67.74%;对照组20例,好转率25%,稳定率40.00%,有显著意义.卡氏评分艾迪组好转率38.71%,稳定率67.74%;对照组好转率25%,稳定率45%.另外能明显提高患者QOL评分,提示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的诊治--附4例误诊病例分析

    作者:李冠华;吴国柱;李秀清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北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994-2002年误诊的4例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术前、术中均误诊,从而导致误治.结论:对40岁以上有消化性溃疡症状的患者要警惕该病的存在,内镜活检或术中活检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术式.化疗和放疗未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 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黄平;杨光伦;姚榛祥;涂刚

    目的:探讨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组织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18和6/1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ax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18和1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细胞凋亡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 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建光;潘峰;李骏白;周成槎

    为了比较ELF和FAM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将7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采用ELF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依托泊苷→5-FU;对照组23例采用FAM方案:5-FU+ADM+MMC.两方案均21~28d为1个周期,至少连用2个周期后评定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ELF组49例完全缓解(CR)6.1%,有效(RR)42.9%;FAM组23例CR4.3%,RR26.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FAM组心律紊乱发生率为17.4%(4/23),显著高于ELF组的0(P<0.05),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无Ⅳ度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ELF方案为治疗晚期胃癌较为有效和安全的化疗方案.

  •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血行转移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平柏;陆进成;吴建峰

    目的:观察头颈部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远处转移率为41.2%(21/51);单部位和多部位远处转移分别占71.4%(15/21)和28.6%(6/21);肺、骨、肝和脑的转移依次占81.0%(17/21)、23.8%(5/21)、14.3%(3/21)和9.5%(2/21).远处转移的平均发生时间在首次治疗后5.36年.远处转移组和未远处转移组的生存期、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年和14.31年,53.8%和41.0%.远处转移后平均生存期为2.55年,2年生存率为47.8%.单纯肺转移组与肺外转移组Log-rank检验生存差异有显著性(P=0.032),其平均生存期、2年生存率分别为3.48年和1.49年,72.7%和20.0%.分析结果还表明,远处转移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侵犯解剖部位多少无关,但与首次手术是否规范(P=0.025)、术后综合治疗是否规范(是否术后辅以放疗)(P=0.045)以及是否局部复发(P=0.043)相关.结论:头颈部腺样囊性癌生存期长,远处转移率高,远处转移出现的时间较晚,出现远处转移后患者仍可长期生存.通过根治性手术加术后放疗可能能够降低远处转移率.

  • CD44V6和PC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刘艳茹

    目的:研究CD44V6和PCNA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9.2%.CD44V6和PCNA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45,P<0.005).结论:CD44V6和PCNA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D44V6和PCNA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 甲地孕酮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作者:段玉龙;侯俊卿;范向辉

    为观察国产甲地孕酮(佳迪胶囊)在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将确诊为恶性肿瘤且具化疗适应证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并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用甲地孕酮160~320mg,连用4~8个周.结果治疗组食欲增加78.6%、体重增加58.9%、KPS计分升高10分以上者48.2%,疼痛缓解或消失率53.6%、瘤体有效率57.1%、白细胞复生至正常96.4%,优于对照组(P<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甲地孕酮可明显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3例分析

    作者:黎佳全;杨权烈;周小玲

    1983年4月-2001年6月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13例,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4.06%,占结外淋巴瘤的15.5%.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消瘦及腹胀,缺乏特异性.结果提示,根治性肿物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效果较好,分期越早,手术切除越彻底,预后越好.

  • 谷氨酰胺全胃肠外营养在实体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意义

    作者:吴伟;潘峰;周成槎

    目的:探讨实体肿瘤患者化疗时给予含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TPN/GLN)有无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实体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双盲、随机的研究.静脉营养师根据随机数据表,将受试者分为两分别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或全胃肠外营养联合力肽(谷氨酰胺双肽)治疗.至少1周或直至患者能正常进食每日能量需要量的半数时,停止胃肠外营养.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前、后测定身体总含水量和细胞外液量、临床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肠黏膜通透性.结果:接受标准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可以改善氮平衡,但身体总含水量增加为(2.2±0.1)L.接受含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氮平衡也改善,而身体总含水量却显著减少为(-1.2±0.8)L(P<0.05),同时可以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轻胃肠道反应,缩短化疗间歇期住院接受支持治疗的时间.两组间在细菌培养阳性率、临床感染率及死亡率方面差异无显著.结论:含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剂能够有效地改善化疗的疗效.

