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肿瘤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李开春;吴晴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征.随着对干细胞进一步了解及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中极少数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肿瘤干细胞概念随之产生,且已从血液肿瘤、乳腺癌及神经系统肿瘤中分离出肿瘤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治疗抵抗特性,能够耐受传统的细胞毒化疗和放射治疗.肿瘤生长正是这些具有特殊表型细胞分化增殖的结果.许多学者认为,肿瘤复发、转移以及耐药等均与肿瘤干细胞相关,肿瘤治疗关键应该针对肿瘤干细胞.这一全新的治疗概念给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同时对传统肿瘤治疗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肿瘤干细胞的发现、自身特点以及对肿瘤治疗可能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管晓翔;陈龙邦

    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变化以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改变,这种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而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称为表观转录调控,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基因表观转录调控的重要机制.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所引起的染色质结构重塑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s, HATs)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催化完成,HATs 通过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激活基因转录,而HDACs 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HATs和HDACs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失衡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近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的组蛋白大部分呈低乙酰化状态.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基因表达调控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调控机制设计开发抗肿瘤药物成为研究热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以增强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从而改变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而且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作用靶点是整个基因组而不是单个基因,所以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卵巢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进展

    作者:张小玲;张海燕;盛修贵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多发生在育龄期及青少年,且多为单侧,尤其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单侧>90%.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对化疗十分敏感,随着抗癌新药物的不断出现和化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卵巢恶性肿瘤总的5年生存率已由20%~30%提高到目前的80%~90%.因此在不影响生存率的情况下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治疗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分别讲述了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上皮性肿瘤和性索间质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理论依据、手术方式及术后放化疗的实施.

  • 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误诊原因及外科治疗

    作者:马振海;戴冬秋;徐惠绵;刘毓姝;王舒宝;陈峻青

    目的:探讨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41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确诊的非生殖系统肿瘤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7.3岁,其中29(70.7%)例尚未绝经.原发灶为胃癌者17例,大肠18例,小肠2例,肺1例,肾上腺 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4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该病90.24%(37/41)来源胃肠肿瘤,因此对于双侧卵巢肿瘤患者应注意胃肠检查.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大庆;陈建安;成金娥;彭丽;李海泉

    为了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应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疗(A组)和单纯放疗(B组)随机对照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4例,A、B组各37例,比较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91.9%(34/37),B组为70.3%(26/37),χ2=5.64,P=0.018.1、3和5年生存率A组为97.3%、86.5%和81.1%;B组为83.8%、64.9%和56.8%, χ2值分别为3.95、4.70和5.11,P值分别为0.047、0.030和0.024.血液毒性反应主要表现白细胞下降,A组为78.4%,B组为56.8%,χ2=3.95,P=0.04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较单纯放疗显著提高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值得推广.

  • 终末期肝病模型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作者:张俊勇;刘吉勇;张福奎;王宝恩;贾继东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判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 PHC)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登记和随访,后选择具有完整记录资料和随访结果的3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分析,根据MELD公式计算每个患者的MELD值,并同时计算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CS)和分级(CC).运用接受者运行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CTP评分和分级判断肝硬化患者生存3个月、1年等不同时间的准确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ELD值时患者的生存率变化.结果:MELD判断患者生存3个月和1年时间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5和0.78,CS分别是0.88和0.76,CC分别是0.81和0.73.3种模型判断患者生存不同时间的ROC曲线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MELD值>20时,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0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明显下降,P=0.000.结论: MELD同CTP评分和分级一样,在判断PHC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114例疗效评价

    作者:郭守芳;李万湖;马建;袁双虎;侯栋梁;于甬华;范廷勇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对114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CT 定位下以3~5 mm层厚连续扫描,静脉双期碘造影剂增强扫描,精确定位治疗靶区并制定3DCRT计划,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以Varian 2100C 直线加速器实施放疗计划照射剂量1.8~2 Gy/次,5次/周,总剂量50~66 Gy,总疗程5~7周.治疗后1个月33例部分缓解,3个月42例部分缓解,6个月53例部分缓解.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5.1%和28.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3DCRT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无创治疗手段.

  • 肝尾状叶及右前叶巨大血管瘤手术切除1例

    作者:徐锋;戴朝六;贾昌俊;许永庆;夏振龙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0岁.以"体栓发现肝脏血管瘤4年,增大1周"于2005年9月23日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外科.4年前体检时发现肝脏血管瘤,较大者直径约8cm,未予特殊处置.

