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p14ARF和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冯艳玲;刘富元;高克菲;李俊东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4ARF和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118例子宫内膜癌及30例正常宫内膜组织中p14ARF及p53的表达.结果:p14ARF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25.4%(30/118)、38.1%(45/118)、14.4%(17/118)和22.0%(26/118),与正常内膜0(0/30)、56.7%(17/30)、33.3%(10/30)和10.0%(3/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内膜癌中p14ARF表达缺失的比例高于正常宫内膜;p14ARF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宫颈间质受累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肌层侵犯深度无关;不同p14ARF表达水平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 1.p53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中分别为13.6%(16/118)、40.1%(48/118)、28.0%(33/118)和17.8%(21/118);与正常内膜相比分别为36.7%(11/30)、36.7%(11/30)、16.2%(5/30)和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中p53阳性表达的比例高于正常宫内膜;p53表达与肿瘤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肌层侵犯深度相关,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和宫颈间质受累无关;不同p53表达水平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 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4ARF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243,P=0.008.结论:p14ARF和p53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密切相关,但对其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化疗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观察

    作者:陈乃杰;赖义勤;吴丹红;陈云莺

    回顾分析70例晚期肝癌患者不同治疗方案及毒副反应等.结果消癌平+氟尿脱氧核苷+顺铂(A组)总有效率为31.82%,艾迪+羟基喜树碱(B组)和多柔比星+顺铂+5-氟尿嘧啶(C组)分别为11.11%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5.中位生存期,A组为18个月,B、C组分别为6和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临床症状改善(肝痛、腹胀、腹水、食欲减退和疲乏等)A组比B、C组明显,毒副反应A 组比B、C组发生率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药配合西药化疗的综合治疗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42例报告

    作者:袁庆忠;蒋正怀;赵希学;姚林果;牟东坡

    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冷循环电极射频消融治疗42例肝脏肿瘤60个结节.37例在局麻超声引导下、2例在腹腔镜辅助下和3例在开腹术中行射频消融,射频消融治疗75点次.治疗后通过CT和MR随访,随访时间2~14个月,肿瘤完全低密度灶者占70%(42/60),增强扫描局部病灶有强化(残留或复发)8.3%(5/6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卵巢癌的体内杀伤作用

    作者:徐梅;吴强;孙志华;袁红花;朱孝荣;刘清华

    目的: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Ⅰ thymidine kinase, HSV1-TK)/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卵巢癌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用携带TK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命名为SKOV-3/TK).PCR方法检测TK基因整合情况.将SKOV-3和SKOV-3/TK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给与10 mg/L GCV治疗,观察体外旁观者效应.再分别用含有不同SKOV-3/TK浓度的细胞建立荷瘤鼠模型作为3个TK基因转染组,并以接种单纯SKOV-3细胞的动物模型作为对照组.TK基因转染组均行GCV 20 mg/(kg*d)腹腔注射共9 d,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并取瘤细胞做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混合培养细胞显示明显BSE,当SKOV-3/TK细胞数占混合细胞数20%时,10 mg/L GCV就可将约50%的混合细胞杀死.体内实验显示,20%、40%和100%TK基因转染组肿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抑瘤率分别为38%、61%和99%,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除20%TK基因转染组和40%TK基因转染组P值为0.001外,其余各组间P值均<0.001).病理结果显示,TK基因转染组出现不同程度点、片状坏死,以100%TK基因转染组重,残存的肿瘤均为坏死组织.结论: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荷人卵巢癌皮下瘤裸鼠模型的肿瘤具有杀伤作用,同时存在BSE.这种杀瘤作用随着TK基因转染率的提高而增强.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食管癌和肺癌20例报告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袁耒;许世宁;尹立国;麻彬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在食管癌和肺癌治疗中的价值.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食管癌和肺癌切除术,其中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器械吻合12例,肺癌肺叶切除8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8 min,失血量110 mL,住院时间11 d,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食管癌和肺癌,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创外科技术.

