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在科研中的应用

    作者:杜彦艳;单保恩

    目的:总结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在医学研究中的新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报告基因和荧光素酶"为关键词,检索1996-01-2007-12相关文献,共收集文献617篇.纳入标准:1)荧光素酶的生物学特性;2)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的应用.根据纳入标准,精选55篇文献,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后纳入19篇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荧光素酶是在氧气存在下使底物发光的一类酶,该酶类与底物的结合特异性很强,检出的灵敏度高,因没有激发光的非特异性干扰,信噪比较高,具有其他报告基因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基因工程研究中被广泛作为报告基因用于单个细胞、转基因生物、动物和人体基因表达的实时、低光成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研究方法.结论: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推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临床观察

    作者:万小云;吴海鹰;黄河;戴文清;刘冬英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含铂化疗后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治疗,持续用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服药2个月后行病灶CT检查,CR 2例(6.7%),PR 6例(20.0%),SD 14例(46.6%),PD 8例(26.7%),总有效率(CR+PR)26.7%,疾病控制率(CR+PR+SD)73.3%.复发患者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个月,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8个月,1年生存率为 84.6%,2年生存率为22.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皮疹和腹泻,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以自行缓解.结论:吉非替尼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含铂药物失败后的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相关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轻度的皮疹及腹泻,患者容易耐受.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九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琨;魏丽惠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4-2008-05诊治的9例子宫IV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9例IVL患者中,7例患者主诉盆腔包块,1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1例腹痛; 7例盆腔包块超过妊娠12周子宫大小,大者达妊娠20周大小,子宫全切术后和子宫肌瘤剔出术后各1例;超声检查提示子宫肌瘤8例,盆腔实性肿瘤1例,5例子宫肌瘤血流丰富,其中2例血流呈树枝状,术前无一确诊为IVL.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盆腔肿瘤切除术.1例患者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1年复发,瘤栓转移至右心房及右心室再次术后2年无复发.结论: 子宫IVL是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良性病变,提高术中确诊率、彻底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以及术后全面随诊有利于改善预后.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蔡锐刚;徐兵河;黄镜

    目的:评价国产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1个周期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即采用随机交叉和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分别进入A、B组.A 组在第2 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皮下注射rhTPO第3个周期化疗后不注射rhTPO,作为自身对照.B 组与A 组相反.另有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直接进入非随机的C组.第1个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个周期化疗后注射rhTPO.结果:32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与对照周期相比,用药周期的血小板在第9、15、17和21天明显升高,P<0.05.血小板恢复到≥100×109 L-1所需时间平均缩短5 d.血小板<50×109 L-1的持续天数平均缩短1 d,P=0.029.与rhTPO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有4例,发热3例,1例出现肌肉痛和皮疹,经对症处理好转.实验室检查表明,rhTPO对化疗后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恢复无影响,对血小板、凝血功能、肝肾等脏器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rhTPO能减轻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程度,加速血小板的恢复,减少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和数量;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好.

  • 三维适形低分割放射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道奇;周光华;郭立新;刘利民;苏加利;席许平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低分割放射治疗(3DCH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5例>70岁的NSCLC患者实施3DCHRT,处方剂量为40~52 Gy,中位剂量48 Gy.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CO)弥散量(DLCO).结果:全组3DCHRT近期有效率为95.6%(43/45),1年生存率为84.4%(38/45).3DCHRT后1个月,FEV1%得到改善(P<0.05), DLCO%无明显变化,P>0.05;放疗后3个月,患者肺功能有所下降,P<0.05;放疗后6个月,患者肺功能进一步下降,P<0.01.结论:3DCHRT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也会对肺功产生一定的影响.

  • 胃肠间质瘤35例诊治体会

    作者:范西红;张小化;张小桥;王晨龙;孙力勇;庄大勇;孙英刚

    为了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35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病变位于胃21例,小肠7例,直肠3例,十二指肠和小肠系膜各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腹部包块及消化道出血.B超、CT检查示,腹腔肿瘤18例中,胃占位病变11例,直肠占位和盆腔肿瘤各2例,肝占位或转移8例.16例内镜检查示,胃黏膜下病变11例,直肠黏膜下病变1例;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5例提示胃间质瘤,1例提示直肠间质瘤.术前14例初诊为胃间质瘤,仅1例病理确诊.35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6例,无手术死亡.33例患者获得随访3~1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全组死亡11例(33.3%),生存时间6~5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22例生存(66.7%),生存时间3~12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个月.4例患者术后格列卫辅助治疗,仅1例带瘤生存.初步研究结果提示,GIST临床无特征性表现,超声内镜有助诊断,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有望取得好的疗效,正规使用格列卫有助提高疗效.

