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2-甲氧基雌二醇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栋梁;潘崚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在抗肿瘤作用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2-ME、肿瘤治疗和细胞周期为关键词,检索2002-2007年2-ME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献24篇.结果:2-ME为雌二醇在体内的生理代谢产物,但对雌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抗血管新生、促进细胞周期停滞及增强肿瘤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等.2-ME对正常细胞和组织无作用,不良反应较小.结论:2-ME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

  • 侵及左心房和肺静脉根部肺癌的外科治疗探讨

    作者:乌立晖;徐志飞;赵学维;李建秋;孙耀昌

    目的:探讨扩大性外科手术治疗左心房和肺静脉受侵犯的局部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2000-01-01-2006-01-31对46例侵及左心房或肺静脉根部的肺癌经心包内处理肺静脉,行部分左心房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的4.9%,左下肺切除术6例,左全肺切除术14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8例,右肺下叶切除术2例.右全肺切除术16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43例,失访3例,随访率93.5%.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9%、37.50%和21.43%.结论:左心房或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的T4晚期肺癌,如果没有N2和N3转移,应考虑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为晚期肺癌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 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侯芸;王华庆

    为了探讨淋巴结外Rosai-Dorfman病的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对2例结外Rosai-Dorf-man病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光镜下见病灶内有大量含嗜酸性胞质的组织细胞,胞质中可见被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或中性粒细胞,S-100和CD68染色(+).治疗方法多样,疗效及预后不同.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外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导致诊断较难,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 舌鳞癌患者术前颈部淋巴结分期价值的探讨

    作者:杨安奎;刘天润;陈福进;袁步奇;王艳红;郭朱明;陈伟超;曾宗渊

    目的:通过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对可能有助于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指标进行评价.方法:比较170例舌鳞癌患者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析淋巴结的数目、大淋巴结长径、大淋巴结所在区域及淋巴结实质的影像学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颈淋巴结临床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总符合率为60%,其中N1~N3期病例的符合率仅为17.6%(12/68).多个淋巴结肿大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单个淋巴结肿大者;大淋巴结长径≥2 cm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2 cm患者;临床大淋巴结在同侧Ⅰ区组与同侧Ⅱ、Ⅲ区组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CT为主)上表现淋巴结实质异常,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高.结论:临床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总符合率比较低.若舌癌患者在术前颈部检查中发现肿大淋巴结数目≥2、大淋巴结长径≥2 cm或淋巴结实质异常时.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均>50%.因此,具有以上指标之一的舌鳞癌患者行颈淋巴结清除是安全的.

  • 胸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凤永;王茂强;樊庆胜;段峰;王志军;宋鹏

    为了探讨胸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对7例经胸部CT确诊的胸部巨大肿瘤患者行手术前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术后第2天行肿瘤切除术.造影可见参与肿瘤供血动脉均为多支,增粗、迂曲,远端分支增多、杂乱.7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无介入栓塞及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中平均出血量较以往未行术前栓塞者明显减少,手术时间也明显缩短.初步治疗体会,对胸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李淑敏;章文华;白萍;李洪君;于靖蓉;李斌;吴令英;张蓉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预测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初治的8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总的5年生存及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腹腔冲洗液或腹水细胞学、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术后残存肿瘤大小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生存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54.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X2=37.419,P=0.000)、肿瘤细胞分级(X2=13.536,P=0.001)、肌层浸润深度(X2=11.641,P=0.009)和术后辅助治疗方法(X2=19.102,P=0.000)与晚期子宫内膜癌的生存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显示肿瘤分期(X2=9.32,P=0.002)是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差,肿瘤分期是影响其生存的重要因素,是独立预后指标.

  • 金龙胶囊对肝癌切除后复发转移影响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谢斌;唐春;黄建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对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转移复发、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细胞癌12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观察血清中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检测血清中的MMP-9和AFP水平;术后1年内.每个月行B超检查1次,每3个月行增强CT 1次,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及临床疗效并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术后肝癌切除联合金龙胶囊治疗组CD4+/CD8+和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AF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半年影像学检查肿瘤复发率为37.7%(23/61),与对照组60.6%(37/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金龙胶囊治疗能明显降低MMP-9的水平,有效抑制残肝术后肝内转移的发生;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及时恢复;同时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对于肝细胞肝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树华;舒宽勇;王晨;肖仲清

    同步放化疗已经成为临床中晚期子宫颈癌的标准治疗方式[1].但同步放化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常带来较严重的毒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减轻患者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在对中晚期子宫颈癌实施同步放化疗的同时辅用康艾注射液,结果报道如下.

