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MKK4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闯;陈鸿雁

    目的:探讨MKK4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以MKK4和肿瘤为关键词,检索1989-2008年PubMed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标准:1)MKK4基因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MKK4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粗选有76篇关于MKK4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文章,根据纳入标准,精选45篇文献,后纳入分析27篇文献.结果:MKK4是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部分,能磷酸化并激活JNK通路和p38通路,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引起细胞的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生物学反应.MKK4在肿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MKK4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或抑癌基因,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然而,也有研究证实MKK4为癌基因,有致肿瘤作用.结论:到目前为止,MKK4与肿瘤关系还存在许多争议,需要我们进一步时其进行认识.

  • 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齐晓伟;姜军

    目的:总结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肿瘤、CTC、微转移为关键词,检索1999-01-2008-11 PubMed、Ovid、Science Direct、Springer、CNKI和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关于CTC或微转移与乳腺癌预后或辅助治疗疗效关系的文献.共纳入分析43篇文献.结果:初次治疗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CTC≥5个/7.5 mL或Ⅰ~Ⅲ期乳腺癌患者CTC阳性均可提示预后不良;第1个周期化疗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CTC增加到或仍维持在≥5个/7.5 mL提示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辅助治疗期间Ⅰ~Ⅲ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TC的变化情况与疗效密切相关;原发肿瘤细胞HER-2阴性而CTCHER-2为阳性的患者仍可获益于Herceptin治疗.结论:检测乳腺癌CTC有助于准确的判断顸后,并为及时评判和监测辅助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rhTPO和IL-11治疗NSCLC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喻杰;戴晓芳;刘莉;伍钢

    目的:对比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及IL-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62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NSCLC,采用健择、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后血小板≤75×109L-1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皮下注射特比澳15 000 U/d;对照组:皮下注射吉巨芬3 mg/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化疗后第21天血小板值分别为164.3×109L-1和112.56×109L-1,P=0.011;血小板低值分别为44.0×109L-1争33.7×109L-1P=0.026;血小板恢复高值分别为277.1×109L-1和135.1×109L-1(P=0.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15例发生Ⅲ度血小板下降,持续平均天数为2.60 d;对照组为29例及4.0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2);治疗组4例发生Ⅳ度血小板下降,持续平均天数为1.0 d;对照组为14例及1.8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12).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75×109L-1所需时间为5.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6 d,P=0.006.治疗组输注血小板人数4例,对照组为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和22例,P=0.000).结论:TPO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优于吉巨芬,且毒副反应较低.

  • 化疗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肺癌和乳腺癌脊柱转移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琳;沈丽达;杨祚璋;杨继岚;李科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乳腺癌脊柱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NSCLC、乳腺癌脊椎转移患者,按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联合PVP;对照组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分别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KPS评分,VAS评分的变化,观察脊柱稳定性的改变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分别为2.26±1.05及5.41±0.94,较治疗前的8.78±1.29及8.94±0.98明显降低,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分别为89.24±6.45及69.87±5.01,较治疗前的68.04±8.42及69.09±7.28明显增高,两组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组脊柱稳定性改善,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对照组有16例发生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5例发生截瘫.结论:NSCLC和乳腺癌脊柱转移患者采用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同时联合PVP微创治疗可有效解决脊柱稳定性、椎体病理性骨折和转移局部疼痛等问题,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对食管癌与肺癌精确放射治疗影响的观察

    作者:桑茂忠;徐春丽;王培合;李勇;徐永华;郝福荣

    目的: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对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射治疗靶区与危及器官(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食管癌或肺癌合并ARSA患者,在相同的射野参数条件下,分别计算ARSA误诊(F组)和正确诊断(R组)时精确放射治疗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结果:在处方剂量和90%靶区体积的百分处方剂量相近的情况下,ARSA误诊合并食管癌、右肺癌行精确放疗时,可不同程度增加GTV、CTV、PTV体积和受照剂量,及心脏、肺、脊髓受照剂量和脊髓受照长度.在F组中,合并食管癌胸上段的GTV、CTV和PTV体积增加大,占40%~50%;合并食管癌胸下段的GTV、CTV和PTV平均剂量增加大,约40%;合并食管癌时,心脏、肺、脊髓的平均剂量增加大,占30%~85%;合并肺癌时,靶区、心脏、肺、脊髓的各项评价指标变化小,≤12%.结论:ARSA误诊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食管癌和肺癌精确放疗的靶区和OAR的体积及受照剂量.