  • 大剂量他莫昔芬逆转晚期结肠癌多药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宝成;李志;毕经旺;韩少荣;狄剑时;刘欣;史杰

    目的:研究大剂量他莫昔芬(tamoxifen,TAM)逆转晚期结肠癌经氟尿嘧啶-草酸铂化疗方案产生的耐药性的作用.方法:挑选外周血淋巴细胞P-gp表达阳性并接受多次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59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1例)应用大剂量TAM(100 mg, 2次/d, 5 d)逆转耐药治疗后,行氟尿嘧啶+草酸铂方案化疗;B组(28例)仅完成上述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25.8%(8/31),均为PR,无CR,生存时间9~82周,中位生存期为10.31个月,1年生存率为32.3%(10/31);B组有效率为0(0/28),生存时间7~63周,中位生存期为5.67 个月,1年生存率为10.7%(3/28).A组P-gp转阴率为32.3%(10/31),B组为0(0/28).A组的总有效率及P-gp转阴率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0.006 7, P2=0.004 3.两组的毒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TAM对P-gp阳性的结肠癌多药耐药性有一定的逆转作用,临床应用可提高这部分患者的化疗敏感性.

  • 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杨文锋;张百江;李道堂;王善政;左传同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one,TGF-β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LSAB)对94例食管癌组织及32例正常食管组织进行抗TGF-β1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94例肿瘤组织标本中,TGF-β1表达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80.85%(76/94),弱阳性(+)24例,阳性(+ +)26例,强阳性(+ + +)26例,正常食管组织未见表达.TGF-β1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临床分期越晚,癌组织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61,P=0.022;肿瘤分化程度越低,TGF-β1表达越显著,χ2=0.833,P=0.027.结论:食管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有相关性,食管癌组织TGF-β1表达增高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恶性程度和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指标.

  • 羟基喜树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林英城;王鸿彪;林雯;林懿;林穗玲;林文照;曾德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联合顺铂(DDP) 治疗晚期食管癌和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50 例晚期食管癌和鼻咽癌患者应用 HCPT 4.68~7.04 mg/(m2·d) [中位剂量为 5.6 mg/(m2·d)],静脉滴入,连续3 d,DDP 58.5~100 mg/m2 (中位剂量为70 mg/m2) ,静脉滴入,d1,21 d为1个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全组化疗共161个周期.结果: 46例可评价患者中有效率为 45.7%(21/46),CR 2例, PR 19例,SD 18例,PD 7例;食管癌有效率为42.9%(12/28),鼻咽癌有效率50.0%(9/18)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一过性肝、肾功能轻度损伤.Ⅲ/Ⅳ度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及腹泻发生率分别为29.2%(47/161)、21.7%(35/161)、 13.0%(21/161) 和 2.5%(4/161).结论: HCPT联合DDP治疗食管癌和鼻咽癌疗效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前列腺衰老逃逸现象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祥宝;潘铁军;叶章群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腺体中不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细胞分布情况,从端粒酶角度研究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采用TRAP-Hyb Kit测定端粒酶活性.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测定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增生腺体的端粒酶阳性率.第二步,测定前列腺增生腺体中增生结节和包膜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3例正常前列腺端粒酶阳性率为15.38%(2/13),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25.71%(9/35).增生结节、包膜各33管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42%(14/33)和3.03%(1/33);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增生结节阳性率高于包膜组织,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升高,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分布不均匀,增生结节含端粒酶阳性细胞高于包膜组织.提示前列腺的衰老逃逸可能与端粒酶活性有关.

  • MR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欧阳翼;龙浩;张伟章;谢传淼;伍尧泮;吕衍春

    目的:对比乳腺MR、钼靶和超声检查对乳头溢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因乳头溢液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及动态增强MR扫描、钼靶及超声检查,都做了导管造影,其中4例因各种原因导管造影失败,其余7例均行导管造影检查;11例患者均行手术,恶性者行改良根治术,良性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在11例患者的24个病灶中,MR的图象与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均有关联性.MR图象正确诊断出纤维腺瘤3个,乳腺癌3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1个,纤维囊性乳腺病5个,小叶增生1个,误诊硬化性腺病为乳腺癌1个,诊断准确率为95.8%(22/24).而钼靶、导管造影和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均低于50%(5/24,12/24及8/24).结论:乳腺MR检查能鉴别良恶性乳头溢液,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