  • DLC-1基因在不同淋巴道转移潜能小鼠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冀学宁;王若雨;李梅;葛日光;王福光;吕申

    目的:探讨DLC-1基因在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检测DLC-1基因在淋巴道低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P和高转移潜能的小鼠肝癌细胞系Hca-F中的表达水平.结果:Hca-P和Hca-F细胞系DLC-1基因表达分别为(3.83±0.45)×10-3和(2.02±0.1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转移潜能的增高,DLC-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显示.DLC-1在低转移细胞株Hca-P中的荧光表达强度高于高转移细胞株Hca-F.结论:DLC-1基因作为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在肝癌的淋巴道侵袭转移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DLC-1基因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的指标和基因治疗中新的靶点.

  • 大鼠腹腔注射ACNP-MMC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杨留中;张英鸽

    目的:研究新型淋巴靶向制剂纳米活性炭吸附丝裂霉素(ACNP-MMC)腹腔给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液一液萃取制备血浆和组织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MC和ACNP-MMC腹腔给药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结果:MMC组织浓度线性范围为16~16 000 ng/mL(r=0.996 94),方法回收率为82%~10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为1.45%~14.10%.低检测浓度为5 ng/mL.大鼠单次腹腔注射(MMC组,4 mg/kg)后,10 min时各组织药物浓度达到峰值.2 h血液和各组织中药物浓度即降低至检测不出水平.ACNP-MMC组单次腹腔注射后在2 h内与MMC组相似,但在2 h后药物浓度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在48 h仍高于有效抗肿瘤药物浓度(>10ug/L).MMC和ACNP-MMC组间及其对应的各脏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纳米活性炭吸附MMC进行腹腔化疗具有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腹腔组织内MMC的高浓度,同时有降低血中抗癌药物浓度的能力.

  • EGCG对肿瘤生物抑制机制影响的探讨

    作者:朱宝和;詹文华;贺德;何裕隆;蔡世荣;黄建贤;黄林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减少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方法:MTT法检测内皮细胞生长、Transwell检测内皮细胞迁移,同时检测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情况及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检测体内血管生成情况;建立异位胃癌裸鼠模型,检测肿瘤生长及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明确EGCG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体外实验显示,随着EGCG处理时间和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生长的内皮细胞数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减少;随着EGCG剂量的增加,VEGF诱导迁移的内皮细胞数和形成的小管样结构也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trigel胶塞体内实验也显示EGCG抑制VEGF诱导的胶塞血管化;动物实验显示治疗组肿瘤生长缓慢,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肿瘤抑制率为60.4%,P<0.01;治疗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EGCG可以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GFRlOP和PTE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谭永刚;许宁;张贺英

    目的:探讨FGFRlOP和PTE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58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FGFRlOP和PTE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4%(53/58)和44.8%(26/58).FGFRlOP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在鳞癌中的表达高于腺癌,P=0.002;肿瘤的分化程度较低时(腺癌P=0.003,鳞癌P=0.001)也呈现高表达.PTE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在鳞癌中的表达,P=0.031;肿瘤低分化(腺癌P=0.023,鳞癌P=0.015)时,表达显著降低或缺失.FGFRlOP和PTE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733,P=0.025.结论:FGFRlOP的高表达与PTEN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可能参与肿瘤的生长分化和进展,并提示预后不良.