  • CT导向针刺切割活检对纵隔恶性肿瘤诊断意义的探讨

    作者:曹爱红;王绪;杨欣;刘亮;张林泉;张旭东

    为了探讨CT导向经皮针刺切割活检对恶性纵隔病变的诊断意义,2003-10-2007-12随机选择临床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ram)的71例患者,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MD-TECH活检枪和与之配套的活检针进行85次纵隔肿块自动切割活检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经手术(46例)、尸检(3例)与>1年随访(22例)证实:敏感性为94%(30/32),特异性为92%(36/39),准确度为93%(66/7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T导向经皮纵隔病变AC-NB是一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8-389

  • 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治疗浆膜腔恶性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都户;刘文超;喻召才;范黎;朱延光;盛蓉;薛妍;黄颖

    目的:将体外循环体腔热灌注顺铂(DDP)应用于恶性间皮瘤、消化道肿瘤和肺癌所致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控制,观察其对恶性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或影像学结合肿瘤标志血清学检查临床诊断的恶性间皮瘤、肝癌、胃癌、胰腺癌、大肠癌和肺癌,同时伴发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患者54例,治疗前后客观测量积液量.用TRL型体外循环灌注热化疗治疗系统将DDP应用于浆膜腔恶性积液的控制,治疗间隔48 h,每周期3次,3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周期后评价积液控制效果,6周后确认疗效,10周后随访,再次评价疗效.结果:5例恶性间皮瘤1个周期后CR 3例,PR 2例,NE 0例;2例PR患者进行第2个周期治疗后转为CR,6周后确认疗效均为CR;10周后随访有2例复发,积液再次出现.41例消化道肿瘤伴发的恶性胸腔积液和腹水,1个周期后CR 25例,PR 10例,NE 6例,临床有效率为85%;10周后随访确认疗效,41例患者有20例仍为CR,PR 10例,NE 11例,临床获益率为73%.8例肺癌并发的恶性胸腔积液,1个周期后CR 5倒,PR 2例,NE 1例;10周后随访结果为CR 4例,PR 2例,NE 2例,临床有效率为75%.结论:体外循环胸腹腔热灌注DDP区域性热化疗可用于治疗恶性间皮瘤、消化道肿瘤和肺癌伴发的恶性浆膜腔积液,积液控制效果显著.

  • 肺癌原发灶FDG摄取预测转移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明焕;刘聿辉;付政;杨国仁;于金明

    目的:观察分析肺癌患者原发灶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摄取与诊断时的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共收集到确诊为肺癌并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患者208例,确定其原发灶大小(CT测量的大径)、FDG;摄取值(大标准化摄取值,即SU-Vmax)和转移状态.并分为无转移组、仅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分析原发灶FDG摄取与原发灶大小和转移情况等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移的因素.结果:原发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性,r=0.613,P:0.000.3组的原发灶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而SUVtn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无转移组SUVmax小于仅淋巴结转移组(P=0.041)和远处转移组(P=0.002),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UVmax是唯一影响转移的因素.SUV-max每增加1单位,发生转移的风险增加1.112倍,P=0.032.结论:肺癌原发灶SUVmax增高则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增加,提示FDG摄取值可能作为一个预测转移的指标.

  • 新型连续性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邵乐寨;张波;吴本国;徐浩;张怀华;王延庆

    为了探讨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后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对18例胃恶性肿瘤全胃切除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功能性问置空肠代胃术,代胃容积300~400 mL,代胃半排空时间50~90 min,平均排空时间2.2 h.结果:1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狭窄及吻舍口瘘发生,无返流性食管炎及倾倒综合征.进食量、体质量和体力恢复迅速,术后随访>1年者17例,其中13例体质量较术前增加4~8 kg,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夏总蛋白均恢复正常.全胃切除后行新型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符合生理通道,简便安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6-387

