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人CD137单抗对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马肖容;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田玮;杨惠云

    目的:探讨人CD137单抗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在AL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ACS)及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人CD137单抗刺激前后22例初治A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结果:人CD137单抗可诱导初治患者外周血T细胞CD3、CD4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从而使其T细胞亚群接近正常,而对于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影响.结论:人CD137单抗可逆转初治AL患者T细胞缺陷或失衡,使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正常,这对改善患者基础免疫状态,配合联合化疗,具有重要意义;CD137单抗可促使CD4、CD8 T细胞增多,从而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可能是AL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治疗晚期食管癌四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作者:林雯;林英城;林懿;王鸿彪;李德锐

    为了观察比较PBF、PLF、PBV和PEL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耐受性,将99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4组,PBF组29例,PLF组25例,PBV组22例,PELF组23例.除PELF组全部是Ⅳ期病例外,4组患者其他因素均具有可比性.结果PBF组有效率为44.8%(13/29),中位生存期3个月,1年生存率17.2%(5/29);PLF组有效率52.0%(13/25),中位生存期3个月,1年生存率0(0/25);PBV组有效率81.8%(18/22),中位生存期6个月,1年生存率22.7%(5/22);PELF组有效率65.2%(15/23),中位生存期5个月,1年生存率21.7%(5/23).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初步研究结果提示,4种化疗方案均对晚期食管癌有效,以PBV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宫颈病变组织中E-cad和β-cat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丁晖;吴宜林;刘凤英;张志胜

    目的:研究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pithelial-cad,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 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法检测E-cad和β-cat在正常宫颈上皮、CINⅠ级、CINⅡ~Ⅲ级及宫颈鳞癌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宫颈中E-cad和β-cat为膜表达.E-cad表达在正常宫颈、CIN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中分别为86%(12/14)、82%(9/11)、54%(7/13)和21%(8/38);β-cat膜表达率分别为79%(11/14)、64%(7/11)、23%(3/13)和11%(4/38);E-cad表达在正常宫颈与鳞癌之间、CIN Ⅰ级与鳞癌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表达在正常宫颈与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以及CIN Ⅰ级与鳞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鳞癌的不同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统吵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E-cad与β-cat的表达形式具相关性,P<0.001.结论:E-cad和β-cat异常表达是宫颈上皮性肿瘤进展的早期事件;在宫颈浸润性鳞癌中,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潜能有关.

  • 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华;董培德;李碧丽;季加孚

    目的:探讨人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乳清酸磷酸核糖转移酶(orotat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OPR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正常对照组织OPRT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OPRT与原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关系.结果: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OPRT-mRNA表达水平是非肿瘤组织中的4.38倍,P=0.000 1,OPRT-mRNA的表达量在黏液腺癌中低,在低分化腺癌中高.OPRT-mRNA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s=0.55,P=0.000 1.肿瘤组织中的OPRT-mRNA/非肿瘤组织组织中的OPRT-mRNA的比值(T0/N0)与淋巴结转移(rs=0.36,P=0.005)、脉管转移(rs=0.26,P=0.041)和组织学分化(rs=-0.33,P=0.009)具有相关性.结论:与非肿瘤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OPRT-mRNA有较高表达水平;OPRT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OPRT-mRNA的表达量在黏液腺癌中低,在低分化腺癌中高,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和组织学分化与T0/N0降低有关.

  • 鼻咽鳞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宇;张幸平;陈晓品;徐曼;李圆圆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在鼻咽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初步探讨他们在鼻咽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4例鼻咽鳞癌组织标本的p53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取10例鼻咽部炎症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64例鼻咽鳞癌中p53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56%(49/64)和89.06%(57/64),其阳性表达率与鼻咽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临床近期疗效无关.10例鼻咽部炎症标本的p53和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均为10%(1/10).结论:鼻咽鳞癌组织中有p53和bcl-2基因蛋白的高表达,他们在鼻咽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成CIK细胞及其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永春;王熙才;苏晓三;金丛国;伍治平