  • PD98059和LY294002对乏氧放射胰腺癌ASPC-1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建军;李光;刘意;陈延治;王志宇;辛彦

    目的:观察MAPK、PI3K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 (PD)、LY294002 (LY)对乏氧照射胰腺癌细胞系ASPC-1细胞周期、VEGF和EGFR蛋白表达及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ASPC-1细胞分成常氧组、乏氧组、PD乏氧组、LY乏氧组和PD+LY乏氧组及各自照射组;PD98059终浓度为25 μmol/L, LY294002终浓度为20 μmol/L.乏氧组乏氧时间为24 h,照射组接受4 Gy单次照射,乏氧照射组在乏氧情况下进行照射.用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成克隆分析法对ASPC-1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常氧情况下ASPC-1细胞VEGF、EGFR蛋白均有表达,ASPC-1细胞乏氧培养后VEGF、EGFR蛋白表达量增加,应用PD98059或(和)LY294002后乏氧VEGF、EGFR蛋白的表达量较单纯乏氧组降低,LY乏氧组或PD+LY乏氧组VEGF表达蛋白量较PD乏氧组减少.乏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较常氧组降低,LY乏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较PD乏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1, P=0.053.照射组间细胞克隆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21, P=0.000 5,LY乏氧照射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PD乏氧照射组,PD+LY乏氧照射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低于单独应用组.结论: MAPK、PI3K传导通路抑制剂PD98059、LY294002可降低乏氧后ASPC-1细胞VEGF、EGFR蛋白表达及乏氧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ASPC-1细胞乏氧后PI3K传导通路的激活可能起主要作用.

  • 游离型P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作者:张祥瑞;朱岚;黄飚;李跃松;刘海燕

    目的:建立血清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方法:以抗PSA单克隆抗体101#包被96孔微孔板,用Eu3+标记抗F-PSA单克隆抗体201#,夹心法建立F-PSA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标准曲线由TRFIA检测仪自带的Log-Log_B函数处理.结果:F-PSA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1.12%和5.36%,效点均值ED20、ED50和ED80分别为2.866、12.01和38.13 ng/mL.可测范围为0.02~78 ng/mL.回收率为103.58%.试剂经冻干后-30 ℃保存6个月后免疫反应参数基本未改变.结论:建立的F-PSA TRFIA有良好的健全性,定量分析效果较好.

  • COX-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研究

    作者:赵波;李淞漪;郑秀娟;黄永刚

    目的:通过研究环氧合酶-2(COX-2)反义寡核苷酸(AS-ODNs)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对其抑制原理进行分析,探讨COX-2 AS-ODNs对宫颈癌的治疗意义.方法:Hela细胞分6组培养:对照组(A)、正义寡核苷酸(SODNS)组(B)、脂质体组(C)及反义寡核苷酸组(D)设3个亚组.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转染后48 h,RT-PCR法检测COX-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与其他组比较,AS-ODNs转染的细胞增殖缓慢,且随着AS-ODNs的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指数有下降的趋势,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表达量随AS-ODNs转染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G2/M及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P<0.05.结论:COX-2反义寡核苷酸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转录与翻译及细胞周期再分布有关.

  • 树突状细胞瘤内注射联合放疗对小鼠肾癌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建华;吕海燕;张爱群;王瑶;郭佳;杨军;马林;李峤

    目的:研究放疗增强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小鼠肾癌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应用Renca肾癌细胞制作BALB/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DC组和DC联合放疗组共4组进行治疗.皮下荷瘤的BALB/c小鼠,在接种瘤细胞后第12~16天,连续5 d接受肿瘤局部放射治疗,7 Gy 6 MeV/次,并于第11、15、19和22天分别4次在肿瘤部位直接注射未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1×106/次,第28天处死小鼠.检测各组肿瘤生长速度和质量.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的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接受不同治疗的小鼠体内肿瘤质量明显不同,未治疗组为(5.3±0.8) g, 单纯DC组(4.5±0.7) g,单纯放疗组(2.8±0.3) g, DC联合放疗组(1.1±0.7) g, 经Wilcoxon-Mann-Whitney秩和检验,DC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C联合放疗组肿瘤组织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瘤内注射DC联合放疗比单一方法明显提高抑制Renca肾癌细胞在BALB/c小鼠的生长,其增效作用涉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机制.

  • 人TNFα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中的稳定表达

    作者:丁磊;吴挺;陈孝平;张志伟;曹斌;靖凯;赵旭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表达人肿瘤坏死因子alpha (hTNF-α)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hTNF-α基因的细胞模型.方法: 应用RT-PCR 的方法从分离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LPS刺激)中,扩增出hTNF-αcDNA ,连接至载体pMD18-T vector中,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实;以亚克隆法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相应酶切位点, 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后将表达的pBK-hTNFα重组蛋白行SDS-PAGE电泳,并作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Western blot鉴定;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HepG2/ADM细胞后,经G418筛选,通过ELISA、RT-PCR方法检测其在体外转染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后h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自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克隆的hTNF-αcDNA 成功连接到pMD18-T vector,用BamHⅠ和Hind Ⅲ双酶切、经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的序列完全一致;pBK-hTNFα的克隆表达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此蛋白为hTNFα.克隆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BK-CMV中.pBK-hTNFα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耐药细胞后, ELISA、RT-PCR方法检测到其在转染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地构建了可在体外稳定表达hTNF-αcDNA 全长的真核表达载体pBK-hTNFα.