  • 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5-FU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丛蕾;王潍博;崔言刚;刘奇

    目的:探讨DOF方案[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Oxaliplatin) +5-氟尿嘧啶(5-FU)]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多西紫杉醇75 mg/m2,d1;奥沙利铂 135 mg/m2,d1;5-FU 500 mg/m2,d1~d5;每21 d重复,至少接受2个周期,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至死亡为止.结果: DOF方案有效率为51.5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0.2个月;其中初治组有效率66.67%,复治组有效率40.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1.25% (52/64),外周神经炎发生率为31.25%(20/64).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肝脏或腹膜转移、化疗周期不足4次者和化疗近期疗效较差者的预后不佳,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晚期胃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化疗的近期疗效是晚期胃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 吸脂法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术野脱落细胞学研究

    作者:郭美琴;姜军;杨新华;范林军;贺青卿;张毅

    目的:研究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野脱落细胞学,证实该技术的肿瘤安全性.方法:对49例实施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E-ALND)和43例实施常规开放腋窝淋巴结清除术(ALND)的乳腺癌患者手术野冲洗液,在去除红细胞处理后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实施E-ALND的患者,3例原位癌, 46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17例发生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手术野冲洗液均未找到癌细胞;43例对照组患者,1例原位癌,42例浸润性乳腺癌,其中16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术前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例手术野冲洗液找到癌细胞.结论:Ⅰ~Ⅱ期临床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的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除手术不会比常规开放手术增加术中肿瘤细胞脱落种植的可能性.

  • 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治疗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黄春锦;沈达明;杜卫东;袁祖荣;乔伟伟;唐健雄;程爱群;张赣生;王一倩;于晓峰;竺越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氟尿嘧啶(5-FU)腹腔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作用.方法:RT-PCR扩增血管抑素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建立人结肠癌LoVo细胞腹腔种植的模型,给予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并观察其对大肠癌细胞腹腔种植的影响.结果:各组裸鼠的致瘤率和死亡率为100%.血管抑素基因联合5-FU腹腔化疗治疗组的腹水出现时间晚[(22.3±5.4)d],荷瘤生存时间长[(47.3±8.4) d],治疗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抑素基因表达为阳性,肿瘤微血管密度(3.64±0.5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血管抑素的基因治疗与传统的腹腔化疗联合应用,可能是预防大肠癌术后腹腔种植的一种有效方法.

  • 含HN和VP3及IL-18重组鸡痘病毒体内抑制骨肉瘤细胞S-180效应的观察

    作者:张治宇;蔡郑东;李宵;华莹奇;杨成为;李国东;孙伟

    目的:研究含凋亡素基因、鸡新城疫病毒的HN基因及IL-18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对小鼠骨肉瘤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BALB/C小鼠荷S-180骨肉瘤模型,瘤内注射重组鸡痘病毒,测定肿瘤生长率、抑瘤率和小鼠血清唾液酸含量,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检测重组鸡痘病毒对骨肉瘤的抑制效应.结果: rFPVHN、rFPVVP3和rFPV3(rFPVVP3IL-18)均对骨肉瘤有抑制作用,但rFPV3组抑瘤率高于rFPVHN 组、rFPVVP3组和鸡痘病毒野毒对照组达到51.7%,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减低(4.22±0.27),P=0.008 7.结论:凋亡素基因、鸡新城疫病毒的HN基因及IL-18基因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抑制骨肉瘤的效应.