    目的:探索建立CIK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细胞在肿瘤生物过继免疫治疗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加入4种细胞因子(IFN-γ、IL-2、IL-1及OKT3)将脐带血单个核细胞(CBMNCs)诱导成CIK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的分布;利用改良的MTT法测定效应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四种细胞因子的联合运用,可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其相对百分率增长了163倍(从0.14%到22%),增殖高峰位于第10~12天,针对K562、Hela和YTMLC肿瘤细胞株,CIK细胞在效靶比为64 : 1时的杀伤活性分别为78.57±3.48、77.7±1.90和81.2±1.51,在32:1时分别为62.00±2.31、60.83±2.80和64.07±2.87,在16:1时分别为51.43±2.51、52.87±2.91和54.10±3.11,均显著高于LAK细胞及CBMNCs,P=0.001;而在效靶比为8:1(25.10±2.66、21.4±1.55和28.77±3.56)及4:1(17.10±2.10、11.93±1.86和9.49±2.92)时与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1)脐带血可作为诱导CIK细胞的重要来源;2)联合运用细胞因子能诱导出大量的CIK细胞,其增殖高峰位于培养的第12天,适宜在此期进行临床运用;3)CIK细胞较LAK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杀瘤活性,合理利用该细胞将为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注入新的希望.

  • 临床早期宫颈癌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

    作者:陈鲁;高永良;冯建国

    目的:探讨RT-PCR法检测早期宫颈癌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291例0~ⅡA期宫颈癌和162例妇科良性肿瘤术前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另取3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291例肿瘤患者CK19阳性率为19.93%(58/291),妇科良性肿瘤和健康人阳性率均为0.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阳性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深肌层浸润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宫旁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CK19 mRNA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指标之一.

  • 屈洛昔芬与他莫昔芬对K562/A02耐药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李杰;郭伟剑;夏鹏;陈瑛

    目的:比较屈洛昔芬(droloxifene,DRO)和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对K562/A02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MTT法、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毒活性和MDR1、GSTpi耐药基因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多柔比星(ADR)浓度.结果:在20、10和5 mmol/L浓度时,DRO和TAM均显著逆转K562/A02的耐药性,DRO和TAM的逆转倍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1和GSTpi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DRO和TAM处理后第2天开始降低,第5天出现明显降低.20 mmol/L浓度的DRO和TAM分别孵育K562/A02,可使其细胞内ADR积累分别增加2.9和3.0倍.结论:DRO与TAM类似,有较强的逆转活性,可明显抑制MDR1和GSTpi基因的表达及增加细胞内ADR的积累.

  • 放射治疗所致胸部病变的诊断及其防治

    作者:郁志龙;张保祯;张哲林;杨桂荣;陈妍;牛广明

    目的:总结放射治疗所致胸部病理改变的原因及影像学特点,达到早防早治的目的.方法:收集1 236例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的胸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吞咽不适或疼痛等,发生率为49.8%(615/1 236),其中22.4%(138/615)胸部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异常病变检出率为39.7%(491/1 236),包括肺部高密度阴影(83.1%,408/491)、食管狭窄(55.2%,271/491)、心包积液(5.3%,26/491)和胸膜改变(9.4%,46/491).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是8.5%(9/106),食管狭窄发生率为52.8%(56/106).60%(245/408)的肺内病变误诊为肺结核,其中乳腺癌中87%(152/175)误诊为肺结核,5.4%(22/408)误诊为肺炎,3.2%(13/408)误诊为肺部肿瘤,0.73%(3/408)误诊为肺脓肿.79.7%(216/271)的食管病变误诊为食管癌或食管炎.100%的胸膜病变和心包病变误诊为胸膜和心包转移.结论:放射性损伤重在预防.

  • 骨与软组织肉瘤中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牛士贞;马骏;李敏

    目的:研究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和11例截肢患者正常组织中P-gp的表达.结果:38例软组织肉瘤中P-gp的表达率为(31.02±17.67)%,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66±2.58)%;P-gp在肿瘤直径>9 cm的肿瘤中的表达率(38.51%)明显高于直径<9cm者(25.56%).P-gp在高分期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期肿瘤患者.结论:P-gp可能是引起骨与软组织肿瘤原发耐药的原因之一.

  •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外照射加组织间插植放疗

    作者:杨文;杨享贤

    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乳房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配合外照射加组织间插植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患侧胸壁外照射剂量40~57 Gy,局部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剂量6~22 Gy/1~4 F.8例随访满5年,5年生存率8/8,局部控制率91.7%(11/12),1例出现照射野内一处肋骨骨折,1例乳房胸壁纤维化,美容效果满意率91.7%(11/1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乳腺癌保守手术后外照射加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生存率与根治术相同,而且美容效果好.