  • 晚期肺癌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分析

    作者:穆新林;张永香;韩亚静;魏海东

    为了探讨肺癌诊断延迟的原因,回顾性分析86例晚期肺癌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包括69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7例小细胞肺癌.结果:患者中位诊断延迟时间为8.2周(1.7~83.0周).其中患者延迟时间为4周(0~78周),医生延迟时间为1.3周(0.3~52.3周).29.1%(25/86)的患者首诊时被误诊,这类患者的医生延迟时间为13.6周(3.9~52.3周)·而首诊时怀疑为肺癌患者的医生延迟时间为1.1周(0.3~5周),明显较短,P<0.001.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误诊率高达62.5%(5/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晚期肺癌的诊断延迟原因较复杂,既有患者的因素也有医生的因素,有必要对两种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84-385

  • 同期放化疗联合区域性热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建德;宋保国;李泽锋;陈景礼

    食管癌为常见恶性肿瘤,大多为老年中、晚期患者.手术切除率低.术后3、5年生存率低.食管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对不能手术切除者联合应用放疗、化疗、热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对收治的7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疗、化疗联合区域性热疗治疗组(治疗组)、同期放化疗组(对照组1)及单纯放疗组(对照组2),对其疗效进行比较,总结报道如下.

  • 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和活性影响的观察

    作者:马颖;杨向红

    目的:研究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后取二次贴壁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收集培养5 d的EPCs,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AC133和vWF双染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分别用MTT比色法、Transwwll小室、Matrigel管腔形成模型检测不同体积分数(0、10%、20%扣40%)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不同时间(6、12、24和48 h)对EP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后,EPCs的增殖活性、迁移的细胞数、管腔形成数逐渐增多,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作用24 h后,对照组EPCs增殖活性OD490值为0.332±0.051,体积分数为10%、20%和40%时OD490值分别为0.411±0.018(P<0.05)、0.446±0.036(P<0.01)和0.467±0.018(P<0.01);对照组迁移细胞数(/X 400视野)为37.0±3.937,体积分数为10%、20%和40%时迁移细胞数分别为42.2±3.114(P<0.05)、44.8±3.564(P<0.05)和46.2±4.025(P<0.01);对照组管腔形成数量(/X 100视野)为7.0±0.71,体积分数为10%、20%、40%时管腔形成数量分别为8.4±1.14(P<0.05)、9.2±1.30(P<0.05)和10.2±1.30(P<0.01).结论:在体外,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够促进EPCs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推测在体内肿瘤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活性物质增强EPCs活性,促进肿瘤内血管生成.

  • 双氢青蒿素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蒋永新;金从国;王前;陈晓群;李佳;邓晶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3LL细胞(2×106)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顺铂(DDP)组和DHA高、中、低剂量组,检测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瘤细胞的DNA倍体分析.结果:生理盐水组小鼠体质量比DHA高、中剂量增加明显,DHA低剂量抑瘤率为7.01%,较生理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P=0.395),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3.50%及59.2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1,P=0..000;t=13.566,P=0.000),但抑瘤率均低于DDP组的9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1,P=0.000;t=-9.667,P=0.000).流式细胞术检测DHA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能影响肿瘤的细胞周期,G0/G1期及G2/M期细胞数大量减少,细胞被阻滞在S1期,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DHA对Lewis小鼠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YC-1对人低氧HepG-2细胞系内HIF-1稳定性及其促靶基因转录活性抑制效应的观察

    作者:杜静;赵秋

    目的:观察3-(5'-羟甲基-2'-呋喃)-1-苄基吲唑(YC-1)对低氧肝癌HepG-2细胞系缺氧诱导因子-1(HIF-1)稳定性和其促靶基因转录活性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将HIF-1作为肿瘤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低氧条件下培养肝癌HepG-2细胞,应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YC-1作用浓度下HIF-1α及其靶基因mRNA和蛋白产物的表达.MTT检测YC-1时低氧HepG-2细胞恶性增殖力的影响.结果:低氧引起HIF-1α、VEGF和GPI 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常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条件下,YC-1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EGF、GPI mRNA与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条件下,YC-1浓度升高不影响HIF-1α mRNA表达量,却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IF-1α蛋白表达.低氧条件下,YC-1显著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结论:低氧状态下,Yc-1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系内HIF-1稳定性和转录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YC-1抑制HepG-2细胞生长,且呈现剂量依赖效应.