  • 膀胱癌组织中bFGF mRNA表达的意义

    作者:谢庆祥;林吓聪;韩聪祥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mRNA与膀胱癌发病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bFGF mRNA在42例膀胱癌组织和6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NA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周期各个参数.结果: 膀胱癌中bFGF mRNA阳性率达54.8%,而正常组织中均阴性表达,χ2=6.68, P=0.036.膀胱癌中bFGF 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和复发之间密切正相关,χ2=4.80, P=0.028;bFGF mRNA阳性者中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和G0/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12.4±3.1、(46.3±12.1)%和(26.7±10.5)%,阴性表达者中三者分别为8.8±2.3、(37.6±12.8)%和(34.3±1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 P=0.048.结论: bFGF通过影响膀胱癌细胞周期进程而在膀胱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bFGF mRNA可以作为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 胰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任晖;姜宁西

    对345例胰腺癌患者中68例经手术、病理及影像诊断学证明为肝转移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40岁以下者肝转移率13.80%.同期>40岁者肝转移率21.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全胰腺癌,肝转移率22.60%,与胰头、颈部、体及胰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中分化癌与低分化癌两组肝转移率分别为8.65%和55.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肝转移的血管受侵率分别为44.10%和30.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23.50%,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肝转移率为1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胰腺癌局限在胰内者,肝转移率10.59%,胰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者,肝转移率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胰腺癌肝转移与胰周血管受侵、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生存素反义寡核苷酸促进顺铂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

    作者:吕刚;高大新;黄涛;张海燕;杨向红;李永军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DN)对顺铂(diamminedichloroplatinum, DDP)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合成靶向survivin的ASODN转染骨肉瘤OS-732细胞并与DDP联合作用,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正义(SODN)组及DDP组进行比较.采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状态,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 FCM)、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 AO/EB)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和形态,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SODN组及DDP组相比,ASODN转染组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水平较空白对照组、SODN组相应提高,细胞萎缩、染色质浓缩呈典型凋亡改变,细胞生长相对受抑;上述指标在ASODN+DDP组变化更为明显,其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 AI)和细胞生长抑制率(inhibition ratio, IR,61.36%)明显高于各单"药"组(SODN组6.81%、ASODN组31.82%和DDP组41.35%)及SODN+DDP组(45.45%),P<0.05.结论:ASODN能够特异性封闭骨肉瘤OS-732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使其功能相应受抑,增加细胞对DDP敏感性,进而增进DDP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效应.

  • 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书深;孙永乐;孙学东

    总结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临床表现复杂,颅内高压是其主要表现之一(13/17),颅脑CT和MRI检查显示肿瘤位于额颞叶多见(12/17),主要发病起源于B细胞,综合治疗效果好,总体预后差.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困难,临床误诊率高,颅内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肝细胞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洪坚善;彭浩;段小娴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MMP-2蛋白质的表达.结果:MMP-2 在肝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13,R2=0.842;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P=0.000,R2=0.797.癌组织中 MMP-2 的表达与肝外转移呈正相关,P=0.003,R2=0.834.癌旁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术后复发时间呈负相关,P=0.021,R2=0.877.结论:MMP-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和复发倾向相关.在临床中可望作为肿瘤分化、复发和转移的评估指标之一.

  • 冷冻诱导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跃;涂汉军;雷霆;袁先厚;李新建;秦军;王伦长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C6脑胶质瘤经冷冻后出现细胞凋亡,探讨冷冻对肿瘤的杀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颅内接种模型,通过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冷冻后凋亡数目及凋亡率.结果:肿瘤经冷冻后,其中心出现坏死,而周边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冻后24、48和72 h凋亡数目0.323、0.001 67和0.037;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冻后24、48和72 h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25 4、0.006 4和0.031; 冻后各时间点凋亡数目及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冻后48 h改变尤其明显,P<0.01,峰值时间出现在冷冻24~48 h.结论:诱导细胞凋亡也是冷冻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作者:唐旭东;唐由君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自然病程仅2~4个月.现在AL达到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已不困难,提高患者长期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近20年来,国内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a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atic Leukemia, ANLL) 患者中20%~30%可长期无病生存,但能够CR超过5年以上且OS的病例不多,CR后OS达10年以上者更少.我们对近10年来文献报道的425例急性白血病长期存活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影响AL患者长期存活的多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期客观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 FHIT基因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鹏;李道堂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histidinetriad,FHIT)基因是1996年克隆确定的一个人类基因,它是作为一个候选抑癌基因被提出的,它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属于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家族,定位于染色体3p14.2区域,其cDNA长1 095 bp.经研究发现FHIT基因的主要作用为:1)FHIT可诱导细胞凋亡.2)FHIT蛋白可能通过泛素结合酶来调控细胞周期.食管癌是人类常见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所以研究其早期诊断方法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近年来在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FHIT基因的关系时发现:食管癌在早期阶段大都有FHIT基因的表达缺失.而FHIT基因的甲基化是其中的重要机制,其甲基化是FHIT基因失活的前提.同时,研究发现监测FHIT基因表达缺失对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 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七例报告