  • 盐酸千金藤碱对鼻咽癌SUNE-1细胞生长抑制的观察

    作者:吴冬梅;崔英

    目的:研究盐酸千金藤碱(CH)对鼻咽癌细胞系SUNE-1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CH对SUNE-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透射电镜观察CH处理SUNE-1细胞后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MTT法证实,CH对SUNE-1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H处理SUNE-1细胞后,实验组G0/G1细胞(71.5±8.7)%明显高于对照组(46.9±10.5)%,P<0.05,提示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流式细胞周期分布图可见凋亡峰.透射电镜可见,SUNE-1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CH对SUNE-1细胞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

  • 人骨肉瘤细胞体外培养与桂皮酸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强;王岩;柴伟;张国强;王秀丽;刘明;黄敏

    目的:体外培养手术切取人骨肉瘤标本并由植物成分桂皮酸(cinnamic acid,CINN)处理,研究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应用原代法培养手术切除标本,传代至第10代获得相当的细胞量后,设立对照组使用CINN处理,对各组骨肉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和裸鼠移植瘤试验.结果:以浓度为2×10-3 mol/L的CINN处理人骨肉瘤细胞,其存活细胞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结果均显示分化改变,增殖抑制率第2天为23.3%,第4天为41.7%,第6天为50.6%.FCM检测显示,对照组细胞G1期72.5%,G2期24.9%,S期2.6%;实验组细胞G1期60.9%,G2期9.6%,S期29.5%.处理后的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缓慢,切片呈现大片坏死.结论:原代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成功,体外实验CINN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的作用.

  • CPT-11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周期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吴志峰;束永前;张西志

    目的:研究CPT-11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细胞周期及其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Eca-109细胞株分为单纯培养组(对照组)、单纯化疗组、单纯放疗组、同时化放疗及时相化放疗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CPT-11的佳实验浓度;流式细胞仪(FCM)观察CPT-11诱导Eca-109细胞阻滞于G2期的时间,作为时相化放疗组加药后行放疗的时间点,并分析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PT-11作用后各放疗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3.85 μg/mL CPT-11为佳实验浓度; FCM检测细胞周期显示,细胞处于G2期的时间点约为加药后12 h; FCM检测细胞凋亡显示,化疗组、放疗组、同时化放疗组、时相化放疗组疗效依次递增P<0.05;化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CPT-11能降低Eca-109放疗后存活率;时相化放疗组及同时化放疗组均优于单纯放疗组,且前者优于后者;两者的放疗增敏比分别为1.39和1.11.结论:CPT-11对Eca-109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且时相化放疗的增敏作用更强.

  • MCF-7细胞株中SP与非SP细胞特点比较研究

    作者:王曦;金从国;邹天宁;陈文林;王龙强

    目的:研究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SP细胞与非SP细胞表面标记的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以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oechst33342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SP细胞和非SP细胞,检测两种细胞的各种表面蛋白或抗原和细胞周期增殖状况.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SP细胞的含量为(10.1±0.84)%;分选后SP细胞的CD38、CD117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1.67±0.60)%、(0.43±0.22)%和(0.27±0.12)%,非SP细胞分别为(1.37±0.49)%、(0.42±0.24)%和(0.33±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CD133、CD24、ABCG2的表达率分别为(34.33±7.03)%、(46.68±4.44)%、(85.82±2.48)%和(5.62±1.16)%、(75.38±5.14)%、(4.89±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细胞中G0/G1、S、G2/M期细胞数分别为 (81.34±6.69)%、(13.48±5.90)%、(5.18±2.42)%和(57.71±6.46)%、(23.14±6.46)%, (19.14±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两者Ki-67表达率分别为(12.63±2.10)%、(34.37±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含有比例较高的SP细胞,且SP与非SP细胞有可以分别鉴定和纯化的抗原差别.选择SP方法分离乳腺癌干细胞具有科学性.

  • 兔VX2移植瘤PET-CT的显像研究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

    目的:研究兔VX2移植瘤的PET/CT显像及其应用前景.方法:48只日本大白兔种植VX2肿瘤,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2、4、6和8周进行PET/CT显像,获得注射18F-FDG后不同时间(20、40、60、80、100和120 min)PET/CT图像,以及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显像后处死大白兔,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及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VX2移植瘤总成活率为80%;注射18F-FDG后40~100 min的SUV值与20和120 min的SUV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种植VX2肿瘤细胞后2、4、6和8周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的增殖、病理性核分裂像和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与注射18F-FDG后60 min 的SUV值密切相关.结论:PET/CT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解剖部位、形态、大小和肿瘤细胞的代谢状况,及时发现转移,是一项可靠和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 大肠癌组织MAD2和p5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李刚强;谭云山;侯君