  • 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组织中C-erbB-2、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王晨曦;陈朝伦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抗生蛋白链菌素标记法(LSAB)和图象分析系统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组织中(其中61例良性肿瘤、19例交界性肿瘤、44例恶性肿瘤)C-erbB-2、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1)C-erbB-2、PCNA、p53三指标在囊腺瘤、交界性囊腺瘤、囊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均呈梯度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其中PCNA与p53在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及黏液囊腺癌组织(P<0.05).2)C-erbB-2、PCNA和p53在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细胞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染色强度)均显著低于交界性瘤和恶性肿瘤,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3)p53蛋白表达与囊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P<0.05).4)p53+PNCA和C-erbB-2+PCNA+p53联合表达率在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erbB-2、PCNA和p53蛋白的高表达与囊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恶性化的分子标志.PCNA和p53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可成为卵巢上皮性囊腺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并为其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科学参数.

  • 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临床观察

    作者:陈洁;董戴玉;杨镜明

    观察长春瑞滨(VLB)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治疗组27例采用环磷酰胺(CTX)800mg/m2,静脉推注,d1、d8;VLB25mg/m2,静脉推注,d1、d8;表阿霉素(Epi)50mg/m2,静脉推注,d1;泼尼松(Pred)40mg/m2,口服,d1~d14,每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长春酰胺(VDS)代替VLB,治疗恶性淋巴瘤29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复发性难治性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疗效更显著.治疗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骨髓抑制和静脉炎,经适当处理后能缓解.结论:VLB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 X-刀治疗原发性肺癌并脑转移11例报告

    作者:柳宪华;于效良;华庆云;林野;胡殿雷;庄会林;孙光远;滕志丹

    对1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X-刀治疗,脑转移瘤和原发灶的大径分别为(2.7±1.7)cm和(3.8±1.2)cm,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22±6)Gy和(65±8)Gy.X-刀治疗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4.7%(11/13)和91%(10/11),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4例,占本组患者3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X-刀是一种微侵袭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肺癌并发脑转移瘤的治疗是有效的.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水肿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延鹏;郭守芳;李玲;庞琦;张庆林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或SRT)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组:水肿组51例,对照组8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肿瘤体积、限光筒直径、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等中心点数目、治疗方式、术前放疗、瘤周强化、性别及随访时间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大剂量、边缘剂量、限光筒直径、术前放疗及肿瘤部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提示限光筒直径是影响脑水肿的重要因素(OR=1.28),其次是边缘剂量(OR=1.06).结论:在影响脑水肿的各种因素中,限光筒的大小和边缘剂量是相对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 p27Ki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万美珍;陈玉芳;朱友群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62例胃癌组织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27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1.9%(26/62),p27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的阳性表达在未累及浆膜及淋巴结未转移者显著高于累及或穿透浆膜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27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癌胚抗原与γ-干扰素真核双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表达

    作者:王中川;傅传刚;王庆敏;戴建新;孙树汉

    目的:构建癌胚抗原(CEA)与γ-干扰素(γ-IFN)的真核双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体外的表达.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CEA基因片段和γ-IFN基因片段连接于真核双表达质粒pIRES中,测定序列后,用脂质体包裹转染细胞,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EA和γ-IFN的表达.结果:核酸序列测定证实本实验所构建的质粒正确,该双表达质粒在体外转染细胞后可表达CEA和γ-IFN分子.结论:实验所构建的pIRES-CEA-γIFN双表达质粒能在体外同时表达CEA和γ-IFN分子.

  • DDP+5-FU/CF同期应用干扰素、甲地孕酮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伟达;赵斌;梁文勇

    目的:研究DDP+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采用DDP+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采用DDP+5-FU/CF方案.所有病例均接受2个疗程的化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CR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46.9%,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8个月(3~13个月)和4.6个月(2~11个月),P<0.05;在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9/26)和41.4%(12/29),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多发生Ⅱ~Ⅳ度白细胞下降(P<0.05)和短暂性寒战、发热症状(P<0.01);2组所发生的胃肠道反应、脱发和黏膜反应相当.结论:DDP+5-FU/CF同期应用α-INF、MA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的有效率,延长缓解期及提高生存质量.

  • 羟基喜树碱膀胱内灌注治疗膀胱肿瘤24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建亮;高广庭;徐怡

    对我院1996年7月-1999年7月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的膀胱肿瘤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12例,PR8例,NC2例,PD2例,有效率83.3%(20/24).随访18个月,复发率10%(2/20).毒副反应表现为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及骨髓抑制.研究提示,该方法对于治疗表浅膀胱肿瘤、防止术后复发确实有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冯凤芝;张卫光;向阳;刘芝华;杨秀玉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hTNF-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足月妊高征患者的胎盘组织中,扩增出hTNF-αcDNA,连接至载体pMD18-Tvector中,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后,以亚克隆法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B,C的相应酶切位点,通过RT-PCR方法检测其在体外转导绒癌耐药细胞后hTNF-α基因的表达.结果:自胎盘中克隆的hTNF-αcDNA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用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证实,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cDNA3.1-myc-his(-)A,B,C.经脂质体介导转导绒癌耐药细胞后,检测到其在转导的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可在体外稳定表达hTNF-αcDNA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

  • 藤黄抗癌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雷秋模;刘金妹

    综述了中药藤黄(Gamboge)及提取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细胞、药效学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资料,展示藤黄是一种纯天然和独创的抗癌药物,从而孕育着新药开发与综合使用的前景,值得重视.