  • 宫颈鳞癌组织Ki-67和Survivin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高碧燕;杨毅;魏万里;吴星娆;李岚

    目的:探讨Ki-67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意义.方法: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宫颈癌组织Ki-67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化疗前后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9%(31/32)和84.4%(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8.8%(22/32)和56.3%(1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2.不同年龄段、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化疗前后Ki-67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Ki-67(-)和(+)组与(++)和(+++)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1.1%(1/9)和52.2%(1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化疗前Survivin(-)和阳性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0.0%(7/10)和27.3%(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Ki-67和Survivin表达与化疗敏感性和疗效显著相关,与年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两者的表达和变化是否能做为预测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和判断疗效的指标尚无法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睿;陈元;冷彦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探讨突变特征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6例手术切除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分别提取DNA,采用PCR法扩增编码EGFR基因的第18、19、20及21外显子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46例NSCLC中12例(26.1%)患者肺癌组织存在EGFR酪氨酸激酶结合域的体细胞突变;癌旁组织均未发现突变.12例突变中,9例(75.0%)19号外显子上发生缺失突变,3例(25.0%)21号外显子上发生替代突变.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突变率(7/9,77.8%)显著高于普通腺癌(5/23,21.7%)和鳞癌(0/12,0)的突变率,P<0.05;女性突变率(9/15,60%)显著高于男性(3/31,9.7%),P<0.05;不吸烟者突变率(9/20,45%)显著高于吸烟者(3/2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NSCLC患者存在EGFR突变,女性、非吸烟者及伴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特征的肺腺癌提示突变的高发性.

  • 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和p57KIP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芸;徐锦屏;王夷黎;柳晓春;彭敏;张建兰;刘小燕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81例不同病变阶段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p16INK4A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ASC-US、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Ⅰ)、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16)、58.8%(10/17)、89.2%(33/37)和100.0%(11/11),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806,P<0.001;p57KIP2在高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Ⅱ~Ⅲ)和浸润性癌的阳性表达率为27.1%(13/48),与ASC-US和低级别上皮内病变(CIN Ⅰ)的阳性表达率为69.7%(2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94,P=0.002.结论:p16INK4A和p57KIP2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密切相关,p16INK4A和p57KIP2可以作为宫颈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筛查指标.

  • 基因表达芯片分析筛选胃癌转移相关基因

    作者:徐凌;朱秀;殷建华;张敏峰;赵晋丰;曹广文;邓松华

    目的:筛选高侵袭型胃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路的分子水平机制.方法:分别以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3例肝转移胃癌患者标本的转移灶和原发灶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做高通量cDNA表达谱芯片,初选3张芯片共同上、下调基因;利用pathway V1.0分析软件寻找初筛基因中存在多种可能影响胃癌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分子通路;通过RT-PCR测定数例转移胃癌病例原发和转移灶中相关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通路分析筛选出来的上调基因CLDN1和下调基因UGT1A10在6组病例中经RT-PCR定性检测全部与分析结果相符.结论:pathway在芯片初选相关基因的基础上发现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通路及相关基因,为研究胃癌转移基因提供依据和参考.

  • 干扰素α对BEL-7402细胞生长与端粒酶活性影响的观察

    作者:刘加军;张俊峰;林东军;陆敏强;蔡常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肝癌细胞端粒酶hTERT-mRNA表达水平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肝癌BEL-740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并对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hTERT-mRNA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IFN-α可显著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均显著下降.结论:IFN-α能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

  • 99Tcm-Annexin B1探测荷瘤鼠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作者:罗全勇;陈泽泉;陈立波;王芳;袁志斌;孙树汉;陆汉魁;朱瑞森

    目的:探讨99Tcm-Annexin B1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潜力与可行性.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435荷瘤小鼠经大剂量(30 mg/kg)紫杉醇单次化疗后,注射99Tcm-Annexin B1,计算化疗后不同时间(0、5、10、15、20和25 h)每克肿瘤组织摄取99Tcm-Annexin B1的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内瘤细胞W256荷瘤大鼠经大剂量(200 mg/kg)环磷酰胺单次化疗后24 h注射99Tcm-Annexin B1,对照组荷瘤大鼠注射生理盐水;行SPECT平面显像观察肿瘤摄取情况.结果:乳腺癌荷瘤小鼠化疗后15 h,肿瘤摄取99Tcm-Annexin B1达高峰,由0 h的(0.15±0.013)%ID/g上升至(0.22±0.026)%ID/g.肿瘤对99Tcm-An-nexin B1的摄取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具有相关性,r=0.88,P<0.01.W256细胞荷瘤大鼠化疗后24 h显像发现,肿瘤时99Tcm-Annexin B1的摄取较对照荷瘤大鼠显著升高,对照组的肿瘤与非肿瘤摄取比值(T/B)为1.39±0.21,化疗组为2.57±0.43.结论:99Tcm-Annexin B1对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具有潜力与可行性.