    作者:麦泽锋;王琳

    美罗华(Rituximab)于1990年被研制成功,可特异性地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抗原结合,是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复发的低度恶性或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对B细胞淋巴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有效率为40%~50%,美罗华和化疗合用有效率达90%以上[1].

  • 筛窦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作者:鞠云鹤;李文辉;李康明;秦继勇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2000年7月无诱因出现回缩性涕中带血,量少,为小血块与痰液混合.外院曾行鼻咽镜检查排除鼻咽癌,诊为慢性鼻炎,给鼻炎净滴鼻及抗感染治疗无好转,且症状加重.

  • 肺内巨大神经纤维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徐同毅;孙强;马春山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2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观右颈部有一花生米大小的包块,并逐渐增大,病程中无发热、咳痰、咯血、胸痛及胸闷等症状,于2003年9月23日入院.门诊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神经源性肿瘤.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中上肺野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8.5 cm×9.5 cm,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质强化,周围肺组织受压移位.

  • 颅咽管瘤的术后护理

    作者:李媛;石祥恩;郑今兰;孙静

    颅咽管瘤虽系良性肿瘤,但由于其生长部位累及下丘脑,肿瘤切除后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我们手术治疗46例颅咽管瘤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 盖诺联合顺铂治疗45例中晚期鼻咽癌临床观察

    作者:孙瑞梅;李晓江;李国萍

    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疗水平,我们采用长春瑞滨(盖诺,NVB)与顺铂(DDP)联合治疗45例中晚期鼻咽癌,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胸腹段食管切除治疗食管癌68例

    作者:李书新;梁春霞;杨明华;马宝庆

    食管癌部分食管切除术后易复发,手术效果不满意.为此,我们对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结果报道如下.

  • 热休克对人胶质瘤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陆海军;郭春宝;金先庆;王丽华

    目的:应用热休克人胶质瘤细胞的方法,观察热诱导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在人胶质瘤细胞的表达.方法:经43℃热处理2 h的人胶质瘤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SP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热休克蛋白人胶质瘤细胞表达阳性率为(39.40±14.40)%,对照组为(8.50±4.60)%及HSP70 mRNA表达光密度值为0.23±0.05,对照组为0.13±0.03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结论:热休克的方法可以明显诱导人胶质瘤细胞HSP70的表达.

  • 缓激肽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瘤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义宝;刘云会;薛一雪;王萍

    目的:体外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的作用靶点细胞及BK选择性开放血脑屏障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及C6细胞在不同剂量BK作用前后的细胞内钙离子变化,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测定三组细胞的BK B2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小剂量BK可以引起肿瘤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而只有大剂量BK才能触发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变化,脑血管内皮细胞对大、小剂量BK均无任何反应;三组细胞BK B2受体的Western Blot整合密度值(integrated density value, IDV)分别为5 000.12±1 110.21(n=2)、18 480.88±4 119.86 (n=3)和63 032.13±2 802.71 (n=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K的直接作用靶点是星形胶质细胞及肿瘤细胞,两种细胞B2受体表达水平差异是小剂量BK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物质基础;BK可能通过某些细胞间信使起到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

  • 幽门螺杆菌处理前后HepG2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作者:张艳;范学工;陈仁;肖志强;冯雪萍;田雪飞;陈朝晖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识别并鉴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处理HepG2细胞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 细胞的总蛋白质,用图象分析软件比较分析,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mass spectrometry)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 PMF),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鉴定出12种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PINCH蛋白、Ras相关蛋白Rab-37、LIM同源盒蛋白Lhx1、HLA Ⅰ类抗原、血管抑制素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等.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和信号传导等众多关键事件.结论:H. pylori处理前后HepG2的蛋白质组具有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过程,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 pylori与人类肝脏疾病的关系.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