  • 食管鳞癌组织hPOT1和hTERT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朱少金;杨小龙;丁伯应;熊克品;任刚;龚荣福

    目的:探讨人端粒保护蛋白(hPOT1)、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食管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0例食管上皮内瘤变和20例食管正常组织中hPOT1和hTERT的表达.分析其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POT1和hTERT的阳性率分别为93.3%和83.3%,较上皮内瘤变组(23.3%,40%)及正常上皮组(40%,0)显著增加,P=0.00.hPOT1和hTERT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且hPOT1和hTERT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呈一定的正相关,P=0.003.结论:hPOT1和hTERT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提示hPOT1和hTERT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意义的探讨

    作者:魏万里;王岩;李梅;陈芸;叶恩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N-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结果:肺良性病变中E-cadherin表达率显著高于肺癌组织(90%vs 49.25%P=0.001),N-cadher-in不表达,肺癌N-cadherin表达率为47.7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期病例E-cadherin表达率高于Ⅲ、Ⅳ期病例(43.75% vs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N-cadherin表达率显著率低于Ⅲ、Ⅳ期病例(25%vs 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无转移的病例E-cadherin表达率略低于有转移的病例(32.5%,us 44.4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无转移的病例N-cadherin表达率显著低于有转移的病例(32.5%vs6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E-cadherin和N-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肿瘤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中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其中N-cadherin在NSCLC的恶性进程中的作用比E-cadherin更为重要,E-cadherin和N-cadherin尤其N-cadherin是评估NSCLC预后的有用指标.

  • 肺神经内分泌癌PTEN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李红;刘琳;邵云;吕亚莉;李向红;赵坡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肺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非生物素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0例肺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肺神经内分泌癌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7%(33/90),定位于癌细胞胞核和部分胞质,并与组织学类型(X2=9.788,P=0.020)、临床分期(X3=14.144,P=0.003)、淋巴结转移(X2=7.278,P=0.007)以及预后(P=0.039)相关;与患者性别(X2=0.227,P=0.633)、年龄(X2=0.915,P=0.339)、肿瘤大小(X2=0.095,P=0.757)、大体类型(X2=0.329,P=0.566)无关;PTEN表达为肺神经内分泌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20.结论:PTEN蛋白表达参与了肺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化,可作为其分化及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 肺腺癌组织CC趋化因子受体7和L-选择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赵焕芬;何春年;李萍;石卫东;陈琛;张秀智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7 (CCR7)和L-选择素(L-selectin)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肺腺癌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CR7和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40例肺腺癌组织中CCR7阳性表达37例(92.5%),L-选择素阳性表达27例(67.5%);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CR7阳性表达3例(15.0%),L-选择素阳性表达0例.肺腺癌组织CCR7和L-选择素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X2值分别为36.04、24.55,P值均为0.000 0;并且CCR7表达与L-选择素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X2=4.84,P=0.028 8.24例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CR7和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3.3%)明显高于16倒不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为81.3%和43.8%),X2值分别为4.86、6.86,P值分别为0.028 4、0.009 1.Ⅰ、Ⅱ期肺腺癌病例中CCR7和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83.3%(15/18)和50.0%(9/18);Ⅲ、Ⅳ期肺腺癌病例中CCR7和L-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100.0%(22/22)和81.8%(18/22).CCR7和L-选择素表达均与TNM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性,X2值分别为3.96和4.56,P值分别为0.047 0、0.034 8.结论:肺腺癌组织中CCR7与L-选择素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肺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过程,检测两者表达情况有利于判断肺腺癌患者的TNM分期和预后.

  • 食管癌组织与外周血RASSF 1A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秦豫培;王立东;常志伟;郭涛;李吉林;宋昕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及同一患者对应的术前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加深食管癌变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预警提供候选指标.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0例食管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食管癌组织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为40%(12/30),而这12例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的患者其外周血甲基化阳性共7例,癌组织和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阳性一致率为58%(7/12),18例癌组织甲基化阴性的患者其外周血也均为阴性,阴性一致率为100%(18/18).癌旁正常食管组织甲基化率为13%(4/30),明显低于癌组织(40%,12/30),P<0.05.7例外周血甲基化阳性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5例(55%,5/9),阴性2例(10%,2/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的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83%,5/6)明显高于中分化鳞癌(24%,5/21),P<0.05.结论: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可以反映同一个体食管鳞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高危人群筛查重要候选分子标志之一.