  • RNAi抑制Survivin基因表达对乳腺癌SKBr-3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庆霞;刘家云;黄红艳;王娟;吕品田;段昕波;张勇;杨安钢

    目的:研究利用RNA干扰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Sur-vivin基因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pSU-PER-S1并转染SKBr-3细胞,分别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做图,求曲线参数D0、Da和N值,比较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结果: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pSUPER-S1转染后的SKBr-3细胞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后的SKBr-3细胞G1期阻滞明显[(74.03±8.91)%].高于对照组[(44.21±12.03)%],S期细胞数减少[(17.11±4.96)%],低于对照组((43.12±8.64)%],P<0.05;经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存活曲线拟合作图后发现,转染后的细胞D0、N和Dq值均下降(D0=1.29,N=4.9,Dq=2.6),与对照组相比(D0=1.56,N=14.85,Dq=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细胞放射增敏感性增加.结论:利用RNA干扰技术抑制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的表达可以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 市场牛奶和传统牛奶对乳腺癌发生影响的研究

    作者:周虹;王燕;王培玉

    目的:评价市场牛奶和传统牛奶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方法:120只雌性大鼠采用致癌剂DMBA诱发乳腺癌后,将大鼠分为市场牛奶组(C)、内蒙古黄牛奶组(T)和自来水组(W),比较3组大鼠的乳腺肿瘤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数量.结果:C组大鼠乳腺首发肿瘤出现早(DMBA干预后的第5周),T和W组分别比C组晚1和2周;C组大鼠肿瘤发生的潜伏期[(9.1±3.8)周]短于T组((11.7±4.0)周];C、T和W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0%(32/40)、80.0%(32/40)和52.5%(21/40);C组肿瘤发生的数量(142个)高于T组(92个)和W组(65个).结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牛奶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牛奶中的雌孕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在促癌实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癌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贫血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作者:潘湘涛;陆晔;程旭;李蓉;陈丽玉;严敏

    目的:研究癌症患者初诊时和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变化、贫血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年龄、消化道出血和化疗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期间住院的3 079例癌症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研究治疗前后Hb值的变化和贫血的发生例数,并按临床分期、年龄、出血、性别和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1)3 079例患者初诊时(治疗前)贫血发生率为45.0%(1386例),治疗后发生率为63.0%(1 941例),P<0.001.Ⅰ级984例(50.7%),Ⅱ级615例(31.7%),Ⅲ级188例(9.7%),Ⅳ级154例(7.9%).初诊时Hb值(110.3±22.9)g/L,治疗后为(104.8±23.8)g/L,P<0.001.2)单因素分析出血、临床分期、年龄、化疗和性别均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均为P=0.000).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则为在P<0.05水平,出血、分期、年龄和化疗是贫血的危险因素(均为P=0.000),但性别则未能进入模型,P=0.777.3)胃癌、肺癌、肠癌、食管癌、淋巴瘤和泌尿生殖肿瘤的总贫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初诊时发生率,P<0.001;肺癌、淋巴瘤、食管癌、泌尿生殖肿瘤和头颈部癌治疗后的Hb值均明显低于初诊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种类型肿瘤的贫血的发生率有所不同,但贫血程度的NCI分级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患者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贫血的发生与临床分期、年龄、出血和化疗有密切关系,与患者性别无密切关系.高龄、出血、中晚期患者更易发生贫血.

  • 肿瘤标志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展望

    作者:韩金祥

    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早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提出,其从整体水平对特定时间和环境下组织或细胞的蛋白构成进行高通量研究.特异性的蛋白标志对于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总体上比较肿瘤样本(组织、体液和细胞株)和非肿瘤样品的蛋白表达谱差异,为新的肿瘤标志的发现提供有力的工具.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