  • BRMS1 mRNA和CD44V6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余德荣;游力;许晓群;李会庆;王郡甫;高春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 mRNA和CD44V6 mRNA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RMS1 mRNA和CD44V6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种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的BRMS1基因表达率为37.5%,明显低于不典型增生的75.0%和正常内膜的86.7%;与临床分期(χ2=4.978)、肌层浸润深度(χ2=5.999)及淋巴结转移(χ2=4.200)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2)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D44V6基因表达率为69.0%,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的16.7%和正常内膜的0,P<0.01; 与临床分期(χ2=5.802)及淋巴结转移(χ2=5.570)均密切相关,P值均<0.05;3)BRMS1与CD44V6 mRNA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相关关系,肯德尔相关系数为0.069,P>0.05.结论: BRMS1和CD44V6 mRNA的异常表达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同时检测两者可作为临床预测和评估其侵袭及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 p53与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方志文;牟召霞;王新艳;翟玉栋

    目的:研究p53、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上皮性卵巢癌、2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的p53、c-myc和cyclin B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c-myc和cyclin B1表达率分别为50.82%(31/61)、60.66%(37/61)和49.18%(30/61); 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c-myc和cyclin B1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34%(3/29)、17.24%(5/29)和13.79%(4/29).p53、c-myc和cyclin B1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 81.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G1与G2、G3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08.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p53、c-myc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论:p53、c-myc和cyclin B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预后有关.

  • 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付勇;苏雪梅;刘彦仿;赵君;李锴男;杨守京;邹赛英

    目的:观察二硫键稳定人源化抗肝癌单链抗体(humanized disulfide stabilization single chain antibody, hdsFv)融合牛蛙核糖核酸酶(rana catesbeiana ribonuclease, 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hdsFv-RC-RN-ase)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盐酸多柔比星和抗肝癌hdsFv-RC-RNase治疗,疗程为2周.通过测量各实验组裸鼠肿瘤体积及瘤质量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治疗结束后取各组裸鼠肿瘤组织及重要器官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治疗后hdsFv-RC-RNase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减慢,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减小,P<0.01;同样,与盐酸多柔比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抑瘤率分别为(78.9±4.1)%和(70.3±6.6)%,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dsFv-RC-RNase组和盐酸多柔比星组肿瘤组织出现明显坏死,尤以前者更为显著.各实验组裸鼠重要器官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抗肝癌hdsFv-RC-RNase重组免疫毒素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

    作者:马刚;张浩;董明;郑新宇;尾崎岩太;松桥幸子;郭克建

    目的:探讨PDCD4在胃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检测了PDCD4在胃癌(61例)、大肠癌(65例)和胰腺癌(69例)3种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观察其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同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PDCD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DCD4蛋白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高分化癌中呈高表达,随着癌分化程度下降,表达明显下调.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PDCD4蛋白在包括胃癌、大肠癌和胰腺癌在内的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下降,并与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高PDCD4蛋白表达,可能会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胰腺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意义

    作者:胡安国;王东;毛新彦;张波;衣龙海;李胜;张毅;周武元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vessel vessd density,MLVD)、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 VEGFR-3)(MLVD)以及CD34(MVD)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VEGF-A、VEGF-C、VEGF-D mRNA在30例胰腺癌新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22/30)和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蛋白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47 2,MLVD亦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增多,P=0.031 8;VEGF- D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MVD无变化, P=0.07,MLVD高于阴性组, P<0.01,淋巴结转移增加,P=0.017 9.结论: VEGF-C参与胰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D只参与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C和VEGF-D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 肝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临床研究

    作者:张长松;李克;李正友;贾凤歧;李蓉;吴孟超;卫立辛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同时观察5-杂氮胞苷对ER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SP和RT-PCR方法检测3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状况及ER mRNA的表达状况,并用5-杂氮胞苷处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HepG2.结果:30例HCC组织中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阳性率为60.0%(18/30),而30例癌旁组织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阳性率为30.0%(9/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P=0.037.30例HCC组织中ER mRNA阳性表达12例(40.0%),其中甲基化组织和未甲基化组织中ER mRNA表达率分别为22.2%和66.7%.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与mRNA表达呈负性相关,χ2=5.93,P=0.024.同时,ER启动子区甲基化修饰与肝癌患者血清AFP含量增高呈正相关,χ2=12.13,P=0.001.细胞培养结果提示低浓度的5-杂氮胞苷可诱导肝癌细胞系ER mRNA重新表达.结论:肝癌组织中ER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是个频繁事件,因此沉默ER基因的表达有可能促进肝癌的发展.

  • 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明

    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白细胞介素(IL)-1B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相关性以及是否与胃癌组织学分型相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检测了220例对照和452例胃癌患者(肠型176例,弥散型137例,萎缩型139例)的IL-1B-511C/T基因位点.结果: IL-1B-511C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人群和胃癌组患者分别为0.82和0.76,IL-1B-511T 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8和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B-511T纯合子、携带者患肠型胃癌风险的OR分别为2.7(95% CI:1.5~4.9)和3.1(95% CI:1.5~6.5);T等位基因与肠型胃癌易感密切关联,与萎缩型胃癌易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B-511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风险密切关联,T等位基因可能是肠型胃癌的易感标志.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