  • 贲门癌组织诱骗受体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刘祖宏;陈少湖;陈尤佳;许文兵;谢丽霞;沈金辉;倪仰鹏

    目的:探讨诱骗受体3(DCR3/TR6)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检测66例贲门癌组织中DCR3/TR6的表达情况,分析DCR3/TR6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贲门癌组织DCR3/TR6阳性表达率为54.5%(36/66),癌旁正常胃黏膜无DCR3/TR6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CR3/TR6蛋白在低分化贲门癌中表达为69.0 %(29/42),与高、中分化癌的29.2%(7/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5,P=0.004.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者表达为68.9%(31/45).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为23.8%(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88,P=0.002.伴有浆膜层浸润者表达为69.2%(27/39),无浆膜层浸润者表达为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08,P=0.009.TNM分期Ⅲ期的贲门癌DCR3/TR6阳性表达率90%(18/20)显著高于Ⅰ、Ⅱ期的39.1%(18/46),X2=12.569,P=0.000.DCR3/TR6基因表达与贲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贲门癌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通过阻断凋亡,DCR3/TR6可能促进贲门癌细胞生长,检测DCR3/TR6蛋白表达对于判断贲门癌的恶性程度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价值.

  • 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在乳腺癌细胞系的转录特异性分析

    作者:李晓霞;王宝利;姚智

    目的:评估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特异转录活性.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舍有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质粒载体pEGFP-1和含有荧光素酶(LUC)的质粒载体pGL3-Basic,经脂质体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和T-47D)和乳腺上皮细胞(HBL-1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并测定2个启动子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在3种乳腺癌细胞中均表现特异的转录活性.CXCR4启动子在MDA-MB-231中的活性高于Survivin启动子(P=0.004);而在MCF-7细胞中活性低于Survivin启动子(P=0.006),两者在T-47D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相当,P=0.615.结论:CXCR4和Survivin启动子在乳腺癌细胞中具有强的特异转录活性,且在不同乳腺癌细胞类型表现的转录特异性有一定差异.

  • 盐亭县核黄素强化盐干预试验人群食管癌前病变与转归的研究

    作者:李纪宾;邹小农;王华余;陶德明;乔友林;顾元凯;郑素芳

    目的:研究核黄素强化盐对食管癌高发人群食管癌前状态的影响.方法:用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比较分析在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盐亭县开展核黄素强化营养盐干预5年的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食管上皮增生的检出率、食管正常者的进展率和食管增生者的逆转率,评价核黄素强化盐对人群的食管癌前病变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食管上皮增生检出率,男性分别为19.6%(47/240)和10.9%(24/222),女性分别为15.5%(36/233)和13.6%(29/213);干预5年后,试验组男性和女性食管上皮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2.5%(30/240)和12.9%(30/233),比对照组分别降低49/6%(X2=11.55,P<0.01)和57.0%(X219.68,P<0.01).与对照相比,试验组男性和女性食管增生转归的比数比分别为3.8(95%CI为1.1~13.2,P<0.05)和10.0(95%CI为2.6~37.9,P<0.01);而在正常人群中,试验组男性和女性食管向癌变进展的比数比分别为0.42(95%CI为0.24~0.76,P<0.01)和0.38(95%CI为0.21~0.68,P<0.01).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人群中实施核黄素强化营养盐的干预措施能延缓和逆转食管癌前病变的发展进程,有益于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

  • 食管鳞癌组织HPV的检测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者:宋长山;崔金环;吴祖培;杨光;谭家驹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食管鳞癌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人乳头瘤痛毒感染在食管癌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可检测23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140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的HPV型别,同时对照检测8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率.结果:8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的阳性率为95.29%(81/85),共检测到9种HPV基因型,分别为HPV16、18、45、33、58、59、73、31和56,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HPV16常见,检出率达72.9%(62/85),其次是HPV18为16.5%(14/85),其他7型占28.2%(24/85),HPV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1.8%(10/85).而在14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未检测到任何基因型的HPV.结论:HPV感染似乎可能与高发区食管鳞癌的发生无关.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