  • 丁丙诺啡分别混合可乐定和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灵辉;王建荔;温文钊;廖品琥;梁锐;黄冰;钱卫

    为了评估丁丙诺啡混合可乐定、丁丙诺啡混合布比卡因以及单纯布比卡因混合生理盐水的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选择下腹部手术患者45例,随机双盲法分为3组进行术后单次硬膜外腔镇痛.A组:可乐定0.15 mg加丁丙诺啡0.15 mg混合后,稀释成0.01 L;B组:丁丙诺啡0.15 mg加0.2%布比卡因混合后,稀释成0.01 L;C组:生理盐水加0.2%布比卡因混合后,稀释成0.01 L.观察3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起效时间快为(4.13±1.62)min,持续时间长为(1 333.67±209.22)min.A组镇痛完全,其效果明显优于B、C组,但A组出现个别血压下降现象.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可乐定可提高丁丙诺啡的硬膜外镇痛效能,而且是安全、有效的.

  •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吴俊东;黄文河;陈声发;黄棉生;庄业忠;刘东举

    目的:研究胃黏液腺癌(mucous gastric carcinoma,MGC)和非黏液腺癌(non-MGC)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对425例胃癌中37例MGC与388例non-MG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GC的肿瘤直径(9±5.1)cm大于non-MGC的(7±4.3)cm,浸润性更强(BorrmannⅢ+Ⅳ型:MGC为92%、34/37,nonMGC为62%、241/388),更易浸润浆膜(T3+T4:MGC为86%、32/37,non-MGC为68%、264/388),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N1+N2:MGC为95%、35/37,non-MGC为81%、314/388)和腹膜转移(MGC为24%、9/37,non-MGC为11%、43/388);MGC中晚期患者比例高(Ⅲ+Ⅳ:MGC为92%、34/37,non-MGC为69%、268/388),根治性切除率低(MGC为62%、23/37,non-MGC为78%、303/388),1、2、5年生存率(MGC为55.2%、32.3%和22.7%,non-MGC为75.7%、67.1%和31.4%)也低.结论:MGC预后差,与确诊时病例更多处于中晚期以及其浸润力更强、更易发生腹膜播散、根治性切除率低有关.

  •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黄河;刘宗潮

    紫草为传统的中药,紫草的化学成份复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是其中之一.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由于抗瘤作用弱,仍未用于临床.为了减少它们的毒副反应和增强抗肿瘤作用,人们半合成了许多紫草素类衍生物.实验证明,天然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初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紫草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激活促细胞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基因表达等过程,阻碍肿瘤细胞的生长.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

    作者:刘进健;苑善收

    随着吻合器的发展和应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越来越多,术后吻合口漏仍是主要并发症之-,发生率国外报道为3%~19%[1],国内报道为2.5%~9.3%[2],另有报道显性漏10%~20%,隐性漏30%~50%[3];吻合口漏与许多因素有关.我院行低位直肠癌前切术73例,4例发生吻合口漏,均行保守治疗痊愈,总结报道如下.

  • 骨转移癌22例误诊分析

    作者:冯铁虹;温珍平;王磊

    骨转移癌是所有实体恶性肿瘤都可能发生的疾病,但是该病的早期,特别是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极易误诊.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K和pY397FAK的表达

    作者:聂蓉;朱润庆;柯尊富;刘铭球;李蓓芸;陈道平

    目的:探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磷酸化FAK(phosphoFAK,pY397FAK)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及FAK在NSCLC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K和pY397FAK在60例NSCLC和19例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指标和Ki-67表达进行联合分析.结果:FAK和pY397FAK在NSCLC中表达为83.3%(50/60)和55.0%(33/60),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57.9%(11/19)和21.1%(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10.FAK和pY397FAK表达升高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Ⅲ期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K的强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组中(73.1%,19/26)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47.1%,16/34),P=0.043.结论:FAK和pY397FAK过表达在NSCLC发生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FAK和pY397FAK可能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和治疗的新靶点.