    目的:了解大肠癌组织中MAD2和p53表达概况,探寻其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AD2表达,并对大肠癌组织中MAD2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和正常组织中p53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MAD2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AD2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生存时间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未见MAD2基因突变.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53表达均为阴性,大肠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0%.结论:MAD2和p53表达异常是大肠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MK和VEGF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高顺姬;李广伦;刘竹珍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MK和VEGF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管新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5例不同病程的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K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MK和VEGF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0.初治/复发组AL患者MK、VEGF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及完全缓解组升高,完全缓解组MK和VEGF表达水平仍较对照组高,P均<0.01.缓解组MK表达水平与VEGF和骨髓原幼细胞数存在显著相关性,r=0.673,P<0.01; r=0.468,P<0.01.复发组MK和VEGF之间也存在相关性,r=0.526,P<0.05.初治组和对照组MK、VEGF、骨髓原幼细胞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K、VEGF高表达可能与AL血管新生、病情进展有关,且两者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共同监测可能对研究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意义.

  • 胰腺癌组织Syndecan-1和E-cadherin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刘晓飞;李宜雄

    目的:探讨Syndecan-1和E-cadherin蛋白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胰腺组织Syndecan-1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生存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Syndecan-1蛋白在胰腺癌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02;E-cadherin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在高分化组、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组、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较高.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rs=-0.109,P=0.490.结论:Syndecan-1的增高性表达和E-cadherin的降低性表达提示两者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促进作用.

  • siGAPDH对TRAIL诱导的人甲状腺癌细胞凋亡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方长清;石俊英;张海燕;邓娓娓;王华芹;李建华

    目的:探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促人甲状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微小干扰RNA(siRNA)技术,设计沉默GAPDH基因表达序列,分别按经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前、后(siGAPDH、siGAPDH+L-NAME)组及siRNA对照进行分组,并设空白对照组同步进行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系(FRO)转染实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APDH蛋白表达,台盼蓝法检测细胞生存率,DNA裂解分析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s-3酶分析测定活性,一氧化氮(NO)产物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水平.结果:siGAPDH下调FRO细胞中GAPDH蛋白表达,细胞核中GAPDH几乎完全被封闭;与siRNA对照组细胞生存率(37%)相比,siGAPDH组(60%)和siGAPDH+L-NAME组细胞生存率(67%)显著增加(χ2=4.88,P=0.027;χ2=7.98,P=0.026);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t=9.59,P=0.001;t=11.86,P=0.00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P=0.172;siGAPDH组和siRNA对照组NO产物较siGAPDH+L-NAME组显著增加(t=36.95,P=0.000;t=52.1,P=0.000),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63,P=0.062.结论:GAPDH作为NO产物作用的下游因子参与TRAIL促人甲状腺癌细胞凋亡作用.

  • 叶酸对二甲肼诱发小鼠大肠癌干预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陆嵘;王霞;房静远

    目的:观察在二甲肼(dimethylhydrazine,DMH)诱导小鼠大肠癌的过程中,通过叶酸进行化学干预能否预防肿瘤的发生.方法:以DMH诱发ICR小鼠大肠癌,在诱癌过程中用叶酸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率的影响.定量PCR检测癌基因c-myc转录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癌基因c-myc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补充叶酸使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由95%降低至45%;MSP分析9例c-myc表达升高的DMH造模组中有4例发现肿瘤组织DNA启动子区低甲基化,并且发现这4只小鼠的叶酸水平为(71.65±7.04) ng/mL,低于该组其他小鼠(85.75±11.78) ng/mL,P<0.05.结论:通过补充叶酸能有效降低DMH诱发小鼠大肠癌的发生率,其预防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与其对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有关.

  •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86例分析

    作者:杨斌;赵春宝;曾高云;陈国伟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自1982年由英国学者Heald等[1]提出到现在已经20余年,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国际公认.对比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在无辅助放化疗的情况下,单独应用TME技术能降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并提高术后生存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TME作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2-3].我院自1998-01对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了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 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瘤一例报告

    作者:王玉双;张锡芹;韩淑梅;邱蕾;牛作兴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因淋巴瘤10个月,少尿5 d,于2008-10-08入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1998-03-10因慢性肾炎尿毒症在济南空军总医院行右髂窝肾移植术,术后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均正常,维持服用环孢霉素A(CsA)、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DN)抗排异反应,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