  • 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李军;刘镭;李青

    组织芯片是指固定在玻片上的高密度的组织微点阵.讨论了组织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疾病分子诊断、预后判定以及与基因芯片的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 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军;王雅杰

    抗体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保持了抗体和细胞因子两者的功能,能在肿瘤微环境浓集并直接增大抗体的抗肿瘤效应和/或宿主的抗肿瘤免疫.综述了IgG融合IL-2、GM-CSF和IL-12融合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用于治疗人类肿瘤的潜能.

  • 山东省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郝俊芳;刘秀清

    简述山东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现状及放疗设备增长情况,阐述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当前放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呼吁有关部门加强质控,提高放疗质量.

  • 贲门癌大呕血手术治疗12例报告

    作者:郭卫东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 1 000 mL 或循环血容量减少 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死亡率 10%.我院 1997 年 6 月-2001 年 7 月共收治贲门癌患者 107 例,其中以大呕血为主诉的 12 例,占 11.2%,均行手术治疗.除 1 例行断流外,均行瘤体切除,且大部分为早中期.总结报告如下.

  • 青年肺癌35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田端银;刘衍平

    我院1990年1月-2002年8月经病理或/和细胞学检查证实的青年(≤40岁)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5例,作者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疗效观察--附76例报告

    作者:朱爱华;李晓云;陈红英

    卵巢恶性肿瘤是引起妇女死亡的第五大肿瘤,占妇科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复发和耐药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为探索新的、有效的化疗方案,我们对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即时化疗加腹腔置管化疗(A)组,腹腔即时化疗加静脉化疗(B)组,并对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 128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整体护理

    作者:高玫;苗德兰

    放疗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晚期患者因病程长、体质弱,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是护理重要的课题.我院门诊放疗科1999年3月-2002年6月收治的128例患者,经过整体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顺铂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秀凤;张海霞;崔超

    我院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78例恶性腹水患者给予顺铂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总结报道如下.

  • 34299名妇女乳腺疾病普查报告

    作者:朱锡香

    目的:探讨乳腺癌二级预防的社会效益.方法:分析1998年4月-1999年12月武钢妇幼保健所对武钢34299名女职工防癌普查资料与本地区1982-1997年普查资料比较.结果:检出乳腺癌6例,发病率为17.49/10万,较1982-1997年乳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检出乳腺增生症6283例,占发病构成比91.38%.30岁~、40岁~两年龄组发病分别为19.98%、23.74%,为乳腺病高发病人群.结论:坚持定期防癌普查,加强乳腺癌二级预防;积极治疗乳腺增生症,减少癌前病变;教会妇女进行乳房自我检查,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乳腺癌防治的有效补救措施.

  • 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及其对策

    作者:王中吉;李纲;陶莉;江联萍;何胜利;章清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药敏,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的148例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药敏,作回顾性综合分析,并对医院感染的防治作初步探讨.结果:本组医院感染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占73.7%;其次为泌尿道,占11.0%.148例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株1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96株(51.6%),其中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19株(10.2%),铜绿色假单胞菌19株(10.2%),鲍曼不动杆菌17株(9.1%).真菌60株(32.3%);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1%).6例为重复感染,有28例是几种混合细菌感染.检出阳性病原体中占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与经验治疗的药敏结果相仿.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故应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尽早开始经验治疗,一旦检出致病菌,应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活性、低毒杀菌剂,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 包头地区常见恶性肿瘤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的调查

    作者:李晓凤;刘永华;何彦苓;毋永娟;丁建丽;杨燕霞;张芝华;杨鹏飞;张欣

    目的:调查包头地区2000年1月-2001年8月891名恶性肿瘤构成比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居住包头地区10年以上,就诊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等6家综合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891例及与肿瘤发病无明显关系的其他良性疾病300例患者,对其一般情况、生活环境、饮食因素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91名恶性肿瘤患者中,平均年龄52.5岁,女性多于男性,男性以肺癌为主,女性以乳腺癌为主.环境因素、职业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既往疾病史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在包头地区常见恶性肿瘤发病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把这些因素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十分重要,因此预防癌症也应关注心理、行为、环境、遗传等诸多方面.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