  • 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敏;纪新强;曲迅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4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9例正常卵巢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酶阳性检出率在恶性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中分别为83.33%(25/30)和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 3;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与前两组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端粒酶在卵巢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并有望作为卵巢上皮性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 NGAL基因3'端序列转录调控元件的克隆与鉴定

    作者:丘碧波;许丽艳;邱文冰;黄丽娜;吴梦峰;牛永东;李恩民

    目的:将不同长度的NGAL基因3'端序列(包括外显子、内含子和部分3'侧翼非翻译序列)克隆到pGL3-Promoter(pGLP)载体中,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力,确认NGAL 3'端序列中是否含有增强子或抑制子元件.方法:应用PCR技术从SHEEC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不同长度的NGAL基因片段F5(1 880 bp)和F7(826 bp),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验证;再亚克隆到pGL3-Promoter载体中,获得pGLP-F5和pGLP-F7表达载体;将pGLP-F5和pGLP-F7载体分别与pRL-TK载体共转染HeLa、EC109和Vero细胞,通过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力,确认这些NGAL基因片段中是否含有增强子元件.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pGLP-F5和pGLP-F7重组载体.Hela、EC109和Vero转染细胞与pGL3-Promoter相比,酶活力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强或减弱.结论: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NGAL基因F5和F7片段内潜在的顺式作用元件并没有发挥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 BAG-1蛋白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念峰;黄庆先;王国斌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64例结肠癌及1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结肠癌组织中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1%(41/64),显著高于结肠正常组织的10.0%(1/10),P<0.05;BAG-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但与病理分级、远处转移、Duke's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的BAG-1蛋白的高表达,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瘤内注射pSTbAT-脂质体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俊;宋自芳;舒晓钢;卢昕;屈新才;郑启昌

    目的:构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rresten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瘤内注射质粒DNA-脂质体复合物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方法,由重组质粒pGEM-Arr中扩增出基因;将该基因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中.20只裸鼠皮下注射HepG-2细胞,成瘤后以成功构建的质粒DNA-脂质体复合物瘤内注射,治疗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血管密度,并利用arresten基因瘤内注射的方法对抑制肿瘤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我们成功构建arres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TbAT).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实验组平均15.3个阳性血管/10个视野,对照组平均112.5个阳性血管/10个视野).结论:瘤内注射arresten基因质粒-DNA复合物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血管生成,并能抑制移植瘤的生长.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T蛋白与PCNA表达的研究

    作者:许浪;张玉霞;李娜;邹祖玉;刘铭球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组织62例(鳞癌38例,腺癌24例)及正常肺支气管黏膜组织15例石蜡标本,用SP法检测MT及PCNA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T蛋白和PCNA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2%(33/62)和79.0%(49/62),均明显高于正常肺支气管黏膜组织[20.0%(3/15)和46.7%(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和腺癌中M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19/38)和58.3%(14/24);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29/38)和83.3(20/2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T蛋白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均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04.结论:MT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NSCLC发生的一种生物学标志,且与PCNA存在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判断NSCLC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具有重要价值.

  •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牛中喜;郑静晨;朱金茹;李树军;彭碧波;周清华;车国卫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外周血和骨髓中粘蛋白1(mucin1,MUC1)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1例肺癌患者中10例检测到外周血,7例检测到骨髓中有MUC1 mRNA表达,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中未检测到MUC1 mRNA表达.肺癌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 mRNA表达分别为32.3%(10/31)和22.6%(7/31),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存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肿瘤细胞;应用巢式RT-PCR法可检测到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mRNA表达,可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胃癌与癌前病变复制差错的研究及BAT-26的作用

    作者:王维娜;朱锡贞;郭莉;南海斌;张维铭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复制差,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BAT-26在评价组织复制差错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包括BA-26在内的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扩增、硝酸银染色法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结果:正常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中MSI的发生率分别为0、26.1%(12/46)和51.2%(21/41);胃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癌前病变组,P<0.05.肠型胃癌复制差错阳性(replication error,RER+)的发生率(40%)高于弥漫型胃癌(7.7%),P<0.05.癌前病变组伴发胃癌的标本(癌旁组织)中MSI及RER+的发生率(81.8%,25%)均高于不伴癌性标本(0.04%,0.04%),P<0.05.所有的MS¨H(RER+)组织均具有BAT-26的变异,MSI-L及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ability,MSS)则无发生变化.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检测BAT-26变异可确定组织中复制差错情况;检测组织中RER情况可能成为预测肿瘤发生及生物学预后的重要内容.

  • 稿约

    作者:

